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什么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什么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什么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是一门涉及物体运动、力学原理和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原理和力学应用的技术与方法。

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涉及广泛,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力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

理论学习在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各种力学理论。

最基础的力学理论包括牛顿力学、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

学生需要了解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力学特性,例如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规律、应变和应力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更高级的力学理论,如连续介质力学、流体力学、振动与波动等。

这些理论将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物体在复杂环境中的力学行为。

理论学习还包括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课程。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以便能够理解和应用力学理论中的数学方法和公式。

物理学则提供了力学理论的实验依据和验证手段。

实践应用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也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将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掌握实际应用力学理论的技术与方法。

实验课程将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例如使用仪器和设备测量物体的力学特性,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学生将学习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评估。

此外,学生还将进行工程实践和实习。

实践环节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可能参与工程项目,如结构分析、力学测试、研发新材料等。

通过实践,学生将加深对力学理论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

未来就业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毕业生具备广泛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为新材料、结构和装置的设计提供力学支持。

他们可以在制造业、汽车工程、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找到工作。

此外,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毕业生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与教学工作,培养和指导未来的力学专业人才。

总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学习涉及力学理论的深入学习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研究提供广泛的选择。

力学原理教案

力学原理教案

力学原理教案注意:本文按照力学原理的教案格式进行撰写,旨在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的参考思路。

力学原理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确定课程目标:- 理解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掌握牛顿三大定律的运用- 了解力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知识和技能:- 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牛顿三大定律的运用方法- 能够解决力学原理相关的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 质点的运动与参考系-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性和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2.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 掌握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运用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真实生活场景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力学原理的兴趣- 提问学生,如何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车辆突然停下来时会向前倾斜?2. 演示探究:- 使用小车和弹簧装置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解释3. 理论讲解:- 通过实验引入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介绍牛顿第二定律,讲解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4. 练习与巩固:- 提供一些力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应用牛顿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彼此讨论和交流5. 拓展与应用:- 探讨力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飞行器的原理、杠杆的运用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纸飞机、搭建简单机械等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自主评价:- 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评估自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列举出力学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2. 教师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表现- 针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五部分:教材和参考资料- 课本:《力学原理导论》- 参考资料:《力学原理与应用案例分析》、《力学原理实例分析》等结语: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力学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初三物理教学计划(6篇)

2024年初三物理教学计划(6篇)

2024年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深入____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批改作业,搞好单元过关,将教学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力学的有关知识。

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

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

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

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

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

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

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理论力学课程设计实例

理论力学课程设计实例

理论力学课程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掌握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力学知识;(3)熟悉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应用范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分析简单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2)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3)能够运用摩擦力公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二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力学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4.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5.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意义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力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力学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理论力学导论》;2.参考书:《理论力学简明教程》;3.多媒体资料:力学实验视频、图片、动画等;4.实验设备:力学实验器材、计算机等。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

物理学院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课程说明:总学分:150学分, 其中包括五类课程:A(校级必修), B(院级必修), C(专业必修), D(专业选修), E(任选课);其比例:必修(ABC):选修(D):任选(E) = 7:2:1物理学院的四个专业的A类课和B类课统一,同一专业中不同专业方向的C类课程统一,D类课程不同。

物理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不同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不同。

新的计划和原来的学分比例调整如下:物理学专业:《学生应修各类课程学时、学分统计》专业名称:物理学专业代码:1009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专业名称:物理学物理学专业分的专业选修课按三个专业方向列出: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专业名称:物理学,专业方向:理论物理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专业名称:物理学,专业方向:凝聚态物理注:打*为优先选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专业名称:物理学光学方向注:打*为优先选修课。

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应修各类课程学时、学分统计》专业名称:材料物理专业代码:111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专业名称:材料物理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专业名称:材料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修各类课程学时、学分统计》专业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101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专业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专业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注:*表示为建议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选修的与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课程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应修各类课程学时、学分统计》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 代码:1010说明: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三个方向不便有统一的专业必修课,故相应增加专业选修课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课。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背景《建筑力学》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1)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绪论介绍建筑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力学基础(1)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变形、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等;(2)静力学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等;(3)流动力学基本定律: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等。

3. 材料力学(1)拉伸与压缩: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等;(2)弯曲:弯曲应力、弯曲应变、抗弯强度、挠度、剪力、弯矩等;(3)扭转:扭转应力、扭转应变、抗扭强度等。

4. 结构力学(1)梁式结构:梁的弯曲、剪力、弯矩、挠度等;(2)拱式结构:拱的受力分析、压力分布、拱的稳定性等;(3)刚架结构:刚架的受力分析、内力、位移、稳定性等。

5. 弹性力学(1)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本构关系;(2)平面应力问题:应力、应变、应力分量、应变分量等;(3)空间应力问题:应力、应变、应力分量、应变分量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系统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2)案例分析: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上机实习:运用软件进行力学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力学现象和问题;(2)板书:清晰地表达力学原理和公式;(3)软件:运用ANSYS、SAP2000等软件进行力学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力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3篇)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从事力学分析、设计、计算、测试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 知识结构(1)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

(3)了解现代计算力学、实验力学、力学测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熟悉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结构(1)具备较强的力学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力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力学计算和分析。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素质结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3)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和实践。

(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三、课程体系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线性代数:包括线性方程组、矩阵理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

(3)大学物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

(4)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

2. 专业基础课程(1)理论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

(2)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性能、杆件强度、刚体力学等。

(3)结构力学:包括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等。

(4)流体力学:包括流体运动基本方程、流动稳定性、流体动力学等。

(5)弹性力学:包括弹性理论、弹性力学问题求解方法等。

3. 专业课程(1)计算力学:包括有限元方法、数值分析、计算方法等。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科目,它涉及到对物体运动和力的基本理论的研究。

这包括对牛顿定律、动能、动量、力矩、万有引力定律、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建立起对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深刻理解,这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并掌握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并掌握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及其应用。

4、理解并掌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5、理解并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理解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课程内容1、第一章:绪论介绍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学习内容:运动学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第三章:动量和动量守恒学习内容: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应用。

4、第四章: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学习内容: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的应用。

5、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学习内容: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运动,万有引力的应用。

6、第六章:弹性力学学习内容:弹性力学基本原理,弹性力学问题的应用。

7、第七章:流体力学学习内容:流体力学基本原理,流体力学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理论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例和习题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

3、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4、适当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章后的习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课时减缩条件下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的实践

课时减缩条件下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的实践

课时减缩条件下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的实践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面对课时减缩的现实情况,如何提高“理论力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在课时减缩条件下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一、背景与挑战“理论力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能量守恒等多个方面,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由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许多学校都面临着课时减少的困境,使得“理论力学”这门课程在教学中面临一些挑战。

课时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

原本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课时才能完成的内容,现在不得不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课时减少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由于更少的课时,学生们在接触和理解“理论力学”的内容上可能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学习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课时减缩的情况下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

二、实践方法与策略1. 精简教学内容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筛选。

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下来,只讲解那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

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一部分内容,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2. 强化基础概念在“理论力学”这门课程中,有一些基础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牛顿三定律、动能定理、功与能量等。

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来强化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更牢固的理论基础。

3. 注重实践应用理论学习需要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案例或者小型实验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理论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中科院力学所 应用力学研究生 专业课程

中科院力学所 应用力学研究生 专业课程

中科院力学所应用力学研究生专业课程
中科院力学所的应用力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力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等。

2.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与力学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工程结构分析、航空航天器动力学、生物力学、环境力学等。

3. 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课程,如力学实验、材料性能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等。

4.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实验研究和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课程,如科研项目实践、企业实践等。

5. 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需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和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此外,应用力学研究生还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编程和数值计算方面的技能,以便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08转专业计划

08转专业计划

中山大学2008年各院系接受学生转专业学生计划表2008年4月2008年接受转专业学生计划表(北校区)学院、系(盖章):中国语言文学系返回学院、系(盖章):哲学系返回学院、系(盖章):哲学系返回学院、系(盖章):人类学系返回学院、系(盖章):人类学系返回单位:历史学系返回返回学院、系(盖章):岭南学院返回单位:国际商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教育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返回学院、系(盖章):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返回学院、系(盖章):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返回学院、系(盖章):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返回学院、系(盖章):翻译学院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学院、系(盖章):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返回返回学院、系(盖章):工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工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工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返回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返回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返回学院、系(盖章):信科院计算机科学系返回学院、系(盖章):信科院计算机科学系返回学院、系(盖章):信科院计算机科学系返回返回学院、系(盖章):信科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返回返回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返回学院、系(盖章):地球科学系返回。

教学计划的预期成果

教学计划的预期成果

教学计划的预期成果教学计划是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详细方案,能够指导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应该有清晰的预期成果,这些成果是教师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所达到的水平。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探讨如何制定教学计划的预期成果。

一、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教学计划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主题,然后根据教学主题来确定预期成果。

以中学物理为例,教学主题可以是“力学”。

预期成果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掌握牛顿三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和预期成果,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安排教学计划的预期成果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安排是教学计划中关键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成果。

在物理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活动。

比如,设计一个小车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原因。

这样的实验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演示等其他形式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使用教材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也对预期成果的达成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灵活运用其中的资源。

在物理课中,教师可以使用教材中的示例问题和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除了教材本身,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结起来,教学计划的预期成果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关键,它能够指导教师安排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背景工程力学是许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其他许多工程学科的必修课程。

因此,设计一门好的工程力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工程力学教程的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

课程目标本工程力学教程的目标如下:1.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2.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力、力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学平衡、弹性力学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工程力学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二章刚体力学本章主要介绍力矩、刚体的平衡、力的矩和力矩的平衡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会深入理解刚体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弹性力学本章主要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本构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会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并掌握其应用方法。

第四章力学设计本章主要介绍力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设计准则、计算方法、设计案例等内容。

这一章的学习将会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设计问题。

第五章实验本章主要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锻炼其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授课:讲授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2.讨论课程:针对特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讨论;3.编程实验:学生需要选择特定问题进行编程求解;4.设计竞赛:学生需要参加工程力学设计竞赛,锻炼团队协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2.考试成绩:针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考核;3.实验成绩:针对编程实验和实验成果进行评估;4.竞赛成绩:针对参加工程力学设计竞赛的团队进行评估。

参考教材1.王守义. 工程力学(第三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韦正春, 王国清, 汪力群. 工程力学基础(第四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3.夏传清. 工程力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2017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培养方案本科生-中山大学工学院

2017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培养方案本科生-中山大学工学院

工学院2017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数理和力学基础,具备系统而深入的力学专业知识,并对力学学科在工程中的前沿应用及与其它学科交叉的前沿发展有一定认识的高层次专业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为学生下一个阶段从事前沿科学的研究工作和大型工程设计与力学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 通过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两大课程板块的学习和工程结构及工程软件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数理和力学知识,为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型工程设计与分析打下丰厚的基础;2. 通过参加科研、工程实践的体验,培养学生在科研实践训练中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海洋工程及交通工程等力学应用领域科学研究及设计分析的工作能力;3. 要求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熟练使用计算机;4.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基础课程(须与教学计划所列专业基础课程一致)高等数学一,工程制图,前沿讲座,计算机算法语言及上机实验,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工程代数与几何,常微分方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须与教学计划所列专业核心课程一致)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材料力学实验,数学物理方法,流体力学及流体力学实验,弹性力学,振动理论,专业英语、计算方法,计算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实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

七、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理论力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和材料力学为校级重点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为双语课程。

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十一、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四)十二、独立开班的留学生教学计划(无)附表一: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吉林大学数学学院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吉林大学数学学院
振动理论
3
48
3
07331001
流体力学实验
2
32
16
2
07331002
近代力学实验
3
48
32
3
07331003
材料力学实验
1.5
24
24
1.5



07231009
有限元方法*
3
48
3
07431004
计算流体力学
3
48
3
07131069
复合材料力学
3
48
3
07131072
细观流体力学
3
48
3
07131097
形势与政策
2
32
0.5
0.5
0.5
0.5
05191001-4
大学英语BI-IV
16
288
4
4
4
4
05191013-16
大学日语I-IV
16
288
4
4
4
4
05191017-20
大学俄语I-IV
16
288
4
4
4
4
04192001-4
体育I-IV
4
128
1
1
1
1
07132092
物理学
3
50
3
00190001
96
4
习题32学时
07131011
常微分方程
4
96
4
习题32学时
07131013
概率统计
4
96
4
习题32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1. 培养目标上海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是,继承钱伟长先生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深厚的力学专业知识和广阔的工程背景知识的拔尖创新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

具体而言,力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5年左右应具备如下的素质与能力:目标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不畏艰难、追求卓越。

目标2:具备自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多样性。

目标3:能够逻辑清晰地提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备发现知识的潜力。

目标4: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夯实数学、物理、力学基础,掌握工程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力学及相关工程应用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具备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的潜力和素质,能够将力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力学理论及建模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设计、结构安全评估、工程维护等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力学专业的力与运动,力与变形等涉及的基本原理,以及强度、刚度、稳定性等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应用力学专业知识设计与力学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构件或设备,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力、运动、变形等力学基础知识,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模拟和科学实验等方法分析研究结构与材料强度、刚度、稳定性、断裂、振动等与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力学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科学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具、软件以及信息技术工具等,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力学预测与模拟、软件的开发与二次开发等,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力学相关工程实践和复杂力学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力学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包括建造施工、项目运行及检修维修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力学工程师的职业性质,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工程师的职责。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或胜任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在力学研究与工程应用领域,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在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土木、交通等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当技术进步和社会的能力。

(13)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二、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1. 主干学科力学、应用数学2. 主干课程数理基础课程:微积分、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数理方程、数值方法力学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结构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热力学概论、力学信息学等。

专业选修课程: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高等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深度学习及其工程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工程中的力学实验技术、实验流体力学、CAD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机械设计、材料科学概论、钢结构基本原理、大跨空间结构、航模原理与实践、疲劳与断裂、飞行奥秘与流动物理、3D打印技术与实践、工程技术前沿概览、专业英语等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学与实践、金工实习、计算机实习、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三、修业年限、学分和学位1. 修业年限四年2. 总学分2603.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理论与应用力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相互关系结构图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123夏季456夏季789夏季101112216583109形势与政策11*1658415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 333165841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B 3331658416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31658416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331658417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2详见附表体育611111100914006军事理论A 22详见附表大学英语1644222200864088程序设计(C 语言)431详见附表理工类计算机技术选修模块300864096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基础321△01014125~127微积分(1-3)161666401014104线性代数33▲01064246大学化学22△01064247大学化学实验11△01034117~119大学物理(1-3)121244401034120~122大学物理实验(1-3)331117111161213127425433663○4★5211218624260●3课内备注课程学分第二学年第四学年4第一学年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课程编号课外第三学年课程分类课程名称各学年、学期计划学分安排共计通识课16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8+8448学科基础课(见续表)高年级研讨课(见续表)详见附表▲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新生研讨课222实践教学环节总计2公共基础课8623321▲通识课第2-3学期总计要求4学分,《线性代数》第2-3学期均开,当学期只限选通识课4学分或《线性代数》3学分其中之一。

*1-10学期均需选修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基础》、《大学化学(实验)》第1-3学期均开,每学期只限选《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基础》3学分或《大学化学(实验)》3学分其中之一。

《大学化学》和《大学化学实验》须在同一学期选修。

附表见Ⅱ-1-7页,建议学生跨类选修通识课,所修通识课必须包含:1. “核心通识课”至少6学分,一年级至少修读一门;2. “艺术修养与审美体念”模块内课程至少2学分;3. “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模块内课程至少2学分。

(某门课程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可重复认定,但所获得学分不累计。

)○学分分布供参考 ★任意选修任何课程。

●毕业前至少修读一门全英语授课课程且成绩合格。

(全英语授课课程指:1. 选课系统中标注的全英语课程。

2. 国际化小学期开设的课程。

3.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见续表)任意选修课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01825017常微分方程44401825237基础力学实验A 11601824010理论力学(1)44401825255弹性力学B(1)44701825251复变函数A 33401825021流体力学(1)55701825252数理方程44501825241实验力学413701825253热力学概论44501825257计算力学44801824011理论力学(2)44501825256弹性力学B(2)431801825036材料力学(1)(Mechanics of Materials (1))445★01825258结构力学A44801825037材料力学(2)(Mechanics of Materials (2))336★01825259计算力学软件及其应用422901825167振动力学44601825260力学信息学33901825254数值方法4316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0182EY02研究方法与前沿(工程技术前沿概览)2250182SY04研究方法与前沿(3D 打印技术与实践)2280182EY01疲劳与断裂2260182SY03研究方法与前沿(飞行奥秘与流动物理)229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01826248航模原理与实践211401826238实验流体力学3 1.5 1.5909A15001机械设计A(1)4 3.20.30.5601826047塑性力学A 33910385046材料科学概论B 33701826250深度学习及其工程应用321100182626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4601826264复合材料力学B 331001826262流体力学A(2)33801826265断裂力学A(Fracture Mechanics A)3310★01806187高等动力学33801826209现代工程中的力学实验技术331101826049专业英语33701826242大跨空间结构441101826120CAD 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431918465095钢结构基本原理331101826263空气动力学339★全英语课程共计备注备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学期共计课内课外学期备注课内课外高年级研讨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内专业选修课(第9学期(含)之后的课程可能会进行一次动态调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学期共计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外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备注课程学分共计课内二年级适用三年级适用课程学分学期备注学科基础课课外共计课内课外共计课内课外学期备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集中分散一二三四00914003军事技能22√200874008形势与政策(实践)1√11658A001~00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1-2)211第3,6学期008740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11√10000A001创新创业实践1√1☆00883006金工实习E 25√50182A011计算机实习36√60182A012力学与实践(1)12√20182A013力学与实践(2)12√2科研实践0182A014力学与实践(3)36√6科研实践、生产实习0182A015毕业设计(论文)1224√24第12学期52139624☆在校期间,学生参与下述活动之一,可认定该门课程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