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设计题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1. 天平、杯、水、石块(或在水中沉底的物体)、细线,测石块的密度。
方法一: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天平测出杯、水和(用细线拉着石块)石块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石ρρ231m m m -= 方法二: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细线拉着石块把石块浸没水中,做标记,把石块取出,加入水,使水面在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石ρρ231m m m -= 方法三: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满杯水和杯的质量m 23、用细线拉着石块把石块浸没满杯水中使水溢出,把石块取出,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石ρρ321m m m -= 2.天平、杯、水、木块(或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针或石块和细线,测木块的密度。
方法一: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用天平测出杯、水和木块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木ρρ231m m m -= 方法二: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 23、用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做标记,把木块取出,加入水,使水面在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表达式:水木ρρ231m m -= 方法三: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2、用天平测出满杯水和杯的质量m 23、用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满杯水中使水溢出,把木块取出,用天平测出此时杯和水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木ρρ321m m m -= 3.天平、杯、水、牛奶(或其他液体),测牛奶的密度。
方法一:1、用天平测杯的质量m 12、杯中装满水,天平测杯和水的质量m 23、杯中装满牛奶,天平测杯和牛奶的质量m 3 表达式:水奶ρρ1213m m m m --= 方法二:1、在小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杯在水中漂浮,在小杯上记上水面的记号,用天平测出小杯和适量水的质量m 12、在小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杯在牛奶中漂浮,并使牛奶液面与小杯在水面中的记号相平,用天平测出小杯和适量水的质量m 2 表达式:水奶ρρ12m m = 4.弹簧测力计、杯、水、石块、细线,测石块的密度。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 物体的运动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物体的运动
案例一: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
题目: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
背景:小明在物理课上学习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他很好奇地想知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
问题: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它的速度和位移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步骤:
1. 实验材料:小球、一个高于地面的位置。
2. 实验步骤:
a) 在没有人站立和遮挡的地方,将小球从高处松手,使其自由落体。
b)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并用标尺测量小球落地的位置。
c)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
d) 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与整理。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实验,小明得到了以下结果:
1. 小球自由落体的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加。
2. 小球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即落体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实验结论: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体时,其速度会不断增加,而位移与时
间的平方成正比,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小明对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且学会了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数
据处理技巧。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题精选(含答案)
1、在学习欧姆定律此后,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 x的电路,其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 1 所示. R 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 s 闭合 s 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 ;当 s 、 s0 1 2 1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 1.(1)请你写出小明同学测R x的表达式. R x=(2)小红设计了一种不同样于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 2 所示.请你将图 3 中的器材按图 2 电路连接起来(用笔连线表示导线),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处于最右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3)比较两个电路图,请你说一说小红设计的电路的优点.2 、( 1)在考据欧姆定律实验中,所连接的电路如甲图所示,当E、 F 间接入的电阻 R 保持不变时,搬动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 P,读出三组不同样电压下的电流值,可研究出:当电阻一定是,电流与电压成比.调治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U,再依次将 E、 F 间的电阻 R0换成定值电阻R1、 R2,且 R2> R1> R0,要使 E、 F 间的电压表示数保持U 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选填“ A”、“ B”)端搬动,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将E、F 间的电阻换成一只额定电压是“ 3.8V ”的小灯泡.在乙图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选填“ A”、“ B”)端搬动,灯泡L 逐渐变亮,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大,电流表的示数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经过比较还发现,在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在增大,造成这一比值增大的原因是.当小灯泡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 3.8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最后归纳时,老师告诉同学们,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它并联在电路中时,只有极小的电流经过电压表,能够忽略不计,我们就是用上述方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假如考虑了电流经过电压表的影响,你们测量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小灯泡真实的额定功率(选填“偏大”、3 、某同学想研究经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以下列图的电路.采纳的器材有:阻值约为4Ω的 2B 铅笔芯一根,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0﹣ 0.6A 的电表, 0 一3V 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 2A ),开关,导线等.(1)该同学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端(选填“ a”或“ b“).(2)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的指针都发生了偏转,但无论怎样搬动滑片,两电表的示数均保持不变且都在量程范围内,则产生故障的原因是(3)消除故障后,该同学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获得的几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当采集第三组数据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以下列图,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A.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U/VI/A ▲(4)该同学采集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是(5)请依照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在给定的坐标纸上画出铅笔芯的I ﹣U 图线.(6)由画出的图线可知,经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为:.4 、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15V 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3A ”字样,实验中所用的四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 10Ω、 15Ω、 20Ω.(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满(如图)(2)小明在 a、b 间接入 5Ω的电阻时,调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 1.0A .断开开关,保持滑片的地址不变,用 10Ω的电阻代替5Ω的电阻,闭合开关,要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应将滑片向端搬动,读数时电流表示数为A.(3)断开开关,再用 15Ω的电阻代替 10Ω的电阻连续实验时,无论怎样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不能够完成实验,为了使这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a、 b 间电压不低于V.5 、某实验小组做“测定一组电阻 R1、 R2、R3的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电阻R1约为 2 欧,电阻 R2约为 5 欧,电阻 R3约为 20 欧.该实验供采纳的器材有:A、电源(电压恒定9 伏) B 、电流表(量程 0~安)C、电压表(量程0~ 3 伏) D 、开关、导线若干E、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10 欧,额定电流安) F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20 欧,额定电流 1.5 安)G、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60 欧,额定电流安)H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70 欧,额定电流 0.1 安)(1)为了测定R1、 R2、 R3的阻值,实验中应采纳的滑动变阻器是(填字母编号).(2)依照实验电路图,请在答题纸上用划线当导线完成实物图乙的连接.(3)某次实验中,实验操作正确,电流表的示数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伏,电阻的阻值为欧.6 、小娟利用图 1 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选填“左”或“右” )端,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小娟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搬动变阻器的滑片晌,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化,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选填“断路” 或“短路”).(3)故障消除后,小娟依照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图2)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Ω,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1V 时,小灯泡的电阻是Ω,进一步解析图象能够发现小灯泡的电阻不断变化,这是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选填“增大”或“减小”).7、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满.(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移至(选填“ A”或“ B”)端.小明闭合开关后,搬动滑片P 到某一点时,读出电压表示数为1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计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3)小明仅把这一次实验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原因是.(4)如图丙所示是其他两组同学依照测得数据作出的I ﹣U 图象,解析图象可知:RaRb.(5)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搬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6)还有一组的小亮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搬动变阻器的滑片 P,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出现故障的原因是.8 、小刚同学想用以下列图器材来测量定值电阻R 的阻值,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你接着完成以下步骤:(电源电压为6V)(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满.(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使变阻器电阻(填“最大” 、“最小”或“中间” )地址.(3)小刚经过调治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共测得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4)在实验过程中,当电阻两端电压最大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W.(5)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用它还可以够完成的实验是:A B;(6)若将上面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 换成小灯泡,在多次测量灯泡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9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以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V 的电源、“ 3.8V 1.5W ”的小灯泡、标有“20Ω 1.5A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依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满.(要求连线不得交织,电流表的量程选纲要合适)(2)第一小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马上发出光明刺目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的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②.(3)第二小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可否断路;C.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可否发光.试验次数 1 2 3电压 U/V电流 I/A I 3电阻 R/ ΩR 3①第 3 次实验中电流表读数I 3如图丙所示,则I 3=A;计算得出R3=Ω.②从表受骗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10 、小红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 2.5V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1)请你帮助她把图中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保证闭合开关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以下列图,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Ω(电阻值保留一位小数).(3)滑动变阻器甲上标有“5Ω 2A ”,滑动变阻器乙上标有“20Ω 1A ”.若实验中电源输出电压为 6V 不变,则小红采纳的滑动变阻器是.(填“甲”或“乙” )11 、小敏用以下列图的实物电路图,研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 3V,5 个定值电阻值分别为5Ω、 10Ω、 15Ω、 20Ω、 3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1)请在甲图中将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变小).(2)开关 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在(填“左”或“右” )端;实验过程中,搬动变阻器滑片晌,眼睛应主要凝望(选填“变阻器滑片” 、“电压表示数”或“电流表示数”).(4)依照前 4 次实验所测的电流和电阻值,在乙图中描出了 4 个点,则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它的值为.(5)第 5 次实验中,将定值电阻由 20Ω换为 30Ω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 )端搬动.(6)小敏发现无论怎样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来无法达到实验要求,此时小敏可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序号).A、更换一块新的电压表B、增加一节干电池C、用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代替原来的滑动变阻器.12 、小红小组要测定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的电阻.现有以下器材:电流表一只(量程0~ 0.6A 和 0~ 3A);电压表一只(量程为0~ 3V 和 0~ 15V);滑动变阻器两只(“ 5Ω 1A ”、“20Ω 2A ”)开关一个;干电池若干节;导线若干.(1)依照你的估计和实验经验,滑动变阻器应采纳只,实验更便于完成.(2)小红小组用 2 节干电池(已使用)正确连接电路后,无论怎样调治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都达不到 2.5V ,她们应该.(3)小红小组实验记录和计算以下表:电压 U/V电流 I/A功率 P/W灯泡发光情况灯丝暗红稍微发光正常发光发光很亮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②依照她们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请说出两点):,;③请在坐标图中画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图象;④在正常发光下,小灯泡的电阻是Ω;⑤依照画出的图象,你得出的结论是:.(4)当小红小组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到3V 正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小灯泡突然熄灭,仔细观察小灯泡钨丝被烧断,这时她们进一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5)小红小组在议论交流时,发现有的组的同学将电压表连接成以下列图电路,则这种连接测量出的电阻值比本质电阻值偏,其原因是.13 、要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 2.5V 小灯泡的电阻(电阻大体在6~10Ω之间),刘星同学连接了以下列图的电路.次数电压 U/V 电流灯泡亮度I/A1灯光稍微2较暗3正常发光4很亮(1)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满.(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选填“断开”或“闭合”),滑片应移到(选填“ A”或“ B”)处.(3)闭合开关后,刘星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圆满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为了能使小灯泡发光,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4)实验完成后,刘星将有关数据和现象填在表格里:由此可知,小灯泡在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保留一位小数)从表中数据可知,灯丝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选填“变大”或“变小”),电阻变化的本质是灯丝的电阻随而增大.(5)从表中数据可发现小灯泡的亮暗主要与有关.(完满版)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题精选(含答案)参照答案1.2.正 BA 变大灯丝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偏大3. b 错将滑动变阻器下方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0.30 防备有时性,便于找出规律经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右 0.57.5 5. G25 6.左短路8.35 增大7.B10 不合适一次测量拥有有时性,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或同时接下面两个接线柱)定值电阻断路8.最大滑动变阻器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测量电阻R的电功率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或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增大9.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系结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10.乙11.右电压表示数保持电阻R 两端电压不变电压2V 右 B 12.“ 5Ω 1A ”换新电池0.8 灯泡电压增大,本质功率也在增大灯泡本质功率增大,灯泡亮度增加7.8 随电压和电流的增大,灯泡灯丝的电阻也在增大减小至零增大至等于电源电压大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灯泡两端的本质电压大,计算出的电阻也偏大 13.断开 B 电路电流太小搬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8.3Ω变大温度高升灯泡的本质功率第11页(共 11页)。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声学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1.声音的探究(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是:(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1.光的反射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 入射,接着她以ON 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0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 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 沿F0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 特点”的实验(如图甲).(1)小明发现在蜡烛A 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 (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 动蜡烛B ,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3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 光的折射1.小张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8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分析图(a)和图(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2)分析图( b)和图(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以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折射角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2.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2)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如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射入玻璃砖内.小宇从课外资料上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1)由表格可知:当入射角i≥ 时,不发生折射现象;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凸透镜1.(20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cm;(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2.(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下)调整.(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大/变小/不变)3.(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 、B 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 的焦距为50cm ,凸透镜B 的焦距为10cm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 随物距u 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4.(2011•呼和浩特)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 和像距v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 (选填“大”或“小”)(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 处时,光屏上 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2011•抚顺)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中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像未画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填“上”“下”)移动.(2)调节好凸透镜的高度后,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填“倒立”或“正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实验中小平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7)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图.(8)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热学1. 熔化.(2012•莆田)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3)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或“液态”).(4)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较大.(5)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4)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4.2×103J/(kg•℃),从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J/(kg•℃).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的理由是、[测量数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如图2).[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2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思维]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3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 蒸发(2011•莆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快慢.(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3. 沸腾、(2008•滨州)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如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表中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问会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a B.b C.c D.d..如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纯的原理是根据酒精和水的不同.(2)要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可以使酒精.(3)此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先后有、.如图盛水容器中浮着一装水的小杯A,倒扣一小杯B,给容器加热并使容器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时,A、B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东坡米线”是黄州特色小吃.制作的第一步是熬汤:在锅中放入水和鸡,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然后转用小火烹煮.不断向沸腾中的汤加热,汤的温度将.再将以下食料一起上桌: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入米线.碗中油层的作用是.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1.4 kg,初温97℃,比热容4.2×103J/(kg•℃);肉的初温22℃,比热容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最少加热至82℃.在汤中最多可以放入kg肉.(不计热损失)(2012•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他为图中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填序号).(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2min时的温(3)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4)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此时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5)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100g,从90℃升高到95℃,水的内能增加了J;这个过程至少需要消耗g酒精.[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4. 比热容.(2012•烟台)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012•山西)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小伟设计了如图1的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等的煤油,R甲>R乙.(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选用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由于.(2)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是为了探究电热与的关系.(3)要利用此装置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你还需要的操作是.(4)将此装置改装后可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如图2所示,测量时,分别向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加入初温均为t0、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分别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水、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2011•济南)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在此实验中用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选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5)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将物体吸收的热量转换成易测得的量,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这种方法.请你运用同样方法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2008•河北)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选取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以及老师帮助小明求得的有关数据.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初中物理测物体的密度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测物体的密度实验设计1.求规则物体密度的题目:如:为了测定一个小正方体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刻度尺、大头针、水,设计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写出器材和表达式。
此题共有五种设计方案,现列在下面:①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刻度尺表达式ρ=m / l3②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大头针、量筒、水表达式ρ=m / V木③器材:大头针、量筒、水利用漂浮F浮= G木表达式ρ=ρ水V排/ V木④器材:量筒、水、刻度尺利用漂浮F浮= G木表达式ρ=ρ水V排/ l3⑤器材:刻度尺、水利用漂浮F浮= G木表达式ρ=ρ水l排/ l 。
第一种是对规则物体求密度最直观的方式,第二种是对不溶于水且不规则物体求密度的最常用的方式,其余三种是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来求密度的。
2. 巧用简单密度计的题目:有下列器材:一个杯子,足够的水和盐水,细铁丝,一根玻璃棒,一支滴定管,一个刻度尺,一根木棍,请根据所给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
①用木棍和铁丝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在水中试验,使木棍静止时约一半没入水中,用铅笔在木棍上液面处做记号,拿出来后,测出没入水中的长度,记为l1;②利用水和盐水、玻璃棒和滴定管在杯子中配成密度合适的盐水,使鸡蛋正好悬浮在盐水中;③把这个简易密度计放入盐水中,静止后在液面处做记号,测出没入盐水中的长度,记录为l2;④因为两次的浮力都等于重力,而底面积又相等,所以=ρ盐水g V2ρ水g l1 =ρ盐水g l2 ρ盐水=ρ水l1∕l2ρ水g V1鸡蛋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就是盐水的密度。
3.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和沉没时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来设计:Ⅰ.有量杯、水以及可浮在量杯水面上的小容器(内装200只大头针后还可浮在水面上),现要测量(用上述器材)大约200只大头针的密度?a) 将小容器放入量杯浮在水面上,读出水面刻度记为V1;b) 将大头针全部放入容器中,此时仍漂浮,读出水面刻度记为V2;c) 将大头针全部从小容器中取出投入水中,大头针全部沉到量杯底,读出水面刻度记为V3;d) 漂浮时,F浮= G针,ρ水g(V2﹣V1) =ρ针g(V3﹣V1)则ρ针=ρ水(V2﹣V1) /(V3﹣V1)。
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题目
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题目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的题目,以供选择和参考。
以下列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教学意义的题目供参考: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应用
探究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悬浮和推动的原理,研究其在现代交
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光的传播与折射
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重点关注光的折射现象,并
通过实验探究光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比较空气、水和固
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弹簧的弹性特性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材质和长度的弹簧的弹性特性,探究弹簧的伸长和弹性恢复的规律,并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热膨胀与物体形变
研究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形变现象,探究热膨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电路中的平行连接与串联连接
研究电路中的平行连接和串联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阻的影响,比较其在电路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以上题目只是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的一部分示例,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题目进行研究和探索。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之一,它关乎到我们的视觉、照明以及许多其他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光现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等现象。
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小孔或细缝、一盏强光源(如手电筒或灯泡)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在实线上离纸较远的位置上做一个小孔或细缝。
4. 打开强光源,将光源放在小孔或细缝上的同一侧。
5. 观察在纸上形成的光线,在纸上的直线传播。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从小孔或细缝发出的光线在纸上呈直线传播的现象。
这表明光线在空气中能够直线传播。
实验二:光的折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块玻璃或透明塑料板、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玻璃板放在纸上,覆盖光线的一部分。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玻璃板上。
5. 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玻璃板时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引起的折射现象。
实验三:光的反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平整的镜子、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镜子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镜子上。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镜子上。
5. 观察光线经过镜子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镜子时发生反射的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符合反射定律。
实验四:光的分散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三棱镜、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三棱镜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经过三棱镜折射。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三棱镜上。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试卷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设计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时,首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A. 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B.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C. 实验设备的先进性D. 实验成本的预算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应遵循的教育理念是:A. 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B.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科学探究C. 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覆盖D. 以考试成绩为中心,注重应试技巧3. 在进行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时,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步骤?A. 提出问题B. 进行猜想和假设C. 设计实验方案D. 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4. 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A. 分配固定的角色和任务给每个小组成员B. 让学生自由组合,无需指定角色C. 教师主导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只需执行D. 限制小组内的交流,鼓励独立思考5. 在设计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A. 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选择材料B. 选择价格昂贵的材料以提高实验质量C. 随意选择材料,只要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即可D. 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选择材料6.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A.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避免人为误差B. 依赖实验仪器的精度,忽略操作误差C. 尽量减少实验次数,以提高效率D. 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7.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A. 仅通过实验报告评分B.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综合评分C. 只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忽略操作过程D.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评来确定成绩8. 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A. 使用复杂的实验设备和高端的技术B. 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实验内容C.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D. 强调实验的严谨性和严肃性,避免玩笑9.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中,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A. 忽视意外情况,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实验B. 及时记录意外情况,分析原因,并调整实验方案C. 让学生自由处理,教师不参与指导D. 停止实验,直接给出正确答案10.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C. 丰富教师的实验教学经验D. 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11. 在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时,首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A. 实验结果的创新性B. 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实验仪器的先进性D. 实验原理的简单性12. 以下哪个实验不属于初中物理力学范畴?A.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B. 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 测量单摆的周期13. 设计一个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以下哪项是必须要有的步骤?A. 观察力的作用点B. 测量力的大小C. 忽略摩擦力D. 指定力的方向14. 在进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A. 物体的形状和质量B. 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C. 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D. 物体的形状和液体的密度15. 如果实验目的要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那么必须使用的实验器材是?A. 电流表和电压表B. 电流表和电阻箱C. 电压表和电阻箱D. 电流钳表和电压表16. 在设计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实验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使用闭合电路来观察感应电流B. 改变磁铁的移动速度来探究感应电流与速度的关系C. 将磁铁固定,改变线圈的面积来研究面积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D. 使用二极管来阻止反向电流的流动17.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会导致实验误差增大?A. 使用大量程的电流表B. 连接电路时未断开开关C. 电阻丝未完全接入电路D. 调节滑动变阻器时未改变滑片位置18. 对于“光的反射”实验,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光源可以放在实验装置的内部B. 反射光线总是落在法线上C.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来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D.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 保持透镜与光屏的距离不变B. 不断调整光屏的位置C. 增加光源的亮度D. 增大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20.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设计时,通常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 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B. 实验的原理和所需器材C. 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分析D. 实验的时间安排和成本预算2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通常不采用哪种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A. 分组合作实验B. 互动式教学软件辅助C. 单一的实验操作练习D. 实验报告撰写22. 在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时,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物理现象B.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C. 布置大量的实验练习题D. 仅提供实验结果的解析23. 创新实验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C.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D. 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24.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A.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B. 考虑材料的成本C. 只选择市场上容易获得的材料D. 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选择25. 实验设计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A. 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B. 增加实验的复杂度以提高挑战性C. 减少实验中可能的风险因素D. 仅在教师监督下进行实验26.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A.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B.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C.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 学生对实验理论的掌握程度27. 创新实验设计如何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A.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B.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注意C. 仅提供实验数据的分析D.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独立解决问题28. 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A.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B. 限制学生的实验思路,遵循固定的实验模式C. 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忽略过程D.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失败并从中学习29. 设计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时,应如何考虑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A. 确保实验步骤可以轻易复制B. 限制实验条件,使得实验结果不可预测C. 提供详细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方法D. 仅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30. 创新实验设计应避免哪种类型的错误?A. 操作错误B. 设计错误C. 逻辑错误D. 计算错误二、问答题1.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定律(F=ma)?2. 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作个简单的光谱仪?3.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作个简单的发电机?5.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6. 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个简单的天平?7.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8.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密度?参考答案选择题:1. A2. B3. D4. A5. A6. AD7. B8. B9. B 10. B11. B 12. C 13. A 14. C 15. A 16. D 17. B 18. C 19. B 20. D21. C 22. B 23. D 24. A 25. AC 26. ABC 27. A 28. AD 29. AC 30. C问答题:1. 如何设计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定律(F=ma)?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施加的力,观察小车加速度的变化。
初中物理:探究动能大小实验题
1.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14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了出一段距离。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 ,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过竖直位置的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 关系。
(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
你认为应当采用 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
2.小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向下运动,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1)图甲是控制两球的 质量 相等,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2)图乙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3.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一些物体的功能行走的牛约60J跑百米的运动员约3×102J飞行的步枪子弹约5×108J(1)本实验运用了物理研究方法中的转换法:用 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2)小希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质量和速度都是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得出实验结论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一样大吗?小希查阅了相关资料,收集了一些物体的动能(如表所示),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在“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中,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的是.(3)如图2为某段道路的标志牌,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①对机动车限定最高行驶速度:.②对不同车型限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4)用如图1中的使用装置和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必须增加的器材是(请从以下三个选项中选择).A.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B.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C.质量不同的钢球.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研究质量一定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B.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建筑物是静止的C.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5.某兴趣小组提出利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与所需器材(斜面、木块、不同质量的小钢球)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设想。
初中物理专题: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
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3、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4、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引言概述: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100个小实验,旨在帮助初中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100个小实验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每个实验都简单易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正文:一、力学实验1.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秤或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绘制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曲线。
2.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推、拉、扭等操作,观察物体的移动和形变,并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
3. 探究力的平衡:使用浮力秤或万能秤,研究不同力的平衡条件,并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
4. 研究摩擦力:使用倾斜面和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滑动的现象,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斜面和滚动物体,通过计时和测量距离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二、光学实验1. 研究光的传播:利用光源和投影屏幕,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探究光的折射:使用玻璃棱镜或水中不同物体,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研究光的折射定律。
3. 研究光的散射:使用悬浮的尘埃、烟雾等物质,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解释光的颜色和光的波长的关系。
4. 测量光的速度:通过测量光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光的速度,并了解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
5. 利用凸透镜成像:使用凸透镜和物体,观察成像情况,并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三、热学实验1. 探究热传导:使用金属棒或不同物质,观察热能的传导现象,并研究导热性能的差异。
2. 测量温度变化:使用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了解物体的热传导规律。
3. 研究物体的热膨胀:通过测量金属条或其他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膨胀或体膨胀,了解物体的热膨胀性质。
4. 探究热量的传递方式:通过烧烤棉花、烧水等实验,观察和研究热量的辐射传递和对流传递。
5. 测量热容和热升降:使用热容器和蓄热材料,测量物体的热容和研究热量的升降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声学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ﻫ(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1.声音的探究(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ﻫ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ﻫ(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ﻫ(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1 2 3用力大小小大较大尺的振动幅度小大较大尺拍打桌子的声音小大较大(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ﻫ存在的是:(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ﻫ(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ﻫ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ﻫ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3.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ﻫ(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2(ﻫ)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ﻫ(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ﻫ(4)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5)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频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8.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减小);噪声监测设备(能/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ﻫ(6)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ﻫ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 F 铜100 0.76B 铜60 0.89 G钢80 1.02C铜60 1.02 H 尼龙80 1.02D 铜80 0.76 I 尼龙100 1.02E 铜100 1.02 J(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ﻫ(2)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ﻫ(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ﻫ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琴弦没有拉直而处于很松弛状态,则另一方(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光学1.光的反射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ﻫ(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ﻫ(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ﻫ(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5(ﻫ)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ﻫ(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0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B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ﻫ)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ﻫ(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像.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30°30°2 40°40°3 50°50°2. 平面镜成像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1)小明发现在蜡烛A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ﻫ)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ﻫ)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ﻫ)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 光的折射1.小张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8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ﻫ(1)分析图(a)和图(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2)分析图(b)和图(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以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折射角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2.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ﻫ(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2(ﻫ)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如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射入玻璃砖内.ﻫ在实验中,发现折射角比入射角大,而且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而且光强越来越弱,反射光强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小明同学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让光从半圆形玻璃砖直边上射入玻璃砖,则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就找不到前面实验中出现的现象.ﻫ他把这个发现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ﻫ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让光从水中射向水面、再让光从水面入射到水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ﻫ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②.小宇从课外资料上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入射角i 0°30°39°39°30´40°50°折射角r 0°51°79°82°90°反射的能量4.7%6.8% 36% 47% 100% 100%(1)由表格可知:当入射角i≥时,不发生折射现象;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ﻫ)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凸透镜1.(20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cm;2(ﻫ)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ﻫ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ﻫ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 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2.(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下)调整.ﻫ(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ﻫ(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变小/不变)3.(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 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ﻫﻫ(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 缩小2 3015 缩小3 2020 等大4 15 30 放大5 12 60 放大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ﻫ答:4.(2011•呼和浩特)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ﻫ(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ﻫ(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2011•抚顺)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中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像未画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填“上”“下”)移动.ﻫ(2)调节好凸透镜的高度后,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填“倒立”或“正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ﻫ(3)实验中小平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ﻫ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ﻫ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ﻫ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 ).(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ﻫ(7)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图.(8)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ﻫ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ﻫ(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ﻫ(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ﻫ(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10)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ﻫ(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学1. 熔化.(2012•莆田)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ﻫ时间/min 01 2 3 4 5 6 7 8 91011温度/ -8-6 -4 -2 0 0 0 0 12 3 4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3)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或“液态”).(4)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较大.(5)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4(ﻫ)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4.2×103J/(kg•℃),从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J/(k g•℃).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ﻫ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的理由是、[测量数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如图2).ﻫ[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2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ﻫ[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思维]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3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 蒸发(2011•莆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ﻫ(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ﻫ(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快慢.ﻫ(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ﻫ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ﻫ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ﻫ)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ﻫ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ﻫ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ﻫ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ﻫﻫ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ﻫ(2)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ﻫ)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ﻫ(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ﻫ3. 沸腾、(2008•滨州)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ﻫ(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ﻫ(2)如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ﻫﻫ(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ﻫ(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表中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问会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物质酒精水煤油。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本文档为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提供了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进行实验的题目,并附有相应的答案。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的列表:题目1:重量与质量的关系题目: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答案: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题目2:摩擦力的影响题目: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答案: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这是因为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使其难以克服阻力而移动。
当摩擦力较大时,木块需要更多的力才能克服阻力移动,因此速度较慢;而当摩擦力较小时,木块受到的阻力较小,移动速度较快。
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初中物理趣味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小实验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你身边很多小东西都能成为物理实验的器材,你发现了吗?例1 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实验?解析注射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若能开动脑筋,利用它“活塞能拉动”、“封闭一部分气体”等特点能做不少实验。
①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用另一只手用力向外拉活塞,手感到很费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会退缩一段距离,这就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②拿一注射器,把活塞推到底部,用手指将前端小孔堵住,把活塞拉到管的中部,这时把堵住小孔的手指浸入水中,就会看到水进入注射器内部,这就验证了抽水机的原理―它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此外,利用注射器还可演示气体液化的方法、验证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演示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你想到该怎么做了吗?例2 给你一支削好的长铅笔,请用它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
例析这是一道很好的培养观察、实验、创新能力的实验题,铅笔也是经常使用的文具,实验很容易进行。
①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头,手指压痕深浅不同,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手指压铅笔时手指也会感觉到疼痛,这又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用细铁丝绕在铅笔的一端或用图钉压入铅笔的一端,使之竖直漂浮在水和其它液体中,根据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可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③将细铁丝密绕在圆铅笔上,然后用尺测出n圈金属丝铜的总长度D,则可求出金属丝的直径。
此外,还可从光学、热学、电学方面来考虑,如在太阳光下或灯光下,将一支铅笔笔直立在地面上,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将铅笔芯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铅笔芯的另一端也发热,说明“铅笔芯是热的良导体”;将导线的一端与铅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短,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此实验能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几个趣味物理小实验1、想不到的结果找一个像手掌一样长,像手指一样宽的纸条,剪两个小口或撕两个小口。
然后去考考你的同学:如果拿住纸条两头向两侧拉一下,纸条会断成几条呢?一般会认为断成三截。
初中物理 力学实验表格设计
题⽬⼀、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器材:天平,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6个以上)表格1物体软陶1软陶2软陶3软陶4软陶5软陶6体积V/ cm3质量m/g探究不同物质的特性(m/V)器材:天平,量筒表格2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固体)物质铜圆柱体铝圆柱体铁圆柱体质量m/g体积V/ cm3m/V(g·cm-3)探究不同物质的特性(m/V)表格3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液体)物质⽔1⽔2⽔3酒精1酒精2酒精3体积V/cm3质量m/gm/V(g·cm-3)题⽬⼆ 测定物质的密度(⼀般⽅法)器材:天平,量筒1.测定不规则固体(不吸⽔)的密度2.测定液体的密度表格1:测定固体的密度表格2 测定盐⽔的密度题⽬三 探究重⼒的⼤⼩和质量的关系器材:弹簧测⼒计,钩码(已知质量) 表格题⽬四 探究液体的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器材:液体,压强计,刻度尺 表格1⽯块的质量m /g ⽯块放⼊前 ⽔的体积V 1/cm 3⽯块和⽔ 的总体积 V 2/cm 3⽯块的体积 V /cm 3⽯块的密度 ρ/(g ·cm -3)烧杯和⼀些盐⽔的质量 m 1/g 部分盐⽔的体积V 1/cm 3剩余盐⽔的质量 m 2/g 部分盐⽔的质量 m /g 盐⽔的密度 ρ/(g·cm -3)质量 m /kg重⼒G /N次数123液体密度/kg ·m -3深度h /mp 液⾯差/ m探究液体的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表格2次数123深度h/m液体密度/kg·m-3p液⾯差/ m题⽬五浮⼒探究物体在⽔中所受浮⼒⼤⼩和排开⽔重⼒的关系器材:弹簧测⼒计,溢⽔杯,⽔,⼩⽔桶,物体(密度⼤于⽔)表格1液体次数123456G桶/NG物/NF拉/NG桶和⽔/NF浮/NG排⽔/N探究物体所受浮⼒⼤⼩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器材:体积不同的固体(密度⼤于⽔,6个以上),弹簧测⼒计,⽔表格2 液体密度⼀定次数123456 V排G物/NF拉/NF浮/N探究物体所受浮⼒⼤⼩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器材:固体(密度⼤于⽔),液体(不同密度的)弹簧测⼒计,⽔表格3 排开液体的体积⼀定次数123ρ液G物/NF拉/NF浮/N题⽬六杠杆平衡条件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计)挂钩等实验次数1 23456动⼒F1/N动⼒臂L1/m阻⼒F2/N阻⼒臂L2/m题⽬七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是否有关次数123动滑轮重 G动/NG/NF/Nh/ms/mW有⽤/JW总/Jη器材:滑轮,弹簧测⼒计,刻度尺,钩码,细绳等表格1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被提升物体重是否有关表格2 动滑轮重⼀定次数123456G物/NF/Nh/ms/mW有⽤/JW总/Jη。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实验题目:磁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实验
实验材料: 小磁铁、电池、小电机、垂直框架
实验步骤:
1、从小电池中接出一根导线,将其一端接入小电机,另一端接入小磁铁,小磁铁放置在垂直框架上;
2、用手接触另一端的电池,电流就开始从此端流向小电机,小电机也开始转动;
3、小磁铁因为受到小电机电磁场的作用,开始在垂直框架上移动;
4、控制电流的大小,观察小磁铁在框架上移动的方向。
答案:小磁铁在小电机产生的电磁场的推力下向着电流流动的方向移动。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题大全1.请你利用音叉、乒乓球和细线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正确的。
2.请你利用真空罩、电铃和抽气机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真空罩内,同时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正确的。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1:用激光手电透过烧杯外壁照射滴入几滴牛奶的水中,发现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正确的。
答2:点燃蚊香,用透明可乐瓶收集一瓶烟雾,用激光手电照射,发现在烟雾中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正确的。
4.设计实验验证:“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答: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会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正确的。
5.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将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发现出现一个中间较暗周围较亮的光环,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正确的。
6.请设计实验验证:“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即:蒸发吸热致冷)答1:用蘸上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答2: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是正确的。
7.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答:用一根通电导线放在静止的小磁针的上方,发现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8.请你设计实验,验证“通电导体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答:在小磁针的上方平行放一根直导线,通电后发现小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是正确的。
初中物理小实验
一.趣味性小实验一、光现象·神奇的分身术之一实验器材:一张扑克牌,一根针。
实验过程:在扑克牌上用针扎两个相距不超过3mm的针孔。
然后把针放在扑克牌的背后约2.5cm的地方,用单眼透过双孔观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针,而是两根。
若在两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当你透过这些孔观察时,就能看到三根针。
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针越多。
观察时,适当调整扑克牌(转动或改变扑克牌距人眼的距离),这种现象更清晰。
解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针上的光在透过不同的小孔时,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分身术现象。
·神奇的分身术之二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币一枚,水。
实验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
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
解释:看到的两枚硬币均为虚像,其中一枚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虚像,这枚硬币虚像比实际的硬币要高一些;另一枚则是通过杯子侧面的水折射而成的像,此时的侧面水柱相当一个凸透镜,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我们未看到硬币的“真身”,只看到硬币的两个“化身”。
二·海市蜃楼实验器材:矩形玻璃容器一个,清水,酸性定影液(或食盐水、食糖水等)。
实验过程:在矩形玻璃容器中先放入密度较大的酸性定影液,约15cm深,然后用玻璃棒导流法轻轻加入清水,约4cm深。
在容器的一侧约12cm处放置一被照亮的物体,物高约5cm。
从容器的另一侧不同距离和不同角度倾斜向上观看,可看到虚幻“蜃景”。
解释:因为密度较大的酸性定影液和清水的折射率不同,起初两种液面分明,可是随时间的延长,扩散作用导致界面模糊,形成了有一定厚度的扩散层,其折射率自上而下随深度而形成梯度分布。
当从另一侧观看被照亮的物体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就可看到悬挂在实物之上的虚幻“蜃景”。
二.小实验大世界-“纸人共振”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1.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每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
(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_______(平衡/不平衡)状态。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移。
(2)如图乙,小明保持弹簧秤竖直放置,然后认真调零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杠杆受到钩码的拉力为F2,小明发现F1×OD≠F2×OC,其原因是________。
(3)接着,小明准备作图丙所示实验,实验前小明首先再取一只弹簧秤与已调零的弹簧秤进行对拉,如图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在做了10多次图丙所示实验后,他还做了几次图戊所示的实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再次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将测力计转向图中虚线方向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电子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工具。
杠杆在静止时处于________状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可调节左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多次实验的目的与________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
(选填:A“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或B“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填写字母即可)4.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F1/N L1/cm F2/N L2/cm11102522101203215310(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小实验设计题
1.请你利用音叉、乒乓球和细线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正确的。
2.请你利用真空罩、电铃和抽气机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真空罩内,同时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正确的。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1:用激光手电透过烧杯外壁照射滴入几滴牛奶的水中,发现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正确的。
答2:点燃蚊香,用透明可乐瓶收集一瓶烟雾,用激光手电照射,发现在烟雾中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正确的。
4.设计实验验证:“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答: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会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正确的。
5.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将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发现出现一个中间较暗周围较亮的光环,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正确的。
6.请设计实验验证:“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即:蒸发吸热致冷)
答1:用蘸上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答2: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是正确的。
7.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答:用一根通电导线放在静止的小磁针的上方,发现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8.请你设计实验,验证“通电导体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答:在小磁针的上方平行放一根直导线,通电后发现小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是正确的。
9. 请设计实验,证明结论“通电螺线管加铁芯后磁性增强”。
答:把螺线管通电后去吸引大头针,查看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插入铁芯后,再次吸引大头针,发现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变多了,说明:通电螺线管加铁芯后磁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