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不断改善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 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三、欧洲冷战,亚洲热战——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2、朝鲜分裂
3、古巴导弹危机
多极化局势的出现
一、相逢一笑泯恩仇——欧洲的联合
探究一 欧洲为什么走向联合?
千疮百孔的欧洲
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二战”后苏联势力的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 留下的混乱……欧洲的 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 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 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思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受到 了来自哪些方面的冲击,使世界出现了多极 化的趋势? 1.日本的振兴 2.欧共体的联合自强 3.中国的崛起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 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 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观在,美国 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 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 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 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 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l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1、原因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2、过程 1990年苏共放弃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一些加盟共和国率先独立 1991年“八一九事件” 使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 根本变化
2、联合的历程
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法德和解 更上层楼: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 为欧洲共同体 欧盟面世:1993年成立欧盟。标志着欧共 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影响
1965—1972年出口 1972年在资本主义出口 增长率 总额所占比重
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
美苏争锋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除 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 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一、从盟友到对手——冷战出现的原因
请思考: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而战,并肩战斗, 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 对峙?
探究一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1991年底,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最 终解体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
二、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1、特点: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表现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单极 世界 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在全球事物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步伐 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球战略
苏联实力增强,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 上影响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 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 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 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4、北约的建立——军事上的冷战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 大西洋公约》。 作用: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5、苏联的反击措施 政治: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 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经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军事: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 织。
夹缝中的西欧 思考:二战后初期西欧面临什么样的困境?西欧 政治家是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的?
1、背景 二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丧失了在世 wenku.baidu.com经济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有可 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 发展,经济联系加强 历史根源: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南斯拉夫总统 铁托
埃及总统 纳赛尔
印度总理 尼赫鲁
3、标志:1961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 4、作用: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的建立,冲击了两极格局
四、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的崛起 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化奠定基 础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在国际上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8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 的背后,座落着所有中欧和东欧古 国的首都……所有的这些名城及其 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 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 制。”
2、杜鲁门主义——“冷战”全面展开
无论是谁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 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 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 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我认为我们必 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 讲话
思考:斯大林的这番话说明什么问题?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 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 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 凯南(1946年)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 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 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2、表现 60年代末,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西方之首 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海外资产世界第一 3、影响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了美、日、欧三足 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原因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 新独立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采 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发起人
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第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情景,满街都是爆炸后留下的 残砖碎瓦,一片满目疮痍,眼睛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 所有的工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 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相机和松下的空调……
探究二 日本经济振兴的原因
阵营
“冷战”的具体表现 以美国为首的资 以苏联为首的社 本主义阵营 会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共产党与工人党 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组织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 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大不列颠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已经完蛋了”。 ——美国国务院官员琼斯
二战结束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经济 上,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为: 工业生产量:2/3 ,外贸出口额:1/3 ,黄金储备:3/4。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军事上, 1945年,美国拥有武装部队总数达1230万人,军费开支 达90多亿美元。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 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 号军事强国。
冰岛
挪 威
丹 麦
英 国
苏 联
波 兰
法 国 瑞士
西班牙
联 民 邦 德 德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土 耳 其
6、冷战的影响 消极: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 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积极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 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 度地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客观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推 动了世界的进步。 ④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民 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内容: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 美国要运用自己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 共产主义扩张 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 球扩张的目的 影响: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马歇尔计划——经济上的冷战
“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就 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 ——联邦德国前总理阿登纳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 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 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 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 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 “倾斜减税”、“倾斜金融” 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 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 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 源和重工业。 ——党建信息网
麦克阿瑟与天皇裕仁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 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日本 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算总支出的20 %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美、法、德等国而 居于世界首位。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 思考》 日本是“二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 家,它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 ——《湖南日报》
五大国中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只有苏联。它拥有一只 数量最多、战斗力强、装备精良的军队。 1945年苏军总 数达1140万,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 “超级大国”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各强 国地位发生什么变化?
探究二 美苏为何会从二战盟友发展为冷战对手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 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 美国实力强大,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 担责任。” ——杜鲁门
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 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 单。……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 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 ——《日本为什么“成功”》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外交: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 保护,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政治: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 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经济:制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 强政府投资 科教:重视教育,注重引进技术
美国
欧共体
80%
150%
13.4%
33.7%
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 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 座位。”
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 势的发展
二、东边日出西边雨——日本的振兴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 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 举动。
背景:战后西欧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东欧 社会主义力量兴起。 目的: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 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作用: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到很大作用, 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思考:两国外交官的此番言论反映出两国对对 方抱有什么态度?
小结:二战后“冷战”局面形成的原 因 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会议确立了美苏主导的战 后国际关系体系
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剧, 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美苏势均力敌
二、“铁幕”垂下——“冷战”的形成
1、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冷 战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