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大龄男青年择偶困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贫困经济学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类别:(学术□、专业□)

上课时间:2015 年 09 ⽉月⾄至2015 年 12 ⽉月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研究⽣生部制

贫困地区⼤大龄男⻘青年择偶困难问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及意义1第⼆二章相关理论2

1.婚姻偿付与婚姻资助理论2

2.同阶层婚理论2

3.择偶梯度理论3

4.有关婚姻交换的理论3第三章⽂文献综述6

1.择偶的定义及其特点6

2.“婚姻圈”与“婚姻市场”6第四章贫困地区⼤大龄男青年择偶困难成因8

1 .⼈人⼜⼝口⽐比例结构失衡8

2 .经济因素9

3 .择偶机会有限10

4.其他10第五章贫困地区婚姻失配的负⾯面影响12

1.助长拐卖妇⼥女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12

2.不良婚俗影响贫困地区⼈人⼜⼝口素质12

3.诱发犯罪12

4. 影响贫困⼭山区经济发展12

5. 加重社会保障⼯工作13第六章结论14参考⽂文献15

第⼀一章研究背景及意义

婚姻家庭是透视社会的重要窗⼜⼝口,择偶又是婚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男性群体择偶难问题,不仅在各地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更为突出。由于婚姻的普遍性特征,所以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择偶困境,将会带来严重的⼈人⼜⼝口、社会和⽂文化后果,为某⼀一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择偶难问题不仅是⼭山区男性的个⼈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问题。

纵观当前社会学研究,家庭婚姻问题是⼀一重点和热点所在。但细究婚姻家庭研究,其研究主题明显倾向于离婚、试婚、独⾝身、独⽣生⼦子⼥女、家庭暴⼒力、家庭结构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亦着重于⼤大学⽣生、⽩白领等群体;⽽而在研究范围上,亦明显倾向于城市,针对农村乃⾄至贫困⼭山区家庭婚姻问题研究远远不够,这与我国城市化程度较低,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80%的基本国情极不相称。⽽而在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贫困地区⼥女性外出流动所带来的婚恋观念变化的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大龄青年婚姻失配已成为⼀一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在贫困地区,男⼥女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再加上⼥女性早婚的婚恋⽂文化,⼤大龄⼥女青年尚未婚配是不常见的,故本⽂文所谓的⼤大龄青年,根据当今社会对青年的划分及贫困地区婚姻的现实特点,年龄在25~35的男性青年即称之为⼤大龄青年。他们⼀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文化程度低、不具备思变和竞争的意识、缺乏外出动机和较长时间的外出经历、个⼈人和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或在村落周边打短⼯工、⽼老实本分、内向⽊木讷、不善与⼈人交往等。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落后、贫困的地区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究。

第⼆二章相关理论

1.婚姻偿付与婚姻资助理论1

关于婚姻中的“彩礼”的功能或者性质,⽐比较著名的理论主要有弗⾥里德曼(Freedman)提出的婚姻偿付理论和孔迈隆(Cohen,Myron)提出的婚姻资助理论。婚姻偿付理论理论认为,彩礼等男⽅方婚姻⽀支付是男⽅方家庭为新娘家庭提供了⼀一个具有⽣生育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新娘⽽而进⾏行的经济补偿,其实质是男⽅方家庭⽤用财富换取新娘家庭对新娘权利的让渡(权利⼈人将⾃自⼰己有形物,⽆无形的权利,或者是有价证券的收益权等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全部或部分的以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转让给他⼈人所有或者占有,也或让他⼈人⾏行使相应权利),或者认为男⽅方婚姻⽀支付是男⽅方家庭送给新娘家庭⽤用以补偿其对新娘养育的象征性礼物,是对新娘价值和社会地位认可程度的象征。婚姻资助理论认为,男⽅方的婚姻⽀支付的最终流向还是新婚夫妇的家庭,是男⽅方⽗父母为新家庭的建⽴立⽽而提供的⼀一种物质上的帮助或资助。这两种理论曾经在国外学者上世纪 80 年代对中国农村婚姻⽀支付的研究中分别多次得到证实。但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旧有的解释框架已经很难适应新的社会变迁。⼀一些学者较早察觉到了中国农村婚姻⽀支付在功能上的变迁。Han min and J.S.Eades通过对安徽萧县李家楼村的研究发现:从 80 年代开始,农村婚姻⽀支付急剧攀升,绝⼤大多数钱实际上是转移到新婚夫妇家庭⽽而并⾮非新娘⽗父母家庭。这表明在 80 年代以后⼀一些农村地区的男⽅方婚姻⽀支付已经开始从“婚姻偿付”向“婚姻资助”转化。

婚姻偿付理论主要强调了新郎家庭对新娘家庭的经济补偿功能,婚姻资助理论则主要强调彩礼对新建家庭的“资助”功能。这两种理论往往被认为适⽤用于中国农村婚姻的不同历史阶段。

2.同阶层婚理论2

中国⼈人历来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因此有“⽵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之说。古德在《家庭》⼀一书中提出了“同类匹配”原则,指出⼈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层以及价值观相近或者类似的异性为配偶,古德认为,“这既因为群体强迫⼈人们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伴侣,也因为市场商议过程会使⼈人们意识到,最好的机遇是选择同等类型的⼈人”。因此,古德强调“⼀一切择偶制度都倾向于同类婚姻,即阶级地位⼤大致相当的⼈人才可以结婚,名声显赫、有权有势的家庭在为⼉儿⼥女物⾊色配偶时,没有必要与下层阶级的家庭联姻”。可见,古德对于择偶的观点中包含了“婚姻容易发⽣生在具有同1

栗志强.农村男⽅方婚姻⽀支付:性别⽐比失衡背景下的农民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12

2

古德著(魏章玲译).家庭[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等或者相近的社会地位的男⼥女之间”的婚姻分层原则。古德甚⾄至认为,爱情对于社会分层制度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因为它有可能使青年⼈人与那些长辈认为不合适的⼈人结婚,即有可能使⾼高阶层的家庭与低阶层的家庭联姻,从⽽而使前者感到烦恼。因此,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给年轻⼈人提供的求婚⾃自由会更少⼀一些,这实质上是⼀一种为了确保同阶层婚姻⽽而对爱情的控制。

3.择偶梯度理论

另⼀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则认为,男性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或者较低的⼥女性,

3

⼥女性往往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高于⾃自⼰己的男性(徐安琪,2001),即所谓的“择偶梯度”原则。在近年来的有关中国农村婚姻问题的研究中,许多成果都呼应了这⼀一原则。例如叶⽂文振等学者也提出了中国⼈人普遍接受并期望在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等⽅方⾯面“男⾼高⼥女低”的婚

4

配模式的观点(叶⽂文振、林擎国,1998)。李中清、王丰等学者指出中国⼥女性择偶带有很

5

强的“⾼高攀性”,社会阶层较⾼高的男性结婚的概率较⾼高(李中清、王丰,2000)。这种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目前中国农村男⾼高⼥女低的“跨阶层”婚姻模式,也有⼒力佐证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女青年往往会流动到相对发达的东部农村地区或城市,进⽽而涌现出⼤大批贫困地区单⾝身男青年。

4.有关婚姻交换的理论

婚姻⼀一直被许多学者看作是⼀一种交换⾏行为。古德认为,婚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买卖”(古德,1986)。中国学者鲍宗豪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一桩婚姻,⽆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上看,都有某种交换存在,包括情感、⽣生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交换,中国古代的“门当户对”论属于⼀一种婚姻交换论,属于当事者家庭之间的交换,家庭“财产”

6

和“门第”之间的交换(鲍宗豪,2006)。

(⼀一)弗雷泽等⼈人的婚姻交换理论

最早对于交换理论的应⽤用体现在⼈人类学家对初民社会的分析中。弗雷泽在对原始社会中各种亲属和婚姻⾏行为的研究中⽤用功利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了姑表联姻的原因:如果⼀一个⼟土著⼈人没有相应的财产去讨⽼老婆,⼀一般情况下就会被迫⽤用⾃自⼰己的⼥女性亲属(姐妹、⼥女⼉儿)进⾏行交换得到⽼老婆。弗雷泽注意到了婚姻交换之中的权⼒力分化:拥有众多姐妹或者⼥女⼉儿的

3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2001(3).

4

叶⽂文振、林擎国.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8(4).

5

李中清,⺩王丰.⼈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M].三联书店,2000.

6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