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的困境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是中国知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和销售商,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遇到了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和对策,以实现超越。
一、困境1、品牌知名度不高:相比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李宁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和年轻人群体中。
2、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许多体育用品品牌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在产品技术、价格和品牌形象等方面与李宁形成了竞争。
3、产品线单一:李宁目前以鞋类产品为主要产品线,缺乏丰富的产品线组合,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二、战略选择1、品牌提升战略: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李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可以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名人代言和广告宣传等方式,树立李宁的品牌形象。
2、产品创新战略: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推出具有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可以关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开发具有高性能和舒适度的产品。
3、市场区隔战略:通过定位不同的目标群体和市场细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可以在青少年市场、休闲市场、专业运动市场等方面展开不同的市场营销活动。
三、对策1、加强营销推广:加大对品牌推广和宣传的投入,通过广告、促销和媒体的宣传,提升李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与年轻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2、完善渠道布局:扩大销售渠道网络,提高产品的可获得性。
可以在一二线城市建立专卖店和体验店,同时加强线上销售渠道,提供便捷的购物方式。
3、强化产品研发能力: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功能性。
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入尖端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提升用户体验:关注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可以提供专业的购物咨询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投诉。
五、总结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面临困境,需要通过深入的战略选择和有效的对策来实现超越。
李宁公司现状分析概要
李宁公司现状分析概要一、公司简介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市,并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
作为中国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李宁公司以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创新的营销策略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不少成就。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宁掌握了众多成熟的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业务,同时提供了运动品牌全产业链服务。
目前,李宁公司已经成为拥有一系列知名品牌、多元化业务及全球一流资源的综合体育用品企业。
二、公司业务现状1.主营业务以运动鞋、运动服及运动配件为主营业务的李宁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的一、二线市场销售自己品牌的运动用品,并通过签约代言或联合设计推广商品。
现阶段,李宁公司的主力产品是运动鞋,其中以篮球鞋为代表,同时也涵盖跑步鞋、休闲鞋等产品。
此外,李宁公司还推出了多款针对不同专业运动领域的运动服装和配件。
2.品牌战略李宁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体育品牌,提升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加强品牌传播力,通过明星代言和高投入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李宁公司不断推出自己特色的鞋款和服装系列,以实现品牌差异化竞争的目标,这也是公司近年来的一大发展方向。
3.营销投入为了打造自主品牌,李宁公司在营销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广告宣传、营销策划、合作赞助等多个方向,提高销售和品牌知名度。
同时,李宁公司也积极利用社交网络等线上平台,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用户互动。
三、发展现状1.内部动态在企业管理方面,李宁公司一直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公司策略性调整,包括产品研发和组织架构优化,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营运成本,同时加强公司管理层的沟通和协作。
2.前景展望如今,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已经放缓,战略方向的选择变得更加重要。
未来,李宁公司将继续坚持在国内市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也将加强产品的创新和设计,推出更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结合消费行为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李宁公司将加强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的整合与协同,深入挖掘低线城市和乡村市场的潜力。
李宁的危机
太急 。这 些应 该 经过 李宁 的决 策 团队论 证 ,但 决策 中意 见是 否存 在分 歧 ,外界
不 得 而 知 。 ”该 人 士 进 一 步 分 析 说 ,业 绩
下滑是表象 ,深层次的原因还 是源 自企 业
内部 。
冒险 造 就 成 功
界 ,宛 如一 个 神 话 。 l
不 局 面 。 J
业 内 人 士 表 示 , 李 宁 公 司 必 须 要 面 对 现 在 的 难 题 :在 品 牌 定 位 上 ,李 宁 希 望
转型战略不尽人意
其 实 ,从 2 1 年 开 始 ,李 宁 公 司 已 开 00 始 寻 求转 型 :采取 更 换 标 识 、 提 价 、 整 合
销 售 额 始 终 没 能 超 过 1 亿 元 ,而 问 题 显 0 然 不 是 因 为 经 济 危 机 , 因 为 公 司 很 少 有
产 品 出 口 ,而且 国内 市场 持续 增长 ,但
耐 克 和 阿 迪 达 斯 的 中 国 市 场 份 额 也 越 来
越高 。
提高 7 % 服 装类产品涨价 l . 。9 , f . , 8 9 7名 B
低效分销 商等方式 ,试图扭转竞争落后的 f
不 利 形 势 ,但 效 果 却 不 尽 如 人 意 。 2 1 年 4 ,李 宁 公 司 率 先 宣 布 鞋 类 00 月 产 品提 价 l .% 11 ,服 装 类 产 品提 价 76 ;6 .% 月 ,李 宁 公 司再 次 宣 布鞋 类 产 品 平 均 售 价
1 9年 ,李 宁 整 合 了北 京 、 广 东 、 烟 6 9 台 三地 公 司 ,建 立李 宁体 育 用 品 集 团 ,并 f
关于李宁公司困境及战略制定的研究
关于李宁公司困境及战略制定的研究背景介绍(李宁公司的困境)1、李宁“投入透支、成长透支”:在2008年之前,只有两家中国体育用品公司成功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成为上市公司(除了李宁2004年在香港上市之外,鸿星尔克2005年在中国人并不熟悉的新加坡市场上市)。
但随后短短两三年之内,就有5家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在香港上市,如果不是因为商标侵权纠纷,中国大陆证券市场本来还会有第8家上市的体育用品公司。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宁战略有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司管理层对产品定位在时尚和体育两个方向摇摆,以及管理层推行多品牌策略。
虽然李宁本人是坚定主张走体育专业的路线,但他本人的意愿在执行时出现了偏差。
而李宁公司原来的董事会都是老好人,在监督战略执行时不力,没有做到及时对管理层的失误进行纠偏,对公司今天被动的处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负责。
此外,管理层拔高李宁品牌,在市场上与国际领先的两个品牌直接竞争,是明显的战略错误。
在2008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司内部一直有这种拔高品牌的倾向,但那时,李宁并不具备相应的品牌实力。
2008年之后,随着李宁牌借助奥运会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管理层才真正将这种愿望付诸实施。
公司主动让出了低端市场,这客观上给了大量走低价路线的本土品牌发展的空间。
这位高管认为像2008年前那样,以与国际顶级体育品牌竞争来激励公司员工是可以的,但如果真的以为李宁牌已经可以与这些顶级国际品牌平起平坐地竞争就是明显的进退失策。
对公司过去几年的内忧外患,李宁本人显然早就有所体察。
对于行业问题,他归结为两个透支:“一个是投入的透支,一个是成长的透支。
过去几年,大量想做体育用品的投资人进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好的一面;带来的另外一面就是恶性竞争,供大于求。
而且这种竞争也比较初级:首先,通过简单的批发和渠道扩张使业务迅速成长。
这种方法远离了做品牌的道路,很初级;其次,所谓体育用品行业应当是销售体育或者与体育关联的产品,但我们现在大量国内企业休闲的概念比较多。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一直以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李宁公司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方面展开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一、困境分析在竞争激烈的体育用品市场上,李宁公司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市场份额受到来自国际知名体育品牌的挑战。
像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品牌一直占据着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产品在品质、设计、科技含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给李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对李宁公司造成了困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运动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不再只是关注功能性和性能,更加注重时尚性、个性化和情感化。
李宁公司在这方面的产品和营销策略相对滞后,导致了品牌在年轻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减弱。
李宁公司在营销渠道和品牌形象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比于国际品牌拥有的广泛的零售网络和专柜,李宁公司的渠道覆盖相对较窄,导致了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品牌形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年轻化、国际化、高端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战略选择针对上述困境和挑战,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需要调整营销战略,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在战略选择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 产品创新:加强科技含量和时尚性李宁公司需要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上加大投入,注重科技含量和时尚性。
不仅要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运动鞋、运动服等产品,还要关注消费者对于个性化、情感化的需求,推出更符合时尚潮流和个性需求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 营销渠道拓展:加强线上线下融合针对营销渠道不足的问题,李宁公司可以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策略。
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和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与各大运动用品零售商的合作,拓展线下销售渠道。
李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李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李宁,中国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成立于1990年,是由著名运动员李宁创办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宁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在李宁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产品质量问题在生产加工中,出现了一些品质不良的产品,如鞋子的不透气、易脱胶、易断裂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导致了品牌声誉的下降。
因此品牌需要加强对质量的把控,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掌控,确保产品质量。
二、品牌形象问题李宁品牌的形象一直都是以体育元素为主的,但在某些场景下出现了过于商业化的营销手法,导致部分顾客认为李宁已经丧失了专业性,只是名符其实的流量品牌。
因此品牌需要重塑形象,回归体育本源,借助品牌代言人、品牌活动等方式强化体育元素,提高专业性和品牌知名度。
三、线上线下融合问题随着人们购物方式的改变,线下商场的顾客数量在减少,而线上购物的顾客数量不断增加。
李宁需要积极转变策略,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以适应当下市场环境。
可以通过线上购物平台、物流配送、虚拟试穿等方式来提高电商体验,也可以通过线下店铺的升级、运营方式的改进等方式来增加实体店的吸引力。
四、金融形态问题李宁的资本财务比较复杂,由于原有的股权结构较为松散,过多的股权分散导致了难以有效的作出管理决策。
因此品牌需要尽快调整股权结构,增加品牌管理的有效性。
同时李宁也可以借鉴其他品牌的金融形态,通过股份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的实力,从而加快发展步伐。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宁已经成为了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体育用品品牌,但是品牌的发展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品质问题、品牌形象问题、线上线下融合问题、金融形态问题等等,都需要李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够保持品牌的稳健发展态势。
李宁公司营销战略的失败原因
李宁公司其实是90后。
但是,这家1991年创办的公司的状态,与它一度想营销指向的那个人群“90后”的状态,却差得太远。
后者,是在国内经济进入繁荣期之后出生的一代人,正逐渐成为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主力;但李宁公司却暮气缭绕。
如大家所知,李宁最近麻烦不断:1、国际化战略失败,国际品牌李宁已成空中楼阁,退而求次而考虑如何成为中国第一品牌;2、业绩连年下降,被耐克和阿迪达斯等世界品牌甩在后面不说,也被安踏特步等晋江帮迎头赶上,失去几年的中国第一宝座看来在短期内是无法夺回了;3、连续推出的几个子品牌全部失败,库存严重;4、之前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走光了,就连自己培养的CEO也黯然退场,享受生活已经十多年的创始人又要重出江湖。
在外界看来,李宁推出的那场失败的“90后"战略是造成上述这一切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李宁公司开始品牌重塑,选择了全面拥抱90后这一年轻消费群体作为重点品牌路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90后李宁”的新品牌推广攻势,试图从年轻消费群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保持持续的高增长。
但结局我们已经知道,新用户不买账老用户不买单。
当90后的李宁对上90后的消费者时,没有预期中的激情四射干柴烈火,得到的却是90后群体的不屑一顾。
为何如此?我的观点:1、李宁进行品牌年轻化的决策是正确的,面向90后的方向也是正确的;2、李宁的问题在于不了解90后,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与90后沟通,没有用90后喜欢的方法去打动他们,而仅仅是贴了张标签,这也就不能怪90后的消费者对着同样90后的李宁唱起了,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聊聊90后90后的群体崛起,绝不是简单的又一代人的成长,而是真正互联网一代对这个社会的全面“接管”.这群有别于以往的年轻人有以下四种特点:1、他们不是统一型号的社会产品,拒绝被标签化想用统一的标签定义90后群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某种单一的社会评价对于定义鲜活生动的90后显得无力.在CMI校园营销研究院2011年度“90后的数字化生活“研究报告中,我们能看到,拒绝标签化是90后最大的共性。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是中国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之一,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及对策,以帮助公司实现超越。
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面临的第一个困境是市场份额下降。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崛起,李宁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李宁可以选择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公司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并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
李宁还可以与国内外知名运动员和体育赛事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除了市场份额下降,李宁还面临着品牌定位问题。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李宁的品牌定位有些模糊,缺乏明确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宁可以选择重新定位品牌,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公司可以聚焦某个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如运动爱好者、青年群体等,并针对该群体推出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营销活动。
李宁还可以加强品牌形象塑造,通过运动精神和品质传达出品牌的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
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还面临着渠道管理的困境。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线下实体店面临着租金高涨、销售量下降等问题,导致公司的渠道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李宁可以选择加大对线上渠道的投入。
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销售来降低渠道成本。
李宁还可以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扩大产品的覆盖面。
公司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打造多样化的购物体验,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
李宁还需要解决品牌国际化困境。
虽然李宁是中国本土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仍然面临着挑战。
为了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李宁可以选择加强国际化战略。
公司可以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出联名款产品,扩大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李宁还可以参与国际体育赛事,并通过赞助等方式提升品牌的国际形象。
公司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国际消费者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品牌的国际认可度。
李宁为什么会失败资料
总结
• 1、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体育用品市场,李宁公司面临着巨大
的竞争危机。
• 2、李宁体育用品在中国乃至国际打拼了十几年,就其品牌塑
造的发展历程而言,一是发挥着品牌的可区分和可识别性, 侧重于寻求一个卓越非凡的名称;二是把品牌作为一种营销 功能侧重于寻求营销活动和营销行为的特权。注重品牌名称 宣传和品牌附加价值的开发和维护,捕捉市场机会,制定应 变的定价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并相对 制定出应对策略,是现阶段李宁公司要原因
Logo
2、李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分析
Logo
启示
• 客观的品牌认知与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品牌成长的前提;坚定的品牌
战略和稳定的品牌文化是品牌发展的关键。
解决策略
• 1、寻找新的消费需求
• 2、提高专业化、本土化
据国内的一些销售代理商反映。在中国市场、耐克、阿迪达斯 及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及营销方式基本上还是照搬欧美市场运 作方式不能随意加单、减单、撤单,对于实力不甚强的国内销售代 理商来说,风险太大难以承担,而这对李宁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有 利的机会。国际品牌在国内的调研、生产、营销人员的本土化是李 宁今后制胜的关键。要专业化,需要将公司与具体的体育项目相结 合,比如提到耐克会让人想起篮球,阿迪达斯会让人想起足球,“ 李宁”需要寻找自己的项目——体操。体操项目近年来在中国备受 关注。李宁公司可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结合本土特色应对本行业的 竞争对手
• 3、产业迷惑——“体育地产“
中国企业大多数求大不求专、求利不求基业长青。李宁注资非 凡中国就是打算进入房地产,只不过硬要和体育扯上点关系而冠以“ 体育地产”的名义,并以“鸟巢”、奥运会场馆建设等为例加以佐证。 是不是体育地产暂且不论,但试图进入地产确实个不争的事实,地 产的高营利性吸引这这些传统产业另辟财源,这就是典型的“不务正 业”。对于一个在产业选择上都摇摆不定的企业来说,曾经梦想打造 “民族体育品牌”似乎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深度解析:李宁怎么了?转型不成功反而陷入经营困局
深度解析:李宁怎么了?转型不成功反而陷入经营困局李宁公司在成立初期,凭借经营运动服装逐渐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忠诚的消费者,成为国内运动品牌(专题阅读)的领头羊。
随着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入和本土“草根”品牌的崛起,“李宁”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公司经营的各种弊端也逐渐显现。
为了重回事业巅峰,“李宁”走上了变革转型之路。
然而,一系列变革措施并没有收到意想的效果,反而使企业陷入了经营的困境。
很多人不禁感叹:“李宁”到底怎么了?一、战略摇摆不定,品牌定位模糊企业好比大树,一旦扎根下去,就会竭尽所能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但是对于“李宁”,“扎根”在哪里?“定位”在哪里?这类问题足足困扰了这个企业很多年。
记得在很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当记者询问李宁,该公司的品牌定位究竟是时尚还是体育(专业)时,他只是微微一笑,回答:“体育就是最大的时尚”。
这样的回答,在新闻发言人看来绝对巧妙,但在战略家看来,这样的回答着实危险——李宁先生的回答并未向公众展示出李宁公司到底定位在体育(专业)还是时尚。
在体育(专业)和时尚之间,李宁的品牌定位始终模糊,一直在时尚和专业之间游走。
这样模糊的定位使得“李宁”在专业方面实力不强,在时尚方面又稍显逊色。
在针对李宁产品的调查中发现:如果一双标价800元的耐克鞋和一双标价700元的李宁鞋同时摆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会选择耐克;如果一双标价330元的李宁鞋和一双标价250元的安踏鞋摆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却会选择安踏。
这一调查结果从侧面表明了“李宁”定位上的尴尬。
相比之下,耐克定位“时尚、酷炫”,安踏定位“低价、平民”,两者均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在不同品牌定位的召唤下,两个品牌都吸引了忠诚的品牌拥护者。
二、忽视顾客需求,品牌重塑失误一方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李宁”放弃了走高性价比道路的安全策略,试图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大幅度提高产品价格。
结果在价格直追那些国外品牌的情况下,让年龄稍大且看重性价比的老顾客转向了其他廉价的国产品牌。
李宁公司为什么会倒下
李宁公司为什么会倒下李宁公司为什么会倒下李宁公司曾经也是我国有名的企业,无奈经营不善,难免走向倒下的命运。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李宁公司倒下揭秘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李宁公司的起步1990年,“体操王子”李宁退役,颇有商业头脑的他注册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体育用品公司,专门生产、销售运动服装、运动鞋及篮球、足球运动用品等。
由于李宁本人的名人效应,及当时国内体育品牌缺失的竞争环境,李宁公司迅速取得成功。
2008北京奥运会上李宁“飞天点火”,李宁品牌家喻户晓,受到狂热追捧至2010年李宁公司销售额超过94亿,直逼百亿大关。
其后李宁公司在此种顺境中的过度乐观却招致灾难——渠道大扩张,定位失误导致成本失控,库存高企,利润暴跌,股价重挫,品牌受损。
直至今日,仍未走出困境。
自2010年后,李宁股价一蹶不振,持续下跌,股价从高点下跌幅度接近90%,仅从股价的表现,已足以反应李宁公司战略失误的恶果。
李宁公司的失败战略盲目乐观的大扩张,及随后的成本失控由于长期雄踞国产运动品牌第一宝座,李宁公司在经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狂欢冲动后,信心急剧膨胀。
基于对未来的进一步乐观预期,在渠道方面通过授权批发经销商模式,迅速向大型一、二线城市大幅,抢占市场份额。
门店数量由6245增长到2011年的8255,涨幅超过32%。
李宁之所以会选择大幅扩张并在品牌溢价不够的情况下,贸然大扩张,是盲目乐观的结果。
201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恰恰处于4万亿刺激边际效应递减的后期,随着通胀原材料、劳工、店铺租金等支出上升,以及各大品牌同期的大扩张,整个运动用品供给出现急剧扩张,与此同时,社会零售品增速下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M形,高端和低端需求上涨,而中端出现萎靡。
定位失策,库存高企,财务数据急剧恶化2009年李宁公司在本土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品牌。
时任CEO张志勇踌躇满志,对外公布公司未来十年路线图,到2018年超越耐克成为本土第一、世界前五的体育用品品牌。
李宁公司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127李宁公司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武欣华作者简介:武欣华,女,汉族,河北成安,研究生在读,西安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
(西安财经大学陕西西安710100)摘要:本文首先对李宁公司的简介进行介绍,再陈述了该公司成立之初发展的兴旺,到后期由于改变品牌定位等原因逐渐走向暗淡,通过分析该公司发展现状的优势与劣势,得到有利于李宁公司更好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李宁公司;品牌;消费者一、李宁公司简介及发展现状(一)公司简介李宁公司在1990年成立,经过不断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用品公司。
李宁公司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类比赛的赞助商行列之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的第一家运用ERP 的体育用品公司,伴随着李宁公司在2004年6月的上市和不断改变的产品风格。
李宁公司经历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兴旺时期,也经历了2012-2014年总亏损达30亿元的暗淡时期。
(二)公司发展现状在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可达到281.2亿元人民币,占GDP 的比值可由1998年的0.2%增到0.3%,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该比例大约为1%一3%之间。
自上市六年以来,李宁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2009年更是达到83.87亿元。
199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服装与鞋产品设计开发中心,是第一个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
该公司也非常注重设计的原创性,2008年李宁集团美国设计中心在美国投入运行,主要用于设计原创的高端鞋类产品。
在一些国内外大型运动比赛中,李宁公司经常提供全套专业的比赛装备,这些都反映了李宁公司具有体育专业化的意识。
随着中国体育市场逐渐扩大,运动品牌行业竞争激烈。
李宁公司由于旧款不好卖,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大规模关店等使得业绩逐年下降。
2010年,李宁公司开始品牌定位的改变,选择大力发展锁定90后这一年轻消费者这一战略,“90后李宁”成为新产品的推广关键词,结果却不像预估的令人满意。
二、李宁公司发展现状的优势(一)进入市场的时间早李宁公司进入市场早,由于先发优势,抢占大量市场资源后,后续竞争者想要追赶上必须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深度解析:李宁怎么了?转型不成功反而陷入经营困局
深度解析:李宁怎么了?转型不成功反而陷入经营困局三、渠道管理混乱,库存危机爆发对于“李宁”这类“轻资产”企业来说,终端销售能力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直以来,“李宁”采取“直营门店+加盟门店”的市场布局方式,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借助经销商的力量迅速抢占市场,挟制竞争对手;劣势在于直接面对的客户是各级供应商而非终端消费者,因而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力,造成市场反应速度过慢,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认知脱节。
而且多数经销商属于单点经营,很多门店的销售情况不能及时反馈至总部。
2010年的换标活动,进一步激化了李宁公司的库存危机。
在新LOGO发布前夕,“李宁”订货会刚刚完成,所有的供应商还在按照既有要求按部就班生产老标产品。
这就注定了这批产品刚刚生产出来,就直接成为库存的命运。
庞大的急需清仓的库存,导致新标产品的订货会上,经销商在面对李宁换标这样的举动时,不敢贸然下注——2011年Q2订货会风波就此爆发。
李宁公司一直信奉“轻资产”,在深层意义上和经销商存在脱节,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更是缺乏与经销商的互动。
像“李宁”这类特别依赖终端销售的企业,建立并保持与经销商之间的共存关系十分必要。
“李宁”混乱的渠道管理不仅拉长了库存周转期,也消磨了经销商的信心。
四、组织结构臃肿,决策运行低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李宁”的组织结构不再扁平,创业之初雷厉风行的决策风格随着组织结构的臃肿而荡然无存。
以市场部为例,过去首席营销官下级是品牌传播总监,下面还设有门店设计总监、陈列总监和视觉总监,另外还有互动营销总监、户外活动营销总监等头衔,而每位总监下面还带有庞大的经理队伍。
这样庞大的人员配备不仅管理起来非常复杂,而且也为整体结构的运行施加了更大压力。
长期以来,李宁公司的销售部和产品部缺乏协调机制,很多时候都是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都认为自己才真正主导市场——前者往往根据销售经验判断产品是否好卖,后者则认为自己设计出的好产品没有被及时推上市场。
李宁外部环境分析
李宁外部环境分析李宁(Li-Ning)是中国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成立于1990年。
多年来,李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认可。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李宁面临着许多外部环境的挑战。
本文将对李宁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环境。
一、宏观环境分析1. 经济环境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李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人均收入的增加促进了体育用品市场的扩大。
然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给李宁带来了压力,需要积极应对。
2. 政治与法律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体育用品行业的监管和市场准入起着重要作用。
李宁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合规经营,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提高品牌形象。
3.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直接影响着李宁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中国人对健康和运动的重视逐渐增加,这为李宁提供了机会。
同时,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品质和创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李宁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科技环境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体育用品行业。
李宁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性能和创新的需求。
同时,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对传统零售模式提出了挑战,李宁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提升在线销售和品牌推广能力。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1. 竞争对手李宁面临来自国内外众多体育用品品牌的竞争,如阿迪达斯、耐克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份额、产品创新、营销策略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李宁需要通过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以及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来抵抗竞争。
2. 供应商和渠道商李宁的供应商和渠道商对于产品质量和流通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品牌相比,李宁需要保持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并加强与终端零售商的合作,提高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可见度。
三、消费者环境分析1. 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对于体育和健康的关注增加,他们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
困境与超越: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的战略选择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作为中国知名体育用品品牌,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体育文化,提高国人体育意识和参与度。
公司成立于1990年,以李宁这位中国体操名将的名字命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李宁公司一直在市场上保持着一定的地位,但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
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李宁公司在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建议,以期实现李宁公司的再次振兴和发展。
1.2 问题提出当前,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和增长。
随着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的分散和竞争对手的崛起,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也面临着一定的下滑,这进一步加剧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的市场困境。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市场营销对策,力求在困境中超越,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信赖。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于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对业界和学术界的贡献。
在本文中,研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指导企业实践:通过对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营销战略选择及对策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其他体育用品公司提供借鉴和参考,指导其制定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2. 探索行业发展:研究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在市场营销领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有助于深入了解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3. 学术研究参考:对于市场营销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李宁公司现有的竞争压力分析
《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李宁公司现有的竞争压力分析日期 2012-10-9一、前言李宁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背靠中国广袤的市场,享受着一定的相对优势,相对于国内其他品牌,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相对于阿迪达斯和耐克两大国际品牌,具有无法比拟的性价比优势和渠道优势。
但是,前面有“虎”,阿迪达斯和耐克,后面有“狼”,如安踏等本土其他品牌。
李宁公司像一个三明治夹层被夹在中间。
尽管公司的真正竞争压力来自前面,但后面也不能忽略,很多国内品牌已经公然把超越“李宁”当作最大的目标了。
加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能够稳住根基的前提下,谋求更大的的发展?因此,对于公司营销战略的研究与竞争定位的分析成为了当务之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这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李宁到底面临着怎么样的竞争现状?我们小组将通过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李宁行业竞争现状进行了分析。
二、公司简历李宁有限公司成立李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企业之一。
公司在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
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
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于1990年,是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企业之一。
公司在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
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
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三、李宁公司的五力分析首先,要对李宁进行竞争的五力分析,我们必须明确什么叫做,五力分析。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提出,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所在产业的竞争环境。
李宁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李宁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李宁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运动品牌公司,其目标是成为全世界领先的运动品牌。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分析李宁公司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1. 市场风险李宁公司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竞争压力更大。
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李宁公司可能会面临销售下降的风险。
此外,如果公司太过于依赖中国市场,那么它也会面临市场风险。
2. 财务风险李宁公司的运作需要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而且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投资者和借款。
这意味着,如果公司的业务出现问题,可能会面临财务风险,在未来公司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品牌风险品牌是李宁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如果销售产品不符合客户期望,或者出现质量问题,这将对公司声誉和品牌带来不良的影响。
此外,如果公司的营销活动出现问题或者公司的形象受到批评,也会对公司造成品牌风险。
二、对策分析为了缓解市场风险,李宁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市场来获得更多的收益来源。
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公司应该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那些市场规模大、潜力大的国家。
国际市场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帮助公司增加收入。
2. 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于财务风险,李宁公司可以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通过对公司的现金流、利润等财务指标的精细管理,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此外,公司还可以利用各种融资工具来获取所需的资金,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3. 品质保障品质是李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公司应该全面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可以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确保原材料的可靠性。
公司还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节,提高产品合格率。
除此之外,公司应该及时响应消费者的投诉,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 良好的品牌形象李宁公司应该寻求一个更好的品牌形象。
为了提高品牌形象,公司要注重产品设计、科技创新,全方位提升品牌的品质和形象。
此外,公司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责任,提高消费者的好感度和信任感。
李宁企业劣势分析报告
李宁企业劣势分析报告引言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李宁有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广泛的知名度。
然而,长期以来,李宁也面临着一些劣势,这些劣势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本报告将对李宁企业的劣势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品牌定位不清晰李宁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知名品牌,曾经以运动鞋为主打产品,迅速取得了市场份额。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李宁的品牌定位变得模糊不清。
其产品线扩展过快,从运动鞋到运动服装以及其他相关用品,导致品牌形象没有明确的定位,消费者对李宁的认知逐渐淡漠。
2. 产品设计和创新力不足李宁过去以运动鞋为主打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但近年来,竞争对手纷纷推出了更具创新和时尚性的产品,而李宁的产品设计和创新力相对较弱。
无论是在材料选择、外观设计还是功能创新方面,李宁都显得缺乏竞争力。
这导致消费者对李宁产品的兴趣下降,并选择更具吸引力的竞争品牌。
3. 渠道建设和管理不完善李宁拥有较大的线下零售网点和分销网络,但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线上销售渠道日益重要。
然而,李宁在电商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上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线上销售体系。
这导致李宁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的优势,错失了大量的销售机会。
4. 市场营销策略缺失李宁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首先,李宁的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广告传播策略。
其次,李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反馈和市场趋势的把握不够敏锐,没有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再次,李宁对于市场分割和目标群体的定位不准确,导致了市场份额的流失。
5. 国际市场拓展的困难与国际大品牌相比,李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其中一个原因是李宁的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另一个原因是李宁的产品与国际品牌相比在品质和创新方面存在差距。
此外,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消费者需求与国内市场存在较大差异,李宁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市场调研和适应。
李宁公司的困境
李宁公司的困境案例1988年,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在经历了汉城奥运会失败之后,并没有停止挑战自我的奋斗。
退役后的李宁没有走运动员继而教练员的常规发展之路,而选择了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公司,任总经理特别助理,从此闯荡商海,拉开了李宁公司创业之路的序幕。
1989年,李宁开始筹备成立李宁公司。
1990年4月,注册“李宁”商标;5月,李宁公司宣布成立。
在以后的几年中,李宁公司凭借极富民族情感的鲜明品牌、超前的公关意识、有利的营销渠道措施,迅速打开了市场,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创业初期,公司曾把李宁牌产品定位为“国内高档品牌”,但推出的第二种产品,因为价格比国内一般产品高出1倍,根本无法得到市场、商家的认可和接受。
由于公司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所以只好将产品价格回调成适合大众的价位,以中低档产品的定位进入市场,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一时期,李宁公司主要品牌经营手段为体育赞助和特许经营。
1990年,刚刚成立的李宁公司斥资300万元,说服亚运会组委会回绝了韩国某公司3000万元的赞助,成功赞助了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从而让全国消费者认识了李宁牌。
从此以后,体育赞助成为李宁公司主要的市场推广手段。
而说到特许经营,也算是歪打正着,当时李宁公司由于不是国有企业而进不了国营大商场的门,只好另辟蹊径,一方面联络李宁的队友、亲友和朋友,另一方面联系全国个体户经销李宁牌产品。
1990年,李宁公司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李宁”牌专卖店。
这一阶段的管理团队是经验型的团队,来自当时国内名牌“十佳”“梅花”等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的加盟,为李宁公司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李宁公司总监以上高层管理者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加入公司的。
从这一阶段开始,职业经理人开始驾驭企业的经营发展,特许经营体制逐步完善,经销商队伍不断扩大,李宁公司的营销网络成为极其有力的竞争祛码。
公司每年保持着100%的增长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宁公司的困境案例1988年,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在经历了汉城奥运会失败之后,并没有停止挑战自我的奋斗。
退役后的李宁没有走运动员继而教练员的常规发展之路,而选择了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公司,任总经理特别助理,从此闯荡商海,拉开了李宁公司创业之路的序幕。
1989年,李宁开始筹备成立李宁公司。
1990年4月,注册“李宁”商标;5月,李宁公司宣布成立。
在以后的几年中,李宁公司凭借极富民族情感的鲜明品牌、超前的公关意识、有利的营销渠道措施,迅速打开了市场,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创业初期,公司曾把李宁牌产品定位为“国内高档品牌”,但推出的第二种产品,因为价格比国内一般产品高出1倍,根本无法得到市场、商家的认可和接受。
由于公司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所以只好将产品价格回调成适合大众的价位,以中低档产品的定位进入市场,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一时期,李宁公司主要品牌经营手段为体育赞助和特许经营。
1990年,刚刚成立的李宁公司斥资300万元,说服亚运会组委会回绝了韩国某公司3000万元的赞助,成功赞助了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从而让全国消费者认识了李宁牌。
从此以后,体育赞助成为李宁公司主要的市场推广手段。
而说到特许经营,也算是歪打正着,当时李宁公司由于不是国有企业而进不了国营大商场的门,只好另辟蹊径,一方面联络李宁的队友、亲友和朋友,另一方面联系全国个体户经销李宁牌产品。
1990年,李宁公司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李宁”牌专卖店。
这一阶段的管理团队是经验型的团队,来自当时国内名牌“十佳”“梅花”等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的加盟,为李宁公司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李宁公司总监以上高层管理者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加入公司的。
从这一阶段开始,职业经理人开始驾驭企业的经营发展,特许经营体制逐步完善,经销商队伍不断扩大,李宁公司的营销网络成为极其有力的竞争祛码。
公司每年保持着100%的增长速度。
李宁公司产品的三大主项:体育服装、运动鞋、便装雄踞市场头把交椅。
1995年8月,在天津召开的体育用品订货会上,李宁公司设立巨型独立展位,成交额达4.5亿元人民币,占整个订货会交易量的1/2。
顺应市场需要,李宁公司以中档产品定位,以团体订货为主渠道,以“农村包围城市”为主要经营思路,迅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
由于其大众化的产品定位,李宁公司成功实现了生存目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公司许多员工还记得当年“全民穿李宁”的壮观场面:李宁公司的一款夹克(JD001)销量达20万件,有的地方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工薪阶层,甚至拉平板车的,几乎人手一件!归纳李宁公司十多年来的成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李宁”品牌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李宁”这两个字所蕴涵的特殊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李宁就是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的化身。
以名人名字为依托,大打品牌战略,这在十年前属于比较超前的做法,很容易取得成功。
(2)社会营销理念:1990年,刚刚成立的李宁公司斥资300万元,说服亚运会组委会回绝了韩国某公司3000万元的赞助,成功赞助了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从而让全国消费者认识了李宁牌。
从此以后,体育赞助成为李宁公司主要的市场推广手段。
利用赞助体育运动扩大宣传,为李宁公司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有利于同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
(3)顺应市场的产品定位:从整体上来说,“李宁”品牌的产品定位是比较适合中国消费者的。
“李宁”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也说明了中国的消费者接受它、喜欢它。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体育产业虽极具发展潜力,但产品供给并不充分,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知名运动品牌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市场存在许多空白。
中国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刚刚被唤起,但对体育和休闲服装的需求其实还是合一的。
休闲服装市场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空白,而在这个市场上的是中国最广泛的大众消费者。
李宁公司就选择和定位在这个市场,并且将产品定位为“带运动感觉的休闲产品”而非专项体育产品。
这种定位使得李宁牌产品赢得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因为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中国的体育用品消费水平仍然非常低,这就决定了李宁公司只能选择传播一种运动的文化、运动的感觉,而不能做纯粹的专业的体育用品,这种产品定位恰恰迎合了中国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
市场在不断变化,消费者的口味在变,技术在变,环境在变。
任何一个企业都得根据不断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重新设计产品,重新细分市场。
李宁公司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1996年初,我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国企实行兼并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国内市场,使团体消费骤然下降,李宁公司顿时失去了主攻方向。
在内部,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使公司陷入品牌多元化陷阱,公司不仅生产体育服装和运动鞋帽,也生产西服、衬衫,甚至健身器械、文具、化妆品和皮衣,这导致经营成本加大、内耗严重。
经销网络出现跨地区经营、窜货和经销商资质下降、经销商由于利润空间缩小而转销其他产品等现象。
面对严峻的局势,李宁公司管理层果断地进行了“大手术”,对庞大臃肿的组织机构进行分拆,淘汰经营不善的子公司,对余下的重新进行整合。
最重要的整合是以鞋业公司为主,收编运动服装、便装公司,成立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生产和经营李宁牌运动服装、运动鞋和配件。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品牌林立,国际名牌不断涌入,国内各种体育品牌纷纷登场,消费者在体育用品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与国内很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民营企业一样,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李宁公司很多过去传统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了。
李宁公司面临的挑战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销售增长趋缓。
从案例显示的数据来看,1996年以后的五年中,李宁公司并不都是在增长,其增长也并不像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增长那么快,相对于1996年以前每年100%的增长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李宁品牌的市场份额每年都在下降,从1996年的13.67%降到2000年的10%。
对比同时期耐克的稳健和阿迪达斯的良好上升势头,显然遭遇到了“成长的上限”。
在“李宁”的销售额从1996年的6.7亿元降到1997年的6.09亿元,再到1998年的5.13亿元和1999年的5.23亿元的同时,阿迪达斯却从0.44亿元一路升到1999年的2.4亿元。
同样是萧条时期,阿迪达斯却始终保持了60%以上的增长率,同期的锐步也是在稳步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消费趋势的变化,对李宁公司来说意味着存在市场份额继续下降的可能。
2.产品线过长。
从案例可以看出,李宁公司产品线过长,既生产中档的体育服装、运动鞋和包、帽子等、又生产高档的高尔夫产品;年龄覆盖面非常宽,既有适合40多岁人穿着的产品,也有14岁以下孩子穿的儿童服装、鞋等,但却没有一个生命周期特别长的稳定的核心产品。
这种缺乏市场细分的做法直接衍生出许多品牌管理问题,如目标消费群体不清晰,实际消费群体与目标消费群体不同质,以及实际消费群体严重偏离“重度体育用品消费群体”的现象。
3.定位不清晰。
消费者对李宁牌的印象比较分散和模糊,比如运动的、优雅的、飘逸的、荣誉的、亲和的、民族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李宁牌没有像耐克和阿迪达斯那样传递出非常清晰明确的品牌个性、例如耐克是“超越的”和“在竞争中体味快乐的”阿迪达斯是“成熟的”和“专业的”。
并且,消费者所认知的李宁牌的“民族性”正是李宁公司通过研究认为不会成为决定购买的最重要因素而一直试图去弱化的。
对此案例的分析方向1、营销学中的STP方法分析2、营销组合分析具体分析一、营销学中的STP方法分析S指Segmenting market,即市场细分T指Targetingmarket,即选择目标市场P为Positioning,亦即定位1、S 市场细分,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顾客群体,并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轮廓。
十五年前,李宁以成功体育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商界,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体育用品王国。
创业初期,李宁的个人名气确实帮助企业很快地进入了市场。
快速的成长很快便加剧了竞争的激烈。
强势的国际品牌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挤掉这个在他们看来极有潜力的本土品牌,同时,国内的其他资本也在逐渐进入体育用品行业。
在内拥外攻的夹缝中,李宁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体育事业的盛大,就没有体育相关产品的市场。
培育市场首先要站在那张让全世界的体育迷们为之欢呼雀跃,为之热泪盈眶的体育圣床上,否则在传统营销的环境中去谈体育用品的市场,市场将成为空中楼阁。
于是,李宁挺身进入了体育营销领域。
赞助奥运走出国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的提供商,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尴尬历史。
此后,李宁公司每届奥运会都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
对体育赛事的赞助,让李宁有了与国际品牌逐鹿市场的资历。
当中国的年轻一代,也是体育用品消费的主力人群,发现原来本土品牌可以站在中国体育事业的高峰位置,可以和世界强势体育运动品牌一较高下的时候,在他们心中惟有国外品牌才是阳春白雪的定式思维开始慢慢地瓦解。
李宁不仅在奥运会上做得非常漂亮,而且用一系列相关的传播支持把这一举世瞩目的赛事效益与品牌的结合发挥到了最大效果。
在28届雅典奥运会期间,李宁创作的广告以各项目冠军运动员比赛前的心脏跳动为焦点,极具视觉、听觉冲击力。
广告在奥运会期间持续发布。
2、T选择目标市场,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
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
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
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
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
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
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
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
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
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李宁公司也是如此。
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