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法家思想李斯
李斯个人概况
![李斯个人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3c962b8fb9d528ea81c779ec.png)
中文名:李斯
别名:李通古
国籍:秦国
民族:华夏族(汉族)
出生地:今河南驻马店上蔡西南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80年(壬子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08年
信仰:法家思想
个人背景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
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推行郡县制,制定法律和相关制度、创立小篆,书法和散文成就突出
代表作品:《谏逐客书》、《会稽刻石》、《琅琊刻石》等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和被赵高所逼把胡亥推上了皇位,后被赵高所害。
《会稽刻石》。
李斯的法家思想与秦朝政治体制
![李斯的法家思想与秦朝政治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8f95a3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e.png)
李斯的法家思想与秦朝政治体制李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的法家思想对于秦朝的政治体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李斯的法家思想以及它在秦朝政治体制中的体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斯的法家思想。
法家是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它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李斯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制和明确的政策。
他主张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在法家思想中,法律被视为统治者的工具,通过严厉的法律制裁来维护社会的秩序。
在秦朝,李斯被秦始皇任命为宰相,并负责整顿国家的政治体制。
他将自己的法家思想应用于秦朝的政治实践中,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所主导的“焚书坑儒”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消除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推行法家的思想和制度。
通过焚烧文献和处决儒家学者,李斯试图打破旧的思想体系,建立起全新的法制秩序。
除了“焚书坑儒”,李斯还在秦朝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
首先,他重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取消了诸侯国的封建地位,统一了行政和司法权力。
这一改革深化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强化了皇帝的统治地位。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对社会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束。
例如,他提出了“三公九卿”的官制,打破了传统的士族统治,通过选拔人才来保证政府的高效运作。
李斯的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政治体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李斯确保了政府的权力不被分散和削弱,从而保证了国家的整体统一。
其次,法家思想对于提高政府效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斯通过推行新的官制和选拔人才的制度,确保了政府的高效运作和决策能力。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秦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
然而,李斯的法家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有人认为李斯过于强调法律和制度的作用,忽略了人性的因素。
他实施的一系列改革被认为过于严厉,对于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秦朝的法家思想
![秦朝的法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8afb2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c.png)
秦朝的法家思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统一使得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
秦朝的法家思想即是秦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在秦国和战国时期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则得到了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
一、法家思想的渊源法家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之中,其中以韩非子、李斯等人的贡献最为突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向各国国君推行他的思想,而后自己被秦王所任用。
韩非子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强制的手段来解决,对此他提出了重法制、重刑名、重道义的思想,主张突破传统思维,确立科学化的治理原则,从而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另一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李斯,其代表作为《法说》。
他认为,国家的力量源自于法律的权威,因此需要推出全国一律的刑法,以规范人民行为,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同时,他还主张对于那些犯罪分子,要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震慑。
二、秦朝法家思想的特点秦朝建立后,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了国家主流思想,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想改革。
随着秦王权力越来越集中,法家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法治国,推行全面化的制度改革。
秦王通过推进法律和制度的全面化改革,如对田地重新划分、设立郡县、推广货币等,从根本上提高了王权的统治力度和社会控制力。
第二,强调权威、中央集权。
秦朝推行法家思想,强调对政治权力的绝对掌控,对地方行政权力实行直接管辖和控制。
这样,在相当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造成了对其他地方和民族的限制和压制。
第三,肯定实践、反对文化。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朝对文化和学问持消极态度,认为它们不利于国家安全和稳定,因此采取了措施限制和统一思想,如焚书坑儒等。
三、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作为秦朝时期主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政治、法律和军事方面,法家思想都产生了独特的贡献和影响。
秦国历史客卿祸国的例子
![秦国历史客卿祸国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b68993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d.png)
秦国历史客卿祸国的例子秦国历史上有不少客卿祸国的例子,这些客卿的出现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下面我将列举十个以秦国历史客卿祸国的例子,来展示这些事件对秦国的影响和教训。
一、李斯的政治改革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重要客卿,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中央集权、统一法律等。
虽然这些改革在短期内带来了秦国的强盛,但长远来看,这些改革使得秦国的国力逐渐耗竭,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二、李斯的留胡法李斯在统一天下后,提出了限制人民流动的留胡法。
这一法令限制了人民的迁徙和流动,使得人才无法充分流动,导致了社会的僵化和人才的浪费,进而影响秦国的发展。
三、赵高的专权赵高是秦二世时期的宦官,他通过勾结宫廷,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他滥用职权,荒淫无道,造成了秦国社会的不稳定和道德的败坏,最终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四、若干征伐战争秦国在统一六国后,继续对外扩张,进行大规模的征伐战争。
这些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秦国的国力逐渐衰退。
同时,这些战争也造成了大量无辜百姓的死亡和财产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五、法家思想的推行秦国在李斯的主持下,推行了法家思想。
这种思想强调法律的严苛和刑罚的严厉,使得社会风气恶化,人民痛苦不堪,最终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六、焚书坑儒秦始皇时期,为了巩固统治,秦国焚书坑儒,破坏了古代文化传统,导致了文化的断裂和知识的匮乏。
这使得秦国的文化水平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影响了秦国的发展。
七、修建长城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负担,也使得秦国的军力大量分散,无法有效应对内外的威胁。
八、土地兼并政策秦国实行了土地兼并政策,使得土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农民的失地,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九、苛捐杂税秦国实行了苛捐杂税,使得百姓的负担沉重,生活困苦。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情绪高涨,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十、分封制度的废除秦国废除了分封制度,取消了诸侯国的独立地位,统一了全国的行政管理。
李斯和韩非
![李斯和韩非](https://img.taocdn.com/s3/m/7b5bdc2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7.png)
李斯和韩非李斯和韩非,这对中国历史上的两位重要思想家,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法家学派,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公务员)原名李举,字稚有,是战国末期秦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中担任过秦国的宰相,并且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成为了秦朝的宰相。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法家学说的人,他的思想被称为“李斯之法”。
李斯的法家学说认为,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建立稳定的法制。
他主张严厉的法律制度应该成为统治的基础,倡导用法律约束人民的行为,实行严苛的刑罚和奖励机制。
他提出了“三贼论”和“三章法”等重要法律思想,并且强调,法律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不分贵贱,实行一视同仁的原则。
在经济方面,李斯主张实行农业发展,提倡高额税收,加强财政控制,并引入行政管理体系,对社会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
他们的思想为秦国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韩非(公务员)原名韩非子,字少文,也生活在战国末期。
韩非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与李斯齐名,被誉为战国法家的两大泰斗。
韩非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民的行为。
韩非的法家思想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合法性才能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提出了“法治”的理念,并且强调了权威和约束力。
与李斯不同的是,韩非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教育,他提出了“以法劝善”的思想,主张通过法律的力量来引导人民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来调节社会秩序。
他还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并且倡导国王应该掌握真实权力,同时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确保治理的质量。
李斯和韩非的思想都奠定了法家学说的基础,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在统一六国后的秦朝和之后的历史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然而,李斯和韩非的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他们的思想过于强调法律的严苛性和约束力,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秦朝的学术思想与学者风范
![秦朝的学术思想与学者风范](https://img.taocdn.com/s3/m/e0c85e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d.png)
秦朝的学术思想与学者风范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学术思想和学者风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秦朝的学术思想、学者文化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秦朝的学术思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视实用主义的时期,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渗透到了学术领域。
秦朝的学术思想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对于任何学问都以其能为国家和统治者效力为核心价值观。
1. 重视历史学:秦朝在统一天下之后,急需整理历史资料,于是开始注重编纂国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不仅记录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还对前代各国史料进行了整理和评述,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推崇法家思想:秦朝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统治,推崇法家思想。
法家强调法律的严明和行政的高效,并注重规范行为和治理手段的科学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重视农桑学问:秦朝积极倡导农业发展,注重农桑学问。
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水利建设,推行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这种注重农业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以后的农业科技中一直有所体现。
二、秦朝的学者风范秦朝在学术领域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学者,他们以其深厚的学问和独特的思想为后世树立了学者风范。
1. 李斯:李斯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有关国家政治和行政管理的理论,对秦朝的统治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赵高:赵高是秦朝的丞相,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他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但也有着残忍和专横的一面。
赵高在政治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他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3. 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法治和严明的刑罚。
他的著作《韩非子》对中国的法律和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政治理论和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丞相李斯的法律思想述要
![秦朝丞相李斯的法律思想述要](https://img.taocdn.com/s3/m/2dc4987ca417866fb84a8ef6.png)
兰台世界2012·9月下旬李斯是秦朝丞相,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学家,同时也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
李斯作为秦朝时期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与韩非师从著名的思想家荀况。
战国末年,李斯开始在秦国作为吕不韦手下的门客,并被秦朝皇帝嬴政所重用,直至成为秦国的丞相。
秦朝逐步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封建国家的专制地位及统治阶级的利益,秦王嬴政在李斯的辅助下,开始采用法律的手段来治理国家。
李斯将原战国不同的法律规定及制度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调整,并在原有秦朝法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颁布在全国推行。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律,同时也将封建国家集权统治、法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李斯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李斯深受韩非变法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认同商鞅、慎到等秦朝著名法学家的思想。
李斯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在统一国家的前提下,实行郡县制。
李斯帮助秦王嬴政制定了消灭六国的方针与战略,同时实行法学思想家倡导的富国强兵战略。
秦朝统一六国后,李斯力劝秦王嬴政实行郡县制,以便于对国家的治理;二是制定了君王独尊,并具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李斯认为,君王应该统治和治理天下,同时自己不受任何的限制。
这样官吏及百姓才能不敢对其进行反抗。
因此,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就建议将以前的命改为制,令改为诏,这样法律就自然地出自君王意志,君王的命令也就成为了法律的源泉;三是实行了以法、吏为教和师的思想,严格实施了郡县制。
这是对当时秦朝国内学士通过私学指责国家法令及借古讽今行为的控制。
为此,李斯还建议废除百家书,并规定必须以法为师,法律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四是实行严刑酷法,并强调重刑的重要意义。
李斯认为统治阶级必须采用非常严酷的刑罚来管理和督导臣民,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绝对地位[1]74—79。
李斯的法律思想对秦朝的治国及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中的“明法审令”内容对李斯的法律思想有着重要影响,使其更加重视法治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辅佐秦始皇的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重要理念。
李斯的法家思想及其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李斯的法家思想及其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181ad1e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f.png)
高三学好生物必备条件要学好生物不仅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更要有详实的学习计划,除此之外,还需要“量”的积累,下面就为大家带来高三学好生物必备条件,其中包括“四个方面”“五个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好生物要重视的四个方面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
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高中生物需要控制好这“五个量”1、增加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量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重要性。
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
生物复习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有助于将死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
中国秦汉时期的法家学派及其思想体系
![中国秦汉时期的法家学派及其思想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34040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a.png)
中国秦汉时期的法家学派及其思想体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法家学派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是渐渐成形是在战国时期。
而在秦汉时期,法家学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壮大。
在秦朝,法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则是李斯,他编撰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论述了如何建立和管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在李斯所描绘的法律体系中,法律是严格而公正的,不能被侵犯,也不能被部分地进行解释和执行。
在李斯的思想中,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基础,是政治秩序的保证。
因此,对于李斯来说,一个政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和公正性。
在汉朝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则是司马迁。
司马迁以其著名的《史记》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著作中,司马迁把法家学派的思想与历史学相结合,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偶然的,而是由已有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
司马迁在其对历史的描述中,强调了对大众利益的关注以及国家利益的维护。
法家学派最终在朱熹等唐宋理学家的推动下,被完全摒弃。
理学家认为,法家学派的思想太过于功利主义,忽视了道德和个体的关注,在理学家看来,它是一个不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合适的方法去治理国家和社会。
然而,事实证明,法家学派的思想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尤其是在现代法律体系开发和管理中,法家学派的思想在实践中仍然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
秦汉时期思想知识点总结
![秦汉时期思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10f3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9.png)
秦汉时期思想知识点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之一,也是思想流派林立的时代。
下面是秦汉时期思想的知识点总结:1.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李斯。
法家主张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不切实际,主张严格控制人民的行为,倡导法治,提倡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严密的监察体系,以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
2. 儒家思想: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播。
经典《尚书》、《春秋》被公认为儒家经典著作,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和朋友之道。
汉武帝时期推崇孔子思想,设立举孝廉、兴学校等措施,鼓励人们学习儒家经典。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道家主张追求自然之道,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强调无为而治,以清静无为的态度应对世事,抵制权谋之道。
4. 墨家思想:墨家主张爱人,以不攻为原则,反对战争和死刑。
墨子强调仁爱和公义,主张克己复礼,提倡公平、和平和博爱,深受庶民欢迎。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名家主张实用主义,强调人的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但也提出人性恶劣的观点,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约束来改造人性。
6. 兵家思想:根据兵家思想,战争是合法且必要的手段。
兵家主张兵器利用和军事技巧,重视兵器的研究和战术的创新。
韩非子被誉为兵家的代表人物。
7.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主张宇宙间存在两种对立但又互相依存的力量,即阴和阳。
阴阳家以观察宇宙现象为基础,阐述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和演化的道理。
8. 周易思想:周易思想主要体现在五行学说和八卦学说上。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八卦学说则认为世界万物有八种基本状态,象征着宇宙间的各种现象。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思想流派繁多,相互影响交融,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治理
![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1cfb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e.png)
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治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也是法家思想得以广泛运用的时期。
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秦朝的法家思想出发,探讨其对治理的影响以及其在秦朝政权建设中的实际运用。
1. 法家思想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法家思想以韩非和李斯为代表,强调以法治国,追求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重视法律的制定与严格执行,以法律规范人民行为;强调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主张依法治国,减少或消除人治的弊端。
这些思想观点对于秦朝的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统一战争秦朝是通过一系列的征战而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国大一统帝国。
法家思想为秦朝的这些统一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按照法家思想,韩非提出了攻击孤立的战争策略,主张打破敌人的外交关系和联盟以削弱其力量。
而李斯则提出了兵法的观点,主张运用军事力量解决问题。
这些思想为秦朝在统一战争中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军事策略。
3.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中央集权秦朝在统一战争之后,建立了极端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法家思想中的集权思想为秦朝的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按照法家思想,集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的关键所在。
秦朝以嬴政为代表的君主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能够迅速得到贯彻和执行。
这种高效的集权制度对于秦朝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法律建设法家思想在秦朝还体现在法律建设方面。
嬴政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实施法治。
他颁布了各种刑法、纪律法和民法,严格执行将法律应用到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贵族地主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管理。
这些法律的出台和执行使得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为秦朝的稳定治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政务改革秦朝的法家思想还体现在政务改革方面。
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
![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6f2d59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9.png)
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其对法家思想的倡导以及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并探讨其对中国后世影响的深远意义。
一、法家思想在秦朝的兴起秦朝时期,法家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推广。
法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依法行政。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出“当务之急,宜先立法”之说,极大地影响了秦朝的统治者秦始皇。
秦始皇对法家学派的思想持高度认同,将其作为统治国家的基石,大力推行法家思想。
二、法家思想对法律体系的建设秦朝的法律体系在古代中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的措施,固定了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他委派李斯主持编修法律,最终形成了《秦律》、《律令》等法律典籍,确立了规范而严密的法律体系。
同时,秦朝还设立了律令官,全面推行法治,维护社会秩序。
三、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的影响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奠定了中国的法治传统,为后世法律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朝的法律体系为后来的汉、唐、明等朝代提供了借鉴与发展的思路。
同样重视法治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塑造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独特性。
最后,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的影响延续至今,也为现代中国的法律建设提供了启示。
综上所述,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将法家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严密而规范的法律体系。
这种强调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法家思想与法律体系奠定了中国的法治传统,为后来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秦朝文化方面知识点总结
![秦朝文化方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63dd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b.png)
秦朝文化方面知识点总结一、法家思想兴起在文化方面,秦朝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秦始皇时期,法家思想逐渐兴起。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斯、韩非等。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格实施和权威的集中统一,对构建中央集权统治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斯主张“百家争鸣”,韩非主张“务实”,并提出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观点。
法家思想的兴起,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朝还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
在秦朝初期,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统一了文字的书写形式和规范,而且创制了小篆字体,作为当时的主要官方文字。
秦始皇还下令统一度量衡,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统一了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单位,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三、修筑长城和修建兵马俑在文化方面,秦朝还以修筑长城和修建兵马俑闻名于世。
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下令修筑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古代边防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同时,秦始皇还下令修建了兵马俑,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宏大的古代陶俑群体,是秦始皇陵的守护神兵,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
四、焚书坑儒秦始皇在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之外,还发动了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下令焚毁了儒家经典等各种典籍,坑杀了儒生,以求确立中央集权统治的稳固。
这一事件对于当时的儒家学术和文化产生了严重的打击,但也为后来的汉朝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留下了重要因素。
五、士人的地位在秦朝,由于秦始皇重用法家思想,派遣丞相李斯巡行天下,推行一系列改革,导致了士人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秦朝,士人不再是地方的大族和世家,而是以才德标准选拔的官吏,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这一变化为后来的中国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留下了重要影响。
六、综合国力的提升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开端。
在文化方面,秦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提升了综合国力,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4a5f8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3.png)
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是中国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故事。
以下是关于李斯的故事和典故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李斯与秦始皇李斯在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的《谏逐客书》,这封信是他在秦始皇准备亲征匈奴时写给他的,内容极为直接而坦率,他谏言秦始皇不要追求长生不老,而应该顾及国家的安危,建立稳定的政权。
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秦始皇还是感激地保存了这封信,证明这位政治家的胆识和才华。
二、李斯与司马错李斯和司马错是秦朝时期著名的一对政治对手。
李斯秉持的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厉和统治权威的绝对,而司马错则主张以德治国。
他们之间的争论相当激烈,最终李斯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和权谋在秦朝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法家与儒家的政治斗争,也展现了李斯的智慧和胆识。
三、李斯的墨家兼容政策李斯在秦朝时,采取了一种兼容政策,特别是对待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哲学学派,提倡爱、兼爱、无害等思想,与法家的强权统治有所不同。
李斯尊重墨家的著作,保护他们的学说,与他们展开了对话和辩论,取长补短,形成了数十年的辩论传统。
这种兼容政策体现了李斯对不同学派思想的宽容和求同存异的智慧。
他的这一举动也为秦朝政权的稳定和长期统治奠定了基础。
四、李斯的杂学传世李斯除了其法家思想外,他还对其他学派的思想非常关注。
他游学多地,见识广博,对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多种学说都有所涉猎。
他集结这些学说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杂学思想体系,并且编纂了文集,后人称之为《李斯杂著》或《李斯杭桥讲学》。
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学者影响深远,成为古代中国学术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李斯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华,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五、李斯与秦始皇的朝贺之争据记载,李斯在得知秦始皇要求朝贺他的坟墓时,他意识到这会影响秦始皇把他的功绩长久地铭记在心中。
李斯始皇帝身边的重臣与法家代表
![李斯始皇帝身边的重臣与法家代表](https://img.taocdn.com/s3/m/419634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1.png)
李斯始皇帝身边的重臣与法家代表李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法家代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杰出才华和施政能力的重要人物。
他作为始皇帝的亲信和宰相,为他的统一中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重点介绍李斯作为始皇帝身边的重臣和法家代表的角色。
一、李斯的背景与才华在介绍李斯成为始皇帝的亲信和宰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他的背景和才华。
李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士人家庭,早年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和学识。
他从小就对政治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好学,深入研究了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
特别是受到法家学说的熏陶,他对儒家传统观念持有怀疑态度,主张以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
二、李斯与始皇帝的关系李斯与始皇帝赵政的相识可以追溯到赵政即位前的秦国时期。
赵政年少时曾在秦庄襄王的庙堂中举办比武招亲的比赛,李斯作为参赛者之一表现出色,最终获得了冠军。
这一壮举使他赢得了赵政的赏识和崇拜,从而成为赵政的朋友和亲信。
三、李斯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当赵政登基成为秦始皇后,李斯得以展现他的政治才能和智慧。
作为一位重臣和法家代表,他在制定和实施秦朝的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首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扩大并中央集权、取消封建制度、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这些改革为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李斯也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以加强统治并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他坚信法律的作用,通过建立严密的法律体系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控制。
他制定了著名的法令《焚书坑儒》,以根除儒家学说,使法家学说在秦朝占据主导地位。
四、李斯的贡献与影响李斯对始皇帝和秦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他的政策和改革对于秦朝的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法治和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同时,他还在匡扶秦始皇的威信和名誉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李斯在实施改革时,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争议。
他的一些残酷政策和措施,例如焚书坑儒,遭到了一些士人和民众的反对,引发了社会的不满。
秦朝的法家思想
![秦朝的法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d4244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6.png)
秦朝的法家思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王朝,而其中最为著名和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就是法家思想。
秦朝的法家思想体系不仅对当时的统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来中国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法家思想的背景及形成法家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这一时期,各国割据相争,社会动荡不安。
而法家思想的兴起,则是为了解决国家之间战争和社会混乱问题,重塑秩序和稳定。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斯,他在秦朝嬴政(即秦始皇)统治下担任过要职,对于推行法家思想和建设秦朝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法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统治者权力以及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
其核心观点包括:1. 法律至上:法家思想认为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是不可动摇的。
法律应该是公正、公平、明确的,而君主和百姓都应该遵守法律,没有特权。
2. 利用法律掌握权力:法家思想主张君主应该依靠法律来加强统治,并借助法律手段来扩大自己的权力。
3. 重视刑罚和奖惩制度:法家思想强调对行为的明确奖罚,强化对人民的控制。
他们主张以法治国,同时认为刑罚必须严厉,以威慑人民。
4. 重视礼仪制度:法家思想主张建立严格的礼仪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约束和规范行为。
三、法家思想的实践与影响秦朝的法家思想在秦始皇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以法治国的理念。
1. 统一法律制度:秦始皇在位期间,制定了《秦律》和《秦令》,统一了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2. 推行重赏罚制度:秦始皇施行严厉的赏罚制度,鼓励百姓奉公守法,同时对违法行为实行严厉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权力。
3. 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实行了丞相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法家思想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机构保障。
秦朝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始皇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中国,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其次,法家思想重视法律的权威和实施,为后来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秦朝的法家思想
![秦朝的法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f5315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3.png)
秦朝的法家思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重要的朝代之一。
其统治者秦始皇以其强大的实力和独特的治理理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朝的统治下,法家思想成为一种主导的政治哲学,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秦朝的法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一、法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起源于战国末期,对于秦始皇及其统治下的秦朝具有重要意义。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斯。
法家思想的发展背景主要可以从战国时期的动荡和混乱中找到原因。
在长期的战乱中,人们对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二、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法治优先:法家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制定公正而严格的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者权威的基础。
法治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其目的是使人民服从和顺从。
2. 严刑峻法:秦朝的法家思想强调严厉的刑罚和惩罚措施,以威慑犯罪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认为严刑峻法能够有效地消除社会上的罪恶行为。
3. 重视统一和集权:法家思想主张集权统治,强调国家的一统和稳定。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权力集中和军队的强大,才能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三、秦朝法家思想的实践秦始皇是法家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典型代表。
他在统治过程中,大力推行了法家思想的观念和政策。
1. 法律与制度:秦始皇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而明确的法律和制度,控制了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
他颁布了著名的《律令》和《秦律》,对司法、农业和贸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2. 土地制度:秦始皇通过推行均田制和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重新分配,消除了贵族的特权,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这一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3. 经济管理:秦始皇建立了国家经济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商业活动和封闭国家,以加强国家财政和军队实力。
他还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冶铁、养蚕和制造盐等行业的发展。
四、秦朝法家思想的影响秦朝法家思想的实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中央集权思想:秦始皇通过实施法家思想中的中央集权,统一了国家的管理和政治制度,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斯统一文字的故事
![李斯统一文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993a091680203d8ce2f2489.png)
李斯统一文字的故事李斯统一文字的故事公元221年,秦王扫六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这期间法家思想是秦朝的正统思想,而丞相李斯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楚汉传奇》李斯剧照李斯原是楚国人,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吏,但是他不甘平庸,拜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以后就去了秦国。
后来李斯结交了吕不韦,深的重视,经引荐,有机会见到了秦王嬴政,而后一直辅佐秦王,直到完成帝国的统一,官拜相国。
秦朝统一后,李斯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令全国使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小篆作为统一的书体。
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再到金文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的文字各不相同,这一时期汉字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
因此秦朝统一后,急需要一种官方的文字使得全国上下统一,李斯便奉秦始皇的命令制作这种标准的字,这就是小篆。
李斯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亲自写下了《仓颉篇》七章,作为学习的课本,供人临摹。
此后不久,李斯又采用了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官员创作的另外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的曲折回环,形成新的一种书体,这就是隶书。
后来隶书就作为官方的正式书体,开始于秦朝,兴盛于汉朝。
直到魏晋时期被楷书所替代。
李斯的功劳,身在千秋,福泽万代。
李斯与秦始皇介绍李斯是秦始皇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通古,他的师父是著名的荀子。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即公元前280年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斯与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称为始皇帝,即嬴政,秦始皇是李斯的顶头上司。
李斯在经过对六国的全面分析后毅然决然的决定去秦国。
到达秦国后他得到了吕不韦的信任从而的到了接近当时只是秦国皇帝嬴政的机会。
李斯对秦始皇说现在就是统一天下的好机会,于是他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嬴政利用他的计谋成功离间六国,登上皇位,实现了天下大一统。
可以说秦始皇最终能够统一六国,很多功劳都是属于李斯的。
秦朝的李斯与儒生之争
![秦朝的李斯与儒生之争](https://img.taocdn.com/s3/m/8f4ece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5.png)
秦朝的李斯与儒生之争在秦朝的历史长河中,李斯与儒生之争是一段备受争议的故事。
李斯,作为秦朝的政治家和法家代表人物,与儒生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
这场斗争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之争,更是一场权力之争,对于秦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行政制度而闻名于世。
然而,秦朝的统治并不仅仅依靠武力,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法律制度之上。
这些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推行,正是李斯的杰作。
李斯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文化人,他的法家思想对于秦朝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主张实行严苛的法律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他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法律的严格约束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治理。
因此,他提出了“法者,国之大纲也”的观点,主张依法治国。
然而,在李斯的法家思想崛起的同时,儒家学派也在秦朝兴盛起来。
儒家学派主张以仁义道德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儒生们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的引导,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生们对于李斯的法家思想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他们认为,法律制度虽然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但不足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们主张以仁义道德为基础,通过教育和道德的引导来塑造人的品德和行为。
儒生们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儒生们的观点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尤其是一些地方官员和知识分子。
他们认为,法家思想过于苛刻和严厉,容易引发社会的不满和抵抗。
而儒家思想则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观念,更能符合人性的本质。
然而,李斯并不认同儒生们的观点。
他认为,儒家思想过于空泛和理想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他坚持认为,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的最有效手段,只有通过法律的严格执行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治理。
李斯与儒生之争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之争,更是一场权力之争。
李斯作为秦始皇的重要谋士,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而儒生们则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地方官员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推行儒家思想来削弱李斯的权力。
秦朝的学术思想孕育了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
![秦朝的学术思想孕育了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https://img.taocdn.com/s3/m/12f01c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9.png)
秦朝的学术思想孕育了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秦朝的学术思想孕育了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一了中国的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帝国的历史时期。
除了政治上的统一,秦朝还在学术思想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为后世的儒家、道家等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秦朝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的影响。
一、秦朝学术思想的特点秦朝学术思想主要以法家为主,强调法律的严格实施和功利主义的观念。
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曾任秦始皇的丞相,他提出了“法者,国之大政也,政上之权舆也”等著名理论。
法家思想注重国家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主张实施一系列制度和法律来管理社会,以达到维护秩序的目的。
二、儒家学说的发展在秦朝的学术氛围下,儒家学说也得以发展。
秦朝后期,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儒家学派逐渐崛起。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虽然并未参与秦朝的政治,但他的思想影响深远。
儒家学派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性的修养,倡导仁义道德,提倡君主以德治国。
这种思想对秦朝统治者的道德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道家思想的兴起秦朝时期,道家思想也开始兴起。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等重要理论,强调个人修行和心性的平衡。
道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返璞归真、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超脱。
道家思想的兴起为之后道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百家争鸣秦朝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显现。
除了儒家和道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各种思想流派也纷纷兴起。
墨家主张以兼爱为宗旨,提倡普遍的仁爱和平等的观念。
兵家则侧重于战争策略和军事学说的研究,提出了“兵法”等理论。
纵横家则以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基础,提倡权谋策略。
总结起来,秦朝的学术思想在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得以蓬勃发展。
法家思想为国家制度和法治观念的确立打下了基础,儒家思想则强调了道德伦理和人性的修养,道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行和心性的平衡。
这些思想流派的争鸣和交流相互促进,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
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下面是有秦朝法家思想李斯,欢迎参阅。
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
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人物生平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
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
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
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
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
所以,我要到秦国去。
”李斯告别了老师,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书谏逐客妒杀韩非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一次,他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
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
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力量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
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李斯的见解是正确的,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吏。
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
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
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
”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
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
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
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
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
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
李斯还说,秦王的珍珠、宝玉都不产于秦国,美女、好马、财宝也都是来自东方各国。
如果只是秦国有的东西才要的话,那么许多好东西也就没有了。
李斯还在信中反问:为什么这些东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来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东西,而对人才却不能重用,其结果是加强了各国的力量,却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
李斯的这封上书,不仅情词恳切,而且确实反映了秦国历史和现状的实际情况,代表了当时有识之士的见解。
因此,这篇《谏逐客书》成为历史名作。
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人物评价司马迁:“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
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
司马贞:“鼠在所居,人固择地。
斯效智力,功立名遂。
置酒咸阳,人臣极位。
一夫诳惑,变易神器。
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
苏轼:“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
秦。
”
李贽:“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
王夫之:“秦政、李斯以破封建为万世罪,而贾谊以诸侯王之大为汉痛哭,亦何以异于孤秦。
”
姚鼐:“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频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毛泽东:“孟夫子一派主张后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
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先法后王。
”
李斯的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令后人景仰。
他的文章论证严密、气势贯通,洋洋洒洒,如江河奔流,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
”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