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卓越法律人才高校

合集下载

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我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地方院校应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实现地方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发展。

地方院校制定以实务性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优秀师资队伍,强化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适合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通过参与地方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完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估机制,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11月23日,公布了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

该计划旨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大量未能入选该名单的地方高校而言,将在获得中央教育资源支持方面落后于入选院校。

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和培养基地入选标准也给地方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地方院校如何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变革,自觉按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的要求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决定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未来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一、地方院校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1.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专业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毕业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

因此,改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方案及首批培养基地名单,意味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致力于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教育计划,它包括了学术教育、职业培训和实践经验三个方面,旨在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和机会。

本文将从计划的背景、目标、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几个方面全面介绍该计划,并探讨其对法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影响。

一、计划背景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当前法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法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满足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运而生。

二、计划目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职业的能力和素养。

2.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法律人才,使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更具竞争力。

3. 引导法学研究方向向国际化、前沿性和实践性方向转变,提高法学研究的水平和贡献度。

三、计划实施方式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教育。

该计划将为法律专业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多元化、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育,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术研究生活、出国交流等。

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将更加创新和多元化,例如利用网络教育、线上学习、MOOC等方式,提高教育效益。

2. 职业培训。

该计划将为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职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包括法律实务、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助力他们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

3. 实践经验。

该计划将为学生和职业人员提供实践经验,包括实习、实地考察等,使他们真正地了解和感受法律工作的实践性和复杂性,提高法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评价标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质量。

该计划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将包括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全国法学专业10强院校

全国法学专业10强院校

全国法学专业10强院校NO 1 北京大学2019年2月20日,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正式签署法学本科双学位项目合作协议,联合开设五年制本科双学位项目,培养通晓内地与香港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北大法学院学科齐全、名师云集,开展的法学教育涵盖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在职法硕、法学博士等多个层面。

北大法学院现有学科中的刑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和宪法行政法学是全国重点学科。

NO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创立的第一所正规、新型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法律家的摇篮”,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

作为重点学科,法学在该校得到足够重视,施行小班教学,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敢于在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

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重视度上,法学这一专业较其他学科都相对重要些。

这可能也是人大法学排名在前原因所在。

NO 3 清华大学清华法学院有高质量的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并且是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科教育,按通才培养理念,只设法学专业。

研究生教育,设有法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除军事法学外的所有专业,并设有法律硕士项目和面向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法”硕士项目。

NO 4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以法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法学专业是学校的主要专业,该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60%左右。

考生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录取后将随机分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职业人才。

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能够系统地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全国大学高考百科汇编之《华东政法大学》简介精选PPT

全国大学高考百科汇编之《华东政法大学》简介精选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校官网:/
招生电话:(021) 67790220
谢谢!
华东政法大学
院校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 华政”,位于中国上海,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选国家 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创 始成员、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 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重点大学,被誉为 “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 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重点信息
* 重点学科数量:1
* 硕士点数量:45
* 博士点数量:15
* 学校院士数量:0 * 是否双一流:否 * 综合满意度(5分制):4.4 * 环境满意度(5分制):4.8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源路555号
电子邮箱:zsb@

法学界“九大名门”

法学界“九大名门”

法学界“九大名门”法律行业很看重“出身”,这里的出身指的是法学领域人人皆知的“五院四系”,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们被戏称为出身“名门”,在人才市场上颇受欢迎。

“五院四系”指五所政法类院校和四所大学的法律系,占据着法学界的半壁江山。

这是国务院和教育部共同提出的概念,旨在将优秀的法学资源集中起来,树立榜样,带动各个高校的法学专业蓬勃发展。

除了我们已经重点介绍的“五院”之一的中国政法大学和“四系”之一的北京大学法学院,“五院”还包括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四系”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法学院。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华东政法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由上海市管理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现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在校生__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设有22个学院(部),18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6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被评为A,政治学被评为B,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C+。

法律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中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A+、A、A-),分别是应用经济学、法学。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分别是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学;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国民经济学等。

五院四系详细解析

五院四系详细解析

五院四系是指我国著名的五所政法院校及其法律专业: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

这五所学校是新中国建立时第一批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法律人才。

四系包括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和吉林大学法律系,这四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

具体来说,北京大学法律系是第一个恢复招生的全国高等法学教育机构,可以说是中国法学教育的一块“试金石”,为中国法学教育培养了无数英才,成为中国法学教育效仿的样板。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建立得比较早的院校,它对于中国法学教育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汉大学法律系自建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如今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吉林大学法律系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从事立法工作和司法实务的专家学者,成为立法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中坚力量。

五院四系各有特色,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广布法律界各领域,为我国法治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报考五院四系需要考取比较高的成绩,对于法学有浓厚的兴趣,同时需要做好持久学习的准备。

这些高校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法律界、政界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之,五院四系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优秀传统,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法律人才,为我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今全球化和法治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推动法治的发展,加强法治建设。

2020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

2020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

2020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院校简介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上海市,简称”华政“,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

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法学一级学科在近两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近五年多次获得全国第一。

专业介绍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于1996年开始设置和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首批招生单位。

法学院是第一、二、三届(现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所在单位。

法律硕士(Juris Master简称JM)是专业型硕士学位之一,我国自1996年试办法律硕士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设置。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2018年吉大在全国近三千所大学中排名第10)。

法学是吉大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其法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是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四系: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成员,为中外法律界公认的中国法律精英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法学院,创造了中国法学界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法理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第一个刑法学博士点,以及更多的第一。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是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成员,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科研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其法学理论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十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划,“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大法学院还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法制与社会发展》和《当代法学》两种法学期刊,且均为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的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数十年来为中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政界乃至商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中坚作用。

吉林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盛产省部级官员的高校,而当前仅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走出的现任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就有三十余位,知名法学家、各大法学院校院长、优秀法官、检察官、著名律师与其他各界优秀校友更是灿若繁星。

(如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副检察长孙谦、姜建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高憬宏,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副会长迟日大,现任十多位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清华、人大、上交、中国政法等多所法学院院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等均是从吉大法学院走出)。

华东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2016(精简版)

华东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2016(精简版)

华东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2016华东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2016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位于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入选中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学科的上海市重点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2016年华东政法大学分省录取分数线省份提前批一批二批三批文理文理文理文理北京(国防生)男569天津602603河北603 604 山西553 566 内蒙537532辽宁601 610 吉林591 587黑龙江589 593 上海451442 江苏372377浙江676677安徽644 617福建608621江西571568 592 山东619 635 河南603 604湖北560 572 湖南593592广东609620广西577543海南751 691 重庆625 615四川589 582 贵州云南西藏586(汉)359(少)陕西 568 592 甘肃青海宁夏579 534 新疆575548 1.2016上海高考成绩查询入口2.2016年上海专科学校排名3.华东政法大学优势专业20164.上海师范大学全国排名20165.上海三本大学排名20166.上海211大学名单排名7.上海二本院校最新排名8.上海一本大学排名20169.上海二本大学排名2016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生源地批次科类录取最低分控线线差北京本科提前批文科553565-12北京本科提前批理科520543-23北京本科第二批文科57050763北京本科第二批理科57049575生源地录取批次计划数录取数科类录取志愿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重庆提前批本科33文史类1志愿602556重庆提前批本科11理工类1志愿553553重庆提前批本科22理工类1志愿535524生源地批次科类人数录取最高分原志愿最低分云南提前本科批文史5633583云南提前本科批理工5579541云南国家专项批次文史2628624云南国家专项批次理工2598595云南一本文史20637606云南一本理工25623576云南一本预科文史3577546云南一本预科理工3537526生源地批次科类计划数录取志愿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贵州提前批公安类理科21525523贵州提前批公安类文科21618618贵州本科一批文史32平行647619贵州本科一批理工42平行593564贵州一本贫困专项计划文史3平行621619贵州一本贫困专项计划理工3平行573559省份录取批次院校名称科类录取人数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山西本科第一批A类华东政法大学文科25574560564.08山西本科第一批A类华东政法大学理科35599580585.00生源地批次科类最低录取分数控线线差辽宁本科第一批A段理科61152685辽宁本科第一批A段文科60655254院校代号生源地批次名称录取方式科类名称原计划数执行计划数录取最低分录取人数4018陕西单设本科A段国家级贫困专项计划文史3357834018陕西单设本科A段国家级贫困专项计划理工555355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各省投档线生源地批次科类计划数投档数最低分最低位次一本线线差陕西本科第一批理工16165601884150357陕西本科第一批文史1720593178054845生源地批次科类计划数投档数平行投档最低分投档分数排位控线线差海南本科第一批文史131474743566681海南本科第一批理工1718686248560680生源地批次(非定向)科类投档最低分投档分数名次一本线线差语文数学外语河北本科一批一志愿理科6141724257341114137118河北本科一批一志愿文科604154656341129124125院校代号生源地批次科类计划投档人数投档最低分投档分数排名控线线差语文数学外语1810河南本科一批理科717358325756547361131181331810河南本科一批文科5860564364453628121113129院校代号生源地批次科类投档最低分投档最低分排名控线线差1096安徽第一批本科理科54016907489511097安徽第一批本科理科53817939489491096安徽第一批本科文科5901360541491097安徽第一批本科文科590133554149生源地批次科类投档最低分理科一本线投档线差甘肃本科一批理工5235167甘肃本科一批文史5445431生源地批次科类计划数投档人数投档分最低排位控线线差广东第一批第一次投档文科2223600546257921广东第一批第一次投档理科30325862174856026院校代号生源地批次科类选测等级投档最低分辅助排序分控线线差2107江苏提前批军事国防理科/男/技术BB3572662107江苏提前批军事国防文科/男/技术BB3372602107江苏提前批公安政法文科BB3332107江苏提前批公安政法文科BB3522642107江苏提前批公安政法理科BB3482652107江苏提前批公安政法理科BB3642722107江苏公安政法提前批征求投档文科BB3332107江苏本科第一批理科BB374280345292107江苏本科第一批文科BB36126633328生源地批次投档线控线线差名次文史类理工类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广西本科第一批593566550520434613169896生源地批次科类投档线语文数学外语控线线差湖南本科一批平行一志愿文史类61411312813856252湖南本科一批平行一志愿理工类5861229614652264院校代号生源地计划性质批次科类投档线投档最低排名控线线差1289江西统招提前本科一志愿文史5461289江西统招提前本科一志愿理工5631289江西国防生提前本科一志愿文史5501289江西国防生提前本科一志愿理工5261289江西定向贫困地区定向本科一志愿文史5688541289江西定向贫困地区定向本科一志愿理工57185571289江西统招本科第一批文史568841524441289江西统招本科第一批理工573809652647生源地批次投档类别科类投档分数线湖北第一批本科100普通类理科575.117106130湖北第一批本科121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527.108083134湖北第一批本科100普通类文科563.110121115湖北第一批本科121少数民族预科班文科549.106133109湖北提前批本科1志愿232国防生技术类理科533湖北提前批征集志愿232国防生技术类理科560.116114122湖北提前批本科1志愿232国防生技术类文科537生源地批次科类计划数投档比例投出数投档最高分投档最低分最低位次控线线差山东本科一批文科2710529644631176457952山东本科一批文科31003634622300957943山东本科一批理科29105316656381394357266山东本科一批理科210026396341614857262生源地批次科类计划性质投档最低分控线线差山西本科第一批A类理工统招580.12016421853446山西本科第一批A类文史统招560.10412521052634生源地批次科类投档最低分数学外语语文控线线差上海一本批次理科45010011911342327上海一本批次文科46211312510744418生源地批次科类投档分数线名次号控线线差浙江第一批首轮平行志愿文科6721-00119962151浙江第一批首轮平行志愿理科6715-00594859774生源地录取批次科类调档线控线线差四川本科一批理科57054030四川本科一批文科57455123院校代号生源地录取批次科类投档最低分控线线差5103福建本科一批文史619561585103福建本科一批理工59850692汉语言文史类本科一批次第一组院校平行志愿院校代码生源地录取批次科类计划性质实投人数投档线语文综合数学2165新疆本科一批次第一组汉语言文史类统招95851152181172165新疆本科一批次第一组汉语言理工类统招754112019296。

解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解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解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近年来,法律行业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为了培养更多的卓越法律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和标准,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纷纷推出了各类法律教育培养计划。

其中,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法律行业的影响。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卓越法律专业知识和扎实法律技能的人才。

这类教育计划常常由高校、法学院或培训机构主办,通常涵盖了大量的法律知识、法庭实践、法律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这些培训,学员可以全面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提高法律实务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

首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注重学员的专业知识培养。

在法律行业中,专业知识是法律人才的基础,也是法律人才区别于其他行业从业者的重要标志。

这类教育计划通常包括法学基础课程、法律实务技能课程和案例分析等课程。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实践,学员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日后的法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注重学员的法律实践能力培养。

法律行业要求从业者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

因此,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通常设置了各类模拟法庭、法律实践案例分析等培训环节。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员可以进一步熟悉法庭程序,掌握法律实际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注重学员的法律分析能力培养。

法律行业注重的不仅仅是法律的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通常安排了辩论赛、合法研究等环节,以培养学员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员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增强问题解决的能力。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法律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这类教育计划的推出提高了整个法律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标准。

通过培养更多的卓越法律人才,行业内的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会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解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篇

解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篇

解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及意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由中国教育部和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类学科联合会共同发布的,旨在推进法律教育的创新和卓越化发展。

该计划自2019年启动,计划持续实施10年,预计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该计划的背景是:新时代对我国法学人才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法律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传统的法律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实践的要求,需要进行创新和升级。

因此,推进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该计划的意义在于:提高我国法律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培养高水平法律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也促进了法律教育改革和创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优化和提质。

最终,将有利于我国构建法治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第二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该计划将加强法学理论研究,推进法学前沿领域和国际法律发展的探索。

同时,强化法学学科建设,加强新兴法学领域的培育和发展。

二、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该计划将通过开展法律课程改革和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该计划将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将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优秀的法学人才,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法律领域的专家和领袖。

五、引进和培养海外高层次法学人才该计划将加强对海外高层次法学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提高法学的国际化水平。

六、教育资源共享和合作该计划将促进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推进全国高校法学类学科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

实施路径方面,该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完善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在当今社会,法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

首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应该明确。

在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设置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应该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

再次,教学方法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方法中,应该注重案例教学,注重互动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团队合作教学。

同时,还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后,评价体系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保障。

在评价体系中,应该注重全面评价,注重多元评价,注重动态评价,注重个性评价。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

总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法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法律精英,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分数线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分数线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分数线院校简介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上海市,简称”华政“,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

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法学一级学科在近两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近五年多次获得全国第一。

专业介绍研选专业时,2018-2019民商法学专业怎么样是广大考研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民商法学专业介绍,包含:民商法学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等,同时还推荐了一些民商法学专业比较不错的学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商法学是研究民商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

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

目录编写说明............................................................................................................................... - 4 -一、学校概况 ....................................................................................................................... - 5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 - 8 -(一)基本数据 ............................................................................................................. - 8 -(二)就业落实情况 ..................................................................................................... - 9 -1.本科生各专业就业率 ................................................................................................ - 9 -2.硕士生各专业就业率 .............................................................................................. - 11 -3.博士生各专业就业率 .............................................................................................. - 12 -(三)主要就业去向 ................................................................................................. - 12 -1.本科生 ...................................................................................................................... - 12 -2.硕士生 ...................................................................................................................... - 13 -3.博士生 ...................................................................................................................... - 14 -(四)就业分布 ......................................................................................................... - 14 -1.单位性质分布 .......................................................................................................... - 14 -2.地域分布 .................................................................................................................. - 15 -(五)就业对比 ......................................................................................................... - 17 -1.按生源地分类 .......................................................................................................... - 17 -2.按性别分类 .............................................................................................................. - 17 -3.按民族分类 .............................................................................................................. - 18 -4.按家庭经济状况分类 .............................................................................................. - 18 -(六)毕业生薪酬状况 ............................................................................................. - 19 -(七)毕业生质量评价反馈 ..................................................................................... - 19 -三、2015届本科法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 - 21 -(一)基本数据 ......................................................................................................... - 21 -(二)就业落实情况 ................................................................................................. - 22 -(三)主要就业去向 ................................................................................................. - 23 -(四)就业分布 ......................................................................................................... - 25 -1.单位性质分布 .......................................................................................................... - 25 -2.地域分布 .................................................................................................................. - 26 -(五)就业对比 ......................................................................................................... - 26 -1.按生源地分类 .......................................................................................................... - 26 -2.按性别分类 .............................................................................................................. - 27 -3.按家庭经济状况分类 .............................................................................................. - 27 -四、我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 - 28 -(一)近三年升学比例趋于平稳 ............................................................................. - 28 -(二)近三年出国比例略有下降 ............................................................................. - 28 -(三)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律所仍是毕业生就业首选 ......................... - 29 -(四)上海依旧是毕业生就业首选 ......................................................................... - 29 -五、我校促进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 - 30 -(一)高度重视就业、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 ..................... - 30 -1.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 - 30 -2.切实落实就业工作“四化”建设............................................................................... - 30 -3.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 - 31 -(二)注重人才培养、完善生涯教育,形成两个体系并重的就业工作模式 ..... - 31 -1.人才培养体系:对接社会需求,彰显法学特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 31 -2.生涯教育体系:构建全程化的生涯教育模式,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内涵建设 .. - 33 -编写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和检验标准,是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表现。

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北京化工大学高招有4点变化增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赵静将为大家讲解北京化工大学今年的招生录取政策变化、学校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情况。

一、走进北京化工大学1、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功课实力雄厚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赵静: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

1960年成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经济、管理、文法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北京化工大学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学科专业已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涉及21个一级学科。

现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自主设置),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

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与外国专家局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3、北京化工大学将学生就业视作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列为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中国政法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

中国政法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

中国政法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中国政法大学简介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法大”,位于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立格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

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

最好的十大政法类大学1、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类大学头把交椅,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011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王牌学院有:法学院、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刑事侦查学院。

3、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位于上海,入选中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王牌学院有: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金融法律院。

4、西北政法大学曾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直属的中国大陆地区重点法律院校。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院校,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建。

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名单

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名单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学院
福州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汕头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名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0年6月13日,教育部下发教高函[2010]7号文,公布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名单。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学人才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胜任法学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学理论基础。

在法学领域,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因此,该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具备理论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该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模拟法庭、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熟悉法律实践的流程和方法,具备实际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法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需要有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该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法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法学领域中有所建树。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法学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该计划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设人文课程、语言培训、团队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胜任法学领域的工作。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将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该计划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制定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法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学人才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学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胜任法学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卓越人才。

与清华北大相比,人民大学经济学的优势在哪里?

与清华北大相比,人民大学经济学的优势在哪里?

以下是考研为大家整理的“与清华北大相比,人民大学经济学的优势在哪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

人大经济学一直是考研过程中竞争激烈的专业。

人大经济学在国院校中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比如,汉青研究院算是人大的CCER,老师部都是海外名校的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其中不乏普林斯顿/牛津博士,和海外名校的学术联系较多,部分海外名校的phd项目会特意来汉青招收学生,出国交换/联合研究机会也较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即时引进国外名校的方法;;北大光华虽初始和一直侧重定位于商学院,不像CCER那么纯粹于顶尖学术研究,但是反而是光华的学术实力和职业发展齐丰收,经济金融学科的协同效应很强。

人大经济专业亦是以适用性强为标准的,人才则多是管理型的,若想成为一个掌握现代经济学知识,同时能够参透各种经济政策,将理财统计手到擒来的经济学人;若想看到我国理论经济学界泰斗卫兴华教授等众多大牛,见证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的非凡实力,人大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是极佳选择。

从考试的难度上来看,人大经济学要比北大光华,清华五道口的难度要小。

人民大学的经济学大部分专业的参考书为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与曼昆《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相对较窄,复习压力小,而北大清华复习参考书目较多,复习压力较大,对考生的学习力和记忆力都是一种考验。

弱点可能就是没有北大这块招牌,不过人大的经济金融排名很,学校考生源也是国内前五,学生报考时的选择也能反映学校实力,整体实力也不容小觑,而且经济学当中的金融类硕士在就业时更为看重学院实力。

因此,各位考生在进行专业和院校选择时,一定要客观衡量自己的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专业,并且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做到稳中求进,争取金榜题名!以上是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与清华北大相比,人民大学经济学的优势在哪里?”的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拟入选高校名单
一、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0个)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
广东商学院广西大学海南大学
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
1 / 1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
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
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三、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2个)
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新疆大学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