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篇 货币理论【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篇货币理论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9.1 复习笔记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
①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
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公式说明:因为k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d。因此,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从交易方程式到货币数量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V=V_,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支出)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P×Y=M×V_。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说明,当货币数量M翻番时,M×V_也翻番,从而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一定翻番。
(3)数量论与物价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所以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故在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定。可以用一个固定值Y_来代替。因此,货币数量论表明,由于V_和Y_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P也必须翻番。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
量的变动可以引致物价水平的成比例变动。
(4)数量论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数量论表明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减去总产出的增长率。
2.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
(1)政府的预算约束
由于政府必须为其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支付账单,因此政府也会有预算约束。为了支付账单,政府有三种选择:通过征税来增加收入、发行政府债券来借款、创造货币。
政府筹款以备支出的各种方法可以用政府预算约束来表达:政府预算赤字DEF等于政府支出G与税收收入T之差,它必须等于基础货币变化量ΔMB与公众持有的政府债券变化量ΔB之和。可用如下的公式来表示:DEF=G-T=ΔMB+ΔB。
政府的预算约束说明:如果政府通过增加公众持有的国债存量来弥补财政赤字,那么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都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政府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来筹资,那么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都会增加。
然而如果中央银行买入了政府发行的债券,这会导致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种弥补政府支出的方法称为债务货币化。这种政府筹资方法被称为印钞。长时间通过货币创造的方式弥补预算赤字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
(2)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指的是月通货膨胀率超过50%的极高的通货膨胀。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三个动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放弃了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观点,并强调利率重要性。该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存在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①交易动机
古典理论都假设个体持有货币的动机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可用来完成每日的交易。遵循这一古典传统,凯恩斯强调这一部分的货币需求主要由人们的收入水平决定。随着支付技术的进步,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可能会有所减少。
②预防动机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除了完成当期交易外,另一动机是用来预防非预期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愿意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数量也是与收入成比例。
③投机动机
持有货币的投机动机是指将货币作为财富储藏手段。凯恩斯将可用来储藏财富的资产分成两类:货币和债券。如果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大于持有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则人们就愿意持有货币。凯恩斯认为,相对于其他资产,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是债券的名义利率i。随着利率i的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货币需求下降。
(2)流动性偏好函数
凯恩斯将持有货币余额的三种动机综合起来放入货币需求方程式中,并对名义数量和实际数量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货币的价值应当表示为其能够购买的东西,因此,凯恩斯推断人们要持有的是一定数量的实际货币余额(实际货币数量)。三种持币动机表明,这一数额与实际收入Y和利率i有关。凯恩斯给出了如下的货币需求方程式,被称为流动性偏好函数,该函数表明实际货币余额需求M d/P是i和Y的函数(或者与i和Y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