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PPT课件

学
意
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义
5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功利 主义
推己 及人
道德观
权利 至上
公平 公正
社会 契约
6
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 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决策的依据是后果——为尽可能多的人 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当人与利益发生 冲突时则更多地强调利益
✓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 加一致
25
• 自控力: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 己命运的主宰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 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命运由 运气和机会决定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 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指导行为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 行为更加一致
1、在言行方面,是广大员工的重要表率。 2、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 3、要勇于承担责任 (晏子治政的故事)
34
四、设定工作目标
缺乏明确的目标,会使员工感到无所适从。但 另一方面,即使目标明确却有失现实同样有可 能引起道德问题。在不现实的目标压力下,即 使有道德的员工也会持有“不择手段”的态度。 因此,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迷惑。
30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 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 设定工作目标 •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 进行独立社会审计 •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31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挑选过程被视为是了解个人道德发展水平、 个人价值取向、个性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 (福特应聘的故事)
管理学周三多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公平公正道德观
作者信观息:点: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 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 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对“公平公正”的认识:
• 主要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 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公平公正道德观
合理性:
作者信息: 保护了那些未被充分代表的或缺乏权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 护弱势群体)
局限性:
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
社会契约道德观
观点: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 作者信契息: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要 作者信遵息: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 管理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现代管理道德的发 展,使社会责任成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课题。
• 伦理道德是现代工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 明意义。
企业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作企者信业息管:理之所以需要伦理道德,不只是因为现代业的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伦理 困境与道德风险,更不是因为伦理道德作为有效的文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 达到经济目的,最根本的是,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
的途径
6.对绩效进 行全面评价
5.对员工进 行道德教育
3.在道德方 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 目标
改善企业的管理道德的途径有以下八个方面
作者信息: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挑选过程被视为是了解个人道德发展水平、个人价值取向、个性差异的一个 重要途径。
管理学简答题必备考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载体-----组织2.管理的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信息、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5.管理的目的-----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管理跟有效组织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属性3.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的是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属性4.管理的二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指制约的三、管理职能间的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四、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2.标准化(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3.差别计件工资制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五、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1.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六项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管理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3.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六、巴纳德的贡献1.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认为组织中,经理人员最重要。
2.经理人员主要的职能:a.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b.使组织中每个成员都能做出贡献;c。
明确组织的目标。
3.一个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七、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照等级原则对各种职位或公职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原则3.通过正式考核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4.职位普遍实行任命制(个别公选除外)5.具有专职的而不是兼职的行政管理人员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八、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九、系统分析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及每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方案十、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把工作流程是为质量持续改善的着眼点)4.精确测量(运用统计方法)5.授权于员工(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职责和任务)十一、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组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5.有开辟新市场的能力(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回报社会)2.造就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3.建立企业人文力与企业精神4.影响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二、道德管理的特征(论述)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的责任2.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三、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人的特性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的强度四、道德发展阶段的层次及特征1.前惯例层次:1.遵守规则以规避惩罚。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THANKS 感谢观看
。
促进可持续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增强员工归属感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 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降低风险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 企业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法律 等方面的风险,减少潜在的损
失。
04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公平
对待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时,应 遵循平等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正
在决策和分配资源时,应依据客观事 实和标准,不受主观情感或偏见影响 。
尊重与责任
尊重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权益,维护良好的人 际关系。
责任
勇于承担管理责任,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福祉负责,积极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03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与重要性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6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后果
法律后果
违反法律法规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可能违反国 家法律法规,导致罚款、吊销执
照等行政处罚。
合同违约
企业未能履行合同中规定的社会责 任,可能导致合同违约,承担违约 责任。
刑事责任
严重的不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可能构 成犯罪,企业需承担刑事责任。
声誉损失
消费者权益保护
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企业应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可靠,不欺诈消费者。
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
企业应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
企业应建立消费者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 。
05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融合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融合
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企业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规范。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管理道德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经济效益论文摘要: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最大利润。
但企业处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要生存,赢得长期的经济利益,就要注重自身的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双重角度,通过对企业管理道德、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阐明这样一种观点:企业的管理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
这种认识对于处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企业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市场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又是社会行为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必然面对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企业在获得生存的前提下,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
据调查:65%的美国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道德的总体水平下降了。
华尔街的金融丑闻,安然、世通公司的破产,大量的会计造假事件等,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关注。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首先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概念,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经济人”的理性假设不同。
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和社会交易过程中,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比如,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这显然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违背了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含义管理道德或称之为道德规范,是指规定管理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的总和。
简言之就是人们判断一件事情对与错的原则和信条。
商业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商业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为了加强企业的商业道德建设,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对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会群体等相关方的管理,订立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伦理理论、社会规范等订立,是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体员工。
第二条企业商业道德要求2.1 企业商业道德要求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遵从的行为规范,包含但不限于:诚信守信、公平合理、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敬重员工权益、敬重竞争、遵守法律法规等。
2.2 企业全体员工必需遵守企业商业道德要求,恪守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企业规定,履行各项职责和义务。
第二章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第三条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3.1 企业将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得和重视程度。
3.2 企业将鼓舞员工乐观参加公益事业,组织并支持员工参加志愿者活动、捐赠公益金等社会责任活动。
第四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4.1 企业将建立健全的员工权益保护机制,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包含但不限于工资福利、劳动保护、职业发展等。
4.2 企业将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沟通,设立员工看法箱和员工代表制度,为员工供应表达看法和参加决策的渠道。
第五条企业与客户的关系5.1 企业将遵守合同精神,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供应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5.2 企业将维护客户权益,不得有欺诈、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不正当行为,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安全。
第六条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6.1 企业将依据诚信原则选择合作伙伴,与合作伙伴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
6.2 企业将要求合作伙伴严格遵守合作协议,共同维护合作项目的稳定和有序进行。
第七条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7.1 企业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推行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2 企业将乐观参加环境保护活动,支持环境公益事业,提倡环保意识,提倡员工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一、选择题1.接受()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北科2008年研]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答案】C【解析】一个组织可能有四种道德观:①功利观;②权利观;③公平观;④综合观,其中,公平观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接受公平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在他看来,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
2.()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北科2012年研]A.社会契约道德观B.权利至上道德观C.公平公正道德观D.推己及人道德观【答案】D【解析】推己及人道德观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讲究“仁者爱人”、“换位思考”、“合作双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答案】A【解析】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4.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
A.综合观B.公平观C.权利观D.功利观【答案】D【解析】接受功利观的管理者可能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5.()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答案】D【解析】综合观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6.下列问题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影响较大的是()。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贞眉内容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 单项选择题 L 管理逍徳的出发点是(C. 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D. 社会一般道徳原则2. 管理逍徳是一种()的规范和制约力量。
C.由相关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D.适用于一切组织成员的.普遍 3. 逍徳的本质是(A.方法B.手段 U 技术 D ・规则或原则 4・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一切管理逍徳行为的最高准则。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C ・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5•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是()的观点。
6・决;4^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根本因素是(7.管理逍徳教育的最高目的是(C-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D ・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 8.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逍徳准则是发生在( A. 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U 原则层次D.以上都不是9・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B ・皆理活动的职业特殊性 A.正相关性B ・负相关性C.没有明显关联 D.无法判断A. 内在于皆理考B ・外在于管理者A. 道徳的功利观点 B ・道徳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逍德观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点A. 管理者的素质 B ・管理者的人格 C-管理者的活动D ・管理者的道徳品质A.提高皆理考的素质B ・造就管理者的管理人格)关系。
A.道徳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目标是为部分人提供尽量多的利益.B・逍徳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C.公平理论道徳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人商业道徳中11.逍徳发展的最低层次是(A.原则层次B・前惯例层次C-惯例层次 D.因人而异12•下列关于价值准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组织的管理者通常有着相似的价值准则B・价值准则和逍徳发展阶段看起来相似,实质也一样C.价值准则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D.-般来说,大部分组织成员都在进人组织后,在具体的组织环境中形成相对稳泄的价值准则13.逍徳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毎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
管理学-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 个人特征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问题强度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途径
挑选高道德 建立道德守则 素质的员工 和决策规则
在道德方面 领导员工
设定工作目 标
对员工进行 道德教育
对绩效进行 全面评价
进行独立的 提供正式的
社会审计
保护机制
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既不符合权利至上的道德观更不符合公平公正道德观的基本原则,却能大 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哲学家已经多次指出,许多东西,比如人格、道德、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可以契约的。契约主义 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 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所谓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 因素。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
企业与现代社会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感谢你们的聆听
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20世纪西方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几个不断递进的解释和实践模式: 1.理想类型论-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2.文化矛盾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 3.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20世纪末期德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4.竞争力论-20世纪90年代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时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相容,否则很难为社会所接纳。
一、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目的是为更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但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在一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被忽视。
2.权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的。
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重要,对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3.公平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如给新来的员工提供高一点的工资,以更好地维持员工的生活。
公平观保护了弱势员工的利益,但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
4.综合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契约思想。
其种类有两种:(1)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2)适用于特殊社团成员的特殊契约。
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做责任2.以社会利益为重3.重视相关者的利益4.以人为目的5.超越法律即超越法律的要求,比法律的要求做得更好。
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表1 道德发展阶段每个人在进入组织时,都带着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这些准则是个人早年从父母、老师、朋友和其他人那里发展继承来的,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
它看起来和恶发展阶段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不一样,道德发展阶段相对稳定,而价值准则有时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可知冲动并遵守子女年的可能性越大,越会坚持己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管理学第02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四)组织文化 1、组织有无诚信。 2、组织文化的包容性。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五)问题强度
(1)受伤害者的范围多大和受益者的利益多大 (2)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 (3)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受益的可能性有多大
(4)在行为和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
(5)行为伤害者或受益者与你挨得多近 (6)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二、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三、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1、言行示范 2、奖惩机制 3、高层管理者的责任感
思考题
1.何谓道德?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 2.目前中国的商业道德状况如何?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 手加强中国的商业道德建设? 3.崇尚道德的管理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4.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5.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哪些? 6.何谓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社会反应有何区 别? 7.支持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各有哪些? 8.企业的社会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
本章关键词
伦理(ethics)
道德观(morality) 权利至上观(outlook of The Will to Power) 社会契约观(outlook of social contract) 责任(responsibility)
道德(morals)
功利观(outlook of utility) 公平公正观(outlook of justice and equity) 推己及人观(outlook of put oneself in the place of another)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A.管理者的责任意识B.管理活动的职业特殊性C.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D.社会一般道德原则2.管理道德是一种( )的规范和制约力量。
A.内在于管理者B.外在于管理者C.由相关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D.适用于一切组织成员的.普遍3.道德的本质是()A.方法B.手段C.技术D.规则或原则4.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5.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是()的观点。
A.道德的功利观点B.道德的权利观C.公平理论道德观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点6.决定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根本因素是( )。
A.管理者的素质B.管理者的人格C.管理者的活动D.管理者的道德品质7.管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A.提高管理者的素质B.造就管理者的管理人格C.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完善D.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8.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是发生在()A.前惯例层次B.惯例层次C.原则层次D.以上都不是9.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关系。
A.正相关性 B.负相关性 C.没有明显关联 D.无法判断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目标是为部分人提供尽量多的利益。
B.道德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C.公平理论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人商业道德中11.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前惯例层次 C.惯例层次 D.因人而异12.下列关于价值准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组织的管理者通常有着相似的价值准则B.价值准则和道德发展阶段看起来相似,实质也一样C.价值准则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D.一般来说,大部分组织成员都在进人组织后,在具体的组织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13.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
(完整word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学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功能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3. 理解管理者层次和管理幅度4. 掌握组织的基本类型和结构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定义和功能2. 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3. 管理者的层次和管理幅度4.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基本职能、管理者层次、管理幅度、组织类型和结构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管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基本职能、管理者层次、管理幅度、组织类型和结构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应用。
3.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管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道德的含义和意义2. 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理解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 管理道德的含义和意义2.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管理道德的含义、意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看法。
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第二章 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9
3、个人道德
个人道德是指导个人与他人交往时的个人标准和价值 观。一个人在判断是非或做出某种决定、采取某种行 为时往往会借助他个人的标准和价值观。 如使用动物充当新产品安全测试对象,一些人认为这 道德,而有些人则认为不道德,个人道德的形成一般 会受其家庭、朋友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 他一生的经历的影响。
符合股东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 被认为其风险低且透明度高,其股票因而 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所拥有的权力均是 有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社会舆 论的监督
一些社会活动白白消耗企业的资源;目标的 多元化会冲淡企业的基本目标——提高生产 率而减少利润。
不符合股东利益。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实际上 是管理者拿股东的钱为自己捞取名声等方面 的好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其本已十分强大的权 力更加强大
减少政府管制 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加强导致较少的政 府管制. 责任与权力的平衡 企业拥有大量的权力,这就要求相应 的责任来加以平衡. 股东利益 从长期来看,具有社会责任感将提高 企业的股票价格 资源占有 企业拥有支持公共项目和慈善事业的 资源 预防胜于治疗 企业应在社会问题变得十分严重之前 采取措施,以免付出更大的补救代价
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 业拥有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才能, 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 业提供支持 31
三、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 ㈠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共10点)
公众期望 公众的意见现在支持企业同时追逐经 济的和社会的目标. 长期利润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趋向于取得更 稳固的长期利润. 道德义务 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因为负责任的 行为才是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 公众形象 公司通过追求社会目标可以树立良好 的公众形象 更好的环境 企业的参于有助于解决社会难题
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 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为组织确立起 较为崇高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组织 及其成员的一切行为。
• 这种价值观一般能够激发起成员去做 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组织带来生 机和活力。
一、道德管理的特征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而不仅是组织获
➢ 9月16-19日,各地SK-Ⅱ问题产品纷纷下架,并出 现退货潮;宝洁再次重申产品是安全的。
➢ 9月20日,日本驻华大使馆称:SK-Ⅱ产品出口前 未经过检验。宝洁发出声明称每一批产品都经过检 验。
➢ 9月22日,上海质检局宣布再次查出3种SK-Ⅱ产品 含违禁物;宝洁挥刀自宫,宣布SK-Ⅱ产品退出中 国市场。
• 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 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 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 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 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埃克森公司
•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的一艘 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太子港附近触礁, 800多万加仑原油泄出,形成一条宽约1公 里、长达8公里的漂油带。事故发生后,大 批鱼类死亡,岸边、礁石上沾满油污,生 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保组织对这一事 件深感痛心,加拿大和美国当地政府敦促 埃克森公司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1支持对公司昂扬向上的激情反对对工作消极无为的态度2支持对公司的忠诚反对对公司的背叛3支持光明磊落反对阳奉阴违4支持敢于管理敢于批评的同志反对做老好人一团和气5支持团结友爱反对拉帮结派6支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本领反对不学无术7支持艰苦创业见困难就上反对贪图享受怕苦怕累8支持多劳多得反对不劳而获9支持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反对破坏公司声誉和形象的言行10支持一切创新和改革反对固步自封11支持说真话办实事反对说假话做花样文章12支持服从指挥听从安排反对指挥不动讨价还价13支持敢于承担责任办事不推诿反对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14支持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反对敷衍塞责马虎了事15支持廉洁奉公反对损公肥私16支持维护各级班子团结维护领导威信反对各级班子成员相互拆台挑拨离间表现自己破坏别人17支持热爱同志关心集体反对打击诬陷别人18支持相互配合相互援助反对各自为政以邻为壑常见的企业道德准则的变量表第一类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二、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
20世纪西方学术界对伦理经济、管理意义的几 种解释: ➢理想类型论(马克斯·韦伯)
➢现代资本主义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其独特的伦理— —新教伦理。
➢1.“天职”的观念与独特的劳动价值观 ➢2.“蒙恩”的观念与独特的财富观 ➢3.“节俭”的观念与独特的消费观 ➢新教伦理形成了欧美资本主义企业独特的“经济气
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里所讲的个人特性主要内容: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31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续)
自我强度: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 能性越大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会更加一致
控制中心: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而是通过精神的内在统一,因此精神是伦理
的文化内核。
2
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意义
• 五伦 • 君臣 父子 •忠 孝 • 父子有亲 • 君臣有义 • 夫妻有别 • 长幼有序 • 朋友有信
兄弟 悌
道德
夫妻 忍
朋友 ——伦 善 ——伦理
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意义
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首先 并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伦理实体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 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命运由运气和机 会决定。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 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指导行为具有内在控制中心 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更加一致。
2024/1/30
四川民族学院 曾雪玫
3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续)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方式:
《管理学》第二章习题与详解

《管理学》第二章习题与详解管理学习题与详解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1.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
答: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
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即所谓“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家风”、“校风”等。
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
因此,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2.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答:伦理与道德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2)企业组织。
伦理道德对于企业组织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因为“伦”本身就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
组织的形成有三个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其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前两个要素都与伦理道德有关。
(3)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企业要将“最强的动力”与“最好的动力”相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人文力体系”。
企业管理一方面透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藉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等级链: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且每件东西都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且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霍桑实验:梅奥领导的于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生产管理实验。
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的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道德: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辨明是非规则或原则。
伦理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权利至上道德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
公平公正道德观: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能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
社会经济学观点: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
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一填空1.社会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被称为____.它的文化内柱是____。
2.中国民间流行的谚语:“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非常生动地描述了____道德观的基础精神。
主张“能尊重和保护工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是______道德观的观点。
主张“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等因素歧视员工,而应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是_____道德观的观点。
_____________道德观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3.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润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______________;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去看问题,更应从__________角度看问题;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___________.4.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______个阶段。
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___________影响。
5.管理者的个性特征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里所讲的个人特征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6.衡量企业价值观发展阶段的最好标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
主要有(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____A 原则层次B 前惯例层次C 惯例层次 D因人而异2.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最齐全)

• 合理性:
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 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 局限性:
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 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 果,与合理性无关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仁、义、礼、智、信”
强生公司
强生公司的措施超越了政府和法律的 要求,例如,政府只要求其收回芝加哥地 区的泰诺胶囊,而公司却决定在全国范围 内收回该药。对于伦理问题的重视虽然使 强生公司损失不少(仅收回胶囊一项就使 公司损失5000万美元),但公众通过这件 事体会到了公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公 司越发信赖,一年内泰诺胶囊的销量就回 升了。
以社会利益 为中心 重视利益相 关者利益 组织与利益相关 者是相互依赖的
遵守道德规范不仅 是获得利益的手段, 更是组织的责任
组织所推崇的, 并为全体成员 所 认同的价值观
把遵守道德规 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 观为行为导向
合乎道德的 管理的特征
自律
视人为目的
超越法律
能够自律,对行 为进行自我调节
不仅把人看作手段, 更是目的,组织行为 目的是为了人
Welcome
管 理
to
学
my
原
class!
理
第二章
1
2 3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与伦理道德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
5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企业的社会责任
20世纪60年代以前,企业的管理道德与 社会责任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众意识的提高,企业 的管理者经常遇到需要考虑社会效益的决 策,如慈善事业、定价问题、雇员关系、 资源保护以及产品质量等。可以说社会责 任是企业对变化着的环境的一种积极反应, 而道德思考已经成为管理者在制定企业决 策时的一个重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习题一,填充题1,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2,现代管理道德的发展,使社会责任成为当前管理界最紧迫,最重要的课题。
3,伦理道德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而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
4,伦理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与原理。
5,根据巴纳德(Chester Barnard)的组织理论,组织的形成有三个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6,有效组织不仅要在客观上存在共同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主观上认同共同目的,并由此产生协作的愿望,从而使个人行为非个人化。
7,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已经指出,在人身上存在经济的最强的动力与伦理的最好的动力的矛盾,企业管理的深层难题之一就是将两者进行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人文力体系。
8,伦理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韦伯(Max Weber)所说的“天职”的劳动价值的意义就在于此。
9,企业管理一方面透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藉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10,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11.公平公正道德观认为,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12.权力至上道德观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13.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是善的。
14,推己及人道德观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15,所谓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16.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17.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惯例、原则三个层次。
18.在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
19.在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
20.在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21.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22.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现代社会基本是由四类组织所组成,即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家庭。
企业以外三类组织的社会责任十分清晰,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却比较模糊而备受争议。
23.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它们分别是传统经济学观点、社会经济学观点。
24.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态度的系统观点,是评价人或组织行为善恶的标准和原则。
25.从历史的观点看,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四个阶段。
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26.的高度认同。
二,选择题1,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制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D。
A义气 B法律 C和气 D伦理道德2,“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谚语描述的是A道德观。
A功利主义 B权利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3,如果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是A道德观。
A功利主义 B权利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4,强烈反对一切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过低的工资,过长的劳动时间,要求工作医疗保障权的道德观属于B道德观。
A功利主义 B权利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5,给同工不同酬现象以解释的道德观是D道德观。
A功利主义 B权利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等习语里所隐含的道德观是D道德观。
A权利至上 B公平公正 C社会契约 D推己及人7.关于合乎道德的价值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把遵守道德规范是做组织的一项责任B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C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D不再考虑公司的经济利益8.如果一个人只有在符合他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那么他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的A。
A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C原则层次9.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B。
A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C原则层次10.如果一个人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这说明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C。
A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11.下列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D.A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B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堕落C原则层次是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D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原则层次上12.关于个人特性与管理道德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B这里所讲的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力和自控力C同样的管理问题不同的管理者会采取不同的决策D自信力和自控力强的管理者更容易遵守管理道德13.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D。
A新员工招聘B建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标C定期的道德教育D以上都是14.以下B措施与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无关。
A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B以市场占有率最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C建立道德准则D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15.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D。
A治理污染B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员工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D开发新产品三,简答题1,常见的道德观有哪些?(1)功利主义道德观;(2)权利至上道德观;(3)公平公正道德观(4)社会契约道德观;(5)推己及人道德观。
2,合乎道德管理的特征有哪些?(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尊重所有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内部的关系。
(3)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4)组织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人。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1)道德发展阶段(2)个性特征(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
4,管理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是什么?层次:一,前惯例层次特点:(1)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2)决策的依据是本人的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的行为方式所带来的奖赏和惩罚所决定的。
所对应的阶段:1,遵守规则以免受到物质惩罚。
2,只在符合你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
二,惯例层次特点:(1)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2)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任务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
所对应的阶段:1,做你周围人所期望的事。
2,通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的秩序。
三,原则层次特点:(1)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准则的影响。
(2)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道德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所对应的阶段:1,尊重他人的权利,之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想干的价值观与权力。
2,遵守自己选择的伦理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
5,有关管理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得出哪些结论?(1)人们一步一步的一次通过这些阶段,不能跨越。
(2)道德的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有可能到倒退与堕落。
(3)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
也有少数人坚持自己信奉的准则,出淤泥而不染。
6,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7,高层管理者如何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8,传统经济学观点与社会经济学观点分别包括哪些内容?传统经济学观点:1、分工和交换理论:斯密把劳动生产率看做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由分工引起的2、货币理论:斯密在讨论分工之后,说明了货币的起源及其各项职能。
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
斯密探讨了货币的各种职能。
在货币各种职能中,斯密更注重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3、价值理论:.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劳动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收入构成价值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4、收入和分配理论5、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6、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观点:9,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第一层是法规层,它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存在,具体包括遵纪守法、依法纳税、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第二层是利益层,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包括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职工权益,对供应商和销售商诚实守信,保证投资者利益,保护环境。
第三层为道义层,是企业对社会的回馈,包括对资源的节约,对社区居民的责任以及投身慈善事业。
四,问答题1,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伦理道德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学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2)企业组织,伦理道德对于企业组织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构建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
因为“伦”的本质就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
组织形成有三个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其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前两者都与伦理道德有关。
(3)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企业要将“最强动力”与“最好动力”相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者“人文体系”企业的管理一方面透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籍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4)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企业活动与人们带进工作现场的价值观有关,伦理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
2,何为功利主义价值观,如何对它进行评价?定义: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大多数人带来的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最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善恶的道德观。
评价: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手段,如果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则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功利主义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一小部分人利用手中的职权或资本,获取了绝大部分的利益,而大部分人只得到了一小部分的利益,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