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自然保护地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和管理的一系列地区。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并就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在自然保护地划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通过地理调查、生态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来实现。

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逐渐扩大,并涉及到山地、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538个,覆盖了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8%左右。

其次,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大量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专家学者投入到自然保护地的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生境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长期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并推动了对中国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另外,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监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然而,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内容和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而在生态功能恢复、生境连通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还有不少地区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机理解释和定量分析。

其次,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数据不够完善和共享。

由于地理条件、资金以及技术限制等多种原因,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数据积累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数据缺失,同时也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研究投入。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咱先说说管理现状。

我感觉现在自然保护区管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保护区那么大,要开展各种科研监测、巡逻执法、生态修复啥的,没有钱根本玩不转。

我就碰见过这种情况,保护区里的一些监测设备老旧,早该更新了,可就是没钱。

要不是靠着几个同行朋友四处化缘似的找赞助,真不知道怎么办。

哦对了还有,人力资源也匮乏。

很多保护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找专业的人来工作不容易。

我之前联系过一些大学毕业的生态专业学生,人家一听在山沟沟里,工资还不高,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这时候我就觉得,自然保护区太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了。

可是我也知道,政府也有很多用钱的地方啊,不能光指着政府。

那怎么办呢?这就说到可持续发展了。

我觉得自然保护区可以搞生态旅游啊。

就像有些保护区,它们划出一块区域,让游客在严格规定的路线上参观。

这样既让游客看到了自然的美丽,又给保护区挣了钱。

但是这里面问题也不少。

一些保护区为了挣钱,把生态保护抛在脑后了。

我见过那种旅游设施乱建的,破坏了自然植被。

这就是没平衡好啊。

我觉得在搞生态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就像盖房子要有设计图一样。

不是说游客想看啥就给看啥。

在这方面可以多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

我知道南非有几个自然保护区,他们的生态旅游搞得就很有特色,在保护当地特有动物植物的同时,还让游客觉得钱花得值。

另外,和周边社区的合作也很关键。

有些保护区周边的村民生活很贫困,就会偷偷在保护区里打猎捕鱼或者砍树。

不理他们可不行。

我觉得可以从保护区的收益里分一点给周边社区。

比如雇佣村民做些保护区的辅助工作啊,或者教他们一些生态友好型的挣钱方法,像手工制作一些和自然有关的特色纪念品。

这互帮互助的,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保护也就容易多了。

在管理方面,咱们的法律法规还得加强完善。

我感觉现在有些违法的处罚力度不够。

就像动物偷猎这种事,要是罚个款就了事,那些人肯定不会长记性。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和对策探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和对策探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和对策探析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重要遗传资源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定义为“通过法律和其它有效手段,致力于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以及相关文化资源保护的陆地或海洋。

”“建立保护区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

”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等重要意义。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已有2300多个,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建设轻管理,由此而衍生的环境退化、社区矛盾激化、权力寻租等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发挥以及影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具体困境一个问题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左右,涉及到政经,文化、法律制度和公众意识等方方面面,有待于深入地分析和探究。

问题的解决也有待于制度的具体化和可行性方案的强有力的执行。

具体涉及到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不合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根据主要管理目标的不同,将保护区划分为六种类型:Ⅰ 严格保护:(a)严格意义的保护区(b)荒野区Ⅱ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娱乐(国家公园)Ⅲ 自然特征的保护(自然纪念物保护区)Ⅳ 通过有效管理加以保护(生境/物种管理区)Ⅴ 陆地/海洋景观的保护和娱乐(陆地/海洋景观保护区)Ⅵ 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管理保护区)针对IUCN制定的这六类保护地,根据不同的保护和利用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要求。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维护的重要基地。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从立法保护、管理体制、科学监测、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资源保护不力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但由于部分地区的资源保护不力,导致野生动植物面临破坏和灭绝的危险。

一些非法采伐、滥捕滥猎等行为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开发、污染等现象严重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3.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国家、省、市、县一级的自然保护管理机构组成,但由于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不畅,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1.加强立法保护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资源利用行为,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完善管理体制应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加强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3.加强科学监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科学监测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研究

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研究

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研究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研究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管理现状目前,我国设立了3200多个自然保护区,管理面积超过1.5亿公顷,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

其中,有6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涵盖了许多生态系统类型和重要物种保护区域。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局、海洋局等。

自然保护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和管理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以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为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加强巡护管理、修建护林防火设施、采用生态补偿等方式。

这些措施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景观、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二、问题与挑战尽管自然保护区在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管理体制不完善。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分散,职责不明确,有时存在重复、冲突等问题。

此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尚未很好解决。

2.资金短缺。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资金。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财政拨款不足,无法满足其日常运转和保护任务。

除了依赖财政拨款外,自然保护区还需要探索吸引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资方式。

3.监管不到位。

一些自然保护区存在违规开发和乱占乱用现象,严重破坏了地方生态环境。

由于监管部门力量不足、管控不到位,这些情况一直存在并逐渐加剧。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未来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研究的方向应该朝以下方向发展:1.健全管理体制。

需要依法明确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并与地方政府建立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区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科研与保护的脱节以及社会参与度不高等。

管理体制不完善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体是自然资源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等都参与导致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规范,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行动。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目前,虽然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足以满足保护区的基本需求。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当前的资金投入仍然存在不均衡、不稳定的问题。

监管力度不够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科研与保护的脱节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科研与保护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

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与保护往往脱节,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保护行动,保护的需求和科研的发展不能有效衔接,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果不佳。

社会参与度不高也是制约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当地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

但目前社会参与度不高,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保护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职责。

二、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保护区基本建设和日常管理的经费需求。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自然资源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自然环境日益恶化,这也带来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压力和紧迫性。

作为国家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成效近年来,我国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截至目前,我国共建有近300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300万公顷。

这些自然保护区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我国宝贵的自然遗产。

通过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恢复了生态系统,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保障了生态安全,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虽然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保护区面积的不足。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虽然超过了1300万公顷,但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其次,保护区范围的划分存在盲区。

在现实中,很多自然保护区范围的划分还没有完全根据科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因此一些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未能被完全保护起来。

再次,保护区管理的机制不完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上级领导的部门管理模式不满足自然保护区的实际需求等。

最后,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需要提高。

由于不少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经验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加大保护区面积。

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

因此,在现实中,应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范围,完善保护机制,确保保护区面积的不断增加。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本报告旨在对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自然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科研、宣传教育等。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分析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涵盖了陆地生态、海洋生态、湿地等多个生态系统类型。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仅起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还为科学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各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保护区网络,更好地保护了各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

同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除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我国还建立了许多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存在管理权限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不够规范和高效。

2. 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资金仍然面临不足的情况,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程。

3. 部分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利用过度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资源的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五、建议与展望1.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强化保护区的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3)生态保护综合协调机制
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国务院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和野生植物的综合管理工作.
同时针对一个特定的保护区而言,保护区有相应的主管部门, 而保护区内不同的资源,又有相应的主管部门,这些主管部门可能 会与保护区的主管部门不同。 (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人员 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独立的管理机 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区共建一个管理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为该部门的 一个科(或股);管理机构隶属于主管部门下属的企事业单位等。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 管理
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1、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的概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protected area)定义为: 通过法律及其他有效方式,特别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 及文化资源的陆地或海洋。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被定义为保护各种生态系统 或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以及保 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特殊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中,既包括各种自然地带中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又 包括一些珍贵、稀有动植物种类的主要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场 所和迁徙停息的驿站,以及饲养、栽培品种的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 地。自然保护区的内涵还包括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 产地、冰川遗迹、地质地貌、瀑布、温泉、火山口、陨石所在地、 海岛等,甚至包括风光优美的自然风景名胜区、特殊的农业耕作区
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下属渔业局分别主管全国陆生、
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务院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 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 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 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全国野生 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务分 工负责有关的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对于这些被保护的生物,分别也 有相应的主管部门来负责执法。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自然保护地是国际上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

本文将回顾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总结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以来,中国保护地网络逐渐形成,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以天然保护区为主要形式,在保护大型珍稀物种和植物群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但由于管理不足、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地,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自然遗产等,致力于保护更为广泛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方面,从最初对单一物种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对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分布的综合研究。

许多研究项目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收集,为保护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中国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自然保护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地网络,提高各级保护地的管理能力和效果。

同时,保护地的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需要持续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变。

其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跨部门的保护机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协同行动。

此外,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参与,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在面临多样化挑战的同时,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未来展望依然充满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将不断提升。

同时,保护地建设将从简单的物种保护向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过渡,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维持。

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分享自身保护经验,同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当地生态
系统中的当地物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生态 功能的根本;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
3、规模
截止2002年底,我国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在1939~1960之间,面积在 112~144万平方公里之间。在我国有分布的全部1238种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 类中只有49种完全没有任何保护区覆盖,其他的物种或多或少在某个或更多的保 护区中有分布;我国超过85%的陆地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代表性的保护区。 01年12月21日《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规划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该工程,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 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野生动物种源基地及珍稀植物培育 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到2050年,使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00 个,总面积1.7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 地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 然保护网络。 根据规划,工程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2001~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 2030年为第二阶段,2031年~2050年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有:一 是重点实施15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包括大熊猫、朱鹮、虎、金丝猴、藏羚 羊、扬子鳄、大象、长臂猿、麝、普氏原羚、野生鹿类、鹤类、野生雉类、兰科 植物、苏铁);二是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800个, 面积1.5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14%;三是加强天然湿地保护,力争增加国 际重点湿地80处。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1、类体系 (1)行政级别分类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按照建立的行政级别分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 辖市)级、市(自治州)级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级。这种级别分 类和保护区的管理方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和保护区管理的严格程度和获 得政府等方面的重视程度紧密相关。通常保护区的级别越高,获得地方或 国家的支持越大。 • 1979年8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划和科学 考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4条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的条件规定,满足这 些条件的地区可以申请成立保护区: • 具有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 • 国家一类保护珍稀动物、珍稀树种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野生动植 物的重要生存繁殖地区; • 自然生态系统或物种已遭破坏,具有重要价值而必须恢复或更替地区; • 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岩溶、温泉、化石产地等自 然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等。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等方面来论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区域。

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人类活动受到限制,以保护这一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两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的华山自然保护区,从此奠定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的基础。

此后,中国陆续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更加重视,大力发展了自然保护事业。

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山区、湿地、高山荒漠和珍稀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集中的地区,是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域。

2. 自然遗产保护区:中国自然遗产保护区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具有国际重要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遗产地。

中国目前共有12个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长白山、黄山等著名景区。

3. 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区域。

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建立生物圈保护区,至今已有30余个,涵盖了陆地和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

4. 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湿地是世界上最稀缺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保护原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所划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受到特殊管理和保护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破坏、人为干扰严重等,阻碍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现状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善和优化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1. 资源保护不力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

部分自然保护区内存在非法砍伐、盗猎等行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生态环境破坏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由于人为活动过度,如旅游开发、建设等,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些自然风景名胜区因为过度开发,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 人为干扰严重一些自然保护区遭受到了频繁的人为干扰,如非法开采、非法捕猎、乱搞旅游等,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针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强巡逻和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定期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3. 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在规划和开发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自然保护区,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4. 宣传教育和提升公众意识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使自然保护区管理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目的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许多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管理困难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

许多自然保护区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导致监测和管理工作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 开发利用方式不当。

一些自然保护区在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违法开发现象。

3. 生物多样性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扩张,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濒临灭绝。

4. 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自然保护区管理多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导致管理工作难以统一和协同推进。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1. 增加监测和管理投入。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监测和管理的人力和资源投入,提高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加强对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自然环境不受人为干扰。

3.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4. 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自然保护区科研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5. 强化合作机制。

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协调合作机制,通过各方合作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6. 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灌输和实践,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中国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物群落的国家,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国建设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本文将讨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建设成就和未来挑战。

一、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首先,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环节。

我国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自然保护区通过划定保护范围、限制开发活动等手段,有效地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确保了它们的繁衍和生存环境的稳定。

其次,自然保护区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一个复杂网络,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了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最后,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价值。

各个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和生态系统都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了解和掌握物种的分布、数量、生态习性等信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自然保护区也是公众了解自然、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就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网络,涵盖了各个地理区域和生态系统类型。

根据保护对象,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县级自然保护区。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00多个,总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以上。

其次,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日趋规范和科学化。

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建立了健全的保护区管理体系和保护区划定程序,促进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保护区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保护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本文将探讨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机遇。

市场现状增长趋势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全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全球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2亿平方公里。

市场规模和价值根据市场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规模正快速增长,并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商业机会,包括生态旅游、生物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服务等。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生态旅游业每年的收入超过6000亿美元,其中自然保护区的贡献越来越突出。

挑战与机遇尽管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自然保护区的财务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和管理,但它们的财务来源有限,大部分依赖于政府拨款和捐赠。

因此,如何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来支持自然保护区的运营成为首要任务。

其次,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还面临着公众意识和参与度的挑战。

很多人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重要性缺乏了解,导致对自然保护区的支持和参与度不高。

因此,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

此外,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还存在着管理效能和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

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

同时,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也不够强大,无法有效评估和监测保护区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益。

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为了克服上述挑战,并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和支持私人企业的参与。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 总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 总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 总结》一、概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我国珍贵自然资源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管理,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科研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面临哪些挑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就1. 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生态监测网络、推进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等方式,有效保护了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

2. 生态环境修复在202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整治力度,推动了湿地修复、植被再造、水土保持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

3. 科研教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基地,2023年在生态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教学活动,为相关学科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挑战1. 人为干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着人为干扰的压力,例如非法采矿、盗猎等活动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2. 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存在不合理、不够完善的情况,导致资源保护不到位、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3. 技术装备滞后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风云变幻的科技发展潮流中,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手段,制约了其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效率和水平。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3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我认为,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优化管理体制,强化保护区的管理效能;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保护区技术装备的升级,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五、总结通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3年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希望未来在相关政策、管理和科技支持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分析现状介绍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法。

市场规模和趋势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庞大,并且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2019年达到xx.xx亿美元,并预计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

这主要受到政府和私人部门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和增加投资的影响。

市场驱动因素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促使政府和企业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投资。

2.生态旅游的兴起:自然保护区常常被视为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增长。

3.保护物种多样性需求的增加:随着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保护物种多样性成为当务之急。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将为受威胁的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市场挑战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限制了其发展的潜力:1.资金缺乏: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保护项目等。

然而,有限的资金投入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缺乏专业人才: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关人才成为市场发展的障碍。

3.非法采矿和盗猎:自然保护区经常面临非法采矿和盗猎的威胁,这对保护区管理和物种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

市场发展趋势为了克服市场面临的挑战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正在朝着以下几个趋势发展:1.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有助于增加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2.制定更严格的法规和政策: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加强自然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以打击非法采矿和盗猎等犯罪行为。

3.利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如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等被用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必要性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我国自然保护区于1956年开始规划和建设,已走过了50年历程。

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1499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处,面积8899万公顷。

林业系统作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体,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99个,面积11988.5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49%。

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的72%和80%。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8个,面积7199.35万公顷;省级589个,面积3500.90万公顷;地市级288个,面积597.36万公顷;县级644个;面积690.93万公顷。

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各级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14.6%的原始林和50%的天然湿地,同时还使国家重点保护的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130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保护。

不仅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安全保障。

但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抢救式”保护政策,部分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管理模式单一。

重点强调了保护区的典型意义、生态影响和科学研究价值,而忽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保护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其保护功能和管理目标也不一致,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也不一样。

在建设和管理要求上实行一刀切,形成了单一的、死板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是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滞后。

林业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依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建立的,为了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国务院于1985年颁发了《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4年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作者:龙华班级:林学10级1班学号:20101832 指导老师:杨建东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得到迅猛的发展,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对策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J。

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据统计,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219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处,保护着我国所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典型区域,有着丰富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在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所采取的一项保护性措施。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2.1行政立法不完善虽然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为自然保护区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由于自然保护区基础薄弱、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等原因,使得自然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其立法与现实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如1994年10月9日颁布,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等活动”,也就是说在自然保护区内凡涉及到采伐树木的建设项目,如开路、架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无法开展,从而制约了自然保护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2.2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

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省(区)级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行政由市级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实行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着职责不清、权利不明的弊病。

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划定后,担子几乎全落到了地方政府头上。

而且,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的行政管理机构如乡人民政府,因管理职能交叉发生摩擦,特别是在社区发展问题上如“以林换路”、“以林建校”等发生纠葛,原因是保护区坚持资源的保护原则,而政府则侧重于经济发展。

最终的结果是保护区放弃自己的原则并承担监管不力的后果。

2.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3.1基本建设投资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条“⋯⋯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

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计划与经费问题,但是没有明确由哪一级政府解决。

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行的办法是国家投入大部分,地方“配套”小部分,这种既有“婆婆”又有“妈妈”的投人体制职责不清、权利不明,地方配套很难到位。

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则完全靠地方政府投入,其正常的工作运转都难以维持,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2.3.2事业管理经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通过分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省和国家批准后拨款并实施。

而维持自然保护区正常运转的管理费用,如工资和福利待遇、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维护与运转、差旅、交流、宣传等各种经费支出,则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其结果往往是朝不保夕,捉襟见肘。

以辽宁省林业系统的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都为市辖管理,同是事业单位,经济状况则大相径庭。

除其中3个保护区为所在市财政全额拨款外,其他2个保护区均为差额拨款,只好走“自养”之路。

2.4自身管理体系不健全2.4.1 管理干部调动频繁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都有“届满选举”,自然保护区主要领导按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都随“届满选举”而换岗,使得保护区业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有力保证,很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2.4.2松散型的管理体系多数自然保护区年度无计划,年终无总结,就连财务报表也是套用国有林场的,上级对下级无指令,下级对上级也不用汇报,干好干差一个样,全凭良心干活。

保护区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互不了解,更不用谈取长补短。

这种“松散型”的管理很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质量升级。

2.5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由于自然保护区经济来源不稳、地域偏僻、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地位不高,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面临的工作难度大而缺乏信心,科技人员因科研经费紧缺而无法开展工作,基层工作人员因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而缺乏工作积极性。

有能力的人大多设法离开保护区,新的“血液”又无法输入,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管护手段和基础设施普遍薄弱。

据报道,44.2%的保护区无专门的管理机构,34.6%的保护区无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仅占22.3%,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这种状况使得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滞后。

2.6与周边社区的关系2.6.1 土地权属问题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在1978年时全国仅有34个,绝大部分建立于1980年之后。

划建保护区时,那里的土地大多已划归集体,边界问题和土地权属成为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最常见的纠纷。

如盘锦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是80年代中期才建立的,而辽河油田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在那里开采,其10.67万hm2湿地被围垦和改造,管理处却束手无策,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那些土地属于大洼县的各个乡政府,土地怎么使用由乡政府决定,保护区管理部门只能进行“指导和劝说”。

2.6.2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摩擦自然保护区其社区群众具有长期的、落后的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与保护区的保护目标相悖离。

许多政府部门对保护区内或其周边的土地利用和发展有着绝对权力,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任务,但都是为了公众利益。

当部门之间存在权限重叠,其目标与保护区目标不一致时,就会给保护区带来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例如,“村村通公路”的政策就凌驾于许多保护区的保护目标之上;鼓励农民放牧山羊会无意间与保护区内恢复森林的努力相冲突。

大型发展项目也经常会给保护区带来消极影响,如桓仁县将旅游业当做未来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并将有辽宁屋脊之称的老秃顶子列为全县6大景区之一,这必将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

另据报道,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黑熊,由于毁坏农作物,被当地村民投放鼠药致死。

3 对策建议3.1完善法律条款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直接目标是把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资源完整地保护起来,避免人类的直接利用,这就限制了人类的一些眼前利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与现实冲突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严格的法律保护之间,如《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等活动”,严重制约了社区的经济发展,是否可以在实验区,乃至缓冲区内的人工林经营方面适当放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

⋯⋯”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投入问题,但没有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哪一级政府安排。

《自然保护区条例》中有关分区管理的条款规定,可以在实验区开展一些经营活动,这有利于缓和社区矛盾,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有利于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为此,如何结合实际,完善法律条款,或制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3.2健全管理体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决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分级管理体制。

以林业系统为例,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区)级林业厅(局)管理,市级自然保护区由市级林业局管理,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林业局管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面对上百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管理好、发展好确实不易。

现在国家林业局除了管理卧龙等几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对其他大多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都是间接的。

是否可以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授权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一个省(区)为管理单位,建立一套分级管理体系,即国家主管部门仅管理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对象、核心区及其20 hm2以上林地使用的审批;省级主管部门管理二级保护对象、缓冲区及其10-20 hm2林地使用的审批;市级主管部门管理省级保护对象、实验区及其10 hm2以下林地使用的审批。

地方级保护区以此类推。

同时由省级主管部门监督实施总体规划,直接管理包括规划、审核、计划、投资、评价、人事、考核、培训等内容。

而且,中央与地方、行政与业务建立一套信息沟通体系。

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数字高速公路下达指令、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又能对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关心、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

中国保护地课题组呈交给国合会的报告中指出,需要建立一个部级以上的跨部门机制,以保证保护地的管理融合到总体的土地利用和发展规划中,协调平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监督保护地管理的有效性。

该机制可以效仿以前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省(市)级政府也应相应建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对重大的环保问题诸如保护地的规划和实施进行协调、监督和评估。

3.3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应明确规定增加对保护区方面的投资,特别是增加在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人员工资、运行费用、科研等方面的投资,并确保保护区有足够的财力按照现行土地和移民安置法规的要求落实对受影响社区居民的补偿。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四条、第二十三条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计划与经费问题,但是没有明确由哪一级政府解决。

1994年颁布该《条例》时,我国的“分税制”尚未出台,现在税收的支配已很明确,全国的事中央办,地方的事地方办。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体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由中央财政支付,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经费由相应的地方财政支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