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高一化学教案8篇

高一化学教案8篇篇一:高中化学教案篇一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飞速进步,给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的综合开发研究与实验提到了首要位置。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才能造就适应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特别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
上课前,要认真剖析学生的认知,钻研课标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过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每当学到元素化合物时,需要通过演示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明了。
在必修1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x铁的重要化合物”实验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事先精心准备了实验。
用煮沸的蒸馏水新配制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铁钉以防氧化。
实验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后滴加NaOH溶液,让学3 4生观察现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准备做FeSO与NaOH的反应,34当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准备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现同学们低头耳语,有大胆的学生提出:初中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它必须在容器(试管)的上方,不让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师的演示动作错误?我本想就实验目的给学生做出口头解释,但忽又喜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疑点,勇于质疑,这是特别好的现象啊,应该尊重学生的疑问,让他们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答案。
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试管口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了灰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了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
此时,学生们用惊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实验结果,纷纷议论:为什么实验现象与教材不符?面对这种在意料中的情况,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踊跃发言,归纳出如下几条原因:(1)FeSO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易被空4气氧化。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范文7篇化学元素(Chemical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甲烷的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了解甲烷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能力。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能源利用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究科学的精神2、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解析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掌握甲烷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媒体选用:实验、投影、电脑动画、录像教学过程:[引言]初中的时候我们已学过甲烷,那么大家一起回忆下甲烷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学生回忆回答][教师讲解]由初中我们可以知道甲烷的分子式是CH4[板书]一、甲烷的结构1、甲烷的分子式:CH4[提问]那么甲烷的电子式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回答][板书]2、甲烷的电子式:[模型展示]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过渡]我们知道了甲烷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甲烷的性质,认识甲烷的用途。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甲烷的色态、水溶性,小心地闻气味,动手演示甲烷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实验器。
[归纳、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演示]将甲烷分别通入加了酸碱指示剂的盐酸、氢氧化钠、高猛酸钾溶液中。
[学生观察描述]溶液颜色均无变化[归纳、板书]2、化学性质:a、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讲述]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高一化学教案(4篇)

高一化学教案(4篇)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一【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
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
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教学重点】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高一化学教案设计七篇

高一化学教案设计七篇高一化学教案设计七篇高一化学教案设计都有哪些?基本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再将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编排,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教案设计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化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氯水的成分,知道氯水的漂白作用及其起作用的漂白物质2、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以及漂白粉的制取和漂白原理3、通过对氯水成分和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并能运用初步形成的观察方法进行全面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智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以及漂白粉的制取与漂白原理教学难点:氯水成分的探究推理、氯水的漂白作用教学工具教学用具:氯气、蒸馏水、NaOH溶液、集气瓶、干燥的红纸、紫色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探究实验:①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观察氯水的颜色②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AgNO3,再滴加稀HNO3,观察现象③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探究其成分及其作用④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入盛有干燥的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探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⑤把少量的NaOH溶液注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体会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氯气与非金属和金属的反应导入新课:利用一则报道,消防员用水驱散泄漏的氯气的事实引入新课二、氯水成分、漂白性物质的探究和Cl2与H2O的反应1、实验探究实验(1):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观察其颜色变化实验现象:氯水颜色变浅,呈浅绿色实验结论:氯气少部分溶于水,氯水中含有Cl2分子实验(2):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Cl-实验(3):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溶液出现红色,但后来红色又褪去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H+和漂白性物质实验(4):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进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湿润的红纸条褪色实验结论: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Cl2与H2O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2、Cl2与H2O反应的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HCl+HClO分析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HClO的性质和用途:a、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弱b、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杀菌、消毒c、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总结:氯水的的成分(三分四离):H+、Cl-、OH-、ClO-、Cl2、H2O、HClO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用棕色瓶盛装氯水三、氯气与碱的反应1、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其变化实验现象: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为无色2、从Cl2与H2O的反应来分析、理解Cl2与NaOH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漂白液的主要成分:NaCl、NaCl0,其中有效成分:NaClO3、从Cl2与NaOH的反应,写出Cl2与Ca(OH)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制备漂白粉的原理)漂白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Ca(ClO)2,其中有效成分:Ca(ClO)2总结氯气与碱反应的规律:氯气+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水思考:(1)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直接用次氯酸漂白,而要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制成漂白粉来漂白(2)制成的漂白粉进行漂白时,如何体现漂白性漂白粉漂白的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家庭漂白粉的漂白和失效的原理) Ca(ClO)2+2HCl====CaCl2+2HClO(工业上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思考:漂白粉应怎样保存四、氯气的用途根据氯气的性质,结合课本阅读、总结氯气的用途五、小结六、学生练习七、作业高一化学教案设计(篇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高一化学课堂教案七篇

高一化学课堂教案七篇高一化学课堂教案七篇高一化学课堂教案都有哪些?化学专业训练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课堂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化学课堂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构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经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经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经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明白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期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日教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资料)教师语言:今日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
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
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
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
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二、说方法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范例5篇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范例5篇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范例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模板为了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高一化学的内容,特制订2019年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
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
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
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
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
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
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019年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模板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一化学教学计划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