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活动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知识讲解

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知识讲解

巴黎时装展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当空间的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会出现滞留现象,如果滞 留时间过长,集聚人群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 应。聚集效应在各个空间均会发生。如小区、购物中心、 十字路口等公共环境。可利用这种习性进行公益宣传,在 环境周围设置大于或等于实物的造型,造成聚集的假象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2、归巢性和兜圈子行为。当不明确目的地所在位置时,人 们一般摸索着到达目的地,而返回时,又寻来路返回,称 之为“归巢本能”,初到陌生环境时,归巢性是人作出的 适应性反应,反映了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也可以叫人的 识途性。当人不熟悉路径时,会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而 返回时为了安全又寻找来时的路返回。在公共空间环境设 计时,标识性建筑、标识牌、指示牌的位置应明显、醒目, 准确到位。当人对环境初步适应后,就迫切需要进一步了 解周围环境,围绕栖息地兜圈便成为安全和认知兼顾的最 佳选择。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3、安静与凝思。在城市生活中,在体验到丰富、复杂和生 气感的同时,有时也需要在安静状态中休息和养神。寻求安 静是对繁忙生活的必要补充,也是人的基本行为习性之一。 (练气功、观鱼、赏花、独坐、散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1、靠右(左)侧通行。不同国家对车辆交通行驶方向有不 同规定,如国内沿用靠右侧通行,而香港和日本却靠左侧通 行。明确这一习性并尽量减少车流和人流交叉,对于外部空 间的安全疏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中的步行街和广场具有独特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是最吸 引人的场所之一。步行街的设置不仅是让人们安全而又快速 的通行,而是提供一个有利于公共接触的线性散步场所,让 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到富有公共性的城市生活和社会交 往的乐趣,借以加深其社会认同以及他人对自身的认同。与 街道相比,城市广场集中了城市公共设施,更容易让人逗留 ,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广场的尺度应考虑到人们进行 公共交往时的视听要求和活动需要,避免过于空旷,建议小 型广场两端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70英尺(约22米,)在此 距离内,刚好能辨认一个人的脸,同时刚好听到对方的高声 喊叫。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2765ppt课件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2765ppt课件
社会宏观大势研判:经济发展趋势 行业中观前景考察:行业未来态势 微观经营环境侦侧:竞争合作关系 企业市场需求透视:终端顾客行为
精品ppt
5
§2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PEST分析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的问题:
政治与法律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和文化方面 技术方面
精品ppt
6
PEST分析模型
精品ppt
18
医药工业的PEST分析:技术环境
各种新型的提炼技术可能在制药领域得到广泛的 应用。
高技术下的药品设计(1970年至今) 生物工艺学(1980年至今) 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形成一些互补性或是互
为替代的产品。
精品ppt
19
§3 产业环境分析
波特认为一个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相近替代 产品(用途相同或相近)的公司组成。
每个晶体管的价格:8086---1.2美分,386---0.11美分,Pentium Pro---0.02美分。
人们开始用“网络年”(正常年份中的3个月)来描述新经济和技 术发展的速度。
精品ppt12产品从科学发现 Nhomakorabea商业化的时间
摄影技术(112年) 电机(65年) 电话(56年) 无线电(35年) 真空灯泡(33年) X光(18年) 雷达(15年) 电视(12年) 核反应堆(10年) 原子弹(6年) 半导体(6年) 塑料(3年) 太阳能电视(2年)
⒈产业主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⒉产业中发挥作用的竞争力是什么? ⒊产业中的变革驱动因素有哪些?有何影响? ⒋竞争地位最强和最弱的公司分别有哪些? ⒌产业中下一个竞争行动是什么?采取这一行动的可
能是哪一家公司? ⒍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精品ppt
21
开发期

外部空间设计.ppt

外部空间设计.ppt

2.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建筑空间大抵可以分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和 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
积极空间(Positive-space)即P空间。 消极空间(Negative-space)即N空间。
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所谓 计划,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所谓空间的消 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前者是收敛的,后者是扩 散的。(N空间,P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PN空间)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1.外部空间的形成
空间本质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 互关系所形成的。
空间的形成外界条件—给予感觉它的人以影响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空间的形成既与视觉有关,也与嗅觉,听觉,触觉有 关,同时也与风雨、日照等有关。
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种要素所限定的。 (限定空间的维护结构)
2.质感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与质感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 预先了解从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选择视域 各个不同距离的材质。
联合国要素
连续质感
同一物体,在不 同的距离观看, 产生的质感会发 生变化,可以采 取一定的措施, 使第一次质感与 第二次质感不连 续,如布置水面、 灌木丛等。
外部空间设计
主讲教师:赵珉
主要内容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四、空间秩序的建立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是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 凿了门窗盖成一个房子,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因此 “有”带给人们便利,“无”才是最大的作用。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PPT课件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规划设计
.
1
第一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一、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空间:外部空间环境指的是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 的一切活动领域。
地 ㈥社会环境 ㈦心理环境等。
.
4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二、住宅外部交通系统的组织 三、住宅外部绿化环境的配置 四、住宅外部活动场地的规划 五、住宅外部环境设施设计 六、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
.
5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
(一)住宅建筑群空间的规划的基本要求 1.功能要求:通风、日照、安静、便捷、安全、舒适、交往。 2.经济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
.
2
二、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 (一)构成要素的复杂性 (二)使用需求的综合性 (三)环境艺术的多重性 (四)整体发展的持续性
.
3
第二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按基本属性划分:物质环境因素和非物质环境因素 按功能特征划分: ㈠生理环境:阳光、通风、防噪等。 ㈡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 ㈢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游憩场所。 ㈣交通环境 ㈤空间环境:居住区用地: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
.
19
(二)道路类型、等级及停车场地设施 1.道路类型:车行道和步行道 2.道路分级:
a.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20--30m,山地城市不小于15m,车 行道9—14m,一块板、三块板。人行道2.5—5m.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课件 ppt课件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课件  ppt课件

二、建筑布局与基地环境
• 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除了对建筑物进行布局外,还应布局周围的道路系统,组 织与城市干道的衔接。同时还要考虑到绿化、建筑小品的布置,以达到美化 环境的目的。
• 建筑基地的环境对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影响是很大的。建筑地段的范围、大小、 形状、朝向、地势起伏等都会直接影响大小相同,观赏 效果不佳
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观 赏效果较好
•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二)节奏与韵律
•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植物的单体或形态、色彩、 质地等要素进行有节奏的搭配。
(三)统一与变化
• 统一与变化包括: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风格、形体。
(四)比例与尺度
(三)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
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是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公共限制条件等
第二节、场地分析
• 场地分析是在场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设计者掌握大量信息,进而对 场地特征进行解释、说明的过程。主要从地形、气候条件、植被、基础设施、 环境状况以及场地定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5、工程系统 • 一是工程与设备管线;二是场地地面的一些工程设施
三、场地的分类
陡坡地(无障碍的陡坡)
平地 阿富汗水晶桥博物馆
四、场地设计的概念
• 1、场地的前期策划 • 2、场地选择 • 3、场地分析 • 4、建筑布局、 • 5、城市公共设施 • 6、场地的调整与场地的扩建
五、场地设计的制约条件
度上决定了场地的基本模式。
• 2、交通系统(连接与纽带作用) • 一方面,可以把场地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 另一方面,可以使场地与外部取得联系。
• 3、室外活动设施
• 4、绿化景园设施 • 对场地的景观效果、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它是场地的功能载体之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课件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课件

竞争地位分析-战略集团分析
❖ - 目的:发现近处和远处竞争者、竞争方式、 可利用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
❖ - 细分变量:战略性(价格/质量,地区,纵向一 体化程度,产品线的宽度,渠道),不相关,可从 多个角度分析;
❖ - 移动障碍: 阻止公司改变战略集团的因素, 其基础为稀缺资源与能力
❖ - 战略空间: 战略地图上的不同区域
第二章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2.4 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战略集团
2.4.1 战略集团
› 战略集团的概念:指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
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 战略集团图 2.4.2 战略集团间的竞争
• 战略集团间的市场相互牵连程度 • 战略集团数量以及它们的相对规模 • 战略集团建立的产品差别化 • 各集团战略的差异
❖ 经济的(E):经济周期;GNP趋势;利率;货币供给;通货膨 胀;失业率;可支配收入;能源状况;要素成本等.
❖ 社会文化的(S):人口统计(年龄、家庭、收入分配;地 理分布,教育);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工作和休闲的态度.
❖ 技术的(T):政府对研究的投入;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 技术传播速度;折旧和报废速度等.
❖ 衡量上述因素的指标: 平均职工收入、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支出模 式、国民生产总值、利率、通货供应、政府 支出总额
关于产业集群
❖ 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 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话供应商、 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 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工会等)的经济积 聚现象
实用技术:环境分析技术
❖ 趋势外推(短期预测) ❖ 头脑风暴 ❖ 统计模型(回归分析、经济计量模型) ❖ 趋势-影响分析(Trend-Impact Analysis) ❖ 专家意见法/德尔斐法 ❖ 模拟(竞争模拟等) ❖ 信号监测法

复习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ppt

复习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ppt

演示课件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舒适:室外环境设施的数量与质量,居民与场地的联系。 交往:活动及交往场所;归属感和认同感。
2.经济要求
1)主要用地指标: 容积率:是指用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是反
映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容量控制) 建筑密度:是指用地上建筑基底面积之和与用地面积之
2)建国初期( 50年代初学习前苏联) 采用居住街坊的布置方式。
3)现在规划结构(主要形式) 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两级规划结构) 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三级规划结构)
演示课件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1.成街、成坊的布置
1)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空间, 2)成坊的布置方式:是住宅采用周边式的布置,配置少
量的公共建筑。 3)街坊道路间距:200~300m,交叉口较多,儿童上学、
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 (图8-3)
2. 居住区分级
1)居住区分级: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 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2)概念: 居住区 (P301) 居住小区 (P301) 住宅组团 (P301)
演示课件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a. 各级道路宜分级衔接,均匀分布,以形成良好的交通组 织系统,并有利于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领域感。
b.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2个出口(可同一方向)。 c.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2个方向出口与外围道路相
连系。
3)各级道路作用,道路断面形式和基本尺寸(P311)
a. 机动车道(间距150m) 双向:一般7m宽 单向:一般4m宽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演示课件
第三节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城市设计课堂作业)专题培训课件

外部空间设计(城市设计课堂作业)专题培训课件
第四章 空间秩序的建立
1.加法与减法 2.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 ★个人体会
第一章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 1.外部空间的形成
空间是由物体与人的相互关系形成的,这一相互关系涉及到视觉、嗅 觉、听觉、触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自觉的在创造着空间。
• 1.外部空间的形成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 理论”(One-tenth theory)
当设计外部空间时,它的尺度同室内 设计是有差别的,因此芦原义信根据自己 的经验,提出了外部空间第一假说。
这个十分之一 理论,实际上也不 是很周密适用的, 设计师可以根据自 己的经验在5~15倍 上进行取舍。
将重复质感的方法用 到外部空间设计上。将第 一次质感与第二次质感分 别按适宜视距有意识的进 行布置。
• ★.个人体会
本章内容中提到了外部空间影响要素中的尺度和质感。尺度感和 人的心理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根据自己的时间经验提出了“十 分之一理论”和“外部模数理论”这是在寻找外部空间尺度的逻辑。 而对于质感,作者根据距离观测物的远近将质感分为第一次质感和第 二次质感。本人认为这同样是尺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仍然是在寻找外 部空间的逻辑。
建筑物与视点的距离(D)与建筑高度(H)之比D/H=1时,高度与 间距存在一种匀称性;D/H < 1时,即有紧迫感; D/H > 1时开始有远离 感; D/H=2时、仰角等于27 °时,则可以整体的看到建筑; D/H=3时、 仰角等于18 °时,就可以看一群建筑。但这结论也是不固定的。
• 1.尺度
• 1.尺度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一行程为20~25m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

第讲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ppt课件

第讲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ppt课件
5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间存在
规律的理论。
6
4、三种理论比较
7
8
9
10
11
城市空间“图底”组合方式
12
2、 连接理论 (Linkage Theory)
————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 素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理论(关 联耦合分析)
13
14
城市轴线设计
城市轴线的概念 城市轴线通常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
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要素和结构组织
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城市轴线是通过城市的 外部空间体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表现出来,并且 是人们认知体验城市环境和空间形态关系的一种 基本途径。
15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4
罗杰·特兰西克在《Finding Lost Space》(1986 )一书中提出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和联系 理论(linkage).
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对传统 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研究 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视角不 同,思想各异,但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 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轴线的组织方式?空间连接发展?建筑实体连续的发展?连锁空间发展?轴线联系发展?建立张拉力的方式发展?延伸的方式发展城市空间轴线的设计要点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需求而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确定建设
第三讲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1
教学重点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的三种研究方法: 图底理论 联系理论 场所理论
• 设计者要有目的地在轴线的两边布置一些大小建筑, 从而产生空间上的关联和后退的感觉,或者在场景中 加入跨越轴线的建筑要素,从而建立起空间尺度的序 列感。

展示空间案例分析ppt课件

展示空间案例分析ppt课件
展示L空O间GO分析
第二部分 一楼
展示空间布局与构成
二楼
展示空间分析 — 20 —
三楼
四楼
展示L空O间GO分析
第二部分
人流动线分析——一层



古代

雕塑


展示空间分析 — 21 —
入口
展示L空O间GO分析
第二部分
人流动线分析——二层
古代陶瓷馆
中国历代书法馆
展示空间分析 — 22 —
展示L空O间GO分析
— 1—
展示空间分析
LOGO
展示空间分析 — 2 —
会展性展示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文化主体性展示
上海博物馆
商业性展示
Capsula 多品牌服装店
LOGO
第一部分
图片赏析
展示空间分析 — 3 —
展示L空O间GO分析
第一部分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设计的时代背景
展示空间分析 — 4 —
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省,德国对历史的态度, 使德国人、法国人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到轻松和安全。为了表 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还为犹太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 2005年12月15日,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最终落成。
上海博物馆介绍
展示空间分析 — 19 —
上海博物馆建筑本身是意见建筑艺术品,且在功能上必须满足 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中西方文化融会的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上 海区域,新建一座上海博物馆,其建筑风格既不能太“洋气”,也 不能太“传统”。中国建筑大师陈植先生认为,新馆建筑设计从形 式到内涵的整体把握上,要继承民族传统的精华,反映地方特有的 风貌,表现技术先进的内容,显示时代进步的步伐。因此在内部功 能方面,要设施先进,布局合理,工艺流程科学,能满足博物馆陈 列展览、科学研究、文物保护三大基本功能的发挥,从而使新馆成 为一座现代化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外部世界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外部世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够分辨不同的颜色和色调。
04
感知外部世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语言环境
幼儿通过感知外部世界中的语言环境,逐渐学会发音、词汇和语法 结构,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模仿能力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和口音,逐渐习得 正确的发音和表达方式。
社交互动
幼儿在与其他人的社交互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使用恰当的语 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
阅读绘本和故事书
与幼儿交流时使用清晰、简单的语言,并 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和故事书,培养他们 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
鼓励创造性和想象力
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中 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 他们的语言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能够逐渐感知到时间的周期性,如日夜、季节等,并能够根据 这些周期性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活动。
运动知觉
1 2 3
主动运动知觉
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的动作和运动,逐渐建 立起对自己动作和运动的感知,能够感知到自己 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
被动运动知觉
幼儿能够感知到自己被动的运动状态,如被抱起、 被推拉等,并能够根据这种被动运动来调整自己 的姿势和动作。
不同味道。
鼓励探索和发现
提供安全的环境
确保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让他 们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鼓励尝试和实验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让他们通 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
8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2、围观。围观是古往今来广泛存在的行为习性。一切反常 的物品、动作和活动都可能引发反应,导致人群自发扎堆。 爱看热闹的现象反映了围观者对于相互进行信息交流和公共 交往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复杂和丰富刺激,尤其是新 奇刺激的偏爱。外部公共空间是人生的舞台,又是人生的课 堂。
城市中的各种活动使得城市和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变得富有生气
与魅力。
精选
2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一、动作性行为习性
1、抄近路。在目标明确或有目的的移动时,只要不存在障 碍,人总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行进,即大致成直线向目标前 进,可以说超近路是一种泛文化的行为表现。只有在伴有其 他目的,如散步、闲逛、观景时,才会信步任其所至。
精选
15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3、探索性行为:人在外部空间中常常从事各类探索性行为 ,几乎对任何差异显著的信息都表现出十分好奇的倾向。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好奇,引发人们对于外部空间(说大了也 就是这个世界)的探索,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精选
16
精选
17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1、靠右(左)侧通行。不同国家对车辆交通行驶方向有不 同规定,如国内沿用靠右侧通行,而香港和日本却靠左侧通 行。明确这一习性并尽量减少车流和人流交叉,对于外部空 间的安全疏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精选
13
精选
14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2、归巢性和兜圈子行为。当不明确目的地所在位置时,人 们一般摸索着到达目的地,而返回时,又寻来路返回,称之 为“归巢本能”,初到陌生环境时,归巢性是人作出的适应 性反应,反映了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也可以叫人的 识途性。当人不熟悉路径时,会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而返 回时为了安全又寻找来时的路返回。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时, 标识性建筑、标识牌、指示牌的位置应明显、醒目,准确到 位。当人对环境初步适应后,就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周围环 境,围绕栖息地兜圈便成为安全和认知兼顾的最佳选择。
一、设置有利于公众接触和交往的外部空间
城市中的步行街和广场具有独特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是最吸 引人的场所之一。步行街的设置不仅是让人们安全而又快速 的通行,而是提供一个有利于公共接触的线性散步场所,让 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到富有公共性的城市生活和社会交 往的乐趣,借以加深其社会认同以及他人对自身的认同。与 街道相比,城市广场集中了城市公共设施,更容易让人逗留 ,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广场的尺度应考虑到人们进行 公共交往时的视听要求和活动需要,避免过于空旷,建议小 型广场两端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70英尺(约22米,)在此 距离内,刚好能辨认一个人的脸,同时刚好听到对方的高声 喊叫。
精选
5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1、看人也为人所看。70年代末波特曼设计旅馆中庭时提出 共享空间中“人看人”的需要。其实,这一习性早就存在于 不同文化和时代之中。人挤人、人看人早就是游春、庙会、 赏月、观灯等群集活动中的潜在主题和吸引力所在。通过看 人,了解到流行款式、社会时尚和大众潮流,满足人对于信 息交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通过为人所看,则希望自身为他 人和社会所认同;也正是通过视线的相互接触,加深了相互 间的表面了解,为寻求进一步交往提供了机会,从而加强了 共享的体验。
精选
9
精选
10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3、安静与凝思。在城市生活中,在体验到丰富、复杂和生 气感的同时,有时也需要在安静状态中休息和养神。寻求安 静是对繁忙生活的必要补充,也是人的基本行为习性之一。 (练气功、观鱼、赏花、独坐、散步)
精选
11
精选
12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精选
4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一、动作性行为习性
2、逆时针转向。日本学者通过对人在公园和博览会中的流 线轨迹分析,发现大多数人的转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即对 “逆时针方向”(74%)的偏爱。
3、依靠性。人偏爱有所凭靠地从一个小空间去观察更大的 空间。这样的小空间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可观察到外部空 间中更富有公共性的活动。这类场所提供了可进行观察、可 选择作出反应、如有必要可进行防卫的有利位置。
精选
6
巴黎时装展
精选
7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当空间的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会出现滞留现象,如果滞 留时间过长,集聚人群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 应。聚集效应在各个空间均会发生。如小区、购物中心、 十字路口等公共环境。可利用这种习性进行公益宣传,在 环境周围设置大于或等于实物的造型,造成聚集的假象
精选
18
步行街中间设置盆以为消费 者提供休憩场所。
精选
19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二、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
◆外部空间的生气感即通过吸引居民合理使用外部空间,并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
小组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主讲: XXX
精选
1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定义:
供人免费使用的城市户外开敞空间,包括广场、街 道、人行道、小游园、绿地和公园等。
外部公共空间文化表征:
必要性活动:日常生活所应参与的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等; 自发性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 情况下才会产生,如散步、驻足观望、晒太阳等; 社会性活动: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其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 童游戏、相互打招呼、交谈等;
精选
3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案例
1.国外许多外部空间设计经常采用三角形作为道路规划的母 题;
2.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 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 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为此着急的建筑大师在出游 中路过法国的葡萄园,受到园中“任人投币后自由采摘” 的启发,让施工方在园中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乐园,没多 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 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 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 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