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水华”成因分析及防治

汉江“水华”成因分析及防治
汉江“水华”成因分析及防治

汉江“水华”成因分析及防治

2007-4-10

摘要: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是陕西、湖北两省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随着沿岸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排污量不断增加,使汉江水质逐年下降,于近几年多次出现水华。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汉江水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水华;成因分析;防治

Han-JIANG River “algae bloom”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Wang GuiRo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74)

Abstract: Han-JIANG river is the largest branch of Yangtze river and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 of people living and industry production in SAN-XI province and HU-BEI province. With people increasing and industry developing, sewage is increasing constantly, so that water quality of Han-JIANG gets worse year by year. In recent server years, Han-JIANG breaks out "algae bloom" many tim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cause of Han-JIANG" algae bloom" and put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 as reference to some departments.

Key Words: algae bloom cause analysis prevention

前言: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全长1532km,年径流总量为59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5.1万平方米。汉江是陕西、湖北省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早在70年代,汉江的水质一直符合地面水二级标准,但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污水大量排入汉江。据98年调查统计,沿途接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7亿m3/年,在汉江干流形成大小不等的污染带20多条,总长度达10km,使汉江水质逐年下降,尤其是汉江中下游湖北境内的水域的水质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水中藻类逐年增加(见下表),特别是1992年、1998年和2000年的初春先后多次发生水华,即硅藻大量繁殖,水色发褐,并伴有腥味,使汉江中下游水厂净化处理发生严重困难,用水水质急剧下降。汉江水华的频繁发生是汉江水质恶化的标志,给沿岸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已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90年代汉江藻类总数

据有关硅藻大量增殖的室内研究表明,硅藻的大量繁殖与营养浓度的高低关系密切,硅藻细胞的增长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及营养浓度的减少而降低,培养液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尤其是氮和硅则随藻类细胞的增长而降低。磷的含量虽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但变化幅度不大。当在培养液中氮浓度下降至最低点时补充氮源,几乎停止增长的硅藻细胞又可继续增长。

光强和温度对硅藻的生长也有影响,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硅藻的生长随光强的增加而加快:当光强低于2000lux时,硅藻细胞仍可正常繁殖,2000-5000lux时,生长最佳,但当光强提高到8000lux时,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0000lux时细胞变白,生长完全停止。硅藻适宜的温度相对低一些,在初春或初冬生长最好。

据此认为,近几年汉江下游几次发生硅藻细胞量猛增,出现硅藻水华和水质恶化的“突发”性现象,主要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1.1大量的污水排入汉江,特别是氮肥厂、磷肥厂的污水,为硅藻的繁殖提供了营养元素。

1.2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为硅藻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近几年汉江水华均发生在2月,天气较暖,阳光充足,水温一般在7~10℃,适宜于硅藻生长。

1.3 汉江水华发生时正处于枯水期,水的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加之长江汛期比汉江早,对汉江产“顶托”,使汉江水流速度更加缓慢,呈现湖泊水状态,为硅藻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

2.藻类处理及防治

原水中的藻类会严重影响常规处理效果。由于藻类形成的浊度其ζ电位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混凝剂对含藻悬浮颗粒脱稳效果较差,形成的絮体强度较弱、体形较小、易穿透滤层。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灭活后的残骸形成腐殖质产生臭味物质,或氯与藻类代谢化合产生臭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管网送至用户,而使自来水中带“腥味”,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常规处理工艺很难去除水中的藻类和臭味。目前除藻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化学预氧化法

化学预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剂来氧化破坏水中的藻类和有机物。目前采用的氧化剂主要有臭氧、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

2.1.1 臭氧

传统的预加氯预氧化和消毒,虽能部分去除藻类,但是预加氯过程中氯与源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物作用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卤代有机物,如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近年来,殴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臭氧预氧化除藻。臭氧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投入水中后,可氧化难于被生物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为易于被生物降解的中小分子有机物;还可去除铁、锰。藻类被氧化剂氧化后,会释放出有机碳、土腥臭代谢物,这些产物会被臭氧立即氧化掉,而其他氧化剂对消除这些代谢物的味与臭不起作用,这是臭氧的优势。臭氧化技术虽然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大,运行操作管理技能要求严,运行费用较高。

2.1.2 二氧化氯

近年来,应用二氧化氯为饮用水处理的消毒剂和氧化剂已受到国内普遍关注。二氧化氯应用于水处理有如下优点:①与有机物反应不会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②氧化铁、锰能力比氯强;③降低出厂水的嗅阈值;④有较强杀菌能力,其杀生力优于氯;⑤不会与氨氮反应生成氯胺。目前在美国有四百多家水厂,在欧洲有数千家水厂在应用二氧化氯。与臭氧相比,二氧化氯工艺投资少,产率高。但二氧化氯工艺也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制取二氧化氯不尽如人意,不论以亚氯酸钠、氯酸钠为原料的化学法还是已食盐为原料的电解法来制取二氧化氯,要么原料价格很高,要么装置复杂。鉴于以上问题,作者认为目前存在几个问题急需解决:一是解决亚氯酸钠原料的生产供货途径,呼吁化工行业组织批量生产,以降低其价格;二是面对广大的国内市场,加速研制出高产率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提高纯度,降低成本,这样可为二氧化氯广泛应用开辟广阔的前途。

2.1.3 过氧化氢(H2O2)

过氧化氢(H2O2)预氧化对水中有机物染物和氨氮都具有相当高的去除率。过氧化氢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高于KMnO4、CLO2,能直接氧化水中有机物染物和构成微生物的有机物质,同时,其本身只含氢和氧两种元素,分解后成为水和氧气,使用中不会引入任何杂质。在饮用水处理中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很慢,可保证较长时间的残留消毒作用,又可作为脱氢剂,不会产生有机卤代物,故过氧化氢是较为理想的饮用水预氧化剂和消毒剂。但过氧化氢预氧化对藻类的抑制有待在生产性实验中考查。

2.2 化学药剂法

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两种无机絮凝剂即聚硫酸铁(P-Fe)和聚合氯化铝(PAC)的除藻作用。在5个1000ml的烧杯中各装800ml人工培养的混合藻液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上述絮凝剂,先快速(260r/min)搅拌1min,再慢速(45r/min)搅拌4min,然后静置20min,逐一测定上层清夜的藻类细胞密度,并求出每一烧杯的除藻率。当PAC的用量为20mg/l时,除藻率可达70%以上。可见,絮凝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除藻手段,但絮凝剂有可能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2.3 超声辐射

超声辐射化学反应在1927年由美国学者Richards和Loomis首次报道。八十年代以来,英、法、美、德等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等纷纷致力于超声空化降解有机物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台湾地区和大陆的一些大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同济大学研究了超声辐射对三卤甲烷、四卤化碳的降解效果和机理以及超声杀菌效果。目前超声空化降解有机物技术在国内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频率在16khz以上的超声波辐射会引起许多化学变化,称为超声空化。它是液体中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液体中的微小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被液化,表现为泡核的震荡、生长、收缩及崩溃等动力学过程。其降解有机物的机理为:超声空化在溶液中形成局部高温高压区,生成高浓度氧化性物质如oOH和H2O2,以及形成超临界水。这样超声空化通过三种途径来氧化有机物:(1)自由基氧化;(2)高温热解;(3)超临界水氧化。经有关专家研究,超声对降解浓度在50-350mg/l的卤代烃(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的降解率为72-99.9%。对于除藻有待于进一步实验。

超声空化技术利用声解将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无机物,将有毒有害物质降解为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具有操作方便、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特点,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水处理新技术。

对于水中藻类的去除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激光、等离子等手段,但必须通过试验来证明。

要保护汉江各江段及支流的水质,防止藻类过量繁殖和形成藻类水华,一方面积极研究一些新的除藻药剂以及对传统工艺作一些改进,另一方面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严格控制沿岸污染带及污染负荷,尽量限制高浓度污水排入汉江。

参考文献:

1.周克钊过氧化氢预氧化技术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9.vol.15:15-18

2.况琪军等.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调查及“水华”成因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vol.9.No.1:63-69

3.沙鸿勋对汉江两度出现“水华”污染的思考.环境导报.2000(3):23-24

4.陈伟超声辐射降解水中有机物染物的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3

文章作者:唐友尧

微囊藻水华的影响因素

微囊藻水华的影响因素 1物理因素 1.1温度 微囊藻是喜温生物,其最适温度在30一35℃高于其他藻类(华汝成1981)。水库中的围隔实验证实当水温为26℃时最适宜于微囊藻的聚集、上浮并形成水华(华锦彪1994)。多年的监测结果显实太湖中微囊藻水华出现在水温18.2℃一32.5℃(Chen2003),处于5月至10月之间。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微囊藻会以单个细胞或数个细胞的小群体存在于表层底泥(Falon l981)。春季回暖时微囊藻得以复苏和生长,已有研究表明底泥蓝藻的最佳复苏温度在18一21℃高于非蓝藻的复苏温度14一18℃(Perakisl996,陶益2005)。 1.2光照 微囊藻含有叶绿素a以外还含有藻蓝素和别藻蓝素,使得微囊藻可以利用别的藻类不能利用的绿、黄和橙色波段的光,在弱光下也能生长得较好。在强光时微囊藻增加了细胞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大了细胞对强光的耐受性(Paerl1982)。 1.3水文气象因子 风力作用和波浪扰动以及气候状况对微囊藻生长也有影响,风浪明显影响微囊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尤其在浅水湖泊中风浪作用使得湖底的营养盐释放,3.1m/S以上的风速对微囊藻表层水华有明显的消减作用(Cao ZOO6)。国外也有报道称蓝藻水华多出现在温暖而风平浪静的天气。在湖水流场对水华藻类垂直迁移以及对水华形成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化学因素 2.1营养盐 在水华形成的机理研究中人们对营养盐的关注较多,Stumn在对藻类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藻类经验公式C:N=106:16:1,并根据里比希最小定律指出磷是控制湖泊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国际上一般认为湖水总氮达0.2mg/L、总磷达0.02mg/L 就属于富营养化范围。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后氮、磷浓度大幅上升,太湖梅梁湾地区水体平均溶解磷己达住03一0.07mg/L,早已不成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秦伯强20o4),因此必须有效地阻断外源营养的输入。对于大型湖泊同时还应注意到营养盐自身循环效应和沉积物的内源性营养盐释放。除了氮、磷等大量元素之外,微量营养元素(铁、钼等)以及稀土元素(铜、钇等)对水华藻类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尹大强1998)。 2.2他感物质 微囊藻属里的多个种能释放毒素、生长抑制剂等化学物质来影响其他藻类或者浮游动物的生长,研究表明在竞争或捕食压力下微囊藻产生的毒素有所增加(许秋瑾2004,Jang2003)。有些植物,如黑藻(Hydrila verticilata)、凤眼莲(Ei chhonrai。rassPie等还会分泌抗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童昌华2003),因此高等水生植物在改善湖泊环境,减轻富营养化水平和控制水华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3生物因素 3.1气囊 微囊藻细胞内的气囊(Gas、乞culoes)是由德国的微生物学家Kbealln在1895年首次发现,70年后,Bowen andjensen (1965) 发现气囊主要是由无数的圆柱性的囊状物组成,他们把这些物质称之为气泡(GasVesicles)。气泡的分子结构、形态和生理特性由Walsby(1994) 综述过了。气泡是一些中空但是较硬具有蛋白质的圆柱体,两端由圆锥盖扣住,气泡的合成是由编码所需要的蛋白的基因调节的。气囊泡壁能够允许气体的自由出入,但是由于蛋白质壁的内侧上疏水性的氨基酸链的存在,水分不能通过气泡壁。由于气泡的体积比较小,因此通常需要合成很多的气泡来提供所需的浮力,每个细胞大约有104个气泡这些气泡对微囊藻上浮形成水华有较大作用。在细胞内,气泡并不是在细胞质内随机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气囊中,以

郑州康桥华城国际STREETMALL招商执行案

郑州康桥华城国际 S T R E E T M A L L招商执 行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一章项目定位回顾 一、总体定位 国际STREET MALL ——演绎第四代商业财富传奇 我们打造的“国际STREET MALL”是一个“LIFE STYLI CENTER”(第四代商业模式:生活体验中心),是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功能于一体的 多业态多功能体验型一站式的, “中高低”档次齐全的开放式人文商业街区 二、档次定位 本项目定位中档偏高、形象推广中高档 档次定位细分表 区域(楼栋)档次定位因素 9号楼中档偏高:针对 中高收入消费者 作为项目写字楼的主体楼,自身的档次 定位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形象,中档偏 高可以提升整个业态的档次,将是档次 定位和形象推广定位最有力的支撑; 室内街中档:针对中低中档定位与此9号楼定位形成互补、错

收入年轻人消费 者位经营,可以满足相对更广泛的消费人群,可以带动场内氛围; 6号、7号和两层独立街铺中档偏低:针对 中低收入消费者 可以在整个项目体内形成错位及互补, 可以满足项目周边各大高校的学生等年 轻人的消费需求; 10号楼以数码通讯和超 市为主,中档和 高档搭配:针对 综合性消费群体 综合超市可以极大地满足周边居民的日 常生活便利;定位相对独立,又能与整 个项目的业态形成错位和互补; 11号楼中档偏低:针对 年轻得中等收入 消费者 临陇海路,是项目南向唯一入口,是项 目形象展示又一平台,吸引客流的关键 入口。 档次呈逐级梯次分布,互补共融 中高档提升价值,中档及中低档吸引客流 高中低档次全面组合,体现第四代商业特色 三、功能组合定位 国际STREET MALL的主题特色体现为三大主题商业区和一个主题娱乐广场: ●商都魅力城(9#、10#楼的商业部分和室内街) ●商都兰桂坊(6#、7#楼的底商和两层独立街铺) ●商都流行前线(11#楼的商业部分) ●极限运动广场(11#楼旁的广场) 商都魅力城----STREETMALL的“气魄”所在

水华蓝藻毒素研究概述

收稿日期:2003-12-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课题 (2002C B412306) 水华蓝藻毒素研究概述 胡宗达,周元清 (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发现的有毒种类越来越多,毒素分子结构的研究也越来越清楚。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介绍水华微囊藻毒素、水华束丝藻毒素和水华鱼腥藻毒素对动物的毒害、毒素结构、检测方法和去除方法,并讨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华蓝藻;藻毒素;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7X (2004)03-0008-04 蓝藻(Cyanophyta )是生物界中一类古老且十分特殊的生物类群,分布广泛,适应力强,在腐烂物质、水体表面或底层皆有分布。其重要繁殖场所之一是淡水,尤其是富营养化淡水湖泊。淡水湖泊中常见蓝藻主要有微囊藻(Microcystis )、鱼腥藻(Anabaena )、颤藻(Oscillatoria )、聚球藻(Syne 2chococcus )、层理鞭线藻(Mastig oclaminosus )等。 目前已知产生毒素的淡水蓝藻约12属26种[4],其中易形成水华的常见种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水华鱼腥藻(Anadaena flos -aquae )和 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 -aquae )。这3种蓝藻可分为有毒品系和无毒品系。 滇池是蓝藻水华污染相当严重的淡水湖泊之一,认识了解蓝藻毒素及其检测和去除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介绍水华微囊藻毒素、水华束丝藻毒素和水华鱼腥藻毒素对动物的毒害、毒素结构、检测方法和去除方法,并讨论存在的问题。 1 水华蓝藻毒素 1878年Francis 首次发现某些淡水“水华”蓝 藻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现象。Schwimmer 、Schwim 2mer 及G orham 等分别综述报道了北美洲湖泊、水库 和池塘中的水华蓝藻导致动物中毒的事例[19]。在欧、亚、非、南美洲等气候相似地区也有类似中毒死亡现象发生。 111 微囊藻毒素(MCY STs ) 微囊藻毒素主要是在Microcystis 、Anabaena 、 Oscillatoria 、N ostoc 等属中的种类产生[26]。属于一 种肝毒素或一种细胞内毒素。完整细胞没有毒性,在衰老、死亡或破裂后毒素才释放出来,表现毒性。 11111 微囊藻毒素 淡水藻类中,毒性最强、污染最广、最严重的是蓝藻门。目前已肯定的有毒藻类有铜锈微囊藻、水华鱼腥藻、水华束丝藻、阿氏颤藻、泡沫节球藻及念珠藻等。这些藻类不只产生一种毒素,如环境发生变化,一种藻类可产生几种毒素。 蓝藻门中几个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肝毒素,主要包括七肽微囊藻毒素、五肽节球藻毒素和m otpurin 等,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另一类是神经毒素,主要是钠通道阻断蛤蚌毒素及类似物[24]、后突触神经类毒素和高类毒素、有机磷胆碱酯酶抑制毒素等[25],以鱼腥藻毒素为代表。 11112 微囊藻毒素对生物的影响 MCY STs 主要以肝脏为靶器官。动物经灌喂或 腹腔注射后,破坏细胞内的蛋白磷酸化平衡,改变多种酶活性,引起肝脏病变,造成一系列生理紊乱。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虚弱、呼吸沉重、皮肤变白、呕吐、腹泻、毛立和嗜睡等。如猴子的中毒症状为昏迷、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腹泻等,在数小时或几天内死亡[11]。 赵雄飞(1994)用九山湖和金针湖采集的铜绿微囊藻,经BG 11培养基培养,抽取和分离毒素,对小白鼠腹腔注射。小白鼠出现呼吸沉重、步履蹒跚、昏睡、最后死亡并出现眼珠发白,肝脏淤血呈深紫红色等症状。证实九山湖铜绿微囊藻产生的毒 — 8—云南环境科学 2004,23(3):8-11 C N53-1093/X ISS N1006-947X

汉江武汉段“水华”的形成分析及其防治建议(1)(精)

汉江武汉段“水华”的形成分析及其防 治建议(1) “水华”又称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导致藻类过量繁殖的现象,它是水体衰老和水质恶化的一种表现。一般常见于湖泊、水库及近地浅海湾,河流中发生“水华”则极其少见。汉江武汉段在2000年2月28日发生了第三次“水华”现象,并一直持续到4月上旬,这次“水华”是继92年和98年初春发生的两次以来更为严重的一次。藻的繁殖速度异常迅猛,先后出现两次藻系列高峰,含藻量分别为7317和7223万个/L,水体呈深褐色,们有较明显的异味。而92年和98年含藻量峰值分别为2600万个/L和2870万个 /L。这表明汉江武汉段发生“水华”的严重程度在加剧,周期在缩短。“水华”给自来水公司净水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给市民正常饮用水带来一定影响。可见汉江水质逐年恶化的情况,分析了“水华”的成因及特点,并对预测和防治“水华”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华防治建议 一、汉江水质的变化情况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是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水源,它沿途经过14个县市,同时每年接纳了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约7亿吨,其中1.23亿吨为生活用水,最后从武汉汇入长江;虽然污染物量大,但由于汉江水流量大,污染物在江水稀释和自然生态作用下使水质得到了控制。70-80年代,汉江水质一直都符合地面水Ⅱ级标准,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灌溉和生活用水排放量逐年递增,汉江部分河段尤其是下游河段水质恶化已非常严重。(见图1)从沿途水质的结果分 ---N)、硝酸盐氮 析来看,水体酸度下降(PH值增高),CODMn、氨氮(NH 3 (NO -N)、总磷(TP)均呈现增高趋势,亚硝酸盐氮(NO2--N)也有明显增3 高,氮磷负荷最大,诱发“水华”发生的几率最大。从汉江流域的浮游植物(主是藻类)的调查情况分析(见图2),汉江藻类总细胞密度呈现明显的增高趋热,至武汉江段,藻的总细胞密度达到最高,说明水体藻类很活跃,其中以硅或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为绿藻。同时藻类的种类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减少的趋势(藻类的种类多样性指数是评价水质的重指标之一[1],其数值越高,水质越好)表明水体质量恶化,自净能力减弱。从92年至99年汉江武汉宗关段水源水质调查表来看(见图3),标志水体污染的几种重的指标如CODMn、氨氮、总磷都逐年增高,表明汉江武汉段水体有机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营养成分的增加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而硝酸盐氮的年平均值逐的减小,这表明江水的自净能力在减弱,污染在加剧。

水华

水华 “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 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 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 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 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 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 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 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 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 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中,水华十分平凡,致使太湖的渔业遭遇危机,而当淡水营养化后的太湖,“水华”平凡出现,促使其“水华”面积逐渐加大,导致“水华”时间延年增长。

裸藻水华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方法 日期:2014-06-30 11:27 作者:来源:农博网点击:54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它们的危害和防治已为大家熟知,而对裸藻水华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报道也较少。但在近几年,随着水源的日趋紧张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无论是精养鱼塘还是精养虾塘,裸藻水华均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裸藻大量繁殖的池塘,在当前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评估中,可以判断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因为它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本文结合临塘实践,试对裸藻水华的发生特点、危害调控和倒藻后的处置谈点浅见。 一、特点 1、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比如水源不充足的精养池塘、稻田等,而水库、河沟、江河很少见。套养不合理的精养鱼池和虾池容易发生。 2、裸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C-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也就是说,裸藻水华在鱼虾主要生长期均可发生。即使是冬棚养殖,如具备裸藻生长的温度、光照、pH等条件,仍可发生。 3.裸藻水华水色多样常见有三种: 一、是绿色、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华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 二、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属于一种清瘦的水质,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这种水华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凡以裸藻为主的水华,均可称为裸藻水华。实际上,会因各藻种比例、光照强弱、有机质和泥沙的多寡等,存在细微水色差异,情况比较复杂,需仔细鉴别。 4.裸藻水华容易倒藻裸藻细胞无细胞壁,只是由质膜下的原生质体外层特化成表质,多数表质软的种类,其形态还能发生变化,故具变形特性;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中性或偏酸或偏碱的水体中,pH在6.5~8.5之间。这与蓝藻有区别,蓝藻大量繁殖时,pH多在8.5以上;裸藻对温度适应范围虽然很大,但对温度突变很敏感。基于上述特点,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 5.裸藻水华不易杀灭据试验: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 6.8小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d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这说明在鱼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 我国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点,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很浓,有时还出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保持强烈的是水华。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类可以分为15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 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Cyclotella)、蓝隐藻(Chroomonas)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全年都可出现。 (2)膝口藻水华 这是无锡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Gonyostomum depressum),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Gymnodinium),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 (3)裸甲藻水华 这是由蓝绿甲藻(G.cyaneum)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夏秋季出现较多。夏季长与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 (4)角藻水华 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Ceratium hirdndinella),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

的浓褐色斑块。 (5)颤藻或席藻水华 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Oscillatora moeegeotii)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O.rubesens)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Phormidium luridum)水华呈红褐色。多在夏季出现。 (6)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 由螺旋鱼腥藻(Anabaenaspiroides)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夏季出现。 (7)微囊藻水华 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rocystisaeruginosa)和粉状微囊藻(M.pulverea),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8)尖头藻水华 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 由蓝球藻目一些极微型种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常为蓝球藻(Chroococfus)、棒条藻、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10)团藻目水华 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和其

水华的防治对策

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综述 ——水化防治对策 从长期的环保实践来看,水华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气象、水文、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是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最为棘手而又代价昂贵的难题。综合水华成因分析,对水华的防治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盐浓度控制: (1)政策措施。 严格控制水域周边兴建氮肥厂和磷肥厂及氮磷排放量大的其它化工企业。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尽快出台禁用含磷洗涤剂的政策,以减少入库TP排放。政府应该制定保护库区环境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库区环保产业,在税收、许可、政府投入等方面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的环保科技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各种实体开展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水库漂浮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库区环保科技攻关研究,确保三峡水库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 (2)规划措施。 要从根本上遏制水质恶化意识,发挥工程长久效益,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加强管理,包括编制水环境保护条例和水土程保护条例,制定流域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强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流域内人们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与节水意识,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各项法律法规,保证库区水质不受污染。 (3)点、面源污染控制。 点源污染物质可以通过污水处理厂和一些生物化学处理手段降低氮磷含量。面源污染分为城市面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对于城市面源污染采取雨水分流工程,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对汉江氮磷负荷的贡献率;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手段为鼓励和提倡使用有机肥,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2、水动力学控制: (1)实施补水工程。 对于河流型水库,当气象、水质预报条件符合水华发生的条件时,通过水利调度改变水体流速,限制藻类的生长,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如在枯水期增加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或者减小三峡水库同期下泄流量、引江济汉补水等,通过水库和汉江中下游的调节水量,避免或减轻其不利影响,减少汉江水华形成的水文因素,维持水体环境的正常功能,防止水华的发生。 (2)模型研究。 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营养因子、环境因子和水文因子三类。研究表明,水库的面积、容积、水深、岸线系数、入库径流补给系数、换水周期和水位变幅、出库径流、流速等与富营养化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水文、气象等过程对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时空格局影响的研究,在构建水库流场模型的基础上,叠加生态因子场。如针对三峡水库及主要库湾在不同时段的水文、水生态特点,结合防洪、发电、下游航道管理、水库水环境保护,合理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水库生态调度,可能是控制或减缓三峡水库水华暴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3、生态修复: (1)人工湿地。

湖北地区常见15种水华颜色和藻类组成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系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点,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很浓,有时还出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保持强烈的是水华。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类可以分为15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 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全年都可出现。 (2)膝口藻水华 这是湖北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 (3)裸甲藻水华这是由蓝绿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湖北、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 夏秋季出现较多。夏季常与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 (4)角藻水华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的浓褐色斑块。 (5)颤藻或席藻水华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水华呈红褐色。多在夏季出现。 (6)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由螺旋鱼腥藻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夏季出现。 (7)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状微囊藻,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8)尖头藻水华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由蓝球藻目一些极微型种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常为蓝球藻、棒条藻、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10)团藻目水华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和其它鞭毛类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水面常有绿色浮膜。 (11)绿球藻目水华通常由小球藻、栅藻、四角藻、十字藻、绿球藻、和空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等鞭毛藻类和小环藻占一定数量,水色绿或黄绿,透明度较大,过在水浅和常施化肥的鱼池出现。 (12)裸藻水华主要由红裸藻形成水华,通常阴藻和其他鞭毛藻的数量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中发红,绿色或红褐色,水面通常有红色浮膜。 (13)囊裸藻水华通常由棘刺囊裸藻和旋转囊裸藻等形成水华,水面烟灰或红褐色。

淡水水体水华成因综述

淡水水体水华成因综述 【摘要】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华现象时有发生,对饮用水源、渔业生产以及景观带来严重影响。本文拟从水华藻类的结构特点,气象、水文、水体理化特性以及生物因素与水华发生的关系进行全面论述,以期为水华的预警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藻类发生水华;结构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华现象时常发生。如巢湖[1]、太湖[2]、滇池[3]、武汉东湖[4]等均报道过水华的发生。淡水水华藻类的主要种类是蓝藻(如微囊藻、鱼腥藻、水华束丝藻、颤藻等)和绿藻,其中有害水华藻类(主要是蓝藻)产出的毒素会直接对水生生物和人类造成损害。水华后,藻类大量死亡,使水体中溶解氧量迅速下降,导致水生动物的死亡,使水体腥臭难闻,透明度降低,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最终将影响社会经济建设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蓝藻水华暴发最严重、分布最广泛且水华蓝藻种类最多的同家之一。因此,了解藻类水华的形成机制,科学地预测水体中藻类水华的产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水华带来的影响,具有极其直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水华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与蓝藻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也与气象、水文、理化特性、生物因素等密切相关。本文拟从以上方面对水华产生的机理进行综合介绍,以期为水华的预测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藻类发生水华的结构与生理特点 1.1藻类发生水华的结构特点 生长在水体中的微囊藻有单体细胞和囊状不定形群体两种形态,群体常由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单体细胞组成。微囊藻细胞壁外被胶质鞘,由于有这层胶质鞘,尽管微囊藻体内蛋白质高达49.7%,生物可利用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5]。我国的四大淡水鱼均不能消化这层胶囊。至多只对细嫩和单细胞的微囊藻有消化能力。许多种类的蓝藻细胞中具有的气囊[6],使得它们能够悬浮在水中,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浮力来控制它们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昼夜迁移及形成水华的能力。这种通过浮力的控制一方面使得它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漂浮到表层,增加获得光照的条件[7]、迁移到营养盐较适宜的位置,增加营养盐供给[8]。此外,一些水华种类具有抵抗恶劣环境的特殊结构,如微囊藻以越冬孢子形式抵抗低温侵袭[9],董耐成研究发现,微囊藻的越冬孢子可以忍受4℃的低温,只要营养条件和其他环境条件合适,冰点以上时就可萌发成新藻体[10]。一些丝状蓝藻可以形成厚壁孢子以度过不良环境,这些均成为其来年增殖的基础。 1.2藻类发生水华的生理特点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高政权,孟春晓*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 综述目前国内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分析蓝藻水华形成的一般机理,重点阐明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生态和环境意义。 关键词 蓝藻;水华;治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6-07597-02 Progress i n Cyano bacteri aW ater B l oo m i n Fres h W ater GAO Zheng qua n et al (Schoo l of L ife Sciences ,Shandong U ni versity o fT echno l ogy ,Z i bo ,Shandong 255049)Abstract The st udy su mmar i zed the research sit uati on o f f o r m ati on cause of cyanobacteria water bl oo m,and ana l yses genera lmechanis m s o f cyanobact er i a w ater bl oo m for ma tion .F inall y ,key techno l ogy research and its m i portant ecol og i cal and environ menta l si gn ificance f or cya nobacter i a w ater bl oo m control were discussed .K ey words Canobacteria ;W ater bl oo m;R ehabilitati on ;Env i ron m en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6050;40706048);国家支撑项目 (11200602);中央级公益性研究所专项资金(2060402/2);山东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4040 306017);山东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4041 405016,4041 405017)。 作者简介 高政权(1972-),男,湖南安乡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藻类 生理学研究。*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9 00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所有藻类生物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极强的生态竞争优势,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即可获得最大生长率,并以指数级迅速增长,从而使产毒菌株密度增加,获得竞争优势,形成种类少而数量大的蓝藻水华。由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许多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蓝藻水华的暴发,成为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和巢湖相继暴发大规模水华,加上以前报道的滇池、南京玄武湖、淮河、海河等水华事件,不难看出,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淡水水体营养状态日益严重,长江、黄河、松花江等主要河流以及鄱阳湖、太湖、巢湖、武汉东湖、昆明滇池、上海淀山湖等集合淡水湖在调查中发现有大量藻类生长,形成严重的蓝藻水华[1] 。有资 料表明,我国有66%以上的湖泊和水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2] 。2007年4月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称,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135m 后,12条长江一级支流,在回水区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现象,并且近几年有加剧的趋势。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及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3] 。 1 水华的成因 富营养化的水体在适宜的条件下,水体中藻类,主要是蓝藻短时间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态异常现象称为水华,也称湖靛。底泥腐殖质较多的水体,因富含P 、N 等营养元素,当N 、P 比值大于7时,只要外部条件适宜,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就会迅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面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浮游植物对N 、P 的吸收速率遵循米氏方程。蓝藻水华的生成离不开合适的光照、气温、水文、气象等因素。蓝藻的繁殖习性是喜高温、连续阴雨、闷热、弱风的气 候条件,在该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完全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生长。影响蓝藻水华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水温、光照、营养盐、气候等)、化学因素(氮、磷浓度等)、生物因素(蓝藻本身的生理生态特征在形成优势种 群中的作用)等[3] 。赵孟绪等探讨了2003年广东汤溪水库蓝藻水华提前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水温与蓝藻、微囊藻的丰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较高的水温是蓝藻水华发生重要条件之一;在具备充分氮磷营养盐和合适水温条件下,汛期反常的水体稳定性导致了汤溪水库蓝藻水华的提前发生[4] 。2 水华的危害 蓝藻水华被认为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它会产生微囊藻毒素,为代表的有毒代谢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96年在巴西,由于人群使用了含藻类毒素污染的水作肾透析液,造成126人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中毒,导致60个患 者由于肝功能严重损伤而死亡[5] 。水华是藻类在合适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过度繁殖和聚集现象,因而在种类组成、发生时间及水平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甚至在岸边大量堆积。藻体大量死亡分解的过程中,不但散发恶臭,破坏景观,同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水华发生的频率和幅度增加,水华对水环境的危害和生物安全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水华发生时,其现象表现为某些藻类,尤其是单细胞的蓝藻疯长。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的典型表征之一。蓝藻水华的形成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蓝藻大量生长改变了水体的理化环境,透明度降低,水体散发腥臭味,溶解氧减少,造成鱼虾等水生物的死亡。当水体中的营养素被蓝藻耗尽时,蓝藻大量死亡,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其在被细菌分解过程中还是会产生并释放蓝藻毒素,最终导致水生态系统的迅速崩溃,蓝藻水华也给水产养殖业、供水及旅游业甚至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6] ,太湖、玄武湖、巢湖、滇池等大型 湖泊都曾深受蓝藻水华暴发所引发的污染之苦[7-9] 。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是蓝藻毒素所带来的危害。在淡水水体中引起蓝藻水华和产生藻毒素的藻类主要有蓝藻门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念珠藻属、束丝藻属和颤藻属等,其中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组由水体中蓝绿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及念珠藻)产生的具有亲肝特性的环状多肽毒 安徽农业科学,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i 2009,37(16):7597-7598责任编辑 庆瑢 责任校对 王凌志

常见微囊藻大小

滇池常见微囊藻属种类的分类检索表 1. 细胞直径多数小于3.5 μm。 2. 细胞直径为 2.0– 3.5 μm; 群体紧密结实, 边缘平滑; 胶被不密贴群体细胞边缘…………………………………………………………………………………………………………坚实微囊藻M. firma 2. 细胞直径为 1.7– 3.3 μm; 群体疏松, 海绵状, 边缘不规则; 胶被密贴群体细胞边缘………………… ……………………………………………………………………………鱼害微囊藻M. ichthyoblabe 1. 细胞直径多数大于3.5 μm。 3. 群体中空; 胶被明显、边界清晰、坚固、有折光; 细胞较大, 直径 4.5–8.1 μm, 沿胶被单层排列, 有 时也充满胶被……………………………………………………………惠氏微囊藻M. wesenbergii 3. 群体胶被可见、边界模糊、坚固、无折光。 4. 群体常由亚单位组成。 5. 亚单位立方形, 有独立的胶被; 群体细胞的数量一般为4的倍数…………………………………………………………………………………………………………绿色微囊藻M. viridis 5. 亚单位球形或近球形, 外层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6. 排列较紧密, 呈放射状……………………………………………放射微囊藻M. botrys 6. 排列不紧密, 少数细胞散离群体………………………………挪氏微囊藻M. novacekii 4. 群体没有亚单位, 群体内细胞聚集在一个共同的胶被。 7. 群体不形成穿孔, 不分枝。 8. 群体椭圆形或不规则, 细胞排列紧密; 胶被密贴细胞群体边缘…………………………… ……………………………………………………………………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 8. 群体球形; 细胞排列稀疏, 间距远大于细胞直径, 细胞直径2.5–6.0 μm; 胶被离细胞边缘远, 达5 μm以上……………………………………………………史密斯微囊藻M. smithii 7. 群体成熟常穿孔, 甚至形成网格状或树枝状。 9. 群体不定形, 呈球状、椭圆形或树枝状等, 细胞分布均匀…………………………………………………………………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 9. 群体细长, 呈带状, 藻体有间隔收缢, 细胞分布不均匀, 在收缢处细胞密度较低……… …………………………………………………………假丝微囊藻M. pseudofilamentosa

2013年最新上海市浦东重点小学及初中排名及学区房规划解析

1)2013年上海市重点小学排名 .浦东新区(14所) 1.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区重点办学特色:双语艺术类寄宿制 2.福山外国语小学福山校区:区重点办学特色:双语科技类 3.上海第六师范附属小学(特色:双语.奥数.科技.艺术) 4.福山外国语小学证大校区:区重点办学特色:外语类 5.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区重点办学特色:艺术类 6.浦明师范附属小学:区重点办学特色:寄宿制 7.浦东新区明珠小学:区重点办学特色:小班教学专业学科类 8.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区重点办学特色:科技艺术专业科学类寄宿制 9.北蔡镇中心小学:区重点办学特色:艺术体育双语科技专业学科类 10.浦东新区东方小学(特色:专业学科类) 11.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特色:寄宿制,艺术类)对口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 12.上海市元培学校(特色:寄宿制,艺术类)对口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 13昌邑小学(陆家嘴校区)(特色:双语,体育类,科技类) 14.东方阶梯双语学校(民办)(特色:双语)对口中学:九年一贯制 2)2013上海小学学区房对应大全 浦东新区 1、上海第六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地址:(西校)浦东大道1588弄20号 (东校)浦东大道1797弄 学区:海运一村、海运二村、泾西一村、巨野路109弄、197弄、246弄、60弄、61弄、(旭辉新构巷)、80弄、苗圃路303弄(即沈家弄路952弄)(心中家园)、张杨路1811弄(即沈家弄路371弄)(景庭馨苑)、苗圃路428弄、45弄、47弄、49弄、民生路18-28号、369弄、民生一村、四村、浦东大道1081弄-1089弄(中信五牛城)、浦东大道1093弄(名门滨江苑)、1097弄(珠江玫瑰花园)、1200号(华尔)、1460弄、1470弄(海联大厦)、1585弄-1615弄(凌一小区)、1623弄(凌二小区)、168弄1-1689弄(星宇大厦)、1695弄(凌三小区)、1700弄、1819弄(和达家园)、1851弄(凌四小区)、1000弄(巨洋豪园)、988弄(华辰东晶国际)、栖山路100号、102号、104号、106号、108号、110号、112号、114号、130弄、140弄、400弄、401弄、90号、92号、94号、96号、98号、沈家弄路810弄、877弄、900弄、901弄、946弄、桃林路18号(环球广场)、6号(惠扬大厦)、铜山街281号-362号、阳光二村、源深路199弄(即乳山路505弄1-45、506弄1-58号)(上海滩花园洋房)、张杨路1515弄(国际华城)、1589弄、1591弄(八方大厦)、1619弄(东柯花园)、1647弄(桃林公寓)、1667弄(金露苑)、1673弄(生安花苑)、张杨路1697弄 2、浦东新区洋泾实验小学 地址:博山路51弄59号 学区:北洋泾路、定水路、海光大楼601号、海联大楼609号、苗圃路112弄(洋泾花苑)、苗圃路60弄(东方城市公寓)、苗圃路12弄、155弄、199弄、218弄(维多利华庭)、24弄、400弄(弘扬沁苑)、718弄、崮山路322弄(名门世家)、博山路200号(名门世家)、泾南路45弄、南洋泾路103弄(洋泾东镇)、洋泾镇路89弄、海防新村、阳光三村、永安新村、浦东大道2160号(上安大厦)、浦东大道2220号(上安大厦)、栖山路450弄、栖山路465弄1-15号、栖山路465弄16号(鼎隆大厦)、崮山路251弄(海山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浅谈水体富营养化 ***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湖泊富营养化现状的分析,以及富营养化形成原因、机理和所造成危害的相关分析,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标准,探究了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采取的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超声波除藻、生物控制、城市污水除氮和除磷、工农业废水控制、分污引水、底泥挖掘、洗涤剂禁磷等方法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字:富营养化;现状;危害;治理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日趋加快,已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导致湖泊自身调节功能的减退,水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1.1国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1.1.1湖泊与水库 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项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影响,各地区受影响的情况相差悬殊。世界上大部分的大型湖泊未受影响,水质良好,如贝尔加湖、苏必利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大熊湖、大奴湖等;而在气候干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相对严重,如西班牙的800座水库中,至少有1/3是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在南美、南非、墨西哥及其它一些地方都有水库严重富营养化的报道,加拿大湖泊众多,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则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南部人口稠密地区[1]。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湖泊环境的演变,目前欧洲湖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在统计的96个湖泊中有80%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氮、磷的污染,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在北美洲最受人关注的五大湖泊中,苏必利湖水质最好,属贫营养湖泊,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处于中营养状态,而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则水质相对较差,属富营养型湖。亚洲湖泊水质南北差异较大,北部湖泊水质较好,而南部湖泊水质较差;亚洲湖泊水质的主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