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经过的时间”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经过的时间”说课稿

李明亮

一、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是《时间》单元的最后一节新授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经过的时间”(以“小时、分”为单位)和“年、月、日”等知识后进行的。其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计算与年、月、日有关的经过时间的过程。

2.能计算现实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经过时间。

3.进一步感受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正确计算有关年、月、日的经过时间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其计算方法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计算经过了多少天”之类的问题,可能要综合运用平年与闰年、大月与小月等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指导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从今天到六一儿童节要经过多少天”等问题,再用交流的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应该从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三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据此,我设计了指导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案。

三、说教学过程

在复习与引入阶段,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年、月、日、平年与闰年”“经过了多少小时多少分的计算方法”等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然后引入新课。之后,便是引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探究与学习。

在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观察今年的年历,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试着解决:

(1)全年有多少天?

(2)从今天算起,到六一儿童节要经过多少天?

(3)从今天算起,到明年元旦要经过多少天?

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问题(1)比较容易解决,不是教学难点。因为,只要判断出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可以知道全年的天数。但是,如果有学生用12个月天数相加的方法计算,也不应该否定。

问题(2)和(3)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都是需要给予指导或提示的。学生的算法只要有道理,不论简繁,都应给予肯定。

完成这两个问题后,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学生提出的只要是与今年的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都给予肯定。

接下来的巩固练习是教科书第33页的“练一练”。第1题与前面

的问题(2)(3)相仿,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第2题是猜生日,在小组内活动,着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第3题是“动手设计一张明年的年历卡”,指导学生明白年历的制作方法后,留做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

总起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很深很难,因为有年、月、日的知识和计算经过了多少小时多少分的知识做铺垫,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台阶”不算太高。所以我预想学生是应该有能力登上这个“台阶”的。但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多不会讨论、不会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2.多数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不高。有的学生用单一知识解决问题时,显示出很高的能力,但一遇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时就无能为力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也有令人欣慰的发现。在教学“完成某件事情经过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时,我曾引导学生把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成功地迁移到了时、分的计算上。而在这节课上,有一名学生又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年、月、日的计算上了。他在计算“从3月26日到6月1日还有多少天”时,是这样列式的:

6月1日-3月26日=5月32日-3月26日=2月6日=66日。

虽然他得出的结果比正确结果(67天)少了1天,但他的计算方

法却是具有创造性的。我引导他找出了错误的原因,并得出了正确结果——最后得出的“2月6日”(2个月零6天)中,一个月是4月(30天),另一个月是5月(31天)所以“2月6日”应该是67日,而不是66日。这使我又一次想起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感叹:“学生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