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领域信息不对称及成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信息不对称理论 (2)
第一节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2)
第二节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4)
第三节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 (5)
第四节信息与有效市场假说 (7)
第五节不对称信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7)
第二章我国金融市场领域信息不对称及成因分析 (9)
第一节我国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危害 (10)
第二节造成我国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20)
第三章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消解 (24)
第一节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 (24)
第二节货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决 (26)
第三节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决 (28)
注释 (31)
主要参考文献 (33)
论文摘要(中文) (1)
论文摘要(英文) (1)
前言
金融市场以其独特的交易方式和运行机制,将所有金融机构和一切融资行为联系起来,构成资金融通的综合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往往反映出一国金融业及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在现代金融领域中,金融市场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知识经济的形成及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出现了多样化、国际化、交易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所有经济主体的投融资行为都要通过金融市场来联结。因而,金融市场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于80年代,其中货币市场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直至1996年才步入新的规范化发展阶段。目前,货币市场上交易较为活跃、规模较大的主要是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证券回购市场,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市场规模则较小。资本市场的主要构成是政府债券(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债券和金融债券市场十分狭小,股票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历经了行政摊销、柜台发售、存单发售、上网发售的逐渐市场化规范化进程。
随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金融风险逐年增高,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资本市场上的暗箱操作及虚假信息的提供、有些上市公司的业绩江河日下而股价却不断上升、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倒闭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金融市场化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
势,金融市场中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损害交易主体的经济利益,影响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甚至威胁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探求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如何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快速、健康、规范发展,提高金融市场融资效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对于此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起因于金融泡沫,有人认为起因于体制性因素,有人认为起因于交易主体素质问题,有人认为起因于管理层监管问题。对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也提出了很多方案。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表象因素。因为,对于市场经济发达、金融市场发展比较规范的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此起彼伏,近二三年以来发生的东南亚的金融动荡、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阿根廷及巴西的金融动荡等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仅仅从我国制度、交易主体、监管等角度去分析此类问题势必有些偏颇,必须探求造成上述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寻求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入手,借鉴信息不对称理论,从微观层面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制度创新(包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并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创造相对对称的信息条件。
第一章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一节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一、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假定
西方经济学分析中,特别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型中,有两
个比较严格的假设条件,一是人的经济行为被假定成为是“理性”的,或是合乎“理性”的。这一假定被表述为利己原则和效率原则。利己原则指出决策者的经济行为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效率原则指出决策者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二是各交易主体拥有完全信息,这一假设的基本内容包括:1)信息为免费财货,为公共品,无成本,无效率;2)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显示供求状况的完全信息;3)消费者和厂商具有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这一假设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各经济主体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可能性上是不相等的,例如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等信息不可能完全掌握,不同的投资者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对市场信号的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各交易主体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即信息完全或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因而,部分传统经济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的理论定义可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1],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信息是大量存在的;二是信息是有价值的;三是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在金融市场中,所有影响未来收入流量的分析、判断和估价的资料、情报等,都可以定义为信息(Information)。这些信息大致包括:宏观(政策及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信息,如: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及汇率变动情况等的预测,资本市场中管理层出台的一系列办法和规章制度等;微观(交易主体)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家素质、企业主导产品、要素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股本结构、大股东的持股情况
的变化等。
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这些信息的获取能力是不同的,根据各经济主体所获取市场信息的差异性,可将各市场参与主体分为对称信息(symmetric information)和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两类。对称信息(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各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可能性上是相等的,即对于特定的某项交易,各交易主体对于交易的信息拥有上不存在时间差;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即某些参与人拥有私人信息,不对称信息从狭义上讲不包括非完美信息、非完全信息等。只有各经济主体之间是对称的才能对市场信号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
第二节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信息既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发生在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发生在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研究事前不对称博弈的模型成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不对称博弈的模型成为道德风险模型[2]。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隐藏信息(Hidden Information)或称隐藏知识(Hidden Knowledge)而导致的交易一方为谋求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而导致的交易一方为最大化个人利益采取的损害交易另一方的行为[3]。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是参与交易双方(委托人和代理人)相互搏弈的结果,都有可能对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