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熊兵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翻译》2014(3)82-88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
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1.话题缘起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
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
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
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
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
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
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文翻译偏误分析及解决方法
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 词汇量 的大小 以及词汇 的掌握和使 用水平是衡量语言水平 的重要标准之一。 ( ) 表 的翻译 对 于词 汇 的学 习起 到 了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词 汇 的汉 译 英 绝 非是 查 词 典 、 单 罗 列 5词 简 若 干个 词 汇义 项 的工作 。这 是 因为 任 何 一 个 词 汇在 意 义 上 都 不 是 孤 立存 在 的。 在一 个 篇 章 环 境 中 , 义 可 以 由该词 汇本 身 的含 义 , 词 以及 与它 共现 的词语 , 至整 个 句子 、 落 的含 义 加 以定 义 、 乃 段 限 制和 约束 。经 过上 述过 程 , 汇 的意 义从 该 词 多个 义 项 中逐 步 精 确 出来 , 词 产生 歧 异 的可 能 大 大 减 少 ; 一个 独立 的词 汇 , 而 缺少 上 下 文语 境 , 同时 汉 、 又 分 属 两种 截 然 不 同的语 系 , 语 言 功 能 、 英 在 结 构 、 达方 式 、 表 以及 文化 风俗 上存 在显 著差 异 , 以能有 效 翻译 出单个 脱离语 境 的词 汇 的本 意 , 两 所 在 种 语 言间做 到 等意传 递 , 很多 情 况下是 极 其 困难 的 , 最 大 可 能进 行两 种语 言 之 间 的意 义 转化 , 但 完 成 信息传 递 目的 , 是可 能 和必须 的。 却 ( ) 象词 语 的翻译 一 抽 非抽 象 词汇 , 特别 是名 词 、 词 、 容词 译成 英语 后 , 常不 会产 生 语 义 歧异 , 动 形 通 造成 理 解 上 的偏 误 。例 如 “ ” “ 果 ” “ ” “ ” “ 兴 ” “ 亮 ” , 书 、苹 、跑 、 吃 、 高 、漂 等 这些 词 语 较 易 译 成英 语 。这 是 因 为 目标 语 与源语 言 中 , 类词 汇 的 内涵和 外延 含义 基本 具 有对 等 性 。而 事 实 上 , 、 词语 的词 义对 应 关 该 汉 英 系 除 了“ 全 对应 ” 完 以外 , 大量 存 在着 “ 还 部分 对应 ” “ 、 不对 应 ” “ 叉 对 应 ” 与 交 现象 。 目标 语 与 源语 言 中相 当数量 的抽 象词 语 , 缺失 完 全对 应关 系 , 于是 就 出现 了抽 象 名词 的翻译 难题 。例 如 : “ 面 ” 译 为 “ set ) 方 ( ap c” 等这 些抽 象词 的翻译 , 常的译 法是 将一 个 或几 个该 中文 词 汇 的英 文 对应 词 以及 对 应词 的 同 通 义词加 以简单 罗列 。在 课堂 教 学过程 中发现 , 方法 很难 将 词 语 的汉语 内涵 准 确 地表 达 出来 。 翻 该 译 独立 于语 境 之外 的词 汇需 加 以合适 的语 境来 起 到歧 义 消 解 的作 用 , 即加 入适 当 的例 句来 帮 助 词 汇 的解 释 与定义 。具 体来 说 ,方 面 ” “ 如果 只是 简 单 的译 成 英 文单 词 “ set 课 堂 教学 中发 现 , apc”, 留 学生无从理解 a et s c具体所表达的意思。“ set英文单词本身是个抽象词语 , p apc ” 在不 同英文句子 环 境 中 , 义有很 大 差异 , 用范 围方 式灵 活 而广泛 。这 种 情况下 , 出一 个例 句来 , : 语 使 给 如 “ is ou d ra deeyap c o hns utr 他 试 图去 理解 中国文化 的每 个 方面 ) ” Hete n es n v r set f ieec l e( r t t c u 。 这 些抽 象词 语 的翻译 , 如果没 有适 当的语境 和例句 , 助 于 学 生 的理 解 , 其 对 于 自学 汉 语 的 无 尤 留学生来 说更 是 如此 。试 验证 明 , 汇 的 翻译 加 以合 适 的例句 , 以省 去教 师 冗 长 的词 汇 讲 解 时 词 可 间, 也可 以避 免学 生对 该词 产 生一个 模 糊 的概 念 。 ( ) 二 汉英 非对 等语 义 的 翻译 问题 在教 学 中还 发现一 类 词汇 翻译 的 常见 问题 。由于汉 、 英词 义 之 间非完 全对 等性 , 些动词 的宾 某 语 在 源语 与 目标 语 中分 属 不 同 的词语 类 别 , 而 造 成 词 汇使 用 上 的错 误 。例 如 汉语 “ 观 ” 词 , 从 参 一 尽 管教 师 给 出的例 句 如“ 要去 参 观故 宫 、 安 门 、 城 。 但 留学生 自己造句 时 , 我 天 长 ” 仍会 造 出 1我 去参 观我 的朋 友 。 . 这 类 的错误 句 子 。究 其 原 因 , 因为 他们 在 学 习该 词语 时 , 是 首先 是看 它 的英 文 注 解 “ it去 了 vi s” 解它的汉语词义 , 而在英文里“it的对象既可 以是地点 , vi s” 也可以是人 , 而汉语“ 参观” 一词修饰 的 宾语类别仅限定为人而非地点。所以该词的英文翻译后面需加上注释“ itf l e)” 该方法 v i o p cs , s( r a 可轻 而 易举 地避 免上 述错 误 的发 生 。 某些词汇 , 汉语不存在多义和同形异义现象 , 而译成英文之后 , 与之相对应的英 文词汇, 却存在 明显 的 多义 现象 , 就是 说汉 语词 汇包 含 的义 项与 英文 词 汇包含 的义项 , 多情况 下 不可 能有 完全 也 很 的对 应 , 例如 : 将 “ 级 ” 如 年 翻译 成 “rd ” 就 出现 了义 项扩 大 的 问题 。 因为 汉语 “ 级 ” gae , 年 的义 项 远
谈翻译概念的混淆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E n s h i Hu b e i 4 4 5 0 0 0 , C h i n a )
a c a d e mi c t r a d i t i o n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t h i n k i n g , t h u s c o n f u s i n g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 t r a n s l a t i o n ” 一 i t s d e n o t a t i o n w a s b r o a d e n e d , a n d i t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wa s n a r r o w e d d o wn . T h o s e c o n f u s e d c o n c e p t i o n s f u r t h e r l e d t o d i s l o c a t i o n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it r e ia r a n d i n a p p r o p i r a t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r a n s l a t o r s .Al l t h i s wi l l u l t i ma t e l y h a r m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 i t ’ s o b l i g a t o r y t o t a k e a d o w n- t o- e a r t h
小升初重点知识梳理常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小升初重点知识梳理常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提前掌握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英语学习中的翻译题目。
本文将重点梳理常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帮助学生们提升翻译能力。
一、词义翻译技巧:1. 上下文推测法:当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其意思。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中的其他词汇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2. 词根词缀法:许多英语单词都具有相同的词根或词缀,通过了解这些常见的词根和词缀,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思。
例如,“un-”一般表示否定,“pre-”表示前面,“-ment”表示名词等。
二、句子结构翻译技巧:1. 主谓结构:在翻译句子时,要根据语法结构来确定主谓关系。
英语中主语通常放在句子的主语位置,而汉语中主语通常放在句子的前面。
2. 时态转换:英语和汉语的时态使用习惯不同,对于涉及时态的句子,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转换时态。
例如,英语的将来时对应汉语的一般现在时。
三、长句翻译技巧:1. 分句分段翻译: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根据其结构和语义进行分句分段翻译,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 逻辑顺序翻译:在翻译长句时,需要注意保持逻辑顺序的一致性。
将原文中的信息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翻译,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固定搭配翻译技巧:1. 习惯表达翻译:英语中有许多习惯表达和固定搭配,学生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对应的汉语表达。
例如,"take part in"翻译为"参加","as soon as possible"翻译为"尽快"等。
2. 词义搭配翻译:有些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固定的搭配,需要根据习惯用法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make a decision”翻译为“作出决定”,而不是直译为“做一个决定”。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作者:岳曲张森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摘要】在英语翻译时通常遵循三大准则:策略上的翻译、方法上的翻译和技巧上的翻译。
然而,许多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无法较好地运用和区分这三者,原因在于本身这三个概念容易令人混淆。
因此,本文主要是先对这三大概念进行区分,从概念的解释、特征与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剖析与阐述,以期为译者在运用这三大准则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一、引言当前学界对于具有较大争议性的翻译概念的定义通常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国内学者普遍存在的翻译:将demostication当作翻译方法的同时又被视同为翻译策略,将三个概念进行了混淆,并且不止学生如此,甚至有的专业老师也无法分清;还有一个是将“增译”、“删减”等典型的技巧型手法当做是翻译策略。
另一类是国外译者存在的通病,把同化或者异化当做策略类翻译的同时又把意译当做策略类翻译。
二、三大概念的具体解释(一)翻译策略目前较被学界所认可的关于翻译策略的定义是由Chesterman提出的,他认为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是在特定的语境下的为解决问题所特制的方案。
从他的表述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较为宏观层面的类似于指导原则的这样一种翻译方法的集合。
从这点出发,那么关于翻译策略的理解则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二)翻译方法在互联网百科和词典上关于方法的定义可以概括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程序化的手段。
英文的定义则是:a particular approach to doing something。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来,方法是一种特定的途径,是被包含于策略之中的。
对于翻译方法则可以定义为一种翻译时的处理方式。
(三)翻译技巧同样,根据官方的解释,翻译技巧可以被定义为:根据规定好的方法或程序而采用的特定的技能去参与到活动当中。
对于翻译活动中的技巧而言,则应该是在参与翻译活动的实践当中所需要运用到的技能。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熊兵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翻译》2014(3)82-88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
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1.话题缘起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
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
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
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
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
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
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
科技英语翻译的失误及战略
科技英语翻译的失误及战略
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技英语翻译失误和应对策略:
1. 词义混淆:科技领域的术语较多,有时译者可能会将不同的词义混淆,导致误解。
解决方法是要熟悉科技术语的不同词义,并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译词。
2. 语法错误:由于英语和中文的语法结构不同,翻译时容易出现语法错误。
解决方法是仔细阅读原文,理解语法结构,然后根据中文的语法要求进行翻译。
3. 文化差异:科技领域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译者需了解原文所处文化,避免将其文化特点丢失。
解决方法是进行跨文化研究,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文的文化内涵。
4. 歧义解读:科技英语中有些短语或句子可能存在歧义,译者应注意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解释。
解决方法是加强对上下文的理解,或与原作者沟通以澄清意思。
战略上,翻译科技英语需要建立一套科技术语的译名系统,保持一致性,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科技领域。
此外,培养专业的科技翻译人才也十分重要,他们需要具备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翻译技巧。
此外,利用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也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但仍需要人工校对和优化。
最重要的是,积极与科技领域专家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展,以确保翻译准确传达技术信息。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一、本文概述翻译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和文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致力于探索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规律和实践方法。
然而,在翻译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一些关键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这不仅影响了翻译理论的发展,也阻碍了翻译实践的提升。
本文旨在澄清翻译研究中“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这两个概念,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期推动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文章首先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和分类,然后探讨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分析概念混淆对翻译研究和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以指导未来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
二、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概念及其混淆在翻译研究中,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是两个经常被提及但常被混淆的概念。
翻译策略通常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整体性、方向性的决策,它关乎到译文的风格、语言的选择、读者的定位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而翻译方法则是译者在具体实践中所运用的具体手段或途径,它更多地涉及到词汇、句法、修辞等微观层面的操作。
然而,在现实的翻译实践和研究中,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往往并不清晰。
很多时候,翻译策略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例如,当译者选择直译或意译这一翻译策略时,他/她在具体的词汇选择、句法结构上也会有所调整,这就涉及到了翻译方法的问题。
反之,当译者在词汇或句法层面进行某种特定的处理时,这种处理往往也是基于某种翻译策略的考虑。
这种混淆不仅存在于实践层面,也存在于理论层面。
很多翻译理论著作在论述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时,往往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区分,有时甚至将二者等同视之。
这种理论上的混淆无疑会加剧实践中的混乱,使得译者在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时感到困惑。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区分,以便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和研究。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虽然这两者在理论上有所区别,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能简单地将其割裂开来。
归化异化视角下《巡洋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张文馨
归化异化视角下《巡洋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张文馨发布时间:2021-10-21T07:40:29.288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8期作者:张文馨韩竹林[导读] 随着中澳两国文化间交流日渐紧密,文学翻译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发举足轻重,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着着巨大的差异,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以澳大利亚小说《巡洋舰》为例,分析中澳文化差异,探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张文馨韩竹林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要:随着中澳两国文化间交流日渐紧密,文学翻译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发举足轻重,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着着巨大的差异,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以澳大利亚小说《巡洋舰》为例,分析中澳文化差异,探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归化;异化;英译汉一、引言在世界文化宝库里,澳大利亚文化是一只年轻、多元且具有活力的分支,黄源深认为澳大利亚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和多元文化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转化的背后都交织着历史与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随着殖民文化的不断演化,澳大利亚民族多元性逐渐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代名词,而在此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文学作品也带有浓郁的多元文化色彩。
格兰?菲利普斯是澳大利亚知名作家,现已在多个国家出版诗歌集和小说作品,他的诗歌集《岩石之歌》《黑龙江的夏天》用词清质朴真切、笔触自然细腻,为读者带来极大的阅读享受。
他所创作的《巡洋舰》《孤舟》《阿米阿特山上》等多部小说融合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和其他民族特色文化,文中多处出现不同国家的特色表达和文化负载词,在给读者带来新鲜阅读体验的同时,也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的现象。
由于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民族特色。
“翻译策略”何以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第一高频词
“翻译策略”何以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第一高频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我国翻译研究领域的关注点也在逐渐转变,其中,“翻译策略”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高频词。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策略”在我国翻译研究中为何能够成为第一高频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研究,本文将揭示“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推动中国翻译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翻译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未来我国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翻译策略的定义与分类翻译策略,作为翻译实践与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翻译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风格和目标读者的接受度。
其定义涵盖了翻译活动的全局性指导原则,以及具体翻译技巧的选择。
在翻译策略的分类上,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归化策略强调译文应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尽可能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异化策略则主张保持原文的异域特色,尊重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以便让读者了解并欣赏原文的异域风情。
还有学者提出了补偿策略、显化策略、省译策略等多种翻译策略。
补偿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损失,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补偿,以保持原文信息的完整性。
显化策略则是将原文中隐含的信息或逻辑明确表达出来,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
省译策略则是在不损害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适当删减,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翻译策略的定义与分类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翻译策略选择,反映了译者的翻译理念、翻译目的和目标语读者的需求。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目标读者的特点,灵活选择和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三、翻译策略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地位翻译策略,作为中国翻译研究的核心议题,其地位不容忽视。
林语堂英译《大学》中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探究
035[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中都富含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词汇,即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文化传播和交流有重要意义。
以林语堂英译《大学》中社会文化负载词为例,分析其翻译方法之得失。
其所采用的直译法易于读者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源语文化内涵的缺失。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应尝试探寻译介文化负载词的更多方法。
[关 键 词] 林语堂;大学;文化负载词;翻译林语堂英译《大学》中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探究刘博欣为了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关注典籍作品的翻译或重译工作。
典籍作品中蕴含着大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如何对其进行翻译值得深思。
《大学》作为《四书》之首,为儒学入门之典籍,千百年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语堂编译的《孔子的智慧》系统地向西方读者介绍孔子及其思想,该书曾在国际社会产生过强烈反响。
《大学》作为其中的一个篇章,阐发了君子修身以达到至善从而平复天下的哲学思想。
语篇中出现了大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只有通过恰当的翻译和阐释才能向读者传递其真正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其译本中社会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探求译介文化负载词的更好方法,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一、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及分类文化负载词又称为文化空缺词、文化专有项,指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环境、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词汇。
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232)。
美国学者尤金·奈达把文化负载词分成了五类,即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Nida, 1993:67)。
其中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涉及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社会关系、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词汇。
《大学》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名言或历史事件论证修身之重要性,所以语篇中出现了很多帝王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如尧舜、文王、周、殷等;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反映儒学思想的词汇,如仁、德、孝、敬、信、君子、至善等。
翻译技巧与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
翻译技巧与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中,翻译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能。
翻译是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也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关键。
由于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翻译技巧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在学习翻译技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翻译技巧适用于不同的翻译场合,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需求制定适当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技巧翻译技巧是指在翻译时使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不同的翻译技巧可用于不同的翻译场合,以便更好地传达原始信息,避免信息的丢失和歧义。
在翻译技巧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原文进行准确理解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原文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准确理解了原始信息,才能够正确地传达信息,并避免信息的丢失和歧义。
2.根据目标读者调整语言风格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
例如,在翻译科技文本时,我们需要使用较为专业的术语和技术性语言;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则需要使用更为文艺的语言。
3.注意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例如,不同的文化可能会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如果我们不理解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翻译出来的信息失去原始意义。
4.避免直译直译是将原始信息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的行为。
直译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歧义,因为很多时候不同语言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词语。
因此,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适当调整。
二、翻译策略翻译策略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制定的计划或方法。
翻译策略是根据具体翻译要求和目标读者来制定的,以实现传达最准确的信息的目的。
在翻译策略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转译转译是指根据文化差异把一种语言的表达思想和语言风格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情况。
转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2.增译增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增加一些内容,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增译的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避免信息的丢失。
英汉对比翻译策略和技巧 ppt课件
第九讲
翻译策略和技巧
PPT课件
1
什么是翻译策略(strategies)?
•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involve the basic tasks of choosing the foreign text to be translated and developing a method to translate it. Both of these tasks are determined by various factors: cultural, economic, political.
翻译技巧一般包括: 改变词类(conversion) 选词用字(diction) 词序调整(inversion) 省略(omission) 增词(amplification) 重复(repetition) 反译法(negation) 分译法(division)等
6
PPT课件
改变词类
将SL中的某种词类译成TL时不一定也要译成 这个词类,有时根据TL的需要应转译成另一种 词类。
选词用字
翻译时必须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考虑表达 这个意思TL要用什么词最为恰当。
词序调整
一个句子里词和分句的顺序,英汉两种语言
往往不尽相同。翻译时应根据TL的表达方式做
一些必要的调整。
7
PPT课件
省略
原则上,翻译时对原文内容不应该做任何删节 或增补。但由于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把原 文信息译成译文信息时,常常需要删去或增添 一些词。
增词
英语中没有量词、助词,汉译时应该根据上下 文的需要增加量词和助词。
重复
英语要避免重复,而汉语则习惯重复。
8
PPT课件
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的辨析
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的辨析翻译研究是翻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是研究者必须要深入理解和辨析的内容。
翻译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多,比如翻译、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过程等。
本文将对翻译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和解释,希望能够对翻译研究者有所帮助。
一、翻译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字表达的过程。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在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进行的交流和传递。
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语言文字的转换外,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修辞特点、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翻译的目的是使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顺畅和有效。
在翻译研究中,对翻译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辨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翻译这一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
二、翻译理论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现象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翻译理论包括描述性理论、解释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
描述性理论主要是描述和总结翻译现象和规律,解释性理论则是对翻译现象和规律进行解释和探讨,规范性理论则是对翻译实践进行指导和规范。
在翻译研究中,翻译理论的建构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对翻译现象和规律有更加明确和系统的认识,指导翻译实践,推动翻译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三、翻译方法翻译方法是指在具体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翻译手段和策略。
翻译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翻译结果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翻译方法的种类繁多,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改写法等等。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对象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翻译研究中,对翻译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辨析,有助于提高研究者对翻译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四、翻译过程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进行翻译实践时所经历的各种认知、情感和行为活动的整体。
翻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包括对原文的理解、信息加工、目标语言的生成、评价和修正等多个阶段。
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的辨析
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的辨析翻译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翻译、译员、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和翻译模式等。
这些基本概念在翻译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
一、翻译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的过程。
在翻译领域,通常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文本性的跨文化交际现象”,这表明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行为,涉及到语言、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翻译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源语言的意义和信息,而不是简单地将词语替换成目标语言的对应词。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考虑诸如语法、词汇、语言风格、语用学等多方面的因素。
翻译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认知活动,需要译员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对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译员译员是进行翻译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
译员的主要任务是将源语言的意义和信息转换成目标语言的表达形式,以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源语言的内容。
译员需要具备出色的语言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翻译各种类型的文本。
三、翻译理论翻译理论是指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阐释的学科体系。
翻译理论主要研究翻译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旨在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翻译理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如功能对等理论、文化翻译理论、语用翻译理论等,每种理论都对翻译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和诠释。
翻译理论对于翻译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译员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特点,指导他们在实际翻译中处理各种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问题。
翻译理论也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推动翻译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四、翻译方法翻译方法是指在翻译实践中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手段。
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意合、音合等多种形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条件。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译英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和学习重要内容。
而如何进行准确、快速、自然的汉译英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策略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汉译英的技巧和要点。
一、策略1. 理解文本背景在进行汉译英时,首先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背景意义。
这包括了解原文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或社会背景。
只有在深入理解了原文的背景信息后,翻译出的英文才能更加贴近原意,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 抓住核心内容在汉译英过程中,要抓住原文的核心内容,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有时候原文中会出现一些与英文表达方式不同的词语或句型,这时候译者就需要通过抓住核心内容,重新组织语言表达,使之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3. 确定适宜的译文风格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作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译文风格。
正式文件可能需要更加正式、庄重的译文风格;而文学作品可能需要更加生动、通俗的译文风格。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确定适宜的译文风格,以使译文更具传达效果。
4. 注意文学意境在翻译文学作品或有文学意境的文章时,要特别注重原文的文学意境的体现。
这包括对原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内容的恰当理解和传达。
在这些方面的处理上,译者需要更具创意,以保持原作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二、方法1. 保持文化背景的连贯性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背景,因此在进行汉译英时,要保持文化背景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尽量避免陷入文化话语的误区,确保译文中不出现原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2. 注意句子结构的转换中文与英文的句子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转换。
有时候需要进行句子成分的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在这方面,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和语境灵活处理,确保句子结构的自然流畅。
3. 准确把握词语的语义在进行汉译英时,要准确把握词语的语义,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这包括了解原文中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
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财经英语英汉翻译——以《华尔街日报》翻译为例
233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财经英语英汉翻译——以《华尔街日报》翻译为例文/刘东旭翻译技巧的选择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而不是由翻译的原文决定的。
译者在翻译时要注重译文的功能,灵活采取多种翻译策略和技巧,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句法结构。
本文就英语财经新闻中存在的专业词汇和长难句,以及文化差异等,结合笔者的翻译实践进行分析。
1. 词汇的翻译。
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由于新闻报道涉及的专业领域和范围较广,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新闻词汇进行准确把握和理解。
在本节中将会举例展开解释部分专有名词、数学单位和动词的翻译。
(1)专有名词翻译。
英语财经新闻虽然注重可读性,但仍会有些专业词汇,或者一些常见的普通词汇在这里有其专门的用法和释义。
①But the further paring down of SoftBank' s Alibaba stake, as well as the departure of Mr. Ma from SoftBank' s board mark aturning point in a relationship that dates to the 1990s.②Mr. Ma brought Mr. Son onto Alibaba ' s board in 2005, a position he still holds.例①②中,Board作名词时指“板,木板等”;作动词时指“上(船、车或飞机)”,而在财经英语中指董事会。
如在本文例句中,SoftBank ' s board在句中表软银董事会,Alibaba ' s board 即阿里巴巴董事会。
③The market showed it was open to giant publicstock sales last week when PNC Financial Services Inc., the Pittsburgh-based regional bank, sold its stake in money manager BlackRock Inc. for about $13 billion.例③中,在新闻文章中我们常看到Inc.,Corp.和Co. Ltd 等公司的缩写形式。
应用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应用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作者:***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12期摘要:“商務翻译”“金融翻译”“财经翻译”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
本文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系统辨析,从词源、定义、英译对等词、文本种类、现实使用以及相互关系等视角对三者的同异展开多角度论述。
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学界对这三个概念的正确认识,对财经类院校MTI学科建设聚焦“财经翻译”也有裨益,可引发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商务翻译;金融翻译;财经翻译;概念;辨析“商务翻译”“金融翻译”“财经翻译”是应用翻译研究中的三个重要概念。
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认为“财经翻译”就是“金融翻译”或“商务翻译”;另一些人虽然能感知三者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究竟在哪里,却说不清楚。
当前,学界对“商务翻译”“金融翻译”“财经翻译”的单独研究比较多。
在中国知网(CNKI),分别以三者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搜索(2019年6月9日),可得到论文598篇、216篇和131篇。
但把它们作为译学学科分支,针对其概念内涵与外延、关联与应用,进行系统对比研究的还相当少。
另外,学界对这三个概念的认识,还普遍存在定义缺乏(如“金融翻译”)(陈仕彬,2002)或不科学(如“财经翻译”)(周兆祥、范志伟,2003),概念模糊或分辨不清等问题(如“商务翻译”)(苏文超等,2016:27)。
国外学界对相关概念也未做严格区分。
van Doorslaer(2007:223)基于领域(field)把翻译分为七类,其中使用commercial指代所有与经济、商务有关的文本翻译。
而Jeremy Munday(2016)在《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第四版)第一章,在论及译者类型与翻译类别时,分别使用了commercial (“professional commercial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pp.11)),business (“literary,business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pp.19))与finance (“such as law, politics, medicine, finance,science”(pp.26))三个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术语定义2.1.1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策略”,是指“适合具体情况的做事原则和方式方法”(辞海编辑委员会,2009:231),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互动百科)因此,“策略”,虽与“方式方法”有关,但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案”。
基于以上对“策略”的认识,我们把“翻译策略”定义如下: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
2.1.2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544),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基于以上对“方法”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方法”定义如下: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翻译中的概括性的处理方式,而非具体的、局部的处理办法”(Chesterman,2005:26),这一点使得我们能把“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区分开来。
2.1.3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技巧”,是“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916 )。
采用什么“技巧”不是任意的,而是“依据事先确定的一定的方法或程序”(Zabalbeascoa,2000:121)。
可见“技巧”是属于“方法”之下的一个范畴。
基于以上对“技巧”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技巧”定义如下:翻译技巧是翻译活动中,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
“翻译技巧”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
(Chesterman,2005:26)2.2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概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从上至下的层级关系,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宽泛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
具体而言:(1)“翻译策略”相对“翻译方法”而言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是“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同上),因而“比我们所讨论的语言---语篇层面的各种转换现象涵盖了更广的范围”(同上:21)。
某种“翻译策略”的实施具体体现在某些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而某种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则需依据一定的翻译策略。
(2)“翻译方法”相对“翻译技巧”而言则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
如果说翻译技巧会影响语篇的微观或具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那么翻译方法则更倾向于影响语篇的宏观或整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Molina &Albir,2002:507-508)。
某种“翻译方法”的运用需要使用某些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而某种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的使用则体现了一定的“翻译方法”。
3.分类及应用3.1翻译策略我们认为,翻译策略作为一种宏观的原则和方案,其分类必须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紧密联系起来。
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人/委托人、译者以及译文接受者。
在这项活动中,处于翻译活动两级的参与者为“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
依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这两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译策略可分为两类:(1)异化;(2)归化。
3.1.1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y,or Foreignization)“异化”的本质属性,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用Schleiermacher的话来讲,就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原作者,而是把读者带向原作者。
”(2006:229)具体表现为在翻译中,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特质,保留异国风味。
异化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可以在目的语中引入源语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诗学特征和文化要素,丰富目的语的表达,促进目的语的发展;(2)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充分欣赏和领略异域风味,并因此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3)从弱小民族的语言向强势民族语言翻译中如采用异化的策略,可能会成为一种抵抗强势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彰显弱小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手段。
(Venuti,1995)异化策略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译文的可读性上,即译文可能会生硬,不够地道自然,并因此影响译文在目的语接受者中的接受和传播。
3.1.2归化(Domesticating strategy,or Domestication)与“异化”相对应,“归化”的本质属性,是“译文接受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用Schleiermacher的话来讲,就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读者,而是把原作者带向读者。
”(2006:229)具体表现为在翻译中,尽量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来替换源语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恪守、回归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
归化策略的优势表现在译文流畅地道,通俗易懂,容易被目的语接受者所接收;或顺应、满足目的语读者某些特定的需求。
归化策略的缺陷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的丢失,并因此导致目的语接受者被剥夺欣赏异域语言、文学、文化的机会,而这无助于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学、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无助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2)从弱小民族的语言向强势民族语言翻译中如采用归化的策略,可能会强化强势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弱化弱小民族的文化身份(Venuti,1995 )。
3.1.3异化与归化的关系必须指出,把翻译策略分为“归化”与“异化”,这种二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概念是绝对的、是非此即彼的。
异化与归化都是相对的概念,体现的是一种译者在选择是向原文作者靠拢还是向译文读者靠拢中的一种倾向性(tendency),这种选择与Toury (1995:56-57)的“元规范”(initial norm)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如果采用异化策略,则译文倾向于具有更好的充分性(adequacy),而如果采用归化策略,则译文倾向于具有更好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任何译作,都是译者在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交织作用下产生的混合体,没有百分之百的异化的译文,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归化的译文。
3.2翻译方法如前所述,采用什么“翻译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而言是基于一定的“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分为两大类: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
这两大策略各自包含一些翻译方法,具体如下:(1)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零翻译;音译;逐词翻译;直译。
四种翻译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原文作者取向的,因此属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2)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意译;仿译;改译;创译。
四种翻译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译文接受者取向的,因此属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3.2.1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1)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零翻译”,即不进行任何翻译操作,直接把源语的某些成分引入到目的语中。
至少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零翻译:①两种语言在拼字法层面的差异导致需要使用零翻译。
例如: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David Copperfield)我爱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ticing (迷人的);我恨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gaged (订了婚的)。
(张谷若译)②字母词或首字母缩略词的翻译。
例如:X-ray →X光Type-B ultrasonic test →B超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Louis Vuitton →LV卡拉OK、KTV包房、MD盘、CD片、DVD机、MP3机、flash动画制作、3D效果图、DV作品、MTV录像、X光片、CT扫描、APEC会议、MBA课程、GRE考试、GMAT 试题、加入WTO、GDP增长速度、Waifai等等。
(2)音译(Transliteration)“音译”,指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
例如:bungee蹦极engine引擎ballet芭蕾山西Shanxi道Tao 锅wok超市(supermarket)、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快餐(fast food)、麦当劳(McDonald)、汉堡包(hamburger)、销品茂(shopping mall)、绿色食品(green food)、转基因食品(gene modified food,简称GMF)、克隆(clone)、因特网(internet)、鼠标(mouse)、电子邮件(e-mail)、电子商务(e-commerce)、托福(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TOEFL)、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脱口秀(talk show)、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简称sit-com)等等。
当源语词语在译入语中存在语义空白,翻译无法直接从词汇/语法/语义转换入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音译法(即从语音转换入手)。
(3)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逐词翻译”指在翻译中不考虑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及语义方面的差异,将原文语句一个词(字)一个词(字)地对译。
例如:汉语四字成语往往蕴含丰富而生动的形象,如“鸡毛蒜皮”。
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其形象对译者来说是个问题。
Chinese four-character set phrases abound in vivid images,e.g.Jimao Suanpi (chicken feathers garlic skins).How to reproduce these images may pose a problem for the translators.逐词翻译虽可能无法妥帖地或正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但可以完整地显示原文的词汇--句法--语义结构,因此被较多地应用于对比语言学中,以显示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语义结构方面的同与异(Nord,1997:47-48)。
(4)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直译的特点主要有两点:在词汇意义及修辞(如比喻)的处理上,不采用转义的手法(这一点把“直译”与“意译”区分开来);在语言形式(即词汇-句法结构)的处理上,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如语序转换),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词汇--句法规范(这一点把“直译”与“逐词翻译”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