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EB病毒感染.pdf

合集下载

深圳市罗湖区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分析

深圳市罗湖区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分析

DOI:10.13602/j.cnki.jcls.2020.04.18㊃调查研究㊃深圳市罗湖区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分析∗王萌萌1,2,梁日文3,孔凡虹2,宗曾艳1,2,张水兰2,阚丽娟2,汤花梅2,张秀明1,2,3,熊丹1,2,3(1.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2.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01;3.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梅州514031)摘要:目的㊀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㊂方法㊀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2018年1616例疑似EBV感染患儿EBV检测结果㊂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全血或咽拭子EBVDNA载量,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BV血清学抗体,对不同性别㊁年龄㊁季节的患儿EB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㊂结果㊀1616例疑似EBV感染患儿总体感染率为25.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3.4%,女性为28.7%㊂不同年龄组间E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学龄组(6 12岁)阳性率最高(40.2%)㊂秋季感染率最高(32.0%),四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93,P<0.001)㊂支气管肺炎是EBV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疾病,发生率高达40.2%㊂结论㊀深圳市罗湖区儿童EBV感染率偏低,秋季感染率最高,且随年龄增长感染有上升趋势,感染无性别差异㊂EBV感染相关疾病主要以支气管肺炎为主,无相关重症疾病感染㊂关键词:EB病毒;儿童;流行病学;PCR中图分类号:R446.9;R179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又称为人疱疹病毒4型,具有嗜淋巴细胞的特点,是第一个被确认的人类致瘤病毒,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㊂EBV主要通过唾液和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器官移植和输血途径感染㊂呼吸道是EBV潜伏感染的主要部位㊂EBV感染常发生在婴儿期,6岁以下儿童多呈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儿童或成人感染后多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㊁咽峡炎㊁淋巴结及肝脾肿大㊁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等[1⁃2]㊂我国由EBV感染导致的原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或儿童[2⁃4]㊂本研究主要根据EBV核酸定量结果,分析深圳罗湖区儿童EBV感染现状,并结合临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以指导临床对儿童EBV感染的早发现㊁早诊断及早治疗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2018全年收治的疑似EBV感染患儿16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950例,女童666例㊂纳入标准:年龄ɤ12岁,伴不明原因的发热㊁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临床资料完善㊂排除标准:药物治疗后复查患者㊁肿瘤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㊂根据患儿的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婴儿组(0 1岁)315例㊁幼儿组(1 3岁)528例㊁学龄前组(3 6岁)519例㊁学龄组(6 12岁)254例㊂选取其中180例入院开展治疗前儿童的全血样本同时进行全血抗体和EBVDNA检测㊂1.2㊀仪器与试剂㊀ABI7500PCR扩增仪(AppliedBiosystem公司),UNION⁃C免疫分析仪(深圳亚辉龙公司);E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湖南圣湘公司),EBV衣壳抗原抗体(EBVCAIgM/IgG)试剂盒㊁EBV早期抗原IgM抗体(EBVEAIgM)试剂盒㊁EBV核心抗原IgG抗体(EBVNAIgG)检测试剂盒(深圳亚辉龙公司)㊂1.3㊀方法㊀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全血或咽拭子EBVDNA载量,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EBV核酸提取和扩增定量分析㊂全血样本或咽拭子EBVDNA含量>4.0ˑ102copies/mL作为阳性标准㊂在UNION⁃C免疫分析仪上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BV血清学抗体,包括EBVCAIgM/IgG㊁EBVEAIgM㊁EBVNAIgG㊂读取每个样本吸光度值与相应标准品的吸光度值,以两者比值ȡ1.0判读为阳性,<1.0判读为阴性㊂1.4㊀统计学分析㊀用SPSS20.0软件进行㊂不同年龄组㊁性别㊁季节间EBV感染率比较用配对χ2检验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EBV总体感染状况㊀1616例患儿中,EBVDNA阳性者共413例,阳性率25.6%;其中男童阳性㊃013㊃临床检验杂志2020年4月第38卷第4期㊀ChinJClinLabSci,Apr.2020,Vol.38,No.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921);深圳市基础研究自由探索项目(JCYJ20180306172209668);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学科建设能力提升项目(SZXJ2017018);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SZSM201601062)㊂㊀㊀㊀㊀作者简介:王萌萌,1994年生,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肿瘤病毒和外泌体的研究㊂㊀㊀㊀㊀通信作者:熊丹,主管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sunny543@126.com㊂222例,检出率23.4%;女童阳性191例,检出率28.7%㊂学龄组EBV阳性率最高,达40.2%;婴儿组最低,为3.5%;各年龄组E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EB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见表1㊂表1㊀不同年龄组和性别间EBV检出率比较组别(n)性别nEBVDNA阳性[n(%)]合计婴儿组(315)男2039(4.4)11(3.5)a,b,c女1122(1.8)幼儿组(528)男32862(18.9)114(21.6)b,c女20052(26)学龄前组(519)男27698(35.5)186(35.8)c女24388(36.2)学龄组(254)男14753(36.1)102(40.2)女10749(45.8)㊀㊀注:a,与幼儿组比较,P<0.001;b,与学龄前组比较,P<0.001;c,与学龄组比较,P<0.05㊂2.2㊀儿童EBV感染的季节分布㊀结果显示深圳罗湖地区儿童四季E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93,P<0.001)㊂其中,秋季(9 11月)EBV感染率最高(32.0%,120/375),冬季(11 12月,1月)最低(18.5%,83/448),秋㊁冬两季E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2,P<0.001)㊂见表2㊂2.3㊀EBV核酸定量阳性患儿临床表现分布㊀413例EBV核酸定量检测阳性患儿中,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㊂其中支气管肺炎166例,占40.2%,其余依次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5例(13.3%)㊁急性支气管炎67例(16.2%)㊁肺炎22例(5.3%)㊁扁桃体炎27例(6.5%)㊁咽峡炎12例(2.9%)㊂此外,不明原因发热17例(4.1%)㊁惊厥5例(1.2%)㊁淋巴结病变5例(1.2%)㊁腹泻4例(1.0%)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4例(1.0%)㊂过敏性紫癜㊁支原体感染㊁手足口病㊁疱疹㊁癫痫㊁川崎病等其他临床表现的发病率较低(合计7.0%)㊂表2㊀不同季节阳性率比较季节阳性例数总例数阳性率(%)春13348627.4a夏7730725.1a,b秋12037532.0a冬8344818.5㊀㊀㊀㊀㊀注:a,与冬季比较,P<0.05;b,与秋季比较,P<0.05㊂2.4㊀EBV全血抗体和EBVDNA检测结果相关性㊀经过血清学抗体和PCR载量检测的180例儿童全血样本中,血清学抗体和PCR载量检测结果可分为10种感染模式,见表3㊂EBV抗体检测结果中,EBVCAIgM阳性率为37.8%(68/180),EBVDNA检出率为38.3%(69/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05)㊂68例EBVCAIgM阳性患儿中,DNA阳性44例㊂31例患儿EBVCAIgG阳性,其中25例DNA阳性㊂19例患者EBVCAIgG和EBVNAIgG联合感染模式阳性,有17例患儿DNA阳性㊂48例EBVCAIgM和EBVNAIgG感染模式中,DNA阳性率仅为58.3%(28/48)㊂表3㊀180例患儿血清抗体和EBVDNA检测结果比较模式抗体反应类型EBVCAIgMEBVCAIgGEBVEAIgMEBVNAIgGnPCREBVDNA阳性阳性率(%)1--+-100.02+---181477.83-+--10660.04---+2600.05----5511.86+-+-11100.07-+++11100.08+--+482858.39-+-+191789.510++--11100.0合计 1806938.33㊀讨论㊀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深圳市罗湖地区1616例疑似EBV感染患儿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发现12岁以下儿童EBV抗体阳性率为25.6%,远低于近年来国内儿童EBV感染的平均水平,提示近年来深圳区儿童EBV感染已得到控制,可能与深圳市罗湖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良好以及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广泛有关[5⁃6]㊂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儿阳性率的分析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㊂学龄组儿童EBV感染率最高,可能与儿童之间互相传播有关,因为学龄组儿童比学龄前接触的人更多更复杂,增加了感染源和暴露机会㊂多项调查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无性别差异[5⁃7]㊂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男女患儿的EBV感染率发现,婴儿组男童感染率略高于女童,而其他年龄组女童感染率普遍高于男童,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童EBV感染与性别因素无关㊂查阅文献可知,EBV男性感染率普遍略高于女性[7],而本文男童总体感染率(23.4%)低于女童(28.7%),考虑为深圳罗湖区地处商业闹市区,除了户籍常住居民,就诊患者还包括大量外来流动人口㊂通过对深圳市罗湖区儿童EBV感染季节分布发现,秋季是EBV感染高发时段(32.0%),4个季节间的感染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进而推断深圳罗湖区儿童EBV感染具有季节性㊂通过对413例EBV感染患儿临床病例分析发现,儿童EBV感染所致的疾病多种多样,症状轻重不一,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占主导,其中支气管肺炎占比最高(40.2%),可能与EBV主要通过口腔分泌物和唾液传播相关,使原发性感染首先在咽部上皮细胞复制累及呼吸道进而扩散到其他部位㊂EBV感染不同阶段产生的抗体有所差异㊂EBVCAIgM在感染后3周达到峰值,EBVCAIgG产生稍晚于EBVCAIgM㊂EBVDNA早于EBVCAIgM,并在2周后逐渐回落,此时EBVCAIgM逐渐上升㊂中晚期感染时EBVNA和EBVCAIgG转阳,EBVEAIgM阴性[7⁃9]㊂本研究检测的180例患儿中EBVDNA和IgM抗体检测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由于入院治疗前患儿已达病毒感染中期㊂EBVDNA检测有助于EBV感染早期诊断,而对于EBV现症感染,推荐采用EBVDNA和EBVCAIgM联合检测,以更好地了解病毒在儿童体内复制和感染的情况;对于既往感染,推荐采用EBVNA㊁EBVCAIgG和EBVDNA作为联合诊断指标㊂本研究通过EBV核酸载量检测,为深圳市罗湖地区儿童EBV感染情况及临床表现提供参考,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以减少误诊㊁漏诊率,使患儿得到有效治疗㊂综上所述,EBV是深圳市罗湖地区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主要引起儿童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学龄后儿童由于暴露率更大因而感染率相应增高㊂此外秋季(9㊁10㊁11月)感染是本地区儿童EBV感染的高发时段,应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并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联合患儿病毒核酸载量和血清学抗体检测及时诊断治疗,避免误诊㊁漏诊,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㊂4 参考文献[1]XiongG,ZhangB,HuangMY,etal.Epstein⁃Barrvirus(EBV)in⁃fectioninChinesechildren:aretrospectivestudyofage⁃specificprev⁃alence[J].PLoSOne,2014,9(6):e99857.[2]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EB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32(1):2⁃8.[3]周华.儿童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3,96.[4]JiMF,HuangQH,YuX,etal.EvaluationofplasmaEpstein⁃BarrvirusDNAloadtodistinguishnasopharyngealcarcinomapatientsfromhealthyhigh⁃riskpopulationsinSouthernChina[J].Cancer,2014,120(9):1353⁃1360.[5]朱元璐,黄琴,余忠红.2013⁃2018年德阳市医院感染性儿童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35(4):346⁃353.[6]祁春茹,周向红,张振兴,等.太原地区1359例住院患儿EB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9):1612⁃1613.[7]牟文凤,杨丽,于华,等.PCR和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08⁃211.[8]陆海英,魏秀琴,徐小元,等.EBV抗体与EBVDNA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5):766⁃770.[9]罗耀凌,陈浩,彭颂国,等.联合检测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4):3516⁃3519.(收稿日期:2019⁃10⁃29)(本文编辑:刘群)。

儿童EB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儿童EB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10·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01月 第29卷 第 1 期 总第150期【第一作者】马玉兰,女,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科感染。

E-mail:****************【通讯作者】成芳芳,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科感染。

E-mail:**********************·短篇·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Ⅳ型,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性,原发性EBV感染后,病毒在记忆性B淋巴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终身携带病毒[1]。

原发性EBV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及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等非肿瘤性EBV相关疾病。

此外,EBV还是一种致肿瘤病毒,可引起如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等[2]。

目前对于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谱在不断更新中,但EB病毒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较为少见,易漏诊及过度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胰腺炎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1岁5个月,因“发热伴眼睑浮肿2d”于2020年7月10日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

患儿入院2d 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热峰38.8℃,予以口服退热药物后体温可退至正常,间隔约8h体温易复升,伴有眼睑浮肿,睡眠时有打鼾。

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过敏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8.0℃,呼吸28次/分,脉搏128次/分,升高80cm,体重11kg,SPO 2 99%,神清,精神反应可,眼睑稍浮肿,颈部可扪及数枚串珠样绿豆大小淋巴结,部分融合,较大,约1.5cm×1.0cm,质韧,活动度可,表面无红肿、破溃,按压无哭闹加剧;腹股沟区可扪及数枚绿豆大小淋巴结,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表面无红肿、破溃,按压无哭闹加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侧可见白色分泌物附着,左侧为甚,双侧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底部心前区未及杂音,腹软,肝肋下2cm,质软,边界清,边缘锐,按压无哭闹;脾肋下4cm,质中,边界清,边缘锐,按压无哭闹,四肢末梢暖,颈软,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阴性。

承德地区EB病毒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点

承德地区EB病毒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点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李涛,E m a i l :l i t a o 838@163.c o m承德地区E B 病毒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点肖 梦1,程婷婷1,马倩格1,冯晓颖2,李利华2,李 涛2(1.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北承德067000) 摘 要:目的 探究E p s t e i n -B a r r 病毒(E p s t e i n -B a r rv i r u s ,E B V )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 n f e c t i o u s 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 ,I M )患儿临床特点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E B V 感染和I M 感染患儿共72例,分为E B V 感染组(n =37)和I M 组(n =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㊂结果 ①一般资料:两组性别㊁年龄㊁热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I M 组比较,E B V 感染组发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②首发症状:两组均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首发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③临床表现:两组淋巴结肿大㊁皮疹㊁咽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I M 组比较,E B V 感染组咽痛㊁眼睑水肿㊁肝脏肿大㊁脾脏肿大㊁发热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④实验室检查:两组共有20例患者接受了单纯疱疹病毒㊁巨细胞病毒㊁风疹病毒㊁肺炎支原体㊁腺病毒检测㊂所有接受检测血清病毒学的患儿均检出风疹病毒,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17例,发生率为85%;两组淋巴细胞百分比㊁单核细胞百分比㊁丙氨酸转氨酶㊁天冬氨酸转氨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I M 组比较,E B V 感染组白细胞计数较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乳酸脱氢酶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 M 组共有19例患儿接受了免疫学检测,其中有14例(73.7%)血清免疫球蛋白E 高于正常;E B V 组有9例接受了免疫学检测,其中8例(88.9%)血清免疫球蛋白E 高于正常㊂两组免疫球蛋白E 高于正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30)㊂⑤并发症:与I M 组比较,E B V 感染组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系统(血液系统㊁肝脏㊁肾脏㊁心肌㊁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E B V 感染与I M 临床特点不一,临床医师应重点关注咽痛㊁眼睑水肿㊁肝脏肿大㊁脾脏肿大㊁发热等临床表现及白细胞计数㊁乳酸脱氢酶㊁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等实验室检查㊂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临床表现中图分类号:R 7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06-0526-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06.008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E ps t e i n -B a r r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i n f e c t i o u s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 i nC h e n gd e X i a o M e n g 1,C h e n g T i n g t i n g 1,M aQ i a n g e 1,F e n g X i a o y i n g 2,L i L i h u a 2,L iT a o 21.T h eS e c o n d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o f C h e n g d e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d e 06700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C h e n g d eC e n t r a lH o s p i t a l ,C h e n gd e 067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L iT a o ,E m a i l :l i t a o 838@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i l d r e nw i t hE p s t e i n -B a r r v i r u s (E B V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i n f e c t i o u s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 (I M ).M e t h o d s At o t a l o f 72c h i l d r e nw i t hE B Vi n f e c t i o na n d I Mi n f e c t i o na d m i t t e d t oC h e n g d eC e n t r a l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a n u a r y 2021t o J u l y 2022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 h e y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E B V i nf e c t i o ng r o u p (n =37)a n d I M g r o u p (n =35),a n d th e c li n i c a l d a t a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 .R e s u l t s (1)G e n e r a l d a t a :t h e r ew e r e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g e n d e r ,a g e a n d p e a k t e m p e r a t u r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s (P >0.05).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a t i n I M g r o u p ,t h e f e v e r t i m e i nE B V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s h o r t e r (P <0.05).(2)I n i t i a l s y m p t o m :f e v e rw a st h e i n i t i a l s y m p t o mi nb o t h g r o u p s ,a n dt h e r ew a sn os 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i n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i n i t i a l s y m p t o m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P >0.05).(3)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t h e r ew a s n o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l y m p h n o d ee n l a r g e m e n t ,r a s ha n da n g i n ab e t w e e nt h et w o g r o u ps (P >0.05).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a t i n t h e I M g r o u p ,t h eE B V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h a d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i n c i d e n c e o f s o r e t h r o a t ,e ye l i d e d e m a ,h e p a t o m e g a l y ,s p l e n o m e g a l y ,a n df e v e r (P <0.05).(4)L a b o r a t o r y te s t s :a t o t a l of 20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t w og r o u p s r e c e i v e d 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i n g o fh e r p e s si m p l e xv i r u s ,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 ,r u b e l l av i r u s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 ,a n da d e n o v i r u s .R u b e l l a v i r u sw a s d e t e c t e d i n a l l c h i l d r e nw h o r e c e i v e d s e r u mv i r o l o g yt e s t ,a n d 17/20(85%)c h i l d r e n w e r e d e t e c t e dw i t h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T h e r ew e r e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o f l y m p h o c y t e s ,a n dm o n o c y t e s ,a sw e l l a sa l a n i n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a n da s p a r t a t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l e v e l sb e t w e e nt h et w o g r o u ps (P >㊃625㊃‘临床荟萃“ 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20,2023,V o l 38,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0.05).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o s e i n t h e I M g r o u p,t h ew h i t eb l o o d c e l l c o u n t i n t h eE B V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 o fa b n o r m a l l y m p h o c y t ea n dl a c t a t e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P<0.05).A t o t a l o f19c h i l d r e ni n t h eI M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i mm u n o l o g i c a lt e s t s,a n d14/19(73.7%)h a d e l e v a t e d s e r u m i mm u n o g l o b u l i nEl e v e l s.N i n e p a t i e n t si nt h e E B V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i mm u n o l o g i c a lt e s t s,a n d8/9(88.9%)h a d e l e v a t e d s e r u mi mm u n o g l o b u l i nE l e v e l s.T h e r ew a sn o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ah i g h e r-t h a n-n o r m a l r a n g e o f i mm u n o g l o b u l i nE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P=0.630).(5)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c o m p a r e dw i t h I M g r o u p,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i n E B Vi n f e c t i o n g r o u p 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P<0.05).T h e r e w a s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o t h e rs y s t e m s(b l o o ds y s t e m,l i v e r,k i d n e y,m y o c a r d i u m, d i g e s t i v e t r a c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o fE B Vi n f e c t i o nd i f f e r f r o mt h o s eo f I Mi nc h i l d r e n.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l i k es o r et h r o a t,e y e l i de d e m a,h e p a t o m e g a l y,s p l e n o m e g a l y,f e v e r,a n d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so f w h i t eb l o o d c e l l c o u n t,l a c t a t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a n d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l y m p h o c y t e s s h o u l db ew e l l c o n c e r n e d i n c h i l d r e n.K E Y W O R D S:h e r p e r i r u s r y p e4;i n f e c t i o u s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c h i l d;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1964年,科学家E p s t e i n与科学家B a r r在非洲恶性淋巴瘤儿童的瘤组织中首次发现E B病毒(E p s t e i n-B a r rv i r u s,E B V)㊂E B V是一种疱疹病毒[1],具有嗜淋巴细胞的特性,是一种双链D N A病毒,电镜下呈球形,容易侵犯儿童和青少年㊂该病毒在人群中易感性强,据统计全世界约有90%的青少年曾感染该病毒[2]㊂E B V与多种疾病相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 n f e c t i o u s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I M)㊁恶性淋巴瘤㊁鼻咽癌㊁再生障碍性贫血㊁噬血细胞性细胞增多症㊁免疫功能障碍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5]㊂在亚洲,慢性活动性E B V感染㊁E B 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较常见,且预后不良;而在西方国家,E B V 感染后所致慢性疲劳综合征较常见㊂I M是一种良性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E B V, 5%~10%的I M由其他病毒(巨细胞病毒㊁腺病毒等)或肺炎支原体引起,非E B V感染所致的I M称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㊂本文通过探究E B V 感染及I M患儿临床特点,旨在为两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纳入承德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E B V感染和I M患儿共72例,其中明确诊断为E B V感染的37例,明确诊断为I M的35例㊂纳入标准:符合I M和E B V感染的诊断依据,诊断参照‘儿童E 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㊂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者;③患有恶性肿瘤者㊂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方法将患儿分为E B V感染组(n=37)和I M组(n=35),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㊁首发症状㊁临床表现㊁实验室检查㊁并发症等㊂所有血液标本于患儿入院24h内抽取,血常规仪器厂家为贝克曼库尔特,采用电阻抗法;肝功能采用日立7180仪器,使用化学发光法;血清抗体雅培I M0000,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㊂I M诊断标准[7]:分为临床确诊及实验室确诊㊂临床诊断需要满足任意3项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咽峡炎;③颈淋巴结肿大;④肝脏肿大;⑤脾脏肿大;⑥眼睑水肿)及任1项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①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ȡ0.10;②6岁以上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0.50或淋巴细胞绝对值>5.0ˑ109/L)㊂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需满足有任意3项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咽峡炎;③颈淋巴结肿大;④肝脏肿大;⑤脾脏肿大;⑥眼睑水肿)及任1项原发性E B 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①抗E B V C A-I g M和抗E B V C A-I g G抗体阳性,且抗E B V N A-I g G阴性;②单一抗E B V C A-I g G抗体阳性,且E B V C A-I g G为低亲和力抗体㊂注:C A为衣壳抗原;N A为核抗原;I g 为免疫球蛋白)㊂E B V感染诊断标准为有E B V感染证据,但不足以诊断I M㊂1.3统计方法应用S P S 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 P75)表示,两组比较采用M a n n-W h i t n e y U检验㊂计数资料用[例(%)]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一般资料 E B V感染组共纳入37例患儿,其中男童22例,女童15例,年龄为11月至13岁,平均年龄3.0(2.0,6.5)岁㊂I M组共纳入35例患儿,其中男童23例,女童12例,男女比例为1.92ʒ1,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4.0(2.0,6.0)岁㊂两组性别㊁年龄㊁热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I M 组比较,E B V感染组发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㊃72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 a b.1 C o m p a r i s o no f g e n e r a l d a t a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例(%)]<3岁3~7岁>7岁热峰(ħ)发热时间(天)E B V感染组3722(59.5)15(40.5)19(51.4)9(24.3)9(24.3)38.80(37.90,39.50)5.00(2.50,7.00) I M组3523(65.7)12(34.3)15(42.9)15(42.9)5(14.3)39.00(38.60,39.50)7.00(5.00,8.00)统计值χ2=0.300χ2=3.060Z=-1.437Z=-2.511 P值0.5840.2170.1510.0122.2首发症状两组均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首发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㊁表2㊂2.3临床表现两组淋巴结肿大㊁皮疹㊁咽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I M组比较,E B V感染组咽痛㊁眼睑水肿㊁肝脏肿大㊁脾脏肿大㊁发热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图1两组首发症状发生率F i g.1I n c i d e n c e o f i n i t i a l s y m p t o m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表2两组首发症状比较[例(%)]T a b.2 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 i n i t i a l s y m p t o m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c a s e s(%)]组别例数发热眼睑浮肿鼻塞颈部肿物咽痛鼻出血肝功能异常E B V感染组3719(51.4)3(8.1)3(8.1)3(8.1)5(13.5)1(2.7)3(8.1) I M组3523(65.7)7(20.0)2(5.7)1(2.9)2(5.7)00χ2值1.5271.2490.0000.2090.5160.0001.279 P值0.2170.2641.0000.6470.4721.0000.258表3两组临床表现比较[例(%)]T a b.3 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c a s e s(%)]组别例数咽痛眼睑水肿肝脏肿大脾脏肿大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咽峡炎E B V感染组3720(54.1)3(8.1)1(2.7)16(43.2)29(78.4)34(91.9)5(13.5)28(75.7) I M组3527(77.1)27(77.1)17(48.6)24(68.6)34(97.1)34(97.1)3(8.6)29(82.9)χ2值4.23035.26720.1824.6734.2020.2090.0850.562 P值0.0400.0000.0000.0310.0400.6470.7700.4532.4实验室检查2.4.1血清抗体检测两组共有20例患者接受了单纯疱疹病毒㊁巨细胞病毒㊁风疹病毒㊁肺炎支原体㊁腺病毒检测㊂所有接受检测血清病毒学的患儿均检出风疹病毒,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17例,发生率为85%㊂2.4.2血液学检查两组淋巴细胞百分比㊁单核细胞百分比㊁丙氨酸转氨酶(a l a n i n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A L T)㊁天冬氨酸转氨酶(a s p a r t a t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A S 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I M组比较,E B V感染组白细胞计数较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乳酸脱氢酶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表4两组血液学检查比较T a b.4 C o m p a r i s o no f s e r o l o g i c e x a m i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组别例数白细胞计数(ˑ109/L)乳酸脱氢酶(I U/L)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A L T(I U/L)A S T(I U/L)E B V感染组3714.29ʃ6.40375.24ʃ108.864.00(3.00,7.5)67.60(62.15,74.05)7.90(6.25,9.80)35.00(19.00,123.00)40.00(31.50,86.00) I M组3511.34ʃ3.61457.66ʃ125.4614.00(11.00,20.00)70.20(58.80,76.10)7.90(6.61,11.20)48.00(29.20,111.00)51.00(32.00,77.00)统计值t=-2.391t=-2.982Z=-6.838Z=-0.462Z=-0.840Z=-0.766Z=-0.496P值0.0200.0000.0000.6440.4010.4440.620㊃82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4.3免疫学检测在本研究中,I M组共有19例患儿接受了免疫学检测,其中有14例(73.7%)血清免疫球蛋白E高于正常;E B V组有9例接受了免疫学检测,其中8例(88.9%)血清免疫球蛋白E高于正常㊂两组免疫球蛋白E高于正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㊂2.5并发症 E B V感染和I M的并发症均可发生于任何系统㊂与I M组比较,E B V感染组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系统(血液系统㊁肝脏㊁肾脏㊁心肌㊁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5㊂表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T a b.5 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c a s e s(%)]组别例数血液系统肝功能损害呼吸道肾炎心肌损害消化道E B V感染组375(13.5)9(24.3)7(18.9)003(8.1) I M组351(2.9)10(28.6)13(37.1)1(2.9)02(5.7)χ2值-0.1677.472---P值0.202*0.6830.0060.486*-1.000注:*当至少有2个单元格期望计数小于5时,采用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3讨论尽管有一小部分I M可由巨细胞病毒㊁弓形虫等病原体引起[8],但E B V感染仍是引起I M的主要原因,儿童及青少年为主要的易感染人群[3]㊂E B V是一种疱疹病毒,感染后终身存在,且其感染受到多因素影响[2,9]㊂当E B V感染B细胞后,B细胞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当细胞毒性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不受控制地激活㊁增生,并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时,最终可导致多器官㊁多组织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即噬血细胞增多症[10-11]㊂E B V可侵袭I M患儿免疫细胞,使得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C D4+T淋巴细胞耗竭,而具有抑制性/杀伤性的C D8+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最终导致机体免疫抑制[12]㊂关于墨西哥儿童E B V感染及I M的研究显示, E B V感染与经济因素相关,发展中国家I M的发病年龄早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青春期人群的发病率较高,经济状况不同导致E B V感染及相关疾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也不同[13-14]㊂既往资料显示,在我国浙江地区E B V感染主要发生在1~7岁的儿童中[3]㊂有研究显示,幼儿期和学龄前是I M的两个高危期[15-16]㊂一项关于E B V感染致I M的研究显示,其好发年龄在3~6岁[17],根据中国北方地区E B V感染相关I M住院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4~6岁儿童[18]㊂沈军等[19]研究发现,原发性E B V感染好发年龄为2~<3岁,本研究中E B V感染以<3岁儿童占比较高,可能与本研究中纳入患儿标本数量较少有关㊂I M组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其他首发症状包括眼睑水肿㊁鼻塞㊁颈部肿物㊁咽痛等症状,与国内研究大致相符合[20]㊂E B V感染组也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2],而其他首发症状较少见,包括咽痛㊁眼睑水肿㊁鼻塞㊁颈部肿物㊁鼻出血等,这也提示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注意I M及E B V感染首发症状的多样性㊂尽管I M临床表现为常见的三联征,即:发热㊁咽峡炎㊁淋巴结肿大[21],但由于在免疫抑制㊁遗传缺陷或潜伏感染反复激活情况下,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3]㊂本研究中两组淋巴结肿大㊁皮疹㊁咽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 B V感染组比较,I M组咽痛㊁眼睑水肿㊁肝脏肿大㊁脾脏肿大㊁发热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王晓莉等[20]研究发现两组(E B V感染组与I M组)患儿临床表现除皮疹外,其他临床表现(发热㊁咽峡炎㊁淋巴结肿大㊁肝脏肿大㊁脾脏肿大㊁眼睑水肿㊁鼻阻)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㊂这种差异可能与3岁以下儿童E B V感染后部分表现为I M,仅有小部分原发性E B V感染症状,表现不典型有关[22]㊂E B V感染㊁I M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为临床诊疗带来了挑战㊂国内研究表明,I M与E B V感染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存在差异[6,20]㊂根据E B V感染后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报道显示:原发性E B V感染致I M 患儿的异形单核细胞量显著高于E B V再活化或其他病毒引起的I M,并证实异形单核细胞由C D8+T 细胞和小部分的C D19+B淋巴细胞组成[23]㊂本研究中,两组只有并发呼吸道感染差异有统㊃92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计学意义,其他系统(血液系统㊁肝脏㊁肾脏㊁心肌㊁消化道)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㊂可能原因为原发性E B V病毒感染以呼吸道症状多见,以上呼吸道表现为主,也可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且容易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24]㊂本研究显示,当患儿感染E B V后,合并风疹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肺炎支原体亦有感染㊂这可能与地区病原体流行病学相关㊂桑艳峰等[25]研究表明,患儿年龄越小合并其他病原体的可能性越大㊂而袁丽萍等[17]研究指出,肝损害及心肌损害是I M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中除容易合并呼吸道症状外,合并肝损害的患儿较常见,无心肌损害患儿,考虑与患儿所处地区㊁经济条件㊁环境不同有关㊂推荐在临床鉴别困难时积极进行E B V D N A载量检测以助诊断[14]㊂E B V感染相关I M呈自限性,且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在疾病急性期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目前尚有争议,但对于氨苄西林抗生素可引起皮疹已达成共识,并肯定了激素类药物及免疫球蛋白的积极作用[7,26-28]㊂少数感染患儿会并发脑膜炎㊁脑炎㊁吉兰-巴雷综合症㊁横贯性脊髓炎等,且预后不良[29]㊂本研究发现,与I M组比较比,E B V感染组咽痛㊁眼睑水肿㊁肝脏肿大㊁脾脏肿大㊁发热的发生率较低,白细胞计数较低乳酸脱氢酶㊁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高㊂这些特征能辅助医务工作者更准确地判断㊂而且就目前研究来看,E B V感染及I M的预后均良好,尽管可能会发生各种急性并发症,但严重的并发症是罕见的,大多数并发症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愈㊂大多数严重或致命的I M是由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30]㊂但因目前尚无特异性抗E B V感染药物,对于当前E B V感染及I M等相关疾病疫苗的研发仍是最大的挑战㊂参考文献:[1]温彩娟,师永红.E B病毒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12):1472-1475.[2]沈丽贤,李学,陈乐欢,等.儿童E 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6):1-3.[3]S h i J,M a W,L iW.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f e a t u r e s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E p s t e i n-B a r r v i r u s a s s o c i a t e d d i s e a s e s i nH a n g z h o u,C h i n a[J].JM e dV i r o l,2020,92(8):1277-1282.[4] K u r iA,J a c o b sB M,V i c k a r y o u s N,e t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E p s t e i n-B a r rv i r u si n f e c t i o n a n di n f e c t i o u s 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i nt h eU n i t e dK i n g d o m[J].B M CP u b l i cH e a l t h,2020,20(1): 912.[5]徐海芹,冯征远,徐晓艳,等.E B病毒阳性的不同类型淋巴瘤组织中E B N A1多态性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1, 37(11):2057-2061.[6]陶佳,陈福雄,陈德辉,等.儿童E 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200-203.[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 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E 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11):905-911.[8] M e d o v i c R,I g r u t i n o v i c Z,R a d o j e v i c-M a r j a n o v i c R,e ta l.C l i n i c a l a n dl a b o r a t o r y 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 E p s t e i n-B a r ra n d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u s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 i nc h i ld re n[J].S r pA r hC e l o kL e k,2016,144(1-2):56-62.[9]翟谨,徐俊,何萍,等.儿童E p s t e i n-B a r r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J].临床荟萃,2020,35(2):174-176.[10]董荣荣,迟昆,吴箫,等.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㊁诊断及治疗(附6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21,61(30):49-52.[11]徐嘉良,郑润辉,罗晓丹,等.伴噬血细胞综合征E 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白血病㊃淋巴瘤,2021,30(11):658-664.[12]戴莎莎,周凯.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22(9):953-957.[13] G o n z a l e zS N,M o n r o y C V,P i n a R G,e ta l.C l i n i c a la n dl a b o r a t o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 b yE p s t e i n-B a r r v i r u s i n M e x i c a nc h i l d r e n[J].B M C R e sN o t e s,2012,5:361.[14]宋建刚,庞随军,李元霞.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21,44(06):431-433.[15] W uY,M aS,Z h a n g L,e ta l.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a n dl a b o r a t o r y r e s u l t s o f61c h i l d r e nw i t h i n f e c t i o u s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J].J I n tM e dR e s,2020,48(10):1220724102. [16]房丽云,王洁英,吕梅,等.N L R㊁M L R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11):1672-1675.[17]袁丽萍,王金坤,范晓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8):1031-1034.[18] G a oL W,X i eZ D,L i u Y Y,e t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a n d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i n f e c t i o u s 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 a s s o c i a t ed w i t hE p s t e i n-B a r r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i nc h i l d r e n i nB e i j i n g,C h i n a[J].W o r l d JP e d i a t r,2011,7(1):45-49.[19]沈军,曹凌峰,施鹏,等.原发性E 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5): 279-282.[20]王晓莉,于洁,徐酉华,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9):696-698.[21]刘姜艳,孙军,茆康卫,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㊃03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2, 19(3):91-94.[22]陈天明,苗亦青,耿竹馨,等.原发性E B病毒感染3岁以下儿童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 31(22):1700-1704.[23] F e d y a n i n aO S,F i l i p p o v aA E,D e m i n aO I,e t a l.T h eN a t u r e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A t y p i c a l M o n o n u c l e a r C e l l si nI n f e c t i o u s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C a u s e db y t h eE p s t e i n-B a r rV i r u s i nC h i l d r e n[J].J I n f e c tD i s,2021,223(10):1699-1706.[24]顾晓红.E B病毒感染后儿童呼吸系统临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22.[25]桑艳峰,孟林,冯会颖,等.E B病毒感染相关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9):1407-1411.[26]胡岩岩,潘家华,周浩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10-1513.[27]王晓娟,贾莉,刘俊莹,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12):1441-1444. [28]刘四喜.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中应用的儿科专家共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4): 319-327.[29]王曼丽,汤继宏,赵东敬,等.E B病毒侵犯幼儿小脑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10):1537-1540.[30]J e n s o n H B.A c u t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E p s t e i n-B a r r v i r u si n f e c t i o u s m o n o n u c l e o s i s[J].C u r r O p i n P e d i a t r,2000,12(3):263-268.收稿日期:2022-11-02编辑:王晶璇㊃13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3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13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28Clinical Research, Oct. 2020, Vol. 28, No. 10作者简介:刘满菊(198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小儿血液与肿瘤。

·论著·13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刘满菊,李园园(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西区门急诊,河南 郑州 450002)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为该病诊疗提供思路。

方法 对2014年1月—2019年3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血液科某病区就诊的13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热(13例)、肝脾肿大(11例)、淋巴结肿大(10例),其他表现有皮疹(2例)、黄疸(2例)、反复咳嗽(1例)、胸痛(1例)。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象异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异常、贫血、血小板降低),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谷丙转苷酶、谷草转氨酶升高、个别患儿可见胆红素升高);所有患儿外周血中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G(VCA-IgG)抗体和早期抗原EA-IgG抗体阳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EBV-DNA病毒均明显升高。

9例患儿细胞免疫检测异常,其中T淋巴细胞升高6例,NK细胞异常2例,B细胞异常1例。

13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的接受过抗病毒治疗,11例患儿接受过糖皮质激素的治疗,4例患儿采用HLH-2004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采用淋巴瘤方案化疗患儿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

4例患儿死亡,死亡原因包括:HLH致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重症肺部感染1例;肠穿孔、失血性休克1例。

结论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可能累及多个脏器,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

单纯抗病毒治疗预后相对较差,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缓解部分病情,但容易反复,临床上遇见此类患儿应尽可能完善相关检查,建议早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10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EB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10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EB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1000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 EB 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10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EB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0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该疾病患儿EB病毒感染情况。

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的NA-IgG、VCA-IgG、VCA-IgM、EA-IgM以及 EBV-DNA 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IgG以及VCA-IgG阳性率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越高。

VCA-IgM、EA-IgM以及EBV-DNA中,12岁以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越高;但在13岁以上,这三种指标的阳性率显著降低。

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多合并EB病毒感染,可通过EB病毒血清学检测能够有效鉴别该疾病患儿有无感染EB病毒。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检测;EB病毒;检测结果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童群体的高发疾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在小儿感染中,EB病毒属于常见的致病病毒,并有相关研究发现[1],约90%以上的3-5岁儿童有被该病毒感染史。

本文旨在分析通过EB病毒血清学检测了解本地患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情况,特做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约1000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测。

研究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条件下开展。

患儿中,男525例,女475例。

年龄1个月~16岁,平均年龄(10.03±0.43)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所有参与研究人员的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符合上述所有选项者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具备上述任意1项者不纳入本研究。

1.2方法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EBV早期抗原检测以及检测仪分别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德国欧蒙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美国ABI公司提供。

2020版: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测和病理诊断共识(全文)

2020版: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测和病理诊断共识(全文)

2020版: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测和病理诊断共识(全文)中国人群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血清学阳性率高达95%以上[1,2,3],绝大部分属于潜伏感染。

当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EB 病毒的再激活,导致EB病毒机会性感染。

IBD患者肠道局部炎症刺激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易导致EB病毒重激活并加重病情[4,5]。

肠道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其对IBD病情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标本中EB病毒感染检测是确定肠道EB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

为统一肠道EB病毒感染的组织标本检测及判读方法,并进一步规范肠道EB病毒感染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病理协作组组织专家进行了肠道病理组织EB病毒感染检测质量控制和EB病毒感染意义共识讨论会,对EB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判读、计数和临床病理意义等开展广泛讨论并达成共识。

一、肠道黏膜活检取材肠道EB病毒感染时,病毒在黏膜组织中分布不均,溃疡处病毒负荷显著高于非溃疡黏膜[5,6],为确定有无EB病毒感染,内镜活检取材部位应重点位于溃疡处。

但是初诊患者或诊断不明的患者,为明确诊断,内镜活检应为系统性活检,上消化道活检部位应包括食管、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下消化道活检部位应包括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取材应取溃疡旁黏膜组织,避免只在溃疡底部取材。

二、EB病毒感染检测方法EB病毒感染检测方法包括原位杂交、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 EBER)在EB病毒潜伏期和病毒复制期均大量存在于感染细胞的细胞核内,EBER原位杂交可在组织切片确定EB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在组织中的定位[7,8,9]。

PCR可定量检测EB病毒DNA,但无法确定感染细胞及其在组织中的定位,常用于检测外周血EB病毒负荷[10]。

EB病毒感染儿童外周血Th1

EB病毒感染儿童外周血Th1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9.013EB病毒感染儿童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张莎莎,冯翔,高健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究爱普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儿童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1/Th2型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EBV感染患儿64例,将其纳入EBV组,统计EBV组的EBV-DNA载量,根据中位水平将EBV组分为高EBV组和低EBV组,另外纳入64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的Th1/Th2型细胞标志物[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表达水平和Th1/Th2比值差异,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EBV-DNA病毒载量与Th1/Th2型细胞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EBV组的IFN-γ、IL-2、IL-4、IL-6、Th1/Th2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EBV组的IFN-γ、IL-2、Th1/Th2低于低EBV组,IL-4、IL-6水平高于低E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BV-DNA病毒载量与IFN-γ、IL-2、Th1/ Th2呈负相关性(r=-0.575、-0.586、-0.475,P<0.05),与IL-4、IL-6呈正相关性(r=0.462、0.437,P<0.05)。

结论EBV感染患儿的IFN-γ、IL-2、IL-4、IL-6等Th1/Th2型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Th1/Th2失衡加重,这对判断病情进展、指导临床策略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doc】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

【doc】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

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4gL急救医学2005年10月第12卷第5期Pediat基ergYicj!C)ct2QQv(2: 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申昆玲段红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中图分类号:R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59(2005)05—0341-04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7亚科,通过唾液的接触在人群中传播.该病毒被发现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感染的普遍性及感染后终生潜伏而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彻底清除,所以被称为”无处不在的成功病毒”.发展中国家2岁以下儿童EBV血清阳性转化率可达95%以上,由此可见一斑.在如此高的EBV血清阳性转化率下,大多数个体以”无症状”亚临床状态存在.对EBV致病性的认识,从最早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到非洲高发的伯基特淋巴瘤,再后来到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因此成为着名的致瘤病毒.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早期,美国报道了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慢性EBV感染.而几乎同时期,日本报道了表现为淋巴组织异常增殖伴随血细胞异常及多器官功能损伤,而临床表现各异的慢性EBV感染的儿童及青少年病例,称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activeEpstein—Barrvirusinfection,CAE BV),并发现淋巴组织异常增殖可能为淋巴瘤的前期表现.本文就EBV感染后引起的重症疾病综述如下.1原发感染及IMEBV原发感染多数表现为无症状型,少数出现IM,该病在亚洲以儿童常见,而美国或欧洲国家,其发病高峰在青少年.EBV首先感染口咽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裂解细胞释放病毒颗粒,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各种途径杀伤病毒,但不能完全消灭.EBV可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机体经历4~7周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89%),咽炎(78%),颈部淋巴结肿大(94%),脾脏肿大(49%),肝脏肿大(6%),黄疸(4%)及皮疹(7%).值得提出的是,应用氨卞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后出现药物性皮疹亦是EBV感染的临床特点之一n,.IM一般有自限性,呈良性经过.少数情况下可引起各种合并症,如脾破裂,上气道阻塞,间质性肺炎及脑炎等.作者简介:申昆玲,女,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呼吸及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专题讨论?极少数个体在EBV原发感染后出现致命的并发症,称为暴发性IM或致死性IM,死因常为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lympho histiocytosis,HIH),暴发性肝炎引起的严重出血倾向及肝功能衰竭.暴发性IM多发生在免疫缺陷个体.关于IM合并症的多样性,从免疫学角度解释如下:在急性原发性EBV感染时,EBV的各种抗原成分使机体T淋巴细胞活化产生EBV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并由此破坏被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旁观的T淋巴细胞亦可同时活化并攻击自身组织,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合并症_3J.对于儿童来说,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为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小脑炎,脑膜脑炎,横贯性脊髓炎,格兰一巴雷综合征,颅神经炎等.在住院的IM患儿中,合并神经系统合并症者占1%~18%_3].有时患儿缺乏典型IM症状而仅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在急性病毒性脑炎中,由EBV引起者占0.3%~7%.脑膜脑炎是IM合并神经系统合并症中最常见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及行为异常,30%~40%的患者出现惊厥.其他表现还有共济失调,视物变形症(Aliceinwonderlandsyndrome),发音不清,面神经麻痹等.Hsieh等_4J报道1例12岁患儿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手指运动,静止期震颤,流涎及颈部歪斜等类似帕金森症状的EBV脑炎. 急性EBV脑炎脑脊液改变包括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淋巴细胞数增多(27%),个别病例出现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EBV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的直接侵入以及由此引起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有关.有报道从EBV脑炎患儿脑脊液中分离出EBV,似乎说明EBV直接侵入是EBV脑炎的发病机制之一[5]o另外,脾破裂在IM中发生率为0.1%~0.5%,病死率为30%,死亡原因归因于延误诊断从而失去治疗时机n0,u].脾破裂无一例外均发生于脾大患儿,但腹部触诊并不一定能发现.有研究证实,在IM患儿,影象学检查确定脾大者几乎,JL急救医学2005年l0月第12卷第5期PediatricEmergenYIcje,Qct2Qv(2Io.占100%.而腹部触诊最多仅能发现一半.多数患儿发病前有外伤史,但有时极轻微的外伤亦可诱发,如翻身,咳嗽,呕吐,排便等.在一项107例IM合并脾破裂的调查中,只有18例近期无明确外伤史…I.一般来说,脾破裂发生在病程的2~4周,但可早至发病第3天,晚至病程2个月时.下列线索有助于IM合并脾破裂的诊断:(1)近期内有IM病史;(2)发病前有剧烈运动或轻微外伤史;(3)突然出现的腹痛,有时疼痛向左肩部放射(Kehr’S征),下腹部有触痛及反跳痛;(4)短期内脾脏的突然增大;(5)无明确原因的急性失血性贫血伴心动过速,低血压等.通常腹部B超或CT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治疗以急诊行脾切除为主,也有建议在无剧烈腹痛及反跳痛,出血情况稳定时可保守治疗.预防:(1)由于IM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2~3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运动;(2)IM患儿应注意处理便秘,避免增加腹压造成脾破裂;(3)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斯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2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X—linkedlym. phoproliferativedisease,XLP)该病是遗传性免疫缺陷病,是位于x染色体长臂的SH2D1A基因缺陷造成,由于该基因突变, 其表达产物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相关蛋白(signalinglymphocyticactivationmolecule—’associ—atedprotein,SAP)减少,而该蛋白与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因而XLP表现为对EBV感染的极度敏感及异常严重的病理反应.新近研究表明,NK细胞的表面受体2B4可能与SAP有关,因此推断XIP患者由于缺乏SAP,导致NK细胞介导的针对被EBV感染细胞的溶细胞作用受阻,从而导致EBV感染后出现难以控制的T及B淋巴细胞的多克隆增多-6】.XIP为男性发病,绝大多数患者在EBV感染前是无症状的,临床表现各异,如严重的致死性IM(51%),获得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31%),严重恶性淋巴瘤(26%),上述情况可单独亦可合并出现.XLP的死因是EBV原发感染后大量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肝脏引起的肝坏死,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衰竭以及多重细菌感染或霉菌感染.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其特征性表现.值得提出的是,虽然XLP可引起暴发性IM,但并非所有暴发性IM均属于XLP,因该病尚可见于女性患者.XLP预后很差,平均发病年龄是2.5岁,70%以上在10岁以前死亡.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在50%,但长期存活率尚无详细报道.因此,早期诊断尤其对基因缺陷家族的诊断对于XLP引起死亡的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CAEBVEBV在原发感染后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此时,病毒不再进行自主复制,而是随细胞周期的复制而进行复制,与此同时机体建立以记忆性T细胞为主的免疫监视功能,随时消灭过度复制的EBV,机体与EBV处于”和平共处”的动态平衡中,机体保持健康或亚临床状态.个别情况下,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的EBV可再次激活并且大量复制,机体再次进入病理状态, 称为CAEBV.CAEBV患儿血清中EBV的抗体滴度及EBV的基因拷贝数异常增高.发病机制尚不清,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活动性的EBV感染及伴随以T,NK细胞为主的克隆增生.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原因可能与CAE—BV时各种不同表型的细胞出现多克隆增生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烧(92.7%),肝脏肿大(79.3%),脾脏肿大(73.2%),肝功能异常(67.1%),血小板减少症(45.1%),贫血(43.9%),淋巴结病(40.2%),蚊虫过敏(32.9%),皮疹(25.6%),皮肤牛痘样水疱(9.8%),腹泻(6.1%)及视网膜炎(4.9%o其中42%的患儿曾有过IM或类似IM症状l7J.总体来说,T细胞类型的CAEBV主要表现为发烧,抗病毒衣壳抗原( cardantigen,VCA)IgG及抗病毒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IgG抗体滴度的升高;NK细胞类型的CAE—BV主要表现为蚊虫过敏及相应的皮肤损害,骨髓或外周血中大颗粒细胞增多及IgE滴度升高.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M』{(24.4%),恶性淋巴瘤(8.3%),DIC(15.9%),肝功能衰竭(14.6%),消化道溃疡或穿孔(11.0%),冠状动脉瘤(8.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8.5%),心肌炎(6.1%),间质性肺炎(4.8%)及白血病(4.8%).Y amashim等[8】报道1例CAEBV患儿除合并HLH外,尚出现急性小脑共济失调,脑炎及多发性脑脓肿的表现.而这些合并症一般只在IM时出现.诊断标准:包括EBV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EBV病毒量的异常增高及组织病理损害与EBV感染相关联的证据.3.1EBV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持续时间一般来说,EBV相关疾病或下述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方可诊断CAEBV,这些症状包括发烧,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牛痘样水疱及,Jt急救医学2005年10只筮2鲞璺塑盟垦!监!£Y丛£垒Q2QQ,!2,Q:’343’蚊虫过敏等.3.2EBV病毒量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证据下述标准≥1条即可诊断CAEBV:(1)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的DNA;(2)在感染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的游离DNA;(3)在感染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ER一1阳性细胞;(4)血清EBV抗体滴度异常增高,包括抗vCA—IgOr5120或抗EA—IgG≥640排外免疫异常个体及其他病原近期感染可引起的上述表现.4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综合征是一组以良性巨噬细胞增生和活化伴随其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遗传因素,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由EBV引起的称为EBV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pstein—barrvirus—associ—ated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EBV—HIH).其发病机制是由于EBV感染了T或/和NK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CTt)及NK细胞失去清除被EBV感染淋巴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引起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及其级联反应, 从而激活巨噬细胞,诱发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与此同时,活化的淋巴细胞浸润各器官造成免疫损伤,引起临床出现机会性感染,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另一方面,部分EBV—HIH也可由基因缺陷造成的免疫异常引起,如上文提到的XIP,还有家族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FHI)又称作原发性噬血综合征,该病是由于表达穿孔素蛋白的穿孔素基因(perforingene,PRF1)的突变,导致在CTL,NK细胞表面穿孔素蛋白表达减少,影响其对EBV感染细胞造成穿孔及溶解死亡的过程,造成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及过度活化,由此造成各组织器官的免疫损伤.EBV—HL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持续性发热,以高热为主,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异常,水肿,胸腔积液,腹水,血细胞减少,凝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惊厥,昏迷及脑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NK细胞淋巴瘤合并EBV—HLH时有对蚊虫过敏史,表现为被蚊子叮咬后持续数天的发烧,皮肤红斑及随后的水痘和溃疡形成,鼻腔淋巴瘤则表现为鼻塞,眶下肿胀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各种EBV抗体滴度及EBV基因拷贝数的异常增高.另外,乳酸脱氢酶,铁蛋白,血清或尿中的fl2微球蛋白,可溶性白介素一2受体(SIL 一2R)亦可升高.其中,血清中的铁蛋白,血清或尿中的fl2微球蛋白及SIL一2R可反映疾病的活动度.诊断:EBV—HLH的诊断包括HLH的诊断和EBV感染两个方面.(1)HLH诊断标准依据HLH一2004方案,以下8条有5条符合即可诊断HIH:①发烧;②脾脏增大;③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lt;90g/L,血小板&lt;100×10/L,中性粒细胞&lt;1.0×10/L;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⑤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血现象;⑥NK细胞活力降低或缺乏;⑦血清铁蛋白≥500mg/I;⑧可溶性CD25(SIL一2R)≥2400U/ml.(2)EBV病毒感染的证据VCA—IgM&gt;10和EBNA&lt;10诊断急性EBV原发感染,VCA—EADR—IgG&gt;40表示EBV再激活.血清学不能明确EBV急性感染或再激活者应测血清/血浆中EBV游离DNA,如其拷贝数增高可确诊EBV—HLH.EBV—HLH预后不好,病死率高,在一半以上,且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实行HIH一94’9J治疗方案以来,HIH预后有很大改观.该方案包括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地塞米松,氨甲蝶呤,环孢霉素A等的化疗,分为初始治疗及巩固治疗. Imashuku等[1o]报道,47例儿童及青少年中,21例首次治疗分别或联合给予皮质激素,丙球(静脉注射),环孢霉素A,另外26例,依HLH一94草案给予VP一16为基础的初始治疗.非VP一16组,只有1/ 21例完全缓解,而vP一16组,则17/26例缓解.对于FHL,XLP及对vP一16等化疗方案反应不佳的EBV.HLH,可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其目的在于通过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使患儿获得对EBV的正常免疫反应,消灭EBV感染及造成的免疫损伤,干细胞移植应尽早进行,一旦错过时机,将会导致预后不良.参考文献1StoekingerZT.Infectiousmononucleosispresentingassponta- neoussplenicrupturewithoutothersymptoms[J].MilMed, 2003,168(9):722—725.2KernsDL,ShiraJE,GoS.eta1.AmpiciHinrashinchildren.Rela- tionshiptOpenicillinallergyandinfectiousmononucleosis[J].Am JDisChild,1973,125:187.90.3OrtiA,OteroM,TallonP,eta1.Epstein—Barrvirusmononucle- osis:Neurologiccomplications[J].ClinPediatr,2003,42(4):361—363.4I--IsiehJ,LueK,LeeY.Parkinson—likesyndromeasthemajor presentingsymptomofEpstein—Barrvirusencephalitis[J].Arch DisChild,2002,87:358—359.5Evans.InfectiousMononucleosisandencephalitis:RecoveryofEB virusfromspinalfluid[J].pediatrics,1979,64(2):258—259.-344?,儿急救医学2005年1O月第12卷第5期PediatricEmergencyMedicine,Oct2005.V ol12.No.5nierLL.eta1.FunctionalrequirementforSAP2I一mediatedactivationofhumannaturalkillercells asrevealedbytheX—hnkedlymphoproliferativesyndrome[J].J Immunol2000.165:2932—2936.7KimuraH.MorishimaT.KaneganeH.eta1.PrognosticFactors forChronicActiveEpstein—BarrVirusInfection【J].InfectDis,2003.187:527—533.8Y amashitaSI.MurakamiC.humiY.SeverechronicactiveEp—stein—Barrvirusinfectionaccompaniedby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syndrome.cerebellarataxiaandencephalitis[J].重症轮状病毒感染JNeuropsychiatryClinNeurosci,1998.52:449—452.9HenterJl,AricoM,EgeierRM,eta1.HLH一94:Atreamentpro—tOCalfor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J].MedPediatrOncol,1997.28:342—347.10ImashukuS,KuriyamaK.TeramuraT.eta1.Requirementfore—toposideinthetreatmentofEpstein—.Barr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J].JClinOnco1.2001.19:2665—2673.(收稿日期:2005.06—30;修回日期:2005—07—22)(本文编辑:徐积芬)王斌封志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280)中图分类号:R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59(2005)05.034403自1973年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RV)以来,研究不断深入.RV是世界范围内儿童急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全球每年约有87万儿童死于RV感染,并且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人类RV分为A,B,C3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主要为A组,但B,C组也有报道.在我国流行的A组轮状病毒一直以G1型为主,G2型次之,G3型,G4型再次之.然而近年来,全国分离出的G3型毒株明显增多.B组轮状病毒,是我国分离鉴定的新轮状病毒,仅在我国大陆流行.C组轮状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有局部的发病和流行,但感染率不如A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血清学调查表明,C组轮状病毒感染,年长儿和农村的儿童感染率更高,推测是动物传染给人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详细和确切的证据有待进一步探讨[引.婴幼儿的轮状病毒感染,绝大部分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引起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也主要来自于消化道.其中最常见的还是腹泻合并严重脱水,酸中毒,休克.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婴幼儿严重临床症状的病例不多,但近10年来,在一些其他症状的患儿中陆续发现轮状病毒感染的证据,使对该病毒感染的认识应该有所更新.1消化道损害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病毒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潜伏期2~4d.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受损细胞可脱落至肠腔而释放大量病毒,并随粪便排出.腹泻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增殖影响了细胞的搬运功能,妨碍钠和葡萄糖的吸收.严重时可导作者简介:王斌,男,广东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新生儿专业. 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这方面的内容在大学教科书(JL科学&gt;中已多有阐述,不再赘言.1.1高渗脱水患儿的补液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容易忽视或者造成患儿严重后果的细节:(1)高渗性脱水婴幼儿患儿降低血渗透压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脑水肿;(2)补液时应注意避免使用10%葡萄糖,血浆渗透压进一步增高;(3)无尿患儿要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为主,避免使用渗透性利尿剂;(4)有建议在血浆渗透压&gt;360Os—mo/[的患儿,在第一批纠正脱水的液体使用等张液体,第二批液体使用2/3张液体,并将纠正脱水的时间延长至48h;(5)严重脱水的患儿酸中毒可以随着脱水的纠正而得到纠正,因此不要急于用高渗性碱性液体-1.2J.1.2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部分可出现肠套叠和肠梗阻梗阻多以不完全梗阻为主,但临床如不重视,有可能出现肠坏死,造成严重后果.当息儿阵发哭吵突然加重,同时伴面色苍白,四肢挣扎, 表情异常痛苦时,应考虑肠套叠可能.少数患儿仅有精神萎靡,大便带少量血丝的无痛性肠套叠,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早期及时予B超检查,必要时予以x线腹部立位摄片,以明确诊断.并发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可能为:(I)病毒侵入肠瘠膜导致上皮脱落或结构破坏,双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道内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2)低血钾使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平滑肌运动减弱或节律紊乱,肠道平滑肌松弛运动功能障碍.(3)肠道急性感染可突然诱发弥漫性的消化道功能障碍综合征.肠套叠的发生与套叠存在起点及肠蠕动亢进有关,现在认。

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对小儿肝功能的作用

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对小儿肝功能的作用

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对小儿肝功能的作用发布时间:2022-03-11T06:42:46.40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5期作者:周伟[导读] 分析探讨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对于小儿肝功能的影响作用周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对于小儿肝功能的影响作用,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客观参考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将该时间段内到本院接受诊治的38例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纳入到研究组。

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了血常规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对两组的各项检查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其中研究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研究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分类计数(LYM)、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非典型淋巴细胞比例计数(AL)等指标的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儿童更高。

两组研究对象的以上各项检测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均显示P<0.05,差异有明显的统计系意义。

结论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会对小儿的肝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临床检查中肝功能检测也应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也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客观参考。

关键词: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小儿;肝功能;影响作用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4型,该病毒感染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鲜见,其中小儿是感染病毒的主要群体之一。

在儿童早期感染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病毒会潜伏在机体淋巴细胞中,不能从机体中彻底清除,等到免疫力降低的时候,病毒会被激活,并由此引发疾病[1]。

由于EB病毒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其可以引发的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因此临床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2022年学习资料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2022年学习资料

治疗-本病的病程自数日至6个月不等,但多数为1~3周。-1休息。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息,并按病毒性肝炎治疗。(2在疾病早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抗病毒药物: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此 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②干-扰素。在细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 蛋白AVP,选择性地阻断宿主细胞。mRNA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3抗生素的使用:如合并-细 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 患者发生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短疗-程 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5防治脾破裂,患-儿应尽量少用阿斯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极-减少
五、传染性单核细脆增多症-定义:-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临床症状特 :-1、发热除极轻型的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自38.5-40℃不等-2、咽峡炎眼睑水肿-3、淋巴结肿大以颈 为主,直径大于1cm-4、部分患者有肝、脾肿大、皮疹-5、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极少被累及,表现为急性无-菌 脑膜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周围神经炎等,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症状。脑脊液中可有中等度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增 ,并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预后大多良好.
病因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HPS,或称家族性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和病情加剧常与感染有 -继发性HPS常见病因为感染、实体瘤和血液系肿瘤、药物-苯妥英钠、红斑狼疮及免疫缺陷等,故一旦HPS诊断定,应严格探究潜在疾患。感染相关的HPSIAHS-中多见病毒(尤其是EB病毒)和细菌感染,血液肿瘤多见-于 性淋巴瘤,已报道可引起HPS的恶性淋巴瘤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K细胞淋巴瘤,血管中心型淋巴瘤,成人-鼻T细 淋巴瘤,大细胞性淋巴瘤T-和B-细胞型,Ki--1阳性大细胞淋巴瘤(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 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和进展性NK细胞白血病。

儿童EB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表现及感染状况分析

儿童EB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表现及感染状况分析

22临床探索儿童EB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表现及感染状况分析刘新荣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医院儿内科,江苏南京 210003)摘要:目的:围绕儿童EB 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分析儿童EB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表现及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8例EB 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EBV-DNA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分析疾病与年龄、季节的关系及常见疾病表现。

结果:从年龄段来看,EB 感染患儿主要分布在1~3岁,占比80.61%,其中1~2岁占比50.0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χ2=12.642,P =0.000);从感染季节来看,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占比88.78%,明显高于夏秋季节(χ2=13.375,P =0.000);从儿童EB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表现来看,咽峡炎占比67.35%,明显高于其他常见疾病(χ2=11.683,P =0.000)。

结论:儿童感染EB 病毒有多种常见疾病表现,并呈现显著的年龄和季节性,应依照检测结果及疾病表现,积极开展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EB 病毒;儿童;常见疾病;感染状况EB 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感染群体。

近年来,围绕儿童EB 病毒感染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理论体系,为儿童EB 病毒感染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EB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表现和感染状况,进一步为儿童EB 病毒感染诊治提供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8例EB 感染患儿。

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72±0.35)岁。

纳入标准:依照EB 病毒感染诊断标准,确诊为EB 感染,且出现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无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等异常;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病原体感染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3例报告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3例报告

18 3 2-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 aeta Jun l 2 1 N v1 ( 1 n u i dP am c i l ora 0 1 o ;5 1 ) Me a a uc
儿童慢性活动性 E B病 毒 感 染 3例 报 告
刘 洪军 , 李 春
200 ) 30 1 ( 安徽 医科 大学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立 医院儿科 , 安徽 合肥 摘要: 目的
we e ma e. s t CAEBV s c r ce ie y c o c o e u r n n e to sm o o uce sslke s mp o r d Re ul wa ha a t rz d b hrni rr c re ti ci u n n lo i—i y t ms, u h a e sse to n f s c s p rit n r i—
eas e.
K e wor s: sen— r iusi f cin; h o c; c ie; hl r n y d Ep ti Ba rv r n e to c r ni a tv c id e
E s i— a i s( B 感染在儿童期常见 , pt nB r vr E V) e r u 临床表现多
me ia ma i g,p t oo y d a n ss i e e t l da n ss t ame t a d p o n ss M e h d 3 c s s r p r a d l ea u e r ve dc li gn a h lg , ig o i ,df r n i ig o i ,r t n n r g o i. f a e to s a e e o t n i rt r e iw t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是 唯一 的宿 主 。该病 毒主 要通 过唾 液传 播 ( 接 吻 、飞沫 等 ) ,原 发感 染 时 多数 无 症状 ,部分 可 引起 传 染
性 单核 细胞 增多 症 ( i n f e c t i o u s mo n o n u c l e c s i s , I M) ,原 发感 染后 E B V 进入 潜 伏感 染 状态 。极 少 数情 况 下 ,感 染后 可 出现慢 性 或 复 发 性 I M 样 症 状 ,同 时 存 在 血 清 E B V 抗 体 的 异 常 改 变 ,称 为 慢 性 活 动 性 E B V感 染 ( c h r o n i c a c t i v e E p s t e i n - B a r r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C AE B V) 。对于 C AE B V,国内 目前 尚缺 乏统 一
儿 童 慢 性 活 动性 E B病 毒 感 染
赵 亮 ( 长江大学临 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 医院儿科, 湖北 荆州 4 3 4 0 0 0 )
[ 摘要] 慢性活动性 E B 病毒 感 染 ( c h r o n i c a c t i v e E p s t e i n - B a r r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 c AE B V) 以严 重 的慢 性 或 复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3 年8 月 号医学下旬刊 第 1 o 卷第2 4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v I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A u g . 2 0 1 3 ,V o 1 . 1 0 N o . 2 4
慢性 E B V病 ( c h r o n i c E B V d i s e a s e ) 、慢 性 单 核 细 胞 增 生 综 合 征 ( c h r o n i c mo n o n u c l e o s i s s y n d r o me ) 、 慢性 症 状性 E B V感 染 ( c h r o n i c s y mp t o ma t i c E B V i n f e c t i o n ) ,并 强 调 需要 排 除 恶 性 疾病 、 自身免 疫 性 疾病 和潜 在 的免 疫缺 陷 。他们都 强调 在诊 断 C AE B V 时 ,需排 除可 能存 在 的潜 在疾 病 ,一旦 相关诊 断 成 立 ,就不 能再 使用 C AE B V 的诊 断 。

炎症性肠病合并EB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合并EB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合并EB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作者:周联玉缪应雷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第26期[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药物主要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但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增加。

EB病毒感染属于IBD机会性感染,近年来,IBD合并EB病毒感染导致难治性IBD、EB病毒相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等报道逐渐增多。

本文介绍了IBD合并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内镜及组织学表现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EB病毒;机会性感染;治疗[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9(b)-0024-04Research progress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mbined with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ZHOU Lian-yu MIAO Ying-lei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32, China[Abstrac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a kind of chronic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its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The treatments including 5-aminosalicylic acid,adrenocortical hormone, biological agents, immunosuppressor, etc. However, adrenocortical hormone and immunosuppressor increase the risk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in patients.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s a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of IBD. In recent years, the reports about EBV infection in IBD led to refractory IBD, EBV-rel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 lymphoma, and haemophilic cell syndromewere increasing. The progress of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EBV infection in IBD was presented.[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pstein-Barr viru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Treatment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及未分型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nclassified,IBDU),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黏液血便、腹部包块等。

综合护理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价值

综合护理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价值

综合护理 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价值发布时间:2021-09-01T10:50:06.38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作者:陈小华[导读]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价值陈小华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感染科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

结论:综合护理在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中效果比较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属于亲人类B淋巴细胞病毒,以儿童居多,一般以上患儿感染之后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咽颊炎等症,经血常规检查发现,淋巴细胞数量与比例呈上升态势,血清检查可见EB病毒抗体以及反常淋巴细胞出现。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累及多个系统与器官,较重者会影响生活健康。

但若护理不佳,则会影响预后[1]。

为探析综合护理的有效性,我院特选取EB病毒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进行分组实验,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把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儿各40例,对照组患儿40例,女患儿20例,男患儿20例,年龄在8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78±3.21)岁。

实验组患儿40例,女患儿18例,男患儿22例,年龄在9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79±3.24)岁。

两组患儿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综述.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马晓朋(综述)方拥军(审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10008通信作者:方拥军,Email:fyj322@【摘要】EB病毒是人类于1964年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

EB病毒感染在儿科较为常见,多无临床症状。

当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时,EB病毒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等一系列良性或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这些疾病大部分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关键词】EB病毒;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治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155);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FXK201742)DOI:10.3760/cma.j.issn.1673-440&2021.03.002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psteiBarr virus infection-rel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 inchildrenMa Xiaopeng,Fang Yongju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Oncology,the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Fang Yongjun,Email•fyj322@[Abstract]Epstein-Barr(EB)virus is the first carcinogenic virus discovered in1964.EBV infectionis common in pediatrics and most of the infected children are asymptomatic.Whe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 becomes low or deficient,EBV may cause a series of benign or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such a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 and so on.Most of these disea­ses have complex pathogenesis,di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poor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is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Epstein-Barr virus;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Diagnosis;TreatmentFund program: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670155);Jiangsu Provincial KeyDisciplines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FXK201742)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1.03.002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Y亚科,也称人类疱疹病毒IV型,具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嗜性⑷。

重症恙虫病合并登革热及eb病毒感染引起mods1例

重症恙虫病合并登革热及eb病毒感染引起mods1例

西南国防医药2020年2月第30卷第2期重症恙虫病合并登革热及EB 病毒感染引起MODS 1例卢铭,寇立臣,刘皓,刘东[关键词]恙虫病;登革热;EB 病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高通量测序中图分类号R 5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0188(2020)02-0184-02doi:10.3969/j.issn.1004-0188.2020.02.037病例男性,因“间断发热20d,加重伴少尿7d”,于2019年9月2日入院。

20d 前患者从西双版纳返回兰州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右小腿出现黄豆大小肿物,伴瘙痒及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自服“小柴胡汤、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藿香正气丸”等药物治疗。

期间再次出差西双版纳,仍间断发热,无咳嗽咳痰症状,病情持续加重,继续口服上述中药治疗。

8月23日辗转上海,体温升高至40℃,口服“芬必得”,体温可稍降低,右小腿肿物变为焦痂。

入院前7d 患者持续高热不退,每日尿量约200ml,就诊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先后予以“头孢他啶、比阿培南”抗感染及输血浆对症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9月1日21∶00患者体温再次升至39.5℃,予以柴胡、安痛定退热处理体温未见下降,为求进一步诊治,急诊入院,以“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收住ICU。

病程中食欲减退,尿量持续较少。

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min,心率22次/min,血压112/72mmHg;神志清,精神差;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明显减弱,右小腿内侧见一大小直径约2cm 圆形黑色扁平焦痂,周围无明显红肿。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氧合指数136mmHg,血小板计数(PLT)16×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未测出,纤维蛋白原(FIB)0.2g/L,D -二聚体(D -D)24.25mg/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05I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9IU/L,尿素(UREA)20.4mmol/L,肌酐(CRE)174μmol/L,C 反应蛋白(CRP)﹥200mg/L,降钙素原(PCT)1.43ng/ml,N 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 -proBNP)18314pg/ml。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高拷贝 DNA 3 组织中查到 EB 病毒,EBER 阳性 (EB 抗体阳性,VCA-IgG 升高,EA-IgA 升高,EB-DNA0^6、10^7 以上,血浆/血清 DNA 持续阳性(拷贝数 10^2.5 以上很有意义),要做活检。 小男婴,EBV 阳性,且有症状,一般较重,需注意有无免疫缺陷,要 详细询问家族史、有无夭折情况。 传单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脾脏显著增大时尤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破裂。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 5mg/Kg 次,Q12h,静点,抑制病毒复制, 缩短病程,一般认为最多 2 周。或阿昔洛韦 10mg/Kg 次,Q8h(肝损 害严重的偶尔用)。 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只用于伴发细菌感染时。禁用氨苄青霉素、头孢 曲松(易过敏,或发生药超)。 3. 调节免疫: 病情重的患儿可给予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激素不常规应用,更昔洛 韦治疗不理想,应用 2 周仍无效,应考虑其他可能,如噬血?免疫缺
学海无涯
EBCA-IgM EA-IgA(IgM) NA-IgG 4 阴性,只要 1,2 有一项阳性(其余可阳性可阴性)即为原发感染 1 阳性,4 阳性,余阴性为既往感染。 1,4 阳性,同时 2 和(或 3)阳性为既往感染再激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 EB 病毒原发感染引起 其他病原如 CMV、弓形虫等为类传单。 有免疫缺陷的注意淋巴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 EB 病毒为双链 DNA 病毒,属疱疹病毒类 人疱疹病毒包括:人疱疹病毒 I 型(口型)、人疱疹病毒 II 型(生殖 器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CMV 病毒、人疱疹病毒 6、7、 8型 传播:呼吸道(接吻病),输血也可传播。年龄越大症状越重。 机理:EBV—咽喉(淋巴结肿大)—血液(病毒血症)—全身(肝脾、 淋巴系统)—B 细胞、T 细胞(传单感染 B 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者 易感染 T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更易引起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 结活检可以检测感染了什么细胞)—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异淋) CD 系列:CD4 降低,CD8 升高,CD4/CD8 下降,NK 下降,异淋升高。 全血 DNA10^6、10^7 以上,血清 DNA 升高且持续时间长,注意慢活 EB。
学海无涯
病毒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部分衣壳外包 有囊膜,核心含病毒的遗传物质(DNA 或 RNA)和核蛋白。 病毒感染的过程 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潜 伏感染—病毒血症期—经血液或淋巴在体内传播。 病毒感染的检测, 病毒分离:特异性强,但时间长,技术要求高 病毒抗原的检测:检测到抗原即可诊断该病毒感染,但不能说明急性、 慢性感染或病毒携带状态,需结合抗体 病毒核酸检测:常用 PCR 原理:双链 DNA 分子—高温解链—降温后与特异性互补引物结合 可诊断病毒感染,但不能说明急性、慢性及病毒携带状态。如人感染 EBV 及 HHV6 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咽部长期不定时的排出病毒。 因此 PCR 检测的样本最好直接取自受累的组织或器官。 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急性感染,特别是原发感染早期,首先出现 IgM,一般持续 2-3 个月 消失,感染 1 周左右 IgG 爱是出现,逐渐升高,数周或数月达高峰, 逐渐降低至一定水平后持续很长时间或终生存在,只要 IgG 滴度进行 性升高,可诊断为病毒的急性感染,一般是 2 分血清标本,间隔 2-4 周,如抗体滴度达 4 倍以上增高,可诊断为急性感染,但不能做出早 起诊断。如 IgM 阳性,考虑为病毒急性或近期感染,但不能确定传染 性。
EBVCA-IgG+(低亲和力),CAIgM+. VCA-IgM 抗体初期为阳性,以后转阴 双份血清 VCA-IgM 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 EA 抗体一过性升高 VCA-IgM 抗体初期阳性,EBNA 抗体后期阳转 3 其他需完善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胞形态(异淋升高考虑 传单可能性大,但不是确诊依据,其他病毒感染异淋也可升高)、血 沉、CRP、生化全项、风湿三项、心电图、腹部 B 超、CD 系列,骨穿、 凝血功能、根据病情酌情增减检查项目。 其实传单不必须查 DNA(DNA 一定为阳性) 但 EBDNA 阳性可能为 1 原发感染
学海无涯
诊断 1 典型症状: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部分有肝脾 肿大、皮疹 其他症状:眼肿、鼻塞、打鼾(淋巴回流障碍)
2 原发 EB 病毒感染的证据(如无症状,EB 抗体四项提示原发感 染,则可诊断原发 EB 病毒感染,依据抗体四项结果,亦可诊断 EB 病毒既往感染,EB 病毒既往感染再激活)
2 再激活 3 既往感染、潜伏感染 抗体是关键:VCA-IgM 早期出现,VCA-IgG 同时早期出现,甚至可早 于 VCA-IgM,故 VCA-IgG 阳性,VCA-IgM 阴性也可为原发感染,但要 诊断传单一定要有典型症状(一般 VCA-IgM 阳性更被认可),且再复
学海无涯
查时 IgM 应该转为阳性了。EA-IgA(IgM)亦早期出现,稍晚于 CA-IgM, NA-IgG4-6 周以后出现,持续终生,NA-IgG 阳性一定为既往感染。 慢活 EB:1 持续或反复出现传单样症状,大于 6 月(或 3 月)
学海无涯
EB 病毒抗体四项 1.VCA-IgG(衣壳抗原)
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可持续终生 2. VCA-IgM
疾病早期即可出现,1-2 周后可消失 3.EA-IgM(早期抗原)
疾病急性期可出现, 3-5 周高峰后逐渐消失 4.NA-IgG(核心抗原)
出现于发病后4~6周,阳性的效价亦较低,但可持续终生。如 发现该抗体,则提示感染实际早已存在。 EBV 抗体四项的判断 一,EBNA-IgG(+) CA-IgG(+),EA-IgG(+)/CA-IgM(+):复发(再激活)。 高亲和力的 CA-IgG:既往感染。 二,EBNA-IgG(-), CA-IgG,IgM(-),无感染 CA-IgG(+): CA-IgM(-)和高亲和力的 CA-IgG,EA-IgG(-)为既往感染,EA-IgG(+)为复 发 CA-IgM(+)和低亲和力的 CA-IgG,原发感染。 胡老师: EB 抗体四项:EBCA-Ig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