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总结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pdf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b66080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d.png)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一、引言工程材料是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
热处理是工程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与特点、热处理原理、常见热处理工艺、材料选用原则、材料检测与评估、热处理设备与工艺优化以及工程材料应用领域。
二、工程材料分类工程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
金属材料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
这些材料在性能上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领域。
三、材料性能与特点1.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不同的金属材料在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2.非金属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非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四、热处理原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手段,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内部原子或离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晶体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五、常见热处理工艺1.退火: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消除材料的内应力,改善其组织和性能。
2.淬火: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使材料表面硬化而内部保持韧性。
淬火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3.回火: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回火可以消除材料的内应力,改善其组织和性能。
4.表面处理: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
六、材料选用原则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类型和牌号;2.考虑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强度、硬度、韧性等;3.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特殊要求;4.考虑材料的加工工艺和经济性等因素。
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知识
![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b32f5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c.png)
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知识工程材料是指用于机械、建筑、电气等领域的材料。
它们通常需要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等特性。
工程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最常见的工程材料,包括铁、钢、铜、铝、镁等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强度和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处理方法有退火、淬火、回火、冷作等。
其中,淬火是加热金属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回火则是通过再次加热金属来减轻淬火后的内应力,使得金属具有更好的韧性。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
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化学稳定性、耐腐蚀和绝缘性。
热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退火、烧结和化学处理。
复合材料是将不同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
这种材料结合了各种材料的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金属的热处理是一种改变金属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经过热处理,金属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强度和耐蚀性。
以下是一些金属热处理方法的描述:退火:将金属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
该方法可使金属软化、去除内部应力,并提高延展性和冲击性能。
淬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
这会使金属的组织产生变化,从而提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通过在较低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一段时间,以达到减轻淬火后产生的内部应力的目的。
正火:将金属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这样的过程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化:使用醇类或水溶液使淬火后的金属变脆,然后在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来恢复其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对于工程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热处理方法将有助于确保材料能够耐用、稳定地运行,并具有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热处理重点知识总结
![热处理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936403f12d2af90242e67e.png)
第一章1.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强度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硬度指标: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韧性指标:冲击韧性。
3.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4.塑性:塑性是指材料受力破坏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5.刚度: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其指标即为弹性模量。
6.硬度:材料表面局部区域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称为硬度。
7.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8.实际工作中的构件常常是在受交变载荷的作用,所谓交变载荷是指大小或方向随时间而破坏的载荷。
第二章1.热处理:热处理是根据钢在固态下组织转变的规律,通过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达到改善钢材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一般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的。
2.加热时的转变主要是奥氏体转变。
3.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高密度的位错。
位错密度高达1223.0(-~⨯cm,故又称为位错马氏体。
)9.0104.片状马氏体又称为针状马氏体。
5.片状马氏体内部的亚结构主要是孪晶。
6.含碳量低于0.25%的板条马氏体的正方度很小,1/≈c,为体心a立方晶格。
7.马氏体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以及晶界强化等。
8.在通常情况下,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到底,也就是说当冷却到M点温度后还不能获得100%的马氏体,而在组织中保留有一定f数量的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奥氏体。
9. 粗大的魏氏组织是钢的一种过热缺陷组织。
10.回火: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的某一温度保温1一定时间,使淬火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规律:(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2)马氏体的分解。
(3)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4)碳化物的转变。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9edacb89eb172ded63b7c5.png)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一、名词解释(20分)8个名词解释1.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T和理论结晶温度、Tm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
2.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而塑、韧性稍有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4.匀晶转变: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
5.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6.包晶转变:由一种液相和固相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7.高温铁素体:碳溶于δ-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δ表示。
铁素体:碳溶于α-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α或F表示。
奥氏体:碳溶于γ-Fe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γ或F表示。
8.热脆(红脆):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材进行热压力加工,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体处于熔融状态,一经轧制或锻打,钢材就会沿晶界开裂。
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
冷脆:较高的含磷量,使钢显著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并且还提高了钢的脆性转化温度,使得低温工作的零件冲击韧性很低,脆性很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氢脆:氢在钢中含量尽管很少,但溶解于固态钢中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增大钢的脆性,这种现象称为氢脆。
9.再结晶:将变形金属继续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在金属中发生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最终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全部取代了旧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
10.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解而产生的无扩散型的相变,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含碳量低于0.2%,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高于1.0%,针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介于0.2%-1.0%之间,马氏体为板条状和针片状的混合组织。
11.退火: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2.正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ccmA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作总结7篇
![热处理工作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b6be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d.png)
热处理工作总结7篇第1篇示例: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作为热处理工程师,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和设备,进行热处理操作,以达到提高材料硬度、强度、耐磨性以及改善其工艺性能等目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热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我将就此进行总结。
热处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在进行热处理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和规范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疏忽造成材料受损或设备事故的情况。
要时刻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情况和防护设施的完好性,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进行热处理操作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操作中断或事故发生。
热处理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热处理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各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调节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操作原理和维护技巧。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方案,确保热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跟上行业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热处理工作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实际工作中,热处理工程师需要与生产、质检、技术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热处理方案和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
要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工作讨论和交流,及时沟通和协调各方需求,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热处理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挑战,比如材料变形、裂纹产生等,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要关注热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动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热处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保持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工作流程,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7a04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6.png)
目 录
• 工程材料概述 • 金属材料 • 非金属材料 • 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工艺 • 材料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工程材料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工程材料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中使用的各种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 料。
分类
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特点, 工程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 料和复合材料等。
材料的物理与机械性能
物理性能
包括密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电导 率等,这些性能决定了材料在不同环境 下的表现。
VS
机械性能
包括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这些 性能决定了材料在受力或受冲击时的表现 。
材料的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
需要高强度、轻质、耐 高温的材料,如钛合金
和铝合金。
汽车制造
需要高强度、耐腐蚀、 轻质的材料,如高强度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对材料的性能 进行评估和比较。
根据行业制定的相关标准,对材料的性能 进行评估和比较。
企业标准
客户要求
根据企业制定的相关标准,对材料的性能 进行评估和比较。
根据客户提出的具体要求,对材料的性能 进行评估和比较。
材料性能的优化与改进
材料成分优化
通过调整材料的化学成分,改善其性能, 如提高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钢和铝合金。
建筑领域
需要耐久性、防火性能 好的材料,如混凝土和
钢材。
电子产品
需要导电、导热性能好 的材料,如铜和铝。
金属材料
02
钢铁材料
碳钢
碳钢是一种以铁为主要元素,碳 含量一般在2.0%以下的铁碳合金。
根据碳含量的不同,碳钢的性能 和用途也有所不同。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f7c8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a.png)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程材料是指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所使用的材料,其性能和特性直接影响着工程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热处理则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提高材料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目的。
本文将对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包括钢、铝、铜、镍等,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常用于制造结构件、零部件和工具。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具有轻质、绝缘、耐腐蚀等特点,常用于制造绝缘材料、密封件和化工设备。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具有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钢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
其次,热处理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处理,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少内部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油或水中急冷,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油或水中急冷,使其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冷却,以降低脆性和提高韧性。
最后,工程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应用是工程设计和制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选择工程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热性、导电性等因素,以满足工程产品的使用要求。
在应用热处理工艺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种类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法,以获得理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工程设计和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熟悉各种热处理工艺和方法,以保证工程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总结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f6db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b.png)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总结
金属材料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
操作,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达到提高材料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目的。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我对这项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
首先,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和速度。
不同的金属材料对热处理工艺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材料的种类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还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热处理设备是保证
工艺质量的重要条件,只有设备运行稳定、精度高,才能够保证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度稳定。
此外,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还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金属材料的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总的来说,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细致认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通过
对金属材料进行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和严格的操作执行,我们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领域的需求。
希望通过我的总结,能够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与更多从业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1fc5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4.png)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各种工程和制造领域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
复合材料等。
而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工程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工程材料的选择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工程应用需要不同的
材料,比如在机械制造领域,需要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和耐磨性的金属材料;在建筑领域,需要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的材料。
因此,工程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热处理是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组织形态和化学成分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每种工艺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效果。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状态,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此外,工程材料的热处理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材
料的硬度和韧性对于加工工艺和工具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热处理可以调节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提高其加工性能,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
总的来说,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工程
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来改善材料的性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在工程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合理应用下,才能生产出性能优良的工程产品,满足不同工程领域的需求。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要点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e2c81714791711cc7917f4.png)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要点一、材料的力学性能1. 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的定义,常用衡量指标、符号及其含义;2. 布氏硬度HBS、洛氏硬度HRC的表示方法及应用;3. 当对零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有要求时,在零件设计图纸上常常标出其硬度指标。
二、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纯金属的三种典型晶格类型。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塑性最好。
2.晶体缺陷的三种类型及其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位错强化、细晶强化)3.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规律4.晶粒度的概念、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常温下力学性能的影响;5.铸造生产中(金属结晶时)常获得细小晶粒的方法。
三、合金的结构与结晶1.合金的两种相结构——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固溶强化)2. 合金与纯金属结晶相比的不同点:(1)纯金属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只有一个相变点(临界点);合金的结晶是大多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结晶开始和终止温度不同,有两个相变点。
(2)液态合金结晶时,在局部范围内有成分的波动。
3.具有单相固溶体的合金塑性好,变形抗力小,具有良好的锻造性能。
→钢可加热到单相A区进行锻造成形。
共晶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熔点低,流动性好,铸造性能好。
→铸铁具有共晶反应,适于铸造成形。
四、铁碳合金1. F、A、Fe3C、P、Ld的定义、结构及性能特点2. 关于F—Fe3C相图(1)默画并填写各区的组织,A1、A3、Acm线的位置及含义(2)共晶反应、共析反应的反应式及其产物(3)亚共析(如45、60钢)、过共析钢(如T10、T12钢)的平衡结晶过程分析,发生了哪些转变,画出室温组织示意图。
(4)计算室温组织组成物的相对百分含量。
3. 含碳量对碳钢平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做到活学活用,如55页习题7、8、9)五、金属塑性变形1.加工硬化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利弊,如何消除。
2.理论上,热加工和冷加工如何区别。
注意:热塑性变形加工不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但仍会使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发生显著变化。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3篇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8eb6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c.png)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篇(一)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1. 工作概述:在热处理部门工作期间,我负责执行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进行调质、淬火、回火等处理,以满足产品的强度和硬度要求。
2. 工作成果: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成功处理了大量的产品,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对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我成功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硬度,并减少了退火处理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 问题解决:在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些材料内部应力过大导致的变形和裂纹问题。
通过分析材料的热处理历史和工艺参数,我成功调整了工艺,解决了变形和裂纹问题,达到了产品的要求。
4. 与团队合作:在热处理部门,我与同事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工艺问题,并分享经验和知识。
我也积极参加部门的技术交流会议,与同行进行讨论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热处理技能和知识。
5. 绩效评估:我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表扬,我的处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在团队评比中,我也获得了最佳员工奖,成为了团队的榜样。
6. 总结:通过在热处理部门的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还学到了很多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经验。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热处理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篇(二)在热处理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许多项目,并与一些经验丰富的热处理工程师一起工作。
通过这个实习经历,我受益匪浅,并且对热处理工艺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如何控制冷却速率和温度梯度。
我学会了使用不同的热处理设备,如炉子、淬火槽等,并且熟悉了它们的操作和维护。
其次,我参与了几个热处理实验项目,并独立完成了一些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合适的试样和实验方案,并对热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热处理工艺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材料与热处理
![材料与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f6ba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5.png)
材料与热处理
材料与热处理是现代工程学中重要的一门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质、结构和热处理技术。
材料与热处理主要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
其中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密度、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力学性能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化学性能包括材料的抗腐蚀性、耐候性等。
了解材料的性质是进行热处理的前提条件。
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正火和回火等。
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至室温,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淬火是将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正火是在低温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加热,然后缓慢冷却,以使材料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回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韧性。
材料的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行为,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
常见的热处理效果包括细化晶粒、去除内部应力、改变材料的相组成和尺寸等。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技术,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和耐蚀性等性能,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工程领域中,材料与热处理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需要使用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需要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
料来减轻飞机的重量,提高其燃油效率;在建筑行业中,需要使用抗腐蚀、耐候的材料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
总而言之,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程科学,它与材料的性质、结构和热处理技术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在工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fc527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9.png)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工程发展的日益迅速,对材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此背景下,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研究变得尤为关键。
本篇文档将探讨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定义、分类、特性、热处理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限制。
1. 工程材料的定义与分类工程材料是指设计、制造和使用机器、结构、设备和其他物品所必需的材料。
包括金属、塑料、丝绸、琉璃、橡胶、陶瓷等一系列材料。
而从材料的特性来看,工程材料基本上可归为六大类:① 金属材料:如钢、铁、铝、铜等;② 非金属无机材料:如玻璃、陶瓷、水泥等;③ 硅酸盐纤维及纺织品:如玻璃纤维、石棉、铬绿石等;④ 聚合物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素等;⑤ 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玻璃钢等;⑥ 其他材料:如木材、纸张等。
2. 工程材料特性工程材料的特性包括机械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热特性、电特性及防腐蚀特性等。
其中,机械特性是指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模量、屈服点等方面的特性。
而物理特性则是指材料的密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容等方面的特性。
化学特性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耐腐蚀性、易溶性等方面的特性。
热特性是指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容等方面的特性。
电特性则是指材料的电阻率、导电率等方面的特性。
防腐蚀特性是材料的长期使用时所表现出的耐腐蚀性能。
3. 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是通过控制工程材料的加热、冷却、温度保持等过程来改善或调整其力学性能和硬度等特性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① 硬化:将工程材料加热到高温,再通过淬火、油淬、水淬等方式进行快速冷却,使工程材料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② 回火:对硬化处理过的工程材料进行低温加热处理,通过缓慢冷却来降低材料的硬度,增加其韧性;③ 退火:将工程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从而降低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并达到改善材料塑性和加工性能的目的;④ 淬火:将工程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在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⑤ 等温淬火:将工程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再通过快速冷却获得更为均匀的组织结构和高强度。
热处理工年终总结
![热处理工年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3feca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0.png)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我们即将迎来2024年的年末,也迎来了我在热处理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许多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这里,我希望能够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并对未来的工作作出展望。
首先,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热处理工程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因此在这一年里我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我刚刚接手这个岗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于许多热处理工艺和设备并不熟悉,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然而,我没有退缩,而是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学和请教前辈同事来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行业的培训和研讨会,以加强自己在热处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掌握了一些热处理工艺和设备的操作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热处理任务。
另外,我还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们密切配合。
我们经常在处理工件时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听取了一些前辈同事的意见和建议,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
通过和团队的合作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加深了对热处理工程的理解。
此外,在这一年里,我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热处理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热处理工艺,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
在这些项目中,我尽力服务客户、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同时,这些项目也给了我机会通过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热处理技术,掌握更多的热处理工艺和设备。
我还计划参加更多的培训和研讨会,以不断学习和跟进热处理领域的最新发展。
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我将能够在热处理领域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最后,感谢领导和公司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也感谢同事们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处理月末工作总结怎么写
![热处理月末工作总结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62d2f8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d.png)
热处理月末工作总结怎么写热处理月末工作总结。
随着月末的临近,我们不仅需要完成当月的工作任务,还需要对整个月份的工作进行总结。
作为热处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知月末工作总结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对热处理月末工作总结的看法和经验。
首先,月末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月份工作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我们需要回顾当月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为下个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其次,月末工作总结也是对工作成果的一次展示和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工作成果,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个月的工作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同时,也可以通过总结工作成果,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估,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最后,月末工作总结也是对团队合作和协作的一次检验和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情况,找出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团队的发展提供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同时,也可以通过总结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情况,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估,为团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热处理月末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月份工作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是对工作成果的一次展示和评估,也是对团队合作和协作的一次检验和总结。
通过认真总结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为下个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我们在下个月的工作中能够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成绩!。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9篇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7c3c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7.png)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热处理工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这里,我总结了一下我的工作情况,希望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希望我的总结能够对热处理工艺有所帮助。
我在热处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热处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所以我在工作中注重积累经验,总结不同工件的热处理特点和要求,不断总结和归纳出适合不同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方法,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不同工件的热处理实践,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等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保证工件的质量和性能。
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热处理工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涌现,所以我始终保持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参加热处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我不仅了解了最新的热处理工艺和设备,也学到了新的热处理方法和技巧,为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我还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和交流热处理的经验和技巧,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我在工作中非常重视质量和安全。
热处理工艺是一项关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工作,所以在我工作中,我始终把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作业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热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也积极参与公司的质量管理和安全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知识更新。
我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热处理工艺需要多个岗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所以我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和生产、技术、质检等部门紧密配合,共同解决工艺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热处理工艺的顺利进行。
我也主动参与部门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决策。
热处理工艺是一个细致和重要的工作,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以来,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技能,也注重质量和安全,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收获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f7c93d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5.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收获一、课程简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材料课程,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的性质、组织与热处理技术。
通过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我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分类2.1 金属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热物性、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
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基本的性质,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塑性等指标。
通过学习,我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2 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根据成分和金属晶体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纯金属、合金和间晶化合物。
纯金属是由单一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如铜、铁、铝等。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如钢、铜合金等。
间晶化合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三、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3.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性能。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和密排六方结构。
不同的晶体结构会对金属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3.2 金属材料的晶粒和晶界金属材料的晶粒是由许多晶格排列有序的晶体构成的,而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晶粒和晶界的存在会影响金属的塑性、强度和韧性等性能。
3.3 金属材料的相变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相变,通过控制相变条件可以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金属相变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
四、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技术4.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通过加热将合金中的溶质溶解在基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固化,使合金获得一定的固溶固态溶质。
固溶处理能够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4.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将固溶处理后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效保持一段时间,使其产生析出相,并形成一定尺寸和分布的沉淀物。
时效处理可以进一步调控合金的强度和韧性。
4.3 等温处理等温处理是将合金保温到一定温度下,使其达到热平衡状态。
通过等温处理可以改变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4.4 冷变形处理冷变形处理是在室温下通过加工变形使合金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其组织和性能。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4篇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a9ca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1.png)
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热处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4篇(一)个人工作总结热处理工程师是在金属材料的消费和加工过程中负责热处理工艺设计以及施行的人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热处理工程师,参与了多个工程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施行工作。
在这些工程中,我获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本次工作总结中,我将回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我的成绩和经历,并提出今后的工作目的和开展方案。
一、工作成绩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主要参与了两个工程,分别是X公司的铝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和Y公司的不锈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施行。
在X公司工程中,我负责设计了一套稳定且高效的热处理工艺流程,使得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还降低了消费本钱。
在Y公司工程中,我积极参与了实际操作,并与消费人员进展了亲密的合作,确保了热处理工艺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还深化学习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良了工艺流程。
我积极参加行业会议和培训,与其他热处理工程师进展交流和分享经历,从中不断进步自己的专业程度。
二、工作经历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珍贵的经历教训。
首先,热处理工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质、消费环境和工艺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和经历,针对不同材料和工艺要求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调整。
其次,在工程管理方面,我意识到合理的方案和组织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一个明确的工作目的、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有效的资管理可以进步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风险。
另外,团队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才能。
在与其他团队成员和消费人员的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合作,如何做好团队沟通和协调,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
三、工作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进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技术程度,不断提升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施行才能。
详细来说,我将:1.持续学习和研究热处理工艺的新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藏,并与其他行业专家和研究人员进展交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一、金属的晶体结构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
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
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
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没有过冷度结晶就没有趋动力。
根据 TR k ∆∝1可知当过冷度T ∆为零时临界晶核半径R k 为无穷大,临界形核功(21T G ∆∝∆)也为无穷大。
临界晶核半径R k 与临界形核功为无穷大时,无法形核,所以液态金属不能结晶。
晶体的长大也需要过冷度,所以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度。
细化晶粒的方法: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与搅拌。
铸锭三个晶区的形成机理:表面细晶区:当高温液体倒入铸模后,结晶先从模壁开始,靠近模壁一层的液体产生极大的过冷,加上模壁可以作为非均质形核的基底,因此在此薄层中立即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形成表面细晶区。
柱状晶区:在表面细晶区形成的同时,铸模温度迅速升高,液态金属冷却速度减慢,结晶前沿过冷都很小,不能生成新的晶核。
垂直模壁方向散热最快,因而晶体沿相反方向生长成柱状晶。
中心等轴晶区:随着柱状晶的生长,中心部位的液体实际温度分布区域平缓,由于溶质原子的重新分配,在固液界面前沿出现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扩大,促使新的晶核形成长大形成等轴晶。
由于液体的流动使表面层细晶一部分卷入液体之中或柱状晶的枝晶被冲刷脱落而进入前沿的液体中作为非自发生核的籽晶。
三、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重点内容:杠杆定律、相律及应用。
基本内容:相、匀晶、共晶、包晶相图的结晶过程及不同成分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合金、成分过冷;非平衡结晶及枝晶偏析的基本概念。
相律:f = c – p + 1其中,f 为 自由度数,c 为 组元数,p 为 相数。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或烧结、或用其它方法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相:在合金中,通过组成元素(组元)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与性质,并以明确界面分开的成分均一组成部分称为合金相。
四、铁碳合金重点内容: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组织组成物及相组成物的计算。
基本内容:铁素体与奥氏体、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点、三个恒温转变。
钢的含碳量对平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相对量的计算;五种渗碳体的来源及形态。
奥氏体与铁素体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
不同点:铁素体为体心结构,奥氏体面心结构;铁素体最高含碳量为0.0218%,奥氏体最高含碳量为2.11%,铁素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或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得到,奥氏体是由包晶或由液相直接析出的;存在的温度区间不同。
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渗碳体,成份、结构、性能都相同。
不同点:来源不同,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是共析转变得到的;形态不同二次渗碳体成网状,共析渗碳体成片状;对性能的影响不同,片状的强化基体,提高强度,网状降低强度。
成分、组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亚共析钢。
亚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F+P,F的强度低,塑性、韧性好,与F相比P强度硬度高,而塑性、韧性差。
随含碳量的增加,F量减少,P量增加(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可用杠杆定律计算)。
所以对于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下降五、三元合金相图重点内容:固态下无溶解度三元共晶相图投影图中不同区、线的结晶过程、室温组织。
基本内容:固态下无溶解度三元共晶相图投影图中任意点的组织并计算其相对量。
三元合金相图的成分表示法;直线法则、杠杆定律、重心法则。
六、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重点内容:体心与面心结构的滑移系;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基本内容:固溶体强化机理与强化规律、第二相的强化机理。
霍尔——配奇关系式;单晶体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的本质。
塑性变形的方式:以滑移和孪晶为主。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另一部分作相对的滑动。
滑移的本质是位错的移动。
体心结构的滑移系个数为12,滑移面:{110},方向<111>。
面心结构的滑移系个数为12,滑移面:{111},方向<110>。
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显微组织出现纤维组织,杂质沿变形方向拉长为细带状或粉碎成链状,光学显微镜分辨不清晶粒和杂质。
亚结构细化,出现形变织构。
性能: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比电阻增加,导电系数和电阻温度系数下降,抗腐蚀能力降低等。
七、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重点内容:金属的热加工的作用;变形金属加热时显微组织的变化、性能的变化,储存能的变化。
基本内容:回复、再结的概念、变形金属加热时储存能的变化。
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性能的变化规律。
变形金属加热时显微组织的变化、性能的变化:随温度的升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下降,塑性和韧性提高。
电阻率不断下降,密度升高。
金属的抗腐蚀能力提高,内应力下降。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之为再结晶。
热加工的主要作用(或目的)是:①把钢材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棒材、板材、线材等;②能明显的改善铸锭中的组织缺陷,如气泡焊合,缩松压实,使金属材料的致密度增加;③使粗大的柱状晶变细,合金钢中大块状碳化物初晶打碎并使其均匀分布;④减轻或消除成分偏析,均匀化学成分等。
使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①再结晶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一定时),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粗大;②冷变形量:一般冷变形量越大,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越低,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趋于恒定;③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晶粒也越细;④微量溶质与杂质原子,一般均起细化晶粒的作用;⑤第二相粒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有利于再结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第二相粒子不利于再结晶;⑥形变温度,形变温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高,晶粒粗化;⑦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使再结晶温度升高。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随加热温度的升高会发生的一些变化:显微组织经过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由破碎的或纤维组织转变成等轴晶粒,亚晶尺寸增大;储存能降低,内应力松弛或被消除;各种结构缺陷减少;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度提高;电阻下降,应力腐蚀倾向显著减小。
八、扩散重点内容:影响扩散的因素;扩散第一定律表达式。
基本内容:扩散激活能、扩散的驱动力。
柯肯达尔效应,扩散第二定律表达式。
柯肯达尔效应:由置换互溶原子因相对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标记移动的不均衡扩散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
影响扩散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大;② 晶体结构:体心结构的扩散系数大于面心结构的扩散系数;③ 固溶体类型:间隙原子的扩散速度大于置换原子的扩散速度;④ 晶体缺陷:晶体缺陷越多,原子的扩散速度越快;⑤ 化学成分:有些元素可以加快原子的扩散速度,有些可以减慢扩散速度。
扩散第一定律表达式:扩散第一定律表达式:dxdC D J -=dC为浓度梯度。
其中,J为扩散流量;D为扩散系数;dx扩散的驱动力为化学位梯度,阻力为扩散激活能九、钢的热处理原理重点内容:冷却时转变产物(P、B、M)的特征、性能特点、热处理的概念。
基本内容:等温、连续C-曲线。
奥氏体化的四个过程;碳钢回火转变产物的性能特点。
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让其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转变产物(P、B、M)的特征、性能特点:片状P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P体,Fe3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
第二相的数量越多,对塑性的危害越大;片状与粒状相比,片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差;上贝氏体为羽毛状,亚结构为位错,韧性差;下贝氏体为黑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为位错,位错密度高于上贝氏体,综合机械性能好;低碳马氏体为板条状,亚结构为位错,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碳马氏体为片状,亚结构为孪晶,强度硬度高,塑性和韧性差。
等温、连续C-曲线。
十、钢的热处理工艺重点内容:退火、正火的目的和工艺方法;淬火和回火的目的和工艺方法。
基本内容:淬透性、淬硬性、热应力、组织应力、回火脆性、回火稳定性、过冷奥氏体的概念。
淬火加热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热应力: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导致热胀(或冷缩)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不同部位组织转变不同时性而引起的内应力。
淬透性:是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
可硬性:指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硬度。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回火脆性: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叫做钢的回火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