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科学群体既是一个道德规范群体,也是一个想象群体。
根据这个描述,我们淸楚地看到争论对科学进步有着根本的意义。我的第一个原则说,当证据迫使我们达成共识时,我们就该达成共识。但我的第二个原则说,在证据达成共识之前,我们应该鼓励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这对科学是有益的.费耶阿本德常这么说,我也相信是正确的。有理论竞争的时候,科学进步最快.过去有一种天真的观点认为,理论是在不同时间逐个提出来接受数据检验的。这没有考虑我们拥有的理论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做哪些实验和怎么解释那些实验。如果一个时间只思考一个理论,我们很可能坠入那个理论产生的智力陷阱。唯一的出路在于让不同的理论竞争解释同一个证据。
而以上一系列的争论直接导致了科学步伐的放缓,使得原子论被人们接受的时间足足延长到了十九世纪末。科学家们的理想并不是没有争论,只不过争论归争论,“人身攻击”“排斥挤压”这些也是科学发展的拦路虎。
科学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观
我们可以不停息地考察世界,预判它、定义它。我们天生有从不完备的信息中得到结论奇妙能力。这就是粒子物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所持有的理念。我们永远也不会有足够的信息来完全地证实我们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来使我们的结论得以证实。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的粒子物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首要的能力就是能够根据有限的信息来进行推断与猜想。而这些很多时候都需要靠直觉,这也是为什么量子理论论里的许多条件与假设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简直是神来之笔的原因了。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题目: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物理史话与道德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16年10月19日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
摘 要
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对许多人来说可能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实际上有着许多细微的差别隐藏在它们之间。伦理所对应的英文——ethical/ethics,而道德对应的英文——moral/morality.伦理是对社会关系的应然性的认识(should-be cognition ),强调的是家庭内在或社会生活中作为生物性个体间的秩序与规则,而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道德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则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我想引入第二个概念,即我所谓的想象群体。这种群体的规范和组织体现在它相信进步是必然的而未来是开放的。开放为新生事物和惊奇留下了想象或实在的空间。我们不但相信未来会更好,而且也认识到我们不能预知如何达到那个更好的未来。
不论马克思主义国家还是正统的宗教国家,都不属于想象群体。他们也向往美好的末来,但他们相信他们完全知道怎样达到未来。我小时候常从马克思主义者的祖母和她的朋友们那儿听说,他们确信自已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的“科学”教他们学会了“形势的正确分析”。
而我认为科学也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在其内部运作,它自身会对规则加以修改,也会坚守某种定理。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了解到,科学与这个世界在许多地方是相似的。不论是对于科学群体还是更大的社会群体,目的都是得到某种结论,而这个过程中所能获得信息通常都是十分有限的。无论是在科学还是在社会,不完整的信息在不同人的眼中所得到的结论常常是不同的,而这正是矛盾产生的根源,也是引发科学研究中伦理与道德问题的导火索。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一定的纠错机制的必要性,这种机制需要我们揭露错误,允许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难解的旧问题。
健康的科学群体应该鼓励分歧,还有其他的理由。当我们被迫认同某个意料之外的事情时,科学就前进了一步。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答案,就会努力使每个结果去满足那个预先设定的思想。只有争议才能保持科学的活力,促进它不断进步。在观点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社会学力量不足以将人们驱赶到一个观点。所以,在某些少见的情形下我们确实对一件事情达成了共识,那只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证据迫使我们不得不那样,尽管我们不喜欢。正因为如此,科学进步才是真实的。
科学家的理想
ຫໍສະໝຸດ Baidu科学家的理想是创造一个被他们认为是求真,至美,至善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它们可以更好地在这种氛围中从事科学工作
从物质的原子学说建立开始,各位科学家“先辈”们就开始有了广泛的争论,当然,争论是一个理论发展完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某些极端的做法现在再来看就是一种违反科学研究中伦理与道德的行为,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首先提出了原子--极其微小,坚硬不能穿透,并且不可再分割的,颗粒的概念,但在当时,由于亚里士多德带人与其学术观点不同,他们始终相信大自然的连续性观念,并觉得物质也一定是连续的。于是便开始对原子的观点进行非观与排斥,而原子论也由于带有无神论的思想,这两个重要原因便使得在当时的古西腊便遭到了长期的压制,不得不被中止。
想象的群体相信未来会带来惊奇,带来新的发现,解决新的危机。他们并不忠实于眼下的知识,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将思维的法则和工具传给他们,使他们能利用和超越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环境。优秀的科学家希望学生能超过他们。尽管学术体制为成功科学家提供了许多相信自己权威的理由,任何好科学家都明白,当你自信比最优秀的同学懂得更多时,你就不再是科学家了。
4.同时,科学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最终目标是达成共识。共识也许突然出现,也许需要一定时间。科学工作的最终裁判是共同体的来来成员,他们在遥远的未来能更好、更客观地对证据进行评价。虽然科学项目可以暂时团结一些拥护者,但没有一个项目、声明或观点能长久地成功,除非它能产生足够的令怀疑者信服的证据。
5.科学共同体平等地面向所有的人。地位、年龄、性别或任何其他个人特征不能影响科学家对证据和论证的考虑,也不能限制他们考虑其他的证据、论证和信息。然而,进入科学共同体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至少把握一个科学分支领域的方法并且能独立做出其他成员高度认可的工作。其次是忠实地服从共同的道德规范。
现在我们已经把科学置于恰当的背景下了,下而接着讨论它为什么那样有作为。我相信答案很简单:科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科学家组成了一个由共同的道德规范树立和维持起来的群体。我相信,正是对一定的道德规范而不是任何特殊事实或理论的忠诚,在科学群体的自我改正中起着根本的作用。这套规范有两个原则:
1.如果一个问题可以由忠实的人通过将合理论证用于公开证据而确定,则可以认为它的结果必然就是那样的。
事情都有两面,掌握这种本领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我们很容易被自己所欺骗。同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欺骗自己甚至欺骗整个群体。一旦当群体陷入某种氛围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周围人情绪的感染。这在心理学上是著名的从众效应,因此一个群体中的许多人容易犯了后来当他们清醒时,觉得显而易见的错误。
因此,一个能长久生存的群体,其内部一定有某种高效的纠错体制。有经验的老人告劝青年切勿冲动,因为他们已经从自己漫长的经历中了解到犯错是多么的容易。而青年则敢于打破常规,挑战几代人的传统,只是由于他们觉得那些东西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类社会之所以能长足发展,其原因就是其内部自身具有一种能够调节墨守成规与勇于创新平衡的一种纠错机制。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是指如何用伦理道德规范到 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从而使道德要求通过科学与研究中的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能够为人遵守。所以它自身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学事实来阐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伦理道德,科学研究,物理学史
可以想像到,如果镭落在恶人的手中,它就会变成非常危险的东西。这里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知晓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否有益于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是裨益呢,还是它将有害于人类。诺贝尔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烈性炸药可以使人们创造奇迹,然而它在那些把人民推向战争的罪魁们的手中就成了可怕的破坏手段。我是信仰诺贝尔的人们当中的一个,我相信,人类从新的发现中获得的将是更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危害。——居里
于是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家达成一致,是因为他们想被其他科学家喜欢、赞美?还是因为他们认识的每个人都在想同样的事情?或者因为他们愿意站在胜利者的队伍里?多数人都是因为这些动机而忍不住赞同别人。没有理由要求科学家能例外,毕竟他们也是人啊。
然而,如果想保持科学的活力,我们还得与那些欲望进行斗争。我们必须鼓励反对者在实验允许的范闹内有不同的观点。考虑到人人都渴望讨人欢喜,渴望加人成功者的队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我们屈从于这些欲望,就等于让科学堕落。
6.虽然在某些分支领域会暂时形成正统,但科学共同体认识到,相互对立的意见和研究项目对共同体的健康发展仍然是必要的。
做科学的人普遍怀有幼稚的欲望,总以为自己正确,总相信自己拥有了绝对真理。但如果加入科学共同体,这些东西就都要拋到脑后。相反,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亊业的一员,最终将达到个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他们还要接受专业的训练,在多数情形下学会很多不可能靠个人学会的东西。接着,因为他们为专业实践付出的劳动,共同体保证每个成员有权利宣扬他们认为得到了那些实践的证据支持的任何观点或研究项目。
2.反之,如果根据公开证据的合理论证不能使忠实的人就某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则这将必然允许甚至鼓励人们提出各种不同的结论。
我相信科学成功是因为科学家遵从了(也许不是那么彻底〉这两项原则。为说明这一点,我们看看这些原则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1.我们赞同根据共享的证据踏实地进行合理论证,而不管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有多髙。
对一种规范的忠诚不会是彻底的,所以在科学实践中总还有改进的空间。这在时尚潮流(至少在物理学中)过分张扬的今天显得尤其正确。如今,你随处可以听到新获得博士学位的聪明的年轻人私下告诉你,他本愿做X,实际上却在做Y,因为那是有势力的老一辈们维护的方向或技术,他们只有跟着做,才好找工作、才能得到资助。当然,和在其他领域一样,科学中也总会有少数人选择做X,尽管他们很清楚做Y的人能在短期内得到更好的奖赏。在那些人中,很可能出现下一代的领导者。于是,科学的进步也许会因正统和时尚而缓慢,但从长远来看,做X的人还是有机会取代做Y的人,科学不可能完全停滞不前。
就这样一直到十七世纪,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这个观点才重新在科学界浮出水面,可见这种学术打压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现在这样的学术欺诈现象也不少见,这样的行为直接阻碍了多元化的发展原子论,后来随着布朗运动的发现,佩林通过实验验证对布朗颗粒这样宏观物体直接测量得到微观世界最重要的存在依据之一--阿伏加德罗常数后,原子论这一理论才最终由这些无法驳倒的实验站稳脚跟,在多年间与以奥斯特瓦尔德为代表的“唯能论”学派的对立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费耶阿本德指出,即使有了一个广泛接受的满足所有证据的理论,仍然有必要提出竞争的理论来促进科学进步。这是因为竞争的理论最有可能提出与已确立的观点相矛盾的实验,而如果没有竞争的理论,那些实验甚至根本难以想象。因此,竞争理论不仅强化实验,也同样经常地提出反常实验。
于是,费耶阿本德坚持认为,科学家应该绝不认同,除非迫不得已。如果科学家在证据尚未确立之前太快达成一致,科学就很危险了。于是我们要问,是什么影响他们做出不成熟的结论?他们也是人,人们认同各种没有事实根据的事情,都是同样的因素造成的,如宗教信仰和大众文化的时尚潮流。
我愿将这种群体称为伦理群体,其组织取决于对一种行为规范和实现那种规范的专业实践的忠诚。科学在我看来是我们见过的这种群体的最纯粹的例子。
但这还不足以将科学刻画为一个伦理群体,因为有些伦理群体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旧的知识而不是为了发现新的真理。宗教群体在许多情形都满足伦理群体的标准。实际上,科学的现代形式是从僧侣和神学学院演化而来的一一那也是一些伦理群体,其目标是维护宗教教义。所以,如果说我们的科学特征是要树立权威,那么我们必须外加一些能明确将物理学从修道院区分出来的准则。
2.每一个科学家都自由根据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每个科学家也需要向整个科学共同体提出这些结论的论证。这些论证必须合理而且建立在所有成员都能获得的证据上。证据、获得证据的方法以及根据这些证据导出结论所利用的论证逻辑,必须面向所有成员的检验。
3.科学家根据共享证据演绎可靠结论的能力基于对工具和多年进程的把握。之所以学习那些工具和进程,是因为经验已经证明,它们常引出可靠的结果。每个经过这些方法训练的科学家对错误和自欺的流毒都深有感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