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

钟志贤王水平邱婷

中国远程教育2009.4.34-38

【摘要】数十年来,学习的图景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许多学习情境下,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解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方式。但当学习进入非正式、网络化的时代后,这些理论在有效解释“学习”问题方面就显得不足,适应数字化时代学习需求的关联主义应运而生,为人们审视和塑造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特殊而有益的视角,其所蕴涌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对塑造终身学习能力和有效实施终身学习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学习理论;关联主义;终身学习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以指数级增长,其更新周期与半衰期不断缩短,对人类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终身学习是人类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不二法门,面对知识的激增,如何审视和塑造相应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求,是学习者、教育者和教育组织机构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适应数字化时代学习需求的关联主义应运而生,为人们审视和塑造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学习理论:走向关联主义

在关联主义(Connectivism)看来,对于学习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种认识论和三种学习理论上l1l。不同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存在不同的倾向或隐喻。

1.三种认识论

(1)客观主义:认为现实是外在的、客观的,知识是通过体验而获得的,学习是一种与目标、外部知识和真理精确对应的过程。客观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2)实用主义:认为现实是经过阐释的,知识是通过体验和思维活动协商而获得的。学习是一种解释的过程。实用主义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3)阐释主义:认为现实是内在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而获得的。学习是通过对世界的感知而创建真理的过程。阐释主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2.三种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过程是不可知的,即我们不可能了解人在学习的时候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学习或学习者是一个“黑箱”,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G redler(2001)认为,行为主义可归结为三种学习假设:可观察的行为比了解人的内在行为更重要;应重视行为的简单成分:具体的刺激和反应;学习是有关行为的变化。

(2)认知主义:通常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模式,认为学习是一种输入、在短时记忆中处理并编码储存于长时记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大脑内思维符号的建构,学习过程就是将这些符号表征转换成记忆的活动方式。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社会协商、交互和实践的产物,强调知识的社会本质等。Driscoll(2000)认为,当学习者着手理解他们的体验时,就是在建构知识。真实生活中的学习是凌乱而复杂的,模仿真实生活中的学习对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非常有效。

3.评价

关联主义认为,上述各种理论对学习的理解都忽略了这样的事实:知识和真理可以多种方式存在,对学习的理解不能是“非此即彼或互相排斥”的。各种理论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为认识学习的某个具体方面提供了局部洞见。其实,是学习内容的性质和学习者自身决定了何种学习方法对学习者最为有利。

上述三种学习理论都认为,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或状态),即使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可以通过推理或体验而获得的。但是,面对时代的发展,上述三种学习理论存在如下局限:

(1)没有探讨发生于学习者外部的学习(如技术存储和操控的学习),也没有探讨在各种组织内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们的核心信条是:学习发生于个体的内部,即便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协商过程的社会建构主义者也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没有探讨所学知识的价值,只是关注具体的学习过程。其实,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为值得探索。评估所学知识的价值是在学习活动之前就应当运用的元技能。当知识量匮乏时,评估知识价值的过程存在于学习之中;当知识量丰沛时,快速评估知识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今日的现实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非个人学习的行动能力,即需要学会利用自身知识之外的信息来支持行动。

(3)没有论及组织型知识和知识迁移方面的挑战。环境的变化自然要引发传统学习理论的修正和完善,但是,当基本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再做进一步的修正就显得没有意义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实的变化呼唤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当前,随着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日益深刻,各种与学习相关的新科学的发展引发了对学习理论的深入思考。例如:当知识不再以线性的方式获得时,学习理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冲击?当技术能替代学习者从事许多认知操作时,学习理论该做怎样的调整?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生态环境中,人们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学习理论如何解释学习者在未完全理解下的学习行为?网络和复杂理论对学习的影响是什么?随着对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的发展,如何根据学习任务看待各种学习系统与生态理论?等等。

4.走向

数十年来,学习的图景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许多学习情境下,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解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方式。但当学习进入非正式、网络化的时代后,这些理论在有效解释“学习”问题方面就显得不足。关联主义的倡导者George Siemens认为,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学习的需求,必须拓展和创新原有的学习理论。所谓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就是在相关的节点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学习不仅存在于个体自身,也存在于各个专业化的节点中,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关的节点/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网络。这种连接可使学习者学到比现有认知状态或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使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统合起来,通过“个人一网络一组织”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使学习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实现与时俱进。关联主义的基本学习原则可以概述如下[2]:

(1)学习是一种意义制定,是认知和情感相融合的过程/结果。思维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的,仅仅考虑某个维度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够的。

(2)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增强“做事”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或信息资源的过程。如果一个学习者能与现有的网络相连接。那么他就能够极大地改善学习效率。

(4)学习可能储存于人工制品中。学习(指知道但不具备行动的特质)可以存在于某个社团、网络或数据库中。

(5) “知道更多”的能力比“目前知道多少”更为重要;“知道从何处寻找信息”比“知道的信息”更为重要。

(6)对学习者来说,培育和维护各种连接、善于与外源建立有效的连接比单纯理解某个单一概念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7)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中,多样性是学习发生或创造知识的前提/条件。

(8)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电子邮件、共同体、对话、网络搜寻、电子邮件列表、博客等,课堂或课程不再是主要的学习渠道。

(9)今天,有效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个人技能,如能洞察不同领域、观点和概念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