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沉积环境。
3、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环境是原因,相是结果。
相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等同于环境,也不同于地层。
4、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特征的关系:沉积环境是沉积岩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是
沉积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5、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
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6、相模式的表现形式:1)直观模式2)事实模式3)静态模式4)动态模式5)比拟实验模式
6)数学模式
7、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
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8、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
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9、冲积扇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
件。
10、泥石流和筛状沉积主要在扇根,扇中到扇端主要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
11、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
12、冲积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使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
积或侧向移动
13、分叉参数: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
(单河道≤1,多河道>1)
14、弯曲度: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
(低弯度河≤1.5或1.3,高弯度河>1.5 )
15、湖泊: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
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
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6、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
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
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
17、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18、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大致依次为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浅湖、半
深湖、深湖和重力流。
19、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
20、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
21、河流流量和输砂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
22、河控三角洲: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
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
23、鸟足状三角洲(舌形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
设型三角洲
24、根据扇三角洲的影响因素,将它划分为湖泊扇三角洲、波浪改造的扇三角洲和潮汐改造的扇三角洲
25、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
26、潮位:潮汐引起海面水位的垂直升降。
27、潮流:潮汐引起海面水位的水平移动。
28、海流:由地球重力场或海水温度、盐度分布不均产生密度梯度而引起的海水流动。
29、陆棚(大陆架):平均坡度0.1°,绝大部分水深在200m以内,平均133m。
30、大陆坡
是陆棚之外向大洋倾斜的部分。
陆坡下部称陆隆。
陆棚、陆坡、陆隆合称为大陆边缘。
31、障壁型海岸:由于沿岸的海中存在着一种障壁的地形,如砂坝、滩、礁等,使得近岸的
海与大洋隔绝或半隔绝,致使海水处于局限流通或半局限流通的状况,这种海岸又称为堡岛海岸。
32、无障壁型海岸:与大洋的连通性好,海岸受较明显的波浪及沿岸流的作用,海水可以进
行充分的流通和循环,又称为广海型海岸及大陆海岸。
具有这种海岸的海盆又称为陆缘海。
33、波浪运动可以分为垂直海岸和平行海岸两种,前者常称为横浪,后者常称为纵浪
34、无障壁海岸相的沉积环境是无障壁岛遮挡、海水循环良好的开阔海岸地带。
按海岸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类型,可分为砂质或砾质高能海岸及粉砂淤泥质低能海岸。
35、泻湖: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拦的浅水盆地,以潮道与广海相通,呈半隔绝状态。
36、障壁岛:平行海岸高出水面的狭长形砂体,以其对海水的遮拦作用而构成泻湖的屏障。
37、潮汐通道:又称潮道,是位于障壁岛之间的连接泻湖与海洋的通道。
38、潮汐三角洲:和潮汐通道密切共生,它是由于沿潮汐通道出现的进潮流和退潮流在潮汐
口内侧和外侧发生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39、潮坪:又称潮滩,发育在具明显潮汐周期(潮差一般>2m)而无强烈风浪作用的平缓倾
斜的海岸地区
40、过渡带:近滨与滨外陆棚之间的过渡地带,位于波基面以下,水深2~20m
41、滨外陆棚:位于过渡带外侧至大陆坡内边缘的浅海区,也常称为“陆架”或“陆棚”,水深在2~20m以下至130~200m,主要受潮汐流和风暴流作用
42、风暴活动分为高峰期和衰退期两个阶段,不同阶段沉积沉积特征各不相同。
43、半深海:又称次深海,位置和深度相当于大陆坡,是浅海陆棚与深海环境的过渡区。
44、深水异地沉积:是指海洋(或湖泊)深水区经横向搬运而形成的沉积,它通常比原地垂
直降落沉积的粒度粗。
45、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它常被简称
为沉积物流或重力流,也称其为块体流。
46、浊流: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47:、等深流:由于地球的旋转而形成的温盐环流
48、内波: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的界面上,或存在于具有密度梯度的水
层之内的水下波
49、内潮汐:周期等于半日潮或日潮的内波。
50、陆表海:位于大陆内部和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又称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
51、陆缘海: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
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52、生态礁:指造礁生物原状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
强调生物成因、抗浪骨架、隆起地貌。
53、礁复合体或礁组合:是指礁石灰岩和有关的碳酸盐岩的集合体。
54、礁核:指礁体中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那部分,乃礁的主体。
它主要由原地堆积的生物岩或粘结岩组成。
其中生物的含量很高,主要是造礁生物,还有一些附礁生物。
55、礁翼:通常是指礁相与非礁相呈指状交错过渡的那部分礁体。
56、岸礁:从海岸向海方向生长的礁,即和陆地或岛屿相连的礁。
这种礁有时可以沿
陆地或岛屿的边缘分布并延伸很远,就象把陆地或岛屿镶饰上一个裙边,所以也叫裙
礁、镶边礁、边礁。
57、堤礁:离岸有一定距离,常呈带状,其延伸方向多与海岸平行;由于它象带状延伸的堡垒一样护卫着海岸,所以也叫堡礁。
58、环礁:远离海岸即位于广海中的呈环形或不规则的断续环形礁,其四周常露出海面呈低矮的环形礁岛,中间常呈现一个不深的泻湖。
59、斑礁、补丁礁或点礁:分散在盆地、泻湖、台地或滩中的孤立礁。
60、相标志:指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
61、地震信息:沉积相在地震记录上的反映,地震相划分主要根据地震反射参数。
62、侵蚀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向沉积区供给陆源碎屑和可溶性物质的剥蚀区。
稳定的侵蚀区又称为古陆。
63、沉积中心:沉积盆地中,沉积物粒度最细的部分,为中心沉积相发育区。
64、沉降中心:沉积盆地中基底沉降幅度最大的部位。
64、古水动力条件系指沉积时期的波浪和水流的运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