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学中的分子影像技术研究
医学影像学中的分子影像技术研究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诊断学科,其研究重点一直在提高影像的分辨率和解析度,以期更准确地反映人体内部的病变情况。
然而,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无法满足对人体内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深入观察和研究需求,这就需要借助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来满足对人体内部最基本、最微观、最重要的生物学分子和生物过程的直接、非侵入式、实时观察与研究。
分子影像技术的研究首先需要理解生物分子的特性,比如分子的浓度、分布、动态变化、相互作用等,这都需要考虑分子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
因此,分子影像技术的研究需要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与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手段、化学标记和探针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分子的成像研究。
随着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最具有前景和潜力的新发展方向之一,其发展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人体疾病的认知和治疗,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体内分子的研究和药物设计的研究。
实践中,分子影像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1.放射性标记技术放射性标记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分子,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的辐射信号实现成像。
常用的放射性标记生物分子有FDG、FET等。
放射性标记技术可以实现在生物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分子行为的精细监测,对研究和治疗诸多疾病都有很大的帮助。
2.光学标记技术光学标记技术通过将荧光染料、荧光蛋白等光学标记物标记在需要研究的生物分子上,通过成像系统拍摄荧光显微图像,反映生物分子的含量、分布和动态变化等信息。
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分子轨迹、细胞信号传递、细胞分裂以及肿瘤诊断和评估等方面。
3.声学标记技术声学标记技术通过将微泡、纳米粒子等标记物标记在需要研究的生物分子上,通过超声成像系统对声学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反映生物分子的含量、分布和动态变化等信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声学标记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可以优化医学治疗的效果,如通过纳米药物送药等。
以上三种分子影像技术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分子影像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效准确的检查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分子影像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探测人体内生物分子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状态,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成为了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一大热点。
本文将从国内外分子影像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影像学国内研究现状分子影像学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分子影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ET、SPECT、MRI和荧光成像等方面。
1、PET分子影像学PET分子影像学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PET技术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了PET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如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
2、SPECT分子影像学SPECT分子影像学也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SPECT技术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了SPECT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
3、MRI分子影像学MRI分子影像学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新兴研究方向之一。
MRI技术可以通过注射磁共振造影剂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了MRI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
4、荧光成像分子影像学荧光成像分子影像学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
荧光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注射荧光染料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超声造影剂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_王志刚
·述评·超声造影剂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王志刚“超声造影”技术是当今医学影像学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1],它是通过静脉或皮下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超声微泡造影剂直径小于红细胞),增强组织器官显像,达到提高超声诊断与鉴别疾病的目的。
超声造影由于无放射性辐射、操作简单方便、实时显像等优势,极具发展潜力。
超声造影剂是超声造影的基础与关键,随着超声造影剂的不断改进与革新,超声分子影像学也应运而生,利用超声微泡(球)造影剂,可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成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
目前,国内临床所用超声造影剂均为国外进口,为了使我国超声造影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造影剂的开发及制备技术的革新,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目前,对超声造影剂的基础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声微泡造影剂超声微泡造影剂经历了第一代游离微气泡造影剂,第二代包裹空气的微气泡造影剂之后,第三代微泡造影剂采用了其内包裹有在血液中弥散极低的高分子氟碳气体,使造影剂的稳定性、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超声微泡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可使血液产生强散射,使实质性器官显影增强。
目前所用的超声造影剂为内含不同气体成分的微气泡,其外壳多为表面活性剂类、人血蛋白质类、脂质类等。
超声微泡造影剂由于气体周围有一层外膜,使得微泡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在血液中的持续时间长,信号增强,实现了超声造影由有创性向无创性的转变,使超声造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生物相溶性比白蛋白微泡好,并且白蛋白微泡由于其较多的过敏反应而趋于淘汰。
目前临床常用的微泡造影剂SonoVue即属于脂质微泡造影剂。
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医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广泛开发用作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4]。
这些高分子载体材料,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体系为主,在体内能自然降解,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基于B7-H3靶点的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基于B7-H3靶点的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①郑梦②王燕②傅丰庆③缪丽燕②(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 215006)中图分类号R39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11-2439-07[摘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用于准确的癌症早期诊断是目前肿瘤精准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B7-H3(CD276)曾被称为“肿瘤相关抗原”,在肿瘤组织中广泛异常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上表达受限,使其成为各种靶向肿瘤的造影剂及肿瘤治疗的理想分子。
分子影像通过分子影像探针以非侵入性形式显示肿瘤病理生理特征,可用于诊断、治疗及各种靶向治疗(包括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估。
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以B7-H3为靶点的分子影像在肿瘤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B7-H3(CD276);分子影像;肿瘤;探针;靶向治疗;早期诊断Advances in molecular imaging of B7-H3-targeted in context of tumor diagnosticZHENG Meng,WANG Yan,FU Fengqing,MIAO Liy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 China[Abstract]Looking for a cancer therapeutic targeted used in diagnosis is in the spotlight as one solution in the precise fight against cancer. B7-H3 (CD276) was once known as a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which is aberrantly expressed in a high proportion of human malignancies but limited expression in normal human tissues, making it an ideal target for various contrast agents and cancer treatment. Molecular imaging with molecular imaging probes, noninvasively, demonstrate pathophysiologic features of cancer for diag‐nostic, treatment, and response assessment considerations for various targeted therapies, including immunotherapy. Herein, we review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molecular imaging of B7-H3 targeted in the context of cancer diagnostic.[Key words]B7-H3(CD276);Molecular imaging;Tumor;Probes;Targeted therapy;Early detection癌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靶向微泡造影剂超声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
泡对猪颈动脉硬化模型进行超声成像 , 结果斑块 形成处信号 增强” 。后来有研究报道用 静脉 注射 V A 1 向微泡可 C M一 靶 以 良好显示 A oE缺 陷小 鼠腹 主动脉硬化斑块 。也有研 p —一
究用 IA 1靶 向微泡超声造影监测大 鼠心脏同种移植后 的 C M一
子——肿瘤坏死 因子 (u o ers at ,T F 一 tm rncoi fc r N )仪处理后 s o
目前 的研究倾 向用 小分 子配体 取代 大分 子抗 体与 微泡 连接构 建靶 向微 泡 , 已有 研 究 报 道 精氨 酸一 氨 酸一 氨 酸 精 亮 (riieag ieluie R L 肽 、 a n —ri n — c , R ) g n n e n 精氨酸 一 氨酸一 冬氨 甘 天
活体生物化学过程进 行细胞 和分 子水平 上的定性 和定 量研
用于分子成像 的超声造 影剂 ( 向微泡 ) 靶 必须符 合 以下
标准 : 1 用量少 ( () 毫克级 ) ( ) 泡足够 稳定 , ;2 微 有充 分时 间
循环到达靶点部位 ;3 在 流动状态下 可与靶点接触 并与 之 ()
分子影像学是指在 传统 的影像 学方法 中引入 成像造 影
剂在分子或细胞 水平 观察 、 分析和测量生 物体 内某一生 物学 过程或疾病某一阶段特 定分子标 志物 ( 如肿 瘤特异 性抗 原、
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标 志物 ) 的影像学 方法 , 包括 分子磁 共 振成像 ( lcl g ecrsnn eiam n , R ) 生物 mo ua mant o ac g ig mM I 、 e r ie m 发光 显微 镜 (pia bo mn sec ) 荧 光 显 微 镜 ( pia ot l iu iecne 、 c l ot l c l rsec ) 单光 子 发射 计 算机 断 层成 像术 ( i l—htn f oecne 、 u s gepoo n e i incm u dt orp yS E T 和正 电子 发射 断层 成 m s o o p t m gah ,P C ) s e o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概念和进展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概念和进展功能与分子影像学是一种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它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对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过程进行可视化和定量研究。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反应监测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从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种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过程进行可视化来研究疾病机制和治疗反应的学科。
与传统的医学影像学相比,功能与分子影像学不仅能够提供类似CT、MRI和超声等成像技术的结构信息,还可以提供分子水平的功能信息,如代谢活性、受体结合和基因表达等。
这种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学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生物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机制和治疗反应。
在功能与分子影像学中,关键的技术包括放射性核素成像、光学生物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等。
放射性核素成像是功能与分子影像学中最早被应用的技术,它利用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来标记生物分子,并通过探测器对其进行成像和定量测量。
光学生物成像是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来研究生物过程的技术,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
磁共振成像则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多参数的图像信息。
超声成像则是利用超声波对生物组织进行成像的技术,它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强和无辐射等优点。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我们可以利用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技术来检测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受体结合程度,从而更早地发现和诊断肿瘤。
此外,功能与分子影像学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治疗反应。
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病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功能与分子影像学还在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申请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技术,我们可以观察新药对生物体内分子过程的影响,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成像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供更全面的生物信息,并实现对个体化医疗的需求。
分子影像学进展
分子影像学进展分子影像学是研究生命体内某些分子及其功能特征的显像和定量技术,以非侵入、非破坏性的方式观察生理、病理和药物代谢过程。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分子影像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取得了巨大进展,为人们探究生命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超声显像、X射线显像、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1、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应用电子束照射样品后,通过接收反射、穿透和散射电子所得到的图像信息,通过照成电子的成像技术。
它的原理是将电子束对待检测的样品进行扫描,通过样品反射、折射、透射等方式所产生的电子图像,来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化学成分等特性进行检测。
该技术常用于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细胞器的形态与大小等细节的观察。
2、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荧光染料或蛋白质,激发样品中的分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荧光,然后通过显微镜对这种荧光的信号进行检测的成像技术。
荧光显微镜广泛用于生物科学中,如:观察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定位、交互等,以及肿瘤细胞的检测等。
3、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显微镜,通过微小力的操控,观察样品表面相对位置的变化,来推断样品表面的形状和电势等特性,以非常高的分辨能力来进行显像。
该技术奠定了观察纳米尺度物质表面形态和力学性质的基础,并在药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超声显像超声显像是以高频声波对待检测样品进行扫描,从而生成图像信息的一种成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无辐射的成像技术。
其机制是利用机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形成声能反射,从而逐步重构出组织内部构造和物理特性的图像。
超声成像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中,它能够发现很小的异常组织小结,而且它的成像速度快、适用对多种组织和器官。
5、X射线显像X射线显像技术是通过对待检测样品的射线扫描,然后将这些数据重组成一张图像来实现对样品内部的观测的一种成像技术。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癌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约90万人因癌症去世,其中大约有7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针对癌症的治疗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癌症治疗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癌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最新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癌症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通过扫描方法获取生物分子影像的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
这些影像揭示了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可以帮助医院提早发现癌症,而不仅是通过结构图像的判断。
最新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已经被证明可以提高癌症的检测、分期和治疗效果。
其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
PET显像技术使用放射性标记分子来探测肿瘤细胞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功能。
当患者吸入或注射含有显像剂的溶液时,显像剂会扫描患者体内的各个器官,并且波束扫描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正电子,从而产生放射性信号,从而形成图像。
通过这种技术,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癌症以及对其进行分期和评估疗效。
PET / CT结合体检可以检测出很小的肿瘤,这是其他影像技术所没有的优势。
例如,PET / CT可以在癌症早期发现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癌症,从而给患者选择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PET / CT也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前预估术后的效果,有助于指导手术方式。
另外一种分子影像学技术是磁共振成像(MRI)。
MRI技术和CT技术有很大的不同,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制造图像。
MRI揭示的是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它更加注重分子结构的变化和血流的改变。
MRI拥有很高的分辨率,可以在检测肿瘤时显示出它们的大小、形状、位置等信息。
MRI也可以检测出癌症的代谢状态,因此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理特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分子影像学进展
分子影像学进展引言分子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层面的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的学科。
通过应用各种影像技术,如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荧光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生物体内的分子进行非侵入性的可视化和定量分析。
分子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分子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最新进展。
分子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分子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探针或示踪剂来标记感兴趣的分子,然后利用各种影像技术对标记的分子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些探针或示踪剂可以是放射性同位素、荧光染料、超声造影剂或磁共振对比剂等。
通过标记分子,可以实现对其分布、代谢和功能等特性的研究。
常用的分子影像学技术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分子的方法。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氟-18、碘-131和锝-99等。
该技术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减来确定分子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2.荧光成像技术:荧光成像技术是利用荧光染料标记分子的方法。
荧光染料能够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通过捕获和分析荧光信号可以实现对分子的定量检测和定位观察。
3.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体内分子进行成像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分子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生成影像,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和丰富的组织对比度。
分子影像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药物筛选和评价:分子影像学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价药物分子的活性和效果。
通过观察药物分子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可以了解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2. 疾病诊断和监测:分子影像学可以用于早期的疾病诊断和疾病进程的监测。
通过对疾病相关分子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3. 生物学研究:分子影像学可以用于解析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
通过观察和分析分子的分布和功能,可以揭示生物体内的复杂分子网络和信号转导途径等。
分子影像学进展及其应用
・学科交叉・分子影像学进展及其应用王霄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功能成像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关键词]诊断显像;分子生物学;分子探针[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67X(2007)0520555202 生物学的研究一直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与医学科学紧密相连。
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是研究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50年代中期,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发现,生物学才真正开始了其揭开分子水平生命秘密的研究历程。
到上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又给人们提供了研究DNA的强有力的手段,于是分子生物学就逐渐形成了。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科,以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 m aging)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影像技术最早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随着技术手段的逐渐完备和多样化,形成了自身的科学规律,进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分子影像学的定义是用影像技术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的描述和测量。
与经典影像诊断学不同,分子影像学探测的是疾病的分子异常,而不是对由这些分子改变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大体病理改变进行成像。
分子影像学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研究领域,远未达到成熟,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是发展和测试新的工具、试剂在活体中进行特殊分子路径的成像方法,尤其对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进行成像。
本文从分子影像学成像设备、探针及应用方面对这一新兴学科给予简要综述。
1 分子影像学常用成像技术分子影像学成像必需借助成像设备,不同的成像设备敏感性、分辨率、组织特异性不同,可相互补充,常用的分子影像学设备如下:111 光学成像光学成像无射线辐射,对人体无害,可重复曝光。
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与超声分子影像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3 8 2 8・
广 东医学
2 0 1 3年 1 2月 第 3 4卷第 2 4期 Gu a n g d o n g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De c . 2 0 1 3, V o 1 .3 4, N o .2 4
乳腺 癌 血 管 生 成 拟 态 与 超声 分 子 影像 学 相关 性 的
研究 进展 术
艾婷 ,周 军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 医学院超声科( 湖北 宜昌 4 4 3 0 0 3 ) 乳腺 癌是 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 恶性肿瘤之 一 , 据 统计 在 西方国家 , 乳腺癌每年 的发病率和病 死率在 所有妇女癌 症
中是 最 高 的 , 且 呈 逐 年 增 加 的趋 势 , 预计到 2 0 3 0年 , 乳 腺 癌 的病 死 率 将 是 2 0 1 2年 的 2倍 J 。 导致 乳 腺 癌 患 者 死 亡 的 最
动态 变化提供有效的影像 学信 息, 而且对判断预 后及调 整治 疗方案提 供客观 的依 据 。因此本 文就 乳腺癌 V M 与超 声分 子影像学相关性的研 究进展作一 综述 。
因此 , 在单纯抗肿瘤血管 生成 治疗效 果不理 想 时, 应该 考 虑 联合应 用抗肿 瘤 V M 的治 疗[ 1 1 J 。 目前 , 关 于血 管生成 拟 态
胞, 而且 使 用针 对 内皮 细 胞 的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也 未 发 现 内 皮 细 胞 的 存 在 , 由此 可 见 抗 癌 药 物 在 存 在 V M 的 肿 瘤 中的 蓄 积 速 度 将 更 快 , 并且 浓度会 更高。V M 的 发 现 既 是 对 传 统 的 靶 向抗 肿 瘤 血 管 生成 治 疗 的 挑 战 , 也是 对其 的补 充。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影像学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分子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以及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核酸—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疾病的发病机理、疾病早期的生物学特征,为疾病发生的早期检测、预警、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它的研究成果将为肿瘤和其他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64-02近年来,分子影像学的出现与迅速进展,是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事件[1-3].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分子影像学在生物体完好无损的环境下,在分子或细胞水平对生物过程进行可视化、定性、定量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与常规研究手段所得到的数据比较,更加接近机体的真实情况[2]。
对病理过程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有望在早期疾病诊断和发现,从分子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分子影像学能够帮助我们在分子水平真正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而不是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之后。
传统医学影像诊断显示的是生物组织细胞病变的解剖变化,而分子影像学则着眼于生物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望在分子细胞水平发现疾病,真正达到早期诊断。
1 分子影像学成像原理及核心分子影像学融合了分子生物化学、数据处理、纳米技术、图像处理等技术,因其具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图像的高分辨率,因此今后能够真正为临床诊断提供定性定位、定量的资料。
由此可见,分子影像学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变革,而是各种技术的一次整合。
分子影像技术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是高特异性分子探针,第二是合适的信号放大技术,第三是能灵敏地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探测系统。
医学超声造影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进展
医学超声造影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成为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学超声造影是将荧光染料等造影剂注入人体,然后利用超声成像仪对其进行观察和诊断,以便于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于放射科、心血管科、肝胆胰脾、泌尿系统、乳腺等外科领域。
针对医学超声造影成像的新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3D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传统医学超声是以 2D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3D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是在传统 2D 基础上加入了第三维,可以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器官以及动脉等图像化、立体化,并且还能够旋转、移动,从而给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三维图像,以便于诊断。
2. 强化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强化型超声是一种能够通过注射某些特殊的造影剂,使得超声图像产生强化效果的超声技术。
强化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肝脏、胰腺、乳腺、脾脏等组织和器官的血供情况,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
3. 色彩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颜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是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而发明的超声技术,可以实现血流动力学治疗、促进血流循环,提供血管血流信息。
通过该技术可以监测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的大小和血管的形状等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动脉硬化等。
4. 细胞超声自动化诊断技术细胞超声自动化诊断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它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自动分析等方面,实现对肿瘤、结节和肿瘤的自动识别和定量分析。
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是一项快速、可重复、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的诊断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学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也会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不断地促进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分子影像学进展
分子影像学进展一、分子影像学研究内容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
分子影像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借助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的无创、微创实时成像,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手段, 并有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突破。
分子影像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代表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必将对现代和未来医学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近10余年, 分子影像学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在细胞水平检测病变内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移植治疗中移植干细胞在活体内的迁移、分化情况;在分子水平通过标记与靶组织特异性识别并能与之结合的分子,动态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检测多个生物事件, 并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研究。
在基因水平应用报告基因成像可间接反映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成功实现了对基因治疗过程的活体监测。
分子影像学常用的成像技术包括:1 、核医学成像。
灵敏度高, 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分子显像技术。
2、 MR 成像。
分子水平的MR 成像建立在传统成像技术基础上, 以特殊分子作为成像对象。
其根本宗旨是将非特异性物理成像转为特异性分子成像。
3、光学成像。
包括弥散光学成像、多光子成像、活体显微镜成像、近红外线荧光成像及表面共聚焦成像等。
4、超声成像。
主要是利用微泡对比剂介导来发现疾病早期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
二、主要授课内容:第一章、分子影像学概述 4学时1、概念、范围、成像原理、基本成像技术;2、分子影像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核分子影像学 8学时1、核物理基础;2、相关仪器设备;3、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和药物;4、核分子影像学应用进展(受体显像、基因显像、放射免疫显像)。
第三章、光学分子成像 8学时1、概述;2、成像原理、特点;3、成像设备;4. 光学分子成像研究进展(荧光成像技术、生物发光显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及最新进展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及最新进展现状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的内部结构、形态和功能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分析。
在医学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方案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X线摄影、CT扫描和MRI已经成为临床常规应用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检测、诊断和评估各种疾病和损伤。
超声、核医学、放射性示踪等新兴的成像技术也为医学影像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在设备和技术方面,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成像设备的分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图像质量和清晰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成像速度和操作便捷性也得到了增强,可以更快地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新的影像重建和处理算法也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了影像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
以下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的一些最新进展:1. 辅助诊断: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算法,可以自动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数据,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2. 分子影像学:分子影像学是一种结合了生物分子和医学影像学的新兴学科。
它通过标记生物分子并使用成像技术来观察和研究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等,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效果。
3. 多模态成像:多模态成像是指将多种成像技术相结合,融合不同角度和层面的信息,以提高影像学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例如,结合CT、MRI和PET等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的解剖、生理和代谢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4. 端末设备的发展: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医学影像学也逐渐走向了移动化和便携化。
通过方式、平板电脑等设备,医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查看患者的影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而言,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关键的医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是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从最早的X光透视到CT、MRI、PET、SPECT等多种影像技术的出现,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当今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分类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分为放射影像技术和非放射影像技术两大类。
其中,放射影像技术包括X线透视、CT、PET、SPECT等;非放射影像技术包括MRI、超声、光学成像等。
每种影像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范围,根据病情和诊断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技术改进、分子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诊断等方面。
技术改进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CT技术不断更新,从最初的单层螺旋CT发展到了64层、128层、256层螺旋CT等高清晰度CT。
MRI技术也不断改进,从最初的1.5T发展到了3.0T、7.0T MRI。
PET、SPECT分辨率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分子影像技术是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它通过使用特定的分子探针,可以对生物分子和过程进行可视化。
目前应用较多的分子影像技术包括光学成像、PET、SPECT和MRI等。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掌握更全面的疾病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
人工智能诊断是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另一热点,主要基于深度学习等技术。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地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诊断的速度和准确度;二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病例比对,提取出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具体来说,医学影像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比较广泛。
1.肿瘤检查和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对肿瘤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检查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情况,如斑块、狭窄等,并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二)2024
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二)引言概述:分子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利用放射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旨在研究生物分子在体内状况与功能的科学。
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子影像学在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文内容:一、核素标记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1. 核素的选择与标记方法2. 核素标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 核素标记探针的特点与优势4. 核素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 核素标记技术的前景展望二、光学成像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1. 荧光成像技术与原理2. 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3. 荧光成像技术的优势与不足4. 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5. 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1.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2. 磁共振对比剂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3.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势与限制4. 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5.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四、超声成像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1. 超声成像原理与技术选择2. 超声造影剂的特点与应用3. 超声成像技术的优缺点比较4. 超声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5. 超声成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五、计算机辅助影像分析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1. 计算机辅助影像分析的流程与方法2. 影像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3. 分子影像学数据的模式与特征提取4. 计算机辅助影像分析在量化诊断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影像分析的挑战与发展方向总结:随着分子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核素标记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及计算机辅助影像分析等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也为分子影像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分子影像学研究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ChineseJoumalofMedicaIImaging・75・超声医学UhrasoundImaging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谢佳佳综述宾建平审校【关键词】靶向超声微泡;分子成像;新生血管化,病理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445.1.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1]是指将带有特定配体的靶向超声微泡经静脉注入体内,通过配体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使超声微泡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或靶器官,并通过对比超声检查产生靶组织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显影的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
该技术标志着超声影像学从非特异性的物理成像向特异性的靶向分子成像的转变。
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应用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血管新生的相关进展作一简述和探讨。
1.血管新生、新生血管成像的“靶向目标"及靶向超声微泡的构建策略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缺血缺氧和炎症等情况下,原有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EC)经过生芽、迁移、增殖与基质重塑等形成新毛细血管的过程[2]。
在组织再生、发育和创伤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是一个基本的生理过程,如各种创伤、溃疡、心肌梗死、慢性感染等愈合过程都需要血管形成的参与,但是在许多病理状态下也存在血管生成失调,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动脉硬化和实体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3]。
因此,高敏感性、无创性、靶向性、早期定性或定量评价血管新生对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通过显示新生血管数量和空间分布来评估微血管对生长因子的早期反应,对指导向缺血局部组织输送促血管合成蛋白或基因是十分有用的。
对于肿瘤性疾病来说,及早显示新生血管则能早期发现肿瘤及微小转移灶,有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而动态性地监测新生血管则可以评估抗肿瘤治疗的效果[4]。
超声分子成像的关键是寻找“靶向目标”,并成功制备出与“靶向目标”具有高效、特异结合能力的靶向超声微泡。
超声分子影像学--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途径
超声分子影像学--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途径
王一凡(综述);徐栋(审校)
【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目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超声分子影像学的出现,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
新型造影剂的出现,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本文就超声分子影像学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429-432)
【作者】王一凡(综述);徐栋(审校)
【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浙江,杭州 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浙江,杭州 31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值联合超声检测在女性盆腔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 曲波;杜盟盟;刘红;王蓉蓉;马守叶;王海琳
2.超声造影在老年肝恶性肿瘤诊断及介入治疗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李霞;胡君
3.经阴道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王保纪
4.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在皮肤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居秀萍
5.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在皮肤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居秀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是一种能够在超声图像上实现分子水平的成像的工具。
它将超声成像与原位分子探测技术相结合,能够提供细胞、组织及器官水平的结构信息和特定分子的分布和表达信息。
在医学领域,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早期癌症的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以及药物输送等领域。
1.探针的制备和优化: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探针的结构和组分,优化其超声散射、声学传导性能以及靶向能力。
例如,改变探针的外壳材料、包被成分和靶向分子等,可以提高探针的分辨率和对特定分子的敏感度。
2.靶向分子的选择和设计: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靶向分子通常是能够与特定靶标结合的抗体、配体或核酸。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和优化靶向分子,提高探针对特定分子的选择性和亲和力。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设计新的靶向分子,以实现对更多分子的探测。
3.显影剂的发展:显影剂是用于增强超声成像信号的物质。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显影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粒径、表面性质和大小分布等,提高探针的敏感度和分辨率。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显影剂,以更好地满足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需求。
4.成像技术的进展:在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中,成像技术的进展也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有许多新的成像技术被引入到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中,如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声学剪切成像和超声电视成像等。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可以进一步增强探针的成像性能。
总结起来,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探针的制备和优化、靶向分子的选择和设计、显影剂的发展以及成像技术的进展等方面。
这些进展为探索和开发具有更高灵敏度、更高分辨率和更好选择性的多模态超声分子影像探针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高;荧光显微镜检测可见血栓内散在分布的微泡,与前者研 究结果一致。 2.3肿瘤和新生血管肿瘤通过新生血管来增加血液供应, 以满足肿瘤迅速生长的需要。新生血管内皮表达大量的生长 因子受体,如VEGF、avl33等。Willmann等口印将抗VEGFR2 连接到超声微泡表面,建立裸鼠血管肉瘤模型,注入靶向微泡 后发现肿瘤显像明显增强,且VEGFR2高表达于肿瘤血管内 皮细胞。因此,有学者使用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行肿瘤特异 性显像,结合定量容积超声扫描技术,评价治疗肿瘤的疗 效‘1“。
分子成像研究的重点和先决条件是分子探针的设计。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770566、30770565)。 [作者简介]王志刚(1945一),男,重庆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超声 诊断与治疗。 [通讯作者]王志刚,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400010. E—mail:wz962942443@163.com [收稿日期]2009—04—20 [修回日期]Z009—04—30
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王志刚‘ (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重庆400010)
[摘 要] 随着超声分子探针技术的兴起,超声分子成像成为当前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分了探针的设计是超声 分子成像研究的重点和先决条件。靶向超声微泡(球)造影剂在分子影像中的研究、应用,愈来愈受到关注,而多学科的融 合使其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超声分子影像学;超声检查;造影剂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3289(2009)06—0921—04
有学者认为位点靶向超声造影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血 池造影剂高,故近年来直接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超声成像研 究成为热点。Wheatley等通过共价连接将GRGDS配体与 多聚体造影剂结合,其可以靶向结合人乳腺癌细胞,而并不与 正常乳腺细胞结合n”。
在肿瘤细胞表达的众多受体中,研究发现叶酸受体在肿 瘤表面表达程度最高,肿瘤细胞摄取叶酸的能力非常强,而正 常组织中叶酸受体的表达高度保守或几乎不能被探及。同 时,叶酸受体具有显著的内在属性优点,成为研究肿瘤超声分 子成像的一种理想靶标n“。伍星等口叼成功制备出偶连叶酸 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对高表达叶酸受体 的卵巢癌SKOV3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
超声分子探针按探针粒径大小分类有微米级超声造影剂 和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前者为常规超声造影剂。平均直径约2
万方数据
·922·
~4 p.m,小于红细胞,可以自由通过肺循环,但不能穿过血 管,是一种血池显像剂;后者指粒径在纳米范围内的造影剂, 较常规造影剂有更强的穿透力,能穿越血管内皮进入组织间 隙,使血管外靶组织显像成为可能,推动超声分子显像与靶向 治疗向血管外领域拓展。
子探针是指能与靶组织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配体或抗体 等),与能产生影像学信号的物质(如同位素、荧光素或顺磁性 原子)以特定方法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复合物。借助分子探 针可间接反映分子或基因的信息[5]。目前所使用的超声分子 探针是超声微泡(球)造影剂。 1超声分子探针的分类
超声分子探针按探针构成成分分为:①磷脂微泡(球)造 影剂:脂类造影剂,具有使用安全、稳定性好、造影效果好、易 于靶向修饰、可用药物或基因的载体等优势,但存在有效增强 显影时间较短的问题;②高分子(聚合物)微泡(球)造影剂:其 外壳为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共聚体,能根据需要 设计不同的声学特性,改变其降解速度和持续时间。目前高 分子造影剂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如Schering公司研制的 SHU563A、Acusphere公司的AI-700,对压力的耐受性好,易 于靶向修饰,并且是良好的药物控释载体,但需要较高的声学 输出才能引起微泡的非线性共振;③液态氟碳纳米粒:该类造 影剂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组织穿透力强,能够穿过血管内皮细 胞进入组织间隙,实现血管外聚集显像;固有的稳定性使其在 体内具有更长的半衰期,便于延迟显像或重复检查;具有天然 的同时增强超声和CT显像的内在属性,是良好的多模态造 影剂¨];易于靶向修饰,同时可作为一些药物的载体。
随着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纳米级靶向超声造 影剂正日渐崛起,其分子小、穿透力强的突出特性,将有力地 推动超声分子成像与靶向治疗向血管外领域拓展[”]。朱叶 锋等心u用生物素一亲和素系统,使超声造影剂与抗体牢固结 合,制备出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在体外寻靶实验中,该 造影剂可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有学者[z却制备一种可 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纳米造影剂(polylactic acid,PLA),其表 面连接抗HER2抗体,该抗体能特异结合到过度表达HER2 受体的乳腺癌细胞,流式细胞仪与共聚焦显像证实,该纳米造 影剂与细胞结合,超声显像增强。 3超声分子探针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景香香等[81将自制超声微泡造影剂“表活显”(surfactant fluorocarbon-filled mierobubbles,SFCMB)与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PS)结合,制备成对白细胞具有靶向性 的超声造影剂(SFCMB-PS),将该靶向造影剂用于兔肾缺血 再灌注模型,发现该部位的造影剂回声较其余部位正常肾脏 的造影剂回声明显增强,这是由于“表活显”经PS修饰后能 大量黏附在激活的白细胞表面,并被完整吞噬。有学者采用 生物素一亲和素一生物素(BSB)桥连技术,构建携带抗P一选择 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MB-BSBp),将其用于小鼠骨骼 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研究, 结果显示MBp的声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可用于评价 微血管炎症或相关的血管内皮反应印】,其结果与Klibanov 等[1们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丽掣273研究发现Tat蛋白转导域/质粒DNA/Liposome
(TDL)复合物,可作为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超声靶向破坏 微泡可以促进TDL复合物介导的基因转染,并对细胞活性无 明显影响,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有学者[剐将靶向GPⅡb/IIIa微泡联合超声诊断,用于促 进急性冠状动脉血栓的血管重塑及微血管愈合。在溶栓方 面,通过血栓靶向微泡的应用证实其不仅能溶栓,亦能用于评 价溶栓治疗的效果比“。 4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靶向超声微泡(球)造影剂的研发促进了超声分子影像学
万方数据
±垦璧堂璧堡垫查;Q!!至笙!!鲞整!麴曼!i!』坚型!巴!受!曼!!!!!!!:!!!!:坚!;!:型!!
·923·
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 入研究:①超声分子探针的靶向性能:由于涉及多学科特别是 化学、免疫学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才有可能制备出可应用于 临床的靶向分子探针,②要实现血管外的靶向,需重视稳定性 更好的超声造影剂的研发,如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液态氟 碳纳米粒}③增加连接在微泡(球)表面的靶分子的“臂”长度, 有利于微泡(球)高浓度地聚集于靶点;④对超声微泡(球)进 行修饰,使其具有同时增强其他影像方式的能力,以实现多种 影像方式的优势互补[3町}⑤进一步优化超声造影剂的载药、 载基因的能力,以在显像的同时进行治疗。
随着国内关于“超声分子影像学”概念的首次提出[1],超 声分子成像成为当前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超声分子 成像技术系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小于红细胞的超声造影剂表 面,通过血液循环特异性地积聚于靶组织,观察靶组织在分子 或细胞水平的特异性显像,能够反映病变组织在分子基础上 的变化。其优点包括:①元创、无毒、无放射污染;②超声显微 镜已能对细胞结构进行活组织观察,达到与病理显微镜相媲 美的水平;⑧能实时、动态、多次重复地对靶组织进行观察口1; ④可设计单靶点、多靶点和多模式的超声分子探针;⑤最近研 究发现的敏感粒子声学定量(SPAQ)技术[33能实现对肿瘤表 达受体水平的在体、动态、实时定量;⑥敏感度高,可以探测到 单个超声微泡的信号n],微泡直径约1~3/zm,直径明显小于 大多数细胞,表明超声可以探测到单个细胞甚至比单个细胞 更微小的结构的信号;⑦可用于直接测量微血管或大血管内 的血流速度。
靶向超声微泡(球)造影剂还可载药物或基因用于治疗。 有学者[261通过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骨骼肌血管新生的研 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 有效的无创技术。王志刚等∞3。嘲发现,该技术可介导VEGF 基因与HGF基因在缺血心肌内的高效转染并促进血管新 生.为心肌梗死的基因治疗提供新途径打下理论基础。任建
按照不同的功能,超声分子探针又可分为单功能(只用于 超声分子显像)、多模态(不仅可用于超声分子显像,还可同时 增强其他影像方式显像,如同时增强荧光分子成像、CT分子 成像等)以及多功能(不仅用于成像,还可用于载药、载基因治 疗‘73)三类。 2超声分子探针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2.1炎症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炎症反应启动后产生一 连申分子信号,导致白细胞向炎症灶趋化、聚集。针对血管内 皮细胞在炎症发生时高表达的整合素类分子或者白细胞表达 的分子,可以制备靶向这些分子的超声微泡(球)造影剂,用以 评估炎症过程。
Progress of ultrasound moleci—gang。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maging,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ltrasound molecular probe technology,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 has be— come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molecular imaging research field.The design of molecular probes is the key point and prerequi— site for 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People increasing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rgeted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which are the ultrasound molecular probe.The intersec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 sound molecular imaging. [Key words3 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Ultrasonography;Contrast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