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谊《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

Analysis of the garden art of Grand View Garden

刘谊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园林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中常作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极盛时期,其立意、相地、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征全面准确细致地展示了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大观园园林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古典园林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4-0041-03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少古典戏曲、小说中都有涉及,其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然是曹雪芹通过笔墨在纸上构建的,但是这座瑰丽的私家花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不遵循着中国传统造园规律,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一、《红楼梦》的园林艺术背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4)的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清正白旗,其曾祖、祖父、父亲先后任江宁织造。其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雍正六年,曹雪芹的父亲获罪被革职抄家,曹雪芹随全家迁居北京,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落。虽然家道没落,但曹雪芹却有其祖父的遗风,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集诗、书、画、园之才艺于一身的“四绝文人。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不仅皇家造园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也极为普遍,并结合各地不同的乡土特色,产生了各种地方风格,使私家园林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在众多风格的私家园林中,江南的文人园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由于文人参与造园,江南园林更多地呈现出清淡隽永的书卷气息,这种雅逸的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民间的造园艺术,还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皇家园林平添了几分淡雅清新的韵致。江南园林臻于高峰与当时一大批造园家的涌现密不可分,他们不仅广

泛参与实践,还将造园经验向系统化、理论化方面升华,著书立说盛行于世,其中计成的《园冶》、李渔的《一家言》、文震亨的《长物志》是比较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造园著作。

明清时期造园活动的兴盛、造园理论的成熟,使园林确立了与书、画、诗、文同等的艺术地位,一般文人即使不参与造园活动,也普遍关心园林、享用园林、品评园林。正是在这样的园林艺术背景下,《红楼梦》的大观园才能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二、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特色

《红楼梦》对大观园的描写极其全面、准确、细致,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

1.立意

“意在笔先”是古人从书法、绘画艺术创作中总结出来的一句名言,它对园林创作也完全适用。大到园林的空间布局,小至组景构图,都离不开设计立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是为了贾元春省亲而建,因此园中包含有体现皇家体制的大观楼、含芳阁、缀锦阁等建筑,“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扶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1],无不展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但它终究还是一座私家花园,追求的是清新雅逸、返璞归真的意境,园中的亭台楼榭、池塘假山、花草树木处处映射出了当时文人园林的艺术特质。

2.相地

一座园林如果选址不当,不但不利于其艺术意境的创造,而且会因缺乏观赏价值而削弱景观效果。《园冶》第一篇即是“相地”,计成把造园地段分为六类: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大观园的选址是典型的宅旁地,是在《红楼梦》第16回通过贾蓉之口道出的,“从东边一带,借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园了”[1]。大观园虽是建造在城中,少有自然景观可以借用,但却充分利用了会方园旧址中原有的树木山石、亭榭栏杆和从园北拐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使花园的建造有了相应的条件。这种相地方式不仅有利于景观的营造和便捷使用,还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3.空间布局

大观园规模宏大,为了不使园中有空旷平淡之感,在规划结构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手法。园区内除了大观园主景空间外,还有一系列如怡红院、潇湘馆、衡芜苑、秋爽斋、稻香村等主题各异的小园空间。这些园林空间有的开敞、有的封闭、有的曲

折多变、有的一目了然,不同的空间氛围既强调了景观的识别性,又塑造了园林的鲜明性格。曹雪芹巧妙利用园林空间的分隔手法,以有限的面积塑造无限的空间,化解了“万顷之园难以紧凑”的问题。另外,作者在大观园的空间组织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例如进门便用一带翠障阻挡了人们的视线,使园中景色隐藏于山后,假山间微露的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通过幽暗的石洞,忽见佳木葱茏,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缝之中;再前进几步,地势变得平坦,空间豁然开阔。这一空间序列的组织通过欲扬先抑、空间对比的手法,达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园中的建筑、山石、池沼、草木等造景元素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层次,通过围隔、渗透、疏密、虚实等手法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的连续性、流动性、协调性和完整性。

4.造园要素

大观园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构成的一件综合艺术品。园内建筑类型极其丰富,除了常见的亭、台、廊、榭、堂、馆、楼等园林建筑之外,还有如大观楼、怡红院、栊翠庵等宫苑类、住宅类、寺观类的建筑。各类建筑均按照随形就势、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的章法分布于园内山水花木之间。在众多建筑中,设计最为巧妙的是凸璧山庄和凹晶溪馆。虽然这两处均是赏月建筑,但是一个位于山之高脊,另一个位于山脚溪畔,一高一低、一凸一凹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馆名也起得甚妙,对仗工整的文字将建筑的特征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园林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大观园内既有峰岩嶙峋、沟壑纵横的大假山,又有玲珑剔透的厅山;既有开朗宁静的池沼,又有曲折萦回的溪流;既有清秀淡雅的梅、兰、竹、菊,又有富丽堂皇的芍药、牡丹;既有窗外花树一角,又有屋旁稻谷满田。古典园林四大造园要素在大观园内或是独树一帜、各自成景,或是有机结合、相互衬托。曹雪芹给人们描绘出一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

5.造景手法

造景手法在园林创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观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组生动的画面。大观园在组景过程中运用了众多的造景手法。如绕过大观园正门的假山,可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秀槛,皆隐于坳树梢之间,这是漏景;衡芜苑内迎面的插天玲珑山石遮住了院内房屋,这是障景;四面临水的藕香榭遥遥相望缀锦阁,这是对景……园内通过漏、藏、对、框、隔、添等造景手法,使景致情趣横生。造园欲臻其美,妙在借景,大观园内的借景手法运用得也非常巧妙。如黛玉葬花泣残红、宝钗戏蝶滴翠亭、湘云醉卧芍药圃,这是借人物活动组景;溪谷泉声,林中鸟语,雨打荷叶,风吹翠竹,这是借自然界的声音组景;翠柳粉桃,白雪红梅,皓月当空,彩霞漫天,这是借色组景;各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