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题 计算题 专项训练(附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2.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
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到达位置B和位置C,记录下小车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 AB为40.0cm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C.根据图示测量数据,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在BC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测量平均速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比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m/s B.10.1m/s C.11.2m/s D.10m/s2.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B.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沿直线做匀速运动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m3.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B.他在冲线时的瞬时速度可能大于10m/sC.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D.他在百米内的任何一个瞬时速度为10m/s4.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C.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5.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路程决定D.电动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500米,则电动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6.小东参加百米比赛,测得他起跑后8s时的速度为8m/s,经过12s到达终点时冲刺速度为9m/s,则他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8m/s B.8.3m/s C.8.5m/s D.9m/s7.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距2米。
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题分类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题分类训练一、列车过桥问题1、一列火车长300米,完全通过一个长1.5千米的隧道,用了1.5分钟,若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需要多长时间?2、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3、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二、等时性问题4、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6、某人用铁锤在铁轨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铁轨的另一端听到两下敲击声。
如果测得这两下敲击声相差4s,求铁轨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m/s)7、A、B两地相距300m,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骑自行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他们的速度分别为V甲= 6m/s、V= 4m/s,假如有一只猎狗不知疲倦的以V=8m/s的速度奔跑在甲、乙之间。
问:在甲、乙两人出发至相遇时,猎乙狗跑了多少路程8、现代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
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穿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小马准备横穿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
如果公路宽12m,则小红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若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小红能完全通过公路。
则小红的步行速度至少达到多少?9、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以10m/s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班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之速度计算专题训练题
机械运动之速度计算七专题【专题一】速度的简单计算1、路程、时间求速度,用公式例题:要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需要的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 和______ ,再用公式—求出步行的速度,因此所需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和_____ O例题:翟志刚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如下图,此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他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km, 那么他的飞行速度为多少km/so2、速度、路程求时间,用公式例题:己知香港至台北的距离为760千米,香港至上海的距离为1140千米,上海至台北的距离为550千米,假设飞机以500千米 /时的速度均为匀速飞行.求:〔1〕假设飞机从上海经香港转机到台北,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假设飞机经新航路可以直飞台北〔减少了经香港绕行的麻烦〕, 需要多少时间?这样可节省多少时间?3、己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用公式例题: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4 __________ o它的物理意义是她以这样的速度从家到学校共花了10分钟,那么她家到学校有多远?4、交通标志牌例题:如下图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乙“南京市60km 〞的含义:o〔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例题1:如图5-14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在某一时刻的示数,〔1〕它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2〕假设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3h,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例题:小红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外婆,在经过如图8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如图8乙所示的速度是,假设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使,再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钦州?所示交通标志牌的标志,那么例题:“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小明注意到了如上图〔1〕在遵守交通规那么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2〕如果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标志所示的这段路程用时30min, 那么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专题二】过桥〔山洞或隧道〕问题例题: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1〕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专题三】比值问题例题:甲、乙两个运发动爬两个山坡,己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 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 3,那么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专题四】平安〔爆炸〕离开问题例题: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 远的平安地带?〔要求用三种方法解〕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专题五】平均速度问题〔分四类〕〔一〕一般的求平均速度问题例题:如图10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假设频闪照相机每隔0. 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从A 点到D平均速度是m/ s,小球从D点到F 平均速度是mIs,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 so〔二〕己知前段路程和后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例题: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三〕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例题: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那么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四)列车时刻表问题例题: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答复以下问题:(1)T31列车从济南到蚌埠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T32列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专题六】过电线杆〔铁轨〕问例题: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 他测出汽车每隔10秒就驶过6根路边相距45m的电线杆,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汽车有没有超速?【专题七】声音往返问例题: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5-28所示,假设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 U s 〔 1 U s = 10-o s 〕,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那么其传播速度大小为与雷达的m/s,求飞机距离多少m?例题: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2〕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 cm/sB 9 cm/sC 8 cm/sD. 7 cm/s3.一架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s内通过3m,第2s内通过6m,第3s内通过9m…则有( )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m/s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C.雪橇前2s的平均速度是4.5m/sD.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m/s4.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小于3米,则(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B.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bC.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c5.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3)若图中停表每格表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6.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C.5~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D.2~5s内,小车运动了2m7.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s.从频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cm.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9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cm/s10.(襄阳中考)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11.(乌鲁木齐中考)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停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1.A2.B3. C4. D5. 刻度尺 秒表 t s v =0.1 0.12 速度越来越快 6. B7. 匀速 1.80 0.98. 60.00 20 0.99. 刻度尺 秒表 310. ts v = 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11. 时间 大 大 0.25 7。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机械运动》原卷
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1(机械运动)(原卷版)注意:1、训练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2、训练内容:图像问题、标志牌问题、列车时刻表问题、过桥问题、刹车制动问题。
3、解题思路及技巧:s—路程,国际单位米,符号m;t—时间,国际单位秒,符号s;v—路程,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常见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1.(2021秋•赣县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根据王爷爷驾车出游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s﹣t图象。
请你根据图象,求:(1)20min~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2)0~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3)王爷爷驾车返程时,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请计算出返程全程的平均速度。
(温馨提示:本问计算结果请用字母v1和v2表示)2.(2022秋•越秀区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请解答:(1)甲物体2s内通过的距离为多少?(2)2~4s,乙物体移动的距离为多少?(3)乙物体前4s的平均速度为多少?3.(2022秋•长沙期中)龙舟赛是很多地方在端午节时举行的传统活动。
图甲为涛涛同学站在桥上观看龙舟比赛的场景,比赛过程中龙舟将从桥下方沿着航线穿过,图乙为甲、乙两支龙舟队在比赛时所行进的路程(m)与时间(min)关系图像。
其中龙舟长12m,桥宽16m。
求:(1)甲龙舟队的速度为多少m/s?(2)甲龙舟队的舟身全部通过桥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3)出发多长时间以后,两队龙舟的舟头在航线方向上前后相距51m远?4.(2022秋•平山区校级月考)狗和兔子同时从同一地点O出发,沿同一平直路运动到B 点,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1)前10s狗运动的路程是多少m?(2)兔子在前60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狗和兔子经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5.(2022秋•中山市期中)小明乘坐一辆汽车在高速上行驶,在A地,小明看到路边有“距中山100km”的告示牌,此时小明发现时间是08:15;车子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B地,小明又看到一个如图所示告示牌,这时时间显示是08:45。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单选题1、如图,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运动的是()A.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都是运动的B.联合收割机和运水稻的车都是静止的C.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运水稻的车是静止的D.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运水稻的车运动的答案:A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相对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都是运动的;如果选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与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都是静止的。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A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运动s﹣t、v﹣t图像分别如下两图所示,由图像()A.甲和丙的速度相同B.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C.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D.甲是变速直线运动,乙和丙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A.根据s=vt,可由图1得出甲的速度为:v 甲=st=20m5s=4m/s由图2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所以v甲=v丙,故A正确;B.设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为s,则甲所用的时间为t 甲=sv甲=s4m/s乙所用时间为t 乙=sv乙=s6m/s所以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甲∶t乙=s4m/s∶s6m/s=3∶2故B错误;C.设乙和丙运动的时间为t,则乙运动的路程为s 乙=v乙t=6t丙运动的路程为s 丙=v丙t=4t所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s 乙∶s丙=6t∶4t=3∶2故C错误;D.甲、乙和丙的速度恒定,所以三辆小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基础练习)实验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答案】C【解析】解: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8s=14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00m14s≈7.1m/s。
故选:C。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1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20km/h B.4m/s C.2m/s D.10km/h【答案】B【解析】解:王海通过的路程s=1km=1000m,运动时间t=4min=240s,王海的平均速度:v=st =1000m240s≈4m/s=14.4km/h。
故选:B。
3.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方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4.4m/s B.15.4m/s C.14.33m/s D.14.66m/s【答案】A【解析】解:设全程为s,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由v=st 可得,所用时间:t1=13sv1=s3×12m/s;又以同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所用时间:t2=23sv2 =2s3×16m/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st1t2=ss3×12m/s2s3×16m/s=14.4m/s。
故选:A。
4.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3v1,则v1与v2的比值是( )A.1:5B.1:3C.2:1D.1:2【答案】A【解析】解:设前一半时间为t由v=st 可得,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全程的平均速度:v=s1s22t =v1t v2t2t=v1v22;由v=3v1可得:v1v22=3v1解得:v1v2=15。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小明早晨骑自行车去学校上学,他前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4m/s,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m/s B.2.4m/s C.4.8m/s D.3.8m/s2.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A.甲的速度比乙快B.再经过120s,乙跑过的路程是甲的2倍C.120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D.90s时甲乙相距50m3.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24m/s C.25m/s D.50m/s4.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5m/s B.4m/s C.5m/s D.5.5m/s5.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O出发,沿同一直线到达同一目的地x2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在0-t1的时间内,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比甲快B.在t1-t2的时间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t2-t3的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全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6.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s计时后,b车速度一直在减小B.30s~40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C.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D.0~70s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7.小华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约为1200m,他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8.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5m/s C.4.8m/D.6m/s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1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专项训练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试题(中考典型考点汇总)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答案与解析1.B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 =40cm +5cm =45cm , 运动时间t =14:35:05-14:35:00=5s , 滑块的平均速度v ===9cm /s ;故选:B 。
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 解:(1)在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的路程s ;(2)由图可知s AC =40cm =0.4m ,s AB =40cm -20cm -5cm =15cm =0.15m ,s BC =20cm +5cm =25cm =0.25m ,t AC =14:35:04-14:35:00=4s ,t BC =14:35:04-14:35:02=2s ,t AB =14:35:02-14:35:00=2s , 所以滑块由A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AC ===0.1m /s ;(3)滑块由A 滑至B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AB ===0.075m /s ,滑块由B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BC ===0.125m /s ,所以v AB <v BC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1.(2018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 .90km/h B. 70km/h C .50km/h D .40km/h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BC AB BC AB t t B t t A =<..BC AB BC AB v v D v v C <>..3.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均为0.15水滴由A 位置下落到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m/s.该水滴CE 的下落过程是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4.(2019仙桃)港珠澳大桥海大桥,它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km.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___km/h5.(2019衡阳)如图是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Hz,网球的直径约为6cm.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 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___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___m/s6.小刚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选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cm t BC=___S V AB =___m/S; V BC=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___在做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V 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将偏___(选填“大或“小”)7.(2019益阳)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8.(2018衡阳)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9.(2019淮安)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___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cm/s10.(2019清江浦区期末)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可判定小明在做___运动,前4s内___(选填“小明”或“小华”)跑得快,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华的平均速度11.(2018益阳)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选填“大”或“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12.(2019宜昌)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m/ s1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答案1. B2. D3. 20.0 1 变速直线4. 80.45. 0.04 206. t sv = 小40.0 1 0.2 0.5 大 变速直线 大 7. A8. B9. 4.50 0.9010. 匀速直线小明 等于 11. t s s 12-小C 12. 小于 A加速 0.8 13. 100km/h600m。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1.4测量平均速度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cm/sB .9cm/sC .8cm/sD .7cm/s 2. 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 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出发50min 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 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 到达指定地点。
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 .126km/hB .70km/hC .52.5km/hD .30km/h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4.一辆汽车匀速行驶(车速大于40km/h )。
车上有一台时钟,分针已经折断,一开始秒针示数为0秒;汽车行驶了3千米时,秒针示数为30秒;汽车再行驶4千米时,秒针示数为50秒;那么当汽车又行驶了5千米时,秒针示数为( )A .0秒B .10秒C .20秒D .30秒5.某人上午8:00从起点出发,途经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较平直的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路段的长度均相同,在三个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2:3,此人中午12:00正好到达终点。
则上午10:00时,他行进在( )A .上坡路段B .平直路段C .下坡路段D .无法判断6.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脉冲,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荧光屏上分别会呈现出一个尖形波。
某防空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10-4s 。
它跟踪一个匀速移动的目标过程中,某时刻在监视屏上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甲所示,30s 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上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二、填空题3、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4、如图8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
由图可知,______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rn/S。
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在该实验中,之所以要强调“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因为。
三、作图题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B.70km/hC.50km/hD.40km/h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像。
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m/sB.9m/sC.12m/sD.15m/s3.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铅笔的长度是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cm/s。
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
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
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方法一:。
方法二:。
6.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
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7.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
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2.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3.一辆汽车先用1h行驶了40km,休息半小时后又用1.5h行驶了50km,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40km/h B.25km/h C.30km/h D.33.3km/h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s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B.整个20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C.物体在20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s 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 内的速度大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 m/s C.5 m/s D.6 m/s7.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无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2.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所示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
拍照全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20km/hB.40km/hC.60km/hD.80km/h3.马斯克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
他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km/h。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 000 m/sB.材料中描述的1 200 km/h是指“车厢”的平均速度C.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自己的座位是静止的D.“车厢”在整个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4.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赛跑中,以15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则后50m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7.5m/s C.6.67m/s D.5m/s5.在龟兔赛跑的某一过程中,乌龟与兔子通过路程之比为1:16,运动所花时间之比是8:1,则乌龟和兔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8:1B.1:2C.1:16D.1:1286.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2v1,则v1与v2的比值是()A.1:3B.3:1C.1:1D.1:27.体育课上,小明和小红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变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小红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8.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训练速度相关综合计算含答案
第一章专题训练速度相关综合计算1.区间测速是限定汽车通过某段路的平均速度不要超过特定值。
图为沈抚公路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60表示区间限速为60km/h。
求:(1)为不超速,通过这段路程至少需多长时间;(2)若前半程平均速度为75km/h,为保证全程不超速。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为多少km/h?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京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2)轿车从B地到南京,前半程保持原来的速度不变,后半程用时20min,求B地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结果保留1位小数)3.常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表为地铁1号线从茶山站到常州火车站的运行时刻表,问:站名茶山清凉寺同济桥文化宫博爱路常州火车站到站时刻/(时:分)——6:016:036:056:076:09发车时间/(时:分)6:006:026:046:066:08——路程/km0 1.2 2.3 3.3 4.4 5.4(1)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用时多长?(2)地铁从茶山站出发直至抵达常州火车站,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4.喜羊羊在离羊村300m的地方玩耍,不幸被后方180m处的灰太狼发现(如图),灰太狼以为有顿丰盛的美餐了,于是用20m/s的速度向喜羊羊直线猛扑过去,由于动作太大,被敏锐的喜羊羊及时发现,喜羊羊撒腿就跑(假如灰太狼和喜羊羊同时起跑),求:(1)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多少时间?(2)假设到达羊村就算安全,喜羊羊以15m/s的速度奔跑,她能安全到达羊村吗?请通过计算说明。
5.为严惩酒后驾车,公安部出台了2020最新酒驾处罚标准,资料显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时间为0.75s,而人饮酒后反应时间会延长,反应距离也将增加,如图所示,酒后驾驶的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紧急情况,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行驶)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经过3s制动,汽车滑行40m撞倒障碍物后停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题 计算题 专项训练(附解析)
第1章机械运动计算题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2.某物理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每隔相等时间拍摄一张照片)研究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做直线运动的有关问题。
如图1是他们某次实验时拍摄的频闪照片。
(1)下列四个图象中(如图2),一定不能反映小物块运动情况的是。
(2)要使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3)只用秒表和刻度尺也可测出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做直线运动时某段距离的平均速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斜面的倾角应(选填“大”或“较小)些。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物块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若小物块在上半段路程、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则小物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
(2)该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4)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节达标训练题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节达标训练题一.选择题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 .10cm/sB .9cm/sC .8cm/sD .7cm/s 答案:B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AB <tBC B .tAB =tBC C .vAB >vBCD .vAB <vBC 答案:D3.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 ,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答案:C 二.填空题4.“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 的频闪照片,A 、B 、C 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由图可知小球从A 位置运动到C 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_cm ,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 /s 。
答案:3.84(±0.02) 19.2(±0.1)5.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___,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___,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___.ABC答案:地面 路程 大6.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s =80cm ,则气泡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v =_____cm/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机械运动计算题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2.某物理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每隔相等时间拍摄一张照片)研究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做直线运动的有关问题。
如图1是他们某次实验时拍摄的频闪照片。
(1)下列四个图象中(如图2),一定不能反映小物块运动情况的是。
(2)要使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3)只用秒表和刻度尺也可测出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做直线运动时某段距离的平均速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斜面的倾角应(选填“大”或“较小)些。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物块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若小物块在上半段路程、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则小物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
(2)该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4)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
5.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v BC v 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二、计算题(共5小题)6.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7.国庆长假,小敏一家自驾汽车到广西某景点游玩,导航给出了“时间最短”,“备选方案二”,“备选方案三”3个方案,如图所示,已知1公里等于1千米。
(1)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求汽车的平均速度;(2)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的路径行驶,求全程所需时间。
8.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9.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0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求:(1)此次列车从济南到南京需要多长时间?(2)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3)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则求该大桥的长。
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济南南京苏州D315到站时间﹣10:5414:3816:22发车时间08:2210:5614:44﹣10.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求:(1)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经过10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14m,求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3)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试题解析1.解:(1)由图知,小车从A到B的路程为s=s2﹣s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由图知,在s﹣t图象上,s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变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 符合题意;D、由图知,在v﹣t图象上,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2)小;(3)C。
2.解:(1)由图可知,小物块做加速直线运动,AB两图是v﹣t图象,是加速运动图象,C图是s﹣t图象是匀速直线运动图象,D图是s﹣t图象是加速直线运动,一定不能反映小物块运动情况的是C;(2)增大斜面角度或减小斜面和物块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平均速度;(3)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5)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根据v=可知,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1=,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1)C;(2)增大斜面倾角θ;(3)较小;(4)同一高度;(5)。
3.解:(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是为了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便于计时;(4)全程长s1=90cm=0.9m,通过全程的时间t1=10:35:05﹣10:35:00=5s,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8m/s,下半段路程为s2=×0.9m=0.45m,时间为t2=10:35:05﹣10:35:03=2s,则v2===0.225m/s(5)由(4)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秒表;(3)便于计时;(4)0.18;0.225;(5)变速。
4.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刻度尺。
(2)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4)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总路程s=60cm=0.6m,所用的时间t=5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小车通过上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3s,小车通过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t﹣t1=5s ﹣3s=2s,根据v=可知,在通过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较短的平均速度较大;所以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5)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短,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平均速度的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刻度尺;(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小;长;(4)0.12;小于;(5)大。
5.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根据速度公式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减小误差;(2)根据图示可知,s AB=80.0cm﹣40.0cm=40.0cm,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25.0cm/s;(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公式v=可知,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 BC>v AC;(6)A图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故答案为:(1)v=;时间;(2)40.0;25.0;(3)小;(4)同一位置;(5)>;(6)B。
6.解:方法一: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t1===200s,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t2===150s,因为t2<t1,所以能跑到安全区。
方法二:t1===200s,人在t1内能通过的路程s2=v2t1=4m/s×200s=800m>600m,所以能跑到安全区。
方法三:人跑到安全地区所需时间:t2===150s,经150s导火线燃烧的长度:L=0.5cm/s×150s=75cm<100cm,在导火线烧完前人能到安全地区。
答:他能在爆炸前跑到600m之外的安全区。
7.解:(1)由图知,“时间最短”方案即5h通过400km的路程,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汽车的平均速度:v===80km/h;(2)由图知,“备选方案三”需行驶的路程为:s′=450km=4.5×105m;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行驶,由v=可得全程所需的时间:t′===2.25×104s=6.25h。
答:(1)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2)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的路径行驶,全程所需时间为6.25h。
8.解:(1)从图可知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车=60km/h;(2)“南国桃园9km”表示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路程为s=9km,因为v=,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时间:t===0.1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