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公开课
2024版年度(九上课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优质课
2024/2/2
讽刺手法的运用。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夸张和讽刺,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罪 恶。
9
语言运用与表达技巧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运用生动 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和 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
讽刺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夸张、 对比等手法,对人物进行讽刺和 批判,揭示出社会的丑恶现象。
13
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人生观的引导
通过范进的人生经历,引导读者思考 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鼓励人 们追求内心的善良和真诚,而非外在 的功名和利益。
价值观的引导
强调诚信、勤奋、坚韧等品质的重要性, 倡导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 奋斗。
2024/2/2
14
同时通过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 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
2024/2/2
4
公开课与优质课目的
01
让学生了解古代科举制 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024/2/2
02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人 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 发展。
03
04
2024/2/2
23
小组讨论:故事中人物形象评价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析 一个人物形象,如范进、胡屠户、
张乡绅等,探讨人物性格、行为 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小组展示
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 成果,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补充意见。
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进行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更注重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
02
日本公务员考试
《范进中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注: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班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及范进的奋斗故事。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科举的历史背景、范进的人物形象以及对于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作用;2.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3. 理解范进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思考;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a. 宋朝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实施b. 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a. 范进的背景和成长经历b. 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c. 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和作用3. 范进形象的分析和讨论a. 范进的品质、才能和努力b. 范进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启示4. 范进与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a. 范进的奋斗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 范进的奋斗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6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的起源和实施过程。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思考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梳理。
第二课:《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60分钟)1. 教师给学生讲述范进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个人才能以及为什么选择参加科举考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整理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包括他的备战经验、与其他考生的竞争等。
3. 学生展示和总结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和作用,讨论他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课:范进形象的分析和讨论(60分钟)1. 学生分析范进的品质、才能和努力,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影响他的人生和家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范进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启示。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四课:范进与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6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范进的奋斗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示范课教学课件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 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小 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出身于 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 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善诗赋, 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 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 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 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 “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 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 “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 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 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 《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 。
范 进 中 举 吴敬梓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鲜明的对比手 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 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探究本文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 风。
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万 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 子堂”。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 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悲 喜剧。带着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思索,让我们一同 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去认识一个科举制 度所毒害的病态社会。
解元( jiè )
作揖( yī )
带挈( qiè )
绾了( wǎn )
细丝锭子( dìng ) 醉醺醺( xūn )
腆着肚子( tiǎn ) 啐在脸上( cuì )
兀自( wù ) 相公( xiàng ) 星宿( xiù ) 桑梓( zǐ )
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为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1):中举后喜极而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
2024年度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01
03
问题探讨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 术特色(10分钟)
课程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分钟)
05
04
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模拟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10分钟)
2024/3/24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4
7
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
2024/3/24
12
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影响
社会流动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 对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 会阶层流动。
2024/3/24
教育普及
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普 及和发展,形成了“万般 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 社会风气。
文化繁荣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和发展,涌现出了大量 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政治家。
13
《范进中举》对科举制度批判
01
《范进中举》是一篇讽刺小说,通 过描绘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 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世态 炎凉。
02
文本结构清晰,以范进中举为线索, 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展 现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 命运遭遇。
8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范进
懦弱无能、虚伪势利的读书人形 象。他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却屡 试不第,最终因中举而发疯,揭 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
2024/3/24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 法和主题思想
24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阅读《范进中举》全文,并 写出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图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举 例说明
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和历史文化背景,并写出自 己的见解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范进中举优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范进形象经典性、经典意义
• 思索: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初类似情 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情 况
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静提出了解救 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情形。这也便是范进 形象经典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是 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儒生形 象。
第14页
其它人物形象
•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鄙势利,蛮横倨傲(前);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市侩形象。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一霸。范 进中举当日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 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 汤知县,以到达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标道貌岸 然,老奸巨滑性格。
•众乡邻: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 举流毒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 见封建社会世态炎凉。
第15页
刻画人物手法
• 1、以人物自己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范进对 胡屠户称呼由先前“岳父”到中举后“老爹”。 2、利用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如范进喜疯过 程。用老太太慌,衬托范进昏厥怕人等。 3、利用夸大、对比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 惊喜得发疯,利用了夸大手法,但并不失真。
第16页
作业 :
• 选取一个你熟悉有鲜明性格人物,写 一篇记叙文,利用一定描写人物手法。
第3页
读准字音
•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醉醺
醺( xūn)癞蛤蟆( lài ) 阎王
( yán )紧攥( zuàn) 带挈
(qiè) 腆(tiǎn) 啐(cuì)嗑
(hé) 讳(huì) 兀(wù)绾
(wǎn) 轩敞(chǎng)
瘟
(wēn)桑梓(zǐ)
第4页
熟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用简练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 前后不一样遭遇。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人性的丑陋面
范进中举后,周围的人对他态度大变,展现了人性的丑陋面 。人们为了利益和地位,可以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
人性的善良面
尽管社会环境恶劣,范进仍然坚持参加科举考试,体现了对 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同时,范进在面对困难时,也 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批判与反思
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
科举制度对个体的压迫
科举制度导致了文人的片面发展和人 格的畸形,他们将追求功名利禄作为 唯一的人生目标,而忽视了自身其他 方面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僵化与腐败
科举制度逐渐僵化,考试内容与形式 单一,导致大量人才被埋没。同时, 科举制度也成为了贪腐的温床,一些 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功名。
人性的丑陋与善良
该小说反映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 摧残。
课程目标
让学生了解《范进中举》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 人文素养。
03
人物分析
范进
01
02
03
人物性格特点
范进是一个懦弱、虚荣、 自卑的人,他一直渴望中 举,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 信心。
人物行为表现
范进在面对考试时常常表 现出紧张和焦虑,但在中 举之后却表现出狂喜和失 态。
人物命运
范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 想,但他的性格和行为也 预示着他未来的命运将会 充满坎坷。
06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程总结
内容丰富
本课件内容涵盖了《范进中举 》的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 ,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讽刺艺术运用
讽刺科举制度
通过范进中举的荒诞情节,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深刻讽刺, 揭示其弊端和不合理性。
讽刺社会风气
以范进中举为引子,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健康现象,如攀附权 贵、嫌贫爱富等。
对后世文学影响
文学题材拓展
范进中举的故事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 题材来源。
讽刺手法传承
范进中举故事简介
故事情节
简述《范进中举》的主要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主题思 想,如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实等。
学习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范进中举》的基本 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 想等。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鉴赏 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 力等。
情感目标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情节展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 子心态的扭曲,使得他们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失 去了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
社会现象反映
社会阶层固化
范进中举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贫寒士子即使通 过科举考试也难以改变命运,而权贵子弟则更容易获得功名。
社会风气不正
范进中举的故事中,权钱交易、攀附权贵等不正之风盛行,反映了 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
细节描写
通过范进发疯等细节描写,深化 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03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梳理
科举制度下的范进
科举制度背景
介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阐述科举制 度对士人生活的影响。
范进的基本情况
介绍范进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科举经历,分 析他在科举制度下的处境和心态。
范进的科举之路
梳理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历程,包括他的努力、 挫折和失败,揭示科举制度的残酷和无情。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重点】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
九年级范进中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介绍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
吏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意思。明清两代科举制 基本相同。清代要求: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 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论 年纪大小),经过童试被录用入县学称秀才,也 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起点。 正式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 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 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 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 称会元。
第28页
对比、夸大手法利用
思索: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情况 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经济地位 (2)社会地位(他人态度)
以胡屠户与邻人表 现为例,分析比较 范进中举前后地位 改变。
第29页
中举前
邻居:漠不关心
胡屠户---教诲 称呼:现世宝 贺礼:一副大肠 和一瓶酒 语言:癞虾蟆想 吃天鹅肉、尖嘴 猴腮 、 不三不四
第7页
2
第8页
3
第9页
4
第10页
5
第11页
6
第12页
7
第13页
8
第14页
9
第15页
10
第16页
11
第17页
12
第18页
13
第19页
14
第20页
15
第21页
16
第22页
合作探究
1、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当初他重复说了哪 些话?范进中举后是什么“好了”?“好”在哪 里?中举前又“坏” 在哪里? 2、作者是怎样写范进发疯?可分几层了解? 3、对范进喜极发疯作者不但从正面写,还从侧 面描写,请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体会讽刺小说的特点。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把握作品的主题。
【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夸张、对比手法)。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把握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给文中生字加注音,注意古白话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读通课文,按照传统小说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校园艺术节临近,班委会商量将小说《范进中举》改编成课本剧参加艺术节展演,请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完成准备工作。
二、任务一:情节梳理,场景划分(一)整体把握情节,了解前因后果“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
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
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
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我们课文选取了就是他考上进士前后的内容。
(二)速读课文结合中心事件,根据小说情节,思考剧本分为几幕,给每一幕取一个标题。
明确:第一幕(序幕):中秀才,丈人贺喜第二幕(开端):借盘缠,范进挨骂第三幕(发展):断炊烟,卖鸡充饥第四幕(高潮)见喜报,喜极发疯第五幕(结局)中举人,众人变脸三、任务二:人物塑造,演员选择梳理剧本中出现的人物,概括主要人物特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赏析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法设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导入语现在我们选拔人才是通过中考、高考等方式,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科举考试。
“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成名天下,历史长河里无数读书人为科举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正是以这些醉心科举的读书人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名篇《范进中举》,来看看范进在科举考试中的命运。
2.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此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今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3.文体解读古典讽刺小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
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写实性讽刺小说。
它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
代表作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预设: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
其中,范进是主要人物。
2.围绕主要人物概括情节。
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范进中举”这一标题明示了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哪些事件。
范进中举公开课教案
范进中举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背景和作者吴敬梓。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故事背景和作者吴敬梓。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开头部分,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背景和作者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中间部分,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分享各自的看法。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关键情节,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结尾部分,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变化。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思考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分享各自的看法。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关键情节,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第四章:故事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分析故事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类似的社会现象。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分享各自的看法。
小组辩论:选取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人性的丑恶与善良
01 02
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反映了人性的丑恶,他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惜牺 牲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而当终于中举时,却变得不可一世,对周围的人 颐指气使。
周围人的态度
周围人对范进的态度也反映了人性的丑恶,他们对待范进的态度完全取 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不是基于真正的人性和尊重。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 • 《范进中举》简介 • 人物分析 • 主题探讨 • 艺术特色 • 课程总结与思考
CHAPTER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经 典篇章,通过描绘主人公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揭示了 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CHAPTER
03
人物分析
范进
人物性格
范进是一个懦弱、虚伪的人。他 面对胡屠户的辱骂和乡邻的冷嘲 热讽,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同时,他在中举前后的表现也
显示出他的虚伪。
人物形象
范进是一个穷酸秀才,生活贫困 ,地位低下。他的形象被描述为 猥琐、懦弱,缺乏自信和勇气。
人物命运
范进最终能够中举,成为进士, 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转折点 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人的影 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胡屠户
人物性格
胡屠户是一个粗鲁、自私的人。他对 范进的态度傲慢无礼,常常辱骂和讥 讽范进。他的言行举止显示出他的无 知和自大。
人物形象
人物命运
胡屠户的命运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虽然他对范进的态度傲慢无礼,但最 终还是不得不向范进低头,显示出当 时社会等级制度的现实。
2024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互动环节设计目录•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推荐•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文学作品背景《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丑陋的一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历史文化背景小说主人公范进生活在明朝时期,当时科举制度盛行,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范进作为一个贫苦的小人物,通过科举考试最终实现了命运的逆转,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追求。
课程背景介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学习如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反思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中类似现象的存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点与技能点梳理知识点技能点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范进中举》故事梗概故事背景01故事情节02故事结局03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分析范进范母胡屠户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批判科举制度揭示社会现实启示后人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提问引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举例情境模拟法实施过程描述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课件制作运用PPT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
视频播放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电影《范进中举》中的经典场景,增强教学直观性。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范文5份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范文5份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的一、学*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设想一、使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第一课时采用以读为主了解大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讽刺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预*。
1引导学生读“预*提示”,要求:(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自读排障、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如:进学、烂忠厚、闯将来、权变等。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
如“谨具贺仪”“华居”等。
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3结合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二、设疑导引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2、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试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的比较。
三、讨论释疑。
小结:这一节课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一、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一课时“练*”:重点归纳总结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
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
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已经不陌生了,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手法的探究也是驾轻就熟。
但虽然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情感世界也很丰富,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可是对小说的主题挖掘上还是有所欠缺,不能认识范进及范进那个时代的悲剧性。
而且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这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时候,那种无助与渺茫感使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产生了懈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2、教学难点: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语言导入: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研读课文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1.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 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 2.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示他的独 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研读课文
范进式悲剧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小说通过描绘出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以及中举前后 生活遭遇的变化,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的腐蚀、 对人才的摧残,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 市绘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嘲讽和鞭挞。
23 范进中举 吴敬梓
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鲜明的对比手法和 高度的讽刺艺术。(重点)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性格的方法。(难点)
3.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探究 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素养)
走进作者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 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 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 庭。 他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 20岁中秀才,23岁丧父。从此, 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 “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 贫即施,…… 不数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 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 子孙。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 活愈加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 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
研读课文
人物
主要人物 范进
次要人物 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创作背景
范进所处的时代背景
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 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 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 、 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 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 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公开课教学课件
拓展延伸
中举给读书人带来天壤之别。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 的境遇: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 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 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 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 上 添 花”
你能用两个成语补充上面的一副对联吗?读这副对联,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 范进所处社会的认识。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 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作者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 老人”。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 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 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 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 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 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 习 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 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yī
qiè háng zhǎng iǎn
关于科举考试制度
·参加科考的, 一般都必要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童试合格后叫做“进学”俗称“秀才”,通过童试才能够有机会参 加乡试。
·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做会解元。元进了举人才能参加会 试。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
·成为贡士以后才能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后成为 进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
3、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 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的典型 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权
文曲星
变
打得吗?
权
变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世
前 与范进素不相识,他又 是如何对待中举后的范进
掌握下列词语 :
?范进向他 作揖( )。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 带挈( )你中了 个相公。”
?胡屠户吃的 醺醺( )的。……腆( )着肚子 去了。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 口啐( )在脸上。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 了这个拙( )病!”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米酒,且管待了报子上 的老爹们,再为 商酌( )。”
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 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 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 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 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 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 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 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 花。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仔细 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
找出关键的词语)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第三层写跌倒。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富有讽刺性的 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 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 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又用了什么描写?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 进的疯态。
对范进疯态的描写
?动作描写:看、念、拍手( 3次)、笑( 3次)、 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先 生!
的?他是个怎样的人?他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幸会! 幸会!
——“世弟兄”、”至亲 骨肉“、送银送房
——虚伪奸诈,趋 炎附势
——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
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 大自己的权势,结党营 私
2、众乡邻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 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看出他们是 怎样的一群人?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对他
的困窘不闻不问,百般奚落、嘲弄;在他 中举后称他“新贵人”、“范老爷”、拿 酒、拿米、拿鸡。
——嫌贫爱富、趋炎 附势、冷漠势利
本课小结
?范进中举前后,这三类人的态度种种反映 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 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了科举 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 会环境。
?范进一面自 绾( )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 水洗洗脸。
?“晚生侥( )幸,实是有愧。”
概括人物、故事情节
?范进 中举 (人物) (事件)
命运的风水岭: 中举
快速浏览课文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 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
中举前
中举后
称呼 现世宝、癞蛤蟆 贤婿老爷、文曲星
?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的水。
一身
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生动地表现了范 进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 味。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 ,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了什么描写?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 动作, 用“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 进昏厥的神态。语言描写中 “噫”写出惊喜过望 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 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 动作描 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 语言, 写狂喜的心情。
“噫! 好了! 我中 了!”
走出 大门 不多 路, 一脚 踹在 塘 里…
项目 吃 住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茅草棚
用 地位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长相 学问 动作 贺礼
尖嘴猴腮
体面的相貌
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师舍 与你的。
才学又高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
一口啐在脸上,骂一 个狗血喷头
连斟两碗,壮胆,手颤起来,一 路低着头扯了几十回。攥在手里 紧紧的,舒过去,缩回去,揣,低头去 了。
一副大肠,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2、在刻画胡屠户这个人物时,作者运 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的?
吴 敬 梓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及 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2.识记“腆”“带挈”等重要词语的 读音、词义。
?3.赏析次要人物形象胡屠夫,分析其 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 微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他出身 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 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 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 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
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 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正是以封建知识
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 生活和精神状态,全书有一个
贯穿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
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 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 风气。全书共计55回,课文节 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 “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 行凶闹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