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苷的提取精制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芦荟苷的提取精制方法研究

芦荟苷的提取精制方法研究

HSCCC分离纯化芦荟中的有效成分及结构鉴定方仲根在《芦荟的活性成分与疗效作用》中提出:新鲜芦荟所含的成份十分复杂,至今发现其含有以芦荟素为首的160多种有效成份,另外尚有其他未知物质多达数百种。

芦荟的药用成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植物石炭酸成份、蒽醌类物质、糖类、氨基酸、有机酸、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活性酶、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可广泛添加于医药、美容和保健品中,它神奇的药用价值也已经被多个实例所证实1,如从斑纹芦荟中分离得到的芦荟苦素证实具有抗肝炎、中和毒素、抗肿瘤的作用;芦荟多糖是高效的机体促进剂,能通过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而我们的目标物芦荟苷更具有健胃、泻下,可抗过敏,排毒,防紫外线等作用2。

蒽醌苷类物质主要由大黄素及其苷类组成,其主要物质有芦荟苷、7-羟基芦荟大黄素苷、大黄酚及其苷、蒽酚、高那特芦荟素、芦荟皂草等3。

芦荟所含的蒽醌类还有二聚体形式存在的。

芦荟苷属于蒽醌苷类,为极性化合物,是由糖分子与蒽酮10位上的碳原子直接连接形成的苷,称为C苷。

其易溶于甲醇、乙醇中,在热水中也可溶解,冷水中溶解性较差,几乎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

芦荟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只有经过水解除去糖后才易被氧化,芦荟苷有荧光反应,而且在不同的pH值下会出现不同的荧光。

芦荟苷中含有酚羟基所以具有一定的酸性,能与不同的碱形成类盐物。

所以在碱性溶液中比在中性的有机溶媒中溶解度大得多4。

芦荟苷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A和B,两者的差异在于葡萄糖基团在蒽酮基的位置不同(两者的葡萄糖基都在10位的碳上发生取代,芦荟苷A分子具有反式结构。

芦荟苷B分子具有顺式结构),而且两者组成的比例因使用的提取方式不同易发生变化。

结构式如下5:研究背景:芦荟有效成分多样复杂,而且很多化学成分的性质是非常相近的,因此分离芦荟中各种单体的技术还不成熟,现在应用的芦荟产品大多数是芦荟提取的混合物,如果能制备性分离芦荟中的有效成分,应用于药品和保健品中,特别对医疗行业将会是一个很有利的发展方向,因此,能够建立一种提取分离芦荟活性成分的方法和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将会是一大进步。

芦荟中芦荟苷的提取分离

芦荟中芦荟苷的提取分离

芦荟中芦荟苷的提取分离摘要:文章对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中的芦荟苷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及分离,获得芦荟苷结晶,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提取方法探讨,比较了现有提取工艺的优劣。

关键词:库拉索芦荟;芦荟苷;提取分离1概述1.1芦荟的药用价值及意义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现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均有栽培。

芦荟品种繁多,其中美国翠叶芦荟,又称库拉索芦荟,是芦荟家族中最具药用和美容功效的品种。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芦荟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芦荟含有的蒽醌类物质、多糖类物质在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肿瘤、艾滋病等基础及应用研究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易用的优良天然药物资源。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同样表明芦荟中蒽醌类和芦荟多糖类物质作为芦荟中的主要成分,的确具有抗胃溃疡、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护肤美容等功效。

1.2芦荟苷提取分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目前,国内上市的芦荟系列产品逐渐增多,如饮料、保健品、药品、美容化妆品等早已走进千家万户。

芦荟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与芦荟的化学成分有关。

芦荟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到目前为止,被测知的各种化学成分已超过160种。

但根据现代研究表明,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可以分为: 蒽醌类化合物、糖类、氨基酸和各种有机酸、维生素、酶(多肽)、矿物质。

芦荟苷是蒽醌类化合物中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随着对芦荟功能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芦荟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进展,现代医学对芦荟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药理作用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表明芦荟在乙醇、氯仿、苯、水的提取物中,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强,且同种溶剂提取物芦荟的干燥叶比新鲜叶活性强。

从芦荟叶提取有活性化学物质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等的过程分为如下步骤:①提取含可溶性物质的芦荟原汁;②将芦荟提取液的pH值调至3~3.5;③向芦荟原汁中加入水溶性、低脂族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醇以沉淀有效化学物质,得到多相溶液;④除去多相溶液中的水溶性、低脂族极性溶剂及可溶性物质以分离获取沉淀状态的有活性化学物质;⑤干燥沉淀有活性的化学物质。

保健食品中芦荟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保健食品中芦荟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芦荟胶囊、芦荟片剂、芦荟汁等保健食品种芦荟甙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芦荟胶囊、芦荟片剂、芦荟汁等保健食品中芦荟甙的测定。

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量10mg。

本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0~100µg/mL y=1124194x+3215:线性关系r=0.99992.原理用甲醇+水(55+45)作为溶剂,提取试样中的芦荟甙,经高效液相色谱仪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293nm条件下检测,以芦荟甙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3.试剂(1)甲醇:色谱纯。

(2)水:重蒸水。

(3)芦荟甙标准品:纯度≥98%。

(4)芦荟甙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芦荟甙标准品10mg,加流动相甲醇+水(55+45)溶解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4.仪器设备(1)高效液相色谱仪,附紫外检测器。

(2)色谱柱 C18(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填料为填充剂)或具同等性能的色谱柱,150mm×6mm,5μm。

(3)超声波清洗器。

(4)C18净化富集柱 C18预柱子装量0.5g,分配型。

(5)离心机3000r/min。

5.色谱分离条件(1)流动相:甲醇+水55+45。

(2)流速:1mL/min。

(3)柱温:40℃。

(4)检测波长: 293nm。

(5)灵敏度:0.016AUFS。

(6)进样量:10μL。

6.分析步骤(1)试样制备将固体试样粉碎成粉末状,混匀。

准确称取上述经处理后的试样1.00g于50mL容量瓶中,加检测用流动相30mL溶解,经超声振提5min加流动相定容50mL,离心沉淀,上清液经滤膜(0.45μm)过滤,芦荟汁饮料直接经0.45μm滤膜过滤。

(2)测定步骤分别精密吸取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依上述色谱条件,以保留时间定性,用外标法计算试样中芦荟甙的含量。

7.计算公式A1×C×VX= —————A2×m式中:X—试样中芦荟甙含量mg/g(mg/ mL);A1—试样中芦荟的峰面积;C—标准溶液浓度,mg/ mL;A2—标准液中芦荟甙的峰面积;V—试样定容体积,mL;m—试样质量,g(mL)8.允许误差同一试样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10%。

芦荟苷的提取工艺流程

芦荟苷的提取工艺流程

芦荟苷的提取工艺流程
芦荟苷的提取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1、预处理。

选取新鲜芦荟叶,进行清洗、消毒、去边角处理,然后打浆并使用胶体磨进行粉碎。

2、酶解。

将粉碎后的芦荟原料与含有复合酶的磷酸缓冲溶液混合均匀,加热并进行酶解,以提取芦荟苷。

3、过滤与纯化。

酶解后的溶液通过微滤膜和超滤膜进行过滤除杂,以去除不需要的成分和杂质。

4、层析分离。

超滤清液进入层析柱进行除杂,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

5、浓缩与干燥。

将层析柱的透过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进行真空干燥,以去除水分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性能。

6、精制。

干燥后的产品进行精制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芦荟苷的纯度和质量。

整个提取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PH值、流速等条件,以保证提取和纯化效果。

此外,不同的提取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使用超高压提取器、撞击流提取、空化破壁提取器等技术。

芦荟中芦荟甙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芦荟中芦荟甙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芦荟中芦荟甙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姓名:张美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食品科学指导教师:张根义20060601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学成份有关的。

已从芦荟属植物中检出18种微量元素、11种游离氨基酸、21种有机酸、维生素、缓激肽、葸醌类、酚类、甙类、糖类等70余种成份,根据研究表明,芦荟的主要化学成份分为以下6大类12J。

l、蒽醌类化合物芦荟中主要有机活性成份是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包括芦荟甙、芦荟泻素、芦荟霉素、阿劳辛、芦荟熊果甙等。

芦荟所含葸醌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品种、栽培条件、收获时期都会有较大变动。

芦荟甙和芦荟泻素的药用价值为健胃和通便,芦荟霉素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的作用。

阿劳辛有抗癌、抗菌、中和毒素的作用,还有具有抗菌作用及抗霉作用,可以治疗因水疱所引起的白癣菌,芦荟熊果甙具有抗溃疡的药用功能。

2、糖类这里是指芦荟所含的葡萄糖、甘露糖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多糖。

芦荟叶肉中的粘液主要成份是甘露聚糖,这是一种线性多糖聚合物,不同种的芦荟所含葡萄糖和甘露糖的比例不同,但葡萄糖和甘露糖都连接成线性聚合物,此外,也发现在一些芦荟品种的叶肉汁液中含有少量的阿拉伯糖和鼠李糖。

芦荟多糖对于癌症和爱滋病的防治有良好作用。

芦荟甘露聚糖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芦荟多糖在提高人类免疫力方面的作用最近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

3、氨基酸芦荟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8种人体所必需且不能被人体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在芦荟的新鲜叶汁中均有一定含量。

4、脂类及有机酸芦荟中脂类成份有:类异戊二烯、烷烃、脂肪酸及甾醇类物质。

芦荟中已知的有机酸包括琥珀酸、苹果酸、乳酸等。

芦荟中的有机酸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时的有机酸含量有普遍增高的趋势。

5、矿物质芦荟中有几十种矿物质元素,包括硅、铝、镁、钙、锰、钴、钛、铬、铜、磷、钠、锌、镍、钒和银等,不同产地来源的芦荟,所含的矿物质的量也不尽相同。

芦荟甙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芦荟甙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f o u nd a t i o n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t of a l o i n p r o d uc t t e s t i n g .
Ke y wo r d s :a l o i n ;e x t r a c t i o n;d e t e c t i o n;p og r r e s s
虫、 增强免疫、 美容、 保湿等功效 l J 。芦荟最重要 的药用成分是 蒽醌 类化合物 , 其 中芦荟 甙 ( A l o i n ) 和芦 荟大 黄素是 主要成 分 。芦荟 甙 又名芦 荟 大黄素 甙, 有时也称为芦荟素 , 分子式为 c : H 船 0 , 相对分 子质量 4 1 8 , 黄色针状 晶体 , 无味或基本无 味, 易溶 于甲醇、 乙醇或丙酮 , 可溶于水 , 微溶于氯仿和乙醚 ,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m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me t h o d o f e x t r a c t i n g a l o i n;d i f f e r e n t d e t e c t i n g me t h o d s o f a l o i n i n s a mp l e s ,a n d d e t e c t i o n me ho t d s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me ho t d s o f a l o i n a c c u r a c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l a y t h e
热水 中溶解 度增 大 。药 典 里 面 的 芦 荟 称 为 中 药 芦 荟, 习惯 上 又称 为 老 芦 荟 , 药 用 成 分 主 要 就 是 芦 荟

芦荟苷的提取分离研究--天然药物化学作业

芦荟苷的提取分离研究--天然药物化学作业

化工学院09级制药一班马星20091413 2011/11/4芦荟中提取芦荟苷一、芦荟简介芦荟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仙丹草。

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

更兼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显得倍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1、种属名称科中文名:独尾草科Asphodelaceae属中文名:芦荟属(Aloe)别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英文名:Aloes现存芦荟有三百多个品种,被广为利用的主要有库拉索芦荟( A loe vera L ) 、木立芦荟( A . arborescens ) 、好望角芦荟( A . ferox Mill ) 、开普芦荟( A . af ricana ) ,被民间少量应用的有皂质芦荟( A . saponaria ) 、中华芦荟( A . varavia ) 、不夜城芦荟( A . nobilis )等。

2、产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荟本是热带植物,生性畏寒,但也好种活。

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后传入美洲。

3、植物形态一般芦荟为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

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

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

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4、包含成分芦荟含有多化学成分,蒽醌类化合物是芦荟有机活性成分中的最主要部分。

主要有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芦荟大黄素甙(Aloin, Barbaloin)芦荟大黄素甙的异构体异芦荟大黄素苷(Isobarbaloin)、高塔尔芦荟素(Homonatalo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glucoside)、蒽酚(Anthranol)等化合物。

5、药用价值芦荟作为一种天然药用植物,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芦荟甙的提取、分离与检测

芦荟甙的提取、分离与检测

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芦荟甙的提取、分离与检测学生姓名王姿雅所在院系化学化工系专业班级应用化学2012级学号 2012030198 指导教师(职称)纪桢(讲师)日期 2014年 12月 10日芦荟甙的提取、分离与检测王姿雅(安康学院化学化工系,陕西安康,7250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芦荟甙的提取方法。

各种样品中芦荟甙的不同检测方法。

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探讨芦荟甙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开发芦荟甙产品检测打下基础。

关键词:芦荟甙;提取;检测Extrac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oinWang Ziya(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725000)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extracting aloin; Different detecting methods of aloin in samples, and detection methods,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aloin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oin product testing.Key words: aloin; extraction; dete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芦荟甙的提取方法 (1)1.1有机溶剂提取法 (1)1.1.1浸渍法 (1)1.1.2渗流法 (1)1.1.3连续回流提取法,又称索氏提取法 (1)1.2超声波提取法 (2)1.3综合提取分离法 (2)2.芦荟甙的分析与检测 (2)2.1重量法 (2)2.2斑点面积法 (2)2.3层析法 (2)2.3.1纸层析法 (3)2.3.2纸电泳法 (3)2.3.3薄层层析法(TLC) 薄层扫描法和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TLC—UV法) (3)2.4分光光度法 (3)2.4.1 中国药典法2000版[6] (4)2.4.2柱层析—分光光度法 (4)2.4.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4)2.5荧光分光光度法 (4)2.5.1芦荟甙—硼砂荧光体系测定法 (4)2.6毛细管电泳法 (4)2.7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5)3.小结 (5)参考文献 (6)前言芦荟(Aloe Vera)系百合科草本植物,是一种具有医疗、保健、食用和观赏的植物。

芦荟苷化学合成

芦荟苷化学合成

芦荟苷化学合成芦荟苷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芦荟苷化学合成的研究是为了解决芦荟苷来源有限、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及为了满足医药和保健品行业对芦荟苷的需求。

芦荟苷的化学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化学合成和酶促反应合成。

化学合成方法中,最常用的是通过糖类和芦荟醇之间的反应来合成芦荟苷。

具体步骤如下:选择适当的糖类作为底物,常用的有葡萄糖、甘露糖等。

然后,将底物与芦荟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芦荟苷。

这个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溶剂和温度下进行,并添加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酶促反应合成方法利用特定的酶作为催化剂,使底物发生转化生成芦荟苷。

这种方法相对于化学合成方法来说更加环保和高效,因为酶具有高效催化作用,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合成目标产物。

酶促反应合成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无论是化学合成方法还是酶促反应合成方法,芦荟苷的合成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底物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糖类底物可以影响芦荟苷的合成效率和产率。

不同的底物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合成需求进行选择。

2.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对芦荟苷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催化剂有酸、碱、金属催化剂等,需要根据反应条件和底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3.反应条件的优化:合适的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率。

反应温度、溶剂选择、反应时间等条件都需要进行优化。

芦荟苷化学合成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芦荟苷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为芦荟苷的应用拓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目前,芦荟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芦荟苷的化学合成研究将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促进其在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应用发展。

芦荟苷的化学合成是解决其来源有限、成本较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底物、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高效、高产的芦荟苷合成。

芦荟苷的化学合成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芦荟苷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动芦荟苷在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应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SCCC分离纯化芦荟中的有效成分及结构鉴定方仲根在《芦荟的活性成分与疗效作用》中提出:新鲜芦荟所含的成份十分复杂,至今发现其含有以芦荟素为首的160多种有效成份,另外尚有其他未知物质多达数百种。

芦荟的药用成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植物石炭酸成份、蒽醌类物质、糖类、氨基酸、有机酸、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活性酶、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可广泛添加于医药、美容和保健品中,它神奇的药用价值也已经被多个实例所证实1,如从斑纹芦荟中分离得到的芦荟苦素证实具有抗肝炎、中和毒素、抗肿瘤的作用;芦荟多糖是高效的机体促进剂,能通过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而我们的目标物芦荟苷更具有健胃、泻下,可抗过敏,排毒,防紫外线等作用2。

蒽醌苷类物质主要由大黄素及其苷类组成,其主要物质有芦荟苷、7-羟基芦荟大黄素苷、大黄酚及其苷、蒽酚、高那特芦荟素、芦荟皂草等3。

芦荟所含的蒽醌类还有二聚体形式存在的。

芦荟苷属于蒽醌苷类,为极性化合物,是由糖分子与蒽酮10位上的碳原子直接连接形成的苷,称为C苷。

其易溶于甲醇、乙醇中,在热水中也可溶解,冷水中溶解性较差,几乎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

芦荟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只有经过水解除去糖后才易被氧化,芦荟苷有荧光反应,而且在不同的pH值下会出现不同的荧光。

芦荟苷中含有酚羟基所以具有一定的酸性,能与不同的碱形成类盐物。

所以在碱性溶液中比在中性的有机溶媒中溶解度大得多4。

芦荟苷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A和B,两者的差异在于葡萄糖基团在蒽酮基的位置不同(两者的葡萄糖基都在10位的碳上发生取代,芦荟苷A分子具有反式结构。

芦荟苷B分子具有顺式结构),而且两者组成的比例因使用的提取方式不同易发生变化。

结构式如下5:研究背景:芦荟有效成分多样复杂,而且很多化学成分的性质是非常相近的,因此分离芦荟中各种单体的技术还不成熟,现在应用的芦荟产品大多数是芦荟提取的混合物,如果能制备性分离芦荟中的有效成分,应用于药品和保健品中,特别对医疗行业将会是一个很有利的发展方向,因此,能够建立一种提取分离芦荟活性成分的方法和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将会是一大进步。

由于提取分离纯化芦荟苷的技术的限制,在对芦荟苷功能性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很多功效的研究都是基于对蒽醌类物质总功效的研究,而芦荟苷是蒽醌类物质的代表,也是芦荟蒽醌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所以把功效归功于芦荟苷,要验证芦荟苷的具体功效也需要对芦荟苷进一步分离纯化。

本课题的核心即是寻找到高速有效分离纯化芦荟苷的方法。

一、分离提取芦荟活性成分的常用方法:色谱法:蒽醌苷类因分子含有糖,故极性较大,水溶性较强,分离和纯化都比较困难,一般都主要应用色谱法。

但在色谱之前,往往采用溶剂法或铅盐法处理粗提物,除去大部分杂质,制得较纯的总苷后再进行色谱分离。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由于其分子筛特性,可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外,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效果,适用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分离,在天然药物分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芦荟苷的分离也有实例证明,将所得芦荟苷粗提晶体溶解于70%甲醇中,溶液上于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层析,以70%甲醇不断冲洗,分段收集。

所洗脱依次得到:芦荟大黄素双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芦荟苷6。

后段收集淡黄色结晶,减压浓缩至干,即得到精制芦荟苷结晶。

所得芦荟苷纯度交高,分离效果较好。

虽然Sephadex LH-20可以反复使用,柱子的洗脱过程就是柱子的再生过程,但价格仍比较昂贵。

同时由于凝胶层析是以物质分子量的不同作为分离依据的,分子量的差异仅表现在流速的差异上,所以分离时流速必须严格把握。

因而分离操作一般较慢。

而且对于分子量相差不多的物质难以达到很好的分离。

此外,凝胶层析要求样品粘度不宜太高。

凝胶颗粒有时还有非特异吸附现象。

所以对于芦荟中分子量较接近的蒽醌类衍生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分离还有待研究。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商品聚酰胺是由酰胺键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

其酰胺基可与羟基酚类,酸类,醌类,硝基等化合物以氢键形成结合而被吸附,至于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其脂肪长链可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

聚酰胺在含水系统中层析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反向柱层析;在非水溶剂系统时,聚酰胺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其层析行为为正向柱层析。

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时,通常用水装柱,试样也尽可能做成水溶液上柱以利于聚酰胺对溶质的充分吸附,随后用不同浓度的含水醇洗脱,并不断提高醇的浓度,逐步增强从柱上洗脱物质的能力。

特别适应于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如黄酮、醌类、酚酸、含羰基化合物、羧基化合物等。

刘太平等人采用聚酰胺树脂富集与纯化芦荟蒽醌类化合物,通过对照乙醇梯度洗脱所得各组分的HPLC谱图,考察聚酰胺树脂富集、纯化芦荟蒽醌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并采用40% , 60% , 70% , 80%乙醇梯度洗脱,发现聚酰胺可以使芦荟蒽醌衍生物得到较好的分离9。

但聚酰胺柱层析时,易由于机械强度不大,粒度不均匀,而引起分离时流速较慢,一些小分子杂质混入的问题。

如果能够解决杂质混入的问题。

由于其操作简单,如果能够弥补它的不足,将会是一个分离芦荟苷的很好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法(影响因素较多):大孔吸附树脂又称聚合物吸附剂,大多为白色球形颗粒,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对有机物的选择性较好,不受无机盐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的影响。

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和筛选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极性、孔性结构也都不同,对化合物的吸附分离也不同。

并且还可以结合不同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相应的专用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的这些结构上的灵活性、使用范围的广谱性是其他分离技术不可比拟的。

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性和筛选性原理结合的分离材料,与以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原理不同。

它本身具有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

筛选性原理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所决定。

正因为有这些特征,使得有机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提纯得以大大简化。

由于吸附性和筛选性原理,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吸附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化学成分经一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

大孔吸附树脂孔径、比表面积及构成类型被分为许多型号,在应用中,可根据实际要求及化合物特性加以选择7。

芦荟主要含蒽醌类和多糖类等活性成分,目前对于大孔吸附树脂对芦荟有效成分进行富集纯化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但其可行性已由张美玲论证8。

而且实验结果表明NKA-ⅡH和CAD45树脂对芦荟苷都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芦荟有效成分的富集和纯化是可行的,而且完全可以克服传统加工方法存在的溶剂残留、污染,产率低等问题,而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再生重复利用。

但分离方法操作繁琐,影响因素较多,分离纯度较低,可考虑用于成分的粗分。

张美玲针对大孔吸附树脂对芦荟苷分离纯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大孔树脂对芦荟苷进行粗分离,后经硅胶柱层析(TLC法定性检测芦荟苷流出的位置)进一步纯化得最终芦荟苷成品,并用LC-GC或GC-MS联用对种产品进行定性分析。

硅胶为极性吸附剂,吸附力的大小取决于被分离物质的极性(极性越大,吸附力越强)和洗脱剂的极性(容剂极性越弱,硅胶对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越强)。

因此,用硅胶吸附色谱分离一组极性不同的混合物时,极性大的物质因吸附力大二洗脱慢;洗脱溶剂的极性增大,洗脱能力增强,洗脱速度加快。

此法虽然能提高所得芦荟苷的纯度但操作更加繁琐。

高速逆流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液-液分配色谱新技术。

因其不使用载体, 避免了有效成分被色谱载体的不可逆吸附, 且分离纯化同步完成, 有机溶剂消耗少。

欲用HSCCC进行成功的分离,选择适宜的溶剂系统非常重要。

不同的溶剂系统,具有不同的上、下相之比(比重轻者为上相,重者为下相) ,其黏度、极性、密度等性质相差甚远,对相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溶解、分配能力,形成分配系数的差异,对分离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可以通过薄层层析的分配系数来确定。

高速逆流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液-液分配色谱新技术。

因其不使用载体, 避免了有效成分被色谱载体的不可逆吸附, 且分离纯化同步完成, 有机溶剂消耗少,是分离科学技术的一个新分支。

该技术是一种不用固态吸附剂的全液态的色谱方法。

由于不使用固态支撑体,与其它的色谱技术相比, HSCCC能够完全消除支撑体导致的样品不可逆吸附和对样品的沾染、失活、变性等影响,实现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高纯度分离。

而用HSCCC进行成功的分离,选择适宜的溶剂系统非常重要。

不同的溶剂系统,具有不同的上、下相之比(比重轻者为上相,重者为下相) ,其黏度、极性、密度等性质相差甚远,对相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溶解、分配能力,形成分配系数的差异,对分离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可以通过薄层层析的分配系数来确定。

高速逆流色谱法的特点:1、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好。

由于溶剂系统的组成及配比可以是无限多的,因而从理论上讲HSCCC可以适用于任何极性范围内样品的分离,在分离天然化合物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

由于聚四氟乙烯管中的固定相为液体(不需要固相载体),因而可以消除固一液色谱中由于使用固相载体而带来的吸附损失,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物质。

2、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仪器操作简单,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低,一般的粗提物即可进行HSCCC的制备分离或分析。

3、回收率高。

HSCCC不需要固相载体,消除了由于样品在固相载体上的不可逆吸附和降解造成的损失,理论上样品的回收率可达100%。

在实验中只要调整好分离条件,一般都有很高的回收率。

4、重现性好,如果样品不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作用,酸碱性也不强,即使多次进样,其分离过程都保持很稳定,而且重现性相当好。

5、分离效率高,分离量较大。

由于其与一般的色谱分离方式不同,能实现梯度洗脱和反相洗脱,亦能进行重复进样,使其特别适用于制备性分离,产品纯度高,制备量大。

二、高效逆流色谱法的研究进展:溶剂系统的选择对于HSCCC分离十分关键。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溶剂系统的选择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是根据实际积累的丰富经验来选择。

根据溶剂系统的极性,可以分为弱极性、中等极性和强极性三类。

经典的溶剂系统有正己烷-甲醇-水、正己烷-乙酸乙醋-甲醇-水、氯仿-甲醇-水和正丁醇-甲醇-水等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