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
摘要:叙事心理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从家庭治疗领域中派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取向,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例外事件等方法与技巧,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本文介绍了叙事心理治疗的内涵、方法与技巧,并对叙事心理治疗与传统的心理治疗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叙事心理治疗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关键词:叙事心理后现代主义外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几乎渗透进了社会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在心理治疗领域,后现代思想同样向传统心理治疗的理论及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后现代语境下,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语言本质、叙事的功能、文本以及话语的反思性等问题,开始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本文试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叙事心理治疗作一概述性说明,以便读者对叙事在心理治疗中实践应用有一大致的了解。
一叙事心理治疗的内涵
叙事心理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从家庭治疗领域中派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取向。目前其影响主要在澳洲、北美、英国、南非等使用英语的国家。代表人物有爱普逊(David Epston)、怀特(Chery White)等。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实践,叙事心理治疗极大地扩展了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范围,使得我们不再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精神病学,而是将人类生活本身放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和重新规划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叙事疗法认为:人类活动和经历更多的是充满了“意义”和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它是交流意义的工具。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解释现在。”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
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来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咨询师会引导他说出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咨询师直接给予建议。也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在叙事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办到的?”随后,会将焦点放在当事人曾努力过的,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二叙事心理治疗与传统心理疗法的比较
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比,叙事心理治疗更加深入。在积极倾听过程中,咨询师力图将当事人的故事不加改动的反照回去。叙事心理治疗在倾听的同时要发现当事人讲述的故事中所蕴含的后设叙事。比如:一个离了婚的四十岁女性,向咨询师描述生活的种种痛苦时,罗杰斯会运用共情理解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式,将当事人的描述反照回去。罗杰斯相信当事人改变的充要条件就是共情理解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当然这种反照为当事人提供了反观自我的空间,有助于当事人的转变。这种空间也是叙事心理治疗师关注的重要内容。叙事心理治疗师认为提供自我与问题的距离---与问题分离,是当事人改变的前提。“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这是叙事心理治疗的名言。但是,叙事心理治疗不停留在与问题分离上。叙事心理治疗咨询师会试图发现当事人如何理解其自我与问题的关系---这是当事人叙事背后的内容,即后设叙事,是当事人相信“自然而然”的大叙事。上述例子中这位女士可能认为“离婚女人是被人抛弃的,是没有价值的。”然后叙事心理治疗咨询师要帮助当事人发现问题对他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叙事心理治疗咨询是相信当事人与问题关系的改变,是治疗性进展的契机。
与传统心理治疗把治疗师看作某种权威相比,叙事心理治疗把来访者的叙事放在首要地位,认为治疗师的解释和干预都是次要的。以往的治疗模式大都是某种权威理论(话语逻辑或故事模板)对于个人
故事的定型模铸,大都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侵凌和暴虐,叙事心理治疗认为传统的心理测量需要得到重新评估。真正的对话必须彼此尊重,承认对方立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愿意并且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未知的、无限多样的生活可能性,一同致力于生活的创新。任何预定的知识体系都不是最终的答案,任何人也都不可能是绝对权威和生活导师,治疗师也不例外。
传统的心理治疗认为“问题”是来访者“拥有”的一种病症,甚至认为问题是人的组成部分。比如人格特质咨询就把人看作各种特质的集合体。因此,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去掉”症状。心理问题似乎是一种“看不见的实体”,可以被操作、被转移到个人身体之外。叙事心理治疗认为心理问题不是一种实体的真正存在,而是经验事件的一种样式,是意识形态、宏大话语(grand discourse)或毒性叙事(toxic story)造成的一种征像,是个人对某种僵化的话语执着认同的结果。
三叙事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与技巧
叙事心理治疗涉及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这里列举主要的几种:
1 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叙事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作为主轴,再通过治疗者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对一般人来说,说故事是为了传达一件自身经历或听来的、阅读来的事情给别人了解。而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人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简单地说,好的故事可以产生洞察力,或者使得那些本来只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为人们所强烈的意识到。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平庸或是烦闷,把自己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这样或许可以改变盲目与抑郁的心境。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类一直是一个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他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他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的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可以说,故事创造一种
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
好的故事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精神扭曲,而且可以从中寻找自信和认同。透过令人愉悦、感动的隐喻故事,人们可以重新找到面对烦恼的现实状况的方法,正视我们过去的历史,并且找到一个继续努力、正向发展未来的深层动机和强大的动力。为了创造生活的意义,人们必须建立自己和周围世界前后一致的一份记录。他必须把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预期会发生的事件经验连成线性顺序,才能够建立这一份记录。这一份记录可以称之为故事或自我叙事。这个叙事如果成功,人对生活就会有连续感,觉得生活有意义。
叙事心理治疗的故事所引发的不是封闭的结论,而是开放的感想。有时在故事中还需要加入“重要他人”的角色,从中寻找新的意义与方向,让当事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命过程。
2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叙事治疗的一个主要技巧是“外化”,也就是就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的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外化的目的是解构,把当事人与问题分开,寻找一直困扰当事人的无力、痛苦与病态的个人经验或故事的突破口,为叙事重建奠定基础。其特点之一是使当事人摆脱内疚和自责感,治疗师通过对话,寻找对问题的客观理解。比如若当事人性格孤僻、人际交往不良,此时治疗师既不会采用心理分析那种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方法,追寻当事人童年时代的创伤对当前人格的影响;也不会采用家庭治疗那种从家庭结构功能和家庭成员间关系考虑问题成因的互动分析方法,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反思空间使当事人重新审视问题与自己之间的联系,例如提问“内向是怎样让你无法与别人建立朋友关系的”,并进一步让当事人对所描述的困扰或经验命名。问题外化的特点之二是拟人化,它将问题视为有动机、有生命、有想法、有感受的东西,它会浸入当事人的生活领域产生影响。拟人化的对话具有戏剧效果,可以在轻松的对话氛围中,使当事人进一步反思和探索问题,例如“孤单是怎样侵入你的家庭,偷走你的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