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来源:[ 11-09-13 09:42:00 ]作者:唐玉娟庞卫勤编辑:studa090420
【摘要】据了解,由于急救知识的普遍缺乏,我国民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往往自救和互救能力低下,这也造成了很多完全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培训结果不如人意。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关键词】公众;急救知识;普及
随着的,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2]。
1 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3]。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1]。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2 国外急救知识普及情况
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心肺复苏理论和技术体系; 1956年ZOLL应用电除颤成功抢救了一例心室颤动的患者,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证实了口对口人工呼吸优于“压胸抬臂通气法”; 1960年Kou-venhove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胸外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1961年Safar更进一步将CPR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高级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4]。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急救技能中的核心内容,有研究证实,在普及CPR知识的欧美国家,每天有100多人幸免于死。由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有效率为66·67%,而事故发生后由医生进行CPR的有效率仅为5·28%,充分证实了“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早施行有效CPR的重要性[3]。
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都得到了积极地推行。200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
发生在院外的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患者中, 95%来不及到培训;在公共场所配置非医务专业人员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4]。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 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
列入常规教学课程, 如美国已有 5 000 万人接受过专门的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 (CPR-BLS); 法国主张消防员能进行较 CPR- BLS 更多的救护[5]。在国外的调查中显示,学校除了将一般急救纳入教学之外,还已经拓展到心里急救,以应对突发事件及暴力因素[6]。
3我国急救知识普及情况及现存问题
我国急救的:的急救医学事业起步并不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本
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专业急救机构--急救站,由医
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急救站担负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为社会所肯定,也为民众所需要,它成为中国人民卫生保健事业的一部分并做出了贡献。198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
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同时成立了中国急救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救机构、急救医学工作者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它有力地促进80年代改革开放形势下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我国急救医学事
业发展的新阶段,即第二阶段[7]。后来我国多个城市相继建立了急救站,我国急救医学的学术水平
在不断提高,但公众的普遍急救意识还不够强,而我们也因错过了最佳时间而丧失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
我国急救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公
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2001年,红十字会总会、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电力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15个部委办联合发文《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北京市政府也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使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达到1/60,而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经过急救技能的培训[8]。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
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9]。有学者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急救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
缺乏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和队伍,教师未受过系统的正规化的训练,教学方法、教材、训练器材不规范。
4问题与对策
我国目前急救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而真正会实施现场急救的人极少。为此,改善急救知识的宣传途径是很重要的,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
识融入学前教育,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
视程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