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夹具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50d8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f.png)
机械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夹具设计。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机械夹具的分类、作用、基本结构及其设计原则;掌握常用的机械夹具设计方法,如板料夹具、管件夹具等;理解机械夹具设计中的力学原理和工艺要求。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夹具的二维和三维设计;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夹具设计中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对机械夹具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夹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机械夹具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其应用范围。
2.机械夹具的设计原理:讲解机械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力学原理和工艺要求。
3.常用机械夹具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板料夹具、管件夹具等常见机械夹具的设计方法。
4.CAD软件在机械夹具设计中的应用:教授如何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夹具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5.机械夹具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夹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机械夹具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机械夹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车床夹具课程设计
![车床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c744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b.png)
车床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车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车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了解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 学生掌握车床夹具的安装、调整及使用方法,了解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车床加工中常见的夹紧问题;2. 学生能够根据加工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车床夹具,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3. 学生能够运用车床夹具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车床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车床夹具概述- 夹具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车床夹具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 车床夹具的类型与选用- 常见车床夹具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根据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车床夹具;- 夹具的安装、调整及使用方法。
3. 车床夹具的应用实例- 分析典型零件加工中夹具的应用;- 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夹具使用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程。
4. 车床夹具操作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夹具的使用;- 培养学生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和安装夹具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夹具进行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弹簧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弹簧夹具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98b0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0.png)
弹簧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弹簧夹具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弹簧夹具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并解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并计算弹簧夹具的弹力和变形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弹簧夹具的初步设计和图纸绘制。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弹簧夹具参数的优化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弹簧夹具设计的有效性,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制造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认识到工程设计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对工程设计和制造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弹簧夹具的设计和分析,为后续工程项目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弹簧夹具基础知识:- 弹簧夹具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 弹簧夹具的基本原理,包括弹力、弹性变形等概念。
- 弹簧夹具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弹簧、支架、调整装置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机械夹具设计基础”2. 弹簧夹具设计方法:- 弹簧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 弹簧夹具参数的优化计算方法,包括弹簧刚度、预紧力等。
- CAD软件在弹簧夹具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弹簧夹具设计”3. 弹簧夹具制作与实验:- 弹簧夹具的制作工艺,如加工、装配等。
- 弹簧夹具的实验方法,包括性能测试、数据分析等。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8d322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9.png)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机床夹具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机床夹具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2. 提高学生运用机床夹具进行工件加工的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解决机床夹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床夹具在制造业中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相关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学生处于本科阶段,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床夹具概述- 机床夹具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机床夹具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 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 夹具的主体结构及其功能- 常用夹具元件的类型及作用- 夹具的连接与调整方式3. 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 夹紧力产生及传递机制-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导向- 夹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 夹具在各类机床上的应用实例- 夹具选用的原则与方法- 夹具使用中的注意事项5. 机床夹具实训- 实训项目一:认识常见机床夹具及元件- 实训项目二:机床夹具的拆装与调整- 实训项目三:机床夹具的使用操作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机床夹具概述第二周: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第三周: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第四周: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第五周:机床夹具实训(含三个实训项目)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中关于机床夹具的章节内容密切相关,涵盖了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实训等方面,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ce978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c.png)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夹具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设计能力,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工艺流程和标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夹具设计,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工程实践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夹具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夹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夹具设计方法:详细讲解夹具设计的步骤、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3.夹具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夹具设计练习,提高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夹具设计的具体应用和技巧。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夹具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夹具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夹具设计知识。
2.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实践操作。
法兰盘的夹具课程设计
![法兰盘的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c9aa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8.png)
法兰盘的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法兰盘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的计算。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夹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法兰盘夹具的设计与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夹具的三视图和装配图。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夹具设计的讨论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提高工程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法兰盘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分类,参考教材第2章。
2. 讲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夹紧力、定位和导向等方面的知识,结合教材第3章。
3. 介绍夹具设计的关键参数计算,如夹紧力、定位误差等,以教材第4章为例进行讲解。
4. 分析不同类型夹具的特点及应用,对比教材第5章中的案例。
5. 结合CAD软件,演示夹具三视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参考教材第6章。
6.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进行简单法兰盘夹具的设计与计算,完成教材第7章的相关练习。
7. 案例分析:讨论实际工程中的夹具设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第1课时:复习法兰盘知识,讲解夹具设计基本原理。
第2课时:介绍关键参数计算,分析不同类型夹具。
第3课时:CAD软件操作演示,绘制夹具图纸。
课程设计kcsj-10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kcsj-10及夹具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fa036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9.png)
课程设计kcsj-10及夹具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夹具的组成、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3. 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夹具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夹具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夹具的应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夹具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及夹具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夹具设计中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熟练描述夹具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独立使用CAD软件完成简单夹具的设计,并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夹具设计任务,并进行有效的展示和交流。
4. 学生对夹具设计产生兴趣,具备继续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夹具设计基本概念:介绍夹具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2. 夹具的组成与分类:讲解夹具的各部分组成,以及不同类型的夹具及其应用场景。
3. 夹具工作原理:阐述夹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如何实现工件的定位、夹紧和支撑。
4. 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夹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校核等。
5. CAD软件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教授如何利用CAD软件进行夹具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夹具设计基本概念及夹具的组成与分类。
第二课时:夹具工作原理及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
第三课时:CAD软件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大连大学夹具课程设计
![大连大学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2e8e7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a.png)
大连大学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类夹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原则。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夹具设计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夹具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实际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夹具。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夹具设计课程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创新。
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夹具设计在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大连大学机械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夹具设计基本概念:包括夹具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2. 夹具的力学分析:讲解夹紧力、定位力和切削力的计算,分析夹具的力学性能。
3. 常用夹具类型及工作原理:介绍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等常用夹具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4. 夹具设计原则与选用:分析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夹紧可靠性、操作简便性等,并探讨如何根据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夹具。
5. 夹具设计步骤与方法:详细讲解夹具设计的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并介绍常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6. 夹具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夹具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7. 夹具设计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如二维绘图、三维建模、装配体设计等。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2周:夹具设计基本概念和力学分析;3-4周:常用夹具类型及工作原理;5-6周:夹具设计原则与选用;7-8周:夹具设计步骤与方法;9-10周:夹具设计实例分析及CAD软件应用。
毕业机床夹具课程设计
![毕业机床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9f317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2.png)
毕业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原理;2. 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3. 掌握机床夹具的选用原则和安装调试方法;4. 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床夹具的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2. 能够分析机床夹具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能够熟练操作机床夹具,进行加工前的安装和调试;4. 能够对机床夹具设计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责任感;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注重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国内外机床夹具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设计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对机床夹具设计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认识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机床夹具设计方面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床夹具概述:机床夹具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在机械加工中的地位;2. 机床夹具结构原理:夹具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3. 机床夹具设计流程:设计要求、设计步骤、关键参数计算及选用原则;4. 机床夹具设计方法:基于加工要求的夹具设计、创新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5. 机床夹具安装与调试:夹具的安装、调试方法、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处理;6. 机床夹具设计评价:设计评价标准、方法及改进措施;7. 机床夹具发展趋势:国内外机床夹具新技术、新趋势及绿色制造。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铣端面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铣端面](https://img.taocdn.com/s3/m/e7e4927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9.png)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铣端面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铣端面夹具。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铣端面的加工原理、掌握夹具的结构和设计原则;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完成铣端面夹具的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铣端面的加工原理、夹具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首先,讲解铣端面的加工原理,让学生了解铣端面的加工过程和注意事项。
然后,介绍夹具的结构和设计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夹具的设计方法。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铣端面夹具的设计和制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讲解铣端面的加工原理和夹具的设计原则。
其次,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夹具设计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铣端面夹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机械加工技术》等相关教材;参考书:相关论文和专著;多媒体资料:夹具设计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铣床、夹具等相关设备。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夹具设计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占评估总分的30%,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团队合作等;作业将占评估总分的20%,包括课后练习、设计报告等;考试将占评估总分的50%,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我们将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规划。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和教学大纲进行,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书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c1b992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8.png)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夹具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掌握夹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夹具的设计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夹具选用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夹具的基本概念:夹具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夹具设计原则:设计夹具时应考虑的因素、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3.夹具设计方法:夹具的定位、夹紧、导向和夹具附件的设计。
4.夹具的应用: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实例。
5.夹具的选用和评价:如何选择合适的夹具,夹具的评价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夹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夹具的理解和掌握。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夹具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加深对夹具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夹具设计接头课程设计
![夹具设计接头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b870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8.png)
夹具设计接头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工件,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位置稳定的一种工艺装备。
夹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掌握夹具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夹具设计的能力,提高其对于夹具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二、夹具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夹具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用于加工某种零件的夹具,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具体要求如下:1.零件材料为低碳钢,毛坯为铸造件。
2.零件的加工工序包括车削、铣削和钻孔。
3.夹具需要固定工件,保证工件的稳定性和加工精度。
4.夹具应具有可调整性,以便适应不同规格的工件。
5.夹具的结构应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调试。
三、夹具设计方案根据任务要求,我们设计了以下夹具方案:1.整体式夹具考虑到加工的方便性和加工精度的保证,我们采用整体式夹具设计方案。
整体式夹具由底板、定位板、压板和夹紧机构组成。
底板用于支撑整个夹具,定位板用于确定工件的位置,压板用于将工件压紧在定位板上,夹紧机构用于调整压板的位置和压力。
2.可调整机构为了使夹具具有可调整性,我们设计了可调整机构。
可调整机构由滑块、滑轨和调整螺母组成。
滑块与压板连接,滑轨固定在底板上,调整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将滑块和滑轨连接在一起。
通过旋转调整螺母,可以改变滑块的位置,进而调整压板的位置和压力。
3.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由杠杆、支座和拉杆组成。
杠杆的一端与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
当杠杆受到作用力时,拉杆会拉动压板将工件压紧在定位板上。
通过调整杠杆的位置和长度,可以调整压板的位置和压力。
四、总结本次课程设计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夹具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夹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课程设计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如何提高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零件专用夹具课程设计
![零件专用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f8f9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c.png)
零件专用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零件专用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学生掌握零件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 学生了解零件专用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零件加工中的定位和夹紧问题;2. 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加工要求,设计简单的零件专用夹具;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零件专用夹具的绘制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和零件专用夹具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零件专用夹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产业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零件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零件专用夹具概述- 夹具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零件专用夹具的应用领域2. 零件专用夹具设计原理- 定位原理及定位元件- 夹紧原理及夹紧元件- 导向与支撑元件的选用3. 零件专用夹具设计步骤与方法- 分析零件加工要求- 确定夹具结构方案- 夹具元件的选用与布局- 夹具设计的计算与校核4. 零件专用夹具设计实例分析- 轴类零件夹具设计实例- 盘类零件夹具设计实例- 异形零件夹具设计实例5. 零件专用夹具设计软件应用- 常用设计软件介绍- 软件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实例6. 夹具的绘制与制作- 夹具图纸的绘制方法- 夹具零件加工工艺- 夹具装配与调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零件专用夹具设计的相关知识。
教学大纲详细安排了各部分内容的进度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章节学习,具备实际设计能力,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机械制造夹具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2d95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a.png)
机械制造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零件进行夹具设计;3. 帮助学生了解夹具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夹具的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夹具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夹具组装和调试的技能;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夹具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夹具设计和制造的浓厚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学会沟通、协作;3. 强化学生质量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夹具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夹具设计,并运用CAD软件绘制夹具图纸;2. 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元件,完成夹具的组装和调试;3. 学生能够针对实际生产问题,提出合理的夹具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4.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机械制造夹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夹具概述- 夹具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夹具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2. 夹具设计原理- 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夹具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常见夹具类型及特点- 机床夹具- 装配夹具- 自动化夹具- 专用夹具4. 夹具元件及功能- 基本夹具元件的结构和功能- 常用夹具元件的选用方法5. 夹具设计实例分析- 简单零件的夹具设计实例- 复杂零件的夹具设计实例- 夹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6. 夹具设计实践- 运用CAD软件进行夹具设计- 夹具组装和调试方法- 夹具精度检测及调整7. 夹具设计优化与创新- 夹具设计优化方法- 夹具设计创新思路- 夹具设计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案例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2周:夹具概述、夹具设计原理第3-4周:常见夹具类型及特点、夹具元件及功能第5-6周:夹具设计实例分析第7-8周:夹具设计实践第9-10周:夹具设计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夹具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端盖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端盖夹具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729d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2.png)
端盖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端盖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设计原理,理解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端盖夹具设计中涉及的材料选择、力学分析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 帮助学生理解端盖夹具设计中的公差配合、精度要求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端盖夹具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夹具的设计与绘图。
2.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原理进行端盖夹具强度、刚度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端盖夹具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优秀设计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体现了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端盖夹具设计原理:介绍端盖夹具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理解设计原理。
2. 夹具材料及力学分析:分析端盖夹具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性能,讲解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培养学生选用材料和进行力学分析的能力。
3. 加工工艺及公差配合:讲解端盖夹具加工工艺过程,强调公差配合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加工工艺和公差配合知识。
4.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在端盖夹具设计中的应用技巧,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训练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设计与绘图。
5. 夹具设计评价与优化:分析评价夹具设计方案的方法,提出优化措施,结合课本第六章内容,培养学生评价和优化设计方案的能力。
底座的夹具课程设计
![底座的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7fba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底座的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底座夹具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结构和功能;2. 学生能掌握底座夹具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原理,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3. 学生能了解底座夹具的设计原则,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案例,选择合适的底座夹具;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底座夹具,并运用CAD软件进行绘制;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底座夹具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底座夹具课程,培养对制造业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 学生通过了解底座夹具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底座夹具的基本知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底座夹具的基本概念- 夹具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底座夹具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应用场景。
2. 底座夹具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用底座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夹具设计中的力学分析。
3. 底座夹具的应用案例- 分析不同行业对底座夹具的需求;- 介绍典型底座夹具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动手实践,设计简单的底座夹具。
4. 底座夹具的优缺点评价与改进- 评价现有底座夹具的优缺点;- 探讨底座夹具的改进方向及方法;- 学生运用CAD软件对底座夹具进行优化设计。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底座夹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底座夹具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第三课时:底座夹具设计原则与力学分析第四课时:底座夹具设计方法及步骤第五课时:底座夹具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六课时:底座夹具优缺点评价与改进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底座夹具的相关章节,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实际应用和设计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技术工装夹具课程设计
![技术工装夹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8426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9.png)
技术工装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技术工装夹具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技术工装夹具的设计原则,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夹具的设计。
3. 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工装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提高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技术工装夹具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技术工装夹具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的技能。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技术工装夹具使用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技术工装夹具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技术工装夹具的设计与使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技术工装夹具概述- 夹具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常见技术工装夹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2. 技术工装夹具设计原则与方法- 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夹具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CAD软件在技术工装夹具设计中的应用3. 技术工装夹具的应用实例- 不同类型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夹具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4. 技术工装夹具的安装、调试与使用- 夹具的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夹具的调试与精度检测- 夹具的维护与保养5. 技术工装夹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析夹具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技术工装夹具概述第二周:技术工装夹具设计原则与方法第三周:技术工装夹具的应用实例第四周:技术工装夹具的安装、调试与使用第五周:技术工装夹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3章“技术工装夹具”相关,具体涉及3.1节至3.5节的内容。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9af8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1.png)
一、序言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加紧、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基本问题。
为毕业生及时零件结构工艺性审查打下良好的基础;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必须设计出解决现场生产问题的、简单可靠的工艺装备;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设计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基本熟练运用。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毛坯图1张2、零件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5、夹具总装图1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三、设计说明书1、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技术要求1.调质硬度HB241-285;2.非加工表面喷丸处理;3.孔φ10轴线对孔φ25D4轴线的平行度允差0.03;4.发蓝。
(二)零件的作用主要起连接作用,使机构按一定的规律运动;还可以传递扭矩,使机构获得动力。
(三)零件的工艺分析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该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有:1.Φ25mm,Ra=3.2的孔,及该孔的两端面;2.Φ10mm,Ra=3.2的孔,及该孔的两端面;3.Φ4mm的孔及M10的螺纹孔;4.Φ11mm,Ra=12.5的底孔;5.各种倒角及其他端面。
2、工艺规程设(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5号钢调质处理后硬度为:布氏硬度,HB241-285,淬火硬度可达60HRC。
又该零件的调质硬度为HB241-285所以选用45号钢,又因为要进行大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在万向节滑动叉的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交变及冲击性载荷,所以可以选择模锻成型,这样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保证加工精度。
(二)基面选择基准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的重要过程之一。
基面的选择正确与否,可以是加工质量的到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否则,不但加工工艺过程漏洞百出,更有甚者,零件的大批量的报废,使用无法进行,难以在工期内完成加工任务。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本杠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般零件而言,应以粗加工的表面为粗基准,本零件正好符合要求。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带图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带图](https://img.taocdn.com/s3/m/fe2bb2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c.png)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带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夹具设计。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夹具的分类、功能、设计原则等基本知识;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夹具设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夹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夹具设计的步骤。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夹具的基本概念:介绍夹具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夹具的分类和功能:讲解不同类型的夹具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夹具设计的原则:阐述夹具设计时应遵循的原理和方法。
4.夹具设计的方法:介绍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夹具设计的步骤:详细讲解夹具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讲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夹具设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夹具设计,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夹具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夹具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和设计项目,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论文目录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1)目录 (1)夹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831005)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Φ22+0.280具 (3)一序言 (3)二零件的分析,确定生产类型 (4)1、零件设计要求 (4)2、零件分析 (4)2.1.零件的作用 (4)2.2.零件的工艺分析 (5)3、确定生产类型 (5)三确定毛坯 (6)1、确定毛坯种类 (6)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6)四工艺规程设计 (8)1、定位基准的选择 (8)1.1.粗基准的选择 (8)1.2.精基准的选择 (8)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2.1.A端面 (9)2.2.Φ22花键底孔 (9)2.3.8 mm 槽的D端面 (9)2.4.8 mm槽 (9)2.5.18 mm槽 (9)2.6.花键孔 (9)2.7.两处倒角 (10)3、制定工艺路线 (10)3.1.工艺路线方案一 (10)3.2.工艺路线方案二 (10)3.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11)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2)4.1.确定毛坯 (12)4.2.确定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12)4.3.各加工表面的工艺路线 (14)5、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15)5.1.工序Ⅰ端面A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5.2.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6)5.3.工序Ⅱ钻—扩孔Φ22mm (18)5.4.工序Ⅲ端面D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5.5.工序Ⅳ槽8mm的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1)5.6.工序Ⅴ槽18mm的铣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3)5.7.工序Ⅶ拉花键孔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五夹具设计 (26)1、问题的提出 (26)2、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26)2.1.定位基准的选择 (26)2.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26)2.3.定位误差分析 (27)3、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27)六设计感想与体会 (31)设计内容勿全部COPY (31)希望仅参考格式 (31)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能学到很多知识主要参考文献 (31)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831005)的机夹具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Φ22+0.28一序言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是宽口径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理论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的能力。
通过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学生应达到:1 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2 掌握加工方法及其机床、刀具及切削用量等的选择应用能力;3 掌握机床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4 学会使用、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以及学会绘制工序图、夹具总装图,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大好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二零件的分析,确定生产类型1、零件设计要求该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的拨叉,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设计此零件为中批量生产。
零件效果图图 12、零件分析2.1.零件的作用拨叉是一种辅助零件,通过拨叉控制滑套与旋转齿轮的接合。
滑套上面有凸块,滑套的凸块插入齿轮的凹位,把滑套与齿轮固连在一起,使齿轮带动滑套,滑套带动输出轴,将动力从输入轴传送至输出轴。
摆动拨叉可以控制滑套与不同齿轮的结合与分离,达到换档的目的。
分析这种动力联接方式可知,车换档时要减速,这样可以减少滑套与齿轮之间的冲击,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2.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2.2.1 左边A 面及Φ22+0.28 0mm 花键底孔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A 端面和轴线与A 端面相垂直的Φ22+0.28 0mm 花键底孔。
2.2.2 8+0.03 0mm 槽及其外端平面和18+0.12 0mm 槽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8+0.03 0mm 槽的D 端面,8+0.03 0mm 槽和18+0.12 0mm 的槽。
2.2.3 花键孔及两处倒角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6个方齿花键孔,及Φ25+0.023 0mm 花键底孔两端的2×75°倒角。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下端面,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3、确定生产类型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是1.3kg/个,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页表1.1-2,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三确定毛坯1、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造毛坯。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
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零件形状简单,因此毛坯形状需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孔很小,不可铸出。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加工余量为MA-H级,并查表2.2-4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尺寸,如下图所示:铸件平面图图 2铸件效果图图 3四工艺规程设计1、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正确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大批零件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定位基准的选择可以分为粗基准的选择和精基准的选择。
1.1.粗基准的选择该零件属于一般轴类零件,以外圆为粗基准就已经合理了(夹持长四点定位),为保证A面与花键孔轴线垂直,可以把A面与花键底孔放在一个工序中加工,因而该工序总共要消除X,Y,Z轴三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X,Y轴两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共五个自由度(建立空间坐标系为:以花键孔轴线方向为mm指向8 Z轴,垂直花键孔轴线,平行槽、花键、肋板对称线并且从槽18+0.12+0.03mm的方向为X轴,同时垂直于X轴、Z轴的方向为Y轴,取坐标原点为花0键孔轴线与A面的交点为原点),用三爪卡盘卡夹持外圆柱面。
消除X,Y轴方向的移动和转动自由度,共四个自由度,再用一个浮动支承顶住B面,消除Z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达到定位要求。
1.2.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粗加工后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以侧面及外圆柱体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本零件的加工面有端面、内孔、花键、槽等,材料为HT200灰铸铁,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简称《工艺手册》)表1.4-7、表1.4-8及表1.4-17,加工方法选择如下:2.1.A端面根据GB1800-79规定毛坯的公差等级为IT13,表面粗糙度为Ra12.5um,要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公差等级为IT9,表面粗糙度为Ra3.2um,需要经过粗铣2.2.Φ22花键底孔公差等级为IT12,表面粗糙度为Ra6.3um,毛坯为实心,未铸出孔,故采用粗铣2.3.8 mm 槽的D端面零件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达到Ra3.2,而毛坯的公差等级为IT13,表面粗糙度为Ra12.5,故需要采用粗铣 半精铣。
2.4.8 mm槽零件技术要求槽的两侧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1.6um,槽的底端面为Ra6.3um,需要采用粗铣→精铣,就可以达到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Ra1.6um。
2.5.18 mm槽零件技术要求槽的各端面要达到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um,需要采用粗铣→半精铣2.6.花键孔要求花键孔为外径定心,两侧面表面粗糙度为Ra3.2um底面表面粗糙度为Ra1.6um,故采用拉削加工2.7.两处倒角Φ25 mm花键底孔两端处的2×75°倒角,表面粗糙度为Ra6.3um,为了使工序集中,所以花键底孔的两端面的2×75°倒角在Z525立式钻床上采用锪钻的方法即可。
3、制定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0页表1.4-7、1.4-8、1.4-11,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路线方案如下:3.1.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Ⅰ:粗铣Φ40mm右端面A面mm工序Ⅱ:钻孔并扩钻花键底孔Φ22+0.28工序Ⅲ:铣28mm×40mm端面Dmm槽工序Ⅳ:铣宽为8+0.03mm的槽工序Ⅴ:铣宽为18+0.12工序Ⅵ:锪两端面15°倒角mm工序Ⅶ:拉花键孔Φ25+0.023工序Ⅷ:去毛刺工序Ⅸ:终检3.2.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Ⅰ:粗车Φ40mm右端面A面mm工序Ⅱ:钻孔并扩钻花键底孔Φ22+0.28mm工序Ⅲ:拉花键孔Φ25+0.023工序Ⅳ:铣28mm×40mm的端面Dmm槽工序Ⅴ:铣8+0.03mm槽工序Ⅵ:铣18+0.12工序Ⅶ:车Φ40mm左端面B倒角2×75°工序Ⅷ:车Φ40mm右端面A倒角2×75°,半精车Φ40mm右端面A工序Ⅸ:去毛刺工序X:终检3.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工序Ⅰ、Ⅱ是以Φ40mm左端面B为粗基准,用铣床粗铣A端面,然后再以A端面为基准钻花键底孔。
方案二在该两工序中的定位加工方法也是相同的,只是在加工A端面时将铣床改用车床来加工,两个方案的定位方法都可以达到加工要求,但是从零件结构可知用车床来加工在装夹时较困难,而用铣床来加工在装夹时较方便。
另外,工艺路线一中是在完成前面5道工序后,才以花键底孔及Φ40mm右端面A上一点,及28mm×40mm端面D上两点为定位基准加工花键孔,能较好的保证花键孔的位置尺寸精度,而在工艺路线方案二中,在工序Ⅰ、Ⅱ完成后就开始以花键底孔、A端面一点及28mm×40mm 端面D两点为定位基准拉花键孔,这样就是重复采用粗基准定位,就不保证花键孔与宽为8mm或18 mm槽的位置精度,最终达不到零件技术要求,甚至会造成偏差过大而报废,这是重复利用粗基准而造成的后果,而应该避免重复利用粗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