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肌肉收缩汇编

2肌肉收缩汇编
2肌肉收缩汇编

第二章肌肉收缩

(一)单选题

1.在完整机体内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得以实现,都依赖于()。

A.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C.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

D.神经系统控制下的骨骼肌活动。

2.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A.局部反应;

B.局部兴奋;

C.电位变化;

D.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A.刺激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时间阈值。

4.评价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A.基强度;

B.利用时;

C.时值;

D.阈强度。

5.与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股四头肌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无区别;

D.先短后长。

6.细胞兴奋性维持是因为()。

A.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

B.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Na+和K+的易化扩散;

D.膜的Na+-K+泵作用。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8.若减少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导致()。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

9.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是()。

A.局部兴奋由阈下剌激引起;

B.局部兴奋可实现时间或空间的总和;

C.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且幅度不变;

D.局部兴奋向邻近部位呈电紧张性扩布。

1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传与钾平衡电传之差。

11.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12.实现相邻细胞间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

A.缝隙连接;

B.紧密连接;

C.突触连接;

D.专属通道。

13.运动终板是指()。

A.运动神经末梢装置;

B.神经肌肉接点装置的总称;

C.神经肌肉接点区的肌细胞膜增厚部分;

D.分布于肌细胞膜上的突触装置。

14.乙酰胆碱与终膜受体结合,可触发终膜的()。

A.对Ca2+通透性增大;

B.对Na+通透性增大和对K+通透性减小;

C.对Na+和K+通透性都增大;

D.对Na+通透性减小和对K+通透性增大。

15.静息时,运动神经末梢囊泡内物质()。

A.大量释放;

B.少量轮流释放;

C.少量随机释放;

D.呈量子释放。

16.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17.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肌电图是()。

A.单个运动单位的电变化;

B.多个运动单位电变化的综合;

C.单个或多个运动单位肌纤维收缩的张力变化;

D.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化。

18.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运动单位。

19.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带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20.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21.位于肌质网两端的终池是()。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Ca2+的贮库;

C.Ca2+和Mg2+的贮库;

D.Ca2+的释放库。

22.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肌细胞内部;

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触发Ca2+的释放;

C.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

D.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I的结合。

23.通常认为,肌肉作等张收缩时()。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24.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A.只做等张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

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25.下列关于张力-速度关系曲线意义的错误叙述是()。

A.要增加肌肉收缩的速度,应当减少后负荷;

B.当后负荷减少到零时,肌肉收缩的速度达到最大;

C.要增大肌肉收缩的张力,应当降低收缩的速度;

D.在后负荷的作用下,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都呈反变关系。

26.根据肌丝相互关系的理论,最适初长时肌小节的长度应为()。

A.3.5-4.0um;

B.3.0-3.5um;

C.2.5-3.0um;

D.2.0-2.2um。

27.关于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应理解为()。

A.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随负荷增大而增大的能力;

B.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随初长度增大而增大的能力;

C.肌肉的绝对力量和比肌力;

D.由肌肉本身生理生化特征决定的功能状态。

28.体积相同,生理横断面最大的是()。

A.平行肌;

B.梭形肌;

C.羽状肌;

D.半羽肌。

29.下列有关比肌力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A.比肌力指单位肌肉横断面的最大肌力;

B.运动实践中比肌力的大小可用单位体重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来表示;

C.从事跑、跳和技巧等项目的运动员,比肌力较绝对肌力更重要;

D.训练使肌围度增大,比肌力反而减少。

30.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

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31.与快肌纤维相比,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ɑ神经元支配;

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粒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32.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

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

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

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33.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34.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兴奋阈低,收缩速度快;

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

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35.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800m跑;

B.1500m跑;

C.10000m跑;

D.100m跑。

36.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百分组成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的运动项目是()。

A.100m跑;

B.跳高与跳远;

C.马拉松跑;

D.800m跑。

37.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认为通过长期的定向训练()。

A.两类肌纤维可以互变;

B.两类肌纤维完全不能互变;

C.可能使快肌变成慢肌;

D.可能使慢肌变成快肌。

38.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

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

39.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

A.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B.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C.线粒体数目增加,而体积不变;

D.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40.下列关于肌腱和肌中结缔组织功能的错误叙述是()。

A.构成肌肉的弹性成分;

B.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蛋白,决定着它们的功能;

C.训练使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因而能增强肌肉的抗拉能力;

D.肌肉在超负荷工作时拉伤,多见于肌腱断裂。

(二)多选题

1.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只有兴奋;

D.只有抑制。

2.在人体的各种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是()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腺体。

3.静息电位的特征是()

A.稳定的直流电位;

B.膜两侧处于极化状态;

C.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D.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4.动作电位特征表现为()

A.膜电位出现可逆性倒转;

B.可传播性;

C.先除极再复极;

D.相当于钠的平衡电位。

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除极相是由于()

A.膜对钾离子通透性突然下降;

B.膜对钠离子通透性迅速增加;

C.快钠通道打开和钠离子内流;

D.钠的泵出和钾的泵入的失衡。

6.刺激坐骨神经所记录到的动作电位()

A.属于单个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B.属于若干个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综合;

C.其振幅随着刺激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D.表现为“全或无”式的不衰减性。

7.终板电位()

A.类似于局部兴奋的反应;

B.属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C.具有总和和电紧张性传播特征;

D.与运动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呈1:1关系。

8.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特征表现在()

A.化学传递;

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相对不疲劳和相对不衰减性。

9.可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兴奋传递的因素是()

A.细胞外液镁离子浓度降低;

B.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降低;

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胆碱脂酶受抑制。

10.运动单位的基本概念为()

A.一个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B.一个运动单位肌纤维数量与肌肉活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C.每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属于同一个肌纤维类型;

D.同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与其它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混杂分布。

11.骨骼肌细胞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

B.原肌球蛋白;

C.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12.骨骼肌细胞的肌浆中含有()

A.大量的线粒体;

B.大量的肌原纤维;

C.复杂的肌管系统;

D.丰富的糖原和脂滴。

13.横桥的功能特征表现为()

A.其上有一个能与ATP结合的位点;

B.具有ATP酶的作用;

C.能与肌动蛋白进行可逆性结合;

D.其摆动使细肌丝向M线滑行。

14.一般认为人体中肌肉最适宜初长是()

A.稍长于身体中的静息长度;

B.等于肌肉在体内的静息长度;

C.接近人体自然条件下的最大可能伸长;

D.依身体姿势不同而不同。

15.下列有关增加肌肉初长度对肌张力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A.存在一个最适宜初长度,此时肌肉收缩产生张力最大;

B.张力与长度始终呈反变关系;

C.超过最适宜初长度时张力反而减小;

D.遵循虎克定律,张力与长度变化呈正比。

16.能提高肌肉收缩速度情况是()

A.初长度不变时减少后负荷;

B.后负荷不变时肌肉在最适宜长度下收缩;

C.肌肉兴奋性获得提高;

D.训练改善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17.下列有关快肌纤维代谢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糖原含量多,糖酵解能力强;

B.肌红蛋白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C.肌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

D.氧化脂肪的能力高,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高。

18.耐力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的影响表现为()

A.慢肌纤维线粒体容积密度增大,有氧代谢能力提高;

B.快肌纤维有氧能力的提高,是因为提高了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C.慢肌和快肌纤维的有氧能力都获得提高;

D.慢肌纤维有氧能力提高,而快肌纤维的有氧能力下降。

19.下列属于训练对肌纤维专一性影响的是()

A.酶系统变化的特异性;

B.训练方式不同,肌纤维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

C.训练导致受训练者身体局部的适应性变化;

D.两类肌纤维的优先募集。

20.现代研究表明,训练引起肌腱和其它结缔组织适应性的变化表现为()

A.胶原纤维增粗;

B.羟脯氨酸含量和羟化酶的活性提高;

C.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提高;

D.抗拉、抗断能力增强。

21.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B.神经冲动 C.电位变化D.反射活动

(三)填定题

1.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和_____。

2. 凡是能够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

2.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在_________作用下,产生___________。

3.局部兴奋可以由它的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的扩布,这种形式的扩布称为_______,其影响随距离增加而迅速_______。

4.由刺激神经干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_____动作电位,其幅度的大小取决于_____,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加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就______。

5.静息时,膜对______有较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6.实现运动神经与骨骼肌兴奋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可与终板膜上的______结合,进而造成终板膜的去极化。

7.终板电位具有_____电位的性质,其大小与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递质的量成_____,可表现_______等现象。

8.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______,它包括________连同所支配的

_____________。

9.构成骨骼肌的基本组织,除肌组织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等。

10.在光学显微镜下,每个肌小节是由中间的_____带和两侧各二分之一的_____带所组成。

11.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种。

12.横桥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特征:一是有一个能与______结合的位点,二是能与______呈可逆性的结合。

13.肌膜的电变化过程和肌丝滑行的收缩过程之间有一个中介过程,该过程被称为______,而实现这一中介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关键因素是_________。

14.引起横桥摆动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当刺激中止时,肌浆网膜上的___ 迅速地回收

________,从而导致收缩肌肉开始舒张。

15.肌肉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早期,就开始新的收缩,称______收缩;若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尚未结束前,就开始新的收缩,称_________收缩。

16.肌肉弹性成分的作用,一是被牵拉伸长时以贮存__________;二是缓和收缩成分产生的

_______变化,以防止肌肉_________。

17.肌肉在作缩短收缩时,肌张力______外加的阻力,肌肉起止点互相______,又称______收缩。

18.肌肉在作拉长收缩时,肌张力______外加的阻力,肌肉起止点相互______,又称______收缩。

19.肌肉在作等长收缩时,肌张力______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____不变,此时肌肉作功为______。

20.等动收缩时,在整个关节运动的范围内,肌张力的变化始终_____ 阻力的变化,肌肉能以______的速度进行收缩。

21.前臂弯举时,肱二头肌主要作____收缩;用力握紧拳时有关肌肉主要做____收缩;步行下梯时,股四头肌主要作______收缩。

22.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_____关系,与收缩速度呈_____关系。

23.根据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要发挥最大输出功率,应克服______ 负荷并以________速度进行收缩。

24.一般认为,肌肉初长度为___静息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______;因为,此时收缩时活化的横桥数目______。

25.肌肉的收缩能力通常是指肌肉___________,区别于前、后负荷,它是影响肌肉收缩力学特征的______条件。

26.把肌肉在单位_____横断面积上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称为_____或_______。

27.功率是指在________所完成的功,也可以表述为_______和______的乘积。

28.慢肌纤维受脊髓前角______支配,其传导速度_____,但,兴奋阈值______。

29.快肌纤维直径_______,肌浆网______,因而,收缩力量_______。

30.慢肌纤维不仅线粒体数目______,而且,其中各种_______的含量高,因而,有氧氧化能力_________。

31.慢肌纤维有良好的供氧能力,是因为周围毛细血管密度____,肌浆内 _____含量高。

32.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_______支配,神经的传导速度______,以及肌原纤维ATP酶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3.力量训练使________容积密度降低。这表明有可能限制肌肉的_______ 工作能力。

34.耐力训练可使________纤维和_______ 纤维中的琥珀脱氢酶活性得到提高。这说明,______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通过训练也可获得极高的________能力。

35.耐力训练可使肌腱中的代谢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活性增加。

(四)判断题

1.将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反应。()

2.锋电位的产生是一个不耗能的过程。()

3.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显著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从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称为抑制。()

4.具有正常兴奋性的组织在接受一个刺激后,未发生反应,则该刺激是阈下刺激。()

5.细胞接受刺激兴奋后,兴奋性可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中,绝对不应期的兴奋性最低,故阈强度最小。()

6.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都具有单向性特征。()

7.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

8.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也提高,表现拮抗肌之间的协调程度增强,时值缩短。()

9.在神经肌肉接点区运动神经末梢与终板膜相连接。()

10.当终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即触发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

11.终板电位为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但有总和现象。()

12.兴奋经神经肌肉接点传递,其节律始终保持1:1的关系。()

13.重复刺激坐骨神经,不一定都能引起腓肠肌强直收缩。()

14.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15.肌肉收缩需要ATP分解提供能量,而肌肉舒张无需ATP参与。()

16.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与解离,是触发肌肉收缩的关键因素。()

17.等长收缩时,横桥与粗肌丝主干之间的角度变小。()

18.肌肉作拉长收缩时,不再发生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小节被拉长。()

19.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是同一生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0.在肌细胞收缩的机制中,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白复合物对肌球蛋白分子与细肌丝的结合起着易化作用。()

21.横桥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周期性换新涉及到肌球蛋白- ATP 的形成和横桥ATP酶随后对ATP的作用。()

22.肌肉单收缩的持续时间越短,实现完全强直收缩所需剌激的最低频率也越低。()

23.肌肉做等长收缩时,其收缩部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24.等动收缩时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都能产生最有效的收缩,这是因为负荷能随关节运动的进程而减少。()

25.等张收缩时肌肉长度的缩短发生在前,肌肉张力的增加出现在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6.骨骼肌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肌肉作等张收缩时,其产生的张力和收缩的初速度之间呈正变关系。()

2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速度的变化,都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

28.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收缩效果。()

29.随着后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所做的外功不断增大。()

30.肌肉收缩力是指肌肉机械收缩的强度。()

31.肌肉收缩的力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成正比。()

32.肌纤维平行排列的肌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肌肉的长度愈大,肌肉所做的机械功也就愈大。()

33.人类骨骼肌纤维的分配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34.在不同强度运动中肌纤维募集程序的差异,主要由两类肌纤维兴奋阈的不同所决定。()

35.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供能速度快。()

36.力量训练能使肌纤维运动性肥大,有氧氧化能力提高。()

37.快肌百分比占优势的人,通过训练也能获得很高的有氧氧化能力。()

38.训练使肌腱的抗拉能力增强,可能与肌腱增粗、胶原含量增加有关。()

(五)名词解释

1.阈值;

2.强度-时间曲线

3.时值

4.基强度

5.局部兴奋

6.运动终板

7.肌小节

8.三联管

9.运动单位10.兴奋-收缩耦联11.单收缩12.强直收缩13.缩短收缩14.等动收缩15.拉长收缩16.等长收缩17.肌肉的收缩能力18.绝对力量19.比肌力20.肌电图.21.兴奋性。22.时值

(六)简述题

1.刺激能引起组织兴奋须具备哪些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试比较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特点?

3.何谓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的机制。

4.试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与在神经肌肉接点处传播的区别。

5.指出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简述其原因。

6.指出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简述其原因。

7.试比较快、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8.试述肌肉弹性成分的组成、存在的部位及在运动中的作用。

(七)论述题

1.试述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

2.试述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3.试述肌肉收缩的三种基本形式,试比较它们的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4.依据肌纤维百分组成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说明它在指导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人体肌肉解剖图精编版

肌肉图,肌肉解剖图,人体肌肉图,(正面背面彩图)

肌学-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的局部记载) 上肢肌---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 包括 三角肌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织入关节囊壁,所以这些肌肉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角肌和冈上肌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前部肌束、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可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三角肌后部肌束、冈下肌和小圆肌可使肩关节旋外。此外,三角肌后部肌束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前部肌束还可使其前屈。 ---臂肌 位于肱骨周围。臂肌可分前、后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图示]。 ◆前群:位于肱骨前方,有浅层的肱二头肌,上方的喙突肌和下方深层的肱肌。主要为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形态位置:位于臂前部,呈梭形。 起、止点: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通过肩关节囊,经大、小结节之间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会合成一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另从腱上分出腱膜,向内下越过肘窝,移行于前臂筋膜。此肌肌腹的内、外侧各有一沟,分别称为肱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全过程上课讲义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全过程

1.刺激坐骨神经,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全过程 A.AP的产生 在坐骨神经一端施加一个阈上刺激,使膜除极达到阈电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膜的去极化和反极化,此时Na+通道迅速失活,K+通道通透性增加,K+ 外流,引起膜的复极化和超极化,动作电位产生,引起兴奋。 B.兴奋的传导 分为有髓纤维传导和无髓纤维传导。无髓纤维冲动传导的机制又称局部电流学说,指的是兴奋部位与邻近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其方向是在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局部电流的流动使邻近部位除极达到阈电位,邻近部位兴奋。依此方式,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有髓纤维冲动传导的机制又称跳跃传导学说,有髓纤维有髓鞘处称节间段,髓鞘间断处称郎飞节。节间段处因脂质厚,离子不能跨膜流动,故有髓纤维受刺激时,兴奋总是在郎飞节处产生,传导兴奋时总是在兴奋的郎飞节和邻近的郎飞节形成局部电流,使邻近的郎飞节兴奋,即兴奋的传导是从一个郎飞节跳跃到另一个郎飞节。这也是有髓纤维冲动传导比无髓纤维快的原因。 C.N-M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神经末梢的终末小支深入肌纤维膜的凹陷中,称为神经-肌肉接头。神经终末的膜构成接头前膜即终末膜,肌纤维膜称为接头后膜即终板膜。AP 传递至终末膜,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递质小泡前移,释 放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n型受体结合,n型受体是离子 通道偶联受体,结合后通道打开,Na+内流,K+ 外流,产生终板电位 EPP。EPP是局部电位,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邻近肌膜,其强度积累达 到肌膜阈值后,引起肌膜发生动作电位,并沿肌纤维传导。 D.兴奋-收缩偶联 肌膜的兴奋通过T管膜传向肌细胞内三联体和肌节近旁,三联体处T管膜除极引起Ca2+内流,该信息传递给终末池上受体引起Ca2+的释放。 E.肌细胞的收缩 当肌肉收缩引起肌质内的Ca2+浓度升高时, Ca2+ 与肌钙蛋白的TnC结合,TnI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力下降,原肌球蛋白变构移位,暴露出肌动蛋白 与横桥的结合位点。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消耗ATP,拖动细肌丝向肌 节中央的M线方向滑行,肌节缩短,即肌肉收缩。 2.刺激、AP、RP、TP、锋电位、兴奋、兴奋性之关系 刺激: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RP(静息电位):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TP(阈电位):细胞膜达到AP时的需要最小的膜电位水平; SP(锋电位):AP的一个过程之一,AP的除极和复极过程的前半部分进行极为迅速,且变化幅度很大,记录出来的尖波即为锋电位; AP(动作电位):在RP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可传导的电位波动,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个过程; 兴奋是细胞受刺激产生AP的反应,只有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才能说它是兴奋; 兴奋性:细胞受刺激产生AP的能力。 3.从N-M接头传递和跨膜信号转导,谈谈细胞通讯过程;信号转导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A.多细胞生物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单个细胞间必须通过细

实验一 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征 [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原理:当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阈上刺激时,肌肉即发生一次收缩反应。用记录仪描记收缩过程,可得到一次单收缩曲线。每个单收缩曲线依次分为三个时期,即潜伏期、收缩期与舒张期。如相继给两个以上阈刺激,刺激之间的间隔超过一个单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将出现一连串各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持续时间短,则前一个收缩还未结束就开始后一个收缩,这样两次收缩就会重叠起来,这种现象称复合收缩。如果后一个收缩是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发生,各自收缩复合的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锯齿状的收缩曲线,这种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若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收缩期短,后一收缩就在前一收缩期内发生,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收缩曲线,完全看不到舒张期的形迹,这样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动物]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肌槽、万能支台、蛙板、蛙类手术器械、肌肉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任氏液。 [实验步骤] (一)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图4-1A),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 cm处剪断脊柱(图4-1B),左手握蟾蜍后肢,用拇指压住骶骨,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上垂,右手持大剪刀沿两侧除内脏及头胸部(图4-1C),仅留下后肢、髋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3、剥皮:左手提脊柱断端,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图4-1D),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肌肉的收缩原理(材料详实)

肌肉的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收缩过程 (一)肌丝滑动学说 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肌小节中的带区。同时还观察到,当肌肉缩短或被牵张时肌小节的长度发生变化。Andrew F. Huxley和R. Niedergerke用特制的干涉显微镜精确地测量肌小节的长度,在1954年确认了十九世纪的报告,即在肌肉缩短时A带的宽度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窄。在肌肉被牵张时,A带的宽度仍然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宽。同年,Hugh E. Huxley 和Jean Hanson 报告,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在肌小节缩短或被牵张时,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的长度不变,而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重叠的程度发生变化。主要基于这两方面的证据,H. E. Huxley 和A. F. Huxley 在1954年分别独立的提出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 theory of muscle contraction)。这个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也就是肌肉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地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地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地长度不变,因之A带地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地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地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地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地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地重叠减少。 肌丝滑行学说根本不同于早期地肌肉收缩学说。早期有些研究者曾经提出,肌肉收缩是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地缩短。蛋白质分子地缩短或是由于折叠型分子增加折叠地结果;或是由于螺旋形分子改变螺旋距或直径地结果。与此相反,肌丝滑行学说主张长度不变地肌丝主动相对滑行是由于肌球蛋白横桥地活动在肌球蛋白丝与肌动蛋白丝之间产生力的结果。 在完整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至肌膜,首先引起肌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①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③收缩肌肉的舒张。 ①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的过程又称兴奋—收缩耦

2肌肉收缩汇总

第二章肌肉收缩 (一)单选题 1.在完整机体内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得以实现,都依赖于()。 A.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C.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 D.神经系统控制下的骨骼肌活动。 2.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A.局部反应; B.局部兴奋; C.电位变化; D.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A.刺激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时间阈值。 4.评价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A.基强度; B.利用时; C.时值; D.阈强度。 5.与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股四头肌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无区别; D.先短后长。 6.细胞兴奋性维持是因为()。 A.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 B.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Na+和K+的易化扩散; D.膜的Na+-K+泵作用。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8.若减少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导致()。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 9.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是()。 A.局部兴奋由阈下剌激引起; B.局部兴奋可实现时间或空间的总和; C.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且幅度不变; D.局部兴奋向邻近部位呈电紧张性扩布。 1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传与钾平衡电传之差。 11.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是肌肉对刺激所产生的收缩反应现象 分类 肌肉对单个刺激发生的机械反应称为单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长度和肌张力的变化, 可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 缩短收缩 又叫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 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 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 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拉长收缩 离心收缩,又叫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等长收缩 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收缩速度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比向心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 (2)代谢:输出功率时,离心收缩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疼痛最显著,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轻。 等长训练 等长训练是指在肌肉两端(起止点)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这种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又称为“等长收缩”等长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快,用时少。 训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动作时所选用的角度。如某块肌肉某个部位比较薄弱,那就应选择好练这薄弱部位的最淮动作角度进行超负荷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等长收缩1一5次,然后休息2一3分钟,休息时可练其他部位的肌肉,因等长训练时间较短,消耗能量相对较少,不易发生酸疼。每周进行一次正规的等长训练就能保持增长的力量。等长训练可引起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及动脉硬化者一般不宜进行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 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训练。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旬4组的练习,每组做166次。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表示。一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一次的重量;两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两次的重量。依此类推。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实践证明,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也最能长肌肉。等张训练一般比等长训练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多,易使人疲劳,引起肌肉酸痛。因此,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等张训练要先练大肌群,若先练小肌群,身体疲劳了,再练大肌群效果就不会好。 等动训练 动作速度不变。器械的阻力与练习者用的力量成正比,保证动作过程中肌肉始终受到最大的负荷刺激。这种练法称为等动训练。等动训练是通过等动练习器(联合器械)进行的。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解剖图说明 出处:汇健身 | 点击数:138965 | 文章录入:爱健 身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 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 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 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 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 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 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 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

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橈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 位于人体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内和向外旋转;手臂向后划;肩胛上升,旋转,向下。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 (十二)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转;使肩胛拉向一侧;帮助扩展胸部;帮助两臂举过头部。训练动作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两部分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弯屈;压缩腹部;压迫肋骨训练方法是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第一章 肌肉收缩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1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是不能传播的。 二、选择题: ()1、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E 、Cl- ()2、吊环十字支撑是: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 C、等张收缩 D、离心收缩 E、等速收缩 ()3、快肌纤维75%以上的人,较为适宜于 A、800M跑 B、1500M跑 C、100M跑 D、1万米跑 E、1500M游泳 ()4、在下楼梯时,股四头肌做: A、向心收缩 B、等动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长收缩 E、等张收缩 ()5、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动蛋白 B、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C、肌球蛋白 D、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E、原肌球蛋白 ()6、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B、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C、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E、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 )7、安静时,阻止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构是 A、肌钙蛋白 B、原肌球蛋白 C、肌钙蛋白I单位 D、肌球蛋白 E、以上都不是()8、肌肉中的弹性成份是 A、肌动蛋白丝 B、肌球蛋白丝 C、肌中结缔组织、肌腱、Z线 D、肌原纤维 E、肌动-球蛋白复合体 ()9、在等张收缩时,负荷与速度的关系是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D、速度恒定,负荷改变 E、二者同步变化 ()10、按照物理学定律,等长收缩时肌肉 A、做正功 B、做负功 C、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未做功 E、做外功 ()11、慢肌纤维在80%以上的人,较为适宜于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图,肌肉解剖图,人体肌肉图,(正面背面彩图)

肌学-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得局部记载) 上肢肌---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得上端,有稳定与运动肩关节得作用。包括 三角肌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得外侧段、肩峰与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得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就是肌肉注射得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就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得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得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得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得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与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与旋内。 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得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与旋内。 --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与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得前方、上方与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织入关节囊壁,所以这些肌肉得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重要得作用。 三角肌与冈上肌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前部肌束、大圆肌与肩胛下肌可使肩关节内收与旋内。三角肌后部肌束、冈下肌与小圆肌可使肩关节旋外。此外,三角肌后部肌束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前部肌束还可使其前屈。 ---臂肌 位于肱骨周围。臂肌可分前、后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图示]。 ◆前群:位于肱骨前方,有浅层得肱二头肌,上方得喙突肌与下方深层得肱肌。主要为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形态位置:位于臂前部,呈梭形。 起、止点: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关节盂得上方,通过肩关节囊,经大、小结节之间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会合成一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另从腱上分出腱膜,向内下越过肘窝,移行于前臂筋膜。此肌肌腹得内、外侧各有一沟,分别称为肱二头肌内侧沟与肱二

肌肉解剖图

肌肉解剖图 1.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2.胸大肌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3.胸小肌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4.背阔肌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5.尺侧腕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6.桡侧腕长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7.桡侧腕短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8.耻骨肌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9.长收肌和短收肌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10.大收肌 部位: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肌动蛋白收缩原理解读

Actin(细肌丝)&myosin(粗肌丝)的相对滑动 actin附着到myosin头部(ATPase,— myosin on a prehydrolysis ATP state unbound to actin), 结合后引起myosin头部弯曲, 同时水解ATP→ADP+Pi+能量, 产生一获能的myosin头部(an ADP-Pi-myosin state bound to actin), 发生旋转(pivot), 在依赖Ca2+条件下, 头部结合在相邻的另一个新的actin亚基上↓ 在Pi, ADP相继释放过程中, myosin头部又发生构象变化, 拉动肌动蛋白纤维, 使肌动蛋白纤维细丝与myosin发生相对滑动。 The coupling of ATP hydrolysis to movement of myosin along an actin filament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对滑动与ATP水解相偶联的过程。

肌肉收缩—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 肌原纤维(myofibrils)①粗肌丝-肌球蛋白②细肌丝-肌动蛋白(主)+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来自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冲动 ↓轴突传递 肌肉细胞膜去极化(动作电位产生) ↓T-小管 肌质网: 肌细胞中特化的光面内质网(钙库) 肌质网去极化释放Ca2+至肌浆中 ↓ Ca2+/肌钙蛋白Tn-C结合引起构象变化?actin与Tn I脱离, 变成应力状态; Tn T使原肌球蛋白(Tm)移到actin蛋白螺旋沟深处, 消除actin&myosin结合的障碍(原肌球蛋白Tm位移) ↓ Actin/myosin相对滑动:水解ATP,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If Ca2+ still 存在继续下一个循环, myosin沿肌动蛋白细丝滑动 ↓ Ca2+回收:神经冲动一经停止, 肌质网主动运输回收Ca2+, 收缩周期停止。

肌肉训练方法及原理(2020年10月整理).pdf

胸大肌杠铃 目标肌肉:胸大肌 训练目的:肌力肌耐力 器械名称:杠铃 动作名称:仰卧杠铃推举 设计原理:胸大肌向心收缩时可以使大臂在肩关节水平屈,该动作阻力向下,克服阻力向上做功时包含肩关节水平屈的动作,所以此动作可以训练胸大肌。 身体位置:仰卧,两脚自然打开,踩实地面,收腹挺胸,让整个的后背靠在训练凳上,眼睛和杠铃杆一条直线。双手采用正握闭握中握距的方式。 身体姿态与稳定:收腹,挺胸,从侧面看耳肩宽一条直线。 运动轨迹:由下向上 运动幅度:向下时肘关节和肩关节同高,大小臂成90度。向上时肘关节自然伸直。 呼吸:向下时吸气,向上时呼气 时间:向下2-4秒,向上2-4秒 安全提示:收腹保持身体稳定,不要耸肩防止肩颈损伤,手腕保持中立位防止腕关节损伤,向上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防止肘关节损伤。 是否有保护:有保护。 胸大肌器械 目标肌肉:胸大肌 训练目的:肌力肌耐力 器械名称:坐姿推胸训练器 动作名称:坐姿推胸 设计原理:胸大肌向心收缩时可以使大臂在肩关节水平屈,该动作阻力向后,克服阻力向前做功时包含肩关节水平屈的动作,所以此动作可以训练胸大肌。 身体位置:调整座椅高度和配重。坐姿,两脚自然打开,脚尖向前,膝盖冲着脚尖方向,踩实地面,收腹挺胸,让整个的后背靠在训练靠背上,双手采用正握闭握中握距的方式。 身体姿态与稳定:收腹,挺胸,从侧面看耳肩宽一条直线。 运动轨迹:由后向前 运动幅度:向后时肘关节和肩关节同高,大小臂成90度,使胸大肌充分伸展,向前时肘关节自然伸直,使胸大肌充分收缩。 呼吸:向后吸气,向前呼气 时间:下2-4秒上2-4秒 安全提示:收腹保持身体稳定,不要耸肩防止肩颈损伤,向上时肘关节不要过伸防止肘关节损伤,手腕保持中立位防止腕关节损伤。 是否有保护:无保护。 胸大肌自重 目标肌肉:胸大肌 训练目的:肌力肌耐力 器械名称:自重

肌肉的收缩原理教学教材

肌肉的收缩原理

肌肉的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收缩过程 (一)肌丝滑动学说 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肌小节中的带区。同时还观察到,当肌肉缩短或被牵张时肌小节的长度发生变化。Andrew F. Huxley和R. Niedergerke用特制的干涉显微镜精确地测量肌小节的长度,在1954年确认了十九世纪的报告,即在肌肉缩短时A带的宽度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窄。在肌肉被牵张时,A带的宽度仍然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宽。同年,Hugh E. Huxley 和Jean Hanson 报告,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在肌小节缩短或被牵张时,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的长度不变,而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重叠的程度发生变化。主要基于这两方面的证据,H. E. Huxley 和A. F. Huxley 在1954年分别独立的提出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 theory of muscle contraction)。这个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也就是肌肉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地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地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地长度不变,因之A带地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地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地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地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地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地重叠减少。

肌丝滑行学说根本不同于早期地肌肉收缩学说。早期有些研究者曾经提出,肌肉收缩是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地缩短。蛋白质分子地缩短或是由于折叠型分子增加折叠地结果;或是由于螺旋形分子改变螺旋距或直径地结果。与此相反,肌丝滑行学说主张长度不变地肌丝主动相对滑行是由于肌球蛋白横桥地活动在肌球蛋白丝与肌动蛋白丝之间产生力的结果。 在完整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至肌膜,首先引起肌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①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③收缩肌肉的舒张。 ①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的过程又称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因为肌细胞的兴奋过程是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收缩过程则以肌丝滑行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就是将上述两个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在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上,运动轴突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这又引起肌肉终板上产生突出后电位,即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又相继引起肌纤维膜上全或无的肌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从终板两端传播开,使整个肌纤维膜兴奋。在动作电位达到顶点之后几毫秒肌纤维产生全或无的收缩(见图4-13)。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出发肌纤维收缩的一系列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

肌肉如何收缩

肌肉如何收缩 肌的节律性收缩推动血液循环,骨骼肌的收缩产生各种躯体运动,而平滑肌的收缩则引起内脏器官及血管的活动。尽管这三者的结构,分布与机能特点各不相同,但从分子生物学观点看来,三种肌细胞的收缩原理是相似的。 对肌肉收缩形式的分类,目前运用最多的是根据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长度的变化进行划分,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如果从肌肉收缩时其牵拉骨杠杆运动的方向角度来考虑,缩短收缩又称为向心收缩,拉长收缩又称为离心收缩。

缩短收缩 缩短收缩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收缩,长度变短,通常缩短收缩还可继续细分为两种不同的收缩形式,不同学者又有不不同的叫法,有的称为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有的称为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 等张收缩 理解等张收缩,首先要清楚它定义的基础是缩短收缩,即要符合肌肉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等张收缩时,其负荷即外加阻力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是恒定的,而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时后,其张力在收缩过程中不再变化,但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或由于肌肉长度的变化,或由于负荷臂与重力的相互关系的变化等因素,其能发挥的力量大小,在不同关节角度就有所不同,其收缩速度有所不同。 等动收缩 等动收缩时通过的等动负荷器来实现,该器械使得负荷随关节运动进程得到精确,即在关节角度的最弱点负荷最小,而在关节角度张力的最强点负荷最大。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相等,肌肉能以恒定的速度或等同的强度收缩。 拉长收缩 拉长收缩又叫离心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然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了。 等长收缩 对等长收缩概念的描述,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虽积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详解

骨骼肌收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 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

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两组应变片 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肌细胞最本质的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产生张力和缩短。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或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横纹肌的收缩效能由收缩前或收缩时承受的负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图,肌肉解剖图,人体肌肉图,(正面背面 彩图)

肌学-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的局部记载) 上肢肌---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 包括

三角肌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

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肌肉拉伸原理

肌肉拉伸 什么是柔韧性?美国运动医学院专家认为,柔韧性应该跟整个瑜伽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发展并保持一系列的活动。柔韧性使运动员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关节能够流畅自如地在整个围活动。肌肉的拉伸被看作最容易、最安全的保持柔韧性的方法。 肌肉拉伸的好处有: 1. 减少受伤的风险; 2. 减少肌肉紧; 3. 保持所有肌肉的正常功能; 4. 舒缓关节紧; 5. 增加关节活动围; 6. 纠正肌肉的不平衡; 7. 增加运动的类型; 8. 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运动自由度; 9. 增强姿势; 10. 发展身体意识; 11. 减少身体的酸痛; 12. 促进血液循环; 13. 让你的感觉和运动更好; 14. 帮助你提高平衡性和稳定性。 既然拉伸肌肉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不太愿意进行这个运动呢?一些人认为柔韧性训练枯燥无味,认为结果并不明显。这些误解增加了障碍,可能为我们懒于进行肌肉拉伸训练提供借口。而有的人并不知道肌肉拉伸,也不知道如何拉伸。这也是不进行肌肉拉伸的原因。不幸的是,当这些人受伤之后才意识到肌肉拉伸的重要性。记住,练习肌肉拉伸永远都不嫌迟。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地进行练习,受到很好的效果呢?下面列出瑜伽锻炼的指导原则: 1. 征得医生的允许,明确你是参加瑜伽锻炼还是其他体能锻炼; 2. 找到一个安静的没有干扰和噪音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温度适宜,使肌肉保持适当的灵活性。若有必要,在练习之前,打开暖气,让室升温;

3. 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如果你每天只能够抽出15分钟锻炼,那么就不要指望练习30个姿势。不必贪多,坚持练习比什么都重要; 4. 调整你的瑜伽练习,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训练目标。例如,日期逢单,那么练习这些,日期逢双,练习那些。另外一个例子是,某天特别注意调整身体的肩部、下背以及腹部,而另外一天特别注意调整臀部、髋关节以及腹部,等; 5. 空腹时练习瑜伽效果最好。吃个水果、喝杯果汁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要吃煎饼等; 6. 练习瑜伽时,肌肉、关节和神经不应该感到酸痛。肌肉拉伸时有轻微的酸痛很正常,但是疼痛就不行。做动作要轻柔、有耐心。记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7. 注意修正姿势,特别留意身体对每个姿势的反映; 8. 每个姿势之间不要跳跃。尽可能自然巧妙地移动这些姿势,形成“静态”的姿势。动作不连贯或者幅度大可能会拉伤肌肉; 9. 记住拉伸相对的肌肉。这将使对应肌肉得到同等锻炼和休息的机会。例如,当准备拉伸腿筋时,有必要拉伸或者活动股四头肌; 10. 一直保持腹部的参与很有帮助。也就是说,一直注意“将肚脐吸向脊椎”。这可以帮助支持腰椎。另外,“将胸廓提离腰部”,以支持较好的姿势,并增加肺活量; 11. 不要过度拉伸已经拉伸过的区域,这可能造成“过度灵活”。过犹不及,关节的正常功能跟柔韧性一样重要; 12. 对瑜伽练习和高尔夫挥杆充满热情。多看我的讲义,多理解生物力学知识; 13. 保持积极的态度,认识到练习瑜伽对身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马上行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4. 从瑜伽姿势练习中收获乐趣。

肌肉解剖图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 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 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 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 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 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 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橈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 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 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