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中职德育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则是中职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

一、注重实践学习中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配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促进德育教育的实践学习。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大力提升中职德育的实效性。

二、强调德育主题中职德育过程中需结合目标和任务,强调德育主题,并将德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德育主题包括勤奋、忠诚、友爱、诚信、团结、自律等等,这些主题都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同时,在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强调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德育教育中专注于自身成长,进而大力提升中职德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课程设置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来获得。

在课程设计方面,中职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德育的特点,编排合适的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基本德育理念的内涵和实践。

这些课程内容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体现现代社会的新要求和新要求,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生活方式。

四、加强师资培养中职德育教育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因此,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性也需要加强师资培养。

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

在教育机构中,应该深入开展教师教育、为德育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教育技能培训机会等等,让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群体,增强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五、社会支持中职德育教育不仅有机构师资的支持,也有来自社会的支持。

社会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及精神支持和反馈。

教育机构可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各种规则和要求。

这都将有利于提升中职德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实践学习、德育主题、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社会支持等方面加以解决,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一份贡献。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中学德育工作是提高学生素质、塑造良好人格的关键性工作。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需要思考和实践。

一、思考1. 合理规划合理规划是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

德育工作必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计划性。

需要与学校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教育要求和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制定具体计划,把德育工作纳入校园教育的整体规划中。

2. 深入实施德育工作需要深入实施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实际上,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课程安排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讲座、辩论比赛等,增强学生实践、交流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团队建设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工作者的团队力量。

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重大,必须他们具备德育能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教育教学部门应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平台,支持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培训他们的培训技能,并持续关注德育工作的实践和反思。

4.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工作生根发芽的土壤。

建立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修养之道,丰富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让他们深入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实现文化效益和教育效益的双赢。

二、实践1. 创新创造新的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的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且也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探索。

正是通过教师有意无意间的探索、实验和创新,可以发现更多的德育教育方法,不断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职员工的责任。

彻底减少德育教育中的管理漏洞,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确立相关的教育教学标准和评估制度,严格落实德育教育管理,确保德育教育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 建设绿色和谐校园学校应该拥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愉悦的学习空间。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摘要】中学德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念不够明确、渠道不够拓宽、责任意识不够强化等。

为了加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从加强学校德育理念建设、拓宽德育渠道和载体、强化师生德育责任意识、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等方面入手。

中学德育实效的提升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参与。

全面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是当前的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中学德育的有效开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中学德育, 实效, 思考, 建议, 理念建设, 渠道, 载体, 责任意识, 评价机制, 课程建设, 合作, 提升, 当务之急1. 引言1.1 中学德育的重要性中学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德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中学德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塑造学生的良好形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中学德育实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品德优良、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代青少年。

1.2 存在的问题中学德育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

在目前的中学德育实践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存在的问题。

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形式化、功利化的现象。

一些学校只注重传统的教条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内在动力的培养。

德育工作被当做是一项形式上的任务,而非真正的教育内容。

当前中学德育的渠道相对狭窄,载体有限。

学校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固定的日常活动,很少涉及更广泛的社会实践和校外体验。

对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大改革的今天,德育依然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领导真正重视,坚持德育为首。

实践证明:尽管学校工作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但领导是否重视,重视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项工作的成败。

因此为达到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避免德育的随意化、口头化和形式化,学校的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将德育列为学校每年工作计划的重点,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由德育处和少先大队牵头,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必要时可以重点抓好几个具体问题,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一整套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各学科紧密结合,形成德育网络。

传道应贯穿于授业之中,即在各科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除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外,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等渗透教育,来启迪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提示数字运算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在美术及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求真务实的学风。

在劳卫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之树立“我劳动、我光荣”的思想。

在社会课中,应讲清“中国的基本国情”,讲清“中国人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是勤劳、团结、勇敢、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等道理。

三、融于生活,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以往德育活动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当前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而德育工作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但现实中,德育工作往往成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摆设”,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因此,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关注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念,因此,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其内涵。

首先,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

其次,要积极开展宪法和法律教育,让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养遵守法律的好习惯。

再次,重视财经教育,让学生了解钱的本质及使用方法,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最后,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培养出具有校园文化感的个性和品格特点。

二、建立全面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德育工作是与管理结合的,德育工作要能够管理好,就要建立全面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德育目标体系,明确各个阶段的德育目标和实现路径,使德育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其次,要强化德育评价体系,结合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量化德育工作成果。

再次,要建立以德为先、宣传为主的德育机制,让校园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基础和常态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最后,要建立青年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关系协调机制,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方式,推动德育教育与教师专业化相结合,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合作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共同促进的过程,三者必须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

在校园内,学校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形成德育共识。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学校社区,为学生提供社会服务和社会责任感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社会上,学校应该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支持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于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德育教育在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实效性不足,学生德育自觉性不强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以期对于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提出一些可行的方式和方法。

一、加大德育教育力度目前,一些高中德育教育往往只是以单纯的理论宣讲为主,缺少生动、具体、实践的活动,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传播和践行正确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师生创造了更多的道德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从学校、班级、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

二、建立正向德育机制高中德育教育应该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正向德育机制。

这个机制:对那些优秀的网球手或者毕业设计奖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表彰。

同时在日常的考试成绩考核中,也要将德育成绩与考试成绩进行等值观测,以鼓励学生们锻炼德育水平,提升自身修养,从而最大的发挥出学生的优点,释放出学生的潜能。

三、做好良好的德育引领和塑造高中德育是一件琐碎而长久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学校教师的细致处理和引导,以及父母的支持配合。

我们不仅应该在学校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制度,使学生有稳定的德育环境,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让学生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不断成长。

四、赋予学生人生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体验,学生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从而得到全面的提升。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让学生可以快速成长和发展。

总之,高中德育的实效性需要在多方面加以强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民,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国家,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第一篇: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

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学校德育的手段与方式,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校德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关键词:中学德育实效性困境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①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但是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

石鸥指出:“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

”②现代中学德育要想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探索产生这种困境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把握德育的方向,才能走出困境,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对于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

我们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德育工作严重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里。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

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工作心得范文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工作心得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工作心得范文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心得体会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深入思考并不断实践,希望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从我的实践经验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要明确目标,明确职责。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潜能和优势,并引导他们充分发展。

同时,我们要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明确目标和职责,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德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要注重方法,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传授道德知识和灌输道德规范,但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应这种单一的教育方法。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必须注重方法的创新。

比如,可以通过情感教育、体验式教育、团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德育的乐趣和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多媒体教育等,来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再次,要加强师生互动,做好示范引导。

德育工作离不开师生互动的环节。

我认为,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要做好示范引导的工作,成为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榜样。

只有与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才能真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要加强评估,推进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为了持续改进德育工作,我们要不断加强评估和反思。

通过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了解工作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推动德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育人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中职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道德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端等。

要想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中职德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才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在实践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中职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使其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表率。

中职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师德行为的考核和评价,使之成为师德建设的促进机制。

二、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中职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情感教育活动,如心理辅导、情感分享、情感体验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情感表达、情感识别和情感交往,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是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才能真正铸就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社会志愿服务、助人为乐、关爱环境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爱护他人和爱护环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组织能力。

四、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德育氛围是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只有营造出浓厚的德育氛围,才能够为学生的德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职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开展、德育宣传推广等,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浓厚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助、学校社会共建的德育共同体,为学生的德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中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学生道德水平普遍偏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道德沟通缺失等。

要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进行深刻思考并积极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首先需要加强德育目标的明确性和实现路径的有效性。

中学德育工作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有长远的思考和规划,注重德育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空洞化的情况。

要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加强德育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家庭、社会是中学德育的主要主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共同育人。

只有三方合作,才能促进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需要重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德育工作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实践的熏陶。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只有将德育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地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要加强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需要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用行动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学校也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要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需要加强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多角度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为学校改进德育工作提供准确的评价数据。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工作心得范文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工作心得范文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工作心得范文
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明确目标: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为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我们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品质,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以便进行评估和改进。

其次,科学设计方案:德育工作需要有具体的方案和计划。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适合的德育方案,包括培训课程、实践活动等。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德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参与度。

然后,注重实践环节:德育工作不仅仅是讲道理,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道德品质的理解和体验。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实践团队合作等,让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到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环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再者,加强师生互动:德育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应该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沟通的机制,关心他们的成长和问题,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和困难。

最后,定期评估与改进: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我们可以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改变和反馈。

通过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德育方案和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明确目标、科学设计方案、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师生互动和定期评估与改进。

通过这些措施的结合,我们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德育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提高?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

1.注重德育目标的明确性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需要明确德育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品行规范。

只有在德育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工作重点和计划,让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注重德育工作的实质性和全面性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需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实质性和全面性。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一些虚表面的形式,更应该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品行规范的落实,以及学生心灵、品格、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3.注重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重视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应该因时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全方位地进行德育教育。

只有使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多元化、生动化、趣味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注重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需要重视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的衔接。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很重要的,但是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形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格局,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力量。

5.注重教师的德育素养和专业发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需要重视教师的德育素养和专业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自身德育素养和专业水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学德育工作向更高效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1.建立科学的德育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德育考评机制,是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科学的德育考评机制,可以更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推进,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课新程改革也在蓬勃开展。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现在小学德育工作的不足:某些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他们依然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

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

以上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而对学校德育工作则放在“第二位”,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

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远比教学工作少,缺少对德育工作的研究,缺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认识,缺少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腐蚀这一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因而,我们的德育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说教、喊口号,甚至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总是浮在空中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长时间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结果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教师的地位大大削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教师的角色,形成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的错误认识。

此外,不少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

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

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

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分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

在认清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寻找学校、社会与生活中隐藏的德育资源,继承传统德育的优势,同时从德育自身因素来寻求发展,从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等方面来探索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的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几点看法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几点看法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几点看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首要工作是德育。

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质靠长期的培养而形成,这就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

做好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

同时要注重通过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下面就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一惯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

德育工作的层次性是有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其层次性。

就校内说,可以分为校级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同时学生年龄不同,各学段进行德育培养的重点也不一样,低年级的习惯培养,中高年级的理想教育、爱国教育、责任意识等,各有侧重。

坚持德育工作的一贯性,就是要求管理目标和内容要始终如一,培养具有良好习惯、品德的的人贯穿始终;德育工作需要层层抓层层管,各管理切实做到工作上分,目标上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才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二、坚持德育工作的目的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宗旨。

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所以选择领导,老师要牢固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指导思想。

学校的全部工作,从课堂到活动,从室内到室外都要以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塑造学生为目的,注重环境的熏陶作用。

三、坚持家校合育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保障。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要注重搭建家校合育的桥梁,让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良好熏陶、良好教育,得以在家庭这个能量场不断巩固,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由学校延伸到社会。

四、坚持德育活动的多样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支柱。

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感悟生活,我校充分挖掘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不遗余力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自身价值,积累正能量。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中职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人才。

为了增强中职德育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设置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中职德育工作应该明确制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如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为了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学习动态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使中职德育工作真正能够被量化、可衡量。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应该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还应该加强德育教师的师德建设,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榜样和引领者。

三、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

中职德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组织德育活动、开展德育实践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育、移动教学等,提高德育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四、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

中职德育的实效性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学校应该与家庭密切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五、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有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来检测和评估德育工作的成效和效果。

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向和方法。

增强中职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从目标与标准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方式与方法创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以及监测与评估机制等方面着手。

只有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应该提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想道德素质。

要思考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善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建立科学的德育体系中学德育工作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德育体系,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的规划。

德育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量化和可操作,便于评估和激励。

德育内容要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适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打造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教育方案。

德育方法要创新灵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三、注重个性化辅导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猛,情感世界复杂多变。

德育工作要注重个性化辅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困惑和压力,通过个别谈话、心理测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和选择适合他们的道德模范。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强化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校合作是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联系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关心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与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是加强学生德育的有力支持,必须重视和加强。

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中学德育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及时检查和评估德育工作的成效,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制定德育考核指标,组织学生参与德育评价活动,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激励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上的改进和进步。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指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从教师、课程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教师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德育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才能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榜样。

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德育知识和教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的专业水平。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从道德教育的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中学德育工作的课程设置是提高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德育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思想的引导和实践的锻炼。

德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

德育课程还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道德问题;在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增强德育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德育工作的环境营造是提高实效性的基础。

学校应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和社会风气的营造。

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

学校还应创造多元化的德育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的力量。

学校要注重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要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教师、课程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养和专业发展,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家校合作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作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面临着诸多诱惑和课业压力,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出很多努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从自身反思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是本人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心理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和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嗅探学生的心理状态,如经常检查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学生的课业压力、留意学生在班级中的互动等等。

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我们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心理疏导活动,或者与心理老师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针对问题施教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因此,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也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我们要打造个性化学习方案,针对其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探究式、课程导学式、小组讨论式等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教育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同于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更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德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实践课程设计、阅读分享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德育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培养德育素养的同时也提高教育实效,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校园文化。

四、加强家校联动,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怀也十分重要。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中却存在着德育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探讨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与措施。

一、理论思考1.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而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的浸润、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熏陶。

中学德育工作不仅需要校方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家校联合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信、责任、爱心、诚信等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长和社会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力的良好氛围。

2. 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学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心理测评、个案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德育工作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浸润。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理念的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制定校园文化节等方式,弘扬人文关怀、责任担当、勤奋学习等校园核心价值观念,形成校园文化的共识和认同,进而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实践探索1. 多元化德育课程设置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离不开多元化的德育课程设置。

除了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外,还可以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素养教育等课程,满足学生全方位的德育需求。

通过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中职教育是面向职业发展的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德育教育往往是围绕着“高尚品德”展开的,而在中职教育中则更注重“职业道德”。

因此,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措施,增强德育实效性。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职业、尊重职业、保持职业道德。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职业道德讲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其次,在德育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教育。

通过教育实践,可以直接把道理转化为行动,让学生实际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美好。

例如,我们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教育他们如何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第三,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和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比如说,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职业道德教育文章,开展网络德育教育课程等等。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全员参与。

在中职学校中,除了师生之外,还有一大批行政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全员参与,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与行政人员、后勤人员进行亲切交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如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实践教育、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全员参与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批素质高、具有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在培养跨世纪人才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

但是,从当前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高消耗、低效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应该说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

一、德育工作中追求形式,忽视实效的几种现象长期以来,广大教育主作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德育经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其中不乏优秀人才,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德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

但也不可否认,传统的德育教育痕迹还较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高消耗;低效益”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其主要特征是追求形式,忽视实效,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理想化,目标作为个体追求的方向,是与个体的内在需求紧密相连的,没有个体发自内心的需要,目标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动力。

现在,在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目标往往过高,过于理想化,使学生感到它距离自己十分遥远,实现目标的希望十分渺茫,从而失去了去追求这一目标的信心。

目标理想化首先表现在与社会现象严重脱节,学生一方面受到的是来自于学校的“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教育,另一方面听到或看到的是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两者的强烈反差会使学生对这种目标产生怀疑。

其次表现在与个体的实际不相符合,即目标的提出较少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学生很难在情感上对目标引起共呜、德育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不考虑到个体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规律,由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因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不充分注意这一点、德育目标就会落空。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深刻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这为德育目标的正确走位指明了方向。

2.要求成人化。

德育要求是达到德育目标的要素之一,德育目标的理想化导致了德育要求的成人化。

要求成人化的主要表现是:(1)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如:把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反复看作是“屡教不改”,把由于贪玩而造成的一些违纪现象当成是“品德不良”,把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管不住自己的情况称为“明知故犯”……由此就会产生不正确的观点和采取不恰当的措施,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其症结就在于教师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2)教育途径单调,内容枯燥。

随着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而德育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课本讲授和组织活动,相比之下就显得单调、千篇一律。

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学生面对着的是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而我们的德育则仍拘泥于教科书的内容,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学生们的生洁实际和思想实际,很少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

由于德育途径的单调和内容的枯燥,对于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会对他产生“有用”、“有趣”的感觉。

3.教育一般化。

德育具有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因而也具有自身的操作要求和模式,所谓一般化,就是指德育在实施进程中统统忽视了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导致了教育效果的降低。

其主要表现是:(1)单纯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德育往往满足于这种灌输和说教,事实上,德育的任务不仅是把社会现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学会做人。

尤其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蝶喋不休的说教更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产生抗拒心理。

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体验,因为这是源于生命本体的内在深层的东西,它能够丰富和充实人的内心世弄,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面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恰恰是学校现时德育中所缺乏的。

(2)满足于传授书本知识。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特殊课程,它的目的不是仅向学生传授并使之掌握一套固定的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正确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即是说,德育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形态,而是一种行为的特征和倾向。

为此,德育就不能以知识的传授为满足,它应在学生的“知”与“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道德知识去规范自已的道德行为,而不是成为一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3)以培养外显行为为主。

粉碎“四人帮”之后,学校德育重视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培养,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是德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是怎样的,并据此进行行为训练,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

学生一旦形成了道德信念,就会产生崇高的精神追求,就会使自已具备一种人格力量。

4.方法雷同化。

应该说,无论是德育形式,还是德育方法,都比以前要丰富,但是形式、方法雷同化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如主题班会,不失为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但如果不结合班级实际,不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经过精心准备,这种形式再好,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又如知识竞赛,由于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而为学生所欢迎,但如果不分场合都去举办,甚至将它作为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总之,任何方法的应用,都要以符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忽视了这一点,完全照搬他人的方法,就会使方法雷同化;出现只求形式,不讲实效的情况。

二、对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由此可见,要提高德育实效,就要改变以上这些现象,而改变这些现象,不是短时期所能做到的,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1.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找原因。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种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它追求的是人的理想的道德境界,如儒家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强调人们在道德修养中,只在能“尽其心”、“知其性”,就可以自觉地进入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的境界。

这种强调道德修养的思想在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道德情操产主了重大的影响。

然而,当这种追求理想人格的思想反映在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上时,容易产生对受教育者理想化的偏差,产生教育要求不切合受教育者实际的现象。

尤其是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

一方面,我们在教育中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中间胸无大志,追求实惠的思想仍在不断产主,其后果是学生很难把教育要求与自身需要联系起来,不能正确理解自我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位置,从而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盲目性。

由于教育的要求超越现实,使其实现的可能性很小,这就是使学生丢失了为达到这种要求而努力的推动力量,从而导致主体能动性的削弱,于是在学生的眼里,德育统统成了空洞说教的同义语。

此外,传统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崇尚求同思维,忽视求异思维,无论在官场上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是随大流“一窝蜂”现象严重,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生动写照。

这种从众心理同样影响到德育领域,在对学生教育时,模仿多、创新少,照搬多,灵活应用少,这是德育雷同化的重要原因。

2.从社会环境中找原因。

如果说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那么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受教育者身上表现得更多。

学生面对的是信息社会,备种务祥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施加影响由于这些信息良莠混杂,学生识别能力和自制力又较差,因而受到不良影响是很自然的。

其中既有来自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又有来自本土文化中的糟粕,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包括党风、民风中的不正之风)的腐蚀。

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也必然会“折射”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通过家长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学校德育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将学生与社会隔绝,事实上也隔绝不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自律能力,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吸取正确的东西,抵制错误的东西。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德育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3 . 从教师身素质上找原因。

教师的素质提高德育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师德是德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身教重于言教,而且教师的身教将随着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而产生越来越大的教育价值。

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以其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学生,同样,教师的错误行为也会对学生发生重要作用。

如教师在升旗仪式时随意走动或谈笑;在上课时关心股市行情;上课不负责任,课后再辅导收取报酬等等,当学生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时,思想品德教育就会在他们心目中变得苍白无力。

其次,教师的教育艺术也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因素,人耳人心的教育源于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合情合理的奖惩源于对教育时机的把握,如果具有“恨铁不成钢”的热情,而没有“润物细无声”的能力,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三、对提高德育实效的几点思考针对以上原因,要提高德育实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质量观. 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教师的德育质量观间题。

当前学校要结合十五大文件的学习,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引导教师正确把握德育质量观。

要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师逐步明确,德育不是为了培养一些“听话”的学生,也不是为了培养仅仅有礼貌的学生,更不是培养只是对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的学生,尽管好学生应该具备这些条件,但这些决不是衡量德育成效的主要标准。

德育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知与行的统一体,是遵循规则和独立选择的统一体,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体。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质量观,才能使我们的德育不走入歧途。

2.要求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科研。

新时期的教师要在教育上取得成绩,就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按教育规律办事。

在教育实际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这与教师缺乏教育理论指导,不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急于求成有关。

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让教师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寻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等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提高。

3.在教育要求上设置坡度,在教育方法上追求多样。

只有因人而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由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成熟程度不一,即使是同一年龄的学生,也存在着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这就要求德育体现出层次性,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人格是在现实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因此,德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和交往中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自我教育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4. 优化教育环境,形成综合教育合力。

学校要在优化教育环境方面有所作为,包括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仪表和内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中榜样人物和行为的宣染,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等。

这种环境是无声的,然而又是极为有效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性情,塑造着学生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