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谊《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

合集下载

刘谊《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

刘谊《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

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Analysis of the garden art of Grand View Garden刘谊(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园林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中常作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极盛时期,其立意、相地、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征全面准确细致地展示了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

大观园园林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古典园林艺术[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4-0041-03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少古典戏曲、小说中都有涉及,其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然是曹雪芹通过笔墨在纸上构建的,但是这座瑰丽的私家花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不遵循着中国传统造园规律,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一、《红楼梦》的园林艺术背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4)的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清正白旗,其曾祖、祖父、父亲先后任江宁织造。

其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

雍正六年,曹雪芹的父亲获罪被革职抄家,曹雪芹随全家迁居北京,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落。

虽然家道没落,但曹雪芹却有其祖父的遗风,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集诗、书、画、园之才艺于一身的“四绝文人。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不仅皇家造园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也极为普遍,并结合各地不同的乡土特色,产生了各种地方风格,使私家园林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在众多风格的私家园林中,江南的文人园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由于文人参与造园,江南园林更多地呈现出清淡隽永的书卷气息,这种雅逸的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民间的造园艺术,还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皇家园林平添了几分淡雅清新的韵致。

大观园之园林解析

大观园之园林解析

大观园之园林解析20070264063;赵静大观园虽是曹雪晴臆想出来的一个园林。

其生动之极全靠曹的华丽词藻描绘出的。

更让此园有一种文学的气质。

看来园林与文学结合真乃一拍即合,点石成金呢。

是故开“园林文学”这门课程很重要,也很必要。

总的来说大观园相比江南园林算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园林,是作为皇妃的省亲别墅。

其意义非凡,自然得集那个造园颠峰时代的造园之经典大成。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悠久而璀璨的造园历史与手法,认真分析并总结,我想,对于专业学习是一项非常难能可贵的素材来源。

让我来细细品读一下:“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格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基,凿成西番草花样。

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

”正门讲究一个平淡中见精工的手法。

明明是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但是却是细雕新鲜花样;白石台基,凿成西番草花样。

由此可见正门别有特色,不落俗套,是精细之工,但不见富丽之气,而是虽一眼看过去略平淡,久看必越加现真工。

这种手法在中国南方园林之中较为常见,南方推从素色,但其底蕴和气势却不见得比彩色弱,关键是手法问题。

正门五间,较为宽,以突出其大气,而不会显得雍涩。

屋脊一般,但已经较为细致了,门窗雕刻别出花样,正是以其水磨群墙来反衬其精细雕琢,因此更加显得精细。

白石台基也凿上花样,雪墙之下却用上虎皮石雕琢,可见是注重细节的,而用大面积的素来衬托细节之细。

是亦更加精细,大面积的素是素得恰到好处。

使得整个正门不过分地矫饰,也不会显得寒碜,反而愈久弥新,有一种格外的气质。

“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这是开正门之后的园景。

置石往往瘦,丑,陋;形状,体量,位置都相当有讲究。

起屏障作用的山石,起着障景的作用。

这是造园常用手法,中国人讲究含蓄,往往不喜欢开门见山,须曲折婉转才渐入佳境。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前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所描写的大观园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

大观园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植物景观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

园林艺术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精湛,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构思和意识形态。

它以小见大,局部强调整体,压缩时空,收纳山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建筑构造大观园的建筑构造非常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大观园内的各种建筑包括亭、阁、楼等都极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园中游览,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造园方式大观园以“变幻无穷”为主题,以山水风光、建筑精美为主线,大胆使用暗网、景穴、环状路径等造园方式,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种类各异的亭台楼阁和水池长河。

从而形成了一种意境深远、调调悠扬、让人赏心悦目、又叫人陶醉的园林空间。

意象在大观园中,除了丰富的建筑、水池、花草林木构成的景观之外,还有许多精于意象的构想。

例如景芸楼的翠阴,绣榻边红杏伸枝,墙上的花犁书,等等。

这些景象散发着浓郁的诗意,让游客们沉醉其中。

植物景观大观园的植物景观极其丰富多彩,包括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灌木和树木等。

这些植物中有些既具有观赏价值,还有一些被广泛包含在医药和烹饪中。

松柏园内大量的松柏树,壮丽雄浑,令游客们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这些高大的松柏树是大观园的一个亮点。

在南园,两进云堆,第三进为海棠香,第四进是蝴蝶冢,每迈一步都是不同的景观,都有着壮观的松柏树。

春花秋月大观园充溢着温馨的春日气息和秋日情调,无论是春日的繁花似锦,还是秋日的落叶红枫,都让人陶醉不已。

其中,春日的推幽横舟涧、芭蕉轩弄珠、缀锦楼相送等地方,是赏花的最佳去处。

果实和药材园内的植物景观中还包括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例如草本茶叶、水果、木材等等。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供游客们欣赏,还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比如:金钩桂、菖蒲、知母、橘子等等。

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赏析》结业论文系别:专业:姓名:学号: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意境美摘要: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构,无论是对于诗词、绘画、音乐还是对于园林乃至盆景的创作来说,都能赋予灵魂,灌注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从而使作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意象含蓄,情致深蕴,从而以其特殊的美的魅力,引人入胜,耐人寻思。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审美艺术作品的意境首先是一个审美系统,它是由若干相关相生、互渗互补的元素所构成的完整统一的、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深邃的艺术空间。

园林的意境美更是如此,其构成的诸元素具有突出的相关性和内聚力。

然而,园林美的意境却有赖于两大序列诸元素的有机相关性和结构完整性,有赖于符合园林意境美的规律的意匠经营和整体章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艺术美是如此,作为中国艺术核心的意境美,更是如此。

园林意境的整体生成,离不开造园家“经营位置”的艺术章法,离不开园林从宏观到微观的控制调配。

一、空间分割:方方胜景,区区殊致任何园林,它的实际空间面积总是有限的,而艺术意境则要求无限,要求具有似乎不可穷尽的性质。

一个古典园林要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景观和层出不穷、含蓄不尽的意境,首先就得意在笔先,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将整个园林空间分割为如下的景观或景观层次:大景区、中景区、小景区乃至个体景观、微型景观……其中包括过渡空间以及中国园林特殊的空间——园中之园。

在这个逐层分割的序列中,每个空间单位应有其不同的主题、风格和美。

这才满足人们的好奇求新的审美心理。

事实上,任何内容或形式的美,如果老是重复,人们就会厌倦、烦腻,使美感受到抑制,精神要求休息。

I相反,如换一种内容或形式的美,那么,人们又会精神兴奋,重新产生兴趣,更新鲜的感觉就会朝着美而上升。

园林中的景区同样如此,如果不断变换、生新,人们就会趣味无穷。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展现了自己对诗、词、曲、赋、小说、园林、绘画、戏剧等艺术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悉心构建的大观园,不仅承载了《红楼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还为小说营造了一种瑰丽多姿、曲折奇幻的氛围,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享受。

从《红楼梦》问世以来,许多读者曾煞费苦心地寻觅大观园,甚至有人毕生致力于大观园旧址的考证工作,然而终无所获。

这是因为大观园是理想化的园林艺术构思,但它对今天的园林景观艺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曹雪芹生活于清代乾隆盛世,此时正值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造园手法,还是造园理论都已日趋成熟。

曹雪芹收集、整理、分析当时园林建筑的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进而独具匠心地构建了大观园。

这使得大观园比现实生活中的园林更加典型、完美,更富审美价值。

全面分析《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的议论、对话、描述、诗词等内容,不难发现,大观园不仅有景更有情。

正是这种情景结合的手法,突破了传统园林艺术的框架,使大观园令无数人心驰神往。

一“天仙宝镜”式的主题思想曹雪芹用碑刻、匾额、书条石、对联、挂件等园林艺术元素,凸显了大观园的主题,有机拓展了园景,打破了园界。

贾政在论及大观园景观时曾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可见,正是大观园中的标题,点出了它的主题。

而玉石牌坊上的题词“天仙宝镜”,则直接揭示了大观园的主题思想。

关于“宝镜”一说其实源于民间:相传手中有一面宝镜,如果他想探查凡间,就会拿出宝镜,想看到的地方自然会在宝镜中呈现。

但宝镜中的景物终究只是幻影而已。

因此,《红楼梦》也被称为《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宝鉴》《情僧录》等,但最能揭示《红楼梦》主题的当属《宝鉴》。

它的意蕴与“天仙宝镜”一脉相承,都如手中的宝镜,两面呈现出的美景和美人都是虚幻的。

一面凸显情,一面凸显景。

“情”是《红楼梦》的基础和主线,曹雪芹又以大观园的“景”衬托了这种“情”,情景交融中表现了曹雪芹人生如梦、世事皆幻的处世思想。

大观园园林艺术论析

大观园园林艺术论析

大观园园林艺术论析
周新成
【期刊名称】《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08)001
【摘要】从园林角度分析、研究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探讨大观园的主导思想、布局、景观等问题。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周新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1
【相关文献】
1.《桧风》修辞艺术论析 [J], 刘挺颂
2.《王风》修辞艺术论析 [J], 刘挺颂
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象征艺术论析 [J], 张雪茹
4."80后"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叙事艺术论析——从《裸婚》到《恩将求抱》 [J], 汤俏
5.英雄群塑、符号隐喻与价值旨归:《悬崖之上》的叙事艺术论析 [J], 荣祥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大观园看中国古典园林

从大观园看中国古典园林

从大观园看中国古典园林摘要:《红楼梦》中大观园虽属意想,但园中景物布置有序,是山水园林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和特点,值得现代园林人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大观园;古典园林;山;水;建筑;园林植物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少古典戏曲、小说中都有涉及,其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然是曹雪芹通过笔墨在纸上构建的,但是这座瑰丽的私家花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不遵循着中国传统造园规律,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这部书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因为在曹雪芹笔下,一切都显得亲切、生动、绘声绘色,令人如入篇中,亲临其境,心领其意,特别是书中大观园景致的描绘,其园林布景之精美,丝毫不亚于浏览真实的古典园林。

大观园不是真正的园林实体,但又丝毫不显得脱离实际,并且设计安排得非常巧妙,从中可以深深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1 大观园中的山景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的第一个景观是“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

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小径。

”围墙高垣架瓦,犹如龙鳞片片,逶迤盘桓,上下飞舞变幻,雪白粉墙,素雅静谧,清风满墙,使人神清气爽,有返璞归真之意。

而此处的山障起园内园外分隔作用,使人一入门,先迎面一翠嶂挡在前面,拦住游人视线,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而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寡味;且尽合《园冶》中“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之说。

2 大观园中的水景水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构成造园的专门技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论_大观园_的园林美学意蕴与_红楼梦_精妙的文学意境的融合

论_大观园_的园林美学意蕴与_红楼梦_精妙的文学意境的融合

是巩固的、强有力的。如果说清初海内未安 , 那么三 番平定后 , 清王朝的统治有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开始 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种种严重的 社会矛盾就不存在了, 这时的统治阶级, 特别是最高 统治者, 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 , 在生活上无疑会更加 骄奢淫逸。康熙就曾两度南巡, 游弋江南湖光 山色, 至于乾隆南巡 , 更被江南的秀丽所陶醉。他们迷恋于 江南的秀丽园林, 于是遍访江南名园, 又在北方大起 园苑。当时在北京的清朝皇家花园行宫, 如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和北京西郊的清漪园、静宜园、圆明园、畅 春园都是先后在这一时期修建起来的。由此可见, 北 京园林的发达 , 从康熙到乾隆年间, 已经达到了鼎盛 时期 , 同时在江南扬州、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的官 僚、地主、富商也大建园林。曹雪芹的青少年时期正 是在清王朝的兴盛时期 , 他在写 红楼梦 ! 的前后, 也正是中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所以客 观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古典园 一、曹雪芹园林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林建筑, 因而丰富了他的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 从他个人的生活遭遇、家庭变迁方面看, 曹家被 曹雪芹能在 红楼梦 ! 中描绘出 天上人间诸景 抄之前久居江南 , 曹雪 芹 13 岁之前 就生 活在南 方, 备 的古典园林建筑美学形象绝不是偶然的。如果没 有当时的客观现实的园林做素材, 没有当时的社会的、 依赖 天恩祖德 过着 饫甘餍肥 的生活。南方 历史的诸因素, 曹雪芹纵然是旷世奇才 , 也不能创造 园林的秀奇不能不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和烙印。 13 岁 出像 大观园 这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以后 , 家被抄 , 生活境遇骤变 , 但移居北京以后, 家 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看, 红楼梦 ! 出现于 18 道又复兴一阵 , 可以推想 , 那时不论是皇家御苑, 还 世纪中叶,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兴盛时 是官僚贵族的私家花园 , 他还是有机会而又有条件去 赏玩的。他的好友 郭敏、郭 城也常 与曹雪 芹诗酒 唱 期。以满族入主的中国清朝 , 经过一百余年的统治, 不但打败了汉族的抵抗和反叛 , 而且征服了北部、西 和, 他们这些不得志的人在一起除了在诗文里流露出 部、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它这时的统治应该承认 一些牢骚 不平之意 外, 他们 的情 趣更喜 欢谈山、谈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学审美属性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例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学审美属性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例

参考内容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雪花纷飞,一位年轻的女子漫步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大观园 中。她名叫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位主角。此刻,她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 让我带大家一同领略其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通过描述大观园中的 园林艺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大观园是一个由许多 庭院、池塘、假山和花草树木组成的园林景区,其中的园林艺术充满了浓厚的 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也表现了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与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相互辉 映,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当我们回顾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时,不禁为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所折服。它让我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更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神内涵。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 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四、无功利与功利
关于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还可以从无功利与功利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曹雪芹在 创作《红楼梦》时,虽然主观上希望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但作品 本身却并未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和认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红楼梦》 并未成为主流文学,甚至受到了批判。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红楼梦》的 创作和阅读在当时是无功利的。
二、大观园的园林景观特色
1、自然之美:大观园充分利用了自然景观,将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融入园 林之中。园中有秀美的假山、清澈的溪流、各种花卉和树木,呈现出一种自然 和谐之美。
2、建筑之美:大观园中的建筑既富丽堂皇,又各具特色。每个建筑都有其独 特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如省亲别墅、芦雪广、稻香村、潇湘馆和秋爽斋等,它 们共同构成了大观园的建筑之美。

游览北京大观园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力

游览北京大观园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力

游览北京大观园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力北京大观园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的景点。

游览大观园,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力,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精华和智慧。

下面将带领大家一同游览大观园,探索其中的建筑之美。

【第一段】北京大观园概述北京大观园是一座集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精华于一体的园林景区。

它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广阔,是一处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园内建筑风格各异,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无论是庭院、殿堂还是廊桥,都展现出精致的雕刻和布局,让人惊叹不已。

【第二段】参观大观园的古建筑在大观园内,有许多古建筑值得参观。

比如,延禧宫就是一座按照明清宫殿建筑风格修建的建筑,它展示了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的典型特征。

庭院内的石雕、木雕和彩绘装饰都精美绝伦,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此外,还有仿制的汾阳楼、连廊和后苑,每座建筑都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

【第三段】建筑的布局与意义大观园的建筑布局极为精巧,每个庭院和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途。

比如,延禧宫内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彰显了皇家权力的威严。

同时,园内的山水景观和元素运用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崇拜。

整个建筑群落以精致而和谐的方式融入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第四段】建筑的装饰与细节参观大观园时,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古建筑的精细装饰和细微之处。

带状龙纹的瓦当、木雕、石刻和彩绘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这些细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精雕细琢的传统,也展示了对细节的追求和品味。

细心欣赏这些装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

【第五段】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尽管大观园是一处充满古色古香的景点,但它不仅仅是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创新和发展。

在修复和重建过程中,专家们融入了现代科技和建筑理念,以保证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论文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论文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论文摘要从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意境4方面分析了《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以对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园林艺术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于乾隆年间,而乾隆年间是中国园林的成熟后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它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而显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平台。

虽然是作者在现实园林基础上想象的纸上园林,但是却没有超越现实生活中营造的可能性。

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意境上均遵循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律,体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1大观园的筑山筑山具有分割空间和使建筑独具气势的功能[1]。

如位于园正门口北的“翠幛”,是一座用白石堆起来的大假山,“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众人道:‘极是。

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作者运用障景的手法,避免对园子的一览无余,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又如位于大观园西北部的萝港石洞,是一座由怪石堆起来的大假山石洞,此石洞是水洞,“沁芳溪”穿洞而过,洞可过船。

这2座石山上均长满了爬山虎之类的藤类植物。

另一大类就是土山,即堆土而成的丘陵。

这些山主要集中在园的北部,其所分之脉向东西两侧、向南延伸到园的各处。

这些山中有位于“省亲别墅”北的大主山,所分之脉向西穿蘅芜苑的院墙,“贾政一行过了折带朱板栏桥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花瓦堵。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子悉皆盖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其中怡红院后有山,稻香村旁的“青山斜阻”,“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

”还有一组赏月建筑“凸碧山庄”就建在一座小山的山脊之上,“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

_红楼梦_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_红楼梦_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教材解析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陈卫星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 园, 因而小说的基本情节也依托大观园, 可以说, 庭园建筑支撑起整个小说的结 构大厦。“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 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 观名。”( 贾元春《大观园》) 在小说 中 , 曹雪芹用诗一般的语言, 向我们展示了 一座别样美丽的清代园林。
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 忙。”( 《杏帘在望》) 蘅芜院的空 间 布 局 突出的是皇家苑囿之风。五间清厦连着 连棚, 四面出廊, 绿窗油壁, 园内无一 花木, 满园异草, 清香馥郁。故有贾宝 玉 的 《 蘅 芷 清 芬 》: “ 蘅 芜 满 净 苑 ,萝 薜 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 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 梦 长 。”
大观园的建筑和各种景物由流变的 空间组合而成, 形成连续多变的空间结 构。大观园是一座私家园林, 尽管建园 规模浩大, 除了拆迁荣宁二府的旧房, 还往外扩展三里半大, 但它的占地面积 终是有限的。为了扩大园林空间, 大观 园通过空间借景, 使园内观赏空间互借 互映, 构成园林的意境美。大观园各个 庭园风景并非都是在景点内的欣赏观照, 而是通过园门、假山、墙垣等处的眺望、 交流欣赏到的。贾政初游蘅芜院, 原以 为无味得很, 通过园门得见它的雅趣。 书中写: “因而步入门时, 忽迎而突出 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 四面群绕各式石 块, 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 而且 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贾政 不 禁 笑 道 : ‘ 有 趣!只 是 不 大 认 识 。’” 这 园门、墙垣、山石造成的园中风景的变 化, 是园林的分景。凸碧堂与凹晶馆一 上一下, 一明一暗, 一高一低、一山一 水的描绘形成对景。
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论大观园的园林建筑艺术

论大观园的园林建筑艺术

论大观园的园林建筑艺术宣威师范2006级美术专业徐蕊芬内容摘要极富有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特色的大观园,兼备园林建筑和园林艺术之美,是中国园林艺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时,它也是一座具有现实意义的、美仑美奂的艺术园林,它是天宫与皇宫的完美结合,既有皇家的富丽,又有仙境的脱俗,是一座继承传统造园风格又有重大创新的纸上园林——文笔园林。

关键词园林建筑园林艺术性格化凝固的音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

在文笔大师曹雪芹的安排下,一个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世界——大观园应运而生。

曹雪芹仅用一只秃笔就造就了一座“艺术典型”的大观园,它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无论从造园设计思想、建筑布局、景点设置、植物配置、装饰陈设到油漆彩绘,都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伦比的最高境界,是集园林建筑艺术大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的中国古典园林。

大观园中的建筑,或雄伟、或秀雅、或安谧、或流动,处处体现着古典建筑的永恒魅力。

一、大观园园林建筑之美(一)大观园的由来《红楼梦》它的叙事结构与它所反映的庭园生活相一致,具有典型的庭园结构。

小说重视空间结构,它所强调的是户内,也就是说故事发生在家庭①,而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一个环境去容纳,于是,这个家庭的活动场所——大观园就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成了对应故事情节的空间坐标系。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因而小说的基本情节也依托于大观园,从修建大观园开始,这座庭园就支撑起了整个小说的结构大厦。

小说第十六回描写“贾元春才选凤藻宫”②,贾家大兴土木,为贵妃贾元春省亲而造大观园,亦称“省亲别墅”。

造园规模宏大,除了拆迁荣宁二府的旧房,还往外扩展“三里半大”。

根据原著可知,它是由正殿、侧殿、大观楼、东飞楼、西斜楼组成。

东飞楼亦称缀锦楼,西斜楼亦称含芳楼。

(二)本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建筑特色明代崇祯时江苏吴江人计成在《园治》里有一造园理念:“境由人作,宛自天开”。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将这一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原来大观园里,最能体现园林艺术之妙的是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原来大观园里,最能体现园林艺术之妙的是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原来大观园里,最能体现园林艺术之妙的是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在《红楼梦》一书描写的大观园中,最具园林艺术之妙的,当属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意境之美。

园林中的意境,是一种集建筑、山水、植物、匾联四要素为一体,展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被元春总的题名为“大观园”,里面有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秋爽斋、蘅芜苑、紫菱洲、蓼风轩等诸多园子。

省亲结束后,元春命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一干姊妹住进了大观园。

住在大观园里的人中,诗词才情数林黛玉最佳,而她居住的潇湘馆,也是最具园林艺术之妙,最与众不同的。

从《红楼梦》中描写潇湘馆的情景可以看出:潇湘馆的院外是一带粉色的墙,院内有千百竿翠竹掩隐。

进门曲折游廊,房屋三间,一明两暗。

后院有大株的梨花和芭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空隙流入清水,环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一座清幽雅致,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的园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

潇湘馆能成为园林艺术的上乘之作,自有独到的妙处。

曲径通幽之妙。

园林贵曲不贵直,追求一种曲径通幽、回环跌宕、移步换景、引人入胜之美,最忌一目了然平铺直叙。

潇湘馆布局曲径游廊相连、前院后院相通、房屋一明两暗相分、石水回环缠绕相间,给人一种移步换景,曲折回环,层次分明,曲径通幽的艺术享受。

动静相宜之妙。

园林贵活不贵死,追求一种灵动悠长、动静相宜、活灵活现之美。

最忌静寂无趣死水一潭。

潇湘馆里除了明暗房舍、曲径游廊等静态的建筑之外,还有迎风摇曳的翠竹、绿意盎然的芭蕉和四季变换的梨树等植物,更有一流清水自后院的墙根流入,然后环绕流至前院,盘旋着从竹下而出。

流水和植物让园子瞬间活了起来,形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画,给人一种灵动的美感。

清幽雅致之妙。

园林贵雅不贵俗,追求一种飘逸、清幽、雅致的绝俗之美,最忌暴发户般的富贵繁杂堆砌。

潇湘馆里翠竹掩映,蕉碧梨白,清流潺潺,案几桌上,诗书卷卷,就连“潇湘馆”的匾和“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的联都深深透出一股幽香,大有超凡脱俗之美,深藏园林艺术的清幽雅致之妙。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景观, 造园时一般利用围墙、 假山、 树木 、 复廊等进 行空间分割 , 把全园分割成各具特色的若干个景 区 , 丰 富 了园景 , 既 又扩 大 了空 间感 , 造 出层次 营 丰富 、 含蓄不 尽 的幽深境 界 。园 内处处蔽 隔 , 又处 处 相通 , 物之 间互 为联 系 , 为 掩 映 , 处 给人 景 互 处
现 代园艺
21 00年第 1 期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燕亚 飞 李 东升
( 河南科 技大学林 学 院 , 阳 4 10 洛 7 03)
摘 要 : 红楼 梦》 《 是我 国艺术史上的瑰 宝。 大观 园作为红楼 梦中情节发生的主要场所 , 因其 自由灵活的总体布
局、 色鲜明的庭院空间、 特 所蕴涵的丰富意境以及各造 园要素的巧妙结合 , 表现 出极 高的 园林艺术。 关键 词: 红楼梦 》 大观 园; 《 ; 园林艺术
的空 间。
水 体有 源 远流 长 之感 , 给人 一 种 清澈 明快 的
皇权与适合封建礼制的需要 ,采用的是规则式的 布局形式。 而其它庭院与建筑因其游赏价值 , 然 而
分别 以 自然式 点缀于 大观园 内的各个方 位 ,形 成 虚 景与实景相 结合 , 与水景 相对 比 , 建筑 植物 与水
体相 辉映的景观 特点 。

感受 , 作为一种分割与联系空间的手段 , 有着隔而 不断、 虚中有实的效果【 3 _ 。用形体多变的水体将各 个 院落 串联 起来 , 成为互 相联 系的整体 , 加 了空 增
间的层次 , 富了景色 与情趣 。在 大观 园中 , 丰 从会 芳 闸流 出 的水 流 , 分岔 岔 , 分 或成 一带 清流 , 平 或
21 0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 1 期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完整版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完整版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

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直接体现曹雪芹的思想与情感,而且是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设计等造园手法中最直观、最重要的体现方式。

是匾额楹联成就了大观园。

匾额、楹联之于中国古典园林,如同灵魂之于肉体。

匾额、楹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结合,是文学与园林结合的完美体现。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创造了一座世外仙园——大观园。

大观园虽生于纸上,却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园内诸景皆备、四时皆宜,是集文学、建筑和园林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因此,大观园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极佳对象。

对于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红楼梦》书中有三次较为集中的介绍。

第一次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领贾宝玉及众清客验收大观园,并题写对联匾额。

贾政游园路线是:曲径通幽处→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蓼汀花溆→衡芜苑→正殿省亲别墅→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怡红院。

“第十七章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园林美学文章。

”(蒋勋,2010)可当《大观园记》。

第二次是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妃省亲游园路线为:体仁沐德→蓼汀花溆→正殿省亲别墅→贾母正室→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衡芜苑→苦海慈航。

第三次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领其在大观园内游乐参观。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路线为:缀锦阁→沁芳亭→潇湘馆→紫菱洲蓼溆→秋爽斋→荇叶渚→花溆萝港→衡芜苑→缀锦阁。

不过,《红楼梦》对于匾额楹联周围景观的描述却散布在全书不同回目,有的甚至在书中多次出现,而且每次描写的侧重都不同。

一、匾额、楹联与植物配置的关系植物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有生命的要素,除了能营造美丽的自然景观外,植物往往还具有承载文化信息和寄托情志的作用。

浅谈大观园的造园艺术

浅谈大观园的造园艺术

浅谈大观园的造园艺术作者:林恬逸郑月宁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5期林恬逸郑月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曹雪芹在这部文学巨作中,利用自己在文化和艺术上的修养和造诣,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纸上园林——大观园。

虽然大观园是想象中的园林,但文学作品都是基于现实原型创作,大观园充分吸收了清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

本文从历史背景、造园要素、文化意境3方面解读大观园的造园艺术,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大观园;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大观园——这座存在于曹雪芹的传世之作《红楼梦》中的园林,作为现实生活中众多园林的高度概括,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大观园的历史背景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社会现实,其背景情节的设置都具有现实原型。

曹雪芹生活于清乾隆年间,经康、雍、乾三朝的积累,乾隆时期国力强盛,园林建设达到一个高潮。

乾隆在位的60年里,一直致力于园林的建设。

这个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皇家园林的造园艺术达到顶峰,同时,康熙、乾隆的六下江南,也使得皇家园林中融入了许多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这对大观园的营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观园不同于一般的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它有着清代北方皇家园林的影子,也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可以说,大观园吸收了当时众多园林的精华,通过艺术概括构建的想象园林,它比现实中的园林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2大观园的造园要素2.1 山山是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假山的营造,体现了造园者对自然山川的向往及渴望。

在传统园林中,叠山通常具有形成障景分割空间的作用,如大观园一进门便设置了一座假山。

《红楼梦》17回中:“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这里的翠嶂就是起了一个分割空间的作用,如若此处不设置假山,则园中景色一览无余,便无趣味可言。

又如“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
Analysis of the garden art of Grand View Garden
刘谊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园林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中常作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极盛时期,其立意、相地、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征全面准确细致地展示了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

大观园园林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古典园林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4-0041-03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少古典戏曲、小说中都有涉及,其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然是曹雪芹通过笔墨在纸上构建的,但是这座瑰丽的私家花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不遵循着中国传统造园规律,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一、《红楼梦》的园林艺术背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4)的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清正白旗,其曾祖、祖父、父亲先后任江宁织造。

其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

雍正六年,曹雪芹的父亲获罪被革职抄家,曹雪芹随全家迁居北京,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落。

虽然家道没落,但曹雪芹却有其祖父的遗风,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集诗、书、画、园之才艺于一身的“四绝文人。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不仅皇家造园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也极为普遍,并结合各地不同的乡土特色,产生了各种地方风格,使私家园林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在众多风格的私家园林中,江南的文人园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由于文人参与造园,江南园林更多地呈现出清淡隽永的书卷气息,这种雅逸的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民间的造园艺术,还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皇家园林平添了几分淡雅清新的韵致。

江南园林臻于高峰与当时一大批造园家的涌现密不可分,他们不仅广
泛参与实践,还将造园经验向系统化、理论化方面升华,著书立说盛行于世,其中计成的《园冶》、李渔的《一家言》、文震亨的《长物志》是比较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造园著作。

明清时期造园活动的兴盛、造园理论的成熟,使园林确立了与书、画、诗、文同等的艺术地位,一般文人即使不参与造园活动,也普遍关心园林、享用园林、品评园林。

正是在这样的园林艺术背景下,《红楼梦》的大观园才能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二、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特色
《红楼梦》对大观园的描写极其全面、准确、细致,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

1.立意
“意在笔先”是古人从书法、绘画艺术创作中总结出来的一句名言,它对园林创作也完全适用。

大到园林的空间布局,小至组景构图,都离不开设计立意。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是为了贾元春省亲而建,因此园中包含有体现皇家体制的大观楼、含芳阁、缀锦阁等建筑,“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扶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1],无不展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但它终究还是一座私家花园,追求的是清新雅逸、返璞归真的意境,园中的亭台楼榭、池塘假山、花草树木处处映射出了当时文人园林的艺术特质。

2.相地
一座园林如果选址不当,不但不利于其艺术意境的创造,而且会因缺乏观赏价值而削弱景观效果。

《园冶》第一篇即是“相地”,计成把造园地段分为六类: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

大观园的选址是典型的宅旁地,是在《红楼梦》第16回通过贾蓉之口道出的,“从东边一带,借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园了”[1]。

大观园虽是建造在城中,少有自然景观可以借用,但却充分利用了会方园旧址中原有的树木山石、亭榭栏杆和从园北拐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使花园的建造有了相应的条件。

这种相地方式不仅有利于景观的营造和便捷使用,还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3.空间布局
大观园规模宏大,为了不使园中有空旷平淡之感,在规划结构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手法。

园区内除了大观园主景空间外,还有一系列如怡红院、潇湘馆、衡芜苑、秋爽斋、稻香村等主题各异的小园空间。

这些园林空间有的开敞、有的封闭、有的曲
折多变、有的一目了然,不同的空间氛围既强调了景观的识别性,又塑造了园林的鲜明性格。

曹雪芹巧妙利用园林空间的分隔手法,以有限的面积塑造无限的空间,化解了“万顷之园难以紧凑”的问题。

另外,作者在大观园的空间组织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例如进门便用一带翠障阻挡了人们的视线,使园中景色隐藏于山后,假山间微露的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通过幽暗的石洞,忽见佳木葱茏,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缝之中;再前进几步,地势变得平坦,空间豁然开阔。

这一空间序列的组织通过欲扬先抑、空间对比的手法,达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

园中的建筑、山石、池沼、草木等造景元素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层次,通过围隔、渗透、疏密、虚实等手法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的连续性、流动性、协调性和完整性。

4.造园要素
大观园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构成的一件综合艺术品。

园内建筑类型极其丰富,除了常见的亭、台、廊、榭、堂、馆、楼等园林建筑之外,还有如大观楼、怡红院、栊翠庵等宫苑类、住宅类、寺观类的建筑。

各类建筑均按照随形就势、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的章法分布于园内山水花木之间。

在众多建筑中,设计最为巧妙的是凸璧山庄和凹晶溪馆。

虽然这两处均是赏月建筑,但是一个位于山之高脊,另一个位于山脚溪畔,一高一低、一凸一凹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个馆名也起得甚妙,对仗工整的文字将建筑的特征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园林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大观园内既有峰岩嶙峋、沟壑纵横的大假山,又有玲珑剔透的厅山;既有开朗宁静的池沼,又有曲折萦回的溪流;既有清秀淡雅的梅、兰、竹、菊,又有富丽堂皇的芍药、牡丹;既有窗外花树一角,又有屋旁稻谷满田。

古典园林四大造园要素在大观园内或是独树一帜、各自成景,或是有机结合、相互衬托。

曹雪芹给人们描绘出一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

5.造景手法
造景手法在园林创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观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组生动的画面。

大观园在组景过程中运用了众多的造景手法。

如绕过大观园正门的假山,可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秀槛,皆隐于坳树梢之间,这是漏景;衡芜苑内迎面的插天玲珑山石遮住了院内房屋,这是障景;四面临水的藕香榭遥遥相望缀锦阁,这是对景……园内通过漏、藏、对、框、隔、添等造景手法,使景致情趣横生。

造园欲臻其美,妙在借景,大观园内的借景手法运用得也非常巧妙。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宝钗戏蝶滴翠亭、湘云醉卧芍药圃,这是借人物活动组景;溪谷泉声,林中鸟语,雨打荷叶,风吹翠竹,这是借自然界的声音组景;翠柳粉桃,白雪红梅,皓月当空,彩霞漫天,这是借色组景;各种植
物散发的香味儿,行走于园中处处皆能闻到幽香之气,这是借香组景。

大观园虽然没有过多地借用园外之景,但其园内的形、声、色、香等有形或无形的景交融在一起,已使园中的诗情画意盎然而生。

6.意境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种境界:只写山水之形的为“物境”,能寄景生情的为“情境”,能托物言志的为“意境”。

[2]不仅诗画如此,在园林艺术中也把意境的有无、高下作为创作和品评的重要标准。

大观园在意境的表达方面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借助小说人物的诗词表述意境,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二是借对联匾额传达意境,如潇湘馆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三是借园景倾诉人物的精神气质,如潇湘馆的书卷气、怡红院的胭脂气、衡芜苑的冰冷气、秋爽斋的男儿气、稻香村的寡欲气。

《红楼梦》不仅通过诗词对联升华园中景色,将人们带进诗情画意的浓郁氛围中,还将园林视为人物性格的物质外相,使人们沉醉在人园合一的意境之中。

三、结语
《红楼梦》对大观园的描绘显示出曹雪芹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深造诣。

研究《红楼梦》不但能够解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还能通过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及其技法,这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