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纸——大家所不知道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子纸——大家所不知道的事!(更新“关于刷新速度”)

看见大家对电子纸的内幕都有兴趣,我就来爆一些内幕吧。呵呵。

首先,说明一下我的背景,5年做电子纸相关开发,当时拿了笔风险投资,自己再投了点钱,想做一个阅读器。2年后,因为市场不成熟+技术不成熟,撤出。项目宣告失败。

目前已经离开这个行业快4年了,很多新的趋势不知道,只能谈谈一些基础的东西。

关于元太(PVI)

元太的背景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只是,大家知道为什么是元太做电子纸吗?按照规模来说,获得电子纸技术之前的元太,在台湾只能算二、三流的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其他如奇美、宏基什么的规模远远超过元太。

原来是地域关系。查查GOOGLE地图,看看元太的厂,隔壁是什么?对,飞利浦。

当年飞利浦的电子纸技术刚刚准备投产,寻找代加工企业,元太因为距离比较近,获得了便利。而且最主要的,元太的流水线虽然落后,只能生产中小尺寸的屏,但当时的电子纸技术也不成熟,大规模生产超过10寸的屏,成品率更低,至于更大的,只有实验室做了(PS.这也是为什么展会上都展出大屏的原因,那才是技术)。

关于元太的产品

元太生产的其实是电子纸显示模组。这个问题我是很久以后才搞懂的。

什么是模组?就是一切都给你搭配好了,只要你使用一个规范的借口,加上MCU、ram和程序、外设就能够运行的显示屏。目前大家所谓的显示屏都是这样的模组形式。

模组由显示屏本体、行扫描芯片、列扫描芯片和FPC(软排线)共同组成。比较好的模组会提供驱动芯片、钢架等等,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

(这里要批评一下元太,当年我拿到的屏都是没钢架的,实验室测试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现断线、或者只有半截屏能刷新的问题,咨询元太技术,告诉我说,他们供应给SONY的屏加了个钢架!我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加?他们说,那个是SONY定制的!!!我倒啊!后来才知道,标准模组都有配钢架,除非客户说不要,那也会配个塑料架!)

而这当中,最主要的就是显示屏本体了!不过,这里就有内幕了。元太本身并不生产电子墨水,电子墨水由荷兰那边提供,是一大桶一大桶的。不过提供也不是提供给元太,而是提供给日本的凸版印刷(TOPPAN),这家企业负责将电子墨水与ITO(铟锡氧化物)玻璃进行封装。初步判断是台湾或者元太封装能力不合格的原因。

封装好的玻璃交给元太,邦定行扫描芯片和列扫描芯片。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邦定的形式,大家看见那些屏幕边缘,通过一个FPC在侧面和顶部有数个芯片整齐排列的,那叫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这种工艺是IREX最早定下的,在马来西亚加工的方式,后来在元太哪里不知道为什么,出现大量的不合格品,所以改

了一个形式,把芯片直接绑定在玻璃上了。可以看到一个模组,边缘多一条白白的硅胶类的东西,那就是邦定在玻璃上的芯片。这种工艺叫COG(CHIP ON GLASS)。这种工艺个人认为是元太的流水线不过关导致的,至于边缘那个硅胶更加可怕,是因为怕绑定的芯片出现故障,加的封装物。试想,为什么那么容易出现故障?不是流转过程管控不严格,就是绑定工艺不可靠。

后来就不知道了,在我的项目解散前,元太给我们的都是COG的模组。

扯远了,再说说元太的所谓购买EINK,5年前是这样的。

飞利浦搞了这个技术,但因为一些我们不了解的原因,不打算自己做了。但是飞利浦也不想丢掉,于是找了元太这个冤大头。元太为飞利浦前期的研发埋了单。而当时飞利浦只是同意元太在三年内可以独家生产。

不过这个独家生产也很亏,墨水是飞利浦提供的,封装在日本作,元太自己只是负责后期的组装,而且据我所知,飞利浦非常恶心的不给元太配套芯片,而是提供一些替代方案。这个直接导致后来的IREX生产的屏幕可以有16级灰度,同期元太的自由4级灰度,但是模组都是元太做的,只差一个驱动芯片。

当时台湾的一些媒体都认为元太这样做是很亏损的,不过元太看好的是飞利浦一起发来的两笔订单,SONY的电子书和IREX的电子书所用的屏,当时飞利浦一起发给元太加工了。

据我了解,元太当时也没有别的选择,要不升级液晶流水线,不过当时元太是4、5代线,而奇美什么的都已经7代线了。升级流水线需要的资金动辄几亿、十几亿美金,看看永丰余(元太的母公司,台湾上市企业)的年报,估计也申请不到那么多贷款,那么他不做这个就要被淘汰了,也难啊!

最近听说元太收购了EINK,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收购了荷兰的墨水源头,还是把三年期的代理,交了飞利浦专利费后变成独家的了?因为行业远了,也没好好研究过。

关于SIPIX

这家公司很有趣。

调查他们的产品,都是什么膜啊、纸啊之类的化工产品,和电子技术应该是不搭边的。不过他们有个团队在美国,有个技术总监。怀疑是SIPIX挖了个人过来,然后利用他们自己的膜生产线,生产的电子纸。所以他们提倡R2R(roll tor roll卷对卷),因为他们家的流水线就是这样。

不过SIPIX显然也低估了电子纸的复杂性。

卷对卷是做不出来电子纸的,除非能够将传说中的塑料晶体管也投入流水线。显然SIPIX的技术还做不到,于是当年SIPIX的产品都是被动显示。

而且,有了电子纸的膜材只能算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驱动电路才叫复杂。

当年开发电子纸,SIPIX的电路是升压54V~70v,这是什么概念?一个锂电池3.7V输入,

升压转换到54V!所以后来SIPIX找了很多企业,都没有合适的。据说他们还投入过数百万,找了香港的一家显示芯片研发企业(所罗门科技,专门做手机显示屏驱动的)开发,搞出了一些东西,不过可笑的是只能驱动100个点左右。

当时SIPIX的支持人员告诉我说,理论能够支持到1025个点,不过单个芯片的价格可能要10美金以上,我算了算,上帝啊,800*600,那光芯片就要多少颗,咱都不用谈钱,直接过滤掉了。

据说,后来元太和SIPIX谈过购买专利的问题,因为SIPIX没有主动显示的生产线,而PVI 缺少专利,不过没有谈拢,两家的期望值都太高了,只谈出个合作。做了一批基于SIPIX的主动显示产品。

当时元太的刘**到上海来时,带了一个样品,挺口水的,因为SIPIX的技术特点,元太做了一个软性的,刘**当着我面使劲摔在地上好多次,啥事没有!要知道,这个是屏啊,连模组都不是,没有任何保护的状态下,显然抗压和抗摔很强。不过我提出要看一下驱动演示,刘**就打马虎眼了(有接触过元太那个市场的都知道,这个台湾人太会捣糨糊了,虽然态度还是不错滴),我不得不怀疑是个不成熟的玩意。

哎,今天打了好多字,不写了,下次再继续。

有看的好的,给我顶顶吧,别掉下去了,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EINK的成本

EINK的面市,主要原因是低成本,这个和大家现在所理解的有所不同。大家都认为EINK 是一个贵族的玩意,一个新技术,是高价值产品!

其实,扯淡!

要知道目前的EINK屏是元太生产的,生产流水线式借助传统的TFT流水线,那么,和传统的TFT比较,改变了一些什么那?

传统的TFT是有许多个不同的材料组成的,首先是两片ITO玻璃,然后是偏光片,反光片、折射膜、背光源什么的。这就是基本的TFT了,然后加上行扫描芯片与列扫描芯片,组成基本模组,加上驱动芯片、缓存、电源模块(或者电源管理芯片)组成成品模组。

EINK那?

就说元太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吧,两片ITO玻璃,还是4代线、5代线出来的那种,加上行扫描芯片与列扫描芯片,完了!

别的都要自己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