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OM 、ON 、OP 分别是AOB ∠,BOC ∠,AOC ∠的角平分线,则下列选项成立的( )A .AOP MON ∠>∠B .AOP MON ∠=∠C .AOP MON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如图,点O 是△ABC 中∠BCA ,∠ABC 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 到边BC 的距离是( )A .1B .2C .3D .43.如图,若DEF ABC ≅,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9BF =,5EC =,则CF 的长为( )A .1B .2C .2.5D .34.如图,已知ABC DCB ∠=∠,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CB △△≌,下列添加的条件不能使ABC DCB △△≌的是( )A .A D ∠=∠B .AB DC = C .AC DB =D .ACB DBC ∠=∠5.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 )A.a+c B.b+cC.a+b-c D.a-b+c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于A点,B点,分别以点A,点B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P点,若点P的坐标为(m,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2n B.2m=n C.m=n D.m=-n7.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D=CB,要使△ADE≌△CB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A.AE=CE;SAS B.DE=BE;SASC.∠D=∠B;AAS D.∠A=∠C;ASA8.下列各命题中,假命题是()A.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及第三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D.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9.如图,已知AC⊥BC,DE⊥AB,AD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10.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F ABC ED ≌△△的是( )A .BC ED =B .A F ∠=∠C .B E ∠=∠D .//AB EF 11.如图,在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OA OC >,40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2.如图,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 ≌△BOC 的是( )A .OA =OB B .AC =BC C .∠A =∠BD .∠1=∠213.如图,已知AE 平分∠BAC ,BE ⊥AE 于E ,ED ∥AC ,∠BAE =34°,那么∠BED =( )A .134°B .124°C .114°D .104°14.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3AB =,4BC =,7CA =B .4AC =,6BC =,60A ∠=︒ C .45A ∠=︒,60B ∠=︒,75C ∠=︒D .5AB =,4BC =,90C ∠=︒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E 是BAC ∠的平分线,且AE CE ⊥.若,AC a BD b ==,则四边形ABDC 的周长为( )A .1.5()a b +B .2a b +C .3a b -D .2+a b二、填空题16.如图,∠ABC=∠DCB ,要使△ABC ≌△DCB ,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___.(一个即可)17.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CE =,//CF AB ,若四边形DBCF 的面积是26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18.如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且AB =10cm ,则DEB 的周长是_____cm .19.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若BC =8cm ,BD =5cm ,AB=10cm,则S △ABD =______.20.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_____.21.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10、15、20,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__________.22.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AC =,DE AB ⊥,交BC 于点E .若26B ∠=︒,则AEC ∠=______︒.23.如图,△ABC 中,∠C=90°,AC=40cm ,BD 平分∠ABC ,DE ⊥AB 于E ,AD :DC=5:3,则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cm .24.如图,在ABC 中,AB CB =,90ABC ∠=︒,AD BD ⊥于点D ,CE BD ⊥于点E ,若7CE =,5AD =,则DE 的长是______.25.如图,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一点,连接BD ,CD ;如图,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n 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26.如图,ABC ∆中,90,6,8ACB AC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路径向终点C 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每秒1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时,PEC ∆与QFC ∆全等.三、解答题27.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 ,直线EF 经过点C ,BF ⊥EF 于点F ,AE ⊥EF 于点E .(1)求证:△ACE ≌△CBF ;(2)如果AE 长12cm ,BF 长5cm ,求EF 的长.28.如图,已知A ABC ∠=∠,D CBD ∠=∠,ABD CBD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求证:CD 平分ACE ∠.29.已知: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AB 边上一点.(1)直线BF 垂直CE 于点F ,交CD 于点G (如图1),求证:AE =CG ;(2)直线AH 垂直于CE ,垂足为H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 (如图2),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30.已知:如图,AB = AD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 ≌△ADC ,然后再加以证明.。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题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题题目 1:(人教版)已知:如图,AB = AC,AD = AE,求证:△ABE ≌△ACD。
证明:在△ABE 和△ACD 中,AB = AC (已知)∠A = ∠A (公共角)AD = AE (已知)所以△ABE ≌△ACD(SAS)题目 2:(人教版)如图,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AB = AC,∠B = ∠C,求证:BE = CD。
证明:在△ABE 和△ACD 中,∠A = ∠A (公共角)AB = AC (已知)∠B = ∠C (已知)所以△ABE ≌△ACD(ASA)所以 BE =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题目 3:(人教版)已知:如图,AD = BC,AC = BD,求证:∠D = ∠C。
证明:连接 AB。
在△ABD 和△BAC 中,AD = BC (已知)BD = AC (已知)AB = BA (公共边)所以△ABD ≌△BAC(SSS)所以∠D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题目 4:(人教版)如图,∠1 = ∠2,∠B = ∠D,求证:△ABC ≌△ADC。
证明:在△ABC 和△ADC 中,∠1 = ∠2 (已知)AC = AC (公共边)∠B = ∠D (已知)所以△ABC ≌△ADC(AAS)题目 5:(人教版)已知:如图,AB = DC,∠A = ∠D,求证:∠ABC = ∠DCB。
证明:连接 BD。
在△ABD 和△DBC 中,AB = DC (已知)∠A = ∠D (已知)BD = DB (公共边)所以△ABD ≌△DBC(AAS)所以∠ABC = ∠DC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题目 6:(人教版)如图,AC 和 BD 相交于点 O,OA = OC,OB = OD,求证:AB ∥ CD。
证明:在△AOB 和△COD 中,OA = OC (已知)∠AOB = ∠COD (对顶角相等)OB = OD (已知)所以△AOB ≌△COD(SAS)所以∠A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题目 7:(人教版)已知:如图,AE = DF,CE = BF,CE ∥ BF,求证:△ACE ≌△DBF。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OD OB =;②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③BDA BDC ∠=∠;④BD AC ⊥A .4B .3C .2D .1B解析:B【分析】 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D ≌△ACB ,△ABO ≌△ADO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CD AC AC ⎧⎪⎨⎪⎩===,∴△ABC ≌△ADC (SSS ),∴∠BAC=∠DAC , ∠DCA=∠BCA∴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在△ABO 与△ADO 中AB AD BAC DAC OA OA ⎧⎪∠∠⎨⎪⎩===,∴△ABO ≌△ADO (SAS ),∴BO=DO ,∠BOA=∠DOA∵∠BOA+∠DOA=180°∴∠BOA=∠DOA=90°,即BD AC ⊥故①④正确;∵AD≠CD∴BDA BDC ∠≠∠,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点O 是△ABC 中∠BCA ,∠ABC 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 到边BC 的距离是( )A .1B .2C .3D .4C解析:C【分析】 过点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E =OF =OD 然后根据△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即可得出点O 到边BC 的距离.【详解】如图,过点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点O 是∠ABC ,∠ACB 平分线的交点,∴OE =OD ,OF =OD ,即OE =OF =OD∴S △ABC =S △ABO +S △BCO +S △ACO =12AB ·OE +12BC ·OD +12AC ·OF =12×OD×(AB +BC +AC )=12×OD×8=12 OD=3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正确表示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3.如图,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若ABC S 12=,DF 2=,AC 3=,则AB 的长是 ( )A .2B .4C .7D .9D解析:D【分析】求出DE的值,代入面积公式得出关于AB的方程,求出即可.【详解】解:∵AD平分∠BAC,DE⊥AB,DF⊥AC,∴DE=DF=2,∵S△ABC=S△ABD+S△ACD,∴12=12×AB×DE+12×AC×DF,∴24=AB×2+3×2,∴AB=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D=CB,要使△ADE≌△CB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A.AE=CE;SAS B.DE=BE;SASC.∠D=∠B;AAS D.∠A=∠C;ASA 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来判断.【详解】解:A.添加AE=C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B.添加DE=B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添加∠D=∠B,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C,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关键在于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应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5.如图,已知AC⊥BC,DE⊥AB,AD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D .ED +AC >AD B解析:B【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断A ;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判断B ;证明△AED ≌△ACD ,由此判断C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AC+CD>AD ,由此判断D .【详解】∵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DE=DC ,∠BAD=∠DAC ,∵BD+DC=BC ,∴BD+ED=BC ,故A 正确;∵∠C=90︒,∴∠B+∠BAC=90︒,∴∠B+2∠DAC=90︒,故B 错误;∵DE ⊥AB ,∴∠AED=∠C=90︒,又∵∠BAD=∠DAC ,DE=CD ,∴△AED ≌△ACD ,∴∠ADE=∠ADC ,∴AD 平分∠EDC ,故C 正确;在△ACD 中,AC+CD>AD ,∴ED +AC >AD ,故D 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各知识点并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点D 在线段BC 上,若1802ACE ABC x ∠=︒-∠-︒,且BC DE =,AC DC =,AB EC =,则下列角中,大小为x ︒的角是( )A .EFC ∠B .ABC ∠ C .FDC ∠D .DFC ∠ C解析:C【分析】 先证明()ABC CED SSS ∆≅∆得到B E ∠=∠、FCD FDC ∠=∠,再根据1802ACE ABC x ∠=︒-∠-︒可得2CFE x ∠=︒;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2EFC FDC FCD FDC ∠=∠+∠=∠即可解答.【详解】解:在ABC ∆和CED ∆中,AC CD AB CE BC ED =⎧⎪=⎨⎪=⎩,()ABC CED SSS ∴∆≅∆,B E ∴∠=∠,FCD FDC ∠=∠1802180ACE ABC x E CFE ∠=︒-∠-︒=︒-∠-∠,2CFE x ∴∠=︒,2EFC FDC FCD FDC ∠=∠+∠=∠=2x ︒,FDC x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弄清题意、理清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AB BC ⊥,CD BC ⊥,AC BD =,则能证明ABC DCB ≅的判定法是( )A .SASB .AASC .SSSD .HL D解析:D直接证明全等三角形,即可确定判断方法.【详解】解:∵AB BC ⊥,CD BC ⊥,∴ABC 与△DCB 均为直角三角形,又AC DB =,BC CB =, ∴()ABC DCB HL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8.如图,在△ABC 中,点E 和F 分别是AC ,BC 上一点,EF ∥AB ,∠BCA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MAC 是△ABC 的外角,若∠MAC =α,∠EFC =β,∠ADC =γ,则α、β、γ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 )A .β=α+γB .β=2γ﹣αC .β=α+2γD .β=2α﹣2γB解析:B【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C=β,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CB=2∠BCD ,根据∠ADC 是△BDC 的外角,得到∠ADC=∠B+∠BCD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MAC=∠B+∠ACB ,于是得到结果.【详解】解:∵EF ∥AB ,∠EFC=β,∴∠B=∠EFC=β,∵CD 平分∠BCA ,∴∠ACB=2∠BCD ,∵∠ADC 是△BDC 的外角,∴∠ADC=∠B+∠BCD ,∵∠ADC=γ,∴∠BCD=γ-β,∵∠MAC 是△ABC 的外角,∴∠MAC=∠B+∠ACB ,∵∠MAC=α,∴α=β+2(γ-β),∴β=2γ-α,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CP与△BPQ全等时,则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A.0.5 B.1 C.0.5或1.5 D.1或1.5D解析:D【分析】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②AP=BQ,AC=BP,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解: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CAB=∠DBA,∴△ACP与△BPQ全等,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则1×t=4-1×t,则3=2x,解得:t=2,x=1.5;②AP=BQ,AC=BP,则1×t=tx,4-1×t=3,解得:t=1,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10.下列命题,真命题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于点D ,且2CD =,如果E 是射线OB 上一点,那么CE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解析: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 .【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 ∠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12.如图,△ABE ≌△ADC ≌△ABC ,若∠1=130°,则∠α的度数为________.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然后根据周角等于求出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从而得解【详解】解:(对顶角相等)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析: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BAE ∠=∠,ACB E ∠=∠,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2∠,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2α∠=∠,从而得解.【详解】解:ABE ADC ABC ∆≅∆≅∆,1130BAE ∴∠=∠=︒,ACB E ∠=∠,23601360130130100BAE ∴∠=︒-∠-∠=︒-︒-︒=︒,180DFE E α∴∠=︒-∠-∠,1802AFC ACD ∠=︒-∠-∠,DFE AFC ∠=∠(对顶角相等),1801802E ACD α∴︒-∠-∠=︒-∠-∠,2100α∴∠=∠=︒.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准确识图,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在△ABC 中,AB =9,中线AD =4,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析: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C 的取值范围.【详解】如图,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ABD 和△ECD 中,BD CD ADB EDC AD DE =⎧⎪∠=∠⎨⎪=⎩,∴△ABD ≌△ECD (SAS ),∴AB =CE ,∵AD =4,∴AE =4+4=8,∵AC +CE >AC >CE -AE ,∴9-8<AC <8+9,∴1<AC <17,故答案为:1<AC <1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遇中线,加倍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_____.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延长CD 到H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BC=4【详解】∵DC ⊥BC ∴∠BCD=∵∠ACB=∴∠ACD=如图延长CD解析: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90︒,延长CD 到H 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 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H=BC=4.【详解】∵ DC ⊥BC ,∴ ∠BCD=90︒,∵ ∠ACB=120︒,∴ ∠ACD=30︒,如图,延长 CD 到 H 使 DH=CD ,∵ D 为 AB 的中点,∴ AD=BD ,在 ΔADH 与 ΔBCD 中,CD DH ADH BDC AD BD =⎧⎪∠=∠⎨⎪=⎩,∴ ΔADH ≅ΔBCD(SAS),∴ AH=BC=4,∠AHD=∠BCD=90°,∴点A 到CD 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若∠D =20°,则∠A =_____.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解析: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的平分线交∠ACE 的外角平分线∠ACE 的平分线于点D ,∴∠ABC =2∠DBC ,∠ACE =2∠DCE ,∵∠DCE 是△BCD 的外角,∴∠D =∠DCE ﹣∠DBE ,∵∠ACE 是△ABC 的外角,∠A =∠ACE ﹣∠ABC =2∠DCE ﹣2∠DBE =2(∠DCE ﹣∠DBE ),∴∠A =2∠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来判断题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AC//BD ,OA ,OB 分别平分BAC ∠和ABD ∠,OE AB ⊥,垂足为E ,如果OE 5=,那么AC 与BD 的距离是________【分析】过点作于作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OM ⊥BD进而可证得MN 为AC 和BD 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OE=OM=OE 即可求得MN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过点作于作于∵分别平分和∴又∥∴又∴三点共解析:10【分析】过点O 作OM AC ⊥于M ,作ON BD ⊥于N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OM ⊥BD ,进而可证得MN 为AC 和BD 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OE=OM=OE ,即可求得MN 的【详解】解:如图,过点O 作OM AC ⊥于M ,作ON BD ⊥于N .∵OA 、OB 分别平分BAC ∠和ABD ∠,OE AB ⊥,∴OM OE ON 5===,又 AC ∥BD ,OM AC ⊥,∴OM BD ⊥,又ON BD ⊥,∴M ,O ,N 三点共线,∴ AC 与BD 之间的距离为MN=OM ON 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求平行线间的距离、角平分线的性质、八个基本事实,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出AC 和BD 之间的距离是解答的关键.17.如图,点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 OA ⊥,垂足为点D ,且5PD =,点M 是射线OC 上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 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AOC ∠,PD OA ⊥,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18.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第____块去,这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____原理.AS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带第4块去符合角边角可以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故答案为:4;AS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基础题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解析:AS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带第4块去,符合“角边角”,可以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 故答案为:4;AS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基础题,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边BC 、AB 上的点,且AE =AC ,DE ⊥AB .若∠ADC =61°,则∠B 的度数为_____.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解析: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AD AD AE AC =⎧⎨=⎩, ∴Rt △ADE ≌Rt △ADC (HL ),∴∠ADE =∠ADC =61°,∴∠BDE =180°﹣61°×2=58°,∴∠B =90°﹣58°=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0.如图,ABC ∆中,90,6,8ACB AC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路径向终点C 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每秒1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时,PEC ∆与QFC ∆全等.或【分析】对点P 和点Q 是否重合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证明全等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如图1所示:与全等解得:;如图2所示:点与点重合与全等解得:;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解析:1或72【分析】对点P 和点Q 是否重合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证明全等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如图1所示:PEC ∆与QFC ∆全等,PC QC ,683∴-=-t t ,解得:1t =;如图2所示:点P与点Q重合,PEC与QFC∆全等,638∴-=-t t,解得:72t=;故答案为:1或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过点C作CE⊥AD,垂足为点E,交AB于点F,连接DF.(1)请直接写出∠CAD与∠BCF的数量关系;(2)若点D是BC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C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析:(1)∠BCF=∠CAD;(2)AD=CF+DF,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余角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G,由“ASA”可证△ACD≌△CBG,可得CD=BG,AD=CG,由“SAS”可证△BDF≌△BGF,可得DF=GF,可得结论.【详解】解:(1)∠BCF=∠CAD,理由如下:∵CE⊥AD,∴∠CED=∠ACD=90°,∴∠CAD+∠ADC=90°=∠ADC+∠BCF,∴∠CAD=∠BCF;(2)如图所示:猜想:AD =CF +DF ,理由如下:过点B 作BG ∥AC 交CF 的延长线于G ,则∠ACB +∠CBG =180°,∴∠CBG =∠ACD =90°,在△ACD 和△CBG 中,∵CAD BCF AC BC ACD CBG ∠=∠⎧⎪=⎨⎪∠=∠⎩,∴△ACD ≌△CBG (ASA ),∴CD =BG ,AD =CG ,∵D 是BC 的中点,∴CD =BG =BD ,∵AC =BC ,∠ACB =90°,∴∠CBA =∠CAB ,∴∠CBA =45°,∴∠FBG =∠CBG ﹣∠CBA =90°﹣45°=45°,∴∠FBG =∠FBD ,在△BDF 和△BGF 中,BF BF FBD FBG BD BG =⎧⎪∠=∠⎨⎪=⎩∴△BDF ≌△BGF (SAS ),∴DF =GF ,∵AD =CG =CF +FG ,∴AD =CF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MON α∠=,点P 是MON ∠平分线上一点,点A 在射线OM 上,作180APB α∠=︒-,交直线ON 于点B ,作PC ON ⊥于点C .(1)观察猜想:如图1,当90MON ∠=︒时,PA 和P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60MON ∠=︒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 ,PB 之间另外的数量关系.(3)拓展延伸:如图3,当60MON ∠=︒,点B 在射线ON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C ,OA 及B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解析:(1)PA=PB ;(2)成立证明见解析;(3)OA=BC+OC【分析】(1)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2)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3)仿照(2)的解法得出△APD ≌△BPC ,从而得出AD=BC ,再根据HL 得出Rt △OPD ≌△RtOPC ,得出OC=OD ,继而得出结论.【详解】(1)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90°,∴∠APB=90°,∠CPD=90°,∴∠APD+∠BPD=90°,∠BPC+∠BPD=9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2)(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60°,∴∠APB=120°,在四边形OCPD 中,∠CPD=360°-90°-90°-60°=120°,∴∠APD+∠BPD=120°,∠BPC+∠BPD=12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3)OA=2BC-OB .理由如下:如图3,作PD ⊥OM 于点D ,同(2),可证△APD ≌△BPC ,∴AD=BC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在Rt △OPD 和RtOPC 中,PC PD OP OP =⎧⎨=⎩∴Rt △OPD ≌△RtOPC ,∴OC=OD ,∴OA-AD=OD=OC ,∴OA-BC=OC ,∴OA=BC+O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类比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3.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叫做格点,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1)在图1中计算格点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2)ABC 是格点三角形.①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BC 的格点三角形;②在图3中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且有一个公共点A 的格点三角形.解析:(1)6;(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用割补法求解即可;(2)根据“SSS”画图即可;(3)根据“SSS”画图即可;【详解】解:(1)5×3-12×3×3-12×2×2-12×5×1=6, 故答案为:6;(2)①如图,'A BC 即为所求,②如图,''AB C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格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SSS”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AD =80°,试求: (1)∠EDC 的度数.(2)若∠BCD =n °,试求∠BED 的度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3)类比探究:已知AB ∥CD ,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n 等分线,ABE ∠=1ABC n ∠,1CDE ADC n∠=∠,∠BAD =α,∠BCD =β,请猜想∠BED = .解析:(1)40︒;(2)1402BED n ∠=︒+︒;(3)1()αβ+n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解;(2)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由AB ∥CD ,BE 平分∠ABC ,推出12BEF ABE n ∠=∠=︒,利用EF ∥CD ,求得∠FED =∠EDC =40°,即可得到 1402BED n ∠=︒+︒;(3)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利用AB ∥CD 推出∠ABC =∠BCD =β,∠ADC =∠BAD =α,求得1ABE n 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利用EF ∥AB ,求出1BEF ABE n β∠=∠=,即可得到1()BED n αβ∠=+. 【详解】解:(1)∵AB ∥CD ,∴∠ADC =∠BAD =80°,又∵DE 平分∠ADC ,∴1402EDC ADC ∠=∠=︒;(2)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n °,又∵BE 平分∠ABC ,∴12ABE n ∠=︒, ∵EF ∥AB , ∴12BEF ABE n ∠=∠=︒, ∵EF ∥CD ,∴∠FED =∠EDC =40°,∴1402BED n ∠=︒+︒. (3)1()αβ+n.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β,∠ADC =∠BAD =α,∴1ABE n 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 ∵EF ∥AB , ∴1BEF ABE n β∠=∠=, ∴1()BED nαβ∠=+. 故答案为:1()αβ+n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正确引出辅助线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5.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直角顶点C 在x 轴上,锐角顶点B 在y 轴上,过点A 作AD x ⊥轴,垂足为点D .当点B 不动,点C 在x 轴上滑动的过程中.(1)如图1,当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时,请求出点B 的坐标; (2)如图2,当点C 的坐标是()1,0时,请写出点A 的坐标;(3)如图3,过点A 作直线AE y ⊥轴,交y 轴于点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AC 与y 轴交于点G .当y 轴恰好平分ABC ∠时,请写出AE 与BG 的数量关系.解析:(1)(0,2);(2)(-1,-1);(3)BG=2AE ,理由见详解【分析】(1)先证明Rt∆ADC ≅Rt∆COB ,结合条件,即可得到答案; (2)先证明∆ADC ≅∆COB ,结合点B ,C 的坐标,求出AD ,OD 的长,即可得到答案; (3)先证明∆BGC ≅∆AFC ,再证明∆ABE ≅∆FBE ,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AD=OC ,又∵AC=BC ,∴Rt∆ADC ≅ Rt∆COB (HL ),∴OB=CD=2,∴点B 的坐标是(0,2);(2)∵AD ⊥x 轴,∴∠DAC+∠ACD=90°,又∵∠OCB+∠ACD=90°,∴∠DAC=∠OCB ,又∵∠ADC=∠COB=90°,AC=BC ,∴∆ADC ≅ ∆COB (AAS ),∵点C 的坐标是()1,0∴AD=OC=1,∵点B 的坐标是(0,2),∴CD=OB=2,∴OD=2-1=1,∴点A 的坐标是(-1,-1);(3)BG=2AE ,理由如下:∵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AE y ⊥轴,∴∠BCA=∠ACF=90°,∠AEG=90°,∴∠GBC+∠BGC=90°,∠GAE+∠AGE=90°,又∵∠BGC=∠AGE ,∴∠GBC=∠FAC ,在∆BGC 和 ∆AFC 中,∵∠GBC=∠FAC ,BC AC =, ∠GBC=∠FAC ,∴∆BGC ≅∆AFC (ASA ),∴BG=AF ,∵BE ⊥AF ,y 轴恰好平分ABC ∠,∴∠ABE=∠FBE ,∠AEB=∠FEB=90°,BE=BE ,∴∆ABE ≅∆FBE ,∴AE=FE ,∴AF=2AE∴BG=2A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6.在学习了“等边对等角”定理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探究了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长的边所对的角较大”,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即,如图:当 AB >AC 时,∠C >∠B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一般情况,继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整:(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线.①如图1,若AB =AC ,则∠BAD =∠CAD ;②如图2,若AB ≠AC ,当AB >AC 时,∠BAD ∠CAD .(填“>”,“<”,“=”)证明:∵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 =∠ADC =90°.∴ ∠BAD =90°-∠B ,∠CAD =90°-∠C .∵AB >AC ,∴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 ∠CAD .(2)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①如图1,若AB =AC ,则∠BAD =∠CAD ;②如图3,若AB ≠AC ,当AB >AC 时,∠BAD ∠CAD .(填“>”,“<”,“=”)证明:解析:(1)①见解析,②∠B<∠C ,>;(2)①见解析;②<【分析】(1)①由HL 证明Rt △ABD ≌Rt △ACD 可得结论;②由AB >AC 得∠C >∠B 即可得出结论;(2)①由SSS 证明△ABD ≌△ACD 可得结论;②作辅助线证明△BDE CDA ≅∆,得BE CA =,∠BED CAD =∠,证得∠BAD BED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①证明:∵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ADC=90°,在Rt △ADB 和Rt △ADC 中AB AC AD AD =⎧⎨=⎩∴Rt △ABD ≌Rt △ACD∴∠BAD =∠CAD ;②证明:∵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 =∠ADC =90°.∴ ∠BAD =90°-∠B ,∠CAD =90°-∠C .∵AB >AC , ∴ ∠B<∠C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 > ∠CAD .故答案为:∠B<∠C ,>;(2)①证明:∵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CD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BD CD =⎧⎪=⎨⎪=⎩∴△ABD ≌△ACD∴∠BAD=∠CAD②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AD=ED ,连接BE ,∵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在△BDE 和△CDA 中,BD CD BDE CDA ED AD =⎧⎪∠=∠⎨⎪=⎩∴△BDE CDA ≅∆∴BE CA =,∠BED CAD =∠,又AB AC >,则AB BE >∴∠BAD BED <∠∴∠BAD CAD <∠.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ED AC FD =.求证:(1) AC DF =(2)FB CE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 ,∠ACB=∠DFE ,根据AAS 证出△BAC ≌△EDF ,可得AC=DF ;.(2)由△BAC ≌△EDF ,可证BC=EF ,进而可得FB=CE .【详解】证明:(1)∵AB//ED ,AC//FD ,∴∠B=∠E ,∠ACB=∠DFE ,在△BAC 和△EDF 中ACB DFE B EAB DE ∠=∠⎧⎪∠=∠⎨⎪=⎩, ∴△BAC ≌△EDF (AAS ),∴AC=DF ;(2)∵△BAC ≌△EDF ,∴BC=EF ,∴BC-FC=EF-FC ,∴FB=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8.如图,点D ,E 分别在AB 和AC 上,DE//BC ,点F 是AD 上一点,FE 的延长线交BC 延长线BH 于点G .(1)若∠DBE =40°,∠EBC =35°,求∠BDE 的度数;(2)求证:∠EGH >∠ADE ;(3)若点E 是AC 和FG 的中点,△AFE 与△CEG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BDE =105°;(2)见解析;(3)全等,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B=∠EBC=3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EGH >∠ABC ,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C=∠ADE ,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AS”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解:∵DE//BC ,∠EBC =35°,∴∠DEB =∠EBC =35°,又∵∠BDE+∠DEB+∠DBE =180°,∠DBE =40°,∴∠BDE =105°;(2)证明:∵∠EGH 是△FBG 的外角,∴∠EGH >∠ABC ,又∵DE//BC ,∴∠ABC =∠ADE ,∴∠EGH >∠ADE ;(3)全等.证明:E 是AC 和FG 的中点,∴AE =CE ,FE =GE ,在△AFE 和△CEG 中,AE CE AEF CEG FE GE =⎧⎪∠=∠⎨⎪=⎩,∴△AFE ≌△CGE (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是经典习题)单元测试题附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是经典习题)单元测试题附详细解析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3分)如图,△ABC△△ADE,△C=40°,则△E的度数为()A.80°B.75°C.40°D.70°2.(3分)如图,在△ABC中,∠C=90°,AD是∠CAB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若BC=6cm,BD=4cm.则DE的长是()A.5cm B.4cm C.3cm D.2cm3.(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AS C.ASA D.SSS4.(3分)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是()A.76°B.62°C.42°D.76°、62°或42°都可以5.(3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h1>0,h2>0,h3>0),若h1=5,h2=2,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S等于()A.34B.89C.74D.109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3分)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公路。
现要建造一个洗手台P,使P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则洗手台P可选择的点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8.(3分)如图,一块玻璃被打碎成三块,如果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合理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9.(3分)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的条件是()A.AC=AD或BC=BD B.AC=AD且BC=BDC.△BAC=△BAD D.以上都不对10.(3分)如图,边长为5的大正方形ABCD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EFGH组成,连结AF并延长交CD于点M.若AH=GH,则CM的长为()A.12B.34C.1D.54二、填空题(共5题;共15分)11.(3分)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12.(3分)如图,△ABC的三边AB、BC、CA的长分别为30、40、15,点P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SΔAPB︰SΔBPC︰SΔCPA等于13.(3分)如图,AB⊥BC,AD⊥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利用“HL”,证明Rt△ABC≌Rt△ADC.14.(3分)如图,△AOB=30°,OP平分△AOB,PD△OB于D,PC△OB交OA于C,若PC=10,则PD=.15.(3分)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A、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AD 与BE 交于点O,AD 与BC 交于点P,BE 与CD 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共11题;共75分)16.(5分)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 ,△B=△C.求证:△ABF△△DCE。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集锦1.如图所示,△ABC≌△ADE,BC的延长线过点E,∠ACB=∠AED=105°,∠CAD=10°,∠B=50°,求∠DEF的度数。
2.如图,△AOB中,∠B=30°,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52°,得到△A′OB′,边A′B′与边OB交于点C(A′不在OB上),则∠A′CO的度数为多少?3.如图所示,在△ABC中,∠A=90°,D、E分别是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是多少?4.如图所示,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90°,则∠A= .5.已知,如图所示,AB=AC,AD⊥BC于D,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则AD是多少?6.如图,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垂线BC、CE,垂足分别为D、E,若BD=3,CE=2,则DE= .7.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连接EF,交AD于G,AD与EF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所示,在△ABC中,AD为∠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的面积是28cm2,AB=20cm,AC=8cm,求DE的长。
9.已知,如图:AB=AE,∠B=∠E,∠BAC=∠EAD,∠CAF=∠DAF,求证:AF⊥CD10.如图,AD=BD,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H,则BH与AC相等吗?为什么?11.如图所示,已知,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BE⊥AC12.△DAC、△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F、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求证:(1)AE=BD (2)CM=CN (3)△CMN为等边三角形(4)MN∥BC13.已知: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MC于点E,BM交CN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14.如图所示,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②BF=BG;③BH平分∠AHD;④∠AHC=60°;⑤△BFG是等边三角形;⑥FG∥AD,其中正确的有()A.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15.已知:BD、CE是△ABC的高,点F在BD上,BF=AC,点G在CE的延长线上,CG=AB,求证:AG⊥AF16.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结AD、AG求证:(1)AD=AG(2)AD与AG的位置关系如何17.如图,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点F在BC上,且∠DAE=∠FAE求证:AF=AD-CF18.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一点,∠ADB=60°,E是AD上一点,且DE=DB,求证:AE=BE+BC19.如图所示,已知在△AEC中,∠E=90°,AD平分∠EAC,DF⊥AC,垂足为F,DB=DC,求证:BE=CF20.已知如图:AB=DE,直线AE、BD相交于C,∠B+∠D=180°,AF∥DE,交BD于F,求证:CF=CD2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D,PE⊥OB于E,F是OC上一点,连接DF和EF,求证:DF=EF22.已知:如图,BF⊥AC于点F,CE⊥AB于点E,且BD=CD,求证:(1)△BDE≌△CDF (2)点D在∠A的平分线上23.如图,已知AB∥CD,O是∠ACD与∠BAC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2,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4.如图,过线段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BN,使AM∥BN,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画∠MAB、∠NBA的平分线交于E(1)∠AEB是什么角?(2)过点E作一直线交AM于D,交BN于C,观察线段DE、CE,你有何发现?(3)无论DC的两端点在AM、BN如何移动,只要DC经过点E,①AD+BC=AB;②AD+BC=CD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拔高题型汇总50题(后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拔高题型汇总50题(后附答案详解)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在△ABC中,∠A=90°,P是BC上一点,且DB=DC,过BC上一点P,作PE⊥AB于E,PF⊥DC 于F,已知:AD:DB=1:3,BC=4√6,则PE+PF的长是()A. 4√6B. 4√2C. 6D. 2√62.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CM平分∠DCE,连接BE.以下结论:① AD=CE;② CM⊥AE;③ AE=BE+ 2CM;④ CM//BE,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如图,在△ABC中,∠BAC和∠ABC的平分线AE,BF相交于点O,AE交BC于E,BF交AC于F,过点∠C;②当∠C=60°时,AF+BE=AB;③若OD=O作OD⊥B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AOB=90°+ 12a,AB+BC+CA=2b,则S△ABC=ab.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4.如图,在△ABC中,AB=BC,∠ABC=90°,BM是AC边的中线,点D,E分别在边AC和BC上,DB=DE,EF⊥AC于点F,则以下结论;①∠DBM=∠CDE;②BN=DN;③AC=2DF;④S ΔBDE﹤S 四边形BMF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5.如图,在Rt△ABC中,CA=CB,D为斜边AB的中点,Rt∠EDF在△ABC内绕点D转动,分别交边AC,BC于点E,F(点E不与点A,C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DEF=45°;② BF2+AE2=EF2;③ CD<EF≤√2CD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6.如图,在△ABC中,AB=AC=5,BC=6,D,E分别为线段AB,AC上一点,且AD=AE,连接BE、CD交于点G,延长AG交BC于点F.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① BF=CF;②若BE⊥AC,则CF=DF;③若BE平分∠ABC,则FG=3;④连结EF,若2BE⊥AC,则∠DFE=2∠ABE.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7.如图,已知直线AB:y=√55x+√55分别交x轴、y轴于点B、A两点,C(3,0),D、E分别为线段3AO和线段AC上一动点,BE交y轴于点H,且AD=CE.当BD+BE的值最小时,则H点的坐标为()A. (0,√55) B. (0,5) C. (0,4) D. (0,√55) 28.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30°,连接AC,BD交于点M,AC与OD相交于E,BD与OA相交于F,连接OM.则下列结论中:①AC=BD;②∠AMB=30°;③△OEM≌△OFM;④MO平分∠BMC.正确的个数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二、填空题(共6题;共7分)9.如图所示是一个3×3的正方形,则∠1+∠2+∠3+⋯+∠9=________.10.如图,△ABC中(AB>BC),G在CB的延长线上,边AC的垂直平分线DE与∠ABG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与AB交于点D,与AC相交于E,MN⊥AB于N.已知AB=13,BC=9,MN=3,则△BMN的面积是________.1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45°,ABAC =65,点D为边AB的中点,点E在边AC上,将△ADE沿DE折叠得到△FDE.若FE⊥AC,则AEEC 的值为________;DEAF的值为________.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0,2),点C是反比例函数y=k x (x>0)图象上一点,∠ABC=135°,AC交y轴于点D,ADDC=23,则k的值为________.13.如图,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CD上,且EF⊥BE,EF=BE,△DEF的外接圆⊙O恰好切BC于点G,BF交⊙O于点H,连结DH.若AB=4,则DH=________ .14.如图,点P在正方形ABCD的BC边上,连接AP,作AP的垂直平分线,交AD延长线于点E,连接PE,交CD于点F.若点F是CD的中点,则tan∠BAP=________.三、综合题(共36题;共441分)15.有公共顶点A的△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1,将△ACE绕顶点A旋转,当E,C,B共线时,求∠BCD的度数;(2)如图2,将△ACE绕顶点A旋转,当∠ACD=90°时,延长EC角BD于F,①求证:∠DCF=∠BEF;②写出线段BF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6.如图,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D(3,32).将△AOB沿直线CD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与x轴交于点C.(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C的坐标;(3)在坐标平面内存在点P(除点C外),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全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17.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一动点,连结AD.(1)如图1所示,若BD = 2,DC = 4,求AD的长.(2)如图2所示,以AD为边作∠ADE =∠ADF =60°,分别交AB,AC于点E,F.①小明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AE = AF,小明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两种想法.想法1:利用AD是∠EDF的平分线,构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然后通过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获证.想法2:利用AD是∠EDF的平分线,构造△ADF的全等三角形,然后通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获证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明证明AE =AF(一种方法即可).②小聪在小明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思考,发现:四边形AEDF的面积与AD的长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用S表示四边形AEDF的面积,x表示A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18.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直线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作得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另一顶点分别为D,E两点.连结DE.(1)如图1所示,连结CD,AE,求证:CD = AE.(2)如图2所示,若AB = 1,BC = 2,求证:∠BDE = 90°.(3)如图3所示,将图2中的等边三角形BEC绕点B作适当的旋转,连结AE,若有DE 2 + BE 2 = AE2,试求∠DEB的度数.19.如图,在△ABC中.(1)如图①,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①猜想BE与CD的数量关系是▲;②若点M,N分别是BE和CD的中点,求∠AMN的度数;(2)如图②,若分别以AB、AC为边作△ABD和△ACE,且AD=AB,AC=AE,∠DAB=∠CAE=α,DC、BE交于点P,连接AP,请直请接写出∠APC与α的数量关系20.已知△ABC中,AC=BC;△DEC中,DC=EC;∠ACB=∠DCE=α,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E与BC相交于点F,连接BE.(1)如图1,当α=60°时,①请直接写出△ABC和△DEC的形状;②求证:AD=BE;③请求出∠AEB的度数.(2)如图2,当α=90°时,请直接写出:① ∠AEB的度数;②若∠CAF=∠BAF,BE=2,线段AF的长.2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BC=AC.直角顶点C在x轴上,锐角顶点B在y轴上,过点A作AD⊥x轴,垂足为点D.当点B不动,点C在x轴上滑动的过程中.(1)如图1,当点C的坐标是(−1,0),点A的坐标是(−3,1)时,请求出点B的坐标;(2)如图2,当点C的坐标是(1,0)时,请写出点A的坐标;(3)如图3,过点A作直线AE⊥y轴,交y轴于点E,交BC延长线于点F.AC与y轴交于点G.当y轴恰好平分∠ABC时,请写出AE与BG的数量关系.22.如图①,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C的中点,连接BD,过点C作CE 平分∠ACB交BD于点E,点F在AB上,且∠ACF=∠CBD(1)求证:CF=BE;(2)如图②,过点A作AG⊥AB交BD的延长线于点G,①若DG=2,求CF;②设CF交BD于H,求HE的值.AG23.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C=∠OCA=60°,OC=CB(1)如图①,若OB=8,求点A的坐标(2)点E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E的横坐标为t,∠EOF=60°,EO=FO,连接BF,①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设△OFB的面积为S,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S,②如图③,连接EF,EF交射线AC于点N,若∠ENA=45°,EN=3√2,求点E的坐标.24.如图(1)问题发现:如图1,如果△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点B、E、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D.则CD与BE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BDC 的度数为________度.(2)探究:如图2,若△ABC为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以它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与等边△ACE,连接BE和CD相交于点O,AB交CD于点F,AC交BE于G,则CD与BE还相等吗?若相等,请证明,若不相等,说明理由:并请求出∠BOD的度数?25.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AC的中点,点E在射线BC上,点F在射线BA上,∠EDF= 120°.(1)如图1,若点F与B点重合,求证:DB=DE;(2)如图2,若点E在线段BC上,点F在线段BA上,求BE+BF的值;AC(3)如图3,若AF+CE=BD,直接写出∠EDC的度数为________.26.已知△ABC和△DEF为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点E在AB 上,点F在射线AC上.(1)如图1,若∠BAC=60°,点F与点C重合,①求证:AF=AE+AD;②求证:AD//BC.(2)如图2,若AD=AB,那么线段AF,AE,B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27.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0),B(0,−b)的坐标满足|a+b−8|+a2−2ab+b2=0.连接AB.点C在x轴负半轴上,作AH垂直BC交BC于点H,交OB于点P,且OC=OP.(1)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坐标:(2)如图②,在题(1)的条件下,连接OH,求证:2∠OHP=∠AHB;(3)如图③,E为AB的中点,动点G在y轴上,连接GE,作EF⊥GE交x轴于F,猜想GB,OB,AF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如图,在△ABC中,AB=AC,AO⊥BC于点O,OE⊥AB于点E,以点O为圆心,OE为半径作半圆,交AO于点F.(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点F是OA的中点,OE=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当PE+PF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BP的长.29.(阅读材科)小明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项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小明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明发现若∠BAC=∠DAE,AB=AC,AD=AE,则△ABD≌△ACE.(1)(材料理解)在图1中证明小明的发现.(2)(深入探究)如图2,△ABC和△AED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EC交于点O,连接AO,下列结论:①BD=EC;②∠BOC=60°;③∠AOE=60°;④EO=CO,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将所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延伸应用)如图3,AB=BC,∠ABC=∠BDC=60°,试探究∠A与∠C的数量关系.30.如图,∠CAD与∠CB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1)若∠C=35°,∠D=29°,求∠P的度数;(2)猜想∠D,∠C,∠P的等量关系.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D为等腰△AOC底边OC上的高,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抛物线y=a(x−4)2+k的顶点为点A,且经过坐标原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有一动点P从点O出发,沿射线O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PD,设△APD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过点D做PD的垂线交射线AC于点E,过点E作O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CE的长为√2,并写出此时点F的坐标.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ax2+bx−3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xOA.轴正半轴于点B,交y轴于点C,OB=OC=32(1)如图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点D在抛物线上,且点D在第二象限,连接DB交y轴于点E,若tan∠EBA=1,求点D的坐标;2(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P在抛物线上,且点P在第三象限,点F在PB上,FC= FB,过点F作x轴的垂线,点G为垂足,连接DG并延长交BF于点H,若∠DHP=∠CEB,求BP的长.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y轴上,已知点B的坐标为(0,1),且∠BOA=30∘.(1)求AB的长度;(2)以AB为一边作等边,过点A作AD⊥AB,交OA的垂直平分线MN于点D.求证:BD= OE;(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交AB于F,求证:F为DE的中点.34.如图,A,B,C,D四点都在OO上,弧AC=弧BC,连接AB,CD、AD,∠ADC=45°.(1)如图1,AB是⊙O的直径;(2)如图2,过点B作BE⊥CD于点E,点F在弧AC上,连接BF交CD于点G,∠FGC=2∠BAD,求证:BA平分∠FBE;(3)如图3,在(2)的条件下,MN与⊙O相切于点M,交EB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AM,若AB,EN=26,求线段CD的长.2∠MAD+∠FBA=135°,MN=101335.如图:已知点A(0,1),点B在第一象限,△OAB是等边三角形,点C是X轴上的动点,以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A、C、D三点按逆时针排列),直线BD交Y轴于点E(1)求证:△CAO≌△DAB;(2)点C运动时,点E是动点还是定点?若是动点,指出其运动路径;若是定点,求其坐标;(3)连接CE,若∠ACD=25°,求∠CED的度数.36.如图,已知△ABC中,BE平分∠ABC,且BE=BA,点F是BE延长线上一点,且BF= BC,过点F作FD⊥BC于点D.(1)若∠ABC=72°,求等腰三角形BFC与等腰三角形ABE的底角的度数;(2)求证:∠BEC=∠BAF;(3)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7.在Rt△ABC中,∠ACB=90°,AC=BC,D为BC上一点,连接AD,过点C作CE上AD于点E.(1)如图,过点B作BF⊥BC交C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CD≌△CBF;(2)如图,若D为BC的中点,CE交AB于点M,连接DM,求证:∠BDM=ADC;(3)在(2)的条件下,若AE=4,CE=2,直接写出CM的长.38.在△ABC中,AB=AC=10,AD是BC边上的高,点E在边BC上,连接AE.(1)当AD=6时,①求△ABC的面积.②若AE平分∠BAD,求CE的长.(2)探求三条线段AE,BE,CE之间的等量关系.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39.如图,直线y=−√33(1)求点A、B的坐标;(2)以线段AB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BC,点C在第一象限内,∠BAC=90°,求点C的坐标;(3)若以Q、A、C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全等,求点Q的坐标.40.如果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且顶角的顶点互相重合,如图1,等腰△ABC与等腰△ADE中,∠BAC=∠DAE=α,AB=AC,AD=AE.我们把它们构成的这个图形叫做“手拉手模型”.(1)【探究模型】如图1,线段BD与线段CE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应用模型】如图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BC=4 √3,点P是BC边的中点,直线MN经过点P,且与直线BC的夹角为30°,点D是直线MN上的动点,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结DE.①如图3,当点E落在BC边上时,求C,E两点之间的距离.②直接写出在点D运动过程中,点C和点E之间的最短距离.41.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kx+6的图象分别交y轴正半轴于点A,x轴正半轴于点B,且△AOB的面积是24,P是线段OB上一动点.(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如图1,将△AOP沿AP翻折得到△AO'P,当点O'正好落在直线AB上时,①求点P的坐标;②将直线AP绕点P顺时针旋转45°得到直线A'P,求直线A'P的表达式;(3)如图2,上题②中的直线A'P与线段AB相交于点M,将△PBM沿着射线PA'向上平移,平移后对应的三角形为△P'B'M',当△APB'是以AP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请求出点P'的坐标.42.在矩形ABCD中,点E在边BC上,连接AE.(1)如图①,当矩形ABCD为正方形时,将△ABE沿AE翻折得到△AFE,连接EF并延长交边CD 于点G,连接AG.求证:GE=BE+DG;(2)如图②,在矩形ABCD的边CD上取一点G,连接AG,使∠EAG=45°.①若AB=3,AD=4,DG=1,则BE=________(直接填空);②过点G作GH//BC,交AE于点H,如图③,若AD=mAB(m>1),请直接写出线段GH、BE、DG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43.在等腰△ABC中,∠BAC=90°,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MDN=135°,将∠MDN绕点D旋转,使∠MDN的两边交直线BA于点E,交直线BC于点F.(1)当∠MDN绕点D旋转到如图①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AE,CF,AD的数量关系;(2)当∠MDN绕点D旋转到如图②的位置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若BC=2+ √2,当∠CDF=15°时,请直接写出线段CF的长度.44.如图1,△ABC是直角三角形,∠C=90°,∠CAB的角平分线AE与AB的垂直平分线DE相交于点E。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题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1.下面的图形中,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有哪几对?解:根据图形,可以知道有两对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分别是①和③,②和⑤。
2.已知△ABC≌△DEF,∠A = 60°,∠B = 70°,AB= 2cm。
求DE、∠D、∠F的值。
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知道∠D=∠B=70°,∠F=∠A=60°。
由于AB=DE=2cm,所以DE=2cm。
3.如图,已知△ABE≌△ACD,AB=AC,BE=CD,∠B=50°,∠AEC=120°,则∠DAC=()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知道∠A=∠D,∠B=∠C,XXX。
由于∠B=50°,所以∠A=50°,∠D=50°。
由于∠AEC=120°,所以∠DAC=120°-50°=70°。
4.△OAB是由△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的,那么△OAB与△OAB是什么关系?若∠AOB=40°,∠B=30°,则∠A与∠AOB是多少度?解:由于△OAB是由△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的,所以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由于∠AOB=40°,∠B=30°,所以∠A=110°,∠AOB=70°。
5.如图1,若△ABC≌△ADE,∠EAC=35,则∠BAD=度;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知道∠A=∠D,∠B=∠E,AC=AD。
由于∠EAC=35°,所以∠BAD=70°。
6.如图2,沿AM折叠,使D点落在BC上的N点处,如果AD=7cm,DM=5cm,∠DAM=30,则AN=cm,NM=cm,∠NAM=。
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知道△AMD≌△ANB,∠DAM=∠NAB,AD=AN。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题案+作业(精品学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1. 全等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 2. 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时,重合的顶点称为对应点..., 重合的边称为对应边...,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表示方法:“全等”用“≌”表示,读作:_________; 【例题一】(1)如图所示,△OCA ≌△OBD ,对应顶点有:点 和点 ,点 和点 ,点 和点 ; 对应角有: 和, 和 ,和 ;对应边有: 和 , 和 , 和 .(2)如图△ABD ≌△CDB,若AB=4,AD=5,BD=6,∠ABD=50°,∠ADB=30°,则BC= ,CD= ,∠BDC= ,∠C= .【基础练习一】1. 已知∆ABC ≌∆EFD ,若59A ∠=︒,31B ∠=︒,8DE =,10EF =,则AB = ,D ∠= .2. 如图,△AOB ≌△ADC ,点B 和点C 是对应顶点,∠O=∠D=90°,记∠OAD=α,∠ABO=β,当BC ∥OA 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A 、α=βB 、α=2βC 、α+β=90°D 、α+2β=180°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BACOA、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也是对应角B、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也是对应边C、全等三角形的公共点是对应顶点D、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4.如图,已知△ABD≌△ACE,AD=3cm,BD=1cm,BC=6cm,求△ADE的周长.5.如图,已知△ACF≌△DBE,∠E=∠F,AD=9cm,BC=5cm,求AB的长.【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SSS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SAS ”)3. 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题二】1. 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证明:∵D 是BC ∴ =∴在△和△ 中AB= BD= AD=∴△ABD △ACD( )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A 、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 、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 、写出全等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极易出错典型例题(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全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模型或教具来演示三角形全等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极易出错典型例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极易出错典型例题: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2.应用上述判定方法,解决以下典型例题:
(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
(3)已知三边,证明三角形全等。
(4)已知两角及其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
(5)已知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
3.分析易错点,总结避免错误的方法和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并解决几何问题。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在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时,能够直观想象出三角形的空间结构,为正确判定全等关系奠定基础。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在大小和形状上完全相同。掌握全等的判定方法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与经典例题
(完整)⼈教版⼋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与经典例题第⼗⼀章全等三⾓形⼀、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形注意:(1)两个三⾓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叫做对应⾓。
(2)“能够完全重合”是指在⼀定的叠放下,能够完全重合。
△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全等于”。
注意:(1)两个三⾓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的⾓是对应⾓(若⽤⼀个字母表⽰⼀个⾓亦是如此)。
(2)对应⾓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夹⾓是对应⾓。
(3)对应边、对应⾓是对两个三⾓形⽽⾔的,指两条边、两个⾓的关系,⽽对边、对⾓是指同⼀个三⾓形的边和⾓的位置关系,对边是与⾓相对的边,对⾓是与边相对的⾓。
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相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和“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边⾓边”和“SAS”。
(3)两⾓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边⾓”和“ASA”。
(4)两个⾓和其中⼀个⾓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简写成“⾓⾓边”和“AAS”。
(5)斜边和⼀条直⾓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边”和“HL”。
注意: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形全等,识别两个三⾓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和⼀⾓对应相等时,⾓必须是两边的夹⾓。
找夹⾓——SAS(1)已知两边都是直⾓三⾓形——HL找另⼀边——SSS找边的对⾓——AAS(2)已知⼀边⼀⾓找夹⾓的另⼀边——SAS找夹边的另⼀⾓——ASA(3)已知两⾓找夹边——ASA找其他任意⼀边——AAS⼀个图形与另⼀个图形的形状⼀样,⼤⼩相等,只是位置不同,我们称这个图形是另⼀个图形的全等变换,三种基本全等变换:(1)旋转;(2)翻折;(3)平移。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整理
全等三角形的典型习题一、全等在特殊图形中的运用1、如图,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AB 、CA 上的动点,AD =CE ,试求∠DFB 的度数.2、如下图所示,等边△ABC 中,D 、E 、F 是AB 、BC 、CA 上动点,AD =BE =CF ,试判断△DEF 的形状.3、如下图所示,△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A 、D 在同一直线上,AC 、BE 相交于点G ,AE 、CD 相交于点F ,试说明△AGF 是等边三角形.Ex 、如图,四边形ABCD 与BEFG 都是正方形,AG 、CE 相交于点O ,AG 、BC 相交于点M ,BG 、CE 相交于点N ,请你猜测AG 与CE 的关系(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4、△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BAC =90°,∠B =∠C =45°,D 是底边BC 的中点,DE ⊥DF ,试说明BE 、CF 、EF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B AAm二.证明全等常用方法(截长法或补短法)5、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 =2∠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请你试说明AB +BD =AC .Ex1,∠C +∠D =180°,∠1=∠2,∠3=∠4.试用截长法说明AD +BC =AB .Ex2、五边形ABCDE 中,AB =AE,∠BAC +∠DAE =∠CAD,∠ABC +∠AED =180°,连结AC ,AD .请你用补短法说明BC +DE =CD .(也可用截长法,自己考虑)6、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的点,F 是BC 上的点,且∠EDF =45°.请你试用补短法说明AE +CF =EF .Ex1.、如图所示,在△ABC 中,边BC 在直线m 上,△ABC 外的四边形ACDE 和四边形ABFG 均为正方形,DN ⊥m 于N ,FM ⊥m 于M .请你说明BC =FM +DN 的理由.(分别用截长法和补短法) (连结GE ,你能说明S △ABC =S △AGE 吗?)BB C F C A B三.全等在探究题中的运用7、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o,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1) 请你写出△ABC ≌△ECF 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2)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3)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8、已知,△ABC 中,∠BAC = 90°,AB = AC ,过A 任作一直线l ,作BD ⊥l 于D ,CE ⊥l 于E ,观察三条线段BD ,CE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⑴如图1,当l 经过BC 中点时,DE = ,此时BD CE.⑵如图2,当l 不与线段BC 相交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如图3,当l 与线段BC 相交,交点靠近B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 证明你的结论,并画图直接写出交点靠近C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图1 图2 图3 A D FGB图1A D F GB图2A D FC GB图3 A l B CA B C DE lA B C lE D四.动点问题中的全等、9、如图,已知ABC △中,20AB AC ==厘米,BC=16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6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 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 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45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精编40题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ADBC4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5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6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CDB BA CDF2 1 EA7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ADBC9.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10已知:AB=CD ,∠A=∠D ,求证:∠B=∠C11 .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P DACBDCBAFE12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13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14.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FAED C B15.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OAB=∠OBA16.如图,已知AD∥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PCEDBA17.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 求证:∠C =2∠B18.(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DCBA19.(7分)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20.(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 求证:BD =2CE .OEDCBAFE D CBA21、(10分)如图:DF=CE ,AD=BC ,∠D=∠C 。
8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
8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一、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1。
例1:如图,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D≌△ACD。
解析:1. 在△ABD和△ACD中:- 已知AB = AC(题目中给出的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CD(中线的定义)。
- AD = AD(公共边)。
2. 根据SSS(边边边)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D≌△ACD。
二、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2。
例2:已知:如图,AB = AD,∠B = ∠D,∠1=∠2,求证:△ABC≌△ADE。
解析:1. 因为∠1 = ∠2,所以∠1+∠DAC = ∠2+∠DAC,即∠BAC = ∠DAE。
2. 在△ABC和△ADE中:- 已知AB = AD。
- ∠B = ∠D。
- 且∠BAC = ∠DAE(已证)。
3. 根据ASA(角边角)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C≌△ADE。
三、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3。
例3:如图,在△ABC中,∠C = 90°,AC = 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AB = 6cm,求△DEB的周长。
解析:1. 因为AD平分∠CAB,∠C = 90°,DE⊥A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D = DE。
2. 在Rt△ACD和Rt△AED中:- AD = AD(公共边)。
- CD = DE(已证角平分线性质)。
- 根据HL(斜边直角边)定理,可得Rt△ACD≌Rt△AED。
- 所以AC = AE。
3. 因为AC = BC,AB = 6cm,设AC = BC=x,根据勾股定理AC^2+BC^2=AB^2,即x^2+x^2=6^2,2x^2=36,x^2=18,x = 3√(2)。
4. 又因为AE = AC = 3\sqrt{2}\),所以BE=AB - AE = 6 - 3\sqrt{2}\)。
5. 而△DEB的周长为DE+DB+BE,因为CD = DE,BC = BD + CD,所以△DEB的周长为BC+BE = 3\sqrt{2}+6 - 3\sqrt{2}=6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典型习题
一、全等在特殊图形中的运用
1、如图,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AB 、CA 上的动点,AD =CE ,试求∠DFB 的度数.
2、如下图所示,等边△ABC 中,D 、E 、F 是AB 、BC 、CA 上动点,AD =BE =CF ,试判
断△DEF 的形状.
3、如下图所示,△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A 、D 在同一直线上,AC 、BE 相交于点G ,AE 、CD 相交于点F ,试说明△AGF 是等边三角形.
Ex 、如图,四边形ABCD 与BEFG 都是正方形,AG 、CE 相交于点O ,AG 、BC 相交于点M ,BG 、CE 相交于点N ,请你猜测AG 与CE 的关系(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BAC =90°,∠B =∠C =45°,D 是底边BC 的中点,DE ⊥DF ,试说明BE 、CF 、EF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B A
A
m
二.证明全等常用方法(截长法或补短法)
5、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 =2∠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请你试说明AB +BD =AC .
Ex1,∠C +∠D =180°,∠1=∠2,∠3=∠4.试用截长法说明AD +BC =AB .
Ex2、五边形ABCDE 中,AB =AE,∠BAC +∠DAE =∠CAD,∠ABC +∠AED =180°,连结
AC ,AD .请你用补短法说明BC +DE =CD .(也可用截长法,自己考虑)
6、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的点,F 是BC 上的点,且∠EDF =45°.请你试用
补短法说明AE +CF =EF .
Ex1.、如图所示,在△ABC 中,边BC 在直线m 上,△ABC 外的四边形ACDE 和四边形ABFG 均为正方形,DN ⊥m 于N ,FM ⊥m 于M .请你说明BC =FM +DN 的理由.(分别用截长法和补短法) (连结GE ,你能说明S △ABC =S △AGE 吗?)
B
B C F C A B
三.全等在探究题中的运用
7、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
(1) 请你写出△ABC ≌△ECF 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2)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3)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8、已知,△ABC 中,∠BAC = 90°,AB = AC ,过A 任作一直线l ,作BD ⊥l 于D ,CE ⊥l 于E ,观察三条线段BD ,CE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
⑴如图1,当l 经过BC 中点时,DE = ,此时BD CE.
⑵如图2,当l 不与线段BC 相交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如图3,当l 与线段BC 相交,交点靠近B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 证明你的结论,并画图直接写出交点靠近C 点时,BD ,CE ,DE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
图1 图2 图3 A D F
G
B
图1
A D F G
B
图2
A D F
C G
E B
图3 A l B C
A B C D
E l
A B C l
E D
四.动点问题中的全等、
9、如图,已知ABC △中,20AB AC ==厘米,BC=16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6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
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 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 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