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主要港口优先发展领域分析
武汉阳逻港调研报告
![武汉阳逻港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09b2b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a.png)
武汉阳逻港调研报告武汉阳逻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内陆港口。
近年来,随着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阳逻港也逐渐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之一。
本次调研以了解武汉阳逻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为主要目的。
一、武汉阳逻港的基本情况武汉阳逻港位于长江北岸,地理位置优越,具备良好的水陆交通条件。
港口总面积达到800多亩,拥有现代化的集装箱操作设备和大型物流仓库。
港口景区内的景点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二、武汉阳逻港的发展概况随着武汉市经济的腾飞,武汉阳逻港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201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近30%。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更是突破30万标箱,位居中部地区的前列。
三、武汉阳逻港的竞争优势武汉阳逻港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优势: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河口港口,武汉阳逻港连接了长江经济带的北方和南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港口设施完善:武汉阳逻港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物流仓库,能够提供高效的货物装卸和储存服务。
3.多式联运优势:武汉阳逻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与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为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武汉阳逻港的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发展武汉阳逻港,提升其物流运营水平和竞争力,相关部门提出了以下发展规划:1.提升港口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武汉阳逻港的装卸效率和物流运作能力。
2.加强航运网络建设:与长江上下游港口加强合作,开通更多班轮航线,提升阳逻港的服务范围和能力。
3.发展综合物流业务:积极发展仓储、配送、加工等综合物流服务,推动阳逻港从港口向物流园区转型升级。
五、对武汉阳逻港未来发展的建议1.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周边企业、港口合作,共同发展货物运输和物流业务,形成良性互动。
2.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提升阳逻港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注重环保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环保,采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da27308cc1755270722086f.png)
20
国 家战略,提出 建设武 汉长江中 游航运 中心的要 求. 这 既为 湖北 构建 中部 崛起 的重 要战 略支 点提 供了 机 遇,也赋予我们重要的历史责任.加快研 究和推进武 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已成为当前湖 北和武汉面临 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 战略任务.
一,构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总体构架
ZHI DIAN J IAN SHE
支点 建设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 实践与考
� � �
11 年,国务 院出台 � 关于加 快长江 等内 河水运发展的 意见 � ,将内河水运 上升为 规划所涵盖的武汉,鄂州,黄冈,咸宁四市规划范围 为主 ,涉 及航 道航 线和 公路铁 路集 疏运 体 系建 设部 分,延伸 至湖北省及 中西部 相关地 区.以此 为基础, 按照长江中游不同的地域特征及相关产业集群的分布 情况,以武汉为中心将核心建设区范围区分为一个核 心功能片区和两个上下游功能片区.核心功能片区依 托武汉中心城区优势和基础,重点建设长江航运服务 集聚区,设立航运交易所,航运综合服务基地,信息 服务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使之成为武汉航运中心的 行政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国内外 大型航运企业集聚的总部基地.下游功能片区围绕建 设阳逻,花山 - 北湖,黄州,三江,武穴等 5 个临港 新城 及 10 个产 业园 区,突 出发 展集 装箱 运 输基 地 , 物流及贸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临港产业重点发展 钢铁,桥梁钢构,重型装备制造,石化等.上游功能 片区围绕金口,纱帽,咸嘉等 3 个临港新城及 5 个产 业园区,重点布局建设物流及贸易基地和科技教育基 地, 临港 产业 着力 发展 汽车 及零 部件 制造 ,轨 道车 辆,机械装备,建筑材料等. .
2011 年 8 月, 新港 管委 会牵 头并 会同 武汉理 工 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航运 研究中心等 有关方面专家,组织编制了 � 武汉长江中 游航运中心 建 设发展战略 纲要 � , 研究提出 武汉长 江中游航 运中 心 建设 基本功 能要素 及内 涵. 2012 年 4 月 ,武 汉市 人民政府第 10 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 纲要 � . ( � ) ���� ���� .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38cc44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3.png)
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增强港口综合实力、优化航 运发展环境等。
定位
立足中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成为我国内河 航运的重要枢纽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设现状与进展
建设现状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已取得一 定成效,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航 运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面临挑战
在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 题,如港口竞争加剧、环境保护压力 等。
业升级和转型。
提升城市地位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 物流节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 心的建设将提升武汉在全国乃至
全球的交通地位和影响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1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概 述
背景与意义
长江中游地区
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
航运发展
长江中游地区航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成为我国内河 航运中心的潜力。
战略意义
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目标与定位
总体目标
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 力的内河航运中心。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总结词
科技创新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详细描述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素质人才。这制 约了航运中心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提升航运中心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瓶颈
总显
VS
详细描述
06
未来展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 中心建设的趋势与前景
发展趋势与方向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朝着智能化方向 发展,实现船舶、港口、物流等各环节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对策分析
![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b4e60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f.png)
DOI:10.16198/ki.1009-640X.2019.01.010刘涛,彭东方,刘均卫.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对策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1):76-84.(LIU Tao,PENG Dongfang,LIU Junwei.Analysis of shipping development measures for Yichang to Wuhan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J].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9(1):76-84.(in Chinese))㊀第1期2019年2月水利水运工程学报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1Feb.2019㊀㊀收稿日期:2017-12-15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402005)㊀㊀作者简介:刘㊀涛(1982 ),男,湖北石首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运发展规划及政策研究㊂E-mail:lt14@ 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对策分析刘㊀涛1,彭东方1,刘均卫2(1.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㊀430014;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㊀430010)摘要: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充分发挥长江主通道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破解的重大命题㊂梳理了长江干线特别是中游航道㊁港口㊁船舶等航运要素的发展概况,认为中游航运发展存在着航道瓶颈制约㊁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提升空间有限㊁港口服务体系需要完善㊁工程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分析了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社会与综合交通发展趋势,结合宜昌至武汉段运输发展特点,预测了三峡断面及宜昌至武汉段不同水平年的水运量;提出了促进长江中游航运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沿江综合交通立体走廊构建㊁提高中游航道网络化程度㊁加快航运中心建设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㊁加强相关基础研究等㊂关㊀键㊀词:水路运输;阶段性特征;运输需求;长江航运中图分类号:U69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640X(2019)01-0076-09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依托和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基本支撑,一直是全国内河水运建设发展的重点㊂国家高度重视长江航运发展,提出要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1]㊂21世纪以来,长江航运快速发展,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保持高位增长,运输规模在世界通航河流中遥遥领先㊂2017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达到25亿t,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6%,自2005年以来就一直稳居世界内河首位㊂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上连三峡库区,下接下游深水航道,是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通道㊂中游航道经过系统整治,特别是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使中游瓶颈得到初步缓解㊂但与上㊁下游航道相比,中游航道尺度明显偏低㊂上游涪陵至宜昌段㊁下游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最低维护水深均已达到4.5m,宜昌至武汉段仅为3.5~4.0m㊂与此同时,三峡船闸自2003年运行以来,断面货物通过量持续增长,由2004年的0.43亿t 增至2017年的1.38亿t,船闸通过量远远超出设计通过能力,船舶待闸已成常态,2017年日均待闸船舶614艘次,平均待闸时间近106h㊂三峡河段及中游宜昌至武汉段的通航问题,日益成为长江航运发展乃至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建设的瓶颈㊂实现中游航道与上㊁下游匹配衔接,充分发挥长江航道整体效益,满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航运的迫切需求,有必要对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通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㊂同时,在新发展理念指引和高质量发展导向下,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普遍共识㊂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上游地区面临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生产㊁生活㊁生态等综合效益,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2]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加强化生态环保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必然要求充分发挥长江航运的资源㊁经济㊁生态优势,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3]㊂基于此,分析了长江中游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经济社会与综合交通发展趋势,预测了宜昌至武汉段水运需求,提出了有关发展建议,期望能为破解长江航运发展的制约性问题提供有益参考㊂㊀第1期刘㊀涛,等: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对策分析1㊀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现状1.1㊀航道发展长江干线航道是我国内河交通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水富至长江口全长2838km,除水富至宜宾段30km 外,已全面达到Ⅲ级及以上航道标准,基本实现了高等级航道的全线贯通㊂经过系统建设,下游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㊁长江南京以下12.5m 深水航道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完成,12.5m 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南京以下航道实现深水化;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等完工,中游 瓶颈 制约初步缓解;重庆至宜宾航道提升为Ⅲ级,宜宾以下全部建成高等级航道,上游高等级航道不断上延,‘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规划目标总体提前实现㊂目前,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的效果正逐步显现,通航潜力得到极大释放,为实现长江航道 深水化㊁生态化㊁标准化 和水资源综合利用需求下的航道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与保障[4]㊂目前,10万t 级及以上海轮可乘潮减载抵达南通;5万t 级海轮可全天候双向直达南通港,12.5m 深水航道初通期的每年4 11月可直达南京㊂3万t 级海船可直达南京,洪水期可驶抵芜湖港㊂洪水期万吨级海轮可直抵安庆港㊂安庆至武汉航段可通航5000~10000t 级海船,武汉至宜昌段可通航1000~5000t 级内河船舶组成的船队,宜昌至重庆段可通航3000t 级船舶,重庆至宜宾段可通航1000t 级船舶,宜宾至水富段可通行300~500t 级船舶㊂长江干线航道维护尺度见表1㊂表1㊀长江干线航道最低维护尺度(2018年)Tab.1㊀Minimum maintenance scale of Changjiang River waterway 河㊀段里程/km 最低维护尺度(水深/m ˑ航宽/m ˑ弯曲半径/m)水富-宜宾30.0 1.8ˑ50ˑ320宜宾-重庆384.0 2.9ˑ50ˑ560重庆-涪陵112.4 3.5ˑ100ˑ800涪陵-宜昌中水门544.1 4.5ˑ150ˑ1000宜昌中水门-下临江坪14.5 4.5ˑ100ˑ750下临江坪-荆州四码头137.0 3.5ˑ100ˑ750荆州四码头-城陵矶248.0 3.8ˑ150ˑ1000城陵矶-武汉长江大桥227.5 4.0ˑ150ˑ1000武汉长江大桥-黄石上巢湖201.7 4.5ˑ200ˑ1050黄石上巢湖-安庆吉阳矶175.0 5.0ˑ200ˑ1050安庆吉阳矶-芜湖高安圩194.0 6.0ˑ200ˑ1050芜湖高安圩-芜湖长江大桥37.0 6.0ˑ500ˑ1050芜湖长江大桥-南京燕子矶101.09.0ˑ500ˑ1050南京燕子矶-江阴鹅鼻嘴183.110.5ˑ500ˑ1050江阴鹅鼻嘴-南通天生港49.510.5ˑ500ˑ1050南通天生港-长江口222.012.5ˑ500ˑ1500长江中游宜昌下临江坪至武汉长江大桥航道全长612.5km,有芦家河㊁枝江㊁江口㊁太平口㊁武桥等10多个重点浅水道,历来是枯水期长江航道维护的重中之重㊂按河道特性分为3段:宜昌至枝城段长45km,河道多为顺直微弯河型,河床稳定,航道条件较好㊂枝城至城陵矶段又称荆江河段,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㊁下荆江㊂上荆江长约175km,河段内弯道较多,弯道内有江心洲,属微弯型河段,河槽宽度平均为1300~1500m㊂下荆江长约165km,属蜿蜒型河段,河道迂回曲折,河槽平均宽度约1000m㊂城陵矶至武汉段长227.5km,河道较顺直,多为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分汊河段㊂宜昌至武汉段枯水期水流流速为1.0~1.7m /s,洪水期流速2.0~3.0m /s,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m 3㊂目前,宜昌至荆州段航道的最低维护水深达3.5m,荆州至城陵矶段达3.8m,城陵矶至武汉段达4.0m㊂1.2㊀港口发展长江干线基本形成了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㊁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㊁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为区域核心,以国家主要港口为骨干㊁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㊁辐射全水系的总体格局,在空间分布上横跨东西,保有适当距离,并有充足腹地资源㊂长江港口呈现出货运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比较齐备的集装箱㊁铁矿石㊁煤炭等江海转运体系和汽车滚装㊁液化品等专业化运输体系㊂截至2017年底,长江干线港区共拥有生产性泊位3102个,散货㊁件杂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18.33亿t,集装箱通过能力2223万TEU,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泊位419个[5]㊂77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年2月宜昌到武汉段,有宜昌㊁荆州㊁岳阳㊁武汉等港口,基本形成了以武汉港为区域核心,其他国家主要港口为骨架,地区重要港口为补充,辐射长江上㊁中游地区的港口布局,建立了集装箱㊁矿石㊁煤炭㊁汽车滚装㊁液化等专业化运输体系㊂2017年,长江中游地区湖北㊁湖南两省长江干线全社会生产性码头泊位651个,码头总延长63838m,散货㊁件杂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2.4亿t,详见表2㊂表2㊀长江干线中游港口基本情况(2017年)Tab.2㊀Harbors and ports of Changjiang River s middle reaches地区全社会生产用码头泊位综合通过能力泊位数/个码头总延长/m散货㊁件杂货/万t集装箱/万TEU旅客/万人汽车滚装/万辆湖北56656547206074362176154湖南8572913742334198合计651638382434946925951621.3㊀船舶发展2000年以来,长江干线船舶货运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船舶结构变化显著,自航船数量快速增长,机动船运力占总运力规模的90%以上,原来主导长江干线货物运输的推(拖)驳船队运力急剧减少㊂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商品汽车㊁载货汽车等滚装运输逐步壮大,以豪华游轮为主的旅游客运快速发展,三峡库区客运滚装游轮开始试运营㊂截至2017年底,长江水系14省市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1.93万艘,占全国水上运输船舶的71.6%;净载质量1.97亿t,载客量56.6万客位㊂近年来,运输船舶总体规模有所减少,但船舶净载质量大幅增加,平均吨位不断增大㊂长江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干线航道船舶通航能力越来越高,通航船舶大型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㊂2017年,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达到1630t,是2000年的3.3倍,与密西西比河㊁莱茵河发展水平不相上下,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船平均吨位达到4360t,三峡过闸船舶3000t以上船舶艘次所占比例达到67.5%㊂表3㊀长江干线中游代表船型Tab.3㊀Typical ship types of Changjiang River s middle reaches船型吨级/(t/TEU)船长/m船宽/m吃水/m原油驳350066.820.8 3.4 500085.220.8 3.7油船130075.013.6 2.5 300087.014.8 3.8货船100055.010.6 2.8 150068.011.5 3.3 200078.013.6 3.1 300087.015.8 3.6 5000100.016.2 4.3 8000112.019.2 5.3江海船500099.816.2 5.6 5000(浅吃水)113.017.5 5.0集装箱船120TEU73.813.2 2.6 300TEU105.017.2 3.8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的主要运输货类包括原油㊁成品油㊁煤炭㊁金属矿石㊁矿建材料㊁液体化工品㊁集装箱㊁商品汽车等,运输船型有机动驳㊁甲板驳(含分节驳)㊁推拖轮㊁江海直达船㊁各类专用船㊁高速客船㊁游船㊁渡船等,部分船型形成了系列㊂船舶营运组织主要为机动船运输,原油以油驳船队运输为主㊂在支流和区间运输中,以机动船运输为主,详见表3㊂2㊀中游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2.1㊀中游航道 瓶颈 制约严重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河床演变频繁,滩多水浅,航槽不稳,有近20处碍航浅滩,一直是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㊂经过多年建设,中游航道标准有了较大提高,宜昌至荆州㊁荆州至城陵矶㊁城陵矶至武汉航道尺度分别达到3.5mˑ100mˑ750m,3.8mˑ150mˑ1000m,4.0mˑ150mˑ1000m,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㊂但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㊁挖掘中上游内需潜力㊁促进向沿江内陆拓展等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㊂中游航道瓶颈制约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航道整体效能发挥受限,通过能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㊂从航道形态看,中游区域航道尺度仍大幅低于上游涪陵至宜昌4.5mˑ8797㊀第1期刘㊀涛,等: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对策分析150mˑ1000m和下游武汉至安庆4.5mˑ200mˑ1050m的标准㊂枯水期,大型船舶往往需要被迫过驳减载货转载运输,影响了运输的经济性㊁时效性和航运整体效益的全面发挥㊂2.2㊀三峡船闸挖潜空间有限三峡枢纽极大改善了长江航运通航条件,随着中上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转移进程加快,过闸货物需求量日益增大,面临的过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㊂2011年,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已经突破1亿t,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㊂目前,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已经饱和,船舶过坝供需矛盾相当突出,船舶待闸已成常态,越来越成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㊂三峡船闸通航潜力的挖掘可从运行管理和船舶大型化两方面考虑㊂就船闸运行管理而言,船闸运行参数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设计参数,在现有通航条件下,船闸通航潜力和效率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挖掘,过闸运量超过设计通过能力的近40%㊂船舶大型化方面,过闸船舶平均吨位已经超4000t,3000t级以下船舶比例不到10%,受长江中下游航道条件㊁船闸槛上水深条件㊁两坝间汛期水流条件等制约,过闸船舶大型化提升空间越来越小㊂与挖潜空间有限相对,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省市大力引导和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地区集聚,过坝货物需求将持续增长,对于保障重点物资畅通高效过坝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船舶过坝供需矛盾进一步突显,通航组织㊁船闸运行㊁锚地管理等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考验㊂三峡船闸的挖潜空间已经近乎极致,无法适应持续增长的过坝货物需求及安全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已经非常迫切㊂2.3㊀港口服务体系仍需完善1992年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把港口功能划分为三代;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港口功能的拓展,1999年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又提出了第四代港口㊂目前,第三代港口适应了国际经济㊁贸易㊁航运和物流发展的要求,使港口逐步演变为国际物流中心,已成为世界上内河航运发达国家港口发展的主流[6-7]㊂随着经济全球化㊁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些大型港口已经逐步演变为第四代港口㊂长江中游港口总体上仍处于第二代向第三代转型的阶段,港口布局㊁泊位结构不合理,通用杂货泊位数量多,专业化泊位少;区域港口同质化发展,各港功能定位不明确,港口集约化㊁协同化发展程度不高;港口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不高,现代服务功能不强,基本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仓储㊁配送㊁加工增值服务等;港口集疏运体系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不畅,基本以公路为主,公路等级偏低,铁路集疏运建设滞后,区域龙头武汉港核心港区的阳逻港区,其疏港通道的江北铁路至今尚未完全打通,以水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特别是铁水联运发展缓慢㊂2.4㊀航运工程实施难度越来越大受城镇化发展㊁桥梁建设㊁水源地及保护区等因素影响,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相关工程实施技术难度越来越大,资源环境约束㊁外部协调约束日趋严格,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㊂技术层面,三峡㊁向家坝㊁溪洛渡等枢纽的运行虽然直接改善了通航条件,但也带来了非恒定流下泄㊁推移质区间输移㊁三峡库尾回水变动㊁三峡清水下泄等不利影响,增大了航道治理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㊂生态环保方面,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㊁经济文化多样㊁区位优势重要㊁生态系统独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8]㊂中游河段涉及多处自然保护区㊁种质资源保护区㊁水源保护区㊁重要湿地等(表4),航运发展如果涉及相关保护区域,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在生态环保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往往导致相关项目无法实施㊂中游航道碍航河段基本上多处于洲滩演变复杂的河段,自然保护区㊁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也多处于洲滩演变复杂的河段,项目建设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冲突㊂2013年后,国务院明确要求不再允许进行保护区功能调整,项目实施面临法律障碍㊂其他外部协调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家征地拆迁政策的调整,实施严格的土地政策,加强了土地审批管理,从严控制用地规模,审批手续环节多㊁周期长,土地指标难以及时落实,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实施㊂水利㊁防洪㊁环保㊁城市等相关部门对航运建设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建设缺乏有效的高层协调机制,建设项目相关许可㊁论证等环节的协调工作量和协调难度不断增加㊂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年2月表4㊀宜昌至武汉段涉及的自然保护区Tab.4㊀Nature reserves of Yichang-Wuhan section序号保护区涉及河段功能区1长江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宜昌至昌门溪河段缓冲区㊁实验区㊁外围保护地带2长江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天藕河段核心区㊁缓冲区碾子湾河段缓冲区3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铁铺至熊家洲河段核心区熊家洲至城陵矶段核心区道人矶至杨林岩河段实验区4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牌河段缓冲区㊁实验区陆溪口水道核心区嘉鱼-燕子窝河段核心区㊁缓冲区㊁实验区簰洲河段核心区㊁缓冲区图1㊀区域经济腹地区位关系Fig.1Regional economic hinterland location relationship3㊀运输需求分析3.1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㊁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是我国继长三角㊁珠三角㊁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9]㊂长江经济带战略㊁ 一带一路 倡议等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是两大国家战略连接的纽带㊂长江中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 一轴㊁两翼㊁三极㊁多点 的空间布局㊂在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上,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㊁武汉㊁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㊁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等工作,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㊂在运输通道上,将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以上海㊁武汉㊁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为枢纽,有效衔接铁路㊁公路㊁航空,建立贯通全流域的综合物流体系,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㊂对外开放方面,借助上海自贸区继续推进向东开放, 一带一路 倡议将推动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㊂总体上看,借助国家战略政策叠加的机遇,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快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间的差距将逐步缩小㊂区域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为水运发展带来新的㊁更高的要求[10]㊂3.2㊀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趋势长江黄金水道依托水运大运能㊁低能耗㊁低成本的优势,作为大宗能源和外贸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加强中西部地区与国际国内市场联系中所起的作用已经显现,其支柱地位亦十分明显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等的实施,区域内部横贯东西㊁沟通南北㊁通江达海㊁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将逐步形成㊂水运发展方面,将全面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重点解决中游 瓶颈 ㊁支流 不畅 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有序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这将带动水路运输潜在需求的释放㊂同时,陆路铁路㊁公路集疏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上海㊁武汉㊁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及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㊁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加快,将极大08㊀第1期刘㊀涛,等:长江干线宜昌至武汉段航运发展对策分析改善沿江港口的集疏运条件,有利于形成江海联运及铁水㊁公水㊁空铁等多式联运格局,进而大幅度拓展中游港口腹地范围,进一步促进长江中游航运的快速发展[11]㊂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制定了交通强国战略两步走的实施路径,并正在制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㊂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依托,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构建的基本支撑,必将成为建设交通强国的优先选择和先行领域㊂4㊀运输需求预测图2㊀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Fig.2Cargo throughput capacity of Changjiang River mainstream 4.1㊀长江干线货运量作为我国水路运输的主轴,长江干线在国内能源㊁原材料㊁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及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㊂2000年以来,长江航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㊂2017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25.0亿t(见图2),2000 2017年间年均增长11.6%,高于同期我国GDP 增速㊂长江干线各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28.0亿t㊂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9亿t,集装箱吞吐量1781.4万TEU;三峡船闸通过量1.38亿t,超过设计能力38%,船闸通过量再创历史新高,通航潜力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发挥㊂4.2㊀宜昌至武汉段运输特点分析4.2.1㊀过闸货运量变化特点(1)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㊂2017年,三峡船闸通过量为1.38亿t,其中货运量1.3亿t㊂2004 2017年,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年均增速达到9.4%,尤其是2005 2011年间年均增速高达20.4%,远高于长江干线货运量的平均增速,之后受到船闸检修㊁天气㊁能力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㊂(2)货物流向发生重大变化㊂三峡船闸运行以来,随着工业化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中上游地区逐步由原材料㊁初级产品的输出地变为输入地,过闸货物的流向发生重大变化㊂在2009年上下行运量达到均衡后,上行逐渐超过下行,占主导地位㊂2017年,上行货物7766万t,占比56.3%;下行货物6023万t,占比43.7%㊂(3)货运结构正在逐渐变化㊂自三峡船闸运行以来,过闸货物以矿建材料㊁矿石㊁集装箱㊁钢材㊁煤炭㊁水泥及石油等大宗散货为主,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75%左右㊂2017年,矿建材料㊁矿石㊁集装箱㊁钢材㊁煤炭㊁石油及水泥等货类总量1.09亿t,占三峡过闸总货运量的79.0%㊂煤炭曾是最大的货种,近年来运量明显下降,从运行初期的约50%下降至2017年的6.9%;矿建材料和矿石运量增长迅速,分别从2004年的158万t 和252万t,增长到2017年的3417万t 和2842万t,跃升为三峡船闸过闸的两大货种;集装箱运输也快速增长,由2004年的181万t 增长至2017年的1528万t,比重由2004年的5.3%提高至2017年的11.1%㊂4.2.2㊀宜昌至武汉段货运量变化特点(1)总量快速增长㊂2017年,宜昌至武汉段水运量约2.4亿t,2005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10%,快于长江干线的平均增速㊂本段运量基本为内河运输,其中河段内部交流量约0.2亿t,河段与外部交流量约1.3亿t,过境运量约0.9亿t㊂(2)水运量构成以大宗干散货为主㊂2017年,宜昌至武汉段大宗干散货完成运量1.7亿t,占总量的70.8%㊂其中,矿建材料完成约1.2亿t,是河段运量最大的货种㊂(3)上下行运量较为均衡㊂2017年,宜昌至武汉段上下行比例接近1ʒ1,较为均衡㊂其中,上行运输货物主要为长江下游中转来的外贸金属矿石㊁集装箱㊁石油及制品等,以及洞庭湖㊁鄱阳湖运来的矿建材料;下1828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年2月行运输货物主要为川煤下水㊁集装箱出口㊁运至长江下游的石材㊁非金属矿石等㊂4.3㊀分断面运量预测运输需求是提出长江航运发展对策的重要基础㊂影响货运量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㊁产业布局㊁综合交通发展等,预测成果受预测水平年基础数据㊁预测方法等影响,货运量预测难度大㊂长江经济带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中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也将不断深入,加上中上游航道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大宗货物与集装箱都将保持较快速增长,2030年之前运输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30年后将逐步放缓㊂以2017年为预测基础年,综合采用回归分析法㊁运输强度法㊁弹性系数法等,预测2020年㊁2030年㊁2050年,三峡枢纽过坝货运量分别为1.75,2.7和2.9亿t,宜昌至武汉段运量分别为3.1,4.8和5.2亿t㊂5㊀发展对策作为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交通运输大动脉,长江黄金水道是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不可或缺的一环㊂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发展趋势的分析,长江中游的运输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㊂但受制于航道 两头深㊁中间浅 的现实及三峡枢纽通航能力,长江中游航运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㊂为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沿江综合交通立体走廊构建㊂长江黄金水道是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主通道,‘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 五纵五横 10条综合运输大通道和4条国际区域运输通道,长江综合运输通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五横 中惟一的水路㊁铁路㊁公路㊁航空㊁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运输通道㊂多种运输方式中,长江航运优势独特,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长江航运与铁路㊁公路㊁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完善由京九㊁京广㊁蒙华㊁二广等纵向通道和福银㊁沪汉蓉㊁沪汉渝㊁杭瑞等横向通道构成的集疏运大通道建设,促进长江中游航运水平提升㊂(2)提高中游航道网络化程度㊂发展航运,航道是基础;建设全流域黄金水道,中游航道是关键㊂‘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都要求加大对长江航运建设的投资力度㊂长江干线2017年的货运量相当于30条京广线,但2017年长江干线航道投资仅仅30亿元㊂经过多年建设,12.5m深水航道已上延至南京,武汉至安庆段6m深水航道治理已开工建设,三峡成库后4.5m水深可达重庆,宜昌至武汉段航道维护水深仅3.5~4.0m,与上㊁下游相比,中游通航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凸显,严重制约了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制约了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㊂建议不断加大对长江航道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中游碍航卡口浅滩的整治,大力推进长江中游 645工程 (武汉至安庆段6m水深㊁宜昌至武汉段4.5m水深航道建设工程)㊁荆江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长江中游与上下游,以及干线与汉江㊁江汉运河㊁湘江㊁沅水等重要支流有效衔接的水运网络,加快实现长江航道上中下游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促进长江航运优势和潜能的发挥㊂(3)加快航运中心建设㊂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枢纽,其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 一带一路 ㊁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㊂建议充分发挥航运中心集聚功能,以建设 港口经济圈 为引领,充分利用港航资源配置禀赋,打造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功能性支撑平台和航运资源配置中心,促进形成独特的航运物流产业集群优势,完善航运物流全产业链;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辐射价值,加快形成四通八达的航运网,增强武汉航运中心枢纽门户功能,实现与 中欧通道 有效对接以及辐射中西部内陆广阔腹地,促进辐射范围向长江流域和全国进一步延伸;充分发挥航运中心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船舶交易㊁航运金融㊁信息引导等高端航运服务,促进航运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及航运与贸易㊁制造㊁金融㊁保险㊁信息技术等领域横向整合,实现货流㊁信息流㊁资金流的顺畅流转,提升武汉航运中心服务水平㊂。
长江港口调研报告
![长江港口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e981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1.png)
长江港口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而长江沿岸的港口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货运枢纽之一。
长江港口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对长江沿岸港口的调研,目的是了解现状、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长江港口的基本情况,包括吞吐量、货物种类等;2. 了解长江港口的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3. 分析长江港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
3.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专业人士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选择了长江沿岸的若干大中型港口进行考察,并与港口管理部门、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
4. 调研结果4.1 港口基本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长江沿岸的港口吞吐量逐年增长,其中上海港是长江口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此外,南京港、宜昌港和重庆港等港口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4.2 港口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根据我们的了解,长江沿岸各个港口都制定了发展规划,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扩大港口规模,提高港口装卸效率,并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此外,一些重点项目也正在推进中,例如上海港的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和重庆港的渝东北凯滨国际物流园区等。
4.3 问题和挑战尽管长江港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长江水运能力有限,一些船只无法进入内陆港口,导致货物运输效率较低。
其次,港口的装卸效率有待提高,一些港口设备老旧、技术水平较低,需要引进更高效的装卸设备。
最后,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港口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
5. 建议和展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长江水运的投资,提高航道和港口的通航能力,以提高货物运输效率;2. 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和技术,提高港口的装卸效率;3. 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推动港口的可持续发展;4. 加强港口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良好的运输网络。
2015年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
![2015年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3b42f1f705cc17552709fd.png)
一、港口物流行业简介(一)港口物流行业界定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二、港口的构成内容1、港口所处陆域港口陆域是指有适当的高程、岸红长度与纵深的用于人员上下船、货物装卸、堆存、转载与编配加工等的陆地区域,该区域内一般拥有码头、仓库、货场、道路(公路、铁路等)以及供货物装卸、堆存、转载与编配加工等的各种设备及其他各种必要的附属设施。
图表:中国港口陆域一览表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港口覆盖水域港口水域是供船舶航行、运转、锚泊和停泊装卸之用的,要求有适当的深度和面积,并水流平缓、水面稳静,港口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港池和港口锚地。
图表:中国港口水域一览表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港口经济腹地港口腹地又称港口的吸引范围,即港口集散旅客和货物的地区范围。
对某港口而言,其港口腹地是该港口所服务和被服务的地区。
即港口货物(或旅客)直接运来、运出或中转的地区和直接为该港口提供后勤、经济支撑等服务的地区。
腹地的类型与范围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港口地理位置及其周边交通运输与经济状况而确定。
港口腹地的划分有助于了解腹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潜力,是确定港口合理分工、进行港口布局和规划的基本依据。
港口腹地可以利用有关交通运输网络资料和费率标准,根据最小费用原则(计算由起绐点到目的地的最小费用路径),并参考港口及其周围地区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对现有港口,还可以通过对客货流集散的实际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后确定。
图表:中国港口腹地分类一览表三、港口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港口物流行业发展政策环境1、《“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解读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了港口发展的重点任务。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a29c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9.png)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长江航运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长江航运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长江航运的发展状况。
一、长江航运的历史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长江航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自古以来,长江一直是中国北方和南方之间经济活动的重要通道,长江航运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上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航运活动,汉代更是航运的鼎盛时期,长江水运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忽视。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长江航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迅速,长江航运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二、长江航运的现状长江航运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内河航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所承载的货运量和旅客量占据了全国内河航运总量的很大一部分,长江航运已成为中国内河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航运在货运能力、运输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航运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通道之一,年货运量已经超过10亿吨。
在长江流域,货物的运输主要以水路为主,长江航运所承担的货物运输量占据了中国内河航运总量的很大比重。
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且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使得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长江航运不仅是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而且在旅游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长江航运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交通工具。
长江航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长江流域的货运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武汉新港由哪四个
![武汉新港由哪四个](https://img.taocdn.com/s3/m/e20635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3.png)
武汉新港由哪四个港口组成?武汉新港是中国内陆城市武汉的一个重要港口,由哪四个港口组成?本文将详细介绍武汉新港由哪四个港口组成,并探讨其在武汉及整个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性。
首先,武汉新港由武汉港务集团管理,该集团下属的四个港口分别是汉口港、九峰港、黄鹤港和新港港。
这四个港口位于武汉市中心和周边地区,占据着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位置。
汉口港作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口,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港口之一。
它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枢纽,也是中国内河航运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
汉口港拥有现代化的码头设施和先进的港口运营管理体系,可以同时处理多条船只的货物装卸业务。
这使得汉口港成为了武汉及周边地区货物流通的重要枢纽,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九峰港是武汉新港的第二大港口,位于长江北岸的东西湖区域。
它是武汉市的天然深水港口,拥有大型散货码头和汽车码头等设施。
九峰港主要用于处理散货和大宗物资的装卸业务,同时也承担着部分水运客运业务。
作为一个多功能港口,九峰港的发展对于武汉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黄鹤港位于长江北岸的黄鹤楼附近,是武汉新港的第三大港口。
它主要用于处理沿江客运和观光业务,是武汉市的重要旅游交通节点。
黄鹤港的航线连接了湖北省的多个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客。
凭借便捷的交通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黄鹤港成为了武汉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最后一个组成武汉新港的港口是新港港,它位于长江南岸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新港港是一个多功能港口,主要用于处理集装箱的装卸和货物集散业务。
它拥有先进的装卸设备和高效的港口运营系统,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集装箱物流服务。
新港港通过长江与全国各地的港口相连,成为了武汉地区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
总之,武汉新港由汉口港、九峰港、黄鹤港和新港港四个港口组成。
这些港口在武汉及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了货物流通、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内陆城市的快速发展,武汉新港将继续发挥其在内河航运网络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集约化管理着手推进武汉市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的研究
![从集约化管理着手推进武汉市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2f19334028915f814dc202.png)
从集约化管理着手推进武汉市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的研究向浩1 ,周路21 武汉市港航管理局、武汉市地方海事局,湖北武汉2 湖北联合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武汉摘要本文从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入手,阐述武汉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武汉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汉港口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源头管理,提高码头使用效率,加快港口配套设施建设,等等。
关键词港口岸线,集约化,开发利用,建议1. 港口岸线的概念港口岸线是岸线资源之一,是指可以用于港航设施建设的一定范围的海域与陆域。
港口岸线是港口建设和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要素,是稀缺且不可再生的宝贵战略资源。
港口岸线资源是武汉市重要的战略性优势资源。
如何有效地优化配置岸线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集约化水平, 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是助力我市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建设中部地区国际交通枢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2. 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一是武汉港口优势突出,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是我市最重要的战略性优势资源,也是我市加快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客观需要和优势载体。
武汉因港而兴,我市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历程,丰富优质的港口岸线资源为我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和临港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带动了现代物流业、贸易服务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武汉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经过多年开发,我市中心城区由于滨江商务区和江滩建设,已无港口岸线可供开发,远城区不同程度存在岸线资源利用率不高、多占少用、优线劣用等粗放利用现象,港口岸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制约港口经济发展的瓶颈。
只有科学、合理地探寻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之路,不断挖掘提升岸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统筹保障与开发的关系,才能保障未来港口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3。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a73a11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3.png)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07.01•【文号】交水发〔2019〕87号•【施行日期】2019.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交水发〔2019〕87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市)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长江航运是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的重要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设施装备升级、夯实安全基础、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治理能力,将长江航运打造成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安全第一、服务民生,全面提高长江航运的安全性和保障能力。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推动长江航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坚持统筹兼顾、协同高效,统筹处理好干支流、船港航、港产城、江海陆等关系,实现协同高效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发展绿色化、设施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服务品质化、治理现代化的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体系,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设施装备明显改善,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到2035年,建成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体系,长江航运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内河先进行列,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为长江经济带提供坚实支撑。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1696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6.png)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长江航运是中国重要的航运动脉之一,关系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下面将对长江航运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长江航运的地理优势长江流域总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险峻,水力资源丰富,有助于航运的发展。
而长江下游地区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拥有着众多的工业园区和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门户。
长江航运凭借着这样的地理优势,成为了中国内河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长江航运的发展历程长江航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长江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路交通线,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江航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船只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航道的疏浚和改造也不断进行。
2000年中国实施“长江航运大提速”战略,对长江航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长江航运的现代化进程。
2014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了长江航运的发展,长江航运迎来了新的机遇。
三、长江航运的现状长江航运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航运设施的完善长江沿线设施齐全,港口、码头、航道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长江航运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长江上游地区的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船闸群,提高了长江上游航运的通行能力。
2. 船舶运力不断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航运船舶的数量和运力不断增加。
各类船舶在长江上下游的航道上穿梭往来,满足了长江流域对航运需求的不断增长。
3. 航运服务水平提高长江航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航运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船舶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航运安全保障长江航运的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通过加强航道管理、船舶监控和航运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长江航运的安全性。
长江航运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航道疏浚和维护不足长江航道的疏浚和维护并不够完善,航道淤积严重,影响了船舶的通行和货运效率。
咨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沿海港口建设新趋势
![咨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沿海港口建设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0f2252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1.png)
咨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沿海港口建设新趋势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风险管理需求“()”原则,根据业务范围、生产区域、管理单元、作业环节、流程工艺等进行作业单元划分,并建立作业单元清单。
A.整体性B.独立性C.系统性D.针对性正确答案:[B]2.总体风险评估以港口工程中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水工()为评估对象,根据工程复杂程度、施工环境、地质条件、气象水文、资料完整性等,评估港口工程项目水工()施工的整体风险。
A.单位工程B.分部分项工程C.主体结构D.主要部位正确答案:[C]3.()完成后、项目招投标前(最迟不得晚于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或委托第三方应实施总体风险评估。
A.可行性研究B.规划设计C.初步设计D.施工图设计正确答案:[D]4.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的工作()是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A.方针B.原则C.体制D.机制正确答案:[D]5.港口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段完工后,由项目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进行交工验收,并邀请所在地()部门参加。
A.建设主管B.交通行政主管C.港口行政管理D.质量监督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水运工程标准编写规定》适用于水运工程()的行业标准的编写。
A.管理B.建设C.维护D.运营E.拆除正确答案:[BC]2.现代港口的发展策略是通过()一体化、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进行物流资源无缝对接的整合与航运要素的聚集,从而形成应对经济全球化贸易的快速反应机制。
A.城镇B.区域C.港城D.港域E..港区正确答案:[CDE]3.对于()的港口工程建设项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初步设计前应当委托另一设计单位进行技术审查咨询。
A.规模大B.工期长C.技术复杂D.难度较大E.风险较大正确答案:[CDE]4.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810af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e.png)
2
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和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具有 重要意义,为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
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科 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挥了重要作 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航道等级和通航 能力,优化港口运营模式,推动 航运中心与内陆地区的经济融合 。
新加坡航运中心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 支持,新加坡港不断提高其航运服务业的竞争力。
国内航运中心建设实践
上海航运中心
上海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 高通关效率,吸引了大批船运公 司和跨国企业。
天津航运中心
天津港通过优化港口管理体制, 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考 与展望
思考:如何提高航运中心的竞争力
提升船舶运力
鼓励船公司更新和升级运力,提 高船舶的节能减排和安全性能。
优化航运服务
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如航运金 融、保险、法律服务等,提高航 运服务质量和水平。
01
建设多式联运体系
加强水路、公路、铁路等多种运 输方式的衔接,提高物流效率和 运输质量。
优化航运服务体系
总结词
完善航运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详细描述
通过优化航运服务体系,包括完善船舶代理、货物代理、船舶维修、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提高服务 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同时,积极拓展航运业务范围,提供多元化的航运服务,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 需求。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51627c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1.png)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07•【字号】鄂政办发[2014]10号•【施行日期】2014.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1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交通运输厅《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4年2月7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省交通运输厅)前言武汉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交汇处,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中游吞吐量规模最大、水运市场最活跃、航运要素最密集的对外开放港口,在我国中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推进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湖北省打造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省在“十一五”初期提出了以武汉新港和武汉城市圈为主要依托,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战略构想。
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潜力,带动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务院于2011年初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将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纳入国家战略,标志着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切实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
在研究范围和重点上,本规划纲要着重突出武汉新港,兼顾武汉城市圈其他港口发展;重点关注长江干线,以及其他为武汉新港集疏运服务的重要内河航道和陆路通道;着眼于服务中西部腹地,着力构建对接长江上中下游、沿海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港航服务体系,同时从战略层面将航运中心相关的临港产业等纳入研究视野。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7316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0.png)
长江航运发展分析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流经中国主要地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路。
长江航运发展一直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水运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长江航运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成为中国水运业的重要支柱,推动着中国水运事业的稳步发展。
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运输量、运力、运输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而且在运输网络、服务水平、安全保障等方面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下面我们将从长江航运的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长江航运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持续扩大,长江航运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交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长江航运已经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主要港口为中心,连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航运网络。
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资源、市场、人力等各种要素得以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长江航道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航运量。
据统计,2019年长江航运完成货运量为3.57亿吨,长江干线航道完成货运量为2.06亿吨,涨幅达到5.7%;长江支流航道完成货运量为1.51亿吨,涨幅达到6%。
长江航运网络已经形成了覆盖江苏、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的长江干线航道和长江支流航道。
长江航运货物主要以煤炭、矿石、化肥、粮食等大宗货物为主,同时还有机械设备、轻工产品、建材等商品品种的运输。
长江航运在承载货物运输的还开展着旅客运输、游轮旅游等业务,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为长江航运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长江航运的优势和挑战长江航运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
长江航运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连接了中国内地主要城市和港口,贯通了中国主要的流域区域,便利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
长江航运发达的市场保障了其货源、货物的多样性,市场竞争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长江航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长江航运在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上依然存在不足。
浅析武汉新港经济发展策略
![浅析武汉新港经济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4a6427227284b73f242509b.png)
浅析武汉新港经济发展策略[摘要]“武汉新港”是为适应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设想与建设项目。
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武汉新港建设的根本原因,同时现有的武汉港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武汉新港;经济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1 引言武汉新港是武汉港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武汉东部武汉港的下游河段,横跨长江左右两岸,从武汉港原有的港址范围延伸至鄂州港和黄冈港的部分港区,形成一个跨市、跨区、跨江的组合港区。
2 武汉新港腹地经济分析以及武汉港发展存在问题2.1 武汉新港腹地经济分析腹地的大小,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运输分布形式有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港口的吞吐量。
考虑武汉新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主要货物集散运输情况,依据腹地货源与武汉新港吞吐量关系的紧密性,我们将武汉新港的腹地划分为三个圈层:中部六省、武汉城市圈、武汉东部循环经济区。
其中武汉东部循环经济区为直接腹地,中部六省和武汉城市圈为间接腹地。
(1)中部六省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大大促进了中部六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7年,中部各省经济延续了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增长速度稳步加快,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全年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51864.3亿元,比2006年增加8902.7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006年的20.5%提高到21%。
六省生产总值增幅比全国高1.6~3.1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湖北,增幅为14.5%;河南和湖南均增长14.4%;山西增长14.2%;安徽增长13.9%,江西增长13%。
(2)武汉城市圈根据《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城市圈重点发展的是钢铁、矿建、石化、电力、轻纺、农业等产业。
这些产业发展对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①钢铁。
武汉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2007年武汉钢铁公司年钢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预计2010年“城市圈”钢铁产量将达到1800万吨。
沿海港口建设新趋势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之欧阳育创编
![沿海港口建设新趋势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之欧阳育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4210c8cb3169a4517623a335.png)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时间:2021.02.04 创作:欧阳育1.水运工程标准的()宜由标准的对象、用途和特征名三部分组成。
A.名称 B.总则 C.述语 D.符号用户答案:[A] 得分:5.002.斜顶板桩承台结构适用于()软土地基情况。
A.浅水高回填 B.深水高回填 C.深水不回填 D.深水矮回填用户答案:[B] 得分:5.003.重力式码头日益向()发展。
A.大型化、深水化 B.大型化、海岛化 C.大型化、开敞式 D.大型化、宽实堤用户答案:[A] 得分:5.004.专家调查组一般为单数,不少于()人,评估小组对最终的评估结论负责。
A.3 B.5 C.7 D.9用户答案:[B] 得分:5.005.建设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单位应当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编制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
A.建设 B.设计 C.施工 D.监理用户答案:[A] 得分:5.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港口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应当明确()等内容。
A.总体风险等级 B.重要性指标清单 C.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D.专项风险评估对象 E.风险控制预期效果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2.涉水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后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将施工作业()和为施工作业或者活动服务的船舶及其人员纳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并与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A.船舶 B.浮动设施 C.机械设备 D.大型工具 E.人员用户答案:[ABE] 得分:10.003.()的两个或多个水工主体结构可作为一个总体风险评估评估对象。
A.功能相同 B.功能相近 C.位置相邻 D.条件相同 E.条件相似用户答案:[ACE] 得分:10.004.应当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航道保护范围内的临河、临湖、临海建筑物、构筑物,包括()等。
A.码头、取(排)水口 B.栈桥、护岸 C.船台、滑道 D.船坞、圈围 E.吹填、加固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5.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主要港口优先发展
领域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内河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家先后出台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的港口得到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内河水运建设作为重点,争取在内河高等级航道和内河水运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将新增逾km,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亿t。
怎样做好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内河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传统意义上,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在功能定位上有较大区别。
一般而言,内河港口的功能定位主要是装卸货物和接送旅客,缺乏其他的延伸功能。
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本质上要求提升内河港口的功能与服务水平。
当前,内河港口除了具有运输和中转功能外,还具有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等功能。
近年来,许多内河城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内河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港口发展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港口由于定位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功能特征。
港口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内河港口,通常被当作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区域港口的发展,区域经济之间主导产业的差异也必然引起区域港口之间发展方向的差异。
反之,区域港口的快速发展必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港口之间功能的差异也必然形成区域经济之间发展倾向的差异。
因此,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应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内河港口发展进行研究,全面了解区域经济的差异对港口发展的影响,根据不同区域内主导产
业及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来合理指导内河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2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鲁提出。
此理论认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要想达到平衡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根本不可能的。
通常,其以一个或多个增长极为核心,逐步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最终实现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目标。
其主张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来集中投资,先加快条件较好的区域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或其他产业的发展。
佩鲁还认为,经济发展一旦偏离均衡这条主线,就会沿着其所偏离的方向继续运动,逐步扩大差异,除非有外在力量的干预,其才能回到原来的均衡位置。
增长极对周围地区或其他产业主要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极化效应,指发达地区或主导产业对周围落后地区或其他产业发展的阻碍作用,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产生一种扩大经济差距的运动趋势;二是扩散效应,指发达地区或主导产业对周围落后地区或从属产业的推动作用,使得在一定发展阶段各种生产要素向周围不发达地区或产业扩散,产生一种缩小经济差距的运动趋势。
增长极理论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同时作用,带动周边地区或产业发展。
3 增长极理论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3.1 区域经济增长极分析
在增长极理论中,区域经济重要的极点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增长,而主导产业则是这个极点的关键。
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不一定是现实中已经起支柱作用的产业,可以是虽然当前处于幼小阶段,但在未来几年拥有强劲发展势头、具有带动性及发展空间的产业。
本文选择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的主要内河港口,运用增长极理论对各港口经济腹地的增长极作对比分析。
(1)重庆港从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
化工和冶金随同制造业一起成为支柱产业;而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拉动作用的住宿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都可以作为重庆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产业。
(2)武汉港自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第一产业在武汉地方GDP中所占比重逐步缩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武汉市经济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在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投产建设的作用下,形成汽车、船舶、机械、钢铁、光电子、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3)芜湖港“十一五”以来,芜湖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由2021年的7.5∶53.0∶39.5演变为2021年的4.6∶62.7∶32.7,工业经济以60%的贡献率促进了芜湖市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和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
2021年,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9.3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66.6%。
2021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芜湖市作为示范区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能更好地起到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扩大产业范围,在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
(4)岳阳港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岳阳市把握机会,发挥比较优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021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14.0∶54.2∶31.8,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食品、废旧回收、矿石建材、纺织、机械制造和造纸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快了电力、医药和电子光伏等产业的发展。
(5)九江港2021年1—9月,在九江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中,石化、服装、建材三大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6.11亿元,同比增长40.6%,销售收入均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沿江同类城市工业增长水平。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炼、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和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群,积极推进经济全面发展。
重庆、武汉、芜湖、岳阳和九江等5个城市区域经济增长极和GDP 对比见表1。
表1 区域经济增长极和GDP对比
3.2 主要内河港口优先发展领域分析
从内河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应港口的发展,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因此得到稳步提升(见表2)。
港口腹地内经济主导产业的变化会影响港口发展的功能定位,改变内河港口的货物种类,也会使港口的服务范围、生产特点和地位作用发生相应变化。
随着内陆区域经济越来越活跃,反映在港口中的变化就是运输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港口功能不断扩展,物流业和临港工业不断发展,并逐步面向海洋。
表2 2021年和2021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对比
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和水陆中转港是重庆港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化工业和冶金业等。
港口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可以向规模滚装汽车、集装箱运输与中转等方向发展,还可以向客运旅游中心、散货中转中心、化工园区专用码头等一体化的港口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武汉港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沿岸,是我国华中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储备集散基地,主要承担武汉市以东和西南地区的金属矿石、钢铁、煤炭、矿石材料、石油及制品等货物的中转和进出口,以及部分东南亚地区的外贸运输任务。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武汉港要想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与武汉市及中部地区的经济相适应,寻找自身发展的增长极,定位于服务整个中部地区,再延伸至全国并面向国际,最终发展成为航运中心。
芜湖港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上,芜湖港作为长江内河煤炭贸易和中转大港辐射长江三角洲和一江两湖地区。
在新的区
域经济环境下,港口应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新的功能,可以将集装箱中转、商品汽车滚装和成品油转运等作为新的增长点,以实现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岳阳港作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西进、北上的重要节点,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近年来,岳阳港逐渐形成了以石油及其制品、煤炭、矿石、钢材和砂石等为主要货种的运输和中转功能。
为适应经济发展,应在物流和临港工业方面加大投入,拓展港口功能。
九江市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江西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重要纽带,具有发展港口经济的优越条件。
目前,九江港主要承担石油、煤炭、非金属矿石、建材、机电设备、钢铁、粮食、化工等物资的运输和内外贸易集装箱的装卸和中转。
随着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港口需要在临港开发、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新的领域加大投入,促使其向综合性港口的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5个港口的优先发展领域和从属产业(见表3)。
表3 港口优先发展领域和从属产业
4 结语
区域经济的差异将导致港口发展的巨大差异。
近年来,内陆临港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港口的功能和发展方向与之相适应,进一步促进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主要港口经济腹地的增长极作了分析,提出内河港口的发展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出发,确定港口自身发展的优先领域,制定一条与区域经济协调的、具有内河港口特色的发展道路。
本文在确定各港口发展的优先领域时,仅考虑港口自身与经济腹地之间的协调,未考虑港口之间的协调,该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