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邻甲苯氧乙酸

合集下载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促进CO2水合物生成实验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促进CO2水合物生成实验

Feb.2013现代化工第33卷第2期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2013年2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促进CO 2水合物生成的实验研究周诗岽1,2,王树立2,张国忠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常州大学油气储运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213016)摘要:针对CO 2水合物自然生成速度慢这一技术难题,利用实验室自制的水合物实验系统,开展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体系下CO 2水合物生成促进实验研究。

考察了CTAB 质量分数为200、300、500、700、900mg /kg 下对水合反应体系表面张力及CO 2水合物生成特性影响规律,分析了CTAB 对CO 2水合物生成促进作用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5种浓度下CTAB 添加剂均能够有效降低CO 2水合物相平衡点,温度越高,生成压力降低幅度越大,在最优用量为300mg /kg 下降幅可达27.7%。

水合反应体系的压力越低,CTAB 促进CO 2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降低越大,促进效果越明显。

该研究对于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CTAB ;水合物;CO 2中图分类号:TQ5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3)02-0060-04Analysis on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of CO 2hydrateformation with CTAB additiveZHOU Shi-dong 1,2,WANG Shu-li 2,ZHANG Guo-zhong 1(1.College of Pipeline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China ;2.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1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CO 2hydrate ,the CO 2hydrate formation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with cationic surfactant 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additive.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CTAB (200,300,500,700and 900mg /kg )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the process of hydrate formation are investigated.The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of CO 2hydrate formation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TAB canreduce phase equilibrium point of CO 2hydrate.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the greater pressure reduction.With the optimal amount of CTAB (300mg /kg ),the pressure reduction for CO 2hydrate can reach the largest decline (27.7%).The induction time of CO 2hydrate in CATB is lower than that in pure water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e lower pressure of hydration reaction system ,the larger induction time of CO 2hydrate reduction.This study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rate of hydrate formation.Key words :CTAB ;hydrate ;CO 2收稿日期:2012-09-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6015);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1D50060606)作者简介:周诗岽(1978-),男,博士生,副教授,zsd@cczu.edu.cn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邻甲苯氧乙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邻甲苯氧乙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邻甲苯氧乙酸
农邦写;黄锁义
【期刊名称】《化工技术与开发》
【年(卷),期】2010(039)011
【摘要】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氯乙酸和邻甲苯酚合成邻甲苯氧乙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加快合成邻甲苯氧乙酸.反应过程考察了邻甲苯酚与氯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在85℃下,邻甲苯酚和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5,催化剂质量为0.3 g,反应时间为3.5h.此反应所得到的邻甲苯氧乙酸的产率为47.07%.该催化剂的用量很少,而且易于回收,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总页数】3页(P1-2,5)
【作者】农邦写;黄锁义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系,广西,百色,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5.5
【相关文献】
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 [J], 农邦写;黄锁义;黄世稳;陆海峰
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对甲苯氧乙酸 [J], 农邦写;黄锁义
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苯氧乙酸 [J], 农邦写;黄锁义;程金生;黄上峰
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间甲苯氧乙酸 [J], 农邦写;黄锁义
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活化催化合成香豆素 [J], 张海军;施磊;陈建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邻苯二甲酸氢钾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胶团相互作用

邻苯二甲酸氢钾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胶团相互作用

邻苯二甲酸氢钾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胶团相互作用朱艳;李莉【摘要】用紫外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的加入能使芳香反离子的吸收光谱特征峰发生红移.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混合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值λmax 随pH的增大而减小.这被解释为在pH=1的酸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形式存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与芳香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阳离子-∏相互作用.在pH=13的碱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根的形式存在,邻苯二甲酸根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引力作用.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发现芳香反离子与胶团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比各组分的表面张力低,其原因归结于邻苯二甲酸氢根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阳离子-∏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4)001【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阳离子-∏相互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芳香反离子;表面张力;静电引力【作者】朱艳;李莉【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11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有疏水效应存在,可以形成液晶球形胶团、棒状胶团、囊泡,层状相等多种形态各异的分子聚集体[1].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形成何种聚集体取决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及其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近年来发现当一定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加入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3],相互作用分子的形态会发生变化[4].因此,芳香反离子与阳离子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质以及芳香反离子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形态的影响机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由于苯环在紫外可见区有较强的吸收,可以用紫外光谱的方法来研究芳香反离子与胶团的相互作用.毛敏[2]等人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在0mo l·L-1和3mmo l·L-1与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混合液的紫外光谱图,发现特征峰红移,说明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其更多的细节问题没有讨论.本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不同的 pH值下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并测定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芳香反离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1.1 试剂季铵盐 (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酸氢钾 (天津化工有限公司)、盐酸、氢氧化钠 (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1.2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UV-2450)、电子天平 (M ep tler AE 163)、pH计 (上海民仪电子有限公司pHS-25)、表面张力测定装置 1套、恒温水浴 1套.1.3 步骤配置了1.20×10-3 mo l/L(pH=4.21),1.25×10-3 mo l/L(pH=4.16),1.30×10-3 mo l/L(pH=4.11)3种浓度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 (芳香反离子),测定其溶液的紫外光谱,确定该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然后加入浓度一定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观察特征峰的移动情况;改变水溶液中邻苯二甲酸氢钾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量比例,观察特征峰的移动情况;改变水溶液的 pH值,观察邻苯二甲酸氢钾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水溶液特征峰的移动情况,测定邻苯二甲酸氢钾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合紫外光谱研究邻苯二甲酸氢钾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相互作用.2.1 紫外光谱吸收峰的确定由图 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均在 280nm有一个很强的吸收峰 (为苯环的特征吸收峰),这个特征吸收峰可作为本次实验的参比峰.2.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邻苯二甲酸氢钾混合液的紫外光谱将3.0×10-3mo 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1.30×10-3mo l/L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图,见图2.图 2明显显示体系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液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λmax值由 280nm(曲线 2)红移至285 nm(曲线 1).这应该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与芳香反离子之间存在羧基与表面活性剂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吸引 (产生蓝移),苯环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分子的极性头靠近产生阳离子-∏相互作用 (产生红移)的综合结果.其机理可能是苯环激发态的极化率比其基态要大,激发态与阳离子的相互作用比基态与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要强,因此在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激发苯环所需的能量变小,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溶液中芳香反离子吸收峰的红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表面存在大量的正电性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极性头),且由于疏水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这些正电性基团的运动性大大受到限制,根据中子镜面反射的结果,饱和吸附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分子在吸附层中并不排在同一个面上,极性头呈锯齿状排列.因此当邻苯二甲酸氢根离子加入时,羧基与表面活性剂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吸引,苯环则与另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分子的极性头靠近,产生较强的阳离子-∏相互作用.图3是将3.0×10-3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与1.30×10-3mo l/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不同体积比混合观察其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曲线 1为季胺盐水溶液 10mL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 5mL混合;曲线 2为季胺盐水溶液 5mL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 10mL混合.从图 3可以看出曲线 1和曲线2λmax值都在 285nm的左右,说明在其浓度范围内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与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受两种分子数量比的影响不大.2.3 酸碱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邻苯二甲酸氢钾混合液的影响将3.0×10-3mo 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1.30×10-3mo l/L邻苯二甲酸氢钾等体积混合液用氢氧化钠和盐酸分别将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调至 pH=13和 pH=l,此时邻苯二甲酸氢根离子分别转变为邻苯二甲酸根离子(pH=13)与邻苯二甲酸 (pH=1).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根离子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分别见图 4,5.pH=13时的苯环特征吸收峰发生了变化,λmax从 280nm蓝移到 267nm.而邻苯二甲酸氢根离子转变为邻苯二甲酸 (pH=1)时的λmax值为 291 nm.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λmax 280nm相比,pH=13时λmax处于更短的波长处,pH=1时λmax处于更长的波长处.然后又将上述溶液配置成 pH=3,pH=5,pH=8和 pH=11的 4种溶液,用紫外光谱法进行测试,得到图 6.图6说明,pH不同特征峰的位置不同 (pH=3时,λmax=286;pH=5时,λmax=278;pH=8时,λmax=272,pH=11时,λmax=271).实验结果显示 pH增加,λmax减小.这是因为在酸性和碱性的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别主要以邻苯二甲酸(pH小)和邻苯二甲酸氢根和邻苯二甲酸根 (pH大)形式存在.当以邻苯二甲酸形式存在时,峰值红移,这可能解释为邻苯二甲酸氢根离子的减少,减少了邻苯二甲酸氢根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静电作用,由于位置效应加强了邻苯二甲酸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阳离子-∏相互作用.当以邻苯二甲酸根形式存在时,峰值蓝移,这可能解释为邻苯二甲酸根离子的增加,邻苯二甲酸根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静电作用明显增强,邻苯二甲酸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阳离子-∏相互作用弱化.2.4 表面张力的测定用最大气泡法分别测定了季铵盐水溶液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以及季铵盐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见图 7~9.从图 7~9可以看出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液中加入芳香反离子溶液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分子与芳香反离子之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阳离子-∏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当邻苯二甲酸氢根反离子大量进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吸附层中,除了阳离子-∏相互作用外,由于静电相互吸引作用屏蔽了部分电性排斥作用而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吸附层中排列的更为紧密,含有芳香反离子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表面张力比不含芳香反离子的表面张力要小,因此含芳香反离子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饱和吸附量比不含芳香反离子时饱和吸附量大.(1) 邻苯二钾酸氢钾溶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紫外光谱吸收峰由280nm红移至 285 nm,这是由于邻苯二钾酸氢根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主要发生阳离子-∏相互作用引起的.(2) 调节混合溶液的 pH值,当 pH=13时,也就是溶液呈现碱性时,紫外光谱吸收峰从 285nm转移到了 267nm,发生了明显的蓝移,这是因为在碱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根存在,邻苯二甲酸根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但当 pH=1时,溶液呈现酸性时,紫外光谱吸收峰从 285nm转移到 291nm,发生红移.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氢钾会以邻苯二甲酸形式存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与邻苯二甲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阳离子-∏相互作用.(3) 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液中加入芳香反离子溶液后,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再次说明紫外光谱吸收峰发生红移现象是因为两者间发生了阳离子-∏相互作用和静电作用的综合结果.【相关文献】[1] 朱步瑶,赵振国.界面化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2] 毛敏,黄建滨,肖进新,等.芳香反离子与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的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2000,58(11):1 358-1 362.[3] MA JC,DOUGHERTY D A.The Cation-π In teraction.[J].Chem Rev,1997,97:1 303-1 324.[4] GALL IVAN J P,DOUGHERTYD A.A computational study of cation-N0 interactionsvs.saltbridges in aqueousm edia:imp lications forp rotein engineering[J].JAm Chem Soc,2000,122:870-874.。

课程设计苯氧乙酸

课程设计苯氧乙酸

课程设计题目苯氧乙酸工艺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xxx学生xxx学号xxxxxxxxxxxx指导教师化学工程系课程指导小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xxx 学号xxxxxxxxxxxx设计题目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工艺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年产10万吨苯氧乙酸的合成工艺设计。

通过不同工艺的对比,确定并绘制出工艺流程图、反应釜等相关图纸,对工艺的可行性做出合理的规划选择。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得少于5篇,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后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工艺设计合理,将研究、开发的技术及过程开发的成果与过程建设、经济核算衔接起来;绘制出必要的设计图纸。

3. 综合应用化学工程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完成课程设计的撰写。

三、文献查询方向及范围1.利用学校的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查询卟啉在流动注射化学中的应用等中英文文献与硕博论文。

2.主要参考文献[1] 李毅群.新型相转移催化剂三丁基乙基硫酸乙酯铵催化合成苯氧乙酸的研究明. 化学试剂,2000, 22(1): 47-48.[2] 柴兰琴. 微波辐射下苯氧乙酸的合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133-135.[3] 李丕高,周玉强.微波辐射合成苯氧乙酸[J].农药。

2007,46(a):103-104,,[4] 彭安顺,赵长恩.醇催化合成苯氧乙酸[J].当代化工,2003,32(2):73-75.[5] 刘贤贤,覃雯.新型相转移催化合成苯氧乙酸的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4, 19(4):117-118.[6] Yu Z K, Liao S J, Xu Y. Hydrogenation of nitroaromatics by polymer-anchored bimetallic palladium-ruthenium and palla-dium-platinum catalysts under mild conditions[J]. 1997目录1前言 (1)1.1性质及用途 (1)1.2 产品特性............. . (1)1.3 产品工艺介绍 (2)1.3.1卤素衍生物与酚盐制备苯氧乙酸 (2)1.3.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苯氧乙酸...........................,.. (2)1.3.3 微波辐射合成苯氧乙酸的研究....................................,.,. (2)1.3.4 聚乙二醇催化合成取代苯氧乙酸 (2)1.3.5微波合成苯氧乙酸 (3)2 工艺设计 (5)2.1 工艺路线设计 (5)2.2 生产工艺 (5)2.2.1 工艺流程图 (9)2.2.2 生产操作 (5)3 可行性分析 (6)3.1工艺可行性分析 (6)3.2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6)结论 (7)参考文献 (8)附录..................................................... . ...... ...... . (9)1前言1.1性质及用途苯氧乙酸,CAS:122-59-8,分子式:C8H8O3,英文名称是:phenoxyacetic acid,一般物理性质见表 1。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辅助作用下球形、蠕虫状和网状Pd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辅助作用下球形、蠕虫状和网状Pd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辅助作用下球形、蠕虫状和网状Pd纳
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訾学红; 王锐; 刘立成; 戴洪兴; 张桂臻; 何洪
【期刊名称】《《催化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5
【摘要】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NaBH4为还原剂,通过调节水相体系中CTAB和NaBH4浓度,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Pd纳米粒子,合成过程简便易行且环境友好.结果表明,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Pd粒子形貌由纳米微球逐渐向纳米线网络形态转变.CTAB浓度和NaBH4浓度是决定Pd粒子形貌的两个重要因素.
【总页数】9页(P827-835)
【作者】訾学红; 王锐; 刘立成; 戴洪兴; 张桂臻; 何洪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催化化学与纳米科学研究室北京 1001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
【相关文献】
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粉煤灰漂珠/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J], 王悦;雷西萍;宋学锋;蔺彦梅
2.TiO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序交替层状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J],
张晟卯;张治军;党鸿辛;刘维民;薛群基
3.活性炭对四丁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吸附作用… [J], 刘京萍;李金
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辅助作用下球形、蠕虫状和网状Pd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J], 訾学红; 王锐; 刘立成; 戴洪兴; 张桂臻; 何洪
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石的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吸附霉菌毒素的效果[J], 刁亚南;朱连勤;陈甫;朱风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的制备及吸附废水中苯酚的性能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的制备及吸附废水中苯酚的性能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的制备及吸附废水中苯酚的性能王卓;郭俊元;张宇;张露;张国俊【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8(040)008【摘要】为高效去除废水中的苯酚,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沸石(以下简称改性沸石),研究了改性沸石投加量、废水pH、反应时间等对废水中苯酚去除的影响,分析了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苯酚的动力学过程、等温线过程以及热力学特征,探讨了吸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TMAB质量分数为1.2%时,改性沸石对苯酚的吸附量达到7.2 mg/g,明显高于天然沸石(1.1mg/g);改性沸石投加量6 g/L、反应时间40 min、pH=10的条件下,废水中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8.4%;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拟合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苯酚的过程,且吸附是自发、放热、熵增的过程.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苯酚的作用机制为:CTMAB中的R—N+(R为基团)与天然沸石表面双电层中的H+、K-发生交换后,R—N+与沸石表面结合,而CTMAB结构中的疏水基则向外(废水相),由此CTMAB在沸石表面形成了有机相,苯酚通过分配作用进入到沸石表面的CTMAB有机相中与R—N+缔合而得以去除.【总页数】6页(P907-912)【作者】王卓;郭俊元;张宇;张露;张国俊【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污泥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J], 赵梦梦;曹红霞;何建英;苏萌;常志显;张凌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研究 [J], 张国珍;高小波;武福平;杨光;巩师俞3.FeCl3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赤泥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和机理 [J], 刘江龙; 郭焱; 席艺慧4.FeCl3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赤泥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和机理 [J], 刘江龙; 郭焱; 席艺慧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牡蛎壳及吸附水中日落黄性能研究 [J], 朱思文;盛滢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_正丁醇_正庚烷_水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研究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_正丁醇_正庚烷_水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研究

文章编号:100025862(2001)02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研究Ξ莫春生, 邬实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摘要: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图;讨论了体系中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 m =W C 4H 9OH /W CT A B 对形成微乳状液单相区域大小的影响.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微乳的结构及结构转变.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乳状液;电导率中图分类号:O 647 文献标识码:A 微乳状液(Microemulsion )是一种由油、水(或盐水)、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助剂(如脂肪醇或脂肪胺)等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自发形成的透明或大半透明的新型油2水分散体系.由舒尔曼(Schulman )在1943年首先制得.这种分散体系具有很高的界面面积、稳定的热力学特性及对难溶液体的强溶解性,故被广泛地用在化妆品、制药、润滑剂、食品、农业喷洒、涂料、环境治理、清洗、燃料、化学合成、微孔介质的合成、纳米材料的制备、提高反应的动力学特性、三次采油、化学分析等诸多领域.作为一门近年突起的新兴技术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微观结构上说,微乳状液以极微小的油滴分散于水介质中,形成水包油型(O/W )微乳,或极微小的水滴分散于油介质中,形成油包水型(W/O )微乳.但与粗乳浊液不同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微乳在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程中可形成一种水和油均为局部连续的二连续结构.不同类型的微乳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反应介质是目前分子有序组合体性质研究的一大热点.许多研究发现,一些化学变化在二连续微乳中具有独特的反应特性[1~3].因此,研究在尽可能宽的组成范围内获得单相微乳的条件及确定其微结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报道了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分体系中微乳的形成,并利用电导率数据研究了微乳液的三种微结构及结构转变.1 实验部分1.1 试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 16H 33N (CH 3)3Br ,简称CT AB )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广州化学试剂厂生产,分析纯,前处理见文献[4];正丁醇(n 2C 4H 9OH )为表面活性助剂,北京化工厂生产,分析纯;正庚烷(n 2C 7H 16)作为油,上海光华化学试剂厂生产,分析纯;重蒸水.第25卷第2期2001年5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 L OF J I ANG XI NORM A L UNI VERSITY V ol.25N o.2 May 2001Ξ收稿日期:2001202214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72039)作者简介:莫春生(1956-),男,江西瑞昌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的研究.1.2 相图的制备 用拟三元相图表示上述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把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助剂的混合物作为一个组份,称为乳化剂,以E M 表示.在E M 中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k m =W C 4H 9OH /W CT AB .另两个组份分别为油和水.先在k m 一定时把一定质量的CT AB 和正丁醇混合,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油,在此三元(拟二元)混合物中,以R 表示起始含油量.以水滴定该E M 与油的混合物,体系由浑浊变为完全透明(形成微乳)时为第一相变点.继续以水滴定至体系由透明变浑浊(第二相生成)为第二相变点.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水,静置后观察相平衡.以水滴定不同R 值时之拟二元混合物即可得该k m 值时体系的相行为.以同样的方法可测得不同k m 值时体系的相图.1.3 仪器 以DDS 211A 型电导率仪(上海雷磁仪器厂)配以D JS 21或D JS 210型铂黑电极测定微乳的电导率κ.在微乳状液区电导率的测定与相图制备过程中的滴加水可同时进行.所有的滴定与测定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2 结果与讨论2.1 相行为 图1的a 、b 、c 和d 分别为22℃,不同k m 值时体系的相行为.由图可见,k m 在1~3范围内,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中在较大的组成范围内能形成单相微乳状液,且有随k m 值降低微乳区增大的趋势.而k m 值由3增大至4时,一个较大的微乳区分裂为两个小的微乳区.由此可以推测,随k m 值的增大,微乳区将进一步缩小.我们曾试图制备k m =1/2时体系的相图,但在实验温度下随水的滴入,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含量高体系呈透明凝胶状而使实验无法继续,但在更高的温度下应该能够获得更大的微乳区.微乳区的大小随k m 值而变实际上反映了体系中的含醇量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当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状液时,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助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油/水界面上与表面活性剂协同形成混合吸附膜.正是这种膜产生非常低的界面张力,有助于界面面积的扩大,促进极细小的微乳液滴的形成.二是适量的醇聚集在油/水界面上,使得环绕着微乳液滴周围的混合膜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界面易于弯曲、变形使得所形成的微乳液滴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这就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微乳状液能够自发形成且能长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微乳形成的过程中,并非含醇量越高越好.作为双亲化合物,醇在体系中的含量将影响混合吸附膜的亲水亲油平衡.在一定的含醇量范围内,醇的加入对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当体系中的醇过量时,由于其在油相和水相均有一定的溶解度,不论所形成的是油包水还是水包油型微乳,其内相中必含有一定的醇分子,它能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极性头缔合而使膜变得松散;另外,膜层中的醇量增多,必然导致膜的强度下降,使形成的微乳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实验温度下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中,k m 等于1是微乳形成和稳定的最佳条件;而k m ≥4时,过量的醇不利于微乳的形成.图中“两相区”中的相平衡主要以“水包油型微乳+过量油”的两相平衡为主.但当起始含油量较小时,与水包油型微乳平衡共存的是不透明的粗乳状液.2.2 电导率与微乳结构 电导行为是溶液的一种对结构相当敏感的重要性质.对于一个由导体和绝缘体随机组成的各向异性的样品,体系的电导率κ是随其组成Φ而变化的.Φ是样品中能导电的微粒所占的体积分数.当Φ很小时,因为能导电的微粒间相距甚远而彼此不相连,541第2期莫春生等 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研究图1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图a ,b ,c 和d 对应的k m 值分别为1,2,3和4故整个样品是不导电的.当Φ增大至某一个确定值时,能导电的微粒数增多,微粒间距缩小且开始彼此相连,形成导电链,体系的电导率开始急剧上升.把此Φ值记为ΦC ,称为“渗滤阈值”(Percolation threshold ),也可理解为导电微粒的临界体积分数.1979年,Lag ourette [5]发现渗滤电导理论可以用于微乳体系.对于油包水型微乳液,其电导率κ与含水量Φ间遵从下述关系式:κ=κ0(ΦC -Φ)α Φ<ΦC ,κ=κ0(Φ-ΦC )α, Φ>ΦC(1)式中ΦC 是渗滤阈值;κ0和α是常数.图2是典型的微乳电导率κ与含水量Φ间的关系曲线.当Φ<ΦC 时,α≠1,在此区域由于生成的W/O 型微乳液滴的数量少使得微乳的电导率极低,体系几乎是不导电的.当Φ>ΦC 时,α=1,此时由于体系中微乳液滴的数量增多至导电链形成而使κ直线上升直至Φ=Φb ,κ=κb .已经提出若干种机理用以解析油包水型微乳的渗滤电导行为,其中由Fletcher [6]提出的“液滴粘性碰撞”(sticky droplet collisions )模型是广为接受的机理之一.此机理认为,在渗滤阈值以上,含水量增大意味着油包水型微乳液滴的浓度增大,这会导致液滴间由于相互吸引而发生频繁的粘性碰撞,这种粘性碰撞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在油连续64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相中形成许多狭窄而细小的水管或称通道,反离子能够通过这些窄通道运动,使得溶液的导电能力迅速上升.显然,在含水量Φ≤Φb 时,形成的是油包水(W/O )型微乳状液.当Φb <Φ<Φm 时,电导率曲线出现反常行为,随含水量的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偏离原直线上升,趋势变缓,直至达到最大值κm .Zana 等人认为[7],在此阶段的初期,由W/O 型微乳液滴粘性碰撞而产生的细小水管或通道会迅速扩大或相互连接,使整个体系形如水管在油相和油管在水相且相互交错的网络.W/O 和O/W 型微乳液共存,但不呈球形.随含水量的进一步增大,溶液处于油和水皆为局部连续的一种过渡态中间结构,且逐步由W/O 型转为O/W 型.微乳液电导率曲线的这一特征常被用以确定存在二连续结构,即油和水皆为局部连续的微乳结构.当Φ>Φm 时,含水量足够高,溶液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κm ,水和油皆为局部连续的二连续微乳已全部转变为小的油滴分散至水介质中,故连续相为水相,形成的是水包油型微乳状液.随后体系的电导率κ反而下降是由于含水量的增大使得微乳液滴的浓度降低,相当于稀释作用,致使电导率下降.显然,在Φ>Φm 时,形成的是水包油(O/W )型微乳.因此,从微乳液的电导率曲线可以识别微乳的三种微结构,即油包水、水包油及二连续型.图2所示微乳的ΦC =3.5%;在含水量为3.5%~27.5%范围内形成W/O 型微乳;在65%~78.3%的含水量范围内形成的是O/W 型微图2 22℃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乳液 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未加水时体系的组成为1.75g C 7H 16+1.0833g CT AB +2.1667g C 4H 9OH (R =0.35,k m =2).乳;而当含水量落在27.5%~65%范围内时则形成二连续型微乳.实验表明,不论k m 值为多少,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混合物中滴加水,体系的组成从拟三元相图底边的相应点(由起始含油量R值确定)向连接水角的直线方向移动,微乳的电导率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在R 值很小时,加入水开始形成W/O 型微乳,微乳液滴就具有较大的浓度,因此,观察不到渗滤现象.其电导率曲线如图3所示.当R 值增大至在一开始形成的W/O 型微乳中微乳液滴间尚不能形成导电链时,渗滤现象出现(图1),且随R 值的增大,渗滤阈值也增大.随R 值的进一步增大,微乳液只出现W/O 和二连续型两种微结构.在由二连续结构向水连续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体系即发生相分离,形成上层为过量油,下层为O/W型微乳的两相平衡共存体系(即Wins or I 型微乳).起始含油量再大时,则只有W/O 型一种结构的微乳液在很窄的组成范围内形成.后两种情况下微乳液的电导率曲线分别示于图4和图5中.k m =1,起始含油量落在25%~45%之间时,在微乳区所得电导率曲线如图6所示.形成微乳后,电导率随含水量增大而上升,且有二连续微乳生成.但与其它微乳明显不同的是,当含水量位于约50%~65%之间时,微乳的电导率经历了一个开始下降随后再度攀升至最高点的过程.这种异常现象说明微乳经历了特殊的结构变化.实验观察到在此含水量范围内,体系虽为完全透明的均相,但粘度明显增大.在电导率达最低值时,整个体系形如凝胶冻状.我们称它为“微乳凝胶”(Microemulsion gel )结构,它是在表面活性剂含量高的体系中,微乳由二连续向水连续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的结构.Clausse 等人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正戊醇/正十二烷/741第2期莫春生等 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研究水体系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8].推测它的形成机理是在水和油皆为局部连续的二连续微乳介质中,由于表面活性剂浓度较大,进一步的滴加水使得表面活性剂分子间、表面活性剂与醇分子间能够依靠范德华力和氢键形成类似于线性大分子那样的骨架,在骨架中一部分分子链有图3 22℃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乳液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未加水时体系的组成为0.5g C 7H 16+1.1332gCT AB +3.3750g C 4H 9OH (R =0.10,k m =3)图4 22℃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乳液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未加水时体系的组成为3.0g C 7H 16+0.6654g CT AB +1.3333g C 4H 9OH (R =0.60,k m =2)图5 22℃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乳液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未加水时体系的组成为3.5g C 7H 16+0.3746g CT AB+1.1250g C 4H 9OH (R =0.70,k m =3)图6 22℃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乳液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未加水时体系的组成为1.50g C 7H 16+1.7500g CT AB +1.7500g C 4H 9OH (R =0.30,k m =1).序排列,构成网状结构,大量的水分子包含其中,质点的移动受到限制,使得电导率下降.由于质点间不是依靠化学键力形成网状结构,故它是不稳定的.实验中在滴加水的同时辅以磁力搅拌发现体系的粘度逐渐降低,电导率上升,最后体系又变为低粘性的水包油型均相微乳,完成了自W/O →二连续→O/W 类型的结构转变.84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参考文献:[1]夏瑞,李干佐.乙酰水扬酸在微乳液中水解动力学研究[J ].化学学报,1997,55:761.[2]RUS LI NGJ F.Radical vs anionic pathway in mediated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benzyl bromide in a bicontinuous mi 2croemulsion[J ].Langmuir ,1996,12(12):3067.[3]ONUOH A A C ,RUS LI NGJ F.E lectroactive my oglobin 2sur factant films in a bicontinuous microemulsion[J ].Langmuir ,1995,11:3296.[4]莫春生,钟前.温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盐溶液粘度的影响[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4):347.[5]LAG OURETTE B ,PEY RE LASSE J ,BONE D C ,et al.Percolative conduction in microemulsion type systems[J ].Na 2ture ,1979,281:61.[6]F LET CHER P D I ,ROBI NS ON B H.Dynamic processes in water 2in 2oil microemulsions[J ].Ber Bunsenges Phys Chem ,1981,85:863.[7]LADA A ,LANG L ,Z ANA R.Relation between electric percolation and rate constant for exchange of material between droplets in water in oil microemulsions[J ].J Phys Chem ,1989,93:10.[8]C LAUSSE M ,ZRADBA A ,NIC O LAS 2M ORG ANTI NA J.Water/S odium dodecylsulfate/12Pentanol/N 2D odecane mi 2croemulsions ,realm 2of 2existenc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M icroemulsion Systems ”[M].ROS ANO H L ,C LAUSSE M.Eds.New Y ork :Marcel Dekker I NC ,1987.3872425.Phase Behavior and Structural I nvestigation in Four 2Component System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n 2Butanol/n 2H eptane/W aterMO Chun 2sheng , W U Shi 2hua(Institute of Chem istry and Biological Science ,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China )Abstract :Pseudo 2ternary phase diagrams in four 2com ponent system of cetyltrimethylamm onium bromide/n 2butanol/n 2heptane/water were presented.The in fluence of cosurfactant 2to 2surfactant mass ratio ,k m =W C 4H 9OH /W CT AB on size of microemulsion region in the title system was ing electrical con 2ductivity measurement carries out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transition for microemul 2sions investigated.K ey w ords :cetyltrimethylamm onium bromide ;microemulsion ;conductivity941第2期莫春生等 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行为及微乳结构研究。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离子对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离子对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离子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称TEMB,是一种有机离子对的配体,它的分子式为C 16 H 33 N (CH 3 ) 3 Br。

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从化学、医药、电子化学到用于制取金属离子的生物材料制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TEMB的合成方法,通常采用偶氮叔丁基硼酸与三甲基溴化铵反应,以得到相应的TEMB配体。

由于TEMB具有空间包容性,和颜色变化等特性,因此它在分离离子和吸附金属离子过程中大量应用。

TEMB具有一系列优势,首先,它具有可控空间结构,可以用来装载金属离子,而不影响底物的活性,使其可以被用作金属离子的载体或体系化合物。

其次,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仍可保持良好的性能,可以被用作装配金属离子的工业溶剂。

同时,TEMB 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有效地将金属离子转化成溶液,并参与更多的化学反应。

此外,TEMB的疏水性也十分重要。

它可以将金属离子吸附在其表面上,避免金属离子被水溶液中离子的介电作用而弱化。

TEMB还可以和金属离子发生反应,使其可以与金属离子完全键合,从而保护金属离子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TEMB可以用来制备金属离子的化学物质,如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含金属有机分子(MOM)材料、可控氧化物(CO)材料和金属有机复合物(MOC)材料。

TEMB可以用来吸附和转移金属离子,因此,它是制取金属离子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TEMB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材料,它可以和蛋白质、RNA、DNA、细胞等形成分子复合物,从而制备多种生物材料,如载体蛋白质、分节复合物、电解质复合物和氧化物复合物等。

在生物材料领域,TEMB 的应用也是逐步增多的,它不仅可以使金属离子的分离和转移更加有效,而且还可以增加材料的稳定性,减少材料的毒性,大大提高材料的应用效果。

总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有机离子对,它具有空间包容性、良好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溶解性和疏水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电子化学和生物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亲水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亲水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亲水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是一种具有亲水基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6H33BrN,分子量为326.38。

其结构式为CH3(CH2)15N(Br)(CH3)3,由烷基链和溴原子组成。

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提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亲水基是指一个分子中与水分子相互吸引的化学基团。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烷基链和溴原子共同构成了亲水基。

这种亲水性使得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用作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它能够形成胶束结构,从而提高其他物质的稳定性。

其次,它还可以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相和水相之间传递反应。

此外,在石油开采领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亲水基可以用作钻井液的添加剂,提高钻井液的性能。

近年来,关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亲水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取得突破,为制备无毒、低毒的替代品提供了可能。

同时,高性能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以提高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

此外,钻井液添加剂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突破,研发出具有更高性能的钻井液体系。

3_4_5_三甲氧基苯乙酸的合成

3_4_5_三甲氧基苯乙酸的合成

因素 水平
A 温度 / ℃ B 时间 / h C w( NaOH) / %
1
50
5
30
2
60
7
40
2709源自50D 催化剂类型 TEBA CTMBA CTMBA + PEG-600
率 64. 2% ,但氰化钠剧毒,环境污染大。 作者探索了一条以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原
料,经二氯卡宾反应、还原反应两步获得产物的合成 路线,即以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相转移 催化二氯卡宾反应[8]得到 3,4,5-三甲氧基扁桃酸 ( Ⅱ) ,再 经 三 甲 基 氯 硅 烷 / 碘 化 钠 / 锌 体 系“一 锅 法”[9]还原 反 应 得 到 目 标 产 物。 原 料 廉 价 易 得,环 境污染小,操作简便,产率高。反应式如下:
·1241·
原料经合成反应得到 2-( 3,4,5-三甲氧基苯基) -2羟基乙腈后,再和二氯化锡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产率 70% 。但原料氰化钠剧毒,环境污染大。( 3) Wittig 反应 - 铬( Ⅵ) 氧化法[6]: 原料经 Wittig 反应、盐酸 酸化、CrO3 氧化等合成得到目标产物,但反应成本 高,污染大,后处理困难。( 4) 氰化增加碳链法[7]: 采用“一锅法”合成,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氯代、氰 化反应的连续反应,最后经 NaOH 溶液水解制得,产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和仪器 聚乙烯醇-400、600、800 ( PEG-400、600、800,天
津市福 晨 化 学 试 剂 厂) ,十 六 烷 基 三 甲 基 溴 化 铵 ( CTMAB,上海阿拉丁试剂厂) ,三乙基苄基溴化铵 ( TEBAC,上海阿拉丁试剂厂) ,β-环糊精( β-CD,上 海阿拉丁试剂厂) ,四丁基溴化铵( 上海阿拉丁试剂 厂) ,碘化钠(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均为 AR。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传质效率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传质效率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传质效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常用的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传质效率。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传质机理、应用领域和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分子结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分子结构中,主要包含一个季铵阳离子和一个十六烷基链。

季铵阳离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甲基基团组成,而十六烷基链是由十六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烷烃。

这种结构使得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既具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又具有疏水链的亲油性。

二、传质机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传质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起作用:吸附和扩散。

1. 吸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与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相互吸附。

通过吸附,溴化铵可以有效地与水溶液中的溶质进行相互作用,使其溶解度降低,从而实现传质的目的。

2. 扩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疏水链可以渗透到溶液中,与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

通过扩散作用,溶质分子可以在疏水链的带动下迅速传输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在的相界面,实现传质过程。

三、应用领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由于其良好的传质效率,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离子交换树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作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修饰剂,增加其吸附和传质能力。

在水处理领域中,离子交换树脂广泛用于水质净化和离子分离,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引入可以提高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提高其传质效率。

2. 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消毒剂和柔顺剂等产品中。

在洗涤剂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和乳化能力,提高洗涤效果。

在消毒剂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保证卫生安全。

在柔顺剂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使织物柔软,并减少静电产生。

四、优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高效传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扩散能力,能够快速将溶质传输到相界面,提高传质效率。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结构导向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结构导向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结构导向1. 引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抗静电性能。

它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洗涤剂、消毒剂、柔软剂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结构导向方法。

2. 结构特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分子式为C19H42BrN,其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碳链长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碳链长度为16,这意味着它具有较长的疏水碳链。

长碳链使得该物质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从而发挥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2.2 溴原子取代溴原子作为一个较大的原子,对分子整体的极性和亲水性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溴原子还带有正电荷,增加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

2.3 甲基取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三个甲基基团使得其分子具有较强的亲脂性。

这些甲基基团不仅增加了分子的疏水性,还能提高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3. 结构导向方法为了合成和优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结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溴化反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通过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来合成。

在反应中,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反应条件,可以调节产物的结构特征。

例如,增加溴代剂的用量可以增加产物中溴原子的含量,从而提高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

3.2 碳链长度调控为了控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碳链长度,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直链醇作为原料进行合成。

较长碳链长度可通过使用较长碳链醇来实现。

3.3 取代位点选择在合成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取代位点来引入甲基基团。

这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条件或催化剂来实现。

不同取代位点上的甲基基团会对分子的疏水性和亲脂性产生影响。

4. 应用领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由于其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抗静电性能,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领域:4.1 洗涤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常被用作洗涤剂的成分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水表面张力,改善洗涤效果,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分散作用。

年产6万吨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设计

年产6万吨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设计

年产6万吨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设计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MTPX)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是制备高级光滑剂、水凝胶剂、抗静电剂、无机滑动剂以及活性润滑油等的重要原料。


文给出了一种年产6万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基于十六烷基三乙醇与晴氯酸反应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磷酸,然后由十六烷基三甲基磷酸和氯化钾反应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原理。

该反应工艺采用恒温加热凝胶混合反应的方式,以质量的比例混合十六烷基
三乙醇、晴氯酸和氯化钾,设置恒温加热搅拌罐,加热至150℃,反应时间
2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通过离心分离和精
制工序得到。

经过经济分析,该工艺反应具有良好的回收率、经济性高、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并可达到设计要求的特点,所以是适合生产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的一种设计方案。

最后,根据该工艺反应工艺设备及工艺条件,结合当前经
济环境,根据文献资料,估算出该工艺反应的设备投资约为6亿元,单位产
品及各种损耗费用约为539万元/吨,足够满足各部门对该设计项目的要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2

芳 氧 乙酸 及 其 酯 类 是 一 种 具 有 多 种 用 途 的 选 择 性 除莠剂 , 同时也 是植 物 生 长调 节 剂和 除草 剂 【。 ¨
芳 氧 乙酸在 工 农业 生产 中应用 前 景广 阔 ,研 究 探讨
换 红外光 谱仪 , E2 0 e e I元素 分析 仪 。熔点 P 4 0Sd s I
11 试 剂 与仪 器 .
当反应中2 一 , 二氯苯酚用量为 1 3( .1 o) 4 . g 0 m 1、 6 0
氯 乙酸用 量为 37g( .4 1 和 5mL的蒸馏 水 , .8 O mo ) 0 0 反应 3 h时 ,改 变催 化剂 的用 量 ,考 察催 化剂用 量
P p c u O eF— S et me r ES et m n IR p c o t 傅立 叶变 r I r e
置一 段 时间后 分 出有 机层 ,水层 用盐 酸 酸化 至刚果
率 高 等特 点 ,但 因相 转 移催 化 剂 一般具 有 不 同程 度 的乳化 作用 ,给产 品 的分离 带 来 不便 ,而 且催 化 剂 不 能 回收重 复 使用 。为 此 ,为 了提 高芳 氧 乙酸 的产
红试纸变色 ,分离 出针状晶体 ,用 固体碳酸钠加蒸 馏 水 使其变 成 盐而 溶 于水 ,分 出水层 再酸 化得 到沉 淀, 烘干后再用适当的溶剂重 结 晶 得 到 晶体 , 产 品烘干后称量并计算 2 一 , 二氯苯氧 乙酸的收率 , 4 必 要 时可进行 减 压蒸 馏 提纯 。
收 ,并 且 可 以重 复使 用 。
关 键词 :24 -氯苯氧 乙酸 ;氯 乙酸 ;2 - 氯 苯酚 ;十六烷基三 甲基溴化铵 ;合成 ,- " ,- 4
中图分类号 :0 6 55 2 .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9 52 1)10 0 .3 6 19 0 (0 10 .0 10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杉酯的研究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杉酯的研究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杉酯的研究
丁满花
【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8)006
【摘要】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氯化苄等为原料,以十六烷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对羟基苯甲酸苄酯.通过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功率350W,辐射时间3min,n(对羟基苯甲酸):n(氯化苄)=1:2,n(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对羟基苯甲酸)=0.025,产率可达96.7%.【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丁满花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科技学院,化学系,湖南,永州,42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
【相关文献】
1.微波辐射固体酸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的研究 [J], 边延江;段学涛;张爽;田冲;孔洁
2.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苄酯 [J], 龚菁;王云翔;郭卫兰
3.微波辐射下肉桂酸苄酯的相转移催化合成研究 [J], 李德江;龙德清;付和清
4.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研究 [J], 陈红;吴缨;王朋
5.相转移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的研究 [J], 胡应喜;刘霞;王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气相色谱 固定液的研究与应用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气相色谱 固定液的研究与应用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的研究与应用刘淑娟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9)002
【摘要】使用工业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精制后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测定了它的最高使用温度和相对极性,考察了对一些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说明了精制过程合理,固定液性能良好,令人满意。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刘淑娟
【作者单位】黑化集团尿素厂,齐齐哈尔161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71
【相关文献】
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P型沸石吸附水中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 [J], 谭
文渊;徐曼;曾英
2.铌-二溴茜素紫-硫酸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多元络合物测定铌 [J], 容庆新
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3种十二烷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J], 高伟;孟庆阳;杨黎明;陈捷;徐毅;陈启华;相明辉;宋新旺;祝仰文
4.十六烷基辛基二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癸基二甲基溴化铵的合成 [J], 马家骧;夏明珠
5.活性炭对四丁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吸附作用… [J], 刘京萍;李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氯乙酸和邻甲苯酚合成邻甲苯氧乙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高的催化
活性,可以加快合成邻甲苯氧乙酸。反应过程考察了邻甲苯酚与氯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在 85℃下,邻甲苯酚和氯乙酸的摩尔比为 1∶5,催化剂质量为 0.3 g,
催化剂/g 邻甲苯酚/氯乙酸(摩尔比) 产品/g 收率/%
0.1
1∶4
0.1029 6.19
0.2
1∶4
0.2380 14.32
0.3
1∶4
0.2994 18.02
0.4
1∶4
0.2509 15.10
由表 1 可以看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反
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增加催化剂用量对提高产品
收率有利,但是当催化剂用量为 0.3g 时,产品的收
当反应中邻甲苯酚用量为 1.03mL(0.01mol),催
化剂用量为 0.3g 时,在 75℃下考察反应时间对产
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 3。
表 3 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 催化剂
/h
/g
邻甲苯酚/氯乙酸 (摩尔比)
产品/g
收率 /%
2.0
0.3
2.5
0.3
3.0
0.3
3.5
0.3
4.0
0.3
所致。
2.4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当反应中邻甲苯酚用量为 1.03mL(0.01mol),催
化剂用量为 0.3g 时,反应时间为 3.5h 时,考察反
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 4。
表 4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反应温 度/℃
催化 剂/g
邻甲苯酚/氯乙 酸(摩尔比)
反应 时间/h
产品/g
反应时间为 3.5h。此反应所得到的邻甲苯氧乙酸的产率为 47.07%。该催化剂的用量很少,而且易于回收,并且可以重复使
用。
关键词:邻甲苯氧乙酸;氯乙酸;邻甲苯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合成
中图分类号:O 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905(2010)11-0001-02
植物生长调节剂系人工合成具有天然植物激 素活性的物质。芳氧乙酸及其酯类是一种具有多种 用途的选择性除莠剂,同时也是植物的生长调节剂 和除草剂[1]。研究探讨合成芳氧乙酸的新技术以提 高生产能力,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制备芳氧乙酸一般采用 Williamson 法、微波合成法 和相转移催化法等[2~4]。Williamson 法条件苛刻,产 率不稳定;微波法虽反应时间短,但需微波设备, 反应温度不易控制,易导致有机物炭化,难以进行 放大生产;使用传统的相转移催化剂虽然具有反应 条件温和、时间短、产率高等特点,但因相转移催 化剂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乳化作用,给产品的分离 带来不便,而且催化剂不能回收重复使用。为此, 为了提高芳氧乙酸的产率,我们参考文献[5],设计 以邻甲苯酚、氯乙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苯作溶剂,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新型相转移催化剂进 行相转移催化反应,合成邻甲苯氧乙酸。
BAI Rui, LI Qiao-ling, ZhANG Wei, LI Jian-qiang, HAO Ya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s,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Ti(OC4H9)4 was used as a raw material, and nanometer particles TiO2 were prepared by a sol-gel process. The nanometer particles TiO2 could be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spectra and TEM.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could be studied through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 calcined under 550℃,an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2)经检测,煅烧温度是决定粉体纳米 TiO2 光 催化剂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550℃下制得的 粉体纳米 TiO2 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
(3)粒径受煅烧温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粉体纳米
TiO2 光催化活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艳,张英锋,马子川.纳米 TiO2 光催化研究进展[J].化 学世界.2010,(4):247-249.
[2] Sakthivel S, Neppolian B, Arabindoo B, et al. Water Sci
Tech, 2001, 44: 211. [3] 黄开金,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
出版社,2009.174-176. [4] 时桂杰.光催化氧化处理水中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当反应中邻甲苯酚用量为 1.03mL(0.01mol)、氯
乙酸用量为 3.78g(0.04mol)和 50mL 的蒸馏水,在 75℃下反应 2h 时,改变催化剂的用量,考察催化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桂科自 0899022),广西教育厅课题(200710LX149) 作者简介:农邦写(1986-),男,广西百色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有机合成 通讯联系人:黄锁义(1964-),男,广西南宁市人,药学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医用化学的教学和科研
1∶5 1∶5 1∶5 1∶5 1∶5
0.3588 0.4613 0.5129 0.6684 0.4633
21.59 27.76 30.87 40.22 27.88
由表 3 可以看出,反应时间为 3.5 h 时,产品
收率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
品收率反而减少。这是反应时间过长,副反应增多
表 2 邻甲苯酚/氯乙酸摩尔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邻甲苯酚/氯乙酸(摩尔比) 催化剂/g 产品/g 收率/%
1∶3 1∶4 1∶5 1∶6
0.3 0.2040 12.28 0.3 0.2490 14.98 0.3 0.3265 19.65 0.3 0.2660 16.01
由表 2 可以看出,当邻甲苯酚/氯乙酸摩尔比较
收率反而减少。这是反应温度过长,副反应增多所致。
2.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由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难溶于水,易溶于
苯,直接用含有催化剂的苯层进行重复催化合成试
验(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第一次产品收率为 39.58%,第二次明显下降至 19.09%。因此,十六烷 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一定的重复催化性能。因十六
趋向[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8,8(3):1-4. [5] 白焱,李永红.纳米 TiO2 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
发与应用,2005,20(2):37-41.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anometer Particles TiO2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PE Spectrum One FI-IR Spectrometer 傅立叶变
换红外光谱仪,PE 2400 SeriesⅡ元素分析仪。熔点 测定用毛细管法,所用试剂都是分析纯。 1.2 邻甲苯氧乙酸的合成
用相转移催化剂在两相体系中进行邻甲苯氧 乙酸的合成。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 250mL 的三颈瓶中加入 0.01mol 的邻甲苯酚,加入 一定量的 NaOH 和 50mL 的水,搅拌将其溶解,升 温至 75℃后再溶解含有氯乙酸和催化剂的苯(50mL), 温度保持不变反应一定的时间,冷却放置一段时间 后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盐酸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 色,分离出针状晶体,用固体碳酸钠加蒸馏水使其 变成盐而溶于水,分出水层再酸化得到沉淀,烘干 后再用适当的溶剂重结晶得到晶体,产品烘干后称 量并计算邻甲苯氧乙酸的收率,必要时可进行减压 蒸馏提纯。
工作,E-mail:huangsuoyi@,电话:13507768926, 0776-2830958(宅), 0776-2850590(办) 收稿日期:2010-05-31
第 11 期
. 农邦写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合成对甲苯氧乙酸
2
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 1。
表 1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大(即氯乙酸用量减少)时,反应体系混合不充分,
产品收率较低;若邻甲苯酚/氯乙酸摩尔比较小(即
氯乙酸用量过多)时,对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利,
导致收率偏低。当邻甲苯酚/氯乙酸摩尔比为 1/5 时
收率最高,可见,最佳反应条件为邻甲苯酚/氯乙酸
=1/5,催化剂的用量为 0.3g。
2.3 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氧乙酸。
图 1 邻甲苯氧乙酸红外谱图 (下转第 5 页)
第 11 期
. 白 蕊等: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
化,光催化性能也随之改变。在粉体纳米TiO2粒径变 小,比表面积增大的同时,光催化性能增大。
3 结论
(1)通过 XRD 谱图分析可知,本研究用溶胶-凝 胶法成功地制备出锐钛矿型粉体纳米 TiO2 光催化 剂。根据 Scherrer 公式可得 550℃下制得的粉体纳 米 TiO2 平均粒径 d 约为 14.6nm 左右。
收率 /%
75
0.3
80
0.3
85
0.3
90
0.3
1∶5 1∶5 1∶5 1∶5
3.5 0.6029 36.28 3.5 0.6482 39.03 3.5 0.7821 47.07 3.5 0.6610 39.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