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科学素材第三单元总结复习时间的测量学习知识点教科版本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科学素材第三单元总结复习时间的测量学习知识点教科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5261fde6866fb84ae55c8d00.png)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知识点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辰),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依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3、在必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固的速度)往下贱,人类依据这一特色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时钟的(精准度)。
5、同一个单摆每摇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同样的)。
依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偏差更小。
6、摆的摇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相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摇动越慢,摆绳越短摇动(越快)。
7、摆的摇动快慢与(摆长)相关。
与(摇动幅度)没关,与(摆的轻重)没关。
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摇动越慢,(摆长越短),摇动越(快)。
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控器)结合工作的。
11、一分钟正好摇动 30 次的摆长大概是( 109 厘米);一分钟正好摇动 60 次的摆长大概是( 23 厘米);1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丈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第 1页13、水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依据(滴水的等性)原理来的工具。
滴水有两种方法,即(泄水型)和(受水型)。
14、1656 年,荷科学家(惠更斯)达成了伽利略的愿,造出了一座的。
15、一个器或水:器取个名称、写出所需资料和制作程;画出草。
写出影响水正确性的要素以及改方法。
器名称(可自己另起名):滴水水资料:透明大料瓶 2 个、剪子、子 1 个、条、彩色笔 1 支、水、秒表。
制作程:(1)先将两空料瓶分从上口和底儿的一剪开,而后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
( 2)将 2 个瓶子装起来,装入水,用秒表。
( 3)在料瓶壁上出水流出 1、2、3、⋯⋯10 分的刻度。
影响水正确的要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速度。
改举措:(1)尽量用外壁比光滑的料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a4063cbba0d4a7302763aee.png)
科学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2016.5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3.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4.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方向、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6.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白天也确定为12个小时,单每个小时的时长不一样7.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每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23时至凌晨1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8.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
我国常用的有赤道式日晷和地平式日晷。
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
9.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1.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12.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13.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4.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5.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6.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17.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8.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精编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
![精编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f7efb86edb6f1afe001f6a.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妥善保存熟读背诵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姓名【一】分类知识点(一)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0.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1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每个时辰是现在的_两_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_23_时至_凌晨 1__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_丑_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二)日晷 1.日晷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三)水钟 1.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de2c63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1.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单元知识点归纳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2、“圭表”是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3、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上。
4、在滴漏实验中,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流下的速度就越慢。
5、制作一个计时准确的水钟需经历:思考方案—制订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过程。
6、日晷、水钟、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8、日晷利用的计时原理是影子的方位变换;水钟利用的计时原理是水滴的等时性;摆钟利用的计时原理是摆摆动的等时性;石英钟表利用的计时原理是石英晶体受到电池影响后,会和音叉一样产生有规律的振动,每个振动都严格保持相同时间。
9、世界上最准确的钟表是原子钟。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78e0766bec0975f565e21b.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知识点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水钟)。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1f937fcb6137ee06eff918ac.png)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9593cee7a32d7375a5178086.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基础知识: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古代人们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圭表)计时工具;他们还曾经用流水来计时。
如(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计时工具。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教科版(2001)五年级下册五年级科学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教科版(2001)五年级下册五年级科学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389093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5.png)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成了人类最早的时间单位——天。
3、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方向会慢慢发生变化。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北再向东移动。
4、日晷是利用光影的变化来计时的,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是古代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5、圭表是利用表影长度随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化而发生变化来计时的。
由圭和表组成。
是古代用来测量季节和年的仪器。
6、我国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
水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因此,通过水量的变化就能确定经过的时间。
7、水滴以固定的速应滴入圆筒,使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制作水钟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8、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9、影响我们制作的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容器的形状和滴水速度不固定等因素。
10、一个简单的摆是由摆锤和摆绳构成。
11、摆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
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12、1656-1657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13、摆钟是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的。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4、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15、摆线的长度不等于摆长,摆的摆长是摆的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16、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摆锤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快慢与摆锤重心有关,摆锤重心离摆的固定点越近,摆动的越快。
18、垂体时钟是利用摆来计时的一种摆钟。
它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到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齿轮。
19、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就越快。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全部知识点复习整理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全部知识点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3f88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1.png)
新教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全部知识点复习整理科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整理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基础知识梳理(共7课时)1.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
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4)燃香工夫记录表。
燃香的长度测量的时间我的发现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四分之一15分钟二分之一30分钟四分之三45分钟一整支60分钟同一根香,燃烧不异长度所用的工夫相等2.用水计量工夫1.观察水流的速度: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
仔细观察发现:水流的速度不是均匀的。
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
但对同一个,我们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
2.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1)用瓶子(无底、瓶盖带孔)装200毫升水,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
测量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2)实验记录水流量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所需工夫(秒91198327水流量第1个50毫升第2个50毫升第3个50毫升所需时间(秒)91107129(3)尝试结论:随着塑料瓶中水的减少,水流的速度愈来愈慢,流出一样多的水(50毫升)时所用工夫增加。
3.当中水位不变时,水以均匀的速度从底部流出。
4.古代水钟: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工夫。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材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70b96531126edb6f1a10ca.png)
在…………………………………………( )
A、上午
B、下午
C、全天
14、.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流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
上升,从而显示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水钟属
于……………………………………………( )
A、泄水型
B、受水型
C、上浮
型
15、我用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桶做了个泄水型的水钟,发现每分钟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材料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 间 1 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 1 分钟。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 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 内 36 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 24 个小时,白天 12 个, 晚上 12 个。 4、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 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 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6、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 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 时,为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 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8、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 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 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编辑可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编辑可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ca957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b.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编辑可用】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编辑可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第三单元知识点一、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二、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三、古埃及人把天空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四、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
日晷又叫“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两种。
五、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六、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七、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八、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水钟”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九、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十、单摆由摆绳、摆锤组成的,单摆具有等时性。
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座钟、挂钟)。
十一、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十二、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
十三、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个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
十四、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fe073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b.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妥善保存熟读背诵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姓名【一】分类知识点(一)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0.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1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每个时辰是现在的_两_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_23_时至_凌晨1__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_丑_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二)日晷1.日晷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三)水钟1.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5809ce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e.png)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用自然规律计时1.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流逝的。
2.古人能利用自然规律来判断时间。
(二)太阳钟: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计时的工具。
1.远古时期,人类利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来计时。
我国古代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为现在的2个小时。
3.圭表:利用每日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来计时。
(三)燃香计时1.在一定条件下(无风),燃香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
2.蜡烛的计时原理与燃香计时的原理相同。
(四)水钟:沙漏的计时原理与水钟相同1.水钟的计时原理:同一装置,水位不变时,水流速度均匀不变。
这种现象叫作水的等时性。
2.古代水钟分为两种类型: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如图)3.自制水钟: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
4.影响水钟准确性的因素:盛水容器的形状;水位是否稳定;刻度是否准确……(五)机械摆钟1.机械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准确度。
2.原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这称为摆的等时性。
根据摆的等时性,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3.单摆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从摆的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称为摆长。
4.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动幅度和摆锤重量无关。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5.1分钟摆动60次的单摆摆长大约为25厘米。
(六)其他计时工具1.石英钟表:利用石英晶体有规律的振动,一天之内误差不会超过1秒。
2.电子钟:比石英钟更加精确。
3.原子钟:利用原子电磁波动的稳定性,当今计时最精确的计时工具,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
4.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时间的测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时间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1c64e744b14e852459fb5742.png)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班级()姓名()学号()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 1 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1 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 个星座,一昼夜定为 12 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 、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 方向) 与(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 ( 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 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复习资料
![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6c7cc2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8.png)
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复习资料
喻伯军名师工作室朱潮海团队制作(张约丹田佳杰)
思维导图
《时间的测量》单元思维导图。
概念梳理1.太阳钟的原理。
2.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3.摆的特点和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注意:摆长的概念
4.机械摆钟的原理
拓展练习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你都能熟练运用了吗?
1.日晷是利用阳光下晷针()的变化来计时。
A.长度B.方向C.长度和方向
2.下列计时工具中,计时最准确的是()。
A.日晷B.水钟C.机械摆钟
3.习习测得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65次,如果需要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习习可以()。
A.加长摆线
B.缩短摆线
C.加大摆幅
4.惯惯用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桶做了个泄水型的水钟,装满水,开始标注刻度,发现每分钟刻度间的()。
A.间距逐渐增加
B.间距逐渐缩短
C.间距不变
5.制作的简易摆钟摆动速度过快,应该()
A.将垂体的位置上移
B.将摆锤的位置上移
C.将摆锤的位置下移
6.在一次家庭趣味实验中,爸爸在20厘米长的毛线下端系了三个钥匙,妈妈在40厘米的毛线下系了5把钥匙(实验所用钥匙的重量一样),两人分别将毛线的另一端固定在葡萄架下做成了两个简易的摆,你认为谁制作的摆摆动地更快?并说说你的理由。
7.实验分析题。
1.比较2、3、4组实验,你发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2.怎么解释第2组实验比第1组实验的摆摆得慢?
1 2 3 4
3.第1组和第4组实验中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不同,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
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慢)。
2、远古时代,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而计时的。
3、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
4、古埃及人把1天分为24小时,古代中国把1天分为12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
(午时指的是11:00-13:00)
5、水钟: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滴漏)
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
9. 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长有关,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速度越慢。
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
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
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便可以了。
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10. 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资料库内容:
11、水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水滴落的速度与水位高低有关,水位越高,水滴落的速度越快,水位越低,水滴落的速度越慢。
12、摆的摆动规律是伽利略发现的,只要摆绳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13、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第一带摆的时钟
14、树的年轮,一圈代表树生长了一年。
二、实验研究:
实验一: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方案一: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尺子等
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
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
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