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课件1-7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容水性:岩石空隙所能容纳水的性质。
表示容水性能的指标叫容水度:岩石所能容纳水的重量与岩石 干燥时的重量比,用百分数表示,叫重量容水度。数值上等于岩 石的孔隙度、裂隙度或岩溶度。 2、持水性:在自然条件下,岩石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3、给水性:被水饱和了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重力 水的性能。 4、透水性:岩石能使水透过本身的一种性能。
下水无色,含有某些化学成分或悬浮杂质时呈现不同的
颜色。
3、透明度:决定于固体和胶体悬浮物含量。
4、气味:取决于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机质。
5、味:取决于水中化学成分。
6、比重:决定于水中所含盐分的多少。
13
(二)地下水化学成分
1、地下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7
3、承压水
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 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承压水特征: (1)承受静水压力; (2)补给区与排泄区不一致; (3)季节变化不明显。
8
2)自流盆地:赋存承压
水的向斜盆地。
(1)补给区a:盆地四
周位置较高处含水层出
露的地带。
(2)承压区b:含水层
上部具有隔水层的地段。
钻孔或水井揭穿顶
(2)含水层岩性变化形成自流斜地:含水层在低洼处有泉水出露
10
4)承压水的等水位线图: (二)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 1、孔隙水:赋存和运移在 松散岩层中的底下水。 1)广泛分布在第四纪和 第三纪未胶结的沉积物中。 2)按埋藏条件可形成上层 滞水、潜水、承压水。 3)赋存和运移取决于孔隙 的大小和数量。 4)重要的供水水源,需要解决煤矿生产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2、裂隙水: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1)按埋藏条件可形成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赋存和运移取决于裂隙的性质(大小、数量、分布面积等) 。
3
三、岩石的空隙性及水理性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质。 透水层—能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水的岩层。 含水层—充满了地下水的透水层。
(一)岩石的空隙性 根据空隙的成因和结构,可将其划分三种类型:
1、孔隙:松散岩石和未完全固结的沉积岩,岩石颗粒之 间的空隙。
孔隙度: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n=Vn/V×100%
表示岩石透水性能大下,用渗透系数(K)表示。
5
四、地下水分类及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按埋藏条件分类
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一般只能作小型或 暂时性供水水源,对矿 山开发、建设几乎没有 影响。
2、潜水:埋藏在地表 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 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 重力水。
6
1)潜水的特征: (1)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一致的。 (2)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上任意一点均受 大气压力作用,而不承 受静水压力,所以潜水是无压水。 (3)潜水的水量、水位、水质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4)潜水在重力作用下,始终由高水位向低水位不断运动。 2)潜水面形状:
第 七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其水害的防治
1
第七章矿 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一、有关概念:
1、大气水:以气态(水汽)、液态(雨、云)和固态(雪、雹)
存在于大气圈中的水。
2、地表水:以液态聚积在江、河、海、湖
中以及以固态存在于两极及高寒地带的水。
3、地下水:以各种不同状态(气、液、固)
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具有分带性:
1)包气带: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的地带。
2)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岩石空隙被重
力水全部充满的部分。
二、水的循环:
大气降水分三部分:
2
(1)一部分再度蒸发,回到大气中;(2)另一部分以地表迳流 的形式汇入河流、湖泊,最后注入海洋;(3)还有一部分通过土 壤或岩石空隙渗入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以地下迳流或 泉的形式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按其循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两类型: (1)大循环: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既整个地球范围内的循环。 (2)小循环:水在海洋或陆地各自范围内的循环。
板时,承压水便涌入孔
内,并继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稳定,此时的水位—承压水位。
承压水位到隔水顶板面的距离—承压水头H。
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含水层厚度M。
3)自流斜地:
赋存承压水的单斜构造。
(1)由断层形成的自流斜地:
9
ⅰ断层不导水:承压水无独立的排泄通道,当补给水量大于含水 层所能容纳的水量时,含水层的水就通过补给区低洼区排泄,此 时补给排泄区一致。 ⅱ断层导水:含水层通过断层排泄,断层与地表相交并形成泉。
11
3 )按裂隙产状可分为:
(1)层状水:分布在区域构造中。
ⅰ潜水:广泛分布于区域基岩裂隙的地下水中,这种水的水量不
大。
ⅱ承压水:如上面被隔水层覆盖,就形成承压水,水量不大。
(2)脉状水:分布断层及接触带中。
3、岩溶水:赋存和运移在可溶性岩石中的地下水。
1)岩溶水的特征:(1)灌入式的迅速补给;(2)管道式的畅通 迳流;(3)暗河式的集中排泄。
潜水面形状可用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根据等水位线图可解 决下列问题: (1)确定潜水流向; (2)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水力坡度:沿水流方向上某线段上潜 水位的高差与该线段水平距离的比值, I=104—100 /AB (3)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4)确定潜水埋藏深度。 (5)确定引、排水工程的位置:水井布置在地下水汇集的地方, 排水沟应布置在垂直水流方向。
2、裂隙:由于受地壳运动或外力作用,坚硬岩层中的各种裂缝。 裂隙度:裂隙体积Vt 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t=Vt/V×100%
4
3、岩溶:可溶性岩石中的洞穴。 岩溶度:可溶性岩层中洞穴体积与包括岩溶洞穴在内的岩石总
体和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k=Vk/V×100% (二)岩石的水理性:
2)岩溶发育的层位:
(1)质纯可溶性岩层。
(2)可溶性岩层的断层部位。
(3)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岩层接触部位。
(4)褶曲轴部。
(5)可溶性岩层的浅部。
(6)可溶性岩层产状急剧变化部位。
12
五、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一)地下水物理性质
1、温度:地下水的温度与埋藏深度有关
2、颜色:决定与地下水化学成分与所含悬浮物质,地
表示容水性能的指标叫容水度:岩石所能容纳水的重量与岩石 干燥时的重量比,用百分数表示,叫重量容水度。数值上等于岩 石的孔隙度、裂隙度或岩溶度。 2、持水性:在自然条件下,岩石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3、给水性:被水饱和了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重力 水的性能。 4、透水性:岩石能使水透过本身的一种性能。
下水无色,含有某些化学成分或悬浮杂质时呈现不同的
颜色。
3、透明度:决定于固体和胶体悬浮物含量。
4、气味:取决于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机质。
5、味:取决于水中化学成分。
6、比重:决定于水中所含盐分的多少。
13
(二)地下水化学成分
1、地下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7
3、承压水
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 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承压水特征: (1)承受静水压力; (2)补给区与排泄区不一致; (3)季节变化不明显。
8
2)自流盆地:赋存承压
水的向斜盆地。
(1)补给区a:盆地四
周位置较高处含水层出
露的地带。
(2)承压区b:含水层
上部具有隔水层的地段。
钻孔或水井揭穿顶
(2)含水层岩性变化形成自流斜地:含水层在低洼处有泉水出露
10
4)承压水的等水位线图: (二)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 1、孔隙水:赋存和运移在 松散岩层中的底下水。 1)广泛分布在第四纪和 第三纪未胶结的沉积物中。 2)按埋藏条件可形成上层 滞水、潜水、承压水。 3)赋存和运移取决于孔隙 的大小和数量。 4)重要的供水水源,需要解决煤矿生产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2、裂隙水: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1)按埋藏条件可形成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赋存和运移取决于裂隙的性质(大小、数量、分布面积等) 。
3
三、岩石的空隙性及水理性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质。 透水层—能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水的岩层。 含水层—充满了地下水的透水层。
(一)岩石的空隙性 根据空隙的成因和结构,可将其划分三种类型:
1、孔隙:松散岩石和未完全固结的沉积岩,岩石颗粒之 间的空隙。
孔隙度: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n=Vn/V×100%
表示岩石透水性能大下,用渗透系数(K)表示。
5
四、地下水分类及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按埋藏条件分类
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一般只能作小型或 暂时性供水水源,对矿 山开发、建设几乎没有 影响。
2、潜水:埋藏在地表 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 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 重力水。
6
1)潜水的特征: (1)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一致的。 (2)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上任意一点均受 大气压力作用,而不承 受静水压力,所以潜水是无压水。 (3)潜水的水量、水位、水质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4)潜水在重力作用下,始终由高水位向低水位不断运动。 2)潜水面形状:
第 七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其水害的防治
1
第七章矿 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一、有关概念:
1、大气水:以气态(水汽)、液态(雨、云)和固态(雪、雹)
存在于大气圈中的水。
2、地表水:以液态聚积在江、河、海、湖
中以及以固态存在于两极及高寒地带的水。
3、地下水:以各种不同状态(气、液、固)
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具有分带性:
1)包气带: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的地带。
2)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岩石空隙被重
力水全部充满的部分。
二、水的循环:
大气降水分三部分:
2
(1)一部分再度蒸发,回到大气中;(2)另一部分以地表迳流 的形式汇入河流、湖泊,最后注入海洋;(3)还有一部分通过土 壤或岩石空隙渗入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以地下迳流或 泉的形式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按其循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两类型: (1)大循环: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既整个地球范围内的循环。 (2)小循环:水在海洋或陆地各自范围内的循环。
板时,承压水便涌入孔
内,并继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稳定,此时的水位—承压水位。
承压水位到隔水顶板面的距离—承压水头H。
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含水层厚度M。
3)自流斜地:
赋存承压水的单斜构造。
(1)由断层形成的自流斜地:
9
ⅰ断层不导水:承压水无独立的排泄通道,当补给水量大于含水 层所能容纳的水量时,含水层的水就通过补给区低洼区排泄,此 时补给排泄区一致。 ⅱ断层导水:含水层通过断层排泄,断层与地表相交并形成泉。
11
3 )按裂隙产状可分为:
(1)层状水:分布在区域构造中。
ⅰ潜水:广泛分布于区域基岩裂隙的地下水中,这种水的水量不
大。
ⅱ承压水:如上面被隔水层覆盖,就形成承压水,水量不大。
(2)脉状水:分布断层及接触带中。
3、岩溶水:赋存和运移在可溶性岩石中的地下水。
1)岩溶水的特征:(1)灌入式的迅速补给;(2)管道式的畅通 迳流;(3)暗河式的集中排泄。
潜水面形状可用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根据等水位线图可解 决下列问题: (1)确定潜水流向; (2)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水力坡度:沿水流方向上某线段上潜 水位的高差与该线段水平距离的比值, I=104—100 /AB (3)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4)确定潜水埋藏深度。 (5)确定引、排水工程的位置:水井布置在地下水汇集的地方, 排水沟应布置在垂直水流方向。
2、裂隙:由于受地壳运动或外力作用,坚硬岩层中的各种裂缝。 裂隙度:裂隙体积Vt 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t=Vt/V×100%
4
3、岩溶:可溶性岩石中的洞穴。 岩溶度:可溶性岩层中洞穴体积与包括岩溶洞穴在内的岩石总
体和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k=Vk/V×100% (二)岩石的水理性:
2)岩溶发育的层位:
(1)质纯可溶性岩层。
(2)可溶性岩层的断层部位。
(3)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岩层接触部位。
(4)褶曲轴部。
(5)可溶性岩层的浅部。
(6)可溶性岩层产状急剧变化部位。
12
五、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一)地下水物理性质
1、温度:地下水的温度与埋藏深度有关
2、颜色:决定与地下水化学成分与所含悬浮物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