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起,重新出现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计的研究成果。
26
十、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简▪雅各布斯于1961年发
表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 死》对规划界一直奉行的 最高原则进行了无情的批 判。书中将现代城市规划 的一条条理念及其工作方 法,规划师的灵魂和前代 展现在公众面前。她使规 划师从专业的发展角度, 开始注意到是在为谁做规 划。
书中指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
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 要的地段。
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
也就是说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使其避免穿越 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
23
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1960到1970年的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
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 礼制——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规划布局呈 现出等级分明、中轴对称的特征。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5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公园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
式,这钟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 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乌尔的建城时间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100年。该城有
城墙和城壕,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 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 有高墙分隔。夯土高台共7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 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8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l格迪斯的学说: 1915 年格迪斯出版了著作《进化中的城市》, 他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即将 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 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 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格迪斯的科学认识城市的方法,“先诊断后治疗” 的名言,成了至今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公式: “调查——分析——-规划”。
《管子》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 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顾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强调城市从功能 出发、理性思维、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
《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 先例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规划思想最早形成: 周代 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 东周 《周礼•考工记》皇权至上的礼制理念 《管子》自然至上理念 《商君书》区域规划理论
四、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 有机疏散理论 广亩田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3)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起始于格迪斯、芒福德等。 1960年开始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而得到研究。
五、理性主义规划理论极其批判
著作:《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刘易斯.凯博 《紊乱的科学》查尔斯.林德博伦姆 理性主义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 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60年代末70年代初理性主 义成为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 这种规划由于多局限于物质形态,对城市中的社 会问题关心太少。使规划师忙于处理细部的综合性总 体规划却往往放弃了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古罗马: 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大规模建造公 共浴室、斗兽场和宫殿供奴隶主享乐。在罗马帝国时期,广场、 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城城市中心最为集中的体现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 的广场群。
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4)超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针对城市矛 盾,提出了很多社会改革方案。
查勒斯•傅立叶(法 1772—1837)1829年发表 《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1500—2000 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建设 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人)的巨大建筑(“法 兰斯泰尔”)。 1871年,戈定按照傅立叶的 理论在盖斯建设了“法兰斯泰尔”。
中世纪
自发成长 防御要求
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 一些城市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 城市,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 会所)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随着手 工业和商业的继续繁荣,不少中世纪的城市 终于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科学、技术和艺术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 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改建往往集中 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意大利的城市修 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 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 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周:《周礼.考工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又明确记载的历史事件)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径涂九 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它大胆地将成片天然湖泊(现什刹海)引入 市区,以中轴线与其相切,确定了整个城市 的布局,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体现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 道家思想,第一次将儒、道兼融于中国的都 城营造之中。
秦:规划思想上曾尝试过统一,并发展了“相天、法地” 的理念,即强调方位。秦王朝信神,其城市规划中神秘 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 汉: 长安 洛邑城 三国时期:邺城 (功能分区明确、 结构 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 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 级明确)
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
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城市建设,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和重要思想。
18世纪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迅速扩展,工人阶级的产生引起了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关注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增加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统。
此外,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美学和卫生环境。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城市成为国家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让步给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例如,波城市计划在法国提出,试图通过道路和大型开放空间的布局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健康。
此外,19世纪晚期的芝加哥市规划展示了大规模城市扩张的规划,引入了大型公园和市中心道路的设计。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城市规划开始受到社会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关注于社会公正和平等,例如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在其中逐渐建成了大型集体住宅区和公共交通系统。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强调城市功能分区、汽车交通和功能性建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城市规划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强调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规划试图通过关注社区需求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丹麦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
21世纪初至今,城市规划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规划师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的需求。
城市规划开始更加注重弹性、适应性和包容性,例如新加坡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和梅德斯昆的可持续社区规划。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逐渐从以建筑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全球化、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
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寻找平衡,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以创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结合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以达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思想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倡导和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下面就城市规划思想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核心。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规划应尽量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人本主义思想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规划应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环境,并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再次,综合协调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以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展。
此外,参与性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
城市规划应倡导广泛的参与,鼓励市民、专业人士和政府机构的合作,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确保规划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民主。
只有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确保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才能真正实现市民的利益。
再者,灵活与创新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
城市规划应注重灵活性,及时调整规划方案,以适应变化的城市需求和发展趋势。
总之,城市规划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和理念,它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综合协调、参与性以及灵活与创新等方面的思考和追求。
只有在不断推进和完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总结城市规划思想是指针对城市发展的情况和需求,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思想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行总结。
在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城市设计和规划,比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布局和规划,都体现了对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思考和规划。
但古代城市规划主要是以政治和军事因素为主要考虑因素,注重城市的防御和治安。
进入现代社会,城市规划思想开始转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思想逐渐体现出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特点。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思想有芝加哥学派和康德平兹学派。
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城市美”的概念,强调城市空间的美学价值,鼓励城市发展以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康德平兹学派则主张城市规划要注重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的科学性,规划师应该成为决策者的顾问,并提出了“新城”的概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思想逐渐开始关注环境和社会因素。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思想有生态城市规划和新社区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新社区规划强调社交互动和社会公正,通过合理的社区设计和服务配置,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城市规划思想开始倡导智慧城市和可人居城市的理念。
智慧城市规划将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可人居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人性化,提倡“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情感体验。
总结来说,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以政治和军事为中心,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再到注重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从单一的工业发展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思想逐渐从发展的背后思考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民众的福祉。
第二讲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全文编辑修改
莱奇沃斯
莱奇沃斯
莱奇沃斯
Welwyn Garden City (1920),
设计人 Louis de Soissons.
1991 年,人口 40,665 为了疏散伦敦的人口而建,但多数人仍在伦敦工作
2、 莱特和他的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 A New Community Plan, 1935
元
元大都
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 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 手法——三套方城、宫城 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规划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 囿有机结合。 完善的上下水道。 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周密,由刘秉忠负责。
明清
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
礼制——儒家思想。等级分明、中轴对称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1、霍华德与他的田园城市
Town and country must be married, and out of this joyous union will spring a new hope, a new life, a new civilization.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 Ebenezer Howard(1898)
成就:①唤起人们对城市复杂多样生活的热爱;②对“街道眼 ”(street eye)的发现;③反对大规模计划。
批评2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不是树〉1965
二、范式2 理性—参与范式
背景:福利国家和干预主义;市场-政府的二元结构 规划理论与思想:系统与理性过程规划、公众参与
;理性与干预、引入了经济学中的“公共利益”( public interest)概念
提出功能分区:城市活动可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 和交通四大活动。并提出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 最基本分类”。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比萨主教堂
比 萨 主 教 堂
捷克· 布拉格广场
圣 维 特 大 教 堂
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以及资本 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要点:(1)莫尔设计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欧文的“新协和村” (4)傅立叶 “法朗吉”单位 评价:(1)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观点更加深刻 (2)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 (3) 理想主义
(二)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 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 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在当时的城市(如米列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 市场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 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一)回顾与总结 1.经济恢复时期 重点在于城市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始建立城市建设机构。 2. “一五时期” 重点工业城市及工业区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为我国全面开展规划工作奠定了 基础。 3.1958—1960年 受“左”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追求高指标。 4.1961—1966年 “三线”建设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要求,忽视了城市在组 织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1966—1976年 城市规划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及破坏:城市规划工作废弛,城市管理工作 混乱,环境污染严重,绿化、文物、古迹被侵占、破坏。
6.1977—1980年 肯定了城市规划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拟定城市规划 法。 7.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工作进程大大加快,90%以上市完成了总体规划制定和报批, 大部分省、区完成了县城的总体规划,以至进行了集镇、村镇的规划。 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84年国务院:《城市规划条例》;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城市规划法》并正式颁发, 1990年4月1日正式施行; 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993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入以法治化的轨道。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城乡规划法》正式颁 发,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将正式施行。 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
理解并总结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理解并总结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和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综合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它关注城市的整体发展和综合效益,包括基础设施、住房、交通、环境、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规划。
2. 可持续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它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3. 灵活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规划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它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复杂、动态和不断演化的系统,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它鼓励创新和实验,采用灵活的规划方法和工具,以适应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
4. 参与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
它认识到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专家和政府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
它倡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权利和义务,鼓励社区组织和公民团体的参与。
5. 人本主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和规划。
它关注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注重社会公正和社会包容性。
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建人文氛围和社区精神。
6. 创新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鼓励创新和科技的应用。
它关注信息技术和智能城市的发展,倡导使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改善城市的生活和管理。
它强调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规划:现代城市规划强调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排水、能源和通信等。
它关注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容量规划,以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 住房规划:现代城市规划强调提供多样化和可负担的住房选择。
它关注住房的质量、布局和适应性等方面,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02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v现代城市理论t关于城市发展、土地使用和城市空间组织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经济基础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人文生态理论、通达性理论、通讯理论、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地租和竞租理论、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行为—理论空间t关于城市本身,即城市规划是依据怎样的思想来改造城市规划的对象的•《雅典宪章》1933•《马丘比丘宪章》1977•《华沙宣言》1981•《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北京宪章》1999v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根据封疆范围,按城的规模等级来规划郊野的土地、人民以及各种生产基地,并布置“郊邑”和“鄙邑”,形成一个以城为核心,有国有野的城邦。
t《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形制有严格规定。
•周王城——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t《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在城市布局上提出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公(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社稷祖庙官民不相参v 中轴对称(朱雀大街)v履行了“旁三门”的理念v 两套城门(皇城和宫城)v“前市”:市场在南边,东西二市v 规整的方格路网v居住分别采用里坊制,108个坊皇城宫城西市东市9721m84km 2皇城内城《周礼》的典型格局v轴线对称v三套方城(内城、宫城、皇城),宫城居中v都城两边设有太庙和社稷(“左祖右社”)v商业集中在城北(“面朝后市”)t“天人合一”理念•象天法地:对形象与天体关系对应的探索•对应用数理的热烈追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组合伍子胥建吴都:“相土尝水,相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七十里。
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紫禁城“三、六”数目排列古代州府城市、苏州园林儒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中国包涵总结堪舆学、风水v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t古希腊t古罗马t中世纪t文艺复兴t17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前期Ø城邦的公共场所:广场和神庙、公共建筑、市民集会场所Ø体现了民主共和思想Ø炫耀和享乐Ø城市设施发展:浴池、斗兽场、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Ø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堡Ø教堂或修道院位于城市中心Ø城市广场成为了公共生活中心,并以教堂钟楼作为城市建筑制高点Ø城市设计在建筑外上形讲究整齐、统一和理性Ø修建了很多古典风格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Ø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形成绝对君权Ø轴线对称放射的街道、宏伟的宫殿(主导地位)和规整对称的广场123缺乏功能意识追求统一与秩序的需u西化规划形式v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t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城市规划思想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总结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的前期,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考虑,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城市规划思想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理念和理论基础,它体现了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规划实施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和要求。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总结城市规划思想。
首先,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要的基础上,保证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城市规划要在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同时,注重平衡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并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人性化和宜居性。
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如学校、医院、公园等,以满足人们的教育、医疗和休闲需求。
再次,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要考虑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注重区域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例如,规划中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和城市的农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区域间的合作,共同解决区域性的问题,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此外,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注重扬长避短,发挥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优势。
例如,规划中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
最后,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民主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听取。
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广泛利益的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参与。
例如,在规划过程中要进行公众听证和咨询,听取公众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符合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第2章_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米列都城三面临海, 四周筑城墙,城市路 网采用棋盘式。两条 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 中心通过。中心开敞 式空间呈 “L” 形, 有多个广场。市场以 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 港湾的附近,将城市 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公元前的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的 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 的营寨城。营寨城有一定的规划模式,平 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 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街道交点附 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 的中心广场。
霍华德的理论比傅里叶、欧文等人的空想 进了一步,他把城市当作整体来研究,联 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 规划问题,对人口经济,城市经济、城市 绿化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今天的规划界 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的提 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3)卫星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 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霍华 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昂温 (Unwin)进一步发展了规划理论,提出 了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 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
波尔西巴城建于公元 前3500年,空间特点 是南北向布局,城市 四周有城墙和护城河, 城市中心有一个“神 圣城区”,王宫布置 在北端,三面临水, 住宅庭院则混杂布置 在居住区。
乌尔的建城时间约在公 元前2500年到2100年, 该城有城墙和城壕,面 积约88hm2,人口约3万 ~3.5万,平面呈卵形, 王宫、庙宇及贵族僧侣 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夯 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 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 墙分隔,夯土高台共七 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 之下有宫殿、衙署、商 铺和作坊,内有大量耕 地。
巴比伦城始建于公元前 3000年,作为巴比伦王国 的首都,公元前689年被 亚述王国所毁,新巴比 伦王国重建了巴比伦城, 并成为当时西亚的商业 和文化中心。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为强调给公民判断的居 住条件,以方格网划分 街坊。居住街坊面积小, 贫富居民混居,但用地 大小及住宅质量有区别。
•(2)古罗马城市:
•(5)卫星城的实践
–1912—1920年,巴黎规划在周边16公里范围内建设28座居 住城市(含生活服务设施) “卧城”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大赫尔辛基规划, 主张在卫星城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魏林比
–1928年,在编制大伦敦规划时,提出大城市人口疏散应与 地区的工业与人口分布的规划相结合。
明清北京城规划特点:
a)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 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
b) 城市布局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 宏伟的壮丽景象。
c) 北京城内的街道,以纵横主干道为骨架,连接次要干 道、支路,进而连接各院落式住宅构成的居民区。
d) 北京的居民区在皇城四周。
直改明
•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 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90年“工人住 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 •乌托邦
•傅立叶的“法郎吉”
•查勒斯•傅立叶(法 1772—1837)1829年 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 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 少家务劳动。建设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 人)的巨大建筑(“法兰斯泰尔”)。 •1871年,戈定按照傅立叶的理论在盖斯建设 了“法兰斯泰尔”。
城市规划原理1.2——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三国曹魏邺城:功能分区 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 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 道路分级明确
曹魏邺城平面
3、隋唐及宋元时期城市
唐长安
1、棋盘格局 2、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 宫城位于都城北部正中,皇城 在宫城之南,呈规整长方形。 3、中轴线——朱雀门大街
西 市
太极宫 皇 城
东 市
隋唐长安城复原图
M=84km2
勒· 柯布西埃1922年出版了《明天的城市》, 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 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城市总体规划人口 300万,中央为中心 区,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 施、文化和生活服务 设施,外,有将近40 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 高的摩天大楼中,高 楼周围有大片绿地, 建筑仅占5%。 外围是容纳200万居 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 构图,矩形和对角线 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 三层组成:地下走重 型车辆,地面用于市 内交通,高架道路用 于快速交通。
城市改建的目标: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 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 动的地方去; 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 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 宜的用途;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9、简·雅各布斯和城市活力论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她运用社会使用方法对美 国城市空间中的社会生活进行 了调查,对当代城市空间的分 析提出了许多见解,整体性地 摧毁了以勒·柯布西埃为代表的 现代建筑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现 代城市空间分析观点。街道和 广场是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 要素。
米列都城雅典卫城1体现希腊民主政治2人本主义生活形态3积极的公共生活和丰富的公共空间5个图5个图卫城卫城远眺古希腊城邦雅典3古罗马城市罗马城市1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2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3彰显繁荣和富强的大比例模数手法维特鲁威和建筑十书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1结合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2考虑局部和整体的之间比例关系3强调城市的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4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圣马可教堂威尼斯1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2实现自然主义非干预政策3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和亲和宜人的特质5绝对君权的城市凡尔赛宫1君主气质无所不在2古典主义广泛而深远总平面呈轴线对称放射形式法国凡尔赛宫中轴线二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的规划设想1乌托邦
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羁绊
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与羁绊————以新沂市为例1 规划指导思想(1)、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贯彻落实徐州都市圈规划和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新沂市区和重点中心镇的建设,推动人口和产业向市区和沿东陇海线地区集聚,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3)、坚持以人为本,运用生态理念,以有利于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游憩环境为核心,注重城市各项功能用地的合理布局、开敞空间系统的营造、绿地系统的组织等,凸显城市特色。
(4)、立足城市宏观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刚柔并举,注重实施,妥善处理好远期和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规划重点(1)、区域功能定位——在科学发展观和区域背景条件下,明确新沂未来的发展定位和规模,提升新沂的区域中心地位。
(2)、市域空间协调——明确新沂市域优先发展区、生态敏感区等,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3)、城市空间优化——结合新沂市区的地形特点、地震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兼顾城市发展过程的合理延续,组织与整合城市发展空间,确定适宜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形态。
(4)、城市交通组织——进一步研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市与交通的充分融合、互动。
(5)、发展时序安排——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研究城市发展时序,以城市土地的市场化经营为中心,以近期建设为重点,实行滚动性调整。
3、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1、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2、规划范围新沂市区的城市规划范围为东到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5公里,西到新墨河以西4.8公里;北起省界,南至马陵山风景名胜区;包括新安、唐店2个镇及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的全部,以及瓦窑镇的马庄、街集、吕庄、周庄、袁林等5个行政村和北沟镇的孔圩。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
第一篇理论溯源第三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第三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一、城市形态结构的演进及其哲理观念•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1)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莫尔(T.More)的“乌托邦”概念。
•安得累雅,“基督教之城”•康伯内拉,“太阳城”•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戈定,“法兰斯泰尔”(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1842年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
•1844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阶级住房委员会。
•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
•1868年的“贫民窟清理法”。
•1890年的“工人住房法”等。
(3)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ⅰ.将城市中心分散到区中心,适应城市结构改变所产生的分区要求•ⅱ. 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ⅲ. 森林公园,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4)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英国公园运动”•美国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1893年,芝加哥,城市美化运动(5)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戈定(J.P.Godin)1870年按照傅里叶的设想所建设的建筑群;•凯伯里(Gorge Cadbury)于1879年在伯明翰所建的模范城镇Bournville;•莱佛(W.H.Liver)于1888年在利物浦附近所建造的城镇PortSunlight等。
•恩温(R.Unwin)和帕克 (B.Parker) 如1890年在约克郡所建的Earswick城镇。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2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2.2.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2.2.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2.2.3其他的探索•(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2)戈涅的工业城市•(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4)格迪斯的学说•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2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2.2.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ⅰ.霍华德, 《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898年出版•ⅱ.田园城市:•图解的理想城市的原型。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程及相互影响【摘要】:千年历史,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过各种思想的演变和方式的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
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后世。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既有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自然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4th Edition)
城市与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三国期间,吴国国都原位于今天的镇江,后按诸葛亮军事战略建议迁都,选址于金
陵。金陵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势发展,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皇宫位 于城市南北中轴上,重要建筑以此对称布局。“形胜”是对周礼制城市空间规划思想的重 要发展,金陵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结合理念思想综合的典范。 南北朝时期,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开始影响中国古 代城市规划思想,突破了儒教礼制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具体有两方面 的影响:一方面城市布局中出现了大量宗庙和道观,城市的外围出现了石窟,拓展和丰富 了城市空间理念;另一方面城市的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
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即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成为“王城”的小
城。列国都城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布局模式,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 秦统一中国后,在城市规划思想上也曾尝试过进行统一,并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 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秦国都城咸阳虽然宏大,却无统一规划和管理,贪大求快引起国力衰竭。由于秦王朝信神,其 城市规划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同时,秦代城市的建设规划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复道、甬道 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这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汉代国都长安的遗址发掘表明,其城市布局并不顺利,没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宫殿与居民区相互穿插,说明周礼 制布局在汉朝并没有在国都规划实践中得到实现。王莽代汉取得政权后,受儒教的影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导入祭坛、明 堂、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
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3)广亩城Broadancre City
赖特(美) 《消失中的城市》《宽阔的田地》
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 汽车的普及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技术支柱 反城市的“城市”
3.2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聚集经济理论 巴顿 《城市经济学》 (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 大都市Metropolis 也称为大城市地区,是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 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主导经济、 社会影响的作用。对于大都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一 般指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的城市地区。 城市聚集区urban agglomeration 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 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 大城市带megalopolis 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 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因此,大城市带是 人类创造的宏观尺度最大的一种城市化空间。
在《人与自然》中就提
“芝加哥规划” 纽约中央公
奥姆斯特德F.L.Olmsterd
1.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霍华德与柯布西埃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 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问题 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 市问题。
2.2 勒•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勒· 柯布西埃(l887~1965) 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 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 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 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 之作。
(1)思想基础
1923年 出版了论文集《走向新建筑》明确地提出了机械美学的 观点和 相应的理论体系 主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要向前看,否定传统的装饰和含情脉脉 的空间美,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器械美,未来世界基本应该是按 照机械原则组织起来的机器的时代,房屋只是“居住的机器”、 “只有驴子才会走出曲折的线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欧洲各时期城市建设
1、古希腊古罗马:
由希波丹姆设计完成。 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墙,城市路网 采用棋盘式格局,城市总体平面呈“L”形, 有多个广场组成。 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 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最大街坊面 积亦只有30*52米。 城市主要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以及西 南为宗教区,北与南商业区,东南为公共 建筑区。 城市中心由两个广场所统领。
隋文帝在长安建都而又放弃汉长安故城,另建新城的原因:
1、汉长安历经破坏,难于修复,而且“风水”不利; 2、汉长安已有多朝建都,不变新地不能体现新王朝的新气象; 3、汉长安建都距隋已有八百年历史,地下水已经盐碱化,且地下水位低; 4、汉长安宫殿与一般建筑杂处,分区不明,防卫与管理不便。
宋东京(开封)
1267~1271年由汉人刘秉忠主持建造。 1、继承发扬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 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 套皇城、宫殿居中、中轴对称;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 机结合;
3、完善了上下水道系统(饮用、 通航、绿化及排水);
4、城市建设工程有统一领导于指 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了彻底的 执行和贯彻。
5.公司城
资本家为了就进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 生产效率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3.玛塔的线形城市 4.戈涅的工业城市 5.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6.格迪斯的学说
7.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变革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主要出现形式
房屋建造、城镇修建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经验总结 理论学说 堪舆学、阴阳五行 《周礼》、《商君书》 《管子》、《墨子》
元大都
《管子》: 提倡自然自上、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 打破了《周礼》城市的单一布局形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 立了理性思想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影响深远,如金陵、阖 闾城,赵邯郸、秦咸阳、齐临淄,秦咸阳、汉长安。
“高勿近阜而水足用,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势,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认为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 展的前提。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 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
吴国阖闾城由伍子胥主持建造,提倡“相土尝水,象天法 地”的规划思想;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充分考虑江南水乡特点,水 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 展现了水乡城市规划的高超技巧。
2、思想发展动态
夏:“国土”勘测,开始定居,居民点产生; 商:偃师、郑州、盘龙城、殷墟等商城多运用风水五行学说;
周:《周礼·考工记》
西周:丰、镐城
东周:洛邑城(周王城),从城市选址到建设都是有目的有 计划的进行,也是我国城市规划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历史事情。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春 秋战国时期,一些主要城市建设 的情况。
伦敦同其卫星城连成一片,成为“集合城市”, 称为“大伦敦” ,总人口为680万,由33个行政 区组成。 1.伦敦城,是伦敦的“城中之城”,面积2.5平 方公里。 2.大伦敦,包括伦敦周围的郊区,也就是目前 新设置的“大伦敦郡” ,它由32个区组成。 (1) 伦敦城,指泰晤士河北岸地区 (2) 伦敦西区 有威斯敏斯特教堂、议会大厦、白厅 、白金汉 宫 、伦敦大学、英国博物馆 等。(3) 伦敦东区 (East End) ,是小型企业和工人住宅区,多为 贫民窟。(4) 南区(the South Part) 。(5) 港区 (Port Part),指伦敦桥 以下的区域。(6) 郊区 (the Suburbs),指伦敦区的外围。 伦敦周围还有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如东面 的多佛(Dover),西面的普次茅斯 (Portsmouth) 和南安普敦(South Hampton),西面的牛津 (Oxford)和北面的剑桥 (Cambridge),在世界上 都享有盛名。
米列都
雅典卫城
罗马营寨城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 设辉煌的历史总结。 • 关于城市选址 • 关于建筑物选址 • 关于街道的布置 • 理想城市方案
2、中世纪欧洲:
圣米启尔城(13世纪)
锡耶纳
博洛里亚
3、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拿破仑
于公元830年雏形初现,经 过几百年的经营形成于文艺复 兴时期。 主要建筑包括教堂、钟塔、 总督宫、图书馆以及新旧市政 厅等。 广场平面呈曲尺形,由三 个梯形广场组合而成,广场长 宽比例2:1,高塔与西入口比例 成1:1.4。 封闭的梯形广场能再透视 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化的整体脉络
1、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穿插交锋过程,主要表现为: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崇尚时期(BC12——BC2) 古罗马君权主义时期(B750——A476) 中世纪神权统治时期(5C——15C上) 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15C——17C) 西欧绝对君权统治时期(17C——18C下) 近代资本足以对人文精神的重新提倡。 2、理性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思想穿插交锋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古希 腊的自然主义精神——君权(神权)时期的理性主义——近代的自然 主义精神。这表现在城市建设的整体风格及西方园林艺术的演变过程 中尤为明显。
2、改变了秦汉以来城市松散 布局,城市分区更加明确,等级 更加森严;
3、宫殿仍旧采用“前朝后寝” (前朝后寝)的布局。
曹邺城
建于7世纪,由宇文恺制定规划。 1、城市的建设做了一定的先后次 序安排,先建城墙,后开辟干道, 再造居住里坊; 2、城市布局严谨,整体沿皇城中 轴对称,反映皇权的至高统治权 力; 3、城市中道路严格划分等级,周 王城中“旁三门”“左祖右社” 的布局形式继续延续;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轨,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 轨。”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 经涂。”
问题: 《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规划思想?
由儒家思想所催生,反映了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 礼法的要求,在城市的形制上表现为皇权至上的理念。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背景:英国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大面积流行 要点: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积、供水、 道路等方面应负的责任 评价: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宅的 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
3.巴黎改建
以道路系统来划分整个城市结构
4.城市美化
对中世纪城市内部布局的总结和对城市不规则布局的倡 导而得到深化
1932年法国通过法律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根据区域开发的需要设立巴 黎地区。 第一次规划(称为PROST规划)将巴黎地区定义为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 35公里之内的地域范围:限制城市建设用地,保护非建设用地作为抑制郊区蔓延。 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继承了PROST规划的思想,同时提出 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新观点,建议积极疏 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1960年,《巴黎地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 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以形成 多种新的城市空间格局,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者新建卫星城 镇来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 1965年《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要建设5座新城,远期人口规 模平均达到20~30万人,与巴黎的距离为25~30公里。这些新城并不脱离巴黎 而独立发展,而是与市区互为补充,构成统一的城市体系。 政策:政策上的连续性使新城建设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财政上的大力支持,政府下放权力到地区,充分发挥地区的建设积极。 在管理上,从事新城规划和建设的人员,就是未来新城的居民 设计上,思想革新,并邀请居民参加设计方案的讨论并密切合作。
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饭店、酒楼等密布,而且还出现通宵营业的 夜市和晓市,朱雀门外地额晓市不到天亮就开门,被称之为“鬼子市”。 城市中还有一种瓦子,全城共有五六处处瓦子,集中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 馆,甚至是妓院。 这都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发展,也说明了经济和城市之间密 切关联。
阖闾城
规划手法锐意革新,因地制宜, 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 东西向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 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 结合。
齐临淄
小结
从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 儒家思想提倡的礼制是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核心思想就是社 会等级和宗法关系,为此,这种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3000 年左右。在城市建设上,与儒家思想相一致的《周礼·考工》成 为城市的主要型制。 同时,许多城市的建设还表现出充分考虑地质、尊重地貌特 点,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周礼》,尤其是以《管子》为 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 此外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思想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儒家和道教对南北朝城市建设的作用尤其突出。
4、里坊制度得到发展,体现了 “官民不相参”的政治意图,另 外也是便于管理的需要。
隋唐长安
隋唐洛阳
平安京与平城京
隋朝灭周统一后建都选址汉长安,原因如下:
1、长期混战使邺城,洛阳等城毁坏严重; 2、江南初定,政治经济上还不够巩固; 3、关中平原军事形式有利,北可御突厥,西扼巴蜀要道,东可出潼关控制黄河 中下游; 4、隋朝势力原来就在此一带。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 要点:(1)莫尔设计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欧文的“新协和村” (4)傅立叶 “法朗吉”单位 评价: (1)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观念更加全面 (2)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