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练习题(还差第六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问题
一、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货物与服务部门、三大产业、居民等;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生产、流通与分配、使用等。因此,国民经济就是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二、多选题
一个国家的常住单位必须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
、具有一定的活动场所
、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生产的产出在本国出售
、活动的时间至少一年
、活动的时间超过半年以上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两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
世纪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极为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因其发源于前苏联和东欧经互会等计划经济国家,故又称“东方体系”。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它是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核算理论和实践制定出来的方法体系,故又称“西方体系”。但实际上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参照制定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两大国民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
()生产范围的差异:是依据“限制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生产活动只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即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作为物质产品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和货物运输业等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动,这就是“限制性生产”观念;是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生产活动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活动,还包括非物质生产活动,即的生产范围包括了所有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
()核算内容的差异:比较简单片面,比较系统。
()核算方法的差异,的核算方法是一般的经济指标和平衡表方法;是一种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的核算内容可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分工:
.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消费、投资等);
. 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消耗产品);
. 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移、金融);
. 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
. 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资产负债。
五大核算的内在联系:
()流量()~存量():即四大核算属于流量核算,属于存量核算;
()国内()~对外():四大核算是国内各部门各环节的经济数据核算,对外的经济数据核算。
()总量()~部门结构和关系():三大核算是进行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三项核算是进行国民经济部门结构与关系的核算,项核算即包括总量核算,也包括部门结构核算。
、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其基本内容涵是什么?
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即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
平衡原则的两层涵义:()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保持总量平衡,即社会生产产出总量、初次分配的来源总量和社会产品的使用总量,三者都与生产范围保持一致、相互平衡;()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保持结构平衡,即分配核算和使用核算的内部划分与生产范围、生产核算彼此,衔接对应,避免矛盾。
、何谓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举例说明。这些区分与生产范围有何联系?
初次分配: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如生产企业发放工薪、上缴生产税、提取折旧和分配利润等),初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
再分配: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派生收入”。
中间使用(中间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又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或被一次性地消耗掉,如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办公耗用品和其他低值易耗品等。
最终使用(最终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在核算期内不再被继续加工,它们或者是完全脱离生产领域作为消费品来使用,或者是留在社会生产领域内部继续周转,但不是作为劳动对象被一次性地消耗掉,而是作为劳动手段(固定资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作为补充的存货满足后续时期生产上的有关需求、作为贵重物品(珍贵物品)满足保值增值或鉴赏的需要,或者是被出口到国外(无论具体用途如何,都脱离了本国的生产系统) 。
教育部门支付教师工资,在核算体系下属于初分配,在体系下属于再分配;工厂生产用电属于中间使用,家庭用电属于最终使用。
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还决定着产品的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的划分界限。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何谓“国民核算的主体原则”?
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土飞地”,领土飞地是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移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