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摘录

合集下载

人民日报每日有关传统文化金句摘抄

人民日报每日有关传统文化金句摘抄

人民日报每日有关传统文化金句摘抄
1、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生活的美好,需要文化的滋养。

于传统哲学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诗词歌赋中感受东方审美的意境,在古典艺术中体察均衡细致的和谐.....当传统文化照进当代生活,映射出的光芒格外绚烂夺目。

2、让那些积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作品“热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观众进行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国家和民族延续的将是“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发展。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4、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5.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6.流水,飞鸟,旅途,唐人用汉字演算着未知,计算着千年万里,计算着一年一月,却计算不出人心的距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文号】•【施行日期】2017.0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摘录

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摘录

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摘录2008-5-21 来源: 长安区国学传习会跟帖已关闭1 、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推介经典名作,引导人们在欣赏品读中受到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

摘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见2006 年 5 月24 日《人民日报》2 、要以“公民道德宣传日”和重要历史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活动为载体,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

摘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见2006 年 5 月24 日《人民日报》3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摘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见2006 年9 月14 日《人民日报》4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近三年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近三年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5月24日,国务院日前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
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2年
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包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文化建设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文化建设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文化建设
1、人民日报: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人民日报的优秀句子: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人民日报每日金句分享:“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不断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用精神力量激发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5、文化自信助力国家发展,金句传承中华智慧。

6、人民日报万能金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7、人民日报金字好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8、人民网报道:各地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者:周双双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1期摘 ;要: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我们必须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

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行,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文化繁荣。

近年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并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他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总结历史文化遗产,把那些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禀赋、特点、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加以发扬光大。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的价值支撑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对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根由。

(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种社会思潮、各类民俗文化不断碰撞突,和而不同,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负有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传统文化与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作者:刘奇葆来源:《党建》2017年第05期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前不久,党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党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全党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下发的《意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形成的理性思维、积淀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坚实根基。

在人类历史流变中,任何一个民族走过的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

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太虚即气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对、阳生阴长的朴素辩证法,苟日新日日新、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追求,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维系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维系着泱泱大国的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

党和国家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

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党的基本路线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文化政策解读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化

文化政策解读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化

文化政策解读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化,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发展目标。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中国政府不断颁布和完善文化政策,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针对文化政策的背景和目标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政策的背景与目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有着广泛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多元的文化资源。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冲击。

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来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

文化政策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府希望通过文化政策的实施,提高公众对中华文化的意识和认同,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政府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使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

同时,政府也鼓励创新,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并推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最后,政府还希望通过文化政策的支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以实现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二、文化政策的实施与效果为了实现文化政策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修缮重要古迹和文化遗址。

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悠久历史与文化,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文化体验。

其次,政府鼓励文化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工作。

这些机构和社会组织承担着宝贵的任务,通过培养人才和组织文化活动,将中华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

同时,政府也倡导并支持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新,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资源。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交流活动等,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文化魅力,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文化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国内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度有所提升。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受到了广大公众的关注和喜爱。

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也有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新支柱。

中华传统文化政策文件

中华传统文化政策文件

中华传统文化政策文件一.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以其独特的思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华文化。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政策文件规定:1. 加强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核心价值观。

2. 建立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和资金支持,加强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和传承。

3. 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让百姓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伦理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强调情感共鸣、仁爱、勤奋、诚信等道德思想,为中国人塑造了独特的品格与风范。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中华传统文化政策文件规定:1. 加强大众传媒,营造善良社会氛围,推广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加强社会风尚引导。

2. 加大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力度,强调重视家风家训的积淀,加强家庭教育,营造助人为乐,诚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3. 对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工作人员,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

三.文学艺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母体,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气息和时代价值成为世界文化的宝库,体现出高度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修养。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中华传统文化政策文件规定:1. 加强艺术教育,继承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培养优秀的文学艺术人才,推动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

2. 重视文物保护,加强艺术品的鉴赏、收藏、展示和交流,提高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3. 举办文学艺术活动,推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和文化底蕴,是全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通过具体的行动,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加繁荣,让全世界都能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时政素材

中华文化时政素材

中华文化时政素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名言作为引入,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是中华民族必须要牢牢守住的“根和魂”,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另外,这里提到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其实就是后面的四个对策型分论点的核心所在,大家可以记住这四个词语,作为以后寻找相关对策的一个方向。

】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

(分论点1:保护)与文相会,与史为友。

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资产。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化用古语“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

(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

唯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保护传统文化要落实为自觉行动)【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岁月的陈酿,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浓缩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本色。

而我们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必定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

(分论点2:传承)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

顽强拼搏、奋发图强,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

国家传统文化政策2022

国家传统文化政策2022

国家传统文化政策2022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三条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

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

中国传统文化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1. 保护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政府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修复和保护古建筑、文物和遗址,维护其原貌和历史价值。

2. 传统文化教育:政府注重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动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政府鼓励和支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培养传统文化研究人才,推动传统文化的学术发展。

4. 文化节庆活动:政府组织和支持各种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表演和体验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增进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5.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政府鼓励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支持传统工艺、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创新。

6. 国际交流与传播:政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中国政府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得到尊重和发展,同时在国内外推广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文化自信的相关政策文件

文化自信的相关政策文件

文化自信的相关政策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该法规定了对文化产业进行全面支持和促进的措施,鼓励文化创意、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2.《关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包括加强文化传媒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强化文化教育和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3.《全民阅读促进法》:该法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推动阅读与知识传播,提高全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培养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4.《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见》:该文件提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激发民众对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5.《关于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的对外合作,扩大文化产业产品的出口规模等,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这些政策文件旨在加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交流,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摘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摘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摘记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2、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3、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4、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5、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6、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9. 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0. 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

国家的文化传承方针、政策

国家的文化传承方针、政策

国家的文化传承方针、政策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家的文化传承方针和政策。

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和保护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护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方针和政策,旨在促进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并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文化传承方针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文化遗产修缮和保护工作。

同时,鼓励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高社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国家鼓励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传统活动,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鼓励创新,使传统文化得到现代化的表达和传播。

文化传承政策支持文化创新国家为文化创新提供支持和鼓励。

通过设立文化创新基金,加大对文化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

积极引导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国家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传承的交流和互动。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将文化产业发展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论国家的文化传承方针和政策旨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支持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致力于保护和发展独特多样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为笔者个人观点,未经官方证实,请参考时保持谨慎。

现当代中国文化摘抄

现当代中国文化摘抄

现当代中国文化摘抄以下是对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些摘录:1. "和谐"思想:中国一直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城乡发展的和谐等。

这种思想在当代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

2. "中国梦":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愿望。

中国梦成为了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也成为了一种凝聚力和集体认同。

3. "创新"精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政府通过促进创新和创业来推动经济增长,并鼓励人们在科技、文化和艺术等领域进行创新。

4. "传统文化"传承:尽管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传统文化仍然被珍视和传承。

中国人尊重家庭、尊重长辈、尊重传统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5. "电影"和 "电视剧"的崛起: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一些中国电影和电视剧作品表达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变革。

6. "网络文化"影响力的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网络文化崛起,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交媒体到在线游戏,中国的网络文化在塑造青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以上只是对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些摘录,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可以进行探讨。

总体来说,现当代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展示出了独特而丰富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摘录
2008-5-21 来源: 长安区国学传习会跟帖已关闭
1 、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推介经典名作,引导人们在欣赏品读中受到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

摘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见2006 年 5 月24 日《人民日报》
2 、要以“公民道德宣传日”和重要历史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活动为载体,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

摘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见2006 年 5 月24 日《人民日报》
3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摘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见2006 年9 月14 日《人民日报》
4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摘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见2006 年9 月14 日《人民日报》
5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摘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见2006 年 6 月14 日《人民日报》、
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2006 年10 月19 日《人民日报》
7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2006 年10 月19 日《人民日报》
8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2006 年10 月19 日《人民日报》
9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

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10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好这些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加强古籍保护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11 、充分发挥古籍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
12 、要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面向公众的古籍门户网站。

要采取有效措施,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古籍资源,发挥古籍应有的作用。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2007 年3 月 2 日《人民日报》
13 、各级各类图书馆要积极开拓文化教育功能,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研讨等形式宣传古籍保护知识,促进古籍利用和文化传播。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