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练(12)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周练十二试题
命题人:(时间88分钟,分值90分)
1.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优越”,他还说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这个制度的“总危机”,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他的这段讲话()
A. 反击了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根源
C.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D. 激化了正逐步走向尖锐的东西方矛盾
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时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
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3.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
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

”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课后作业】
1.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
封时,一位参与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东德修柏林墙是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
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3. 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4. 右图是载于1949年苏联报纸上的一副漫画。

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星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的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

这幅漫画是在讥讽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 D.铁幕演说
5.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
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6.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7. 二战后至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
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

其主要原因是
A.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B.欧洲共同体的严重排外性
C.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D.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
8. 1946年7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次会议上提出:世界上的原子能发展
和使用,要由一个国际原子发展机构来管制,任何把核燃料用于武器发展的违约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

具主要目的是
A.由联合国控制核武器及技术 B.促进各国和平利用核能
C.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 D.避免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9.下列四副图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A.即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
B.政治上妥协军事上对抗
C.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美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10. 右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

它讽刺的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B.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二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
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牢牢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11.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国家利益的冲突
12. 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13.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

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排
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

这不能用来说明:()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
孩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15. 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
社会制度。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B.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
C.建立自己领导的势力范围 D.抵制美国的霸权政策
1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5分)材料二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

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分)
材料三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

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

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

(1分)
材料四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根据材料四概述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

简要分析其作出这样预测的原因。

(3分)
1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

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从而有郑和下西洋之举……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
宾,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礼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材料二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

那时我们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

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援助。

我国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

从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提高……1971—1975年,中国对外援助支出猛增,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5.88%……1973已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张淑贞《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援助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

表示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优化对非援助结构……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提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鼓励更多企业赴非洲投资,……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进一步加强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教育合作。

——新华社2009年11月8日电(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活动为何难以持久。

(6分)
(2)根据材料二推断“受援国”的主要类型。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国际背景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1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对外援助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任何企图阻碍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会得到我们的帮助。

任何政府、党派为图政治私利或其他打算,不惜延续人类痛苦的,必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年6月)
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

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40 多年之后,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但是结构不同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

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大量资金注入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合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

……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

——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
(1)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实施两个“马歇尔计划”的背景。

(2)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两个“马歇尔计划”的共同前提和效果。

1.D【解析】解题的关键一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及“1946年2月”这一时间节点的关注,二是对“冷战”这一概念理解的迁移。

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矛盾表现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抗,斯大林的讲话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一样,强调各自社会制度的优越,攻击对方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从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美苏由战时的合作逐步走向“冷战”。

铁幕演说发表于1946年3月,A时间、逻辑有误;B既非斯大林讲话的中心,而且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在于法西斯主义的扩张;“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错误。

2.D【解析】题眼: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

”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

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项也排除。

故正确答案选D。

5.B【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6.(1)马歇尔计划背景:二战结束的欧洲,战争摧残,经济崩溃,社会动荡;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恢复经济从而恢复社会次序;为了提高欧洲对美国的经济依存度。

(答两点即可得6分)
新马歇尔计划的背景:苏联及东欧国家出现市场经济的改革,促使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强化美国在此地区的影响。

(6分)
(2)共同前提: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前提。

(4分)
共同效果:遏制苏联在欧洲扩张和影响,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影响。

(4分)
【课后作业】
1.A【解析】柏林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

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2.D【解析】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被摧毁,美苏联盟的基础消失,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

3.B【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5.B【解析】本题需要对材料有准确把握,“正以经济方式-------渗透”等。

材料反映了美国为帮助西欧恢复经济,1948年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试图拉拢东欧国家。

在这一背景下,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A项中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是在1947年,针对美国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项1955年成立华约,针对资本主义阵营1949年成立的北约;D项1949年支持民主德国成立,针对同年联邦德国的成立。

6.D【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理解,A选项明显错误,美国不可能放弃在欧洲的利益,因为这是它称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B和C与题意不符合。

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7.D【解析】二战之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使得欧洲出现于分裂:东欧主要为社会主义国家,西欧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

8.C【解析】请注意,在1946年7月,世界上只有美国一家拥有原子弹。

美国代表建议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

这导致世界上掌握原子弹技术的只能有美国一家,其目的不言自明,以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

11.B【解析】根据提示语——根本的不对称性,应该理解为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存在着巨大差距,正是这种差距最终导致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失败,甚至走向解体。

所以应该选择B。

12.B【解析】仔细看图,“和平鸽”的内脏是“美国导弹”揭示了美国的“假和平”政策。

13.D【解析】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外,就不会有更多的西欧国家接受欧洲复兴
计划,那通过稳定资本主义来遏制共产主义的目标就实现不了。

14.C【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丘吉尔的话说明了核武器与和平的关系,
即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15.D【解析】“占领土地,强加自己的社会制度”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

A、
B、C三项均符合材料的意思,而D选项从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要根据材料的中
心意思来选择。

16.(1)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前十年的发展多灾多难,但也取得许多进步。

“多灾多难”: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北洋军阀进行独裁统治,割据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等。

“许多进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定程度上维护民主共和;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巴黎和会拒签合约,开始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己的利益。

(5分)
(2)时期Ⅱ:经济先下滑后有得到恢复和发展。

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苏联的背信弃义。

后政府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八字方针和七千人会议)(3分)
(3)寓意: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和平的政治局面,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分)(4)预测:中国经济将会保持连续、较高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超过英、法、德等国。

原因:中国结束“文革”错误,社会恢复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府重视科教;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分)
17.(1)积极作用: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增进了各国间的信任与友谊。

(4分)
原因:朝贡贸易,活动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国力衰退时难以维持。

(2分)
(2)受援国: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

(2分)
国际背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美国
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威胁中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4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受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消极方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8分)
(3)变化:对外援助形式由单一到日益多样化(由单纯的经济援助到注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忽视国家经济利益到兼顾受援国与我国双方的经济利益。

(4分)
原则:注重国家利益;量力而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等。

(4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