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国重器观后感2000字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909938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7.png)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观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
这部片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制造业在近些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对国家的工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敬意。
在片中,我看到了那些巨大而精密的机器设备,它们是现代工业的杰作。
从大型的盾构机在地下掘进,为城市的地铁建设开辟通道;到巨型的龙门吊将成千上万吨的货物轻松吊起,运往世界各地;再到智能化的数控机床,以微米级的精度雕琢着各种零部件。
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力量和科技的魅力,让我不禁感叹人类智慧的无穷和中国制造的强大。
中国一重的万吨水压机,那是力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巨大的锤头在精确的控制下,能够将坚硬的金属材料锻造成各种复杂的形状。
这不仅展现了中国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更体现了中国工人和工程师们的精湛技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当看到那火红的钢坯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渐成型,仿佛能感受到中国制造业在不断地塑造着未来的模样。
还有徐工集团的大型起重机,其高耸入云的起重臂仿佛能够触摸到天空。
在各种大型工程建设现场,它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无论是桥梁的搭建,还是高楼的崛起,都离不开这些起重机的身影。
它们不仅吊起了沉重的建筑材料,更吊起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希望和梦想。
而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
在全球各大港口,都能看到振华重工的产品在高效地运转。
那一排排整齐的岸桥和场桥,如同钢铁巨人一般,有条不紊地装卸着货物。
它们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港口的作业效率,为全球贸易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港口机械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标杆,这背后是无数研发人员和工人的辛勤付出。
在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人的默默奉献。
他们日夜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们坚守岗位,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中国制造的辉煌。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他们让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了制造强国。
同时,《大国重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学生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9f41297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4.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学生《大国重器观后感》作为一名大学生,当我观看完《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片子里展现的那些大国重器,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就拿中国的盾构机来说吧,以前咱们国家在这方面可是完全依赖进口,外国人那叫一个趾高气昂,价格高得离谱不说,维修还得看他们脸色。
可咱中国人不服输啊!经过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努力,现在咱们自己的盾构机不仅技术顶尖,还走出国门,在世界上都打响了名号。
还有那些超级起重机,能吊起成千上万吨的重物,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工程。
看着它们巨大而又灵活的身躯,在工地上有条不紊地工作,我就忍不住感叹:这得是多厉害的头脑才能设计出来,得多强的技术才能制造出来啊!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高铁的那部分。
记得有一次放暑假,我坐高铁回家。
以前坐普通火车,咣当咣当一路,时间长不说,还颠簸得让人难受。
可那次坐高铁,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
我早早地到了高铁站,哇,那建筑高大又气派。
走进候车大厅,宽敞明亮,指示牌清晰明了,人们都在有序地等待着。
我找到自己的检票口,不一会儿就开始检票了。
上了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那座位宽敞舒适,还能调节角度。
车缓缓启动了,刚开始感觉还挺平稳,我没太在意,就掏出手机准备玩一会儿。
可玩着玩着,我突然发现车窗外的景物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再一看显示屏,好家伙,时速已经快 300 公里了!但神奇的是,我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什么晃动,水杯里的水都只是微微颤动。
我好奇地往车厢两头张望,看到有乘务员推着小车在卖各种食品饮料。
她们步态轻盈,脸上带着微笑,丝毫不受车速的影响。
我旁边的一位大叔正靠着窗户打盹儿,脑袋一点一点的,睡得那叫一个香。
对面的小朋友兴奋地看着窗外,不停地问他妈妈各种问题:“妈妈,为什么车这么快呀?”“妈妈,外面的房子怎么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也把目光投向窗外,只见沿途的风景像一幅幅画快速闪过。
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农田,有整齐的村庄,还有现代化的工厂。
2018大国重器观后感范文2000字
![2018大国重器观后感范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bb68250a417866fb84a8ec4.png)
2018大国重器观后感范文2000字01第一集:《国家博弈》装备强则国强。
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
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2007年11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
他们管理团队又拿下了工程未来的管理项目。
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他们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
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
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
目前,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这将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集:《国之砝码》装核心技术是王道。
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2009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
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
目前,其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
从50吨到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在不断超越。
不久前,徐工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三年后,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4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51ec6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d.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4篇)《大国重器》观后感 1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
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
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
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后来者居上。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
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创新驱动是关键。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
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
激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852d13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7.png)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通用23篇)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篇1昨天晚上就看见这几个字幕,心想看看,这天回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跟家人谈起我要自费出书的事情,他们都同意了。
于是,我去厂里转了帐,回来跟妈妈谈起明年他们去石狮的事,我跟凯恩玩着。
要离开之际,又看见了大国重器的字幕,于是打开,第一集我没看完,就看第二集,结果吸引了我,逐渐看着,越令我越来越兴奋。
原来,中国是一个勤劳、智慧、踏实这么了不起的民族。
雄峻的山,温情的绿水。
看罢,有很多的感触,还有一些的人的话我想做个笔记录下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些企业在各个行业,尤其是高端行业,高端引领着中国30年的发展道路。
在这之前,我对自己捡玻璃的工作、做qc不以为然,并对朋友羞于启齿,看见他们捡玻璃,经常窥探他们的知识文明和心灵世界。
今天看了这部纪录片,尤其是其中LNG船的研发和制作;机床的智能研发等项目,看了使我惊叹不已、佩服不已;为其中工人的专注工作和敬业精神感触颇深。
前段时间有追星一族,而今天看见这一群勤劳、智慧,朴实无华的工人或工程师、总裁,总会被他们朴实无华的故事深深感动着。
30年,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200余年的工业技术。
我看到心无旁骛,饭都来不及吃了,在妈妈囔囔下,我吃了一点米饭,喝了一碗汤。
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
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ae726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4.png)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观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内心深受震撼。
这部片子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让我对国家的工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片中,我看到了一个个超级工程,一项项核心技术,以及一群群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人们。
从中国一重的大型锻件制造,到徐工集团的超级起重机;从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到沈阳机床的数控机床,每一个场景都让人热血沸腾。
中国一重,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先驱,承担着为国家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重任。
他们制造的大型锻件,是许多重大工程的核心部件。
那些巨大的钢锭,在高温下被锻造成各种形状,每一次的锻造都是对技术和工艺的巨大挑战。
而一重的工人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中国在大型锻件制造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徐工集团的起重机,让我看到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强大实力。
那些能够吊起数千吨重物的超级起重机,不仅在国内的重大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走向了国际市场,与世界顶级品牌一较高下。
徐工的研发团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让中国的起重机技术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则是中国走向海洋强国的有力支撑。
他们生产的大型港口起重机,高效、精准、可靠,为全球各大港口提供了优质的装备。
在全球港口的繁忙场景中,振华重工的产品随处可见,这是中国制造业的骄傲。
沈阳机床的数控机床,代表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设备,其精度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沈阳机床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让中国的制造业拥有了自己的“智能大脑”。
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人的辛勤付出。
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为了攻克一项技术难题,他们可以日夜奋战;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们可以精益求精。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
在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df805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f.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观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冲击和对国家工业发展的深深敬意。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曾经,我们在工业领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瓶颈,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然而,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业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如今的中国已经在众多领域实现了突破和超越。
片中展示的那些大型装备和先进制造技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比如,那些超大型的数控机床,能够精确地加工出复杂的零部件,精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在地下挖掘隧道时展现出的高效和稳定,为城市的地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这些先进的装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我也被那些为了实现技术突破而默默奉献的人们所感动。
科研人员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和生产一线,为了一个数据、一个方案反复论证和试验。
工人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敬业精神,精心打造每一个零部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中国工业的辉煌。
大国重器的崛起,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产业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正是在这种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氛围下,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才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此外,《大国重器》还让我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虽然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实现短期的发展,但要真正实现强国之梦,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再受制于人。
这部纪录片也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尽管我们在一些领域还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一定能够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作为一个普通人,观看完《大国重器》后,我深感自豪。
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2e07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e.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纪录片——《大国重器》。
这部片子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对咱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片子里展示的那些超级厉害的装备和技术,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就比如说,那个能吊起上万吨重物的起重机,我的天呐,那么巨大的家伙,操作起来还那么精准,感觉就像是在摆弄一个巨大的玩具一样。
还有那超级智能的数控机床,能把一块普通的金属加工成各种极其复杂、极其精密的零件,这可真是太神奇了!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得是那个造高铁的部分。
你能想象吗?以前坐火车出个远门,那“哐当哐当”的声音,还有一路的颠簸,让人感觉这旅途真是漫长又难熬。
可现在,有了高铁,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坐高铁去另一个城市看望朋友。
走进高铁站,那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的环境,就让人心情特别舒畅。
我拿着票,通过检票口,来到站台上等待列车的到来。
没一会儿,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低沉的呼啸声,然后一道白色的身影风驰电掣般地冲了过来,稳稳地停在了我的面前。
那就是高铁,流线型的车身,帅气的车头,就像是一条钢铁巨龙。
我走进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座位特别宽敞舒适,比飞机经济舱的座位还要好。
我把行李放好,刚坐下没多久,列车就缓缓启动了。
一开始,速度还不是很快,能看到窗外的景物慢慢地向后移动。
但没过几分钟,速度就越来越快,窗外的景物变成了一道道模糊的影子。
我坐在窗边,看着那飞逝而过的田野、村庄、山脉,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穿越时空一样。
这时候,我旁边的一位大叔兴奋地跟我说:“小伙子,这高铁可真是快啊!以前我去外地打工,坐那种绿皮火车,得晃悠十几个小时,现在坐这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真是太方便了!”我笑着点了点头,心里也充满了感慨。
在这一路上,列车行驶得特别平稳,我放在小桌板上的水杯里的水,几乎都没有晃动过。
而且,车厢里也特别安静,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
我拿出手机,看了会儿视频,信号还特别好,一点儿都不卡顿。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列车准点到达了目的地。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bf67b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f.png)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观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慨。
这部片子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片中那一个个超级工程、一件件大国重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工业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
从“复兴号”高铁的风驰电掣,到“蓝鲸一号”钻井平台的深海探秘;从“天眼”望远镜的仰望星空,到国产大飞机 C919 的展翅翱翔,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无数中国工匠的智慧和汗水,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中国自主创新的力量。
“大国重器”不仅仅是一件件冰冷的机器和设备,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是中国人民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在过去,我们在很多关键领域都依赖进口,技术被别人卡脖子。
但如今,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实现了众多技术的自主研发,还在一些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种从“追赶”到“超越”的转变,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片中所展现的那些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
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令人敬佩。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今天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辉煌成就。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思考,这些大国重器的诞生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其实,它们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比如高铁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而先进的医疗设备则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让更多的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大国重器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强大的国防装备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底气,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4dccbeb9d528ea81c77945.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论“大”与“强”---大国重器观后感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的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造成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这依然是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问题,使中国无法真正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制造强国。
而这集里讲到的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在这几项装备制造里我们可以说一定程度的突破了技术壁垒,可以称得上强。
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国内装备业的发展思路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就是先做大,再做强。
所谓大,指的是产量多,价格竞争有优势,可以抢占大片的中低端市场,我国大部分产业都是如此。
中国人勤快,手巧,同样的工作中国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人工成本优势,所以片子里有句话,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中国人能做,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
在最初,我们公司也应该先走这一条路,以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优势,以人工成本为着眼处,向国外市场发起冲击,占据了市场份额,我们便可以考虑做强。
做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泰有20%多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机器人是由800多为工程师共同努力而研制成功,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先占据了一部分市场,才可以考虑进行高端研发,做强企业。
2018年10月26日下午1:30晨信公司党总支组织所有的党员干部观看《大国重器》第六集,这是一部雄伟壮观的纪录片。
看的我惊魂动魄,太厉害了,我的国。
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正泰集团光伏产业,变压器生产线、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等先进的高端产品。
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效率、员工进入生产车间的要求等。
接下来在与我们公司对比,完全的没有可比性,首先员工的精神面貌,再加上我们的流水线无法比伦。
作为一名员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员工的利益最大化。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b8834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d.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感触颇多。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咱们国家在装备制造业上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
那些大型的机器设备、先进的技术工艺,每一项都让我这个普通人惊叹不已。
就拿徐工集团的起重机来说吧。
以前我只知道起重机就是用来吊起重物的,可看了片子我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
徐工的起重机,那巨大的吊臂高高扬起,仿佛能够触摸到天空。
在建设大型桥梁的时候,它们可是功不可没。
我记得片子里有个场景,是要吊起一段巨大的钢梁。
那钢梁又长又重,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
起重机司机坐在操作室里,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各种仪表和监控画面。
指挥员在下面拿着对讲机,大声喊着各种指令。
“起!”“慢一点!”“往左一点!”每一个指令都干脆利落。
随着起重机的缓缓启动,那巨大的钢梁开始慢慢离开地面,一点点升高。
我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就怕出一点差错。
可人家徐工的起重机就是牛,稳稳当当,丝毫不差地把钢梁吊到了指定位置。
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大国重器,什么叫中国制造的力量。
还有中国一重的大型锻压机。
那家伙,真的是个巨无霸。
一个巨大的锤头,重重地砸下来,就能把一块坚硬的金属坯料锻造成需要的形状。
我看到工人师傅们在操作台前忙碌着,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自豪。
他们精心调整着每一个参数,确保每一次锻造都是完美的。
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在锻造一个大型零件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出现了。
师傅们马上停止了操作,围在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他们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敷衍,那种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问题解决了,零件锻造成功,那一刻,整个车间都响起了欢呼声。
再说说振华重工的港机设备。
在全球各大港口,几乎都能看到振华重工的身影。
那些巨大的岸桥、场桥,像钢铁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高效地装卸着货物。
我看到在一个港口,一艘巨大的货轮靠岸了。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4篇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7805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e.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一)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走到现代工业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机器、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当我们回首历史,会发现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代表性的重器或技术成果,它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近日,我观看了纪录片《大国重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
它们不仅有着强大的功能和性能,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
在这些重器背后,蕴含着数不尽的汗水和努力。
每一部机械的诞生,都是一个集结了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工人的团队努力的结晶。
看到这些大国重器,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不得不说,这些重器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的象征。
在过去,我们曾经长时间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但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可以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企业并肩竞争。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另外,这部纪录片也给我带来了深入的思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历了从落后到赶超,再到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始终坚守自己的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品质。
我不禁想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和精神。
在《大国重器》中,我看到了我国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那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大国重器》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教育片。
它教给我们,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国重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创新,我们就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86e44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9.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那些个大国重器,那一项项顶尖的技术,让我这个普通人对咱国家的强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片子里展示的那些巨大的机器、复杂的生产线,还有科研人员们专注的神情,都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高铁的那部分。
以前坐火车,那“哐当哐当”的声音,还有慢悠悠的速度,总让人觉得旅途漫长又难熬。
可现在的高铁,那叫一个快、稳、静!记得有一次我坐高铁出门,刚上车找到座位坐下,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一下,广播就响了:“下一站就要到啦,请要下车的旅客提前做好准备。
”我当时都懵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我往窗外瞅了瞅,景色“唰唰”地往后飞,可在车里却感觉特别平稳,我放在小桌板上的那杯水,愣是一点儿波纹都没有。
我就好奇啊,这高铁咋就能这么厉害呢?看了《大国重器》我才知道,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们的心血。
从设计图纸到制造零件,再到组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
就说那车轮吧,得承受住高速运行带来的巨大压力,还得保证安全可靠,这制造的精度要求得多高啊!还有那轨道,得铺得平平整整,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
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工人们拿着各种测量仪器,一遍又一遍地检测、调整,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再说高铁的控制系统,那简直就是高科技的魔法。
能让这么长的列车在高速行驶中准确地停靠在指定的位置,误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这背后是超级复杂的算法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科研人员们日夜钻研,不断试验,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
我还听说,为了测试高铁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性能,工作人员们要带着设备跑到天寒地冻的北方,或者酷热难耐的南方,甚至是狂风呼啸的戈壁滩。
有时候为了获取一组准确的数据,他们在野外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吃不好睡不好。
但就是靠着这股子拼劲,咱们国家的高铁技术才能领先世界,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51ae4e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b.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观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心中感慨万千。
这部片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让我对“大国重器”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片中,我看到了一个个超级工程的崛起,一项项尖端技术的突破,一家家企业的拼搏奋进。
从数控机床到盾构机,从海洋工程装备到航空航天设备,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机器人,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中国一重,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自主研发的15000 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让人印象深刻。
这台巨型机器能够锻造出各种大型锻件,为我国的核电、火电、石化等领域提供了关键的零部件。
它的出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让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徐工集团的起重机也是令人瞩目的。
那些巨大的起重机能够轻松吊起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的重物,在桥梁建设、高层建筑施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徐工的研发团队不断创新,使起重机的性能不断提升,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还有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它们遍布全球各大港口。
这些巨型的岸桥、场桥高效地装卸着货物,让港口的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振华重工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成为了全球港口机械行业的佼佼者。
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的默默付出。
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了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而努力拼搏。
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大国重器》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们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在核心技术、高端零部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差距。
比如,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我们的一些关键部件还依赖进口;在芯片制造设备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也让我明白,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还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人才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学生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06ec26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1.png)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学生在观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
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看到了那些令人惊叹的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
片中展示的那些大型机械、高端装备,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巨大的钢铁巨兽,充满了力量和科技感。
比如,那巨大的盾构机,能够在地下挖掘出长长的隧道,为城市的地铁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还有那些超级起重机,能够轻松吊起成百上千吨的重物,就像摆弄小玩具一样轻松。
这些大家伙们,以前我们只能依赖进口,如今却都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家制造大型数控机床的企业。
在过去,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技术薄弱,高端数控机床都得从国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还常常受到技术封锁。
但是这家企业的工人们不服输,他们日夜钻研,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
我看到镜头里,那些工程师们对着图纸眉头紧锁,工人们在车间里挥汗如雨。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端数控机床。
当看到那台巨大的机床成功运转,加工出精密的零件时,所有人都欢呼雀跃。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悦和自豪,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大国工匠”精神。
还有一个场景让我感触颇深。
那是一家重型卡车制造工厂,生产线上一辆辆崭新的卡车正在组装。
我原本以为,这样的大型车辆制造过程会很粗糙,但实际情况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每一个零部件的安装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眼神专注而坚定。
他们在车架上爬上爬下,像是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
而且,为了保证卡车的质量,每一辆车在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
有一个检测环节是模拟各种复杂的路况,让卡车在颠簸、爬坡等情况下行驶,以确保车辆在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
看着那些卡车在检测场上飞驰,我心里不禁想:“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实力啊!”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资金投入,更是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及个人心得感悟5篇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及个人心得感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a1da5365ce0508773213b8.png)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及个人心得感悟5篇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及个人心得感悟5篇【一】《大国重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记录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其中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
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我深深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能有这如此的发展腾飞而感到自豪。
我们的企业虽然没有片中企业那样屹立于世界装备制造业之林的实力,但我们企业的员工却有着和片中企业员工一样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
截取片中的几个镜头,在我们的企业当中都能找到其中的缩影。
1、焊品如人品的严谨工作态度。
讲到铝合金焊接时,女焊接教练说:“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
”我们企业制造厂的女焊工也不乏佼佼者。
禹立霞是金结公司制造厂唯一的一位女班长,她务实进取,技术精湛,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厂领导和周围员工的认可和称赞。
禹丽霞现在是“钟秉锐电焊班”班长,她初当班长之际有着很大的压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双丝自动焊的焊接方法,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要领,为以后顺利的工程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带领班组人员通过制作一些辅助胎具对埋弧自动焊进行改造,使其代替CO2气保焊焊接钢管的对接纵缝和环缝焊接,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制作精度,提高了管结构的整体制作质量。
禹丽霞连续四年荣获“x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大国重器观后感2000字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大国重器观后感范文2000字的文章,这部纪录片是不是大家都看过呢?里面描绘的大国重器真的是激动人心,下面的范文一起欣赏!01第一集:《国家博弈》装备强则国强。
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
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2007年11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
他们管理团队又拿下了工程未来的管理项目。
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他们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
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
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
目前,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这将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集:《国之砝码》装核心技术是王道。
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2009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
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
目前,其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
从50吨到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在不断超越。
不久前,徐工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三年后,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际竞争力的砝码将徐工高高托起。
第三集:《赶超之路》后来者居上。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唐山客车厂制造了清末第一辆火车和新中国的毛泽东号机车。
如今的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已经能够接受西门子发来的订单,制造难度更大的宽体客车,他们制造的CRH3动车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
北京第一机床厂已成为数控铣床的领跑企业。
通过成功的并购,它极大缩短了技术创新的时间,并以“独门绝活”保持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领域。
沪东中华集团早在10年前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在造船业公认的三颗“明珠”之一的LNG船,登上造船极端制造赶超的顶峰。
而沪东人当时对LNG船的制造技术完全陌生。
一份图纸,给沪东带来了机会,获得机会的沪东人抱着必死信念研发LNG船,摘下了世界造船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第四集:《智慧转型》“智”造转型势在必行。
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打入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山推借助研制成功巨无霸的900吨大马力推土机,正在向产品的全产业链进军。
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让陕鼓集团在金融危机冲击制造业的年代反而利润上升。
西门子、GE、爱默生等知名跨国公司加盟其中,共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已经有超过10年历史。
过去10年,陕鼓通过协作网的采购额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沈阳机床集团将高附加值的“机床大脑”———“飞扬”智能操作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取得成功,并独创机床4S店销售网络并全面布局,试图颠覆中国机床业的游戏规则,更可能改写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关键。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2011年12月,济二机床获得了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5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
这次济二第一次实施了“交钥匙”工程,实现了从分包商到总包商的“蝶变”。
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上海电气集团不断跨越。
其世界上最大的12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正在这里研发。
其研制的大型船用曲轴,使中国实现了半组合曲轴制造的零的突破。
双良集团参与制定溴化锂制冷机、智能化锅炉、立体停车设备等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引领世界产业潮流,运筹帷幄,将要革命性地解决全球能源问题。
第六集:《制造强国》制造强国渐行渐近。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2012年底,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打破了德国企业绝不使用其他国家自动化装备的神话。
现在,新松机器人已经进入全球机器人制造第一梯队,移动机器人已接近垄断全球市场。
在无锡经济开发区一排崭新的建筑上赫然镌刻着这样的字“全球叶片供应商”,这就是无锡叶片的追求。
在中国,近乎所有的电站都使用着他们的叶片,一半的产量均服务于全球企业。
从注重质量的小作坊到走向世界的正泰集团,在与世界第一的电气企业德国施耐德的品牌与技术的诉讼之战中,最终以胜诉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呐喊。
现在,全球顶尖的太阳能设计制造专家加盟正泰,共同致力于太阳能科技发展。
大国重器观后感800字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
”《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
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
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时代人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
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
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来,新时代创业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尝试和探索,首创“店铺+销售员”的“中国新时代专营体系”,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道路。
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新时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如同浴火凤凰般涅重生,创造了国有资产增值1400多倍的奇迹。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
《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
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们新时代人的位置。
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
“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
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
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和谐展业、快乐兴业,在新时代事业的大舞台上,实现“我的梦、国珍梦、中国梦”!02题记:今天是圆通会议的最后一天。
这次会议主题是变革!根据财务数据和市场变化做出的战略调整。
整体而言,个人感觉这次战略调整是正确的,虽然比我预想中慢了整整一年!圆通新价值观是“诚信、创新、共享”,在快递3、0时代这尤为重要,今年可以说是圆通的第二次创业!接下来就看整个圆通大家庭的对新战略的领悟及执行力,相信2018圆通会有大发展!大国重器!国之重器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的GDP已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作为一直遥遥领先的老牌龙头美国有了危机感,尝试以技术封锁、贸易战、军事联盟等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如何突破重围?中国制定了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就是这个战略下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大国重器》第二季就是《中国制造2025》中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纪录片。
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大国重器的平均技术水平目前可以理解为刚刚迈入行业高端门槛,在某些细节领域触及领先水平。
所以纪录片名称为大国重器,而非强国重器!《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强国战略的具体纲领,是中国经济从粗放型转型升级为精细型经济的第二次创业的行动指导!在开始执行这个战略的时候,就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各种限制作文http:///打压。
这是第二次创业过程中必经之旅,唯有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够突破重围!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静,让我们满怀信心扎实基础打一个漂亮的突围战!我统计下了A股中关于大国重器的相关概念股票。
沃尔核材、中核科技、中国核电、卧龙电气、一拖股份、杰赛科技、沈阳机床、网宿科技、佳都科技、中天科技、中远海控、中国交建、中集集团、山东海化、海油工程、*st 船舶、中国重工、中广核技、东旭光电、特变电工、中材国际、中国建筑、中国卫星、中科曙光、紫光国芯、中海达、北方华创、江丰电子、中铁工业、柳工、光启技术、京东方A、杭氧股份、中航飞机、中国中车、振华重工、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国一重(*st一重)。
名单可能不齐全,也有可能因为个人水平问题导致不小心混进去的。
仅作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记住投资的精髓依然是3521优秀企业标准,与好企业一起成长!PS:重器之所以谓之重,重在技术研发,重在管理,重在开拓国内外市场。
如果经营不善依然是有可能在全球激烈竞争市场中失去未来!现在的中国依我的判断是正处于末代发展中国家向初级发达国家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社会思想矛盾是相对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