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与公共外交路径
![国际话语权与公共外交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d9c5511a300a6c30d229f04.png)
作为话 语权的国际延伸 , 国际话语权意味着一国的
话 语 公 信 力、 道 德感 召 力及形 象 塑造 力等 。 国际话 语 权并 不 只 是 一 国 的新 闻传 播 界 需 要 深 入 探 讨 的 理 论 性 、 专业 性、 操 作 性问题 , 更 是 一个 深层 次 的国 际政 治 经济 战 略 问
和强势地位 , 美 国甚至拥有话语 霸权 , 而非西方世界处 于弱势地位 。 除了商品、 资本 、 技术 、 设备等这 些外 在物
质 基 础 方 面 的优 势 外 , 西方 在 国 际话 语权 角逐 中的优 势 还 表 现 在 因其 长 期 把 持 国际 政 治 经 济 主导 权 而 获 得 的 设 定 国际 话 语 议 程 等 内在 能 力 方面 。 冷 战期间, 东 西 两
语权则呈现 出一种 “ 传不出去、 传 出去的被歪 曲, 采不进
来 、采 进 来 的靠 不 住 ”的话 语 权 缺 失 态 势 。 尽 管2 0体态 势
话 语 权 具 有话 语 权 利 和话 语 权 力的 双 重 内涵 , 话 语
突 发 的 国 际 恐 怖 主 义 事件 和2 0 0 8 年 爆 发 的 国 际金 融 危 机等 给 西方 发 达 国 家主 导 的国 际政 治 经 济 秩 序 以较 大 的
谁 来说 、 在 哪说 。
冲击, 但国际话语权的总体 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 中国尚不具备与其 日趋走高的 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
语权。
身 为 国 际 大 家 庭 中的 重 要 一 员 , 有 着 五千 年 辉 煌 文 明、 占世界人 口总 数 五分 之一 的中 华 民族 , 在 过去 很 长 一
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四个要点
![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四个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8d538771fe910ef12df8ee.png)
“全球南方”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及前景
![“全球南方”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7bcf9c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8.png)
“全球南方”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及前景作者:孙吉胜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07期【关键词】全球南方国际话语权大国博弈国际秩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全球南方”被视为影响国际秩序变革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备受关注。
“全球南方”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在国际政治中日益追求自主性和独立性,希望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整体内部特点、国际格局变化及大国博弈等外部因素,“全球南方”提升国际话语权将长期面临来自发达国家、自身内部以及国际关系持续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这需要各国加强团结,携手应对。
“全球南方”国家首先要发展好自己,进而为世界贡献更多理念、价值和规范,促进世界向更加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
同时,“全球南方”国家应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升制度性权力,使全球治理体系能够更加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
针对一些国际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要争取寻求最大公约数,彰显“全球南方”群体行动影响力。
“全球南方”源于传统的“南方国家”概念,指位于地球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国家,且由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因此国际社会习惯上将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国家”。
“全球南方”则是对“南方国家”概念的承续,主要指代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尽管“南方”这一表述由来已久,“全球南方”在国际议程中并不是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词。
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
“全球南方”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南北差距日益缩小,这使“全球南方”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主编拉维·阿格拉瓦尔于2023年初撰文指出,2023年全球政治一个最有意义的趋势是南方正在各个领域变得更引人注目,更有影响力,南半球作为一支崛起的力量似乎势不可挡。
我国应如何增强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
![我国应如何增强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https://img.taocdn.com/s3/m/1458525ae45c3b3567ec8b4d.png)
我国应如何增强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话语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秩序构建中, 进行自我认同、利益表达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
话语权的强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直接体现, 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综合反映, 它承载着话语权国的国家利益。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和文化霸权,掌握着国际舞台的话语权, 使得国际格局在价值取向、法律体系、制度安排、舆论导向等方面更多体现着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并崛起着的大国, 在迅速发展并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 必须应该获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才能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
而掌握和获得国际法律体系的话语权, 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内容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际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
它体现了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综合运用。
1国际话语权主要涉及一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话语施行者、话语内容、话语对象、话语平台和话语反馈。
2第一,话语施行者(或传播者)可以是主权国家的官方机构,也可以是非官方组织或者群体,其所用符号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
第二,话语内容是反映一个主权国家所关注的与自身利益相关或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义务相关的观点和立场,可以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
但从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来说,话语内容往往是由一个主权国家的实力及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拥有的影响力所决定。
第三,话语对象是一个“有话对谁说”并设立如何选择听众以争取或扩大话语效果的问题,而这与话题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听众所在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话语对象可以是外国政府和国际官方组织,也可以是国际非官方组织、外国民间组织和民意力量等。
第四,话语平台是指话语凭借何种载体或渠道被表达,从而实现话语施行者的权利。
就国际环境而言,现代社会中可以使用多种话语平台来凸显国际话语权。
以国际舞台为背景的话语平台主要表现有:一是公众媒介,包括传播媒体、互联网和出版物,如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和网络等;二是国际会议,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三是主权国家的对外交流、合作和援助计划,包括政府和民间项目;四是国际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官方互访活动;五是民意机构,主要是相关国家的议会,可通过电话、传真、传统邮件和电子信箱等及时与这些相关国家的议员进行沟通,或面对面探讨相互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六是民间特别活动,可以是因某一个特定的国家主体利益问题与国际环境相关所引发的公众集会或游行等活动。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35b8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0.png)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影 响力
04
具体措施
章节副标题
加大投入,提高国际传播水平
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国际传播的 预算和经费
加强与国际媒体 的合作,扩大中 国媒体的影响力
提高国际传播人 才的专业素质和 语言能力
利用新媒体平台, 加强与海外受众 的互动与交流
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国际话语表达力
提升中国在国际安全事 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 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有 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 变革
促进国际社会对中秩序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扩大国际话语权
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 际事务
扩大国际合作,提高国 际地位
加强国际交流,增进相 互了解
发挥自身优势,贡献中 国智慧
05
预期效果
章节副标题
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高中国在国际组织中 的地位和影响力
促进中国在国际经济合 作中的主导地位
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话语权
增强国际合作: 通过加强与世界 各国的合作与交 流,促进共同发 展和繁荣,为全 球治理体系改革 和建设贡献中国
智慧和力量。
感谢观看
汇报人:abc
西方媒体占据国际舆论主导地位,对中国国际话语权构成威胁 国际话语体系存在偏见,对中国国际话语权产生负面影响 国际话语权竞争激烈,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西方国家通过国际组织等渠道,限制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挥
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
![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6dee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c.png)
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邹明宇摘要: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地位㊁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反映㊂虽然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际话语权依然为西方国家把控,呈现 西强东弱 的局面㊂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路径选择包括:(一)建设网络传播主体㊁搭建网络传播平台;(二)设置国际话语议题,提升话语表达权重;(三)完善学术话语体系,夯实话语理论基础㊂只有开拓对外传播新渠道㊁建设对外传播主体,加强国际议题设置才能更好地建构我国国际话语权㊂关键词:国际话语权;对外传播;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D82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024-03㊀㊀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内容表达的权力,背后隐藏着该国的经济㊁政治㊁文化等因素㊂现有国际话语权的格局是,西方国家主导着话语权,并不断打压㊁抹黑发展中国家㊂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加紧了对中国的无理制裁,企图使其遵循西方体系下的相关规则㊂话语权的博弈,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博弈,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㊁保障自己的权益,就必须加快国际话语权研究,以更好的姿态屹立于国际话语格局之中㊂一㊁新时代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一)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走向国际社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㊂ [1]国际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中国为首的东方经济体迅速崛起,世纪总体经济形势呈现 东升西降 的格局, 西强东弱 的局面逐步消解;大国政治 南升北降 ,南半球发展中国家政治地位逐渐提升;美国倒施逆行,实行反全球化策略,单方面退出相关协议,冲击国际秩序及贸易规则㊂在风起云涌的国际格局中,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设置国际议题㊁制定相关规则,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㊁站稳自己的脚跟,向世界宣传中国理念㊁中国思想㊂(二)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必然要求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攻击,手段从明显到隐蔽,方式从经济压迫到文化输入,而意识形态渗透是西方针对中国和平演变的重要策略之一㊂近年来,西方国家借助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向中国输入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等所谓 普世价值 ,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多元化思想泛滥也给人民的价值追求造成混乱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㊂ [2]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有利于在国际上竖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在交流交往中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纯洁㊂(三)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㊁展示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社会活动,与全球各国友好往来,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㊂但由于中国处于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下,对外宣传不够,形象提升缓慢,西方国家有意误导群众对中国和平复兴之路的理解,提出 中国威胁论 类似主张,给中国国际形象造成巨大的破坏㊂ 中国国际话语权呈现 大国弱语 的失衡状态, [3]而国际话语权担负着把国家的理念传播到国际上的重要任务,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㊂因此,着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加强外宣工作,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宣传的必然选择,也是塑造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㊂二㊁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一)对外传播能力不足媒体是中国对外宣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载体之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媒体行业迅速发展,传媒领域呈现 视频化 趋势,传统媒体与自媒体㊁大众媒体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党和国家在外宣工作中利用合适的对外传播策略,争夺国际话语权,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国际认可,然而在对外传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㊂第一,对外传播理念相对滞后㊂我国对外传播过程中,内容常常以行为决策为主,缺乏对中国的政治理念㊁政治主张的42阐述,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道路㊁发展方式存在误解㊂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打造了以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等主题,取得良好效果,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中国话语旗帜,并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的认同㊂然而这种认同更多是国家合作层面上的认同,普通群众往往接触不到此类主题,究其原因在于主题的理论深度㊁影响力㊁吸引力不足,同时缺乏有力度的中西方 民主㊁法制㊁公正 等概念比较研究,没有坚定的理论支撑,从而影响对外传播的效果㊂第二,对外传播存在时效上的偏差㊂对外传播工作中最关键一点就是讲究时效,这是新时代对媒体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着力点㊂但是我国对外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对于突发性㊁热点性事件回应不及时㊁不能先发制人,造成政府工作被动;对外传播中难以同频共振,缺乏将传播的内容纳入新时代背景下去考量的能力;对外传播有时未能对国内以及国际热点事件进行积极的引导,舆论被自媒体及西方媒体所掌控;由于信息获取存在不及时,报道中未能很好地呈现事物原貌,导致对外传播内容难以让国际社会认可,削弱了国际话语权㊂(二)国际议题设置受限是否具备设置国际议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㊂ [4]通过设置国际议题,组织相关国家参与议题讨论,可以向世界上展现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政治理念,树立起一个大国良好的形象,同时在国际上拥有占据话语权的地位㊂但现实状况并不乐观,这意味着在此方面我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㊂第一,西方国家是国际议题的主要设置者㊂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第一㊁二次工业革命,首先进入工业化㊁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多是现代化国家㊂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采取霸权主义扩张策略,在国际上取得了长期话语权,并左右着国际议题的设置㊁国际规则的制定,形成长期的 西强东弱 的局面㊂西方国家利用主导国际话语权的优势,散布了大量针对我国的抹黑㊁诬陷言论,如 中国威胁论 文明冲突论 南海航行自由 等㊂严重歪曲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㊁阻碍我国与各国往来与合作㊂第二,中国国际议题设置能力较弱㊂十八大来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在外交场合设置议题,如 一带一路 倡议㊁建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主动地位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话语权的主导者,我国在设置议题中往往以经济㊁文化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东方大国的复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政治类议题较少,缺乏向世界传播中国治国理念㊁中国政治主张的内容,导致西方国家常常拿 人权 民主 等所谓普世议题做文章诋毁我国㊂三㊁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路径选择(一)建设网络传播主体㊁搭建网络传播平台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便捷性㊁交互性㊁时效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西方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平台,利用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㊁社会性等特点,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㊂1.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㊂不同媒体具有不同的传播策略㊁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方法,各具特色㊂传统媒体绝大多数是国家主办的,一直在舆论斗争的前沿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在我国信息传播发展历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㊂尽管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但作为党媒的传统媒体,依然是党的喉舌㊂面对国际话语权的不足,应当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在人民日报社㊁新华社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要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加强传统媒体的外宣业务能力,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统一㊂2.实施科学化网络传播策略㊂网络传播作为一种传播途径,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播策略,良好的传播策略更能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㊂立足本土化传播,理论结合实际,在传播过程中考虑到所在国家㊁地区的风土人情㊁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结合社会热点事件, 增强当地群众关心并易于接受的新闻信息和咨询内容, [5]争夺当地话语阵地㊂网络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机制,使话语主体和受众群体信息实现交互传播,通过搭建网络传播平台,使网络媒体与对象国群众有一个平等㊁友好的对话平台,有利于在对象国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消除群众由于信息不对称㊁西方国家刻意抹黑我国等原因造成的认知偏差㊂(二)设置国际话语议题,提升话语表达权重一个国家的议题设置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6]通过设置议题,赋予不同议题不同内容,在国际上传递话语主体的核心思想,影响受众群体跟随话语主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取得话语大国的地位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开出气势,形成声势 [7],充分利用议题的控制权㊁表达权㊁引领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话语议题建设,对提升话语表达权重具有重大帮助㊂1.坚持议题设置的主体性㊁公共性原则㊂主体性原则是指话语主体在议题设置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㊁能动52性,是主体积极设置议题的意愿㊂在重大国际会议㊁论坛等活动中,发出维护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立场的声音,敢于面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民族复兴所提出的质疑,以积极的心态参加重大议题的设置㊂公共性原则是指话题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中国的利益,也应考虑到世界人民的利益,建设世界性关注的国际议题㊂组织相关国际会议,借助合作交流契机,围绕国内国外热点问题,如中国和平崛起㊁中东冲突㊁气候变迁㊁反恐㊁能源等,设置相关议题,阐述中国观点㊁维护中国立场,利用中国智慧提出具有实效性的中国方案㊂2.积极展开国际议题设置㊂谁把握了议题设置的规则,谁就拥有足够的话语力量,积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国际议题,树立自己的规则体系,对不合理的国际规章制度进行批评㊁反驳,寻求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发挥集群效应,增强整体国际话语权重㊂提升议题设置的引领力,充分发挥话语主体的表达能力,调动受众群体的积极性;打破国际对立存在的话语体系,兼容并蓄,设置人类共同面临的相关议题,如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 等,寻求价值追求的共同点,建设融洽的国际关系㊂(三)完善学术话语体系,夯实话语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7]㊂这表明哲学社会科学与话语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为话语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话语体系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顶层设计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学术话语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选择㊂1.丰富话语体系内容,打造学术话语体系㊂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学术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已经形成学术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㊂一个话语体系是否具有生机活力㊁是否具有吸引力,关键在于内在的核心价值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不断自我革新㊂在增强话语权方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话语体系的科学性㊁学术性以及实践性;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术理论研究,打造学术话语体系,必须对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回应西方话语干扰,避免学术殖民;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为治理全球性问题㊁创新全球性规则提供理论支持;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西方理论体系㊁先进理念批判吸收,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新表述㊂2.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国际话语权提供理论支撑㊂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说服力㊁解释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西方的话语权,究其原因在于话语权的理论性不足,没有强大的学理性支撑,难以使其他国家信服㊂加强社会哲学科学建设,必须创新学科体系㊁完善学科内容,将话语权所需理论融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之中;必须聚焦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学理上深入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为外宣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实践方案,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大政方针;必须坚持原创,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㊂只有坚持原创,才能针对国际问题提出新观点㊁新思路,才能打造具有中国气派的话语内容㊂参考文献:[1]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8-06-24(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3]赵庆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J ].探索,2017(6).[4]胡淼淼.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构建研究[D ].秦皇岛:燕山大学,2019.[5]谢新洲,黄强,田丽.互联网传播与国际话语权竞争[J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6]杨安,张艳涛.议题设置与中国华语建构[J ].理论探索,2020(6).[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作者简介:邹明宇(1997 ),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单位为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㊂(责任编辑:御夫)62。
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249634f336c1eb91a375d42.png)
美 国就 是成功运用 国际话语权从而塑造 国家形象 的典型案例 ,美 国利用遍布全球 的传媒工具 ,将其
文化渗透到世界的每个 角落。据统计 ,互联 网作为现代信息传播量 最大 、最快 的传媒工具 ,其 9 0 % 的信
息将英语作为传播语言 ,全球有着 2 万多家媒体是美联 社长期 忠诚的订户 ,遍布世 界 1 2 0多个 国家和地 区,各 国家各地 区都有大量 的人群 每天收看美 国传播 的信息。还有美 国的好 莱坞影视剧 、智库等在全球
类 国际机制 中 ,大国 的领导作用有 其现实根据 n 】 ,美 国、英 国、俄 罗斯等 国际舞 台中的大国就发挥着领
导作用 ,但是许 多新 兴的 国家也表现 出强 烈的参与意识 。各行为体都从 自身利益 出发 ,在 国际话语权 中
展开激烈的竞争 。
中 国经过三十多 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实力 与 日俱增 ,但是 国家话语权并没有 与此 同步。 中国 日益融 入 国际社会 ,在 国际舞台上也正在 由一名 观看 者向表演者演变 ,而 国际话语权 就是有 效实现这一转变 的 重要手段 。中国只有 真正融入到这个 国际浪潮 中,通过 国际话语权谋求 在 国际事务 中的规则制定权 、议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政 治权 力。
1 5 7
中国社会 科 学研 究论丛 2 0 1 3 卷第 1 辑
二 、国际话语权有利于塑造 良好 的国家形象
国际话 语权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文化为根基 ,国际话语权 的渗 透力 、影 响力也是 以文化 、 价值 观为载体 ,通过一种非强制 的力量影 响他 国 ,国际话语 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加 国家软实力 ,这方面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探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00e5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d.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探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壮大,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支力量。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和提升,是在反抗西方霸权主义的中西对抗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国际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地位,但随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逐渐增强,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不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本文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概念、特点和建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和特点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具有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理论上而言,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它包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等方面的体现。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崛起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对外交往的必然体现。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综合国力第二的国家的自然结果。
第二,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外交取得的成果。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秉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努力推动国际多边合作,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促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
这些外交举措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中国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的体现。
中国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给中国赢得了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也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支撑。
第一,发展经济实力,提高国力。
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建构,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
中国要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6bbbf7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作者:赵磊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年第05期【摘要】国际话语权是基于知识、价值观的权力结构。
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取决于国家实力、国际道义、国际传播(话语叙述)。
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国际话语权=(国家实力+国际道义)×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实现“价值共振”,即一国之价值观是否在国际社会形成价值共识,一国之知识和理念能否成为国际社会的共享知识和理念。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从实践路径来看,一是加强话语权的原创性研究,增强理论深度;二是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拓展视野广度;三是加强话语权工具箱建设,提升实践力度。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206/D82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4.05.008引言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要“开辟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新境界,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把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1]。
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无论是开辟新境界、塑造新格局,还是提升新高度,都需要将国际话语权建设作为新使命。
在国际关系学界,国际话语权被看作综合国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指标。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开展了有关话语同权力关系的探讨,逐渐形成了以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论、爱德华·萨义德的“语言文化”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话语霸权”论和斯图亚特·霍尔的“舆论话语权”论等四大话语权理论流派。
[2]此外,国际传播学、语言学、文化学、哲学等学科都对话语权给予了深度关注。
国际话语权(International Discursive Power),简而言之,就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发表有影响力的意见的权力。
[3]国际话语权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使一国之地方性的理念和主张成为世界性的理念和主张”。
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
![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d4118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9.png)
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摘要】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不足之处。
接着探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强调其在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后着重讨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具体路径,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提供具体方向。
最后展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路径,强调国家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地提升话语权,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话语力和话语影响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事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中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西方主导国家的霸权主义、对中国的负面宣传、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是当今世界格局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利益,更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将有助于改变国际格局中的不公平局面。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西方国家主导了国际话语权的主导权,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常常被忽视。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将使世界更加多元化、公正化。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也将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话语权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话语权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d58f0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a.png)
3、强调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差异,提倡跨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国学术成 果时,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需求,以增加其对中国学术的理解和认同感。
4、提高研究质量。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研究,提高中国学术 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同时,建立健全学术评价体系,推动中国学术界整体水平 的提升。
5、加强对外宣传。政府和学术机构应加强对外宣传,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 学术界的成果和形象。通过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提高中国学术在国际 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论
构建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话语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从各个方 面入手,提升中国学者在语言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培养一 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广 中华文化;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科技手段;重视实践研究;完善评价体系 等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不断增强中国 文化的软实力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受到重视。本 次演示以“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立体化建构”为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中国学 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文章首先明确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然后阐述当 前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现状,接着提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方法,并展 示建构成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话语权构建
目录
01 一、学术话语权的定 义与重要性
02
二、汉语国际教育学 术话语权的现状
03 三、构建汉语国际教 育学术话语权的途径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语言教育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汉语国际 教育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学术话语权的构建对于提升中国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次演示将探讨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话语权的构建。
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_严昭柱
![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_严昭柱](https://img.taocdn.com/s3/m/8e2e1512c281e53a5802ff8a.png)
Apr, 2012 PEOPLE'S TRIBUNE 71严昭柱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谁能拥有国际话语权,最终要看谁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能够正确回答当今的世界性时代课题、有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主张在当今中国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或者主张颠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以“新儒教”作为“国教”等等是根本错误的话语体系,说到底,属于社会思想文化范畴,它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
由话语体系而涉及的话语权,其实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拥有话语权,就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强大,反之则人心涣散、社会分裂、国势衰颓。
话语权不是以势压人、强加于人所能拥有;是否真正拥有话语权,最终取决于话语体系所体现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否顺应历史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是否真实反映和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尽管我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日益多样化,但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既尊重和包容多样性价值观,又不断扩大社会认同、增进思想共识、凝聚共同的价值观。
而那种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主张在当今中国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或者主张颠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以“新儒教”作为“国教”等等,都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错误的。
当然,核心价值体系并不直接派生出话语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构建话语体系,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
构建先进的话语体系,更是为发挥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运用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世界、改造世界的艰辛而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可以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构的工作。
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https://img.taocdn.com/s3/m/9723360d5901020206409c0a.png)
(1)根据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12分)
(2)结合材料,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10分)
(3)请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39.(1)①一定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文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迫切需要中国话语权的提升。②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政治重要的影响,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中国话语权提升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③提升中国“话语权”是中华文化发展、传播的需要。提升中国话语权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文化有相对独立性,提升中国“话语权”是加强文化自身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
18届北京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政治题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习近平指出,“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骂”就是在话语权上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和治理的势头都不错,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甚至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究其原因,缺乏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因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论国际话语权的架构
![论国际话语权的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3ad978e8eff9aef8951e06d9.png)
论国际话语权的架构国际话语权反映的是一种国际政治权利关系,国际话语权之争归根结底是国际利益的博弈。
国际话语权源自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但它本身还有着内在的深层架构。
笔者认为,可参考荷兰符号学家托伊恩·A·梵·迪克(Teun A.van Dijk)和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诺曼·法尔克劳(Norman Fairclough)对话语和权力的架构分析方法①,将国际话语权分为国际制度话语权、媒介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文化话语权和民间话语权五个范畴。
一、国际制度话语权国际制度,是指在国际关系特定领域里行为体意愿汇集而成的一整套明示或默认的原则、规范、规则以及决策程序,②是规定行为的职责、限制行动以及影响行为者期望的持久的、互为联系的一系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规则。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式的政府间组织或跨国非政府组织;二是国际机制,它是各国政府为管理国际关系中的特定问题而制定的明确的规则;三是协约或惯例。
③制度话语权就是利用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和机制来使自身话语合法化、权威化,从而限制他人、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力量。
约瑟夫·奈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和主导国际规范及国际制度,从而左右世界政治的议事日程,那幺它就可以影响他人的偏好和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识,从而具有软权力,或者具有“制度权力”。
④在《软权力》一书中,他使用了“塑造国际规则”的提法,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塑造国际规则,使之与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相吻合,其行为就更可能在他人看来具有合法性。
如果它可以使用和遵循那些能够引导和限制他国自愿行为的制度和规则的话,那幺它就没有必要使用代价高昂的胡萝卜与大棒”。
⑤他提到的“制度权力”与我们这里所谈的制度话语权是近似的概念。
国际社会需要有一定的规程或行动准则以对国家形成某种联系及制约,作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和解决纠纷的途径。
而一个国家参与和主导国际组织的数量、驾驭国际组织的能力及其联盟体系都会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国国际话语权的强弱。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https://img.taocdn.com/s3/m/e390d1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6.png)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1. 引言1.1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重要性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还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衡的国际舆论环境。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新闻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
通过拥有更大的国际新闻话语权,中国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模式,为世界提供更多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只有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新闻话语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国家利益,更好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内容结束】2. 正文2.1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制约。
传统西方媒体长期垄断国际舆论话语权,他们通过自身的报道,塑造了关于中国的负面形象,使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处于劣势地位。
这种言论霸权导致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受限,难以在国际舆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还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中国国际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难以被理解和接受。
西方媒体往往将中国的报道进行篡改和解读,使得中国新闻在国际上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还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
由于在新闻技术领域的滞后,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准确性和专业性不足,难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竞争。
这导致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在国际传播中难以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面临诸多困境,需要通过不懈努力来推动国际舆论的多样化,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
2.2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困局原因一、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与负面报道: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存在偏见和负面报道,将中国形象定位为专制、人权问题严重、经济发展不可靠等,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偏差。
二、国际新闻传播体系的不平等性:现行的国际新闻传播体系主要由西方国家控制,他们在国际新闻话语权的制高点上占据主导地位,频繁发表对中国不利的报道和评论,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处于被动局面。
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几点思考曾爱玲
![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几点思考曾爱玲](https://img.taocdn.com/s3/m/2fad85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8.png)
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几点思考曾爱玲发布时间:2023-05-07T12:06:27.711Z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2023年3期作者:曾爱玲[导读] 近年来,国际话语权在国内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指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四川成都市 610213摘要:近年来,国际话语权在国内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掌握了国际话语权意味着在全球治理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发言权和影响力。
关键词:权利;权力;国际话语权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些西方国家在科技战、外交战、金融战、舆论战等方面对华频频出招。
其中,舆论战和意识形态之争不仅恶化了我国的对外传播环境,而且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是大国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掌握了国际话语权意味着在全球治理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发言权和影响力。
一、国际话语权的内涵和意义国际话语权涉及两个属性:权利和权力。
首先,话语权是一种“权利”,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和发言的资格。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各国都有平等的权利,都有对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但事实上却有很多国家的声音是不被重视的。
其次,话语权更是一种“权力”,即影响国际社会的能力,话语的权力属性更为重要。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实力的表现,包含着对言说者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认同,其背后就是国家的实力。
国际话语权的本质,是掌控国际主导权、利用掌握的话语权优势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利益和标准,定义国际事务,制定游戏规则,并对事务的是非曲直按照自己的利益和逻辑进行解释,从而掌握主动权。
从现实看,国际话语权掌握在哪个国家手里,国际舆论流向、流量、是非评判就掌握在这个国家手里。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境与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67a078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b.png)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西方的国际话语权仍然占据主流强势地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地位亟待通过主动定位本国身份、推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得以提升。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权力关系;综合实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推动着以国家硬实力带动话语软实力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话语权却面临种种掣肘。
针对这些问题,既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又要积极鼓励学术研究。
同时,要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在意识形态领域构建中国核心价值体系。
一、国际话语权的基本问题概述(一)国际话语权的本质“国际话语权”是“话语权”的重要表现形式。
国际话语权作为“权力话语”,本质是国际政治权力关系。
它的主体是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各国际行为体,背后则映射出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实际就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1.国际话语权的产生背景“国际话语权”这一概念出现在冷战后时期。
冷战结束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知识经济、信息革命、文明冲突论等冷战后时代的概念,重新塑造着国际权力关系的新形态”。
“国际话语权”这一概念就是产生于这种国际背景。
中国真正开始探索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路径,是与改革开放后日益强大的国家力量息息相关的。
中国的国家利益诉求亟待通过对国际话语权的有力把握来实现。
如何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对西方国家提出的质疑和挑战作出强有力的回应,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都有赖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中国对国际话语权的认知正处于持续高涨期。
1.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境从话语的影响力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势能远远超过我国。
审视现阶段的国际话语权形势,我国面临的遭遇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话语权地位的下降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理应争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然而对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冷战后时期两个阶段的国家话语权,却表现出了相悖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话语权
中国争取自己的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略,是新世纪中国提高自己软实力极其重要的步骤。
同时,海内外华语媒体的联手合作,也是发挥媒体之真正功效,即监督整个国际国内社会,
促使其能够朝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也为我们提高自身国际话语权提供坚实的基础。
所谓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权利。
争夺中国国际话语权,通俗地讲,就是要争取中国
在国际上说话的权利,在国际上取得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对称、相匹配的发言权与发言被重
视权。
这里所说的说话权利,并非讲讲话、发发言那么简单,而是我们说话的被重视程度,
有多少人真正地听我们说话,尊重我们的说话,重视我们的说话,公众合理地把我们的说话
进行传播发散。
而我们自己说话的覆盖面、受众群体的多寡、受众者是否接受我们的说话、
尊重我们的说话、客观公正地对待我们的说话,都是我们研究与提高我们的话语权的重要内
涵。
事实上,在当前的国际外交领域与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国际地位虽然在不断地得以提高,但
实际国际地位还很低。
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普遍采以敌视、轻蔑、或鄙夷不懈的态度,甚至
不惜诬蔑与栽赃。
如果要了解真实的中国,当然包括她的过去和现在。
在外国媒体,主要是西方媒体通过我们
的正面宣传,开始正面而真实报道中国的时候,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从另一角度较为粗浅地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
获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包括广大的海外华人华侨需较长时间努力奋斗的任务。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我们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还奢谈什么国际话语权之获得?!昔日上
海滩上,中国人连在自己土地上建起的公园都无法进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民族奇耻大
辱,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广大的海外华裔同胞,总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们最了解自己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
他们最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他们最坚决地维护自己祖国的尊严!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获得,并非一言以蔽之之事!
如果我们还记得自己民族极其悲惨的近代史,我们的人民公务员,就不应该置人民利益于
不顾,贪污腐化,甚至内外勾结,携款外逃……
如果我们国民之群体都真正地觉悟起来,就不会为那些腐化堕落者提供其赖以滋生的土壤。
没有行贿者,受贿者如何能受贿!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获得,我们的软硬实力都得有
国内需要稳定,而国内的稳定,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社会深层次的改革。
首先是如何使广
大的人民群众感到社会财富的合理公平分配。
两极分化的不断加大,会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矛
盾的严重对立。
一个民怨沸腾,社会普遍浮躁,不讲道德,不知羞耻为何物?一切向钱看,
为了钱不择手段,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钱丧失了人格、国格的社会,究其结果将不堪
设想!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把我们的重心首先放在注重自己自身社会平衡和谐发展的基点上,是
我们一切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然包括我们国际话语权的真正获取!
诚然,当今世界的传播格局发展极不平衡,国际舆论的话语主导权依然掌控在美、英等少
数发达国家手中。
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但是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80%-90%
的新闻,都由西方的通讯社垄断。
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别
国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
而使用华语者占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但国际上以华
语为传播符号的信息量只占总量的5%左右,影响力和话语权还明显偏弱,与目前中国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华人的政治经济地位都严重不相称。
海内外华文媒体的精诚团结,并肩携手,是中国争取自己的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略,是新世纪中国提高自己软实力极其重要的步骤!同时,海内外华语媒体的联手合作,也是发挥媒体
之真正功效,即监督整个国际国内社会,促使其能够朝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也为我们掌
控自身国际话语权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