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公开课教案高品质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公开课教案

授课:

班级:高一(9)班

时间:06年3月29日(星期三)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诗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中表露的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理解诗歌蕴含的诗人的情怀,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这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而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认识王维的创作风格,这是教学重点。

教法

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去学,有的放矢。

朗读教学法:古典诗歌的诵读与鉴赏是合二为一的。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探究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法

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色彩。

指导学生如何透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境,体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达技巧及王维的创作风格。

指导学生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1、导入:先播放歌曲《相思》,然后问:这首歌里面的歌词“红

1 / 51 / 5

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谁写的诗句?对,唐代诗人王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山居秋暝》。

2、交代学习目标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4、掌握“分析意象,品味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2 / 52 / 5

5、诵读指导,疏通诗意

○1、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内容相配的画面,并同步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朗读诗歌一遍,并纠正字音以及指导如何读准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依据注释疏通诗意,特别要弄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语法特点,再次朗读。

○3、学生谈初读感受,自由评析,教师点评。

6、自主合作探究、品味鉴赏: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分小组展开讨论。

○1、首联交代了什么?

○2、诗人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山中之境的特点是什么?

○3、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下笔说是“空山”?

○4、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5、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妙处。

○6、苏轼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结合本诗颔联和颈联,谈一谈你的看法。

7、小结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山水诗,写了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表现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诗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结合。

通过鉴赏此诗,我们可以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先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感情基调,再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来解读诗歌,紧接着发挥想象、联想,抓住意象来把握意境,抓住抒情、议论性文字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8、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 / 53 / 5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当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一个“____”字明写山野的“静”意,又用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句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闻雁韦应物寒塘赵暇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4 / 54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