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流干燥过程利用不饱和热空气除去湿物料中的水分,所以常温下的空气通常先通过预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进入干燥器。

在干燥器中热空气和湿物料接触,使湿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并将水气带走。

在设计干燥器前,通常已知湿物料的处理量、湿物料在干燥前后的含水量及进入干燥器的湿空气的初始状态,要求计算水分蒸发量、空气用量以及干燥过程所需热量,为此需对干燥器作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以便选择适宜型号的风机和换热器。

7-3-1 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1.湿基含水量 湿物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分率称为湿物料的湿基含水量。

湿物料总质量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w (7-21)2.干基含水量 不含水分的物料通常称为绝对干料或干料。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与绝对干料质量之比,称为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量湿物料中绝对干物料质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X (7-22)上述两种含水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w wX -=1 kg 水/kg 干物料XXw +=1 kg 水/kg 湿物料 (7-23) 工业生产中,通常用湿基含水量来表示物料中水分的多少。

但在干燥器的物料衡算中,由于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质量不断变化,而绝对干物料质量不变,故采用干基含水量计算较为方便。

7-3-2 干燥器的物料衡算通过物料衡算可求出干燥产品流量、物料的水分蒸发量和空气消耗量。

对图7-8所示的连续干燥器作物料衡算。

设 G 1——进入干燥器的湿物料质量流量,kg/s ;G 2——出干燥器的产品质量流量,kg/s ; G c ——湿物料中绝对干料质量流量,kg/s ;w 1,w 2——干燥前后物料的湿基含水量,kg 水/kg 湿物料; X 1,X 2——干燥前后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 水/kg 干物料; H 1,H 2——进出干燥器的湿空气的湿度,kg 水/kg 绝干空气; W ——水分蒸发量,kg/s ;L ——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流量,kg/s 。

图7-8 各物流进出逆流干燥器的示意图一、水分蒸发量 若不计干燥过程中物料损失量,则在干燥前、后物料中绝干物料质量流量G c 不变,即G c =G 1(1-w 1)=G 2(1-w 2) (7-24)整理得 ()211211w w G G --= (7-25)对干燥器中水分作物料衡算,可得W =L (H 2-H 1)=G c (X 1-X 2) (7-26)二、干空气消耗量L 整理式(7-26)得 ()121221H H W H H X X G L c -=--= (7-27) 蒸发1kg 水分所消耗的干空气量,称为单位空气消耗量,其单位为kg 绝干空气/kg 水分,用L 表示,则 121H H WL l -== (7-28) 如果以H 0表示空气预热前的湿度,而空气经预热器后,其湿度不变,故H 0=H 1,则式(7-28)可写为 021H H l -=(7-28a )由上式可见,单位空气消耗量仅与H 2、H 0有关,与路径无关。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返回
二、工业常用干燥器
1. 盘式干燥器(厢式干燥器) 是一种间歇式的干燥器,可以同时干燥多种不同的物料,一般 为常压操作,也有在真空下操作的,这种设备一般生产强度小 。优点:构造简单、设备投资少,适应性较强。 缺点:装卸物料的劳动强度大,设备利用率、热利用率低及产 品质量不易稳定。 2. 洞道式干燥器 洞道干燥器是厢式干燥器的自然发展。 3. 带式干燥器 带式干燥器为一长方形干燥器,内有透气的传送带,物料置 于带上,热气体穿过物料层,物料与气体形成复杂的错流。 适用于干燥颗粒状、块状和纤维状的物料。 优点:物料在其中翻动较少,可保持物料的形状,可连续 干燥多种物料。 缺点:生产能力及热效率都低。
6. 流化床干燥器 在流化床干燥器中,粒子运动激烈,气固相接触良好,因而传 质速率高。床层内温度均匀便于准确控制,不致发生局部过热。 流化干燥器结构简单、紧凑、容易连续化,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适用于处理粉粒状物料,而且粒径最好在30-60μ m范围。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活动部件少,操作维修方便。 缺点:操作控制要求高。而且由于颗粒在床中高度混合,可 能引起物料的反混和短路,从而造成物料干燥不充分。 7.喷雾干燥器 喷雾干燥是一种处理液状物料,将物料喷成细雾,分散在 热气流中,使水份蒸发而得粉状产品的一种干燥方法。 雾化器一般有三种: (1)压力式;(2)离心式;(3)气流式。 优点:能处理多种液态物料,由料液直接得到粉粒产品;干燥 面积极大;干燥过程进行很快;干燥成品质量好。 缺点:干燥设备庞大,容积汽化强度小,热效率较低,介质 及能量的消耗也较大。 返回
第六节 过程强化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制品、新型材料、 高级陶瓷、新型高级食品、新型药物制品等高质量产 品的出现,这就要求: (1)将已有的干燥机进行改造,具有新的性能; ( 2)研制出新概念型的干燥机,以满足干燥新产 品的需要。 今后若干年内,应注意或研究下列几个方面: (1)发展热传导式干燥器; (2)开发组合型干燥器; (3)提高干燥过程的控制水平; (4)节省能量; (5)控制环境污染。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方法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方法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2007-03-30 08:25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干燥流程的设计中,物料衡算解决的问题:/index/wxh-dxs/6-3.htm(1)物料气化的水分量W(或称为空气带走的水分量);(2)空气的消耗量(包括绝干气消耗量L和新鲜空气消耗量L0)。

而热量衡算的目的,是计算干燥流程的热能耗用量及各项热量分配(即预热器换热量,干燥器供热量及干燥器热损失)。

一、湿物料中含水率表示法湿物料=水分+绝干物料(一)湿基含水量工业上常用这种方法表示湿物料的含水量。

(二)干基含水量XX=湿物料中水分质量/湿物料中绝干料质量(8-13)式中X――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水分.(kg绝干料)-1。

两者关系:二、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图8-7各流股进、出逆流干燥器的示意图图8-7中,G――绝干物料流量,kg绝干料.s-1;L――绝干空气消耗量,kg绝干气.s-1;H1 ,H2――分别为湿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度,kg.(kg绝干气)-1;G1 ,G2――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流量,kg湿物料.s-1; X1 ,X2――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干基含水量,kg水分.(kg绝干料)-1。

(一)水分蒸发量W(二)空气消耗量L对干燥器作水分物料衡算:则:式中――每蒸发1kg水分消耗的绝干空气量,称为单位空气消耗量,kg绝干气.(kg水分)-1;L――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绝干空气量,kg绝干气.s-1。

说明:(1)新鲜空气用量式中 H0――空气进预热器前的湿度,kg.(kg绝干气)-1。

(1)风机入口风量,即新鲜空气的体积V0。

三、干燥系统热量衡算热量衡算可以确定各项热量的分配和消耗量,可作为计算空气预热器的传热面积,加热剂用量,干燥器热效率和干燥效率的依据,流程示意图如图8-8所示。

(二)非等焓过程1.若<0,则I2< I1。

如图8-10所示,干燥过程沿BC1变化,该线在等焓线以下,斜率小于等焓线。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式中qmw——水分的蒸发量,kg水分/s qmc——绝干物料 的质量流量,kg绝干料/s L——绝干空气的消耗量,kg绝干气/s H1,H2——分别为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度,kg/kg绝干气; X1,X2——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的干基含水量,kg水分/kg
q′m1,q′m2——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的流量,kg物料/s。
Q=Qp+QD=L(I2-I0)+qmc (I′2-I′1)+QL
(9-24) (9-25)
(9-26)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式中H0,H1,H2——湿空气进入预热器、离开预热器(即进 入干燥器)及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kg/kg
I0,I1,I2——分别为湿空气进入预热器、离开预热器(即进 入干燥器)及离开干燥器时的焓,kg/kg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图9-8 各流股进出逆流干燥器的示意图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对预热器进行热量衡算
LI0+Qp=LI1
(9-23)
在预热器中,空气的状态变化是等湿升温过程,即H1=H0,故预热器
Qp=L(I1-I0)=L(1.01+1088H0)(t1-t0) (2
QD=L(I2-I1)+qmc (I′ 2-I′1)+QL (3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般干燥过程,湿空气中水汽的量(H0)相对于绝干空气来 说,数值较小,同时湿物料进入干燥器的温度偏低。若忽略空气 中水汽进出干燥系统的焓变1.88H(t2-t0)和湿物料中水分带入干 燥系统的焓4.18Wθ1,则Q=Qp+QD=1.01L(t2-t0)+qmcM (θ2θ1)+qmw (2490+1.88t2)+QL (9-29)

5章干燥2第二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5章干燥2第二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L , I0 H0 Qp
L , I1 H1
QL QD L, I2 H2 G, X1, I1’
LI0+QP=LI1 (5-29) 或 QP=L(I1-I0) (5-30) 2.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G, X2, I2’
LI1+GI1'+QD=LI2+GI2'+QL 或 QD=L(I2-I1)+G (I2'-I1')+QL (5-31)
连续操作逆流干燥器作关于水分的物料衡算 逆流干燥器作关于水分的物料衡算, 对连续操作逆流干燥器作关于水分的物料衡算, 1s为衡算基准 设干燥器内无物料损失。 为衡算基准, 以1s为衡算基准,设干燥器内无物料损失。则: LH1+GX1=LH2+GX2 或 L(H2-H1)=G (X1-X2)=W [kg水/s] 水 (5-24)
(5-28)
G2 = G(1+ X2 ) = G W 1
G— 单位时间内绝干物料流量,绝干料 kg / s 单位时间内绝干物料流量 绝干物料流量,
5-3-3 干燥系统的热量衡算 一、基本方程 基本方程
中 基准:
1. 预热器的热量衡算: 预热器的热量衡算:
c.等t (b.的特例 t1 的特例) 等 的特例
t0
QD > G(I2 I1 ) + QL
c1
H0 H2
p261 例5-6: : 已知数据如图示, 已知数据如图示,求L0及QP(QL预=0)。 。
循环比=(废气 混气 质量比=0.8 循环比 废气/混气 质量比 废气 混气)质量比 t0=25℃ ℃ H中 干气 0=0.005kg/kg干气 国

7.3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7.3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新鲜空气
预热器
G, t1 , H1
干 燥 器
废气
G, t2 , H2
产品 L2, w2 (X2), θ2
湿物料 L1, w1 (X1), θ1
连续干燥流程图
G ——干空气质量流量,kg干气/h L1、L2 ——物料进出干燥器总量,kg物料/h
2
一、绝干物料量LC
( kg干物料/h )
LC L1 (1 w 1 ) L2 (1 w 2 )
8
三、空气出口状态的确定方法 ——确定H2、I2 (1)计算法
W G ( H 2 H 1 ) LC ( X 1 X 2 )
( H 2 、 I2 )
QD G ( I 2 I1 ) LC ( I 2 ' I1 ' ) QL
I1 I2 B t1 D C =1
7.3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7.3.1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湿基含水量 w [kg水/kg湿物料]
湿物料中水分质量 w 湿物料总质量
干基含水量 X
[kg水/kg干物料]
湿物料中水分质量 X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质量
X 换算关系: w 1 X
w X 1 w
1
G, t0 , H0
预热(t0t1) :AB 干燥(t1t2) :
• 等焓过程:BD • 不等焓过程:BC
t2 t0
A
10
补充热量: QD G ( I 2 I1 ) LC ( I 2 ' I1 ' ) QL 外加热量: Q Q
P
Q
D
Q G ( I 2 I 0 ) LC ( I 2 ' I 1 ' ) Q L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第三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流干燥过程通常在干燥过程的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从事物料中移除的水分量相应需消耗的空气量和热量,据选择或设计适宜型号的风机或换热器,其次再进行干燥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的设计和选择,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是上述计算的基础。

§8.3.1湿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X与W关系:§8.3.2物料衡算范围(对象):连续干燥器基准:单位时间s(或h)对象水分:§8.3.3热量衡算范围基准:单位时间s热量衡算:对象干燥全系统:或预热器:(忽略预热器热损失)湿物料的焓I’:1㎏绝干料与其所带X㎏水具有的焓。

则温度为θ湿含量为X的湿物料的焓I’为为了简化计算,现假设:1.新鲜气中水蒸气的焓等于出干燥器时废气中的水蒸气的焓,即,2.进出干燥器的湿物料比热相等,即,即∵,,代入上式并整理得:或若(不补充热量于干燥器中)则由此可见,干燥系统中加入的热量为四部分:①加热空气②蒸发水分③加热物料④热损失。

通过热量衡算,可确定干燥操作的耗热量以及各次热量的分配,热量衡算上计算预热器的传热面积,加热介质消耗量,干燥器尺寸及干燥热效率的基础。

§8.3.4 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应用上面的物料及热量衡算前要确定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状态。

这涉及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状态的变化过程。

空气经过预热器被加热,H不变,温度升高,焓↑空气经过干燥器时,由于空气与物料间进行热和质的交换,而且还有其它外加热量的影响,应而确定出干燥器时的空气状态是比较困难的和复杂的。

一.现讨论等焓干燥过程(绝热干燥过程)前提:①②③故,在H—I图描绘为对于等焓干燥过程,离开干燥的空气状态的确定只需一个参数,一般。

在实际干燥过程中,等焓干燥过程是难于完全实现的,故又称为理想干燥过程。

(理想干燥器)但在干燥器绝热良好,又不向干燥器中补充热量,且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度十分接近时,可近似按等焓干燥过程处理。

9.3-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9.3-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解1.气体在干燥管内为等焓过程。 t0=20℃,t1=70℃,H1=H0=0.005kg/kg
I2 = I1 = (1.011.88 0.005)150 2492 0.005 = 165.37kJ / kg
I2 = (1.011.88H2 )t2 2492H2 = 165.37 H2 = 0.0361kg / kg
H2 H0 0.0478 0.005 Qp = L(I1 I0 ) = L(1.01+1.88H 0 )(t1 t0 ) = 0.47 (1.011.88 0.005)(150 20) = 51.9kJ / s
热效率=t1 t2 = 150 42 = 0.83 = 83.0%
t1 t0 150 20
讨论:降低废气的出口温度,所需的空气用量及传热 量愈小,热效率越高。
3.物料的返潮 第一种情况: 出干燥器空气中水的分压:
P = H2P总 = 0.036101.3 = 5.542kPa 0.622 H2 0.622 0.036
露点td=34.7℃。空气出旋风分离器的温度为60℃,未达 到空气的露点,不会有水珠析出。
=
LI 2
Gc
I
2
QL
QD
=
LI2
I1
Gc
I
2
I1
QL
I =cs Xcw =cs Xcw
Q = Qp QD
=
LI2
I0
Gc
I
2
I1
QL
cm=cs Xcw
I = cm
式中:I′为物料的热焓,kJ/kg干料 cs为绝干物料的比热,cw为湿分液态时的比热 cm为湿物料的比热,kJ/(kg干料.℃)
当QL=0,θ1=θ2,QD=0

化工原理下册课件第5章 干燥(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化工原理下册课件第5章 干燥(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燥过程气固两相间及物料内部热、质传递的必然结
果,不能任意选择,有实验测得或按经验判断,未
知变量有4个(L,H2,t2, QD)。
L,H0 ,t0 , I0
空气
QP
QD
L,H1,t1,I1
预热 器
干燥器
L,H2,t2,I2
G1,w1, X1,I1’, 1
G2,w2, X2,I2’, 2
1)选择气体出干燥器的状态(H2,t2 ),求解空气 用量L及QD。(根据物料和能量衡算) 2)选定补充的加热量(许多干燥器中,QD=0)及
114.7kJ/kg绝干空气
I2 1.011.88 H2 30 2490 H2
30.3 2546.4H2kJ/kg绝干空气
I1 0.52 4.187 0.0417 24 16.67kJ/kg绝干物料 I2 0.52 4.187 0.005 60 32.46kJ/kg绝干物料
L114 .7 30.3 2546 .4H2 597 32.46 16.67 18000 L84.4 22546 .4H2 27426 .6kJ/h
W
LH 2
H1 , L
W H2
H1
单位空气消耗量l: 蒸发1kg水分所消耗的干空 气量,kg干空气/kg水分
L
1
l
W H2 H1
空气经预热前、
后的湿度不变
H =H
0
1
l 1 H2 H0
❖l
仅与H 2
、H 0
有关。H 0
愈大,l
愈大。
❖ 湿空气的质量L0:
L0 L(1 H0 ) kg湿空气/h
解答: (1)绝干空气消耗量L
G2
237kg/h, w2
X2 1 X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培训课件.pptx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培训课件.pptx
V ' LVH1 46091.112 5125m3 h1 1.42m3 s1
干燥器直径:
D V ' 1.42 2.13m 0.785u 0.785 0.4
8.3.3 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通过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可以确定物 料干燥所消耗的热量或干燥器排出空气的 状态。
作为计算空气预热器和加热器的传热面 积、加热剂的用量、干燥器的尺寸或热效率 的依据。
374.2(0.111 0.0101) 0.0409 0.0327
4609kg干空气 h1
湿空气比容,按进入干燥器的空气状态计算, 即T1、H1。
VH1
(0.773 1.244H1)
T1 273
(0.773 1.244 0.0327) 373 273
1.112m3 kg 1
湿空气流量为:

G2
G11 w1
1 w2
(8-38)
二、湿物料的水分蒸发量W[kg水/h]
通过干燥器的湿空气中绝干空气量是不变 的,又因为湿物料中蒸发出的水分被空气带走, 故湿物料中水分的减少量等于湿物料中水分汽 化量等于湿空气中水分增加量。
水分汽化量=湿物料中水分减少量 =湿空气中水分增加量
即: G1 G2 G1w1 G2w2 Gc ( X1 X 2 ) (8-39)
8.3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8.3.1 湿物料中含水量 8.3.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8.3.3 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8.3.4 干燥器空气出口状态的确定 8.3.5 干燥器的热效率
8.3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干燥过程是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进行干燥计算,必须解决干燥中湿物 料去除的水分量及所需的热空气量。 湿物料中的水分量如何表征呢?

化工原理下5-2干燥过程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化工原理下5-2干燥过程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热量衡算是控制干燥过程的关键,通过计算热量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可以 确定干燥所需的热量和能量消耗。
物料与热量衡算有助于优化干燥工艺参数,提高干燥效率,降低能耗和生 产成本。
对未来干燥技术发展的展望
未来干燥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 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高效、低 能耗、环保的干燥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
收集数据
收集相关物料的物性参数、化学反应热、 相变热等数据,以及设备参数和热力学数
据。
列出能量平衡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列出能量 平衡方程,包括各种形式的能量收入和支 出。
计算热量衡算结果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能量平衡方程进行计算, 得出热量衡算结果,包括各设备的热负荷、 冷凝水流量、加热蒸汽流量等。
提高设备性能
改进设备结构、优化设备参数,以提高设备的热效率和传热传质效率, 降低能耗和物耗。
加强热量回收利用
对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热量利 用效率。
智能化控制
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实现干燥过程 的智能化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稳定性。
05
结论
干燥过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纺织工业
纤维、纱线和布料的干燥,提 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抗皱性能。
农业领域
谷物、种子、果蔬等的干燥,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食品工业
食品原料、添加剂和配料的干 燥,满足食品加工和保存的要 求。
其他领域
如陶瓷、玻璃、涂料等行业的 物料干燥,以及废物处理中的 焚烧和热解等。热量衡算意义
热量衡算是化工过程优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通过热量 衡算,可以发现能量利用的瓶颈和浪费,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热量衡算也是化工 过程安全评估和事故预防的重要依据。

5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5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五、空气进、出干燥器的状态变化:
在干燥操作中,空气通过预热器时,状态变化过程为温度 升高而湿度不变。若预热后的空气温度t1为已知,则空气的状 态也就确定了。而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由于空气和物料间进行 热和质的交换,而且还受外加热量的影响以及热损失等,所以 其状态变化过程是比较复杂的。通常,根据干燥过程中空气焓 的变化情况,将干燥过程分为等焓与非等焓干燥过程。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X 100%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
X 1
X 1 X
质量分数 以湿物料为基准 质量比 以干物料为基准
3、湿物料的比热容
Cm=Cs+XCw=Cs+4.187X Cw: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比热容 Cw=4.187KJ/(Kg水℃)
4、湿物料的焓
I’=Is+XIw=Csθ+XCwθ =(Cs+4.187X)θ =Cmθ
课题: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一、 湿物料的性质
二 、 干燥系统的物料衡算 三 、 干燥系统的热量衡算
四 、干燥系统的热效率
五、空气进、出干燥器的状态变化:
一、湿物料的性质 湿物料:干物料+水
1、湿基含水量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 100% 湿物料的总质量
2、干基含水量
'
Q1 100% Q P QD
'
若蒸发水分量为W,空气出干燥器时温度为t2,物料进干燥 器温度为t1’,则干燥器内蒸发(气化)水分所需Q1可用下 式计算:
Q1 W 2492 1.88t2 4.187t1 '
干燥操作中干燥器的热效率表示干燥器操作的性能,效率愈 高表示热利用程度愈好。 在干燥操作中,若将离开干燥器的空气温度降低而湿度增大 ,则亦能提高干燥效率和节省空气的消耗量以降低输送空气的能 量。但是空气的湿度增加,会使物料和空气间的传质推动力(即 HW—H)减小。一般地吸水性物料的干燥,空气出口的温度应高 一些,而湿度应低些。通常,在实际干燥操作中,空气出干燥器 之温度t1需比进入干燥器时的绝热饱和温度高20到50℃,这样去 保证在干燥器以后的设备中空气不致分出水滴,以免造成设备材 料的腐蚀等问题。此外,废气中热量的回收利用对提高干燥操作 的热效率也具有实际意义。当然还应注意干燥设备和管路的保温 ,以减少干燥系统的热损失。

干燥过程物料与热量衡算

干燥过程物料与热量衡算
3)操作线为过B点的等温线 )操作线为过 点的等温线 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足够多,恰使干燥过程在等温下进行
例:某种湿物料在常压气流干燥器中进行干燥,湿物料 的流量为1kg/s,初始湿基含水量为3.5%,干燥产品的湿基含 水量为0.5%。空气状况为:初始温度为25℃,湿度为 0.005kg/kg干空气,经预热后进干燥器的温度为140℃,若离 开干燥器的温度选定为60℃和40℃, 试分别计算需要的空气消耗量及预热器的传热速率。 又若空气在干燥器的后续设备中温度下降了10℃,试分析 以上两种情况下物料是否返潮?假设干燥器为理想干燥器。
t=50℃时,饱和蒸汽压ps=12.34kPa,ps > p2 即此时空气温度尚未达到气体的露点,不会返潮。 当t2=40℃时,干燥器出口空气中水汽分压为
101.33×0.0447 p2 = = 6.79kPa 0.622 + 0.0447
t=30℃时,饱和蒸汽压ps=4.25kPa, 物料可能返潮。
——连续干燥系统热量衡算的基本方程式
假设: •新鲜干空气中水汽的焓等于离开干燥器废气中水汽的焓
IV 0 = IV 2
•湿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比热取平均值 cm 湿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焓分别为:
I0 = cgt0 + IV 0H0
I2 = cgt2 + IV 2H2
I2 − I0 = cg (t2 − t0 ) + IV 2 (H2 − H0 )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一、湿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湿基含水量W 、湿基含水量
水分质量 ω= 湿物料的总质量
2、干基含水量X 、干基含水量
湿物 料中水分的质量 X= 湿物料中绝干气的质量
3、换算关系 、

第三节干燥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第三节干燥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2)
两式联立,可在 H2未知情况下,求出干空气用量L。
三.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
1.等焓过程(绝热干燥过程)
条件:1)干燥器内不补充热量 QD = 0 2)干燥器热损失不计 QC = 0
3)物料进出口焓不变 证: Q = QP = L(I1 − I0 )
I2 ' = I1 '
Q = QP = L(I2 − I0 ) + GC (I2 '− I1 ') + QC
求: W, L, V0及产品G2
解: 1) W = GC ( X1 − X 2 )
GC = G1 (1 − w1 ) = 1000(1 − 0.4) = 600( K g / h)
X1
=
w1 1 − w1
=
0.4 1 − 0.4=0.667 K g/ Kg)
X2
=
w2 1− w2
= 0.05 = 0.053(Kg 1− 0.05
)
=
468(
Kg
/
h)
QP = Lm (I1 − Im ),
Lm
=
L0 0.2
w1 − w2 1− w1
3.空气消耗量 L = W
H2 − H1
湿空气
V
=
LVH
=
L(0.772 +1.244H ) t + 273 273
例 已知:G1 =1000Kg / h, w1 = 40%, w2 = 5%, t0 = 293K
φ0 = 60%, t1 = 393K, t2 = 313K, φ2 = 80%
而 W = L(H2 − H0 ), Iv2 = r00 + Cvt2 ∴Q = QP + QD

7.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7.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外加总热量 Q=QP+QD
汽化1kg水所需热量:
q Q W
QP QD W
qP
qD
[kJ/kg水]
9
返回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一、预热器的加热量计算 qP 若忽略热损失,则
qP
QP W
L(I1 I0 ) W
l (I1 I0 )
二、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1. 输入量
(1)湿物料带入热量(焓值)
一、绝干物料量Gc [kg干物料/hr] Gc G1 (1 w1 ) G2 (1 w2 )
二、汽化水分量 W [kg水/hr] 水分汽化量=湿物料中水分减少量=湿空气中水分增加量
W L(H 2 H1 ) Gc ( X1 X 2 ) G1 G2 G1w1 G2 w2
w1 w2 1 w1
四、湿空气参数
1. 湿空气用量 L' L (1 H 0 )
l ' l (1 H 0 )
[kg湿气/hr] [kg湿气/kg水]
2. 湿空气体积
Vs LH
Vs' l H
3. 湿空气密度
L' l ' 1 H0
Vs Vs'
H
[kg湿气/hr] [kg湿气/kg水]
[kg湿气/m3湿气]
17
返回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空气放出的显热完全用于蒸发水分所需的潜热, 而水蒸汽又把这部分潜热带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 焓值不变。
其二 若 cw1 qD q
即: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的热量及干燥器补充的热 量正好与热损失及物料升温所需的热量相抵 消,此时,空气的焓值也保持不变。
以上两种干燥过程均为等焓干燥过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流干燥过程利用不饱和热空气除去湿物料中的水分,所以常温下的空气通常先通过预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进入干燥器。

在干燥器中热空气和湿物料接触,使湿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并将水气带走。

在设计干燥器前,通常已知湿物料的处理量、湿物料在干燥前后的含水量及进入干燥器的湿空气的初始状态,要求计算水分蒸发量、空气用量以及干燥过程所需热量,为此需对干燥器作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以便选择适宜型号的风机和换热器。

7-3-1 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1.湿基含水量 湿物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分率称为湿物料的湿基含水量。

湿物料总质量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w(7-21)2.干基含水量 不含水分的物料通常称为绝对干料或干料。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与绝对干料质量之比,称为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量湿物料中绝对干物料质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X (7-22)上述两种含水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ww X -=1 kg 水/kg 干物料XX w +=1 kg 水/kg 湿物料(7-23)工业生产中,通常用湿基含水量来表示物料中水分的多少。

但在干燥器的物料衡算中,由于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质量不断变化,而绝对干物料质量不变,故采用干基含水量计算较为方便。

7-3-2 干燥器的物料衡算通过物料衡算可求出干燥产品流量、物料的水分蒸发量和空气消耗量。

对图7-8所示的连续干燥器作物料衡算。

设 G 1——进入干燥器的湿物料质量流量,kg/s ;G 2——出干燥器的产品质量流量,kg/s ; G c ——湿物料中绝对干料质量流量,kg/s ;w 1,w 2——干燥前后物料的湿基含水量,kg 水/kg 湿物料;图7-8 各物流进出逆流干燥器的示意图X 1,X 2——干燥前后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 水/kg 干物料; H 1,H 2——进出干燥器的湿空气的湿度,kg 水/kg 绝干空气; W ——水分蒸发量,kg/s ;L ——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流量,kg/s 。

一、水分蒸发量若不计干燥过程中物料损失量,则在干燥前、后物料中绝干物料质量流量G c 不变,即G c =G 1(1-w 1)=G 2(1-w 2) (7-24) 整理得 ()211211w w G G --= (7-25)对干燥器中水分作物料衡算,可得W =L (H 2-H 1)=G c (X 1-X 2) (7-26)二、干空气消耗量L 整理式(7-26)得()121221H H W H H X X G L c -=--=(7-27)蒸发1kg 水分所消耗的干空气量,称为单位空气消耗量,其单位为kg 绝干空气/kg 水分,用L 表示,则121H H WL l -==(7-28)如果以H 0表示空气预热前的湿度,而空气经预热器后,其湿度不变,故H 0=H 1,则式(7-28)可写为21H H l -=(7-28a )由上式可见,单位空气消耗量仅与H 2、H 0有关,与路径无关。

H 0愈大,l 亦愈大,由于H 是由空气的初温t 及相对湿度ϕ所决定,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l 将随着t 及ϕ的增加而增大,也就是说,对同一干燥过程而言,夏季的空气消耗量比冬季为大,故选择输送空气的风机装置,也必须按全年最大空气消耗量而定。

【例7-3】 今有一干燥器,湿物料处理量为800kg/h 。

要求物料干燥后含水量由30%减至4%(均为湿基)。

干燥介质为空气,初温15℃,相对湿度为50%,经预热器加热至120℃进入干燥器,出干燥器时降温至45℃,相对湿度为80%。

试求:(a )水分蒸发量W ;(b )空气消耗量L 、单位空气消耗量l ;(c )如鼓风机装在进口处,求鼓风机之风量V 。

解(a )水分蒸发量W已知G 1=800kg/h ,w 1=30%,w 2=4%,则G c =G 1(1-w 1)=800(1-0.3)=560kg/h 429.03.013.01111=-=-=w w X042.004.0104.01222=-=-=w w XW =G c (X 1-X 2)=560×(0.429-0.042)=216.7kg 水/h (b )空气消耗量L 、单位空气消耗量l由I-H 图中查得,空气在t =15℃,ϕ=50%时的湿度为H =0.005kg 水/kg 绝干空气。

在t 2=45℃,ϕ2=80%时的湿度为H 2=0.052kg 水/kg 绝干空气。

空气通过预热器湿度不变,即H 0=H 1。

4610005.0052.07.2160212=-=-=-=H H W H H W L kg 绝干空气/h3.21005.0052.01102=-=-=H H l kg 干空气/kg 水(c )风量V 用式(7-14)计算20℃、101.325kPa 下的湿空气比容为 ()27327320244.1773.00++=H v H()273293005.0244.1773.0⨯⨯+==0.836m 3/kg 绝干空气V =Lv H =4610×0.836=3850m 3/h 用此风量选用鼓风机。

7-3-3 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通过干燥系统的热量衡算,可以求出物料干燥所消耗的热量和预热器的传热面积,同时确定干燥器排出废气的湿度H 2和焓I 2等状态参数。

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见图7-9所示,包括预热器和干燥器两部分。

图中I,I1,I2——分别为新鲜湿空气进入预热器、离开预热器(即进入干燥器)和离开干燥器时的焓,kJ/kg绝干空气;t,t1,t2——分别为新鲜湿空气进入预热器、离开预热器(即进入干燥器)和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L——绝干空气的流量,kg绝干气/s;Qp——单位时间内预热器中空气消耗的热量,kW;G1,G2——分别为湿物料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质量流量,kg/s;θ1,θ2——分别为湿物料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温度,℃;I1′,I2′——分别为湿物料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焓,kJ/kg绝干物料;QD——单位时间内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kW;QL——干燥器的热损失速率,kW。

一、预热器的热量衡算若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对图7-9中预热器作热量衡算,得Qp=L(I1-I0)=L(1.01+1.88H0)(t1-t0)(7-29)图7-9 连续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示意图二、干燥器的热量衡算以图7-9中干燥器为研究对象作热量衡算,得单位时间内进入干燥器的热量=单位时间内带出干燥器的热量LI1+GcI1′+QD=LI2+GcI2′+QL(7-30)整理得 L(I1-I2)+Q D=G c(I2′-I1′)+Q L (7-31)式中I=(1.01+1.88H)tI′=cm θ(cm为湿物料的比热容,kJ/(kg干物料·℃),由绝干物料的比热容c s和水的比热容c w,(c0=4.187kJ/(kg水·℃)按加和原则计算,即cm=c s+Xc w(7-32)三、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Q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Q为Q p与Q D之和,即Q=Q+Q D=L(I2-I0)+G c(I2′-I1′)+G Lp(7-33)式中Q——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kW。

7-3-4干燥器出口状态的确定及干燥过程的计算在设计干燥器时,空气的进口状态是给定的,出口状态往往根据工艺规定的条件(如空气出口温度不低于某值或相对湿度不高于某值),通过计算求得。

对不同的干燥过程分析如下:一、理想干燥过程若干燥过程中忽略设备的热损失和物料进出干燥器温度的变化,而且不向干燥器补充热量,此时干燥器内空气放出的显热全部用于蒸发湿物料中的水分,最后水分又将潜热带回空气中,此时I1=I2,这种干燥过程称为理想干燥过程,又称绝热干燥过程或等焓干燥过程。

理想干燥过程中气体状态变化如图7-10所示。

由湿空气初始状态(t0,H)确定点A;预热器中空气湿度不变,沿等湿线升温至t2,即B点;进入干燥0器后气体沿等焓线降温至t2,交点C即为空气出干燥器时的状态点。

二、实际干燥过程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干燥器有一定的热损失,而且湿物料本身也要被加热,即θ1≠θ2,因此空气的状态不是沿着绝热冷却线变化,如图7-11所示。

图中BC1线表明干燥器出口气体的焓小于进口气体的焓,此时不向干燥器补充热量或补充的热量小于损失的热量和加热物料所消耗的热量之和;BC2线表明干燥器出口气体的焓高于进口气体的焓,此时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和加热物料所消耗的热量之和。

图7-10 等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 图7-11 非绝热干燥过程中湿空气 状态变化示意图 的状态变化示意图7-3-5 干燥系统的热效率为了分析干燥过程中热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对图7-8所示干燥过程进行如下热量分析:表7-1 干燥过程热量衡算输入系统热量输出系统热量1.湿物料G 1带入热量:由于G 1=G 2+W ,因此可认为G 1带入热量为两部分之和: 水分带入热量:W θ1c wG 2带入热量:G c (c s +c w X 2)θ11.G 2带走热量:G c (c s +c w X 2)θ22.空气带入热量LI 0=L (1.01+1.88H 0)t 0+r 0H 0L2.空气带出热量可分为两部分:湿度为H 0的空气带出热量: L (1.01+1.88H 0)t 2+r 0H 0LW kg 水气带出热量:W (c v t 2+r 0)3.预热器向空气输入热量Q p 3.干燥器的热损失Q L 4.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Q DQ=Q p +Q D =L(1.01+1.88H 0)(t 2-t 0)+G c c m,2(θ2-θ1)+W (r 0+c v t 2-c w θ1)+Q L (7-34)由上式可见,干燥系统的总热量消耗于:①加热空气;②加热湿物料;③蒸发水分;④损失于周围环境中。

其中只有蒸发水分的热量直接用于干燥目的。

因此通常将干燥系统的热效率定义为()Qc t c r W %W V 120100θη-+=⨯=量向干燥系统输入的总热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7-35)例7-4 附图1干燥系统的热效率愈高表示热利用率愈好。

降低废气出口温度t 2和提高预热温度t 1,可提高热效率。

【例7-4】采用常压气流干燥器干燥某种湿物料。

在干燥器内,湿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吹送物料的同时并对物料进行干燥。

已知的操作条件均标于本例附图1中。

试求:(1)新鲜空气消耗量;(2)单位时间内预热器消耗的热量,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 (3)干燥器的热效率。

解:(1)新鲜空气消耗量 先按式(7-27)计算绝干空气消耗量,即 12H H W L -= ①求W绝干物料G c =24801.01250122=+=+X G kg 绝干料/hW =G c (X 1-X 2)=248(0.15-0.01)=34.7kg/h②求H 2 因Q L ≠0,故干燥操作为非绝热过程,空气离开干燥器的状态参数不能用等焓线去寻求,下面用解析法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