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高一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上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1-29课)(含答案)

历史纲要上册期中考试01(考试范围:历史纲要上册1-29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遗址中的大型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小型墓葬则几乎没有随葬品。
这主要说明当时A.开始出现社会分工B.社会出现等级分化C.手工业技术水平高D.已出现奴隶制国家【答案】B【详解】二里头遗址中的墓葬规模大小、随葬品多少存在严重不均,说明社会出现贫富不均、等级分化,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A;仅从随葬品的种类无法说明手工业技术水平高,排除C;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奴隶制国家出现,排除D。
2.如图可用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获得较大发展B.手工业技艺高超C.铁犁牛耕普遍推行D.井田制已经崩溃【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锸、铁口犁等铁农具的出现,穿鼻环的牛尊即牛被当作农业动力等,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获得较大发展,A项正确;“铁锸”“铁口犁”、特别是“穿有鼻环的牛尊”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艺高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铁犁牛耕“普遍”推行,C项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不能说明井田制已经崩溃,D项错误。
3.公元前110年,桑弘羊主持盐铁官营后,“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城东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城东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参考答案:B19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A反映的是主观上要达到的目的,排除;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是在英国开始侵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没有同化印度当地的经济文化,印度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D错误。
2. 19世纪末,重庆地区有专门批发洋布的商行大约有二十多家,而同一时期的湖南地区自近代以来民众的服饰却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这表明()A.重庆成为西方文化侵略重灾区B.湖南来受到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C.近代重庆比湖南经济文化发达D.近代物资生活变迁具有不平衡性参考答案:考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列强入侵动摇了在中原大陆上持续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根基,促使其逐步解体.有压迫即有反抗,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下,国内涌现了大批有志之士,尝试推翻封建基础,实行君主立宪,虽未成功,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列强用舰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大肆掠夺的同时也打破了清王朝一直以来愚昧的闭关锁国状态,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新篇章.衙门的设立,便是中国外交开始近代化的标志.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兴办银行,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控制通商口岸,在中国市场倾销商品,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并恶意垄断.随之而来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解答:“同一时期的湖南地区自近代以来民众的服饰却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表明近代物资生活变迁具有不平衡性,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股ABC错误.故选D.3. “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普宁市2020-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高中二年级质量测试历史科试题本试题共4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考场号"、"座位号"栏内填涂考场号、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有学者论及《诗经》中的"风"和"雅"时认为,"风"是一国之音,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雅"是"四方之风",为天下正音。
这反映了A.分裂动荡的社会现实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C.多元一体的政治特点D.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形成2.建元六年,汉武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数百,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候"。
这A.有利于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B.促成了汉代经学的内部统一C.使政府管治中放弃法家学说D.导致汉代开启重文轻武先河3.唐代柳宗元否定神秘的天和天人相预说,批判鬼神迷信等,具有这种思想的人还有卢藏用、刘禹锡等人。
此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逐步南移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D.三教合一的发展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道∶"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
……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
广东省普宁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历史科(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
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贡献地方特产、珍鸟奇兽。
材料说明西周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 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2.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3.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4、“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因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做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5、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6、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溯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踌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A.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经济作物种植 扩大
C.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饮茶之风在宋代很普及,茶这种经济作物在宋代种植规模大而产量高,B项正确;宋代粮食作物种植仍然占有绝对优势,经济作物种植相对有限,排除A项;茶叶不一定是边疆地区种植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材料不特指南宋,且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武则天统治。由材料信息“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可知,武则天的统治既发展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即“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C项正确;虽然武则天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及科举制度等方面,故A项错误;“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只涉及武则天统治期间的部分政策及其作用,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故B、D两项错误。故选C项。
4.汉高祖时期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大一统局面形成B.统治思想的变化C.汉赋的广泛流行D.政治体制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时期的统治思想是黄老无为思想,因此“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而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因此诏令由“简易朴实、几近口述”到“援引儒家经典语”,体现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B项正确;汉高祖就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A项;汉赋的广泛流行与“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无关,排除C项;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政治体制的变化主要是设立“中朝”、刺史等,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与材料现象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A. 对外贸易十分发达B.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 工商业市镇日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可知,明代的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区域间经济交流密切,故选D;材料描述的是国内贸易,而非国外贸易,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明朝宦官专权严重,政治并不清明,且材料所述的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非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无法得出B项结论,故排除;材料提及的是某个地理区域,而非某个工商业市镇,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对每一阶段的发展原因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 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歌词中有一句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A.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 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
12.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表是关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策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策略
史实
A
“另起炉灶”
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C
“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促进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4. 据统计。1980 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农业合作社的建立B.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 国有企业的改革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
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 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卷Ⅰ一、选择题(35 道小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1.公元前 202 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大下” ,建立汉朝。
遵循周朝制度,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2.云梦《秦简》载“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
”材料中官吏的任职方式是A.中央任命B.军功受奖C.察举征辟D.科举考试3.“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 西汉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 C.北宋的通判 D.明朝的厂卫4.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
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
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5.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只能导致社会的无序。
苏格拉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他认识到A.民主政治不利于社会稳定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C.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D.城邦体制束缚了国家发展6.《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表明罗马法A.保护私有财产B.维护平民利益C.袒护贵族特权D.体现政治民主7.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英国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仅 1887~ 1897 这 10 年问,内阁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时间的 84.5%,致使议员个人根本无法提出议案。
这反映出A.议会不再是英国的权力中心B.内阁和议会已没有本质区别C.英国代议制民主制更趋完善D.内阁成为英国实际权力核心8.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对一部宪法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
{高中试卷}广东揭阳市普宁市高一期末历史试卷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XX-20XX学年度高中一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试题卷说明:1.本试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考生号”栏内填涂考生号。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整洁,考试结束后,讲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2.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
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
或者“水早涛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
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
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发展3.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
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 )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B.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坚持“以德治国”理念4.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均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权力的制约与制衡C.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D.选举和议会立法5.“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1.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
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物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则具有鲜明的古蜀文化特征。
这一考古发现证明()A. 商周时期盛行神权政治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 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2.据下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是()记载出处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孟子》A. 禅让制得以完善B.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C. 家天下局面开启D.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由此可见,当时()A. 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C.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 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4.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下列关于秦始皇的历史贡献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 焚书坑儒,以愚黔首B.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C封禅泰山,威震四方 D. 约法三章,休养生息5.汉初孝惠帝、孝文帝开创了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汉武帝时又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还强调“先尊后亲;尊尊亲亲”。
这些政策的推行()A. 标志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 导致了法家思想走向消亡C. 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 统一国家的建立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繁荣开放的社会D.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7.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下载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下载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下载高一迎来了期末,我们历史的知识点都背熟的话,这次期末考的历史试卷难度就不会太难。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免费,仅供参考。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卷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
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2.《吕氏春秋·慎势》中写道:“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A.加强周天子的权力B.稳定西周统治秩序C.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地方统治区域3.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他所担任的职位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廷尉4.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5.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
下列各项属于宋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的措施是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②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③设置枢密院管理军权④地方的赋税绝大部分由中央掌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元)世祖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由此看出这种制度产生的主要依据有①西周的分封制度②蒙古的统治经验③儒生们的建言④前朝的典章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皇权统治D.增强六部权力9.某人根据古代君臣关系的发展趋势画了如下三幅图。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云浮市普宁兴文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云浮市普宁兴文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参考答案:D2. 右图宣传画发表期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是A.全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B.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参考答案:B3.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属于“大新制作”的是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C.“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D.“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参考答案:D元代政治体制。
元代实行的是行省制,这是元朝的创新,故选D。
A项是汉代的措施;B项是宋代的措施;C项是东汉时期的措施。
4. 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
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
这主要反映了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参考答案:A材料“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体现出春秋时期,许多“蛮夷”的诸侯国也参与会盟,这说明会盟制度不断发展,各民族间交流日益密切,从而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间的交流,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崩溃,故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最终”;秦朝统一六国,使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故D项错误。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
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A. 遗存物品中发现刀抒、骨梭等B. 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C. 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D. 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2. 据《周礼》记载,奴隶制国家设有专门管理奴隶买卖的官吏;青铜器铭文也有关于奴隶价格的记录。
这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异常活跃B. 青铜铸造技艺高超C. 中央集权制度萌芽D. 奴隶买卖的普遍性3. 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该思想A. 蕴含辩证思维B. 强调人地和谐C. 凸显法治精神D. 体现家国统一4. 汉代敦煌郡的简牍中,多次出现“主水史”“平水史”“监梁佐”等官职名。
上述官职设立旨在A. 扩大商品交流B. 促进地方政治稳定C. 发展农业生产D. 维护丝绸之路畅通5. 下图为出土于甘肃省西和县的“晋归义必候”印章,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
它可以用来印证A. 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B. 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C. 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D. 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6.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详解】依据“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依据材料“打倒土豪,分田地”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的内容,故B正确,A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打倒土豪,分田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关,排除CD。
点睛: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避讳”是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体现了“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3.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个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王侯虽还存在,但只得衣食租税,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无异。这一做法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得到各国认可
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根据“‘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得到各国认可”可知,“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故D正确;“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但无法得出“《南京条约》是近代以来列强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结论,排除A;“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无法得出“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了转变”的结论,排除B;“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