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织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系,良好品德的形成更需要在生活中促进,真正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高效,就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进行对话是必不可少的。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过家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游戏实际进行演出。因为这个游戏是很大一部分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教学二年级《秋天在哪里》的找秋天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秋天,学生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稻子成熟了;水果多了;农民忙绿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学
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养成。
我们关注学生的现有生活,也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养成。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生活经历,聚焦现实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促进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做时间的主人》一课时,我针对班里有一部分同学作业时磨磨蹭蹭、做做玩玩这一情况,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全班同学抄写一篇课文。10分钟后,快的同学已经把整篇课文抄写完了,而慢的同学却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于是我让他们交流自己在10分钟的时间里是如何做的。当请那几个速度慢的同学起来汇报时,他们的同桌也纷纷举手汇报:“老师,他写了几个字就咬起了指头。”“老师他隔一会儿就要来和我讲讲话,或者把头凑过来看我写了多少了。”“老师,他一会儿装铅芯,一会儿问我借橡皮。”我笑了,全班同学都笑了,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做作业时的真实再
现。于是,我让大家继续思考:差距产生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一活动不但把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且通过教师的引领,孩子们都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有效地指导了他们的行为。
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我们的品德教学要扎根生活,融入生活,引导学生拥抱生活,学会生活!让生活成为品德的起点,也成为品德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