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隐藏的”圆来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隐藏的”圆来解题
————————————————————————————————作者:————————————————————————————————日期:
巧用“隐藏的”圆来解题-中学数学论文
巧用“隐藏的”圆来解题
张妹燕
(常熟市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15500)
摘要:从具体的题目出发,再现了课堂中圆的一些简单性质的特点,就“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圆中半径相等”,“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这三个方面讨论它们所等价的知识代换,在相应的题目中利用构造圆,提出了相应的解题措施,从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构造;圆;解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10-0054-02 学习初中数学:是要求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掌握一定的解题技能、技巧,并发展合情的思维推理来解决数学问题,而解题的关键是寻求有用的思路。
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习数学的必要过程。其一方面来自于平时的练习,习惯由“因”得“果”;另一方面则要学生具有逆向思维,能够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寻找到变通的渠道,转换到其它内容来解决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这一类题频频出现,学生是防不胜防,得分率也不高,关键是解题的思路不会变通导致无法展开。
圆是初中几何教学中的最后一块内容,因此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很多都可以在圆中一一体现,同时这些内容往往也可以借助圆来解决。本文主要从圆的三条性质出发,构造出圆,使其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一、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
学生对这一性质是相当容易掌握,在一些证明计算题中用的非常熟练,但前提是有圆的情况下是如此,当图形中不存在圆时,我们的同学是否也想到了呢?
联系点就是“90°”和“直角”。
例1:如图1,在4×5的方格中,A、B为两个格点,再选一个格点C,使∠ACB 为直角,则满足条件的点C个数为( )
A.3B.4C.5D.6
分析:由直角可联想到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所以想到做出以AB为直径的圆,如图2,可以清楚的点出⊙O与方格的交点有6个,即为点C的个数,所以选D。
例2: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若AD=3,BC=7,求梯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根据梯形中的五种常用添线方法,学生不难想到首先平移对角线AC,使点A和点D重合,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4。
从平移方式我们易得:
AD=CE=3,∠BDE=90°,S梯形ABCD=S△BDE.
在△BDE中,底边BE=10
从图5中,可以发现要求出△BDE面积的最大值即只要求出BE边上高DF的最大值就可以了。由∠BDE=90°联想到做以BE为直径的半圆,从而清楚的看到当点D为半圆中点时这条高最大值为5,
所以
注:上面两题都是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为中间桥梁,构造圆达到解题目的,并且将解题化繁为简,实现思维的拓展,要善于将数学问题“建模”,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二、圆的半径相等
在圆的一些计算和证明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用到这条性质.那么在没有明确圆的题目中怎么会想到用这一性质呢?
联系点就是“线段相等”和“半径相等”。
例3: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2,EC=1,如图6所示,把线段AE绕点A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求F、C两点的距离。分析:本题的关键有两点“AE=AF”和“直线BC”,故可做以A为圆心,AE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交点即为要求的F点,且有两个这样的点,利用旋转的性质可得△ABF≌△ADE,从而得BF=DE=2,所以FC=5或1。
例4: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a)是正比例函数y=-2x 上的一点,若B是坐标抽上的一点,且满足△ABO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点B的坐标。
根据OA为腰故可推得是OA=OB或AO=AB,所以分别以O、A为圆心,5为
半径做出两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B共6个(除原点O)。
注:上面两道题都是利用圆中半径相等来解题,使未知与已知之间建立了桥梁,方法简单易懂并且不漏解。
三、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
书上讲到这条性质的应用时,最简单的例题就是如:在半径为5的⊙O内有点P,PO=2,求点P到圆上的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利用圆中直径最长可知,点P到圆上的最短距离为3,最长距离为7.根据这个解题思维模式,进行下列命题的变式拓展研究。
例5:如图8,在△ABC中,AB=4,BC=6,∠ACB=30°,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BC1,点E为线段AB中点.在旋转过程中,求线段EC1长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分析:在△ABC绕点B旋转过程中,点C的运动路径是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的圆,故根据上述性质可知,只有当E、B、C1三点共线时存在最小值和最大值。
当EB与BC1夹角为0°时,线段EC1有最小值4,当EB与B C1夹角为180°时,线段EC1有最大值8。
变式:如图9,若上述条件不变,另有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
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1,求线段EP1长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分析:解题的原理和上面是一样去处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的运动路径也是以B为圆心,BP 长为半径的圆,不同之处在于BP的长度在变,所以要先求出B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如图10,当点BP⊥AC时,BP有最小值。
∵BC=6,∠ACB=30°,∴BP=3
当EB与B P1夹角为0°时,线段EP1有最小值1,
当EB与B P1夹角为180°时,线段EP1有最大值5。
(2)如图8, 当点P与点C重合时,BP有最大值,结论和例5一致。
综合(1)、(2)可得线段EP1长度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8。
上述通过对圆中三条性质的探究,发现只要吃透这些性质,找到转化的关键点,锁定思维的方向,使得解题过程优化变短。
数学思想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数学思维能力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需要学生提高思维的应变能力,能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和构造,从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