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溅射与薄膜生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溅射的碰撞机制:
• 单原子碰撞机制(Single Knock-on):当入射离子的能量比 较低(<1keV)时,表面原子的溅射以单原子碰撞机制为主; • 线性级联碰撞机制:当入射离子的能量相对较高时(1keV∼ 几十keV)时,表面原子的溅射以线性级联碰撞机制为主; • 热峰机制(spike):高能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
清洁
氧化
0.35 0.045 0.007 0.16 0.05 0.4 0.58 0.02
×102
1.0 0.7 0.13 0.1 0.12 0.06 0.02 0.007 0.009
×102
0.15 0.06 0.03 0.02 0.06 0.065 0.84 0.44
wenku.baidu.com Cu-42%Ni
溅射的物理过程
等离子体中的电场
• 等离子体Debye长度:点电荷在等离子体中被电子云屏蔽 的量度: kT e Te ( K o ) = 6 . 93 λD = n e ( cm − 3 ) 4 π ne 2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性质
⎯等离子体鞘层:
• 由于电子和离子的质量、速度的差异使得浸没在等离子体 的中的悬浮电极相对于等离子体而言处于负电位,因此阴 极和阳极表面的悬浮电位低于等离子体电位,从而在阴极 和阳极表面形成鞘层; • 等离子体电势:V (d ) = e exp(− d ) = Vo exp(− d ) 4πε o d λD λD • 阴极鞘层电势:Vs = kTe ln( me ) 2e 2.3mi • 阴极鞘层电流:
⎯离子束溅射沉积的结构:
• 溅射离子源:会聚式宽束离子源;
– Ar离子, 离子能量:3∼10keV,束流密度:∼1mA/ cm2,直流
• 溅射靶:可成型金属、非金属板或粉末烧结靶; • 工作真空: 0.1 ∼ 10-3 Pa
⎯离子束溅射沉积的特点:
• 对溅射靶材料的要求比较低、 • 成分可控性比较好 • 沉积原子的能量比较高; • 薄膜均匀性比较差、镀膜效率比较低;
等离子体的性质
⎯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dn J • 电子流:e = − n e µ e E − D e e J = J = J ( D i − D e ) dn i dx e ⇒ E= • 离子流: dn n ( µ e + µ i ) dx J i = − ni µ i E − Di i ne = ni = n dx • 等离子体振荡频率:ω = 4πne e 2 = 18,000πn1/ 2 Hz p e me – 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与等离子体密度有关! – ne ~ 1010 cm-3, ωp = 9 x 108 Hz > 13.56 MHz
溅射的物理过程
溅射产额
⎯材料特性对溅射产额的影响:
• 溅射产额与元素的升华热具有一定的联系; • 不同的晶体取向,溅射产额不同;
⎯溅射产额的角度分布:
• 满足余弦分布;与入射离子的能量有关;
溅射的物理过程
溅射产额
⎯溅射原子的的能量分布:
• 最可几能量为几个eV;与入射离子的质量和能量有关; • 与被溅射原子的质量有关;
Web site://202.118.70.130; Email to: qyzhang@dlut.edu.cn
溅射的物理过程
溅射现象
⎯载能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溅射的物理过程
溅射现象
⎯溅射与溅射产额:
• 碰撞的动量转移:当载能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将发生载能离子的能量和动量向固体表面原子转移; • 表面原子的溅射:当表面原子获得足够大的动能而脱离基 体表面,从而产生表面原子的溅射; • 溅射产额:S=被溅射的原子数量/入射离子数量

b s CA YA CA = b s CB YBCB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electron atom
放电等离子体
⎯气体的电离:
V A
• 气体的电离:当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过程 中,将可能使得气体分子的外层电子丢失形成离子; • 气体放电:气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的过程; • Townsend放电:在电极两端施加一定的直流高压而导致气 电极间距 体电离;
溅射的物理过程
溅射产额
⎯入射离子对溅射产额的影响:
• 离子能量的影响:当入射离子能量在几十 keV时,溅射产额最大; • 离子入射角度的影响:入射方向与样品法 向的夹角为 60o~ 70o时,溅射产额最大; • 入射离子的原子序数 的影响:溅射产额随入 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 期性增加;
惰性气体原子
溅射产额
⎯合金化对溅射产额的影响:
• 溅射将导致合金表面的成分发生偏析: • 质量守恒律:合金在稳定溅射时的各元素的溅射产额比例 与体合金材料的成分比例一致; • 稳定溅射时的合金表面成分:
b s b s YA CA CA YA CA CA b = b ⇒ = b = CA b s s s YBCB CB YA CA + YBCB CA + CB s s s b YA CA = (YA CA + YBCB )CA b YA CA C = b b YA CA + YBCB b YBCB s CB = b b YA CA + YBCB s A b b s s CA + CB = 1 CA + CB = 1
离子束溅射沉积
离子源
⎯高频放电型离子源:
• 高频放电型高于源的结构与原理:
– 采用高频感应耦合放电,振荡频率为13.56 ∼ 25MHz; – 高频振荡器通过高频电场来加速自由电子,使其与气体原子 (或分予)进行碰撞而引起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 高频离子源的引出系统为直接引出方式; – 可用气态、液态或固态物质当气源;
等离子体溅射沉积
直流溅射
⎯二极管溅射:
• 放电电流与气压和偏压的关系:
– i∼K(P) Vm; K(P)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加,m≈5或更大; – 离子平均能量随气压的增加而下降,溅射产额降低; – 沉积率在100mTorr(0.1Pa)附近最大;
• 电子振荡型离子源的特点
– 结构简单,束流调节方便; – 不仅可以产生带一个电荷的正离子,而且可以通过碰撞产生 带两个或多个电荷的正离子;
离子束溅射沉积
离子源
⎯双等离子体型离于源:
• 双等离子体型离于源的结构与原理:
– 三电极低气压放电系统:电子从灯丝(棚极)发射,先经阴极 区加速,与原子碰担形成等离子体;电子进入中间电极区后, 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第一次压缩。压缩后的等离子体进入阳 极区域,由于锥形的中间电极和细小阳极孔使得等离子体密 度更高,实现第二次压缩。 – 引出系统为间接引出方式;
⎯产生等离子体的其它方法:
• • • • • • • 交流放电:低频放电、中频放电、射频放电; 脉冲放电:恒流、恒压; 微波放电:微波及电子回旋共振(ECR); 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 ………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性质
⎯等离子体的粒子种类:
• 中性粒子:原子、分子:基态、约0.025eV;激发态:平 动、振动、转动; • 正电粒子:原子离子、分子离子; 约0.04eV ; • 负电粒子:电子,1-10 eV, 平均能量约2eV;尘埃;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放电等离子体
⎯直流气体放电的结构:
• • • • Aston暗区:低能电子和高能离子; 阴极辉光区:离子的退激发发光; 阴极暗区:电子和离子的加速区; 负辉光区:二次电子与中性粒子相 互作用; • 法拉第暗区: • 正柱区:正辉光区 • 阳极暗区: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放电等离子体
4 E0 2 q 3 / 2 js = 2 ( )V 9d s mi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性质
⎯等离子体密度及其应用领域:
• 薄膜沉积 • 等离子体刻蚀:
– 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 – 清洗、消毒
• 离子源
– 离子溅射、离子注入 – 离子束分析 – 核反应!
离子束溅射沉积
离子源
⎯离子源的基本结构
• 双等离子体型离于源的特点
– 发散度低、亮度高、引出束流大、电离效率高;
离子束溅射沉积
离子源
⎯其它类型的离子源
• • • • • • Kaufman离子源; 空心阴极离子源; 热灯丝离子源; Freeman离子源; 微波放电离子源; 金属弧蒸汽离子源(MEVVA);
• ………
离子束溅射沉积
离子束溅射沉积装置
• 高频放电型离子源的特点
– 结构简单,寿命长,可工作数百小时至1500小时左右; – 功耗小,约在100—500W左右; – 离子束中原子型离于占的比例大,可达80%∼90%
离子束溅射沉积
离子源
⎯电子振荡型离子源 (Penning离子源):
• 电子振荡型离子源的结构与原理:
– 在放电室的阴极、阳极之间有轴向磁场,增加电离率; – 引出系统为直接引出方式; – 可用气态、液态或固态物质当气源;
dE ∆E = lim ∆x →∞ ∆x – 能量损失:粒子在单位行程中能量的减少; dx 1 dE S stop = = S n + Se – 阻止本领: ρ dx
4 M 1M 2 E 4π ( M 1 + M 2 ) 2 U S
( E < 1keV ) ( E > 1keV )
– 高能溅射产额: S = 0.042αS n ( E ) / U S
• 离子源由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的腔体和引出系统组成;
– 气体离于源靠腔体中气体放电形成等离于体而引出正离子; – 金属离于源是将金属气化电离而引出正离子;
• 引出系统:
– 直接引出系统由带孔(孔径很小/mm)的阳极和阴极构成; – 间接引出系统在阳极和引出极间插入另一阳极,在两阳极间 形成一个离于体密度较低的等离子体,形成双等离子体。 – 引出系统要求能引出分散性小的强束流,并具有大的气阻 (因放电区处于低真空状态,束流加速区处于高真空状态, 若气流过大,会给高真空的获得和加速带来困难)
– Townsend放电方程: i = i0 – Townsend电离系数: α = – 气体击穿电压:
exp(αd ) 1 − γ e (expαd − 1) ⎛ V ⎞ exp⎜ − i ⎟ ⎜ qEλ ⎟ λ ⎠ ⎝ APd VB = ln( Pd ) + B 1
离化势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放电等离子体
⎯氧化与溅射产额:
•表面轻微氧化导致 溅射产额显著增加: •表面严重氧化,形 成比较厚的氧化层 将大大降低溅射产 额;
金 属
Mg Al Ti V Cr Mn Ba Ta W
清洁
氧化
0.9 0.7 0.4 0.3 1.2 0.3 0.03 0.02 0.035
金 属
Fe Ni Cu Sr Nb Mo Si Ge
溅射的物理过程
溅射产额
⎯线性级联碰撞理论:
• 能量阻止本领:
• 溅射产额:表面原子的溅射产额与入射离子的能量沉积有 关;对于线性级联碰撞过程,离子的能量转移主要是核原 子核碰撞的贡献; S = ΛFD ( E ) = α ( M 2 / M 1 ,θ ) NS n ( E )
– 低能溅射产额: S = 3α 2
⎯等离子体参数:
• • • • 电离率:fi=ne/(ne+n0);辉光放电:10-4-10-2 等离子体温度:电子的平均能量; 电子和离子的电流及迁移率: j=nvq/4, µ=|q|/mv D µ + De µ i 电子和离子的扩散系数: D;双极扩散系数: Da = i e
µe + µi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气体的放电类型:
• Townsend放电:气体击穿的初期,放电电压比较高,且随 输入功率的增加变化很小;放电电流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 增加,但比较小; • 正常辉光放电:当放电达到一定值以后,足够多的电子和 离子使得放电可以自持,气体放电转化为正常辉光放电, 此时的气体电导率比较大,极板间电压下降; • 反常辉光放电:当电离度达到比较高以后,电流随功率增 加变缓,但电压迅速增加; • 弧光放电:进一步增加功率导致电弧出现,从而放电转化 为弧光放电,气体电导率再次增加,极板间电压再次下降;
生长篇 材料的溅射与薄膜生长
Sputtering and Thin-film Processes
Qing-Yu Zh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Modification by Laser, Ion and Electron Beam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