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营养及施肥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营养及施肥特点和作用
蔬菜作物的种类很多,其商品部分则是根、茎、叶、花、果实均有,许多蔬菜都在生理成熟前的商品成熟期采收。

有的还是多次采收的作物。

所以构成物体的主要营养元素虽然和所有绿色植物一样,仍是以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钼、锌、铜、氯、钴等。

但在蔬菜的生产和栽培中,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则与大田禾谷类作物有着明显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取决于蔬菜的生理特点;一是取决于蔬菜生产经营特点。

菜田施肥时必须对这两方面均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有利于夺取优质、高额而稳定的产量。

一、蔬菜作物养分吸收的特点
蔬菜作物对各种对各种元素的吸收与根系的吸收性能及形成最终产品的组成有关,所以吸收各种元素的量有多有少,而且有一定比例。

根据日本高桥等人对以番茄与水稻对比,测定钙及硅酸含量,钙在番茄叶、茎和根部位内的含量分别为:6.02%2.78%和5.16%(干重),而在水稻的叶、茎根部位内的含量分别为0.52%0.25%和0.47%;硅酸的含量正好与之相反,番茄叶、茎和根中硅酸含量分别为0.1%,0.4%和0.6%,而水稻的叶,茎和根中硅酸含量则高达16.7%、12.2%和5.3%,这充分说明,两种作物在养分元素吸收上有很大差异。

我国陈佐忠等人在“北京地区主要农作物元素的化学特征”研究中,对22种农作物不同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也得到相同的结论。

蔬菜作物与禾谷类作物相比较,除硅的含量明显低之外,其他氮、磷、钾、钙、铁、硫、钠的含量都已蔬菜作物的含量为高,其中钙含量平均高12倍之多。

故有把蔬菜作物归为喜钙作物质列。

与之相似,蔬菜作物还是喜硼的,其植株体内硼含量一般都在10ppm以上,有的可高达75.6ppm(甜菜)所以,许多蔬菜由于土壤供应硼不足而导致缺硼症。

如芹菜的裂茎病,萝卜的褐心病。

由于许多蔬菜作物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数量比禾谷科类的大田作物多。

产量也高,所以一般认为蔬菜是多肥性作物。

不仅自其整个生育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而且能适应土壤中高浓度的养分含量。

在水培条件下,氮素浓度在25-50PPM的时候玉米产量最高,超过这个浓度时,玉米的茎叶重量不再增加,而茄子产量最高时的氮素浓度在200PPM左右,氮素浓度在25PPM的时候明显生长不良。

其他蔬菜如番茄,黄瓜、甘蓝等都有类似情况。

可以说明蔬菜属于需肥量多的作物。

此外,蔬菜作物一般都是喜好硝态氮的植物,在栽培介质中存在铵态氮和硝态氮时,蔬菜一般倾向于吸收硝态氮,而铵态氮过多时,对多种蔬菜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喜硝态氮的作物中,最典型的是菠菜,它在100%的硝态氮的介质中生长最好,随着铵态氮的比例提高,菠菜产量也随之下降。

在100%铵态氮介质中,菠菜几乎不能生长。

这种特性与蔬菜吸收大量的钙镁元素有关。

它们抑制了一价阳离子铵态氮的吸收,许多蔬菜吸收铵态氮的效果好,与蔬菜根系吸收铵态氮有关。

蔬菜作物吸收养分的特性与它们的根系活动特性有关,反映作物吸收特性的重要指标是根的盐基代理量。

表示根对阳离子的吸着能力,有100克干物所吸收盐基毫克当量来表示。

大多数蔬菜作物根系的盐基代换量都在40-60毫克当量/100克敢干根之间,高于60毫克当量/100克干根的蔬菜有黄瓜、草莓、莴苣、茼蒿、鸭几芹等,低于40毫克当量/100克干根的蔬菜作物有洋葱和葱。

禾谷类作物根系的盐基代量都比较低,其中小麦只有14.2毫克当量/100克干根,玉米19.2毫克当量/100克干根,水稻略高也只有23.7毫克当量/100克干根。

一般来说,盐基代换量高的根系吸收力也较高,而且较多的吸收钙、镁等二价阳离子;盐基代换量低的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也较低,而且较多地吸收钾、铵等一阶阳离子。

蔬菜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一些特点决定于植物的基因型,但是也不能排除奢侈吸收情况的存在。

所谓奢侈吸收是指作物对某种养分的吸收量超过了本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数量,是一种不必须的吸收。

过多地强调蔬菜作物是多肥性作物,过量施肥,反而会造成土壤盐类浓度过高,形成盐害,使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二、各类蔬菜作物的养分吸收
以下是引用近水在2006-2-16 22:51:00的发言:
不同的蔬菜对不同的营养元素在需要量上各不相同,如果把各种蔬菜作物大致归纳成果类菜、叶类菜和根类菜三种,则这三种菜在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上差别是相当大的。

(一)果蔬类作物果菜类作物包括黄瓜、番茄、茄子、甜椒等各种以果实为生产对象的蔬菜,在营养元素吸收上的共同特点是全生育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养分吸收。

与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相比较,果菜类作物在养分吸收上的特点为:
1、大部分果菜类作物都是移苗转栽的,生育初期一直到花芽分化开始时的养分吸收在苗床中进行,由于磷素在花芽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在育苗阶段一定要保证幼苗的磷素供应。

在苗期加强磷钾供应,不仅可以提高幼苗质量,使带花株率增加,而且可明显促进早熟,增加产量。

2、绝大多数果菜类作物都吸收大量钾,若按吸收量大小排列,其顺序为钾〉氮〉钙〉磷〉镁。

3、由于是多次采收的作物,果实中所含养分随采收而不断携出。

所以果菜类作物的养分吸收到生育后期仍然很旺盛,茎叶中的养分到末期仍在继续增加,以承担果实的膨大。

(二)叶菜类和葱蒜类作物这类蔬菜包括以嫩叶和茎供食用的小白菜、芹菜、菠菜、莴苣,以叶球食用的球形甘蓝、大白菜和以嫩磷茎供食用的洋葱、葱、大蒜等。

此类作物养分吸收的特点为:
1、三要素养分吸收中仍然以钾素为最高,但是与果菜类相比,每百公斤产量吸收的钾和氮量,果菜类为2︰1,而叶菜类却接近1:1。

这主要是叶菜类作物吸收氮的数量相对提高的缘故,而不是钾素吸收少了。

2、叶菜类作物根系入土较浅,属于浅根型作物,根系抗旱、抗涝能力都比较低。

土壤过湿,氧气含量低时会严重影响它们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而土壤干旱时,这类蔬菜很容易发生缺钙和却硼的症状。

3、叶菜类作物植株体内的养分元素在整个生育区内不断积累,但养分吸收速度的高峰是在生育的前期。

叶菜类作物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量与果菜类作物相比较,相对要低一些。

所以叶菜类作物生育前期的营养对全期生育关系较大,对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作用。

(三)根菜类作物根菜类作物包括萝卜、胡萝卜、芜菁和根用甜菜等,它们是以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

根菜类作物的营养特点:
1、这类蔬菜均为生根性植物,土壤条件不仅影响营养生长的好坏,而且也决定着根菜类作物产品的质量。

深耕并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对根菜类作物有很好的增产作用。

2、如果说叶菜类和果菜类作物的养分吸收量是随着生育进程而增加的,则根菜类作物的养分吸收在植株生育中期达到最高,以后吸收量减少,养分从叶部向根部转移,促进根系的膨大。

所以对这类蔬菜要重视生育初期到中期的养分供应。

3、根菜类作物根系发达,吸收土壤中磷素的能力较大。

但是,一般对土壤缺硼较为敏感,属于需硼较多的蔬菜。

三、蔬菜作物的施肥特点
以下是引用近水在2006-2-16 22:52:00的发言:
不同的农作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元素的量有多有少,在正常情况下,这反映着构成作物物体的营养生理需要不同,也表明土壤对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

当土壤供应某些元素不足,或比例失调时,就会出现作物生长异常,或影响产量,这就为通过施肥,以补充土壤供应的不足,从而满足作物的需要,为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并获得高产提供了依据。

这也是目前广泛推广配方施肥的基础,即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确定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施肥原则。

从蔬菜生产的经济特点考虑,则与大田禾谷类的产品有较大的不同。

因一般把蔬菜产品作为商品,其经济价值受时间的影响较大,同一种蔬菜作为商品上市,供应的时间早晚,可决定价值的高低,上市早晚,价格上往往相差悬殊。

因此,在根据蔬菜营养生理特点施肥时,还要考虑蔬菜生产的经济特点,主要采取增加肥水等栽培措施,促其速生速长,抢早上市,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所以在蔬菜生产中,往往施肥量超过作物实际需求量较多,以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达到商品要求的标准,抢先上市。

越是集约生产,越是经济产值较高的生产,超量供应肥水越多。

例如:保护地温室、大棚的施肥量要比露地栽培施肥量高,有时要高出两倍以上。

这种超量供应也许会产生副作用,造成一部分肥料的浪费,尤其是氮的浪费。

但是在施用有机肥为主时,则不会造成过度的损失,相反有机物质的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增加温室、大棚的碳营养。

这种对增施肥料的理解与实践,恰好与有些国外的介绍,认为保护地肥料损失途径较露地为少,能更好的发挥肥效,因而应少施的意见相反。

这是目前菜地土壤肥力基础尚低,无论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还是有效成分与潜在养分含量,均达不到国外种菜土壤的肥力水平,因此需要增施肥料,除能增加产量,促进早上市外,还能培肥地力。

基于目前对蔬菜需肥特点的认识,结合当前蔬菜生产状况,有必要对在生产上有重大作用的氮、磷、钾三要素的施用,由经验施肥,通过土壤测试,走向合理的配方施肥。

通过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不断总结提高。

至于其他营养元素,现阶段在蔬菜上结合生产实践的研究较少。

而且复杂,以钙为例,在蔬菜作物中是吸收较多的元素,当土壤钙的供应不足时,会导致蔬菜的生理病害和障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及品质。

但在蔬菜生长中尚不明确土壤钙的供应情况,各种蔬菜正常含钙量,以及成为缺素的临界值。

在我国北方地区蔬菜生产中,有大白菜干烧心与缺钙的有关报道。

据刘宜生等测得大白菜干烧心的病株体内钙的含量为0.43—0.55%,正常大白菜体内钙含量为0.63%,说明大白菜干烧心病属于钙营养失调引起的非病源性生理病害。

在我国北方种菜土壤多为石灰性母质潮土、褐土类型,其碳酸钙含量一般为2—8%,高的可达20%。

而碳酸钙含量高不能反映土壤供钙水平,只有代换态钙及水溶态钙才是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形态。

病株体内含钙低,不是土壤供钙不足所致。

经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盐分含量对大白菜干烧心病有直接关系,当土壤溶液浓度大,渗透压增高,降低了作物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对钙的吸收,产生生理障碍。

在一般非盐渍土壤上,主要是由于氮素化肥施用量过大,导致土壤盐分浓度增高的缘故。

另外钙的缺乏与钙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小有关,钙不像钾、镁等营养元素可自下部老叶片像新生叶片移动,因此蔬菜虽然需钙较多,又不能在某一时期供应足时将钙储存起来,留待以后利用,所以必须全期供应,特别是在蔬菜生长旺盛时期,大量吸收养分时,需钙量也多,如此时水分供应不足,也导致钙以及其他营养元素的缺乏。

由此看来在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有效的钙一般不感缺乏,种植蔬菜只要认真贯彻栽培技术措施,重点是适量施用氮素化肥适量灌溉,就可避免蔬菜钙的营养失调。

日本在蔬菜生产中对钙的营养较为重视,是因其土壤母质多为酸性岩的花岗岩的风华物,钙的含量原本就低,加上淋溶作用较强,易发生土壤供钙不足,与我国北方土壤肥力性质不同。

由此可见,解决营养生问题。

要充分考虑土壤性质及栽培管理措施。

四、氮、磷、钾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以下是引用近水在2006-2-16 22:53:00的发言:
(一)氮素氮素与生命活动有直接关系。

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氮素供应充足,蛋白质合成多,构成原生质就有充足的物质基础。

氮素供应充足,细胞分裂快,植株高大,枝叶繁茂,根系发达。

氮素也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氮素充足时叶绿素合成得多,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也就多。

植物体内许多酶,维生素中都含有氮素,它们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理生化过程。

当氮素供应不足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细弱,,叶片柔薄,色浅,根系不发达,花器发育不好,结实率下降,籽粒不饱满,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当氮素供应过多时,植物体内的糖多转化成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质,含糖量相对降低,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和果胶都相应减少,限制细胞壁加厚。

植株贪青徒长、茎秆细弱易倒伏,抗旱抗旱能力下降,营养器官发育延长,产品品质下降。

氮素供应丰缺数量相对的,在低产量条件下认为是过量的氮肥用量,在高产情况下就会变成不足,,适量的氮肥用量要根据产量高低,管理水平和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来决定。

(二)磷素磷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物质核蛋白、植素、磷酸腺苷的重要成分。

核蛋白是细胞核和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磷脂是原生质重要成分,对细胞的渗透性和原生质的缓冲性有一定作用。

植素是贮存磷的物质,可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磷的需要。

磷酸腺苷贮藏的能量很高,在作物体内有调节能量的作用。

磷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作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糖、脂肪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作物体内的无机磷是形成有机磷化物的原料,同时也有创造细胞膨压和调节酸碱反应的作用。

生产实践中磷素供给充足时,作物根系发达。

促进分蘖,分枝,缩短生育期,使其籽粒饱满,提高籽粒或者果实中淀粉、糖和脂肪含量,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当磷供应不足时,新细胞的形成受阻,幼芽和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子卷曲。

因糖的代谢受抑制,糖相对积累,有利于花青素形成,使茎叶出现红色条纹或斑点,延迟成熟,穗小、粒少,籽粒不饱满。

磷供应过剩时,不利于碳酸化合物积累,植物节间缩短、生殖器官过早发育,植株早衰,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磷在作物体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是作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也参与作物体内代谢过程,对增产起重要作用。

(三)钾素钾元素与氮、磷两种元素不同,它不参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组成,但在植物生活中有多方面的作用。

钾在植物体内能活化酶,促进光合作用,从而增进糖和淀粉的合成。

在制造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增强了蛋白酶的活性,为增加蛋白质含量提供了能源和氮素。

钾能增加原生质胶体的亲水性,使植物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增加植物抗旱性。

由于钾能增强糖的贮备和增强细胞渗透压,因而也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钾能提高植物体内纤维含量,促进维管束发育,增加细胞壁机械组织强度,从而使茎秆强壮、增强了抗倒伏和抗病能力。

钾在植物体内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容易移动,缺钾时,钾从老叶转移到新叶中再度利用,由于钾的再度利用性较大,所以,缺钾症状出现较晚,先从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嫩叶扩展。

缺钾的症状是叶子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继而变成褐色,最后成烧灼状干枯以至脱落。

缺钾的叶片因输导组织发展不平衡使叶片形状异常。

蔬菜对钾的需求量较大,果菜类缺钾时出现畸形果;叶菜类缺钾时叶缘干枯,叶内表面有褐色斑。

极度缺钾使植物易感染病害。

当钾素供应过多时,由于离子间的对抗作用影响作物对钙、镁的吸收利用。

五、钙、镁、硫及微量元素的作用
以下是引用近水在2006-2-16 22:53:00的发言:
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不足,要用肥料的形式来补充作物的需要,钙镁硫和各种微量元素不是如此,有的土壤缺少,有的土壤不缺少,而在另外一些土壤中则过多存在以至有害,它们不象氮磷钾那样普遍的成为必须施用的肥料。

这一组营养元素的第二个特点是作物对它们的吸收受到土壤环境的影响甚大如钙、钼、硼等在土壤干旱时,即使土壤中含量丰富,也会因吸收受阻而感到缺乏。

第三个特点,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在植物体内不宜移动的养分(镁和钼除外),缺乏这些养分时,症状往往在新生叶片上出现。

与大田作物相比,蔬菜作物吸收钙的数量要大得多。

作物根系吸收钙后通过维管束内的导管向上输送,不能由导管下行,所以移动性差,果实、叶球、幼芽处特别容易感受由于缺钙而出现的生理症状,如番茄的脐腐病、大白菜的干烧心等。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叶脉间失绿,蔬菜作物中容易缺失镁的是:茄子、番茄、黄瓜等果菜类。

因为与叶菜类相比,果菜类作物需镁量较大,特别在果实膨大期间对镁的需要量更多,此时供镁不足将影响蔬菜的产量。

酸性土壤中钙和镁的含量少,中性或石灰性土壤含量多,在氮素化肥用量过多或施用不当时都会造成钙和镁的淋失,使土壤结构破坏,物理性状变劣。

所以钙、镁往往作为土壤改良材料施用,有些化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除磷外还含有大量的钙和镁。

针对某些缺镁土壤,有的复合肥料配方中添加有镁,在购买肥料时应予以注意。

硫是植物体内某些氨基酸和胱氨酸、半胱氨酸的构成物质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硫还是某些蔬菜香辛风味物质的构成元素,保证硫的供应对于提高某些蔬菜的品质有重要的作用。

在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和过磷酸钙的土壤,一般不会发生硫的缺乏,但是近年来许多地区有机肥料用量急剧减少,普通过磷酸钙被养分含量高的磷酸铵代替,土壤中硫的供应逐渐减少,出现了缺硫现象。

在各种微量元素中,蔬菜作物对硼的需要量较大,与河谷类大田作物相比,要高出几倍、十几倍。

硼在植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调节多糖类的合成和促进细胞的分裂。

却硼使叶片中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向根部输送,根系变黑褐色,叶片现暗绿色,新叶色淡变色,花而不实,导致减产。

在p H值高的土壤里硼的溶解度降低,难以被作物吸收,易于出现却硼症状。

酸性土壤在大量施用酸性肥料的情况下硼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淋失,也会出现缺硼症状。

沙质土壤易于缺硼,也与淋失有关。

土壤含钙量高的地方易于缺硼,而施用硼肥却有助于作物对钙的吸收,这与植物体内与钙硼比值有关。

蔬菜施硼量视土壤、作物等而异,一般用量在每亩1公斤左右。

土壤水分多时,少量硼就有效,用量大会出现药害;土壤水分少时,施用少量硼肥效果不佳,而过量施硼的药害也较轻。

锌和锰两种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传递能量和形成某些激素在酸性土壤里很少缺锌或缺锰,但是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里缺锌、缺锰是较为常见的。

蔬菜作物缺锌时叶片变小或丛生、叶色变淡甚至白化。

缺锰症状主要新叶叶片失绿,严重时发展至老叶变褐坏死。

菠菜、番茄容易感受缺锰,对缺锌敏感的蔬菜有菜豆、青椒等。

蔬菜作物对钼的需要量极少,但钼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它是植物体内硝还原酶的构成成分,植物根系吸收的硝态氮要在这种酶的作用下还原,在和有机酸合成氨基酸。

此外,在共生活或自生固氮菌体内,钼的存在才能使这些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作用。

施钼可以促进固氮菌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缺钼时十字花科蔬菜易形成鞭状叶,豆科蔬菜形成环状叶,产生黄斑,酸性土壤中有效钼的含量低,容易发生缺钼现象,土壤PH值升高以后钼的有效性会提高。

钼肥用量很少,一般用于拌种或叶面喷施,土壤施钼时也可与磷肥混合成钼化过磷酸钙。

铁和铜两种元素都是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系统中一些酶的构成部分,缺失时均可看到叶片失绿黄化现象。

铁在石灰性土壤上常缺乏,而在泥炭土或腐殖酸含量非常高的土壤才有缺铜的症状发现。

石灰性土壤上植物发生缺铁失绿是一种生理病害,由于土壤含水量高时,土壤溶液中重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加,降低土壤和植株体内铁的有效性而导致缺铁黄化,此时植株体内铁的含量并不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